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文化解讀

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上海大學出版社  作者:吳建中  頁數(shù):207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作為國家舉辦、上海承辦的全球盛會,是我國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的重要契機,是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我們要抓住新機遇,實現(xiàn)新跨越,堅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統(tǒng)領,努力把握好這一難得的發(fā)展機遇。世博會是倡導文明進步的盛會,從1851年創(chuàng)辦開始,世博會就把自己定位為一個非商業(yè)性質的博覽會。在過去的150多年里,世博會高舉進步的大旗,將倡導文明進步、展示文明成果作為貫穿世博會各項活動的一條主線。世博會之所以歷經風云變幻始終保持了一貫的文化性格,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世博會堅持以“進步”為核心價值觀的展示體系,并在發(fā)展中與時俱進。

內容概要

  世博會是人類文明的盛會。在150多年發(fā)展進程中,世博會逐步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核心價值體系。世博會核心價值體系反映了世博會這一特定活動形式的指導思想以及區(qū)別于其他博覽會的特性,體現(xiàn)了世博會組織機構、主辦方以及參與方在發(fā)展中所形成的共同意識。世博會的核心價值體系有三層含義:“進步”是世博精神和理念的集中體現(xiàn),并成為貫穿世博會全部歷史并指導未來發(fā)展的主線;”創(chuàng)新”反映了世博會的追求;”交流”強調了世博會作為場所而存在的價值?!  妒啦┪幕庾x》收錄了作者近年來世博研究的若干思考、心得以及演講等內容,分成文選篇、感言篇、演講篇及媒體報道四大部分共34篇文章。

作者簡介

  吳建中,1956年生于上誨。1978年華東師大外語系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82年該校圖書館學專業(yè)畢業(yè),獲碩士學位,1985年任上海圖書館副館長。1992年英國威爾士大學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yè)畢業(yè),獲博士學位。2002年工月起任上海圖書館館長和上??萍记閳笱芯克L?,F(xiàn)任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上海市 圖書館行業(yè)協(xié)地會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和南京政治學院碩士和博士生導師,2002年獲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出版有《21世紀圖書館新論》、《世博會主題演繹》及《世博讀本》等專著十余部和論文百余篇。

書籍目錄

序序二圖表一覽一、文選1.世博會的核心價值體系2.世博會概念與表達形式的演變3.世博會主題體系的形成4.世博會主題體系的確立5.辦博是一個學習的過程6.世博機遇與世博效應7.整個上海就是一個世博園區(qū)二、感言8.從世博會的類別談起9.世博會的主題策劃10.從農村的視角看“城市,讓生活更美好”11.最早的十進制分類法12.從“大道樂園”到“進步的旋轉木馬”13.世博會與藝術14.企業(yè)館為什么首先在美國興起?——兼論美國世博會管理體制15.世博會見證美國崛起16.大阪世博會的啟示17.流產的東京都市博覽會18.中國最早的近代博覽會——南洋勸業(yè)博覽會19.世博會歷史上的中國身影20.城市的價值觀21.參加第四屆世博論壇有感22.世博會是一座活的圖書館——薩拉戈薩世博會印象三、演講23.當好東道主 文明迎世博24.中國的機遇 世界的盛會25.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fā):城市文化發(fā)展的后勁26.水與中國文化四、媒體報道27.上海世博會提速28.首屆倫敦世博會上的中國人是誰29.勾勒世博歷史 展現(xiàn)世博全貌——上海圖書館館長吳建中談《世博讀本》30.“城市”主題是首創(chuàng) 上海演繹有特色31.上海世博三大精神展示人類文明32.世博會非一般商品博覽會——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論歷史33.157年前參加倫敦世博會“廣東老爺”紀念章發(fā)現(xiàn)34.獲獎萬千 差距明顯——吳建中剖析早期中國世博獲獎現(xiàn)象索引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一、文選  1.世博會的核心價值體系  1851年創(chuàng)立的世博會在漫長的發(fā)展進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核心價值體系。它反映了世博會這一特定活動形式的指導思想以及區(qū)別于其他博覽會的枠陸,體現(xiàn)了世博會組織機構、主辦方以及參與方在發(fā)展中所形成的共同意識。世博會的核心價值體系有三層含義:“進步”是世博精神和理念的集中體現(xiàn),并成為貫穿世博會全部歷史并指導未來發(fā)展的主線;“創(chuàng)新”反映了世博會的追求;“交流”強調了世博會作為場所而存在的價值?! ∵M步——貫穿世博會全部歷史的一條主線  世博會是人類文明的盛會。早在1851年,水晶宮的創(chuàng)始人就高高地舉起“進步”這面旗幟,為世博會以后的發(fā)展定下了基調。150多年來,世博會歷經風云變遷始終如一地保持了自己區(qū)別于任何其他博覽會的獨特性格。從首屆倫敦世博會一直到最近的薩拉戈薩世博會可以看出,“進步”這一核心價值理念貫穿于世博會全部歷史之中。正如美國前總統(tǒng)麥金萊(William Mckinley)所說:“世博會見證著時代的進步,記錄下世界的進步歷程。它激發(fā)了人類的活力、進取心和智慧,促進人類的聰明才智的發(fā)展?!?/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世博文化解讀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書摘:
      序一p1
       從1851年創(chuàng)辦開始,世博會就把自己定位為一個非商業(yè)性質的博覽會。在過去的150多深化的形式與內容年里,世博會高舉進步的大旗,將倡導文明進步、展示文明成果作為貫穿世博會各項活動的一條主線。
      
      p2
       世博會主題演繹的意義在于更加突出了世博會關注內容、解決問題的辦會宗旨,通過舉辦世博會達到舉全國之力共同探討和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課題的目的。世博會組織者和參展方緊緊圍繞一屆世博會確定的主題,并將這一主題充分反映在場館建設、論壇交流以及節(jié)慶活動等各類世博會活動中。
      
      序二p1
       150多年來,世博會以其不斷豐富和深化的形勢與內容,洋溢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發(fā)展的憧憬與追求,表達了人們推動科技發(fā)展與文明昌盛的理想,促進了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通過世博會,人類記錄當時社會文明的智慧,并對未來做出前瞻性的展望。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世博會更多的是思想文化活動,世博會展示理念、反映思想,展示人類科學發(fā)展觀的場所。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世博會強調文化內涵,文化內涵體現(xiàn)了舉辦世博會的思想精髓。
      
      p1
       1851年創(chuàng)立的世博會在漫長的發(fā)展進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核心價值體系。它反映了世博會這一特定活動形式的指導思想以及區(qū)別于其他博覽會的特性,體現(xiàn)了世博會組織機構、主辦方以及參與方在發(fā)展中所形成的共同意識。世博會的核心價值體系有三層含義:“進步”是世博精神和理念的集中體現(xiàn),并成為貫穿世博會全部歷史并指導未來發(fā)展的主線;“創(chuàng)新”反映了世博會的追求;“交流”強調了世博會作為場所而存在的價值。
      
      p1
       正如美國前總統(tǒng)麥金萊所說:“世博會見證著時代的進步,記錄下世界的進步歷程。它激發(fā)了人類的活力、進取心和智慧,促進人類的聰明才智的發(fā)展。”
      阿爾弗雷德·海勒.文明的進程:世博會的發(fā)展與思考.上海:上??萍嘉墨I,2003年1.
      
      p2
       勸業(yè):工業(yè)革命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
      
      p4
       藝術與制造:早期世博會的關注焦點
       當時,機器和藝術之間的關系是人們認識世界的焦點。生產方式的機械化實現(xiàn)了從手工業(yè)到大工業(yè)的深刻變革,現(xiàn)代工業(yè)的發(fā)展對傳統(tǒng)藝術方式帶來了沖擊。以前手工業(yè)生產中,技術因素和藝術因素是融為一體的,但工業(yè)化引起兩者的分化。……那一段時期人們逐漸形成了這樣一種共識:一個國家發(fā)達與否,主要是看藝術和制造業(yè)的卓越程度,兩者相輔相成,一方卓越必然會影響另一方。
      
      p5
       大眾教育:工業(yè)革命的推動力
       在世博會在早期的半個世紀里,機器與藝術之間的關系形成了世博會展示的一條主線。以后展示重心逐漸向教育轉移,并開始更多地關注精神層面的問題。
      
      p6
       科學:“進步的決定性因素”
      p8
       可持續(xù)發(fā)展:對進步的反思
      
      p10
       創(chuàng)新——反映世博的追求
       “創(chuàng)新”在世博會早期主要體現(xiàn)在產品和技術的競爭上,后來重心逐漸地轉移到對未來的探索和思考上。
      
       評獎:激勵競爭
       發(fā)明:展示“第一”
       創(chuàng)意:造福人類
      
      p14
       交流——體現(xiàn)場所的價值
       世博會是世界的縮影,人們通過世博會認識和了解世界。150多年前,世博會的主辦者希望將整個世界全面的展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所以采用百科全書式的展示體系,讓參觀者可以在園區(qū)內體驗世界最好的技術和產品。后來,隨著世博展示的重心向理念和文化轉移,傳統(tǒng)的展示方式讓位于能深刻反映人類共同關心的課題的主題展示體系。進入信息化社會以后,發(fā)達的大眾傳媒技術為人們了解世界提供了更好的機會。于是,有人開始懷疑世博會是否還有必要的問題。世博會是否還有繼續(xù)存在的必要?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重新思考和挖掘世博會作為場所的價值。世博會主要通過展示、論壇和娛樂活動這三大要素展開。
      
       展示:從單一展館到多樣化展館
       論壇:人際交流的價值
       活動:向多樣化發(fā)展
      
      p20
       一些學者也認為,在美國和法國世博會出現(xiàn)的娛樂活動,成為世博會成功的一個基本要素。
      
      p22
       有人曾警告說,“博覽會和其他娛樂形式之間的界限正在變得越來越模糊。世博會目前正在被用來試驗模擬器、三維電影、虛擬現(xiàn)實裝置等,這些東西的威脅在于用娛樂來沖擊傳統(tǒng)的世博會。……博覽會的主旨本來是為了展示人類在諸多領域的活動中所取得的累累碩果,現(xiàn)在則已經被蕩滌殆盡了?!卑柛ダ椎隆ず@?文明的進程:世博會的發(fā)展與思考.上海:上??萍嘉墨I,2003年6人們對世博會的的另一擔心是過分的虛擬化傾向?!珡?964年紐約世博會開始,“人們熱衷于實現(xiàn)這種過去看來不可能的從展示實物到展示圖像的轉變”阿爾弗雷德·海勒.文明的進程:世博會的發(fā)展與思考.上海:上??萍嘉墨I,2003年72.為此,約翰·奧爾伍德強調,展覽必須采用真實的展品而不實用圖像來充實,觀眾應該根據(jù)自己的節(jié)奏參觀展館。阿爾弗雷德·海勒.文明的進程:世博會的發(fā)展與思考.上海:上??萍嘉墨I,2003年109.有人還建議國際展覽局必須明確主題公園和博覽會之間的差異,以防止“那些為主題公園創(chuàng)造精湛技術的金錢力量”彌漫于世博會的場館。克德勞·塞爾旺和竹田一平。國際級博覽會影響研究。上海:上??萍嘉墨I,2003年43。
      
      p23
       世博會提供了文化交流的舞臺。文化沒有強弱之分、貧富之分、新舊之分、大小之分,每個國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世博會提供了一種平臺,以展示各個民族、各種文化特有的文化傳統(tǒng)、科學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精神。今天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正如1970年大阪世博會加拿大館設計者阿瑟·埃里克松所說的,“世博會滿足了人類本性深處隱藏著的一種‘歡慶節(jié)日’的愿望。在當今這個機械的世界,社會的內在沖動已經喪失了價值,不為人所看重;但仍有那么一些事情,特別是這樣一種頌揚人類成就與愿望的慶典,仍值得我們?yōu)橹冻雠Α?。阿爾弗雷德·海?文明的進程:世博會的發(fā)展與思考.上海:上??萍嘉墨I,2003年15.世博會正是滿足人們這種節(jié)慶愿望的最佳場所。
      
       世博會提供了思想交流的論壇。從19世紀末開始,人們就在努力促使博覽會從技術競爭的平臺轉向思想交流的平臺,把注意力集中到對全球未來的共同探討上。世博會本身就是一個論壇,正像安娜·拉穆森在《進步的輝煌》中表述的那樣:參觀者不再是商品的(潛在)購買者,他們已經成為理念、生活方式、社會計劃的消費者……克德勞·塞爾旺和竹田一平。國際級博覽會影響研究。Marcel GALOPIN.20世紀世界博覽會與國際展覽局。上海:上??萍嘉墨I。2005年124。世博會讓世界各地的人們聚集在一起,為各種觀念的碰撞和交流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方式。這就是世博會的魅力和價值所在。
      
      p30
       世博專家克勞德·塞爾旺和竹田一平認為:“無論以何種方式,知識傳播概念似乎成為衡量博覽會價值和舉辦成功與否的核心”克德勞·塞爾旺和竹田一平。國際級博覽會影響研究。上海:上海科技文獻,2003年95。
      
      p32
       將娛樂活動融入世博會的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參觀者。
       正式把娛樂活動納入世博會并成為世博會的三大要素之一是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以后的事了。
      
      p35
       娛樂活動為世博會帶來了巨大的成功,但也有人擔心過火的娛樂形式會沖淡世博會的核心價值理念。早在19世紀末,就有人對博覽會被娛樂所沖淡的問題提出質疑。在法國議會里,可以看到有關世博會的議論?!安┯[會的最大弊端,除了其規(guī)模龐大,在于其娛樂、幼稚的一面。它集演藝、攤販和游藝房為一身,使民眾根本不去理會研究精神。它對民眾施加庸俗的誘惑,而那些抱怨最厲害的人往往陷得更深。博覽會損害了自己的道德尊嚴和公益目的?!盡arcel GALOPIN.20世紀世界博覽會與國際展覽局。上海:上海科技文獻。2005年16。實際上一直到今天,這種娛樂活動的負面效應對世博會價值產生不良影響的憂慮和批評始終沒有停止過。
      
      p50
       世博會的展示、論壇和娛樂活動是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影響的,靠什么把世博會的這三大要素串聯(lián)起來呢?那就是主題。主題是靈魂,是貫穿一屆世博會整體框架、內容和過程的指導思想。
      
      p59
       在主題體系的引領下,世博會展示形勢越趨多元。
      
       過去那種嚴密的分類規(guī)則,已經成為影響世博會展示體系朝多樣化方向發(fā)展的不利因素。尤其是對于那些跨門類的主題,只能散見于各個不同的學科領域里。而主題體系有效地解決了這些問題,是同類主題可以多角度地充分集聚并展現(xiàn)出來。
      
       從重展品向重理念發(fā)展
       從科學的崇拜到科學的反思
       評獎體系的演變
      
      p82
       辦博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國際展覽會公約》第一章第一條就明確,“世博會是一種展示活動,無論名稱如何,其宗旨在于教育大眾?!彼梢哉故救祟愃莆盏臐M足文明需要的手段,展現(xiàn)人類在某一個或多個領域經過奮斗所取得的進步,或展望未來的前景。”
      
       “進步”這一貫穿于世博會全部歷史并指導未來發(fā)展的主線是通過“創(chuàng)新”和“交流”兩個方面來體現(xiàn)的。“創(chuàng)新”反映了世博會的追求,這種追求從早期人們對技術與產品的熱情,逐步發(fā)展到對文化與理念層面的思考,從早期的競爭精神逐步上升為面向未來的發(fā)現(xiàn)精神;“交流”則強化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意識,盡管交流的方式千變萬化,但是人們依然在不斷地挖掘世博會作為“場所”的價值。
      
       世博會核心價值體系反映了世博會這一特定活動形式的指導思想以及區(qū)別于其他博覽會的個性,體現(xiàn)了世博會組織機構、主辦方以及參與方在發(fā)展中所形成的共識。
      
      p95
       從農村的視角看“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城市與鄉(xiāng)村互動是上海世博會主題體系中的一大議題,也是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一大難題。
      
      p99
       大道樂園后來成為世博會娛樂公園的代名詞。
      
      p119
       城市的價值觀
      
      p162
       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fā):城市文化發(fā)展的后勁
       文化遺產與城市個性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我們既看到了世界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同時也目睹了那些源于特殊生活經驗而產生的地方精神和城市個性的逐漸消失。城市建設的千篇一律化,正在吞噬以歷史城鎮(zhèn)、歷史街區(qū)以及歷史建筑為標志的城市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
       有專家指出,城市文化的特殊性構成了城市的多樣性,這種特殊性因包含有值得人類尊重和捍衛(wèi)的普遍價值而成為人類共同享有的文化遺產,它不只屬于一個城市所有,它同時屬于全世界。因此,古老的舊城不是城市改造的負擔,而是一筆難得的寶貴財富。張子忠。全球化進程中的城市個性 今天的城市不僅要塑造現(xiàn)代城市形象,更要保護好“昨天的文明”來充分體現(xiàn)城市的個性、活力以及多樣性。上海申博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于上海這座城市所展示出來的中西合璧與古今交融的文化特征。
      
      p163
       一個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狀況,是城市文明的標志。
      
      p164
       文化遺產與文化興市
      
      p184
       “城市”主題是首創(chuàng)
  •     當時買書的時候鬼使神差地把作者名看作是"陳冠中",再加上“文化解讀”這四個字的誘惑,就買了。
      結果很失望。
      本書就是作者自己寫的文章,加上他收羅的一些有關世博的文章,曾經發(fā)表過在上海媒體的。沒有什么深度,都是一些老釣常談,而離譜的是同樣的內容,換個說法就在不同的章節(jié)反復出現(xiàn)。
      我看的已經是很走馬觀花,還是發(fā)現(xiàn)了不少重復的內容。
      浪費時間浪費金錢。
  •   很全面,讓我了解了很多。
  •   這是論文的記錄形式,收集各方素材。有才華!
  •   除了鼓勵,還要多批評建議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