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梁坤 主編 頁數(shù):546
Tag標簽:無
前言
長期以來,我國外國文學史教材普遍存在的問題,也許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第一是過分注重“通史”式的敘述方式,過分突出敘述者“全知全能”的色彩,缺少“客觀化”的引導和介紹,缺少開放式的線索。閱讀同一學科的不同教材,我們可能只知道作者怎么歸納和轉(zhuǎn)述,卻未必知道原典究竟怎么說;可能只知道這一部教材的編者怎么說,卻未必知道關于同一問題的其他研究和論說。這樣的教材充斥著“公共話語”,實際上已經(jīng)成為一種層次較低的“專著”,失去了教材的功能。在當今信息多元化、價值多元化、文學批評方法多元化的開放時代。
內(nèi)容概要
本教材力求改變“通史”式文學史敘述方式,突破以往的封閉式線性描述,從作家、作品出發(fā),全方位地展示歐美文學的發(fā)展過程,展示各種方法和理論在文學批評中的應用,是一部“立體評析”式的歐美文學史?! ”窘滩募婢摺翱陀^化教材”、“開放性索引”和“研究性資料”的性質(zhì),讀者可在本教材所展示的多維視野中立體地領略外國文學名著的豐富內(nèi)涵,從而啟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審美鑒別力和判斷力,并為延伸研究提供可能。
作者簡介
梁坤,文學博士,碩士生導師。1984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1987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語文系世界文學專業(yè),獲文學碩士學位。2006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專業(yè),獲文學博士學位。1987年起留校任教,先后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外國文學史、俄羅斯文學史、俄羅斯文化、外國文學名著賞析、歐美古典文學專題、歐美現(xiàn)當代文學專題等課程。(1963- ),女,出生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文學博士,碩士生導師。1984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yè),獲文學學士學位。1987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語文系世界文學專業(yè),獲文學碩士學位。2006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專業(yè),獲文學博士學位。2001-2002年在俄羅斯莫斯科大學語文系做高級訪問學者,2005-2006入選青年骨干教師國際培訓計劃,在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語文系做訪問學者?,F(xiàn)任教育部科技發(fā)展中心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通訊評委。2004年,主講的課程“外國文學史”獲2004年中國人民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年“外國文學史”課程獲準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立項(合作)。教授課程外國文學史外國文學名著賞析俄羅斯文化歐美古典文學專題歐美現(xiàn)當代文學專題西方現(xiàn)代批評中的經(jīng)典文學詮釋俄羅斯美學與文論專題主要研究方向俄羅斯文學與宗教 文本批評方法主要科研項目與課題“布爾加科夫小說的神話詩學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獨立承擔)“外國文學名著批評經(jīng)典”(教育部“十一五”國家級教材規(guī)劃選題、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設工程項目,獨立主持)“外國文學名著批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百門精品課程教材建設計劃項目,合作主持)“20世紀西方文學的宗教意識”(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十五”規(guī)劃項目,主要負責人)主要科研成果專著:《末世與救贖——20世紀俄羅斯文學主題的宗教文化闡釋》(北京市社會科學理論著作出版基金資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20世紀俄語作家史論》,北岳文藝出版社,2000主編教材:《外國文學名著選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2007參編:《布爾加科夫中短篇小說選》(圖文編纂),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7《中文專業(yè)本科生百部閱讀書目導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主要論文和譯作:《“撒旦起舞”的奧秘——俄羅斯文學傳統(tǒng)中惡魔主題的原型與發(fā)展》,《長江學術(shù)》2008年第1期《俄羅斯魔鬼學說的宗教哲學淵源》,《俄羅斯文藝》 2007年第4期《索菲亞的騎士們——論俄國象征主義的神話創(chuàng)造詩學》,《外國文學研究》2007年第3期,《新華文摘》2007年第18期論點摘編《柏拉圖主義與俄羅斯宗教哲學中的索菲亞原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俄國語文學報》第十期(2007.6)《俄羅斯文學傳統(tǒng)中女性崇拜的宗教文化淵源》,《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復印報刊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06年第8期轉(zhuǎn)載《瑪格麗特:永恒女性的象征——〈大師和瑪格麗特〉的宗教文化闡釋》,《外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6期《瑪格麗特互文性研究——兼論瑪格麗特的魔性特征》,《外國文學》2005年第4期,《復印報刊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06年第1期轉(zhuǎn)載《俄羅斯生態(tài)末世論思想探析》,《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當代俄語生態(tài)文學中的彌賽亞意識》,《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4期,《復印報刊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11期轉(zhuǎn)載《當代俄語生態(tài)哲學與生態(tài)文學中的末世論傾向》,《外國文學評論》2003年第3期,《復印報刊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第10期轉(zhuǎn)載,陳建華主編《中國俄蘇文學研究史論》四卷集第4卷(國家社科十五規(guī)劃項目優(yōu)秀成果,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2007)全文收錄《布爾加科夫的家園之旅》,《俄羅斯文藝》2002年第6期《在歷史的隧道中,文學是燈》,《博覽群書》1998年第7期,《中華讀書報》1998.8.5《重尋上帝:20世紀西方文學之夢》,《文藝報》1997.7.29《蘇聯(lián)反法西斯戰(zhàn)爭文學主題的演進》,《西北師大學報》1996年第5期《論俄國小說中的瘋子形象》,《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復印報刊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92年第8期轉(zhuǎn)載《直覺頓悟中的理性追求——論阿斯塔菲耶夫的抒情小說》,《外國文學評論》1991年第2期葉薩烏羅夫:《聚和性》(翻譯),《基督教文化學刊》2006年第14輯別雷:《弗拉基米爾·索洛維約夫》(翻譯),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白銀時代精品文庫·名人剪影》,1998別雷:《列夫·舍斯托夫》(翻譯),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白銀時代精品文庫·名人剪影》,1998畢克:《關于形式和內(nèi)容的兩句話》(翻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未來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阿謝耶夫:《致莫斯科》(翻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未來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鮑勃洛夫:《詩的命運》(翻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未來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古羅:《童年的小風琴》(翻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未來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古羅:《愛而溫暖的話語》(翻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未來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中 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卡緬斯基:《俄羅斯響鈴日》(翻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未來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卡緬斯基:《和母牛們跳探戈》(翻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未來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馬雅可夫斯基:《街頭掠影》(翻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未來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馬雅可夫斯基:《宣戰(zhàn)》(翻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未來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別雷:《藝術(shù)形式》(翻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象征主義·意象派》,1989別雷:《象征主義》(翻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象征主義·意象派》,1989勃洛克:《論俄國象征主義的現(xiàn)狀》(翻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象征主義·意象派》,1989蘇聯(lián)《簡明文學百科·象征主義》(翻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象征主義·意象派》,1989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荷馬史詩:奧克阿諾斯的不絕源泉第二章 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含混的人頌第三章 但丁的《神曲》:“喜劇”的沉浮第四章 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閃耀著理想光芒的瘋癲騎士第五章 莎士比亞的《李爾王》:一出當代悲劇第六章 歌德的《浮士德》:德意志觀念與意識形態(tài)的試金石第七章 荷爾德林及其創(chuàng)作:從高貴的瘋子到存在之創(chuàng)建者第八章 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激進與孚協(xié)的雙重話語第九章 愛倫·坡的《被竊的信》:文本與批評的對話第十章 王爾德的《道連·葛雷的畫像》:一部小說命運的文化蘊涵第十一章 陀思妥耶夫斯的《卡拉馬佐馬兄弟》:贊成與反對的話語激情第十二章 康拉德的《黑暗的中心》:探索人心的幽暗之處第十三章 卡夫卡的《城堡》:沒有謎底的謎語第十四章 普魯斯特的《追尋逝去的時光》:自足千古的未完成之作第十五章 海明威的《太陽照常升起》:美國青年文化的表達與詮釋第十六章 布爾加科夫的《大師和瑪格麗特》:文本與闡釋的多重空間第十七章 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yī)生》:對話語境中的研究第十八章 塞繆爾·貝克特的創(chuàng)作:現(xiàn)代與后現(xiàn)代的論爭第十九章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美洲的魔幻與真實第二十章 納博科夫的《洛麗塔》:單純的豐富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荷馬史詩:奧克阿諾斯的不絕源泉一、古典時期西方文學史上第一個對荷馬史詩提出批評的是比荷馬大約晚半個世紀的詩人赫西俄德(Hesiods),盡管他的矛頭也許不是直接指向荷馬,但他的新主張卻為西方文學開啟了一個新的維度。赫西俄德大力宣揚土地的道德以對抗荷馬史詩的海洋倫理,用男耕女織的寧靜生活來對抗荷馬筆下打打殺殺、血流成河的生活。他的《工作與時日》是對荷馬史詩所宣揚的尚武精神的批判,而他的《神譜》則是對荷馬史詩極不嚴肅的“生活宗教”的糾正。成書與紀元后的《荷馬與赫西俄德的競賽》(Agon Homeri et Hesiodi)就記載著數(shù)百年后的人們對赫西俄德與荷馬之間這種思想差異的理解。①后來,品達(Pindar)則把荷馬史詩中死傷遍野的戰(zhàn)場變成了只賭輸贏、不博性命的體育競技場,從而使得“英雄”的概念有了更“文明”的內(nèi)涵。歐里庇得斯(Euripides,前485或480前406)則以荷馬史詩為題材寫了一大堆劇本,明目張膽地同荷馬對著干:海倫并沒有去特洛伊,神明們把這位曠古名媛吹到了埃及,只把海倫的魂影送到了特洛伊。如此一來,千古流芳的英雄們不過是在為一個幻影而殊死搏斗了十年,這是對特洛伊戰(zhàn)爭的辛辣諷刺,同時也是對荷馬史詩的深刻批評!埃斯庫羅斯(Aeschylus,前525-前456)的《奧瑞斯忒亞》三部曲,已不僅僅是諷刺,而變成了一種深深的悲憫。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前484前425)和修昔底德(Thucydides,約前460-前396)對荷馬史詩也有相似的評論,要之,即在于“德性”(如“勇敢”)、“卓越”和“幸?!钡壬鐣居^念已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最明顯地體現(xiàn)在哲學家對荷馬史詩的批評中。色諾芬尼(Xenophanes,約前570一前470)和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約前540-前480)都批評荷馬把如此下作不堪的東西,如奸淫、欺詐和盜竊,寫在了神明身上,簡直是褻瀆神靈,赫拉克利特不僅要號召人們把荷馬趕出賽會,并且煽動人們施以“鞭刑”。
后記
經(jīng)過五年時間的漫長醞釀,這本教材終于可以問世了。這是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在編寫過程中得到國內(nèi)外相關領域的眾多專家學者的鼎力支持。各位學者歷盡艱辛,篳路藍縷,于茫茫書海中梳理出一條條珍貴的礦脈,傾力為國內(nèi)讀者提供最完整的學術(shù)史和最前沿的學術(shù)信息。因為特殊的編寫體例,需要閱讀、篩選大量的原文資料,所幸?guī)缀跛姓鹿?jié)的作者在此前或其間都有在國外學習或訪問的經(jīng)歷,長期的積累為掌握第一手資料提供了便利。這樣的寫作付出的精力和心血遠非傳統(tǒng)教材可比,然而正是一種前人栽樹的使命感讓大家凝聚在一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