出版時間:2009-11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作者:古吳軒出版社 頁數(shù):48
內(nèi)容概要
《石鼓文》也稱《獵碣》《岐陽石鼓》《陳倉十碣》《雍邑刻石》,是我國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稱“石刻之祖”。所刻為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前的大篆,即籀文。文字是刻在十個鼓形的石頭上,每個高約一百厘米,徑約六十厘米。其書傳為史籀手筆。《石鼓文》的刻石年代,唐代張懷瓘、竇皋、韓愈等以為周文王時物,韋應(yīng)物等以為周宣王時物,宋代董迪、程大昌等以為周成王時物,金代馬定國以為西魏大統(tǒng)十一年(545)刻,清代俞正燮以為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刻。以為秦物者,始自宋代鄭樵,清代震鈞以為秦文公時物。今人馬衡以為秦穆公時物,郭沫若以為秦襄公時物,唐蘭則考為秦獻公十一年(前374)刻?! ∈挠谔拼醭鐾劣谔炫d三疇原(今屬陜西鳳翔),以后被遷入鳳翔孔廟。自唐代杜甫、韋應(yīng)物、韓愈作歌詩以后,始顯于世。五代戰(zhàn)亂,石鼓散于民間,至宋代幾經(jīng)周折,終又收齊,放置于鳳翔學(xué)府。宋徽宗素有金石之癖,尤其喜歡石鼓,于大觀二年(1108),將其遷到汴京國學(xué),用金符字嵌起來。后因宋金戰(zhàn)爭,復(fù)遷石鼓于臨安(今杭州),金兵進入汴京后,見到石鼓以為是“奇物”,將其運回燕京(今北京)。一說為宋代司馬光之父司馬池搜得其九,移置府學(xué),皇祜間向傳師始得其全。大觀年間遷至東京(今河南洛陽)辟雍,后入內(nèi)府保和殿稽古閣。元代皇慶年間移置國子監(jiān),明清兩代石鼓一直安放在此。民國二十二年(1933)隨第四次古物南遷,運至重慶??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運至南京保存。1959年國慶十周年時,才運至北京?,F(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編輯推薦
《中國經(jīng)典碑帖釋文本:石鼓文》由古吳軒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