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肖剛 頁數(shù):296
Tag標簽:無
前言
社會制度是一個國家立國的根本,其制度的優(yōu)越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前途,尤其是在世界近現(xiàn)代史中,政治制度是否優(yōu)越可以說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存亡。在近代,歐洲的資本主義國家,尤以英國為例,在早期的殖民掠奪中,葡萄牙和西班牙本來走在世界的最前列,但是由于其恪守傳統(tǒng)的封建制度,不久就被英國趕上。而英國能真正稱霸世界就在于其制度的優(yōu)越性,因為有一個比較開明的政治制度,它就為工業(yè)的發(fā)展直接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而工業(yè)的發(fā)展,尤其是軍事工業(yè)的發(fā)展,把戰(zhàn)爭由冷兵器時代推向了火器的時代,而火器的優(yōu)良程度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正是因為在這個方面優(yōu)異于世界其他國家,所以在早期的工業(yè)革命中,英國不僅比較順利地完成了工業(yè)革命,而且還樹立了世界霸權。相對于英國來說,亞洲國家是處于封閉狀態(tài)的,這當然與它們特有的農(nóng)耕文明有關,但是外部的影響,尤其是以火器為武器的殖民者根本不會顧及某種文明的類型,因為工業(yè)的腳步只要求有市場和原料即可。早期的中、日兩國在英國已經(jīng)進入火器時代的時候還在使用冷兵器,交戰(zhàn)失敗也就難以避免。日本雖也是一個比較封閉的封建國家,但是幕府的統(tǒng)治卻沒有中國那樣集權,所以這個看似松散的體系卻也為日本帶來了生存的轉機。幕府雖然是日本的最高主宰者,但是其地方大名的實力亦不可小視,當外來文明對日本進行沖擊時,對于統(tǒng)治者來說是可怕的,因為他們害怕因此失去已獲得的權益,而對于地方的大名來說,這是一個推翻幕府的極好機會,于是地方大名為了自己的權益而主動去學習西方文明,開始僅僅是為了推翻幕府的黑暗統(tǒng)治,但是發(fā)展到后來,他們便成了抵御外辱的基礎勢力。日本經(jīng)歷了明治維新以后,也走上了獨立發(fā)展的道路。 日本的改革遠沒有英國那么順利,且日本的工業(yè)化也完全是在模仿中成長起來的,所以早期在政治制度方面的改革也不是很徹底,天皇制度還是被保留了下來,盡管日本也模仿西方實行三權分立,但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可以看出,日本軍人之所以能夠執(zhí)掌日本大權,還是在于日本制度的不完善,給軍國主義者留有機會。日本的工業(yè)發(fā)展也受到了諸多限制,其最主要的問題是原料的來源。日本是太平洋上的島國,資源十分有限,所以要想充分地發(fā)展工業(yè),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原料的來源問題,這也是日本向外擴張的一個原因。而對于清朝政府來說,之所以沒有像日本那樣去改變自己,究其原因,還是集權化比較徹底,上至中央各個部門,下至地方各個衙門,無不貫徹著一個人的意志,那就是皇帝。封建社會的中國向來喜歡集權,所以面對改革的時候,統(tǒng)治者只知有自己而不知有國家,當他們認識到將來的改革會使自己失去既得利益的時候,他們寧可失去國家也不愿意去挽救危局。辛亥革命算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比較成功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對政治制度的改變也比較徹底,可是中國資產(chǎn)階級的軟弱性一開始就注定了中國在革命后擺脫不了成為殖民帝國代言人的命運??偟膩碚f,雖然中國近代史上幾次比較有名的改革都以失敗而告終了,但是堅強的中國人并沒有因失敗放棄尋找挽救中國的方法,最終共產(chǎn)主義給中國帶來了新的希望,使中國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本書結合中、日、英三國近代歷史的大背景,分析了中、日、英三國在近代的幾次比較大的變革,尤其是政治制度和工業(yè)化方面的變革。在寫作本書之前,我查閱了中、日、英三國的一些近代史資料,對中國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新政、日本的明治維新以及英國的工業(yè)革命都做了詳細的資料分析后,又結合本人對歷史的看法,以嚴謹?shù)臍v史態(tài)度去寫作,盡量做到史料的真實與分析的詳盡。當然,由于時間匆忙,在寫作的過程中難免有疏漏,請大家予以指正。在對歷史的認識上,不管我們持有什么態(tài)度,總的來說,英日的變革還是比較成功的,我們是要肯定的,中國之所以失敗,還是在于沒有對制度本身進行徹底的改變。我們有太深厚的封建文化積淀,豈能是一下子可以改變的?所以感嘆之余,我們不應該有太多的責怪,清楚地認識自己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主要結合中、日、英等國近代歷史的大背景,以翔實的資料分析了中、日、英等國在近代的幾次比較大的變革,尤其是政治制度和工業(yè)化方面的變革,系統(tǒng)、全面、深入地研究了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近代歷史的影響,以及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等方面問題。在寫作之前,作者查閱了一些關于中、日、英等國的近代史資料,對中國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新政以及日本的明治維新、英國的工業(yè)革命都做了詳細的資料分析,在結合作者對這段歷史的看法,以嚴謹?shù)臍v史態(tài)度去寫作,盡量做到史料分析的真實與詳盡。本書論說簡潔、雄辯,剖析深刻,是社會學和經(jīng)濟學者的主要參考書,也是普通讀者不錯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肖剛
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副教授
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在原北京師范學院歷史系學習 1986年7月至1997年12月,在原北京市人民警察學校文化教研室工作
1998年1月至1999年至今,在北京宣武紅旗業(yè)余大學培訓中心工作在長期一線教學和成人非學歷培訓教育工作的同時,對近代中國歷史不斷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變革與保守—不同的歷史命運
第一節(jié) 腥風血雨前的掙扎(中、日、英三國20世紀前的狀況)
第二節(jié) 面對歷史的抉擇(中、日、英三國的變革)
第三節(jié) 迥異的命運
第二章 主導東北亞政治舞臺的新星
第一節(jié) 島國的滄桑
第二節(jié) 沒落的政治
第三節(jié) 曲折的新政之路
第四節(jié) 國家走向法制化
第五節(jié) 資本主義的全灌輸
第六節(jié) 野心與霸權
第三章 日暮下的東方舊土
第一節(jié) 驚濤駭浪中的帝國
第二節(jié) 關不住的大門
第三節(jié) 站在浪尖的中國人
第四節(jié) 炮口下的民族精神
第五節(jié) 救亡圖存的運動
第六節(jié) 甲午風云下的戊戌更新
第七節(jié) “舊瓶裝新酒”式的改革
第四章 小國的大政治
第一節(jié) 一種新的制度
第二節(jié) 遍及世界的戰(zhàn)火
第三節(jié) 社會結構的轉型
第四節(jié) “合理”地追求財富
第五節(jié) 走向“世界工廠”
第六節(jié) 開啟政黨制的大門
第七節(jié) 輝煌的大英帝國
第五章 風云激蕩與沉淪
第一節(jié) 瘋狂后的沒落
第二節(jié) 膚淺的革命
第三節(jié) 迷茫的中國
第四節(jié) 讓人嘆息的衰落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就在此時,日本加強了對朝鮮的經(jīng)濟滲透,并且加緊擴軍備戰(zhàn)。這以后的九年,中日關系表面上風浪不興,但兩國形勢卻正在悄然改變……日本一直關注著中國。與日本新添的戰(zhàn)艦相比,漸漸老化的北洋艦艇表現(xiàn)出明顯的火力弱以及行動遲緩的缺點。1891年后,北洋艦隊甚至停止了槍炮彈藥的購買。原因是購買彈藥的錢被慈禧太后拿去修頤和園了。慈禧太后冠冕堂皇地說:“光緒帝1875年登基時年幼,我不得不垂簾聽政,到1886年改為‘訓政’,1889年‘歸政’。我什么都不過問了,修修花園養(yǎng)老還不行么?”慈禧太后與明治天皇相比,何等迂腐!1894年7月25日,大鳥圭介命令大院君宣布廢除中朝兩國間的一切商約,并“授權”日軍驅逐駐扎于牙山的清軍。當天,日本不宣而戰(zhàn),在豐島海面對中國海軍發(fā)起了突然襲擊,擊沉了中國運兵船“高升”號。同時,日本陸軍向駐扎于牙山的中國軍隊發(fā)起進攻,并最終挑起了這場侵略戰(zhàn)爭。8月1日,中日政府同時宣戰(zhàn),中日甲午戰(zhàn)爭就此開始。由于日本在武器上的先進性以及中國海軍裝備的整體落后,中國最終輸?shù)袅诉@場戰(zhàn)爭,致使中國最終被迫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馬關條約》的簽訂使日本得到了巨額賠款和臺灣等戰(zhàn)略要地,不僅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對遠東地區(qū)的進一步侵略,使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唯一的新興資本主義強國。
后記
在本書即將封筆的時候,我不禁感慨萬千。通過寫作本書使‘我又一次學習了這段歷史。其實從內(nèi)心深處來說,我是很不愿意接觸這段歷史的,我不想在書中看到那被毀滅掉的東方文明。是的,我承認英國的工業(yè)革命是偉大的,它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今天之所以能有如此發(fā)達的文明,如果沒有工業(yè)革命的開頭,也許還要晚上幾年。但是,這并不能為工業(yè)革命所帶來的罪行開脫。尤其是日本,盡管他們的改革是成功的,但是日本在后期的發(fā)展是建立在掠奪中國的基礎上的。盡管軍國主義在“二戰(zhàn)”中失敗了,但是留給中國人民的傷痛怎么能夠消失?我們可以嘆息清朝政府沒有抓住機會去改革,可是對于建立在對其他國家的血腥掠奪上的工業(yè)革命,每一個有良知的人,是絕對不能接受的。以侵略他人來滿足自己發(fā)展的要求,這樣的工業(yè)革命,也就是像日本那樣狼一樣的國家才會為此而瘋狂。 寫到這里,我最大的感慨是,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會長久地稱霸,從早期的英國開始,到歐洲的德國、亞洲的日本,最后都是以失敗而告終。盡管他們曾經(jīng)有過輝煌,但是工業(yè)化以后的世界不再是一個封閉的世界,國家和國家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所以勢力均衡就成為各個國家平衡發(fā)展的“潛規(guī)則”。當某一個國家特別冒尖的時候,也就注定其最終被打壓的命運,盡管有一些國家有強大的經(jīng)濟實力和優(yōu)異的社會制度?!耙粦?zhàn)”使大英帝國解體,“二戰(zhàn)”促使了日本帝國的滅亡,歷史再一次告訴我們,靠暴力發(fā)展壯大自己終究是靠不住的。 。 從英國的“光榮革命”開始到“二戰(zhàn)”結束,英、日兩個帝國的興衰,給予我們深深的警示??陀^地去看待英國、日本兩國的社會變革,以及變革所帶來的影響,對于我們研究歷史有很大的幫助。今天的世界已經(jīng)不再是個別國家的世界了,信息已將我們連接成為一個整體了。面對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我想中國應該認真反思。而對于英、日兩國來說,我想他們更應該去反思怎么樣去正確地推行他們所發(fā)明的優(yōu)良制度。 歷史不再會改變,歷史留給我們更多的是其中所包含的寶貴經(jīng)驗,我們可以去感嘆英國的輝煌和日本的強大,但是在其背后所起到支撐作用的政治制度更應該是我們學習的。早期的中國統(tǒng)治者認為,學習這些東西無異于背棄祖宗家法,是大逆不道之舉,可是卻沒有看到在制度的推動下,國家將會變得如此的富強。這就是我們在看清歷史以后所要學習的東西。英國的工業(yè)革命,一場歷史性的巨變,它改變了幾乎所有國家的命運。面對這場巨變,我們應該是為之喝彩還是惋惜那逝去的文明?所有的一切,還是留給歷史來評說吧!
編輯推薦
《歷史總是令人嘆息》編輯推薦:1840,腐敗的清政府在經(jīng)歷過100多年的閉關鎖國后,被歐美列強用鴉片+大炮撬開了國門。從此,中國人民背上了三座大山,開始了水深火熱的生活。國家主權的喪失,人民的流離失所,戰(zhàn)爭的此起彼伏,革命的成功與失敗,交錯形成了一個光怪陸離的網(wǎng),成為一段讓中國人不忍回顧的歷史。翻開《歷史總是令人嘆息》,和著那段混著的血與類的文字,看著同一時期日本、英國不同于清朝的崛起,我們要反思自己,謹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