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理論

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楊冬  頁數:422  
Tag標簽:無  

前言

  要了解西方文學理論,可以采取各種不同的途徑。我們既可以選擇若干權威性的文學理論讀本,比如,亞理斯多德的《詩學》(Poetics,約公元前330年),或是雷納·韋勒克和奧斯丁·沃倫合著的《文學理論》(Theoryof Literature,1949)和希利斯·米勒的《論文學》(On Literature,2002);也可選擇有關作家作品的專論,比如,克林斯·布魯克斯的《精制的甕》(TheWell Wrought Urn,1947)、巴赫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Problemsof Dostoevskys Poetics,1963)或是羅蘭·巴特的《S/Z》(1970);還可以選擇某些優(yōu)秀的文學史著作,比如,奧爾巴赫的《摹仿論》(Mimesis,1946)或弗·雷·利維斯的《偉大的傳統(tǒng)》(The Great Traditiong,1948),等等。閱讀這些著作固然將有助于提高我們的理論修養(yǎng),然而,倘若并不滿足于泛泛了解,那就必須追根溯源,進一步探尋西方文學理論發(fā)展的來龍去脈。  的確,自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以降,西方文學理論已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演變與發(fā)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批評傳統(tǒng),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果說自從浪漫主義時代以來,西方文學理論取得了長足進步的話,那么,剛剛過去的20世紀更被人們稱為“批評的時代”,各種文學理論和批評方法紛至沓來,異彩紛呈,其發(fā)展也呈現多元化的趨勢。而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它所提出的問題是如此眾多,涉及的范圍是如此深廣,以致面對浩如煙海的批評文獻和更替頻繁的理論潮流,任何初學者都不免望洋興嘆!正是基于這一考慮,本書試圖從一個中國學人的視角出發(fā)。

內容概要

自古希臘以降,西方文學理論歷經兩千余年的演變,形成了獨特的批評傳統(tǒng)。剛剛過去的20世紀更被人們稱為“批評的時代”,各種文學理論和批評方法紛至沓來,異彩紛呈  本書試圖從一個中國學人的視角出發(fā),系統(tǒng)描述從柏拉圖到德里達的西方文學理論的發(fā)展軌跡,深入辨析各種理論問題。在勾勒其發(fā)展脈絡的同時,尤為注重對那些偉大批評家進行個案分析,使宏觀研究建立在微觀研究的堅實基礎上。

作者簡介

  楊冬,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西方文學批評史研究和比較詩學研究。代表著作《西方文學批評史》曾獲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外國文學)。

書籍目錄

序言第一章 古希臘羅馬至中世紀的文學理論第一節(jié) 柏拉圖第二節(jié) 亞理斯多德第三節(jié) 賀拉斯與朗吉弩斯第四節(jié) 從普羅提諾到但丁第二章 文藝復興至18世紀的文學理論第一節(jié) 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理論第二節(jié) 從布瓦洛到伏爾泰第三節(jié) 盧梭與狄德羅第四節(jié) 從德萊頓到約翰遜第五節(jié) 萊辛第六節(jié) 歌德與席勒第三章 19世紀前期的文學理論第一節(jié) 史雷格爾兄弟第二節(jié) 華茲華斯與柯勒律治第三節(jié) 赫士列特、濟慈和雪菜第四節(jié) 斯達爾夫人第五節(jié) 司湯達與雨果第六節(jié) 黑格爾第七節(jié) 愛倫坡與愛默生第八節(jié) 別林斯基第四章 19世紀后期的文學理論第一節(jié) 圣勃夫第二節(jié) 泰納第三節(jié) 波德萊爾第四節(jié) 阿諾德第五節(jié) 佩特與王爾德第六節(jié) 托爾斯泰第七節(jié) 尼采第八節(jié) 勃蘭兌斯第五章 20世紀前期的文學理論第一節(jié) 托斯艾略特第二節(jié) 艾阿理查茲第三節(jié) 弗雷利維斯第四節(jié) 歐文白璧德第五節(jié) 美國新批評派第六節(jié) 克羅齊第七節(jié) 弗洛伊德第八節(jié) 卡爾榮格第九節(jié) 普魯斯特與瓦萊里第十節(jié) 薩特第十一節(jié) 俄國形式主義第十二節(jié) 盧卡契第六章 20世紀后期的文學理論第一節(jié) 雷納韋勒克第二節(jié) 諾思羅普弗萊第三節(jié) 伊恩·瓦特第四節(jié) 韋恩·布斯第五節(jié) 巴赫金第六節(jié) 奧爾巴赫第七節(jié) 加達默爾第八節(jié) 姚斯與伊瑟爾第九節(jié) 斯坦利·費什第十節(jié) 羅蘭·巴特第十一節(jié) 熱拉爾·熱奈特第十二節(jié) 雅克·德里達主要參考文獻英文參考書目中文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古希臘羅馬至中世紀的文學理論  第一節(jié) 柏拉圖  從某種意義上說,柏拉圖(Plat0,公元前427-前347)是西方文學理論的真正開創(chuàng)者。這不僅因為他第一次賦予文學批評以完整的理論形態(tài),而且也由于他是西方文論史上第一個對后代產生巨大影響的人物。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位古希臘哲學家卻對當時文學抱有一種極端仇視的態(tài)度,他的文學理論幾乎都是從否定詩歌的角度提出來的。概括起來,柏拉圖攻擊詩人是在喪失理智陷入迷狂狀態(tài)時創(chuàng)作詩篇的;斷言詩歌只能捕捉影像,不能為人們提供真理;還指責詩人褻瀆神明,敗壞道德,對國家和人生毫無益處。因此,他斷然地將詩人和詩歌驅逐出了他的“理想國”?! “乩瓐D的早期對話錄《伊安篇》(Ion,約寫于公元前390年),是對靈感問題所作的全面探討。伊安是一位專以吟誦荷馬史詩為業(yè)的誦詩人,這天參加誦詩競賽歸來,正為自己獲得頭獎而洋洋自得。不料,遇見蘇格拉底假裝向他求教,提出許多令人困惑的問題,結果卻使伊安自相矛盾,難以招架。按照蘇格拉底的邏輯,如果伊安果真是憑技藝解說荷馬史詩的話,那么,他也就能憑借技藝去解說其他詩人的作品。因為既然它們都是詩歌,就會具有詩歌的共通性??墒?,事實上伊安只擅長吟誦荷馬,談及別的詩人來就要打瞌睡。由此看來,他之擅長解說荷馬,并非是一種技藝,而是憑借著靈感。柏拉圖由此指出:  凡是高明的詩人,無論在史詩或抒情詩方面,都不是憑技藝來做成他們的優(yōu)美的詩歌,而是因為他們得到靈感,有神力憑附著……因為詩人是一種輕飄的長著羽翼的神明的東西,不得到靈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沒有能力創(chuàng)作,就不能做詩或代神說話。詩人們對于他們所寫的那些題材,說出那樣多的優(yōu)美詞句,像你自己解說荷馬那樣,并非憑技藝的規(guī)矩,而是依詩神的驅遣。

編輯推薦

  《文學理論:從柏拉圖到德里達》試圖從一個中國學人的視角出發(fā),系統(tǒng)描述從柏拉圖到德里達的西方文學理論的發(fā)展軌跡,深入辨析各種理論問題。在勾勒其發(fā)展脈絡的同時,尤為注重對那些偉大批評家進行個案分析,使宏觀研究建立在微觀研究的堅實基礎上。自古希臘以降,西方文學理論歷經兩千余年的演變,形成了獨特的批評傳統(tǒng)。剛剛過去的20世紀更被人們稱為“批評的時代”,各種文學理論和批評方法紛至沓來,異彩紛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文學理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