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袁樹珊 譯者:謝路軍
Tag標簽:無
前言
三十多年前,不少自然科學家突然祟尚神秘文化,想從中國古代周易象數(shù)學中汲取營養(yǎng)。當時傳說萊布尼茲的二進制是受中國的易圖啟發(fā)而創(chuàng)造的,還說《易·系辭》中早就有牛頓三定律的思想。其實這些說法都和歷史事實不符,難以成立。近年來一些多年研讀《周易》的學者又一反常態(tài)地崇拜西方早已過時的科學主義和技術(shù)主義,鼓吹工具理性萬能,否定周易象數(shù)學的研究,將《周易》看成是純哲學著作甚至是管理學、數(shù)學書、打著反“偽科學”的幌子將象數(shù)學斥為封建迷信。其實《易經(jīng)》問世時巾國的封建社會還未形成,《周易》若非有其占卜功能,很難想象它流傳數(shù)千年而不衰。中國的諸子百家之學皆源于《易》,周易象數(shù)學流人道教,被道教占驗派所宗,繁衍出許多占驗術(shù)數(shù)?!兑住は缔o》云:“圣人設(shè)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cè)嵯嗤贫兓?。是故吉兇者。得失之象也?!薄笆枪示泳觿t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薄皹O數(shù)知來之謂占”?!耙子惺ト酥浪难伞R匝哉呱衅滢o。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薄兑捉?jīng)》無象外之辭,否定象數(shù),何言義理?周易為卜筮之書,不僅見諸《易·系辭》,甚至連宋代大儒朱熹也未否認。朱熹說:“圣人作《易》本是使人卜筮,以決所行之可否?”(《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一)因而南宋易學家俞琰也說:“朱子極論《易》為卜筮之書,其說詳且明矣。愚謂以卜筮觀《易》,則無所不通,不以卜筮觀《易》,則多所不通者焉?!薄爱斨o本于象,象本于畫。有畫斯有象,有象斯有辭?!兑住分肀M在于畫,拒可舍六畫之象而專論辭之理哉?舍畫而玩辭,舍象而窮理,辭雖明,理雖通,非易也?!保ā吨芤准f·序》)中國術(shù)數(shù)學是道學文化的組成部分,它源于古代的象數(shù)易學,現(xiàn)歸人道學之占驗方術(shù)。
內(nèi)容概要
《中西相人探原》乃袁樹珊先生相人學之巨著。既有傳世相法之奧妙,兼采西洋相術(shù)之簡明,固為溫故知新;末載“相征從談”,尤可擴充見聞。欲知一生榮枯,目前吉兇,或欲知己知彼、交友聘師、擇夫選妻者,須讀此書。
是書編次簡明,由一歲至百歲,所行部位,均皆分論,與普通相人書連篇累牘、含糊不爽者迥異。讀者只須按照自己實足年齡隨意檢查,即知富貴貧賤、壽天窮通。是書所載面部圖一切部位,悉參《生理解剖新書》,與尋常坊本不同。書末特將《四庫全書》所收《人倫大統(tǒng)賦》及古籍《冰鑒》擇要淺注,既易了解,尤便尋研。具見相人之學與國家社會確有相當裨益,不獨為知己知彼、保身保家者,所當習知也。
作者簡介
袁樹珊,名阜,以卞行,晚號江上老人。生于清光緒七年閏七月十五日(1881年9月8日)。是聞名海內(nèi)的醫(yī)學家、星相家。其家世居揚州南鄉(xiāng)袁巷,本是醫(yī)卜世家。先生少時,夙承庭訓,克岐克疑,學究岐黃,尤精命理。舉凡星命各書,無小殫精竭慮,因流溯源。先生一生極深研幾,探賾素隱,勤于著述,傳世頗豐。術(shù)數(shù)學著作主要有《新命理探原》、《命譜》、《大六王探原》、《選吉探原》、《中西相人探原》、《述卜笨星相學》以及輯注的《中國歷代卜人傳》、《標準萬年歷》等。
謝路軍,山東玉臺人,1993年獲北京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6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現(xiàn)任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與宗教的教學與研究;主要著作包括:《善導(dǎo)凈土思想述評》、《中國道教源流》、《道教概論》;合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外宗教交流史》、《中國佛教簡史》等。豐編有《宗教發(fā)展辭典》、《四庫全書術(shù)數(shù)初集》、《四庫全書術(shù)數(shù)一一集》、《四庫全書術(shù)數(shù)三集》、《人生與道德》等。
鄭同,易學學者、編輯、周易工作室的創(chuàng)辦人兼策劃人,多年來一直從事易學與術(shù)數(shù)的研究,著有《一本書讀懂易學》、《梅花易數(shù)講義》等。先從事易學圖書的編輯出版與推廣工作。先后主持點校出版醫(yī)學圖書50余種,另點?!端膸烊珪g(shù)數(shù)初級》、《四庫全書術(shù)數(shù)二集》、《四庫全書術(shù)數(shù)三集》、《四庫全書集成術(shù)數(shù)叢刊》等,廣受國內(nèi)外易學界的好評。
書籍目錄
卷首
厲序
應(yīng)序
自序
題辭
凡例
考正流年行運部位之圖第
側(cè)面左圖第二
側(cè)面右圖第三
四學堂五官十二宮之圖第四
四瀆五岳五星六曜之圖第五
三才三停六府之圖第六
面部痕紋之圖第七
男女面痣之圖第八
中法手掌八卦十二支之圖第九
西法手掌七丘之圖第十
中西相人探原卷上
百歲流年運氣部位表
百歲流年運氣部位歌
初學入門
百歲行運部位吉兇
一歲至二歲行運天輪
三歲至四歲行運人輪
五歲至七歲行運地輪
八歲至九歲行運天輪
十歲至十二歲行運人輪
十三歲至十四歲行運地輪
十五歲行運火星
十六歲行運天中
十七歲行運日角
十八歲行運月角
十九歲行運天庭
二十歲行運輔骨
二十一歲行運輔骨
二十二歲行運司空
二十三歲行運邊城
二十四歲行運邊城
二十五歲行運中正
二十六歲行運丘陵
二十七歲行運丘陵
二十八歲行運印堂
二十九歲行運山林
三十歲行運山林
三十一歲行運凌云
三十二歲行運凌云
三十三歲行運繁霞
三十四歲行運繁霞
三十五歲行運太陽
三十六歲行運太陰
三十七歲行運中陽
三十八歲行運中陰
三十九歲行運少陽
四十歲行運少陰
四十一歲行運山根
四十二歲行運精舍
四十三歲行運精舍
四十四歲行運年上
四十五歲行運壽上
四十六歲行運左顴
四十七歲行運右顴
四十八歲行運準頭
四十九歲行運蘭臺
五十歲行運蘭臺
五十一歲行運人中
五十二歲行運仙庫
五十三歲行運仙庫
五十四歲行運食倉
五十五歲行運食倉
五十六歲行運法令
五十七歲行運法令
五十八歲行運附耳
五十九歲行運附耳
六十歲行運正口
六十一歲行運承漿
六十二歲行運地庫
六十三歲行運地庫
六十四歲行運陂池
六十五歲行運陂池
六十六歲行運金縷
六十七歲行運金縷
六十八歲至六十九歲行運歸來
七十歲至七十一歲行運頌堂
七十二歲至七十三歲行運地閣
七十四歲至七十五歲行運腮骨
七十六歲至七十七歲行運子位
七十八歲至七十九歲行運丑位
八十歲至八十一歲行運寅位
八十二歲至八十三歲行運卯位
八十四歲至八十五歲行運辰位
八十六歲至八十七歲行運巳位
八十八歲至八十九歲行運午位
九十歲至九十一歲行運未部
九十二歲至九十三歲行運申位
九十四歲至九十五歲行運酉位
九十六歲至九十七歲行運戌位
九十八歲至九十九歲行運亥位
論紋理
論黑痣
論毛發(fā)須髯胡
論神
論聲
論氣色
論手
論掌
論掌紋
論掌中卦位
論掌中三奇
論言語
論行坐
論心術(shù)
論九德
論疾病死生之相
論各省人相不同
論女人九善
……
章節(jié)摘錄
插圖:顧有異宅而處,亦不肯以親喪入門者,此豈慮諸父昆弟之有違言乎?且諸父昆弟,不令以喪入,問心亦豈能自安耶?蓋有“輿尸入門,其家不利”之說據(jù)于中,遂相率背禮,雖孝子慈孫,不免為所惑,豈不大可傷歟!夫世俗之說固已,然有未嘗輿尸入門,而潭潭第宅,不數(shù)年轉(zhuǎn)鬻他人,且或夷為田圃者,又何解耶?夫家門之興敗關(guān)系,豈在于此!仁孝之心未篤,故利害之見,得而淆之也。抑近時閻百詩在京邸易簣時,語其子日:“汝扶櫬回淮,到則位我本宅,葬宜速?!逼渥訌闹?。以是知客死者,其魂夢固眷眷家門,游處之所。必以親至為慊,即歸土無遺憾也。嗚呼!世之忍死其親于數(shù)千里外,不迎喪入門者,抑何薄耶!悖謬之俗,不可不易,因援引《禮經(jīng)》以明其惑。世有讀書守禮君子,尚其敬念之哉!按:光緒丙午四月,先君子棄養(yǎng)于京江寓廬,七期內(nèi)扶櫬回揚。及喪抵里門,親族咸命迎請靈櫬,入篷廠設(shè)奠。余驚訝日:“胡不升堂?”日:“棺柩不宜人家,風俗使然。況屋乃共居,非汝獨有。稍一不慎,咎將誰歸?”余聞而嗚咽不能言。無已,翌晨,乃厝柩高田,大寒始得筮吉合葬。后讀斯篇,方知狃于俗習,誤作此忍心悖理之舉也,至今有余痛焉。茲因拙撰告成,特錄鄧先生文,以告天下之為人子者,不幸親歿于外,扶櫬回家,務(wù)宜迎入本宅,然后小葬。慎母蹈不肖之覆轍,而致抱恨于終天也。論停喪之非《日知錄》日:停喪之事,自古所無。自建安離析,永嘉播竄,于是有不得已而停者。魏晉之制,祖父未葬者,不昕服官。而御史中丞劉隗,奏諸軍敗亡,失父母,未知吉兇者,不得仕進宴樂,皆使心喪。有犯,君子廢,小人戮。生者猶然,況于既歿?是以齊高帝時,烏程令顧昌元,坐父法。秀北征,尸骸不反,而昌元宴樂嬉游,與常人無異,有司請加以清議。振武將軍邱冠先,為休留茂所殺,喪尸絕域,不可復(fù)尋。地祖特敕其子雄,方敢人仕。當江左偏安之日,而猶申此禁,豈有死非戰(zhàn)場,棺非異域,而停久不葬,自同平人,如今人之所為者哉!唐鄭延祚,母卒二十九年,殯僧舍垣地,顏真卿劾奏之,兄弟終身不齒,天下聳動。后周太祖敕日:古者立封樹之制,定喪葬之期,著在經(jīng)典,是為名教。泊乎世俗衰薄,風化陵遲,親歿而多闕送終,身后而便為無主?;蛄b束于仕宦,或拘忌于陰陽,旅櫬不歸,遺骸何托?但以先王垂訓,孝子因心,非以厚葬為賢,只以稱家為禮,掃地而祭,尚可以告虔;負土成墳,所貴乎盡力。宜頒條令,用警因循。庶幾九原絕抱恨之魂,千古無不歸之骨。
編輯推薦
《選吉探原》:潤德堂叢書六種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