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阿含經(jīng)

出版時間:2008-7  出版社: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印信法師  頁數(shù):320  
Tag標簽:無  

前言

  編者序 最原汁原味的佛經(jīng)  《阿含經(jīng)》是原始佛教的第一部經(jīng),以語錄問答形式,形象地記述了釋迦牟尼佛及其弟子修佛論道的言行,保存了佛教最精要、最究竟的教義和修證。其形式及地位就如同儒家的《論語》及基督教的《圣經(jīng)新約》。佛教任何宗派的學說言教如果要進行檢定對錯,一定要依據(jù)這部經(jīng)典。它開百派而競流,立萬巖而爭秀,振教化普天下,弘圣言及八方,實是一部宏偉巨著?! ‘斈辏屽饶材嵩谄刑針湎伦C悟成佛后,傳法四十九年,最后在拘尸那城郊外的娑羅雙樹下涅。釋迦牟尼入滅后,弟子們覺得導師已去,茫然無歸。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大迦葉當時正在葉波國坐禪,他回來主持喪禮時,認為此時應結集法藏,使佛法住世,利益眾生。于是,他請阿世王為施主,在王舍城外靈鷲山五峰之最高者毗婆羅山側的畢波羅窟開始結集。參加者為已證阿羅漢果的五百比丘,以大迦葉為上首,其中多聞第一的阿難結集經(jīng)藏,所集者就是《阿含經(jīng)》。阿含的意思是傳承的教說,或結集教說的經(jīng)典。  《阿含經(jīng)》結集之后,文字內容得到統(tǒng)一,但仍以口傳的形式流傳,并沒有記載下來,大約在公元前1世紀前后,《阿含經(jīng)》才被逐漸書寫成文。隨著佛教的不斷傳播,作為佛教最原始的經(jīng)典《阿含經(jīng)》也隨之傳向各地。北傳佛教將《阿含經(jīng)》分為《長阿含經(jīng)》《中阿含經(jīng)》《雜阿含經(jīng)》和《增一阿含經(jīng)》,稱之為《四阿含》。南傳佛教則將《阿含經(jīng)》分為《長部》《中部》《雜部》《增一部》和《小部》五部?!  栋⒑?jīng)》北傳入我國后,大約在隋唐之后,學佛者恥談小乘,認為《阿含經(jīng)》是佛對根基淺的人所說的佛法,所以不屑于誦讀,從此,《阿含經(jīng)》被束之高閣。直至近現(xiàn)代的呂澄、梁啟超、印順法師等對《阿含經(jīng)》作了整理與探究,才使其重又被重視起來?! ∑鋵?,無論是研究佛學還是修證佛法,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小乘佛教的基礎,就妄希大乘,就好比上樓時不上第一層就不能上第二層一樣。如果真要腳踏實地地學習佛法,當從《阿含經(jīng)》開始。首先,《阿含經(jīng)》記載了現(xiàn)實中釋迦牟尼及其弟子的活動,盡管有傳奇色彩,但欲了解釋迦牟尼的現(xiàn)實人格,除讀《阿含經(jīng)》外,別無他途。其次,佛教的基本教理,如四圣諦、十二因緣、五蘊論、四念處、八正道、輪回觀等,最早在《阿含經(jīng)》中有生動詳細的說明,如果不對此有準確的理解,談大乘經(jīng)論便不知所云。再者,《阿含經(jīng)》涉及到印度的社會風俗、政治經(jīng)濟、宗教哲學等多個方面。在印度歷史文獻極其缺乏的情況下,它的文獻價值更加珍貴。最后,《阿含經(jīng)》完整記載了釋迦牟尼破斥各種學派的過程,使人不僅可以了解釋迦牟尼所處的環(huán)境,還可以學習釋迦牟尼思考問題的方法、獨特的辯論術和卓越的智慧,從而啟迪我們的人生?! ”緯员眰鳌端陌⒑窞樗{本,參考南傳五部,將《阿含經(jīng)》分為五章,包含有《阿含經(jīng)》的成書過程、原汁原味的佛法、故事中的教說、佛陀在世時古印度的狀況、佛法在俗世中的作用。本書最大的特點是采用了一種全新的“圖解”編輯手法,可以讓您的閱讀變?yōu)橐粓鲚p松愉快之旅。其特點是:  1. 將《阿含經(jīng)》中所涉及的最根本的佛法用圖像和通俗的文字加以詮釋。  2. 將《阿含經(jīng)》中有關當時古印度的文明用圖像和表格加以復原和梳理。  3. 將《阿含經(jīng)》中最根本的佛法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給人以智慧和感悟?! ∠M藭坏苁鼓鷮Α栋⒑?jīng)》有所了解,更能使您對佛教、古印度有所了解,進而對佛教產(chǎn)生興趣,能從中悟到人生的真諦。當然,由于《阿含經(jīng)》體系龐大,而且編者自身水平有限,所以在編寫本書時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紕漏。我們在此誠懇地希望您能提出寶貴的意見,以便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改正。

內容概要

  《圖解阿含經(jīng):聽佛陀講最原味的佛法(超值白金版)》以北傳《四阿含》為藍本,參考南傳五部,將全書分為五章,包含有《阿含經(jīng)》的成書過程、原汁原味的佛法、故事中的教說、佛陀在世時古印度的狀況、佛法在俗世中的作用等。《圖解阿含經(jīng):聽佛陀講最原味的佛法(超值白金版)》采用全新的“圖解”方式,讓您回歸佛陀時代,了解原始佛教的原貌?!  栋⒑?jīng)》是原始佛教的第一部經(jīng),以語錄問答形式,形象地記述了釋迦牟尼佛及其弟子修佛論道的言行,保存了佛教最精要、最究竟的教義和修正。其形式及地位就如同儒家的《論語》及基督教的《圣經(jīng)新約》。佛教任何宗派的學說言教如果要進行檢定對錯,一定要依據(jù)這部經(jīng)典。

書籍目錄

《阿含經(jīng)》中的釋迦牟尼 1-4《阿含經(jīng)》中的原始佛法 5-8《阿含經(jīng)》結集圖 10編者序:最原汁原味的佛經(jīng) 12本書內容導航 20第壹章 結集成書:原始佛教圣典1.經(jīng)書誕生的背景:佛祖入滅 242.結集的教說:阿含 263.《阿含經(jīng)》的結集者:大迦葉和阿難 284.《阿含經(jīng)》的傳授:由口傳到書寫成文 305.《阿含經(jīng)》的形式:從九分教到十二分教 346.《阿含經(jīng)》中的佛陀:了解釋迦牟尼 367.佛陀講政治:正義之輪 388.釋迦牟尼的理想國:彌勒凈土 429.佛陀的社會倫理道德:慈悲 4410.佛法北傳:漢譯《四阿含》 4811.小乘經(jīng)典:南傳《尼柯耶》 52第貳章 佛法之源:原汁原味的根本教說第一節(jié) 以緣起論為根本1.一切事物存在的法則:緣起 562.佛悟人生真理:四諦 583.人世一苦海:苦諦 624.一切痛苦之因:三毒 645.三世的因果鏈條:十二因緣 66第二節(jié) 生命存在的要素1.構成宇宙萬有的根本:五蘊 702.根塵和合而生識:十二處 743.世界一切現(xiàn)象的類別:十八界 764.驗證佛法的總則:三法印 785.沒有永恒的實體:諸行無?!?06.沒有常一的主宰者:諸法無我 827.佛教修行最高境界:涅寂靜 848.佛教最高真理:中道 869.對難題不作判斷:無記 88第三節(jié) 切實可行的解脫道1.佛教徒皈依的對象:三寶 902.佛教修持法門:三學 923.趨向涅的路徑:三十七道品 944.通向解脫之路:八正道 965.四個安頓心念的處所:四念處 1006.證取菩提智慧的方法:七覺支 1047.色界和無色界的修行:四禪八定 1068.菩薩引導眾生的方法:四攝 1089.覺悟的八種要法:八覺 11010.在家人的安樂法:居家八法 112第四節(jié) 善惡有報的輪回1.有因必有果:因果 1142.自作自受:業(yè)報 1163.凡人的因果定律:輪回 1184.迷妄眾生的生存處:三界 1205.欲界眾生棲居地:六道 1226.佛說世界:三千大千世界 1267.世人的居所:四大部洲 128第叁章 妙理說佛:故事里的解脫之道第一節(jié) 佛陀的歷程1.菩提樹下覺醒:佛祖證悟 1322.佛陀的首次教化:初轉法輪 1363.佛陀的正法:拒絕用神通傳教 1384.解脫圣者的模樣:久離恐怖的佛陀 1405.解脫圣者也有苦:佛陀受了風寒 142第二節(jié) 佛法的修行1.大功德才有大福報:金縷衣的布施 1442.人心不足蛇吞象:頂生轉輪王 1463.苦的根源:親情與愛情 1484.連中了兩支毒箭:身苦加心苦 1505.以欲愛斷欲愛:阿難講修學 1526.自通之法:同理心 1547.斷淫欲不一定能解脫:鹿住優(yōu)婆夷的疑惑 1568.去除合不合意與無所謂:佛法的修根 1589.萬事皆空:時時刻刻不染著 16010.不到不當場所:鷹與猴的死亡之路 16211.自護而能護他:竹竿上的特技表演 16412.修習身念處:逃脫的六只野獸 16613.佛法修學的次第性:七部車的次第接力 16814.小空經(jīng)的觀法:逐層突破 17215.大空經(jīng)的觀法:一舉突破 17616.修佛才能釋然:死亡的壓迫 18017.降低死亡沖擊力:勇銳猛利的隨死念 18218.修佛在平時:擔心來生 184第三節(jié) 佛伽的疑惑1.娛樂大眾不能升天:塔布羅咤的悲泣 1862.沒有益處的神通:赤馬仙尋找世界邊緣 1883.意業(yè)是最重要的:優(yōu)婆離外道居士的皈依 1904.沒有不散的宴 :舍利弗涅 1945.不要只是相信:幻術 1966.琴弦不能調得太緊:二十億耳的精進 1987.凌遲至死的痛苦:須深盜法 2008.耕種不一樣的田:佛陀與農(nóng)夫 2029.僧團的重要性:獨修的挫折 20410.佛陀的沉默回應:有我還是無我 20611.祈禱不能得清靜:鐵匠喜歡的清靜修行 20812.為善法可以保持緘默:說與不說之間 21013.禮佛的實質意義:誰先見佛陀 212第肆章 由經(jīng)觀史:佛教初創(chuàng)時的古印度1.佛說人類起源:四種姓制度 2162.大梵天王信佛法:婆羅門教 2203.佛祖苦修:沙門思潮 2244.六師外道:沙門團的思想 2265.六十二見:思想界的異說 2306.輪回解脫:《奧義書》 2347.滅諍七法:耆那教 2368.波斯匿王歸心佛教:古印度十六國 2409.佛說三種田:古印度的農(nóng)業(yè) 24210.修行如冶金:古印度的手工業(yè) 24611.窮而借貸:古印度的商業(yè) 25012.佛陀調和兩比丘:原始僧團的內訌 252第伍章 佛入俗世:普度眾生的真諦1.洞悉緣起的道理:人生真相 2582.心靈的凈化:不放逸 2623.萬事萬物在不斷變化:無常世間 2644.人生如道場:坦然生死 2665.不動怒:面對謾罵 2686.冤冤相報何時了:戰(zhàn)爭勝負 2707.獻出最純真的愛:布施 2728.團隊建設的標準:六合敬 2769.煩惱的根源:貪婪 27810.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自覺覺他 282附錄一:長阿含經(jīng)(節(jié)選) 284附錄二:中阿含經(jīng)(節(jié)選) 295附錄三:雜阿含經(jīng)(節(jié)選) 303

章節(jié)摘錄

  第壹章 結集成書:原始佛教圣典  經(jīng)書誕生的背景  佛祖入滅  看透人生真諦的釋迦牟尼最終沒有逃過“死”之苦,佛祖涅槃后,佛門中思想紛雜,于是其弟子迦葉有了結集其教說的想法,以保持佛祖的正法?! 》鹱嫱砟辍 》鹱驷屽饶材嵩麊踢_摩?悉達多,是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的太子,他在認識到所有人都不可逃避的痛苦后,毅然放棄權位,拋妻棄子,經(jīng)過六年的修行,獲得了徹底的覺悟,立身成佛。之后他發(fā)誓要在黑暗的世間捶響不朽之鼓,普濟眾生,足跡踏遍了恒河兩岸,講經(jīng)三百余次,說法四十多年,不知教導和感化了多少人。晚年的佛祖,聲譽雖然日隆,但不幸的事卻不斷發(fā)生,在他示寂前的三年,他的故鄉(xiāng)遭到了國族滅亡的悲運,此時的佛祖深深領略到離開人間的日子不會太遠了,于是率領眾弟子們離開王舍城,北渡恒河,到了吠舍離城,他在吠舍離城的竹芳村度過了雨季,越來越感到自己的精神不濟,身體也大不如前,于是自動地向眾弟子宣告不久將入滅的消息。之后,佛祖勉強以精神支持病已惡化的身體,繼續(xù)走向北方的拘尸那迦城外的娑羅樹園,選中在此處的娑羅雙樹之間作為自己入滅的地點?! 》鹱婺鶚劇 ∽苑鹱嫘孀约簩⑷霚绲南⒑?,弟子們都流淚不止,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難向佛祖問了四個問題,即佛祖入滅后,依誰為師?依什么而安住?如何調伏兇惡?如何結集經(jīng)典?佛祖告訴他們,要依波羅提木叉為師,即以戒為師;要依四念處為安住;對惡人的調伏應默擯置之;結集言教應在一切經(jīng)首安置“如是我聞”之句。這時,天際懸著一輪滿月,時值二月十五日的午夜時分,佛祖安詳?shù)剡M入涅槃。佛祖入滅的消息傳出后,其弟子大迦葉立刻趕來,拘尸那迦城的末羅族人將佛祖遺體火葬,大迦葉為佛祖舉行荼毗典禮,以完成佛陀入滅的善后。這時,許多比丘認為佛祖入滅后就可以不受戒律約束,求得自由了,大迦葉聽到后感到無比沉痛,于是有了結集法藏的想法,從而誕生了《阿含經(jīng)》,也導致了佛教的根本分裂?! 〗Y集的教說  阿含  佛祖入滅后,由其弟子大迦葉主持了王舍城的第一次結集,在這次結集中,由大迦葉和阿難等結集出《阿含經(jīng)》,為佛祖教說之所持、所歸、所聚?! ⊥跎岢墙Y集  佛祖入滅后,其十大弟子之一的大迦葉在主持完喪禮后,鑒于當時佛教內部佛法不一,就想結集法藏,使佛法住世,利益眾生。于是他就請阿阇世王為施主,在王舍城的七葉窟舉行結集,參加者為已證阿羅漢果的五百比丘,以迦葉為上首,先命持律第一的優(yōu)婆離結集律藏,所集者即現(xiàn)在的《八十誦律》。次命多聞第一的阿難結集經(jīng)藏,所集者即是《阿含經(jīng)》。結集的程序極其復雜,先由阿難誦出一經(jīng),大迦葉提出質詢,阿難答出說時、說處、因緣、對機、說法、領解,再由大眾合誦,確認準確無誤后,才完成一部經(jīng)的結集,如是次第再誦第二部經(jīng)。這次結集是佛涅槃后的第一次結集,一方面防止了佛祖遺教的散矢,另一方面也確立了教權,決定了原始佛教的動向?! ?jù)說就在大迦葉主持結集的時候,除了有五百比丘參加之外,尚有許多的比丘,以佛祖初轉法輪的五比丘之一的跋波為上首,在七葉窟外不遠的地方舉行了結集,因而把大迦葉的五百結集稱為窟內結集,跋波領導的結集稱為窟外結集??咄饨Y集沒有留下什么資料,甚至傳說結集了五藏,即除了經(jīng)、律、論三藏之外,還有雜集藏和禁咒藏,合為五藏。這種傳說是不可信的,但是沒有參加大迦葉結集的比丘,另外舉行結集也是完全可能的,所以王舍城的結集又被稱為窟內窟外結集?!  鞍⒑贬屃x  阿含是梵文Agama的音譯,也譯作阿鉿、阿伽摩、阿笈摩,意譯法歸、無比法、教傳,意思是傳承的教說,或結集教說的經(jīng)典。釋僧肇在《長阿含經(jīng)序》中說“阿含”即法歸,法歸就是萬善之淵府,總持之林苑,譬彼巨海,百川所歸,故以法歸為名。唐代釋吉藏《法華論疏》說“阿含”名通大小,《四阿含》為?。弧赌鶚劷?jīng)》等大乘經(jīng)稱“方等阿含”。后來阿含專指小乘,在大藏經(jīng)中屬于小乘部?!  栋⒑?jīng)》的結集者  大迦葉和阿難  以頭陀苦修著稱的迦葉和以多聞著稱的阿難都是佛祖最有名的弟子,正是在他們的主持下,才有了王舍城的第一次結集,也才有了《阿含經(jīng)》?! ☆^陀第一迦葉  迦葉,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為與其他同名為迦葉者區(qū)別,稱摩訶迦葉或大迦葉,又作迦葉波,意為飲光。他生于王舍城近郊的婆羅門家族,在釋迦牟尼成佛后第三年出家為佛陀弟子,八日后即證入阿羅漢境地,是佛祖弟子中最無執(zhí)著之念者,人格清廉,深受佛祖信賴。大迦葉修頭陀行,在佛祖的僧團中被譽為頭陀第一,頭陀就是修習苦行的意思,要過清苦的生活,他因此不常和僧團在一起,而獨自修習頭陀。別人勸他忘卻自我,從事弘法利生的事業(yè),可他卻堅持修習頭陀苦行,他認為弘法者必須要自身健全,而頭陀苦行就是健全自身的最好的方法,正是他這種專心苦修的意志,在僧團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并受到佛祖的贊許,曾受到佛祖分予半座的優(yōu)待。佛祖入滅后,大迦葉成為教團的統(tǒng)率者,于王舍城舉行了第一次經(jīng)典結集,被稱為付法藏第一祖。阿難繼承佛法后,大迦葉入雞足山入定,以待彌勒出世,方行涅槃?! 《嗦劦谝话㈦y  阿難,也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他是佛祖的堂弟,出家后二十年間為佛祖之常隨弟子,一直充當佛祖的侍者。他善記憶,對佛祖所說佛法,大多都能記誦,被譽為多聞第一。他能持三種不同之法藏,隨其功德而受稱,所以有三個名字,一是阿難,意譯作慶喜,以能傳持聲聞而得此名。二是阿難跋陀,意譯作喜賢,以能使持緣覺藏而得此名。三是阿難迦羅,意譯喜海,以能使持菩薩藏而得此名。據(jù)說,在佛祖生前,阿難并未開悟,佛祖入滅后,他受大迦葉的教誡而發(fā)憤用功,終證阿羅漢果。在首次圣典集結時,他被公眾指選為經(jīng)文誦出者,集結成《阿含經(jīng)》。又有一說,佛祖?zhèn)鞣ㄓ诖箦热~,大迦葉后又傳法于阿難,所以阿難被稱為付法藏第二祖。阿難在佛祖入滅二十多年后,于歹克伽河中游地區(qū)示寂,入寂前,將佛法付囑于商那和修?!  栋⒑?jīng)》的傳授  由口傳到書寫成文  《阿含經(jīng)》經(jīng)過佛教的四次結集最終定型,其中經(jīng)歷了由口傳到書寫成文的演變,雖然歷經(jīng)多次變化,但它作為佛教最根本典籍的地位卻不容置疑。  口傳形式  《阿含經(jīng)》結集之后,文字內容雖然得到統(tǒng)一,但是仍然以師徒口傳的形式流傳,并沒有記載下來。正是由于專恃于諳誦而不著竹帛,所以意義難免出現(xiàn)錯誤。相傳阿難有一天到一個竹林,聽到一個比丘正在誦《法句偈》中的“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本透嬖V他:“這不是佛語,原文應該是‘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北惹鹨蛘Z音相近,將“生滅法”念成了“水老鶴”,意義大相徑庭。阿難糾正他后,他回去將此事告訴了他的師父,他的師父卻說:“阿難老朽,言多錯謬,不可信矣。汝今但當如前而誦?!狈鹱婺鶚勥€沒多久,佛經(jīng)竟然錯到這種程度,以阿難這么大的權威,竟然都沒有糾正過來,真叫人哭笑不得?! ∨犭x結集  佛祖涅槃一百年后,眾比丘對戒律發(fā)生了爭論,而產(chǎn)生第二次結集,爭論起因于西方僧伽耶舍長老游行至東方的毗舍離城,見到跋耆子等諸比丘以十事凈法,例如用銅缽盛水置于布薩會中,勸請在家眾弟子布施金銀錢幣,然后在僧眾中均分,作為衣、藥等資用。耶舍長老認為此舉非法,在布薩會中拒受所分配的金銀財幣,并極力責難眾僧,又向在家居士們申說其理。跋耆子則以耶舍長老誹謗大眾,令在家居士起疑而擯斥。耶舍長老避難至西方,聯(lián)合諸比丘,共同參謁三浮陀商那和修長老,又請最高戒臘離婆多長老認可,跋耆子等也請離婆多長老協(xié)助,于是離婆多遂至毗舍離集會大眾,欲裁決此事,但眾說紛紜,難以斷決。后來雙方各請長老出席,與會者達七百比丘,同至婆利迦園由離婆多長老裁定,最后認定跋耆子等所行十事為非法,這就是佛教的第二次結集,標志著原始佛教結束而進入部派佛教時期,堅持“十事非法”的被稱為佛教的正統(tǒng)派,堅持實行十事的被認為是佛教的非正統(tǒng)派?! ∪A氏城結集  佛祖涅槃二百多年后,印度進入阿育王統(tǒng)治時期,阿育王虔誠奉佛,以正法治國,在各地廣建堂塔、伽藍,鼎力護持佛教僧團。然而當時有許多附佛外道并未正式受戒,就自稱是佛教的比丘,混跡在僧團中,他們就是所謂的“賊住比丘”。這些賊住比丘往往輕忽戒律,超出僧團教制的規(guī)范,對教法教義經(jīng)常提出不同的解釋,因此產(chǎn)生許多紛爭,甚至導致僧團無法和合布薩,長達七年之久。阿育王擔心賊住比丘破壞僧團,敕令將邪見、破戒之徒全部擯出,不許混住。同時,為了確定正確的教制教法,便在首都華氏城舉行第三次結集。在阿育王的親自召集下,以國師目犍連子帝須為上座,共有一千名精通三藏的高僧參加結集大會。目犍連子帝須集二百余條異端邪說,由大眾共同討論,加以批判,斥為謬論異說,并將諸派異說的批判編定匯集成為一部《論事》。經(jīng)過第三次結集,佛教典籍中的經(jīng)藏和律藏可說全部結集完成,其中就有人誦出經(jīng)藏中的《阿含經(jīng)》,使之最后定型?! 鴮懗晌摹 》鹱婺鶚勊奈灏倌旰?,印度佛教四分五裂,不斷分化,最后形成二十派。他們都尊奉《阿含經(jīng)》,但各派的阿含又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并且各派又有所側重,如大眾部重視《增一阿含經(jīng)》,根本有部重視《雜阿含經(jīng)》。大約在公元前1世紀之后,《阿含經(jīng)》被書寫成文,到公元7世紀時,還存在上座部、大眾部、正量部、化地部、飲光部、法藏部、有部的七種不同梵文本。而口頭傳承佛經(jīng)的傳統(tǒng)仍長久地保留著,如到中國傳教的一些印度、西域僧人仍能整部地誦讀經(jīng)律,然后由人寫成梵文,再譯成漢文?! 】傊?,《阿含經(jīng)》經(jīng)過佛教的四次集結,成為佛教典籍經(jīng)部中最基本的經(jīng)典。又經(jīng)歷了由口傳到書寫成文的轉變,使之最后定型。同時,在佛教的不斷分化中,《阿含經(jīng)》也在不斷演變。當大乘佛教興起時,它被僧眾們看成是小乘佛法而漸漸淡忘,但它卻是佛教最根本的經(jīng)典,是研究原始佛教的必讀典籍。  《阿含經(jīng)》的形式  從九分教到十二分教  《阿含經(jīng)》經(jīng)過多次集結而最后定型,其形式經(jīng)歷了由九分教到十二分教的過程,從中可以看出《阿含經(jīng)》是經(jīng)多次結集而成?! 【欧纸獭  栋⒑?jīng)》在最初結集的時候是九分教的形式,九分教又稱九部經(jīng)、九部法,是佛典早期的一種分類形式,關于九分教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小乘的九分教為:修多羅,意譯為經(jīng)或契經(jīng),一般為散文體;伽陀,意譯為諷頌、孤起頌、偈頌,為偈頌體;伊提目多伽,意譯為本事,為釋迦牟尼說過去世的因緣故事;閣陀迦,意譯為本生,為釋迦牟尼過去世修道的故事;阿浮陀達摩,意譯為未曾有,為敘述佛與弟子神通變化的故事;尼陀那,意譯為因緣,記述佛說法的因緣;阿波陀那,意譯為譬喻,為各種宣揚佛教教義的譬喻或寓言;祗夜,意譯為重頌,是用偈頌形式將散文契經(jīng)中的義理再提綱挈領地復誦一遍.優(yōu)婆提舍,意譯為議論,為闡釋發(fā)揮經(jīng)義的論文。大乘的九分教則刪去尼陀那、阿波陀那和優(yōu)婆提舍,加上和伽羅那,意譯為記說,為佛預言弟子之未來及成佛的記述;優(yōu)陀那,譯為感興,指佛不經(jīng)請問而主動宣說的經(jīng);毗佛略,意譯為方廣,指佛說方正廣大的教義和廣說高深玄妙不可思議的經(jīng)文?! ∈纸獭  栋⒑?jīng)》經(jīng)過佛教后來的結集,由九分教發(fā)展成十二分教,即修多羅(經(jīng))、祗夜(應頌)、和伽羅那(記說)、伽陀(偈頌)、優(yōu)陀那(感興)、尼陀那(因緣)、阿波陀那(譬喻)、伊提目多伽(本事)、閣陀迦(本生)、毗佛略(方廣)、阿浮陀達摩(未曾有)、優(yōu)婆提舍(議論)。其中經(jīng)、應頌、偈頌是按文體的形式立名,其他的九個是按照內容而立名?!  栋⒑?jīng)》作為佛教最原始的經(jīng)典,經(jīng)過多次集結,其形式從九分教變到了十二分教。其實所謂的九分教、十二分教的分類應該是佛典發(fā)展起來以后對以往佛典形式的概括說法,在佛典口頭傳承的時代,未必有如此之變化。但在佛經(jīng)口頭流傳過程中,直到書寫成文,經(jīng)文的分類開始由少到多,內容也由簡到繁確是事實?!  栋⒑?jīng)》中的佛陀  了解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不是遙不可及的神,也不是佛教的教主,他只是如實地揭示了人生世界的真相,是個“自覺覺他”的智者而已?! ♂屽饶材岵皇巧瘛 ≡挤鸾痰摹栋⒑?jīng)》以大量的經(jīng)文記載了釋迦牟尼的人間性格,其教說也是“以人為本”的佛法,釋迦牟尼生在世間,長在世間,是人而不是神,他不是宇宙的創(chuàng)造者,所以也不是萬物的主宰。他的生活與一般所謂的凡夫沒有什么區(qū)別,他并不是遙不可及的神,而是與凡夫一樣有父母,一樣會生老病死,一樣需衣食住行,唯一不同的是釋迦牟尼是解脫了的人,是覺者;凡夫是沉淪生死的有情眾生,是迷者。他發(fā)現(xiàn)了人生宇宙的真理并證實了它,從而斷除人生的迷惑,超越了生死,證入了解脫的涅檠?! ♂屽饶材岵皇墙讨鳌 ‰S著釋迦牟尼的入滅,佛法在流傳的過程中,攝入其他印度本有宗教的儀軌,逐漸成為一種宗教,釋迦牟尼也被推為佛教的教主。其實,釋迦牟尼并沒有創(chuàng)立一個新興宗教的意圖,也更不同意自己是主宰世界的教主。他只是說自己是“人數(shù)”、“僧數(shù)”,外在形式與一般人是沒有什么區(qū)別的,沒有出家之前,有嚴父慈母、嬌妻愛子,也同樣經(jīng)歷著家族的興衰和人生的生老病死。出家后在菩提樹下正觀到人生宇宙的實相——緣起,于緣起而實證寂滅,超脫一切障礙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在弘法布教的幾十年中,不過是將自己所悟的如實宣說出來,以讓眾多的人也能解脫煩惱而超越生死,就此也可說釋迦牟尼不過是一個“自覺覺他的人”而已。此外,釋迦牟尼對看相算命、仰觀星宿、召喚鬼神、巫醫(yī)咒術也是極力反對的,并稱這些為“幻法”。如印度的婆羅門等信奉咒術,認為能產(chǎn)生種種神秘力量,甚至能降福、降災等,但在釋迦牟尼的眼中,認為這不過是愚人的迷信,與解脫是不相關的。釋迦牟尼臨入涅檠時,有弟子請他選一個接班人,以在佛陀入滅后能統(tǒng)領僧眾,而釋迦牟尼卻極力反對,教導弟子們只能依“法”而住,不能依“人”而住,當自行修習、修習于法,當自皈依、皈依于法,若能如是,才能悟道成佛。

編輯推薦

  《圖解阿含經(jīng):聽佛陀講最原味的佛法(超值白金版)》以現(xiàn)代手法詮釋原始佛教第一經(jīng),聽佛陀講最原味的佛法。最真實的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入滅后結集的第一經(jīng),最接近釋迦牟尼本意的佛法?! 》鸾讨械摹笆ソ?jīng)”,語錄問答式佛經(jīng),保存佛教最精要、最究竟的教義和修證。文獻價值極其珍貴,真實記述古印度的社會風俗、政治經(jīng)濟、宗教哲學?! 》鸱ㄖ械膯⒌现腔郏瑢⑨屽饶材岬乃伎挤椒?、論辯術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給人啟發(fā)與感悟。  全新圖解手法展現(xiàn)佛教全景,用圖像和通俗的文字對佛法加以詮釋,用圖片和表格對古印度文明加以復原和梳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圖解阿含經(jīng)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