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堂語錄

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作者:周作人  頁數(shù):106  字數(shù):65000  
Tag標簽:無  

前言

以前我曾想要將隨筆小文編成一卷《藥堂文錄》,終未動手,現(xiàn)在卻寫語錄,這正合著一句古話,叫做落后的進前,進前的落后了。本來照儒釋兩家的老規(guī)矩,語錄是門人弟子所記師父日常的言行,楊于云王仲淹自己著書,便很為后人所非薄,我們何必再來學步呢。這所謂語錄實在只是一個名字相同而已,內(nèi)容并無什么近似處,這是該得說明一下的。我不懂玄學,對于佛法與道學都不想容喙,語還只是平常說話,雖然上下四旁的亂談,卻沒有一個宗派,假如必須分類,那也只好歸到雜家里去吧。我最初頗想題作《常談》,因為這說話如或有百一可取,那就為得其中的一點常識,只可惜劉青園已有《常談》四卷,李登齋有《常談叢錄》九卷,延荔浦又有詩話曰《老生常談》。已經(jīng)有三缺一,便也不好意思再去湊數(shù),這回固然還是雷同,但名同而實異,無甚妨礙。至于藥草堂名本無甚意義,不過要說有也可以說得,蓋此處不用別的名稱總有些緣故,即此說是意義亦可耳。數(shù)年前作《藥草堂記》,曾說明未敢妄擬神農(nóng),其意亦只是攤數(shù)種草藥于案上,如草頭郎中之所為,可是擺列點藥就是了,針貶卻是不來的,這也值得說明。我于本草頗有興趣,所以知道些藥料,把他們煎成一碗黑而苦的湯水時當然不愿領教,若是一樣樣的看來,差不多是些植物標本,不但如此,還有些有味的東西,做在糖里的肉桂薄荷不必說了,小時候還買生藥來嚼了便吃,頂平常的是玉竹與甘草,這類味道至今尚未忘卻。吾語豈能有此等藥味,但得平淡過去,不求為良藥,故無須苦口,吾鄉(xiāng)人家夏日常用金銀花夏枯草二味煎湯代茶,云可清暑,此正是常談的本色,其或庶幾近之,亦是本懷也。中華民國廿九年六月五日。

內(nèi)容概要

  《藥堂語錄》收入周作人一九四○年前后所作文章五十篇,是其散文創(chuàng)作文體的一種新嘗試,同《書房一角》為一類,文章篇幅短小,近于“前人所作的筆記”。作者自述為文經(jīng)過是一部書“讀過之后或有感想,常取片紙記其大概,久之積一二百則”,《藥堂語錄》就是其中一部分。題曰“語錄”并不是想效仿儒釋,記錄自身言行以傳世,而取其“說的更簡要”,擇取一點切入,抓住思想的某種閃現(xiàn)。
  書中所“抄”所談之書都是中國古籍,其中又以筆記為多。作者自稱這些文章意不在針砭,只是“攤數(shù)種草藥于案上”,“擺列點藥”,但行文處處透著“疾虛妄”“愛真實”的精神。以《女人三護》為例,文章從《茶香室三鈔》中女人三護一條,談及佛家三護與儒家三從之不同,進而深及到對佛道儒的討論,可謂對中國思想文化的點評式梳理。

作者簡介

  周作人(1885-1967),現(xiàn)代作家、翻譯家,原名櫆壽,字星杓,后改名奎綬,自號起孟、啟明(又作豈明)、知堂等,筆名仲密、藥堂等。浙江紹興人。青年時代留學日本,與兄樹人(魯迅)一起翻譯介紹外國文學。五四時期任教北京大學,在《新青年》《語絲》《新潮》等多種刊物上發(fā)表文章,論文《人的文學》《平民的文學》,詩《小河》等均為新文學運動振聾發(fā)聵之作。首倡美文,《喝茶》《北京的茶食》等創(chuàng)立了中國美文的典范。在外國文學藝術的翻譯介紹方面,尤其鐘情希臘日本文學,貢獻巨大。著有自編集《藝術與生活》《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等三十多種,譯有《日本狂言選》《伊索寓言》等。

書籍目錄


太上感應篇
文海披沙
科目之蔽
女人三護
習苦齋畫絮
鼠數(shù)錢
瑣事閑錄
跨鶴吹笙譜
九煙遺集
如夢錄
存拙齋札疏
姚鏡塘集
汴宋竹枝詞
五祖肉身
七修類稿
辛卯侍行記
舌華錄
夷堅志
麻團勝會
劃水仙
張?zhí)煳?br />洞靈小志
耳食錄
洪幼懷
藥酒
落花生
入都日記
許敬宗語
銷夏之書
繞竹山房詩稿
宋瑣語
南園記
郢人
燕窗閑話
七夕
朱詹
澹盦文存
松崖詩鈔
武藏無山
指畫
如夢記
日本國志
錢名世序文
曲詞穢褻
讀詩管見
曾衍東詩
右臺仙館筆記
方曉卿蠹存
夜光珠
中秋的月亮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女人三護    《茶香室三鈔》卷五《女人三護》一條云:“唐沙門慧苑《華嚴經(jīng)音義》卷四云:女人志弱,故借三護,幼小父母護,適人夫婿護,老邁兒子護。案儒書所謂三從,佛書謂之三護?!鼻鷪@先生謂三護即三從,形跡雖似,精神卻實甚不同。印度女子的地位在社會上本甚低微,未必能此中國更好,在宗教上被視為穢惡,讀有些佛教經(jīng)傳,幾乎疑心最澈底的憎女家是在這里了。但是佛教的慈悲的精神有時把她們當做人類來看,對于人或物又總想怎么去利濟他,那么其時便很不同,三護可以算作一個例。這里所謂護正是出于慈悲,是利他的,《莊子》里述堯的話,嘉孺子而哀婦人,可說是同一氣息,此外我竟有點想不起來了。中國的三從出于《儀禮》,本是規(guī)定婦人的義務,一面即是男子的權利,所以從男人的立場說這是利己的,與印度的正是對蹠的態(tài)度。我常覺得中國的儒家是一種化合物,根本的成分只有道家與法家,二者調(diào)合乃成為儒,而這化合往往未能完成,遂多現(xiàn)出本色,以法家為甚,如三從殆其明征也。信如吾言,則我所佩服的堯的話大抵當出于道家,而黃老之學乃為中國最古老的傳說,很可尊重。佛道至今稱為二氏,唯其好處頗不少,足補正儒家之缺失,識者當不以為妄言也。P9-P10    落花生    東培山民著《一徵硯齋筆記》卷七云,“花生亦曰長生果。又名落花生,殆無名也,以其花落于地,一絲牽蒂落實土中,故日落花生,曰花生減字呼之,曰長生以形名之。此果初出日本,康熙間有僧應元攜種歸國,乃散植至今,以取油為大宗之用,以資果餌,亦應用之一?!卑复怂f蓋即根據(jù)《本草綱目拾遺》卷七引《福清縣志》語,其實不盡可憑,下文又引《萬歷仙居縣志》云,落花生原出福建,近得其種植之,可知始入中國非在康熙矣。方密之著《物理小識》有崇禎癸未序,卷六《番豆》下云:“一名落花生,土露子,二三月種之,一畦不過數(shù)子,行枝如甕菜虎耳藤,橫枝取土壓之,藤上開花,花絲落土成實,冬后掘土取之,殼有紋,豆黃白色,炒熟甘香似松子味?!贝舜唇袼^小花生,其時蓋已普遍,不僅限于閩浙一帶。中國傳說落花生來自扶桑,而日本則俗名南京豆,寺島良安著《和漢三才圖會》卷九十六《落花生》下引明周文華《致富全書》語,又云,按落花生近年來于長崎,書前有正德二年自序,即清康熙五十一年也。此事正有類例,同是一瓜,在中國稱倭瓜,而日本則稱唐茄子,但看中國又通稱為南瓜,日本亦有柬浦寨之別名,可以想見其原產(chǎn)地當在安南方面,先來中國,再轉至日本,花生行程恐亦是如此,唯其來路在何處,乃不能如南瓜之易于推測耳。P54-P55    七夕    杭堇浦著《訂訛類編》卷五《天文訛》中,有《七夕牛女相會不足信》一條,引《學林新編》所論,歷舉《淮南子》《荊楚歲時記》周處《風土記》各說,皆怪誕不足信,子美詩曰,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亦不取世俗說也。杭氏加案云:“案《齊諧記》亦載渡河事,《藝苑雌黃》辨其無此事,亦引杜詩正之。杜公瞻注晉傅玄《擬天問》,亦謂此出流俗小說,尋之經(jīng)史,未有典據(jù)。又《歲時記》引緯書云,牽牛娶織女,取天帝二萬錢下禮,久不還,被驅在營室,此說更屬無稽?!辈殛愒n《歲時廣記》,七夕一項至占三卷,《學林》《藝苑雌黃》《擬天問注》各條均在,略閱所征引雜書,似七夕之祭以唐宋時為最盛,以后則行事漸微而以傳說為主矣。吾鄉(xiāng)無七夕之稱,只云七月七,是日婦女取木槿葉揉汁洗發(fā),兒童汲井水置露天,次日投針水面,映日視其影以為占卜,曰丟巧針。市上賣巧果,為尋常茶食之一,《越諺》卷中云,“七夕油胛粉果,樣巧味脆,即乞巧遺意?!贝朔N傳說,如以理智批判,多有說誑分子,學者憑唯理主義加以辨正,古今中外常有之,惟若以詩論,則亦自有其佳趣。譚仲修《復堂日記補錄》,同治二年七月下云:“初七日晚內(nèi)子陳瓜果以祀天孫,千古有此一種傳聞舊說,亦復佳耳。”此意甚好,其實不信牛女相會實有其事,原與堇浦諸公一樣,但他不過于認真,即是能把詩與真分別得清,故知七夕傳說之趣味,若或牽涉現(xiàn)實而又能禍世,即同一類型的故事如河伯娶婦,譚君亦必不能忍耐矣。P72-P73    日本國志    廿六年二月我寫小文略談《人境廬詩草》,附記有云,“去年秋天聽說有我國駐日使館人員在席上聲言,《日本國志》非黃公度所作,乃是姚棟的原著。友人聞之駭怪,來問姚棟其人的事跡,不佞愧無以對。假如所說的是姚文棟,那么我略為知道一點,因為我有他的一部《日本地理兵要》,但可以斷定他是寫不成《日本國志》那樣書的?!碑敃r所根據(jù)的是作者態(tài)度之不同,雖然自己相信不會看錯,總嫌未免稍傾于主觀。近日得到姚文棟的雜文集,可以證明姚黃二家的書名同實異截不相干。姚集名曰《讀海外奇書室雜著》,中縫則題曰“東槎雜著”,共文二十四篇,蓋在使館為隨員時所作,有《陳元赟先生事略》尚可讀,余亦多是照例的慷慨論時務而已。卷末有《日本國志凡例》,作于光緒甲申九月,云全書十卷,分記東西兩京,畿內(nèi),東海道等七道,每道以國為綱,首疆域,繼以形勢沿革,以至物產(chǎn),凡二十四門,蓋是地志體裁,末有未備一條,自言刑法食貨等皆未及記,后之君子尚其補諸。日人星野川口宮原三人皆有跋,見姚氏編《海外同人集》卷上,星野謂其譯我群地志書,集其大成,凡例記采用書籍共九十九部,亦均是舊地志也。由此觀之,二書性質不同顯然可知,姚氏所著固自成一種日本國志,但若與黃著相比,則不可同日而語矣。黃著四十卷,地理才有三卷,刑法食貨共得十一卷,若其最有特色,前無古人者,當推學術禮俗二志,有見識,有風趣,蓋惟思想家與詩人合并,乃能有此耳。若說瑜不掩瑕,則文中惜不注出處,如《禮俗志》中多用川瀨栲亭之《藝苑日涉》中民間歲時,寺門靜軒之《江戶繁昌記》,往往一篇一卷全文錄入,如能隨處注明,體例當更為完善也。P86-P87

后記

近數(shù)年來多讀舊書,取其較易得,價亦較西書為稍廉耳,至其用處則不甚莊嚴,大抵只以代博弈,或當作紙煙,聊以遣時日而已。余不能吸紙煙,十幾歲時曾買刀牌孔雀品海諸煙,努力學吸,歷久終未學會,以至于今,殆為天分所限耶。常見人家耽吸,若甚有滋味,心甚羨之而無可如何,則姑以閑書代之,無可看時亦往往無聊賴,有似失癮,故買書之費竟不能省,而其費實或超過煙價,有時將與雪茄相比矣。讀一部書了,偶有一部分可喜,便已滿足,有時覺得無味,亦不甚嫌憎,對于古人何必苛求,但取其供我一時披讀耳,古人云只圖遮眼,我的意思亦止如此。讀過之后或有感想,常取片紙記其大概,久之積一二百則,有友人辦日報者索取補白,隨時摘抄寄與,二三年來原稿垂盡矣。庸報社索去者有四五十則,目前來信云擬搜集為一冊,亦便答應,此種文字新陳兩非,不入時眼,印成書本亦少有人讀,恐終辜負報社的好意,但是有一件事,可以代作廣告者,不佞雖未受五戒,生平不打誑語,稱之日語錄,自信可無慚愧者也。中華民國三十年三月二十四日,知堂題記。

編輯推薦

《藥堂語錄/周作人自編集》編著者周作人。    周作人與魯迅兄弟二人共同作為文學大家著稱于世,這在中國文學史上絕不多見。周作人的散文風格平和恬淡,清雋幽雅,小品文閑適幽默,古雅遒勁,與魯迅的風格截然不同。本書名曰"藥堂",有作者陳一家之感言,供各位讀者品味之意?;驗橐粍┛嗫诹妓?,或為一杯清暑湯茶,但憑讀者品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藥堂語錄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0條)

 
 

  •   周作人自編集:藥堂語錄
  •   作人自編集:藥堂語錄不少于5個字
  •   的確周作人的書讀得多了都一個味道昏昏欲睡
  •   我覺得近現(xiàn)代史上,散文沒有可以比肩知堂老人的,周家真是出人才啊
  •   止庵編的一套小書,質量有保證,適合日常閱讀
  •   心儀已久,值得一讀,永久珍藏,傳之子孫。
  •   收集中。。。
  •   小氣鬼,編成一本書能死??!
  •   有一套河北版的,這一版值得擁有
  •   喜歡,半價購得,值~
  •   周作人自編集:藥堂語錄,非常好看,非常滿意
  •   非常好,河北出的老版收過一套,這套新版仍要收,制作精美。
  •   周作人喜歡用的一些名號,苦雨、知堂、藥堂、苦茶……“藥堂”有些苦澀的味道,但可以治病,有回味。
  •   很好 支持并相信亞馬遜
  •   印刷很精美樸素,很喜歡
  •   這樣的裝幀現(xiàn)在就算是好的了,印刷質量還好。
  •   又一批三本上市,不錯的集子,繼續(xù)出版。
  •   周作人的書很好
  •   周作人自編文集
  •   周作人的集子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