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易闡微(上下)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中國書店出版社  作者:徐芹庭  頁數(shù):812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夫易者機(jī)神之妙旨,人事之儀則,因陰陽奇偶之變,括宇宙萬象之理,而述內(nèi)圣外王之道,闡誠正修齊之方者也。顯而用之,則足以經(jīng)緯宇宙,匡濟(jì)邦國,恢宏盛德大業(yè)于天下;納而藏之,亦足以明道修身,安土敦仁,順安天命,遁世而無悶。是以《易大傳》稱:“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笔且灾苋f物,而道濟(jì)天下,樂天知命,故不憂。此古圣先王所以繼天位極,行王道,施仁義于天下者乎!伏羲神農(nóng)黃帝堯舜,演之于前;夏禹商湯文王周公,述之于后。逮乎孔子,生于亂世,拯天濟(jì)民之志,既莫得而展,俟天下之清,時猶未至。乃贊易道,述十翼,集千古圣學(xué)之精華,導(dǎo)后世學(xué)者于坦途。而以其道授之商瞿,商瞿傳之橋庇,橋庇傳之酐臂,臂傳之周丑,周丑傳之孫虞,孫虞傳之田何,而漢興,田何傳之王同,丁寬,服生,周王孫。于是漢易有楊何、施、孟、梁丘、京房、費、高、茍、劉、馬、鄭、宋、虞諸家之學(xué)。惟自王輔嗣,參以老莊,用玄言解易,冥合于魏晉之清談。而西晉之時,五胡亂華,中原扳蕩,漢易既因而煙沉。唐代用王輔嗣易,以作《正義》,立為國學(xué),頒行天下,益復(fù)凌遲。及至南北宋之間,金兵南下,天下鼎沸,而漢易遂喪亡殆盡矣。此先儒之所以扼腕痛惜者也。芹有鑒及此,乃鉤深致遠(yuǎn),探頤索隱,因清儒輯佚之成果,從而補足其闕失,闡漢易之義理,述漢易之微旨,思以發(fā)宣對之微言,弘田何、丁寬易學(xué)之真?zhèn)?,于是發(fā)憤述作,歷時四載,遂成斯篇。惟學(xué)殖荒落,而付梓匆促,謬誤難免。尚祈宇內(nèi)鴻儒耆宿,能匡其不逮也。

內(nèi)容概要

徐芹庭先生發(fā)憤述作,歷時四載,成《漢易闡微》篇。鉤深致遠(yuǎn),探賾索隱,因循清人輯佚之成果,補足缺失。以義理為主,象數(shù)為宗,文字聲韻音之學(xué)通其詁訓(xùn)。闡夫子之微言,述漢儒之元意。

作者簡介

徐芹庭:臺灣師范大學(xué)教授,文學(xué)博士,臺灣著名易學(xué)專家,國際易經(jīng)學(xué)會臺灣總會理事長,全球華人聯(lián)合會易經(jīng)文化委員會榮譽委員,全球華人聯(lián)合會易經(jīng)研究院榮譽院長。著有《易學(xué)蠡測》、《易經(jīng)研究》、《漢易十六家易注闡微》等。

書籍目錄

上冊  第一章  漢易導(dǎo)論    一、漢易之闡述    二、本書之創(chuàng)獲    三、西漢易學(xué)之淵源    四、西漢為吾國易學(xué)之黃金時代    五、西漢易學(xué)之傳授    六、西漢易學(xué)之書目與著作    七、兼融并蓄之東漢易學(xué)    八、東漢易學(xué)之源流與傳承    九、東漢所見易學(xué)書目與歷代之存佚    十、南宋以后漢易之輯佚及今存之版本    十一、漢時引易以證人事者  第二章  《易經(jīng)》條例    一、三才之位    二、六爻正位    三、既濟(jì)定位    四、失位不正    五、貴賤之位    六、吉兇之位    七、中和、中正、中行及不中例    八、乘承據(jù)應(yīng)例    九、往來    十、隔    十一、變、動、發(fā)與飛伏    十二、權(quán)變    十三、易位與利之正    十四、爻之    十五、卦主    十六、互體    十七、卦變    十八、半象    十九、爻體    二十、兩象易    二一、反卦與兩象對合    二二、升降    二三、同義    二四、五行    二五、納甲    二六、納支    二七、四時與方位    二八、八卦方位    二九、十二消息    三十、消息生卦說    三一、卦氣卦候    三二、爻辰    三三、八宮世應(yīng)與游魂歸魂    三四、六親    三五、天地之?dāng)?shù)    三六、天地生成之?dāng)?shù)與五行配合之?dāng)?shù)    三七、四象與九六之?dāng)?shù)    三八、爻畫之?dāng)?shù)    三九、大衍之?dāng)?shù)與筮卦法    四十、筮冊之?dāng)?shù)與萬物之?dāng)?shù)    四一、干支之?dāng)?shù)    四二、取象之范疇    四三、京房八宮卦序    四四、虞氏六十四卦爻象變化統(tǒng)計表    四五、六十四卦納干支六親世庶表  第三章  《子夏易傳》    一、《子夏易傳》之書及版本    二、《子夏易傳》之作者    三、韓嬰傳    四、《子夏易傳》之淵源    五、《子夏易傳》之特點與價值    六、《子夏易傳》與諸家相同者    七、《子夏易傳》闡微    第四章  《施氏易》——平實之《施氏易》    一、施讎及施氏易書    二、《施氏易》之淵源    三、《施氏易》及其傳承    四、施孟梁丘三家之異同    五、《施氏周易章句》闡微  第五章  《孟氏易》——兼象數(shù)與卦氣之《孟氏易》    一、孟喜傳    二、《孟氏易》之書及版本    三、《孟氏易》之淵源    四、《孟氏易》之影響    五、《孟氏易》之價值與特色    六、孟氏卦氣卦候之學(xué)    七、《孟氏易傳》闡微    八、《說文》對易辭之解說  第六章  《梁丘易》與漢熹平《周易》石經(jīng)——榮顯之《梁丘易》    一、梁丘賀父子與《梁丘易》之傳承    二、《梁丘易》之書及版本    三、梁丘氏易學(xué)之淵源    四、漢熹平《周易》石經(jīng)即《梁丘氏易》    五、漢熹平《周易》石經(jīng)之鐫刻與毀亡    六、漢熹平《周易》石經(jīng)之發(fā)現(xiàn)著錄    七、漢熹平《周易》石經(jīng)之價值    八、梁丘氏易學(xué)之特色    九、《梁丘氏易》之影響    十、《周易梁丘氏章句》闡微    十一、漢熹平《周易》石經(jīng)之復(fù)原圖  第七章  《費氏易》——博雜之《費氏易》    一、《費氏易》之書及版本    二、《費氏古文易》之淵源及影響    三、《費氏易》之特色與價值    四、費直傳    五、《費氏古文易》    六、《費氏易林》    七、《周易分野》  第八章  《周易古五子傳》——專說災(zāi)厄    一、《周易古五子傳》之書及版本    二、《周易古五子傳》之大義與特色    三、《周易古五子傳》之淵源與影響    四、《周易古五子傳》之作者    五、《周易古五子傳》之佚文  第九章  《周易淮南道訓(xùn)》——道家易之別傳    一、《周易淮南道訓(xùn)》之書及版本    二、《周易淮南道訓(xùn)》之特色與價值    三、淮南王劉安傳    四、《周易淮南道訓(xùn)》闡微  第十章  《馬氏易》——馬融承先啟后    一、《馬氏易》之書及版本    二、《馬氏易》之淵源    三、《馬氏易》之特點與價值    四、《馬氏易》之影響    五、馬融傳    六、《周易馬氏注》闡微  第十一章  《鄭氏易》——鄭玄集易古今文之大成    一、《鄭氏易》之源流    二、《鄭氏易》之書及版本    三、《鄭氏易》之淵源    四、《鄭氏易》之特點與價值    五、鄭氏易禮    六、《鄭氏爻辰》    七、《鄭氏易》之影響    八、鄭玄傳    九、《鄭氏易注》闡微下冊  第十二章  《荀氏易》——荀爽寓易學(xué)于匡世濟(jì)民    一、荀爽以易禮匡時政    二、創(chuàng)陽升陰降之說以救時敝    三、《荀氏易》之源流及版本    四、《荀氏易》之淵源    五、《荀氏易》之特色與價值    六、《荀氏易》之影響    七、荀爽傳    八、《荀氏易傳》闡微    第十三章  《劉氏易》——王弼易注之先河    一、《劉氏易》之書及版本    二、《劉氏易》之淵源及影響    三、《劉氏易》之特點與價值    四、劉表傳    五、《周易劉氏章句》闡微    第十四章  《宋氏易》——易學(xué)之先師    一、《宋氏易》之書及版本    二、《宋氏易》之淵源及影響    三、《宋氏易》之特色與價值    四、宋衷傳    五、《周易宋氏注》闡微  第十五章  《荀爽九家易》——偏重象數(shù)之荀爽九家注    一、《荀爽九家易》之書及版本    二、《荀爽九家易》作者之異說    三、《荀爽九家集注》之淵源    四、《荀爽九家集注》之特色與價值    五、《周易荀爽九家集注》闡微  第十六章  《虞氏易》——虞翻集兩漢易學(xué)之大成    一、虞翻及其易注    二、《虞氏易》之淵源與影響    三、《虞氏易》之特點及價值    四、治易須先抉王虞得失    五、先儒論《虞氏易》之言    六、學(xué)易須通象,通象必自《虞氏易》始    七、《虞氏易》之影響    八、虞翻傳    九、虞翻注集解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六、西漢易學(xué)之書目與著作(一)《易經(jīng)》十二篇西漢為吾國易學(xué)之黃金時代,然考其易學(xué),經(jīng)與十翼之次序,實與魏晉以后不同。其易學(xué)之次序,乃與古代所相同。經(jīng)為卦爻辭,分為兩篇,即上經(jīng)自乾坤至坎離,下經(jīng)由咸恒至既濟(jì)未濟(jì)。其次為十翼,依次為彖辭上下、象辭上下、系辭上下、文言、說卦、序卦、雜卦。故《漢書·藝文志》載《易經(jīng)》十二篇。顏師古注:“上下經(jīng)及十翼,故十二篇?!薄妒酚洝た鬃邮兰摇芬嘀^:“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日:‘假我數(shù)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薄喙逃H覽向歆父子之業(yè),仕宦在東漢初年,而撰著西漢之書,其所見,當(dāng)系正確。言:“及秦燔書,而易為筮卜之書,傳者不絕?!眲t是十翼,在司馬遷(子長)、班固(孟堅)作《史記》《漢書》時尚存在。唯自東漢王充《論衡·正說篇》始云:“至孝宣皇帝之時,河內(nèi)女子發(fā)老屋,得逸《易》《禮》《尚書》各一篇。奏之,宣帝下示博士,然后易《禮》《尚書》各益一篇。”王充多疑,嘗作問孔刺孟,其言豈可全信?闕疑可也。縱可全信,其言“易益一篇”果何篇耶?意者其漢儒所傳《易逸象》三十二者耶?至《隋書·經(jīng)籍志》復(fù)云失說卦三篇。云:“及秦焚書,《周易》獨以十翼得存,唯失說卦三篇。”此殆《隋志》之誤,遂啟后人聚訟紛紜(《隋志》亦偶有疏誤,見拙作《兩漢十六象易注闡微》),由王充之一篇,至《隋志》遂成三篇。其誤可知。自歐陽修以下疑孔子與十翼者,不察其本,唯求其末,不信《史記》與《漢書》之正史,寧信王充多疑之書,遂鬧出“五十以學(xué)亦可以無大過”之笑話者多矣。始作俑者,寧非王充耶?至如戴東原(震)亦言:“武帝時博士之業(yè),雖已十二篇,然昔儒相傳,說卦三篇與今文太誓同后出。說卦分之為序卦,雜卦,故三篇?!奔妊詽h武帝時,易已有十二篇之目,復(fù)言昔儒相傳說卦三篇后出。后出乃在武帝之曾孫漢宣帝之時,河內(nèi)女子所得者,信斯言也。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漢易為孔子一脈之真?zhèn)?,主象?shù)而不廢人事,明至道而不廢行權(quán),闡天地消長之真機(jī),示宇宙消息盈虛之至理。其訓(xùn)詁也,有本有源。或本諸《爾雅》《說文》,以求易義之旨?xì)w;或征諸群經(jīng)諸子,以融易義于一貫。其釋義也,有物有則?;蚺哉饔谑肥?,以驗易理之至確無暇;或祖述乎十翼,以詮易理之微言大義。其釋卦爻也,有倫有理?;驓w結(jié)于既濟(jì)之定位,以闡貞一之哲理;或探本乎爻位之律則,以述易義之幽微。  ——徐芹庭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漢易闡微(上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漢易闡微》一書本為臺灣易經(jīng)大家徐芹庭教授當(dāng)年的博士論文著作,后經(jīng)整理擴(kuò)展刊出,令讀者深感作者當(dāng)時年紀(jì)尚少時即對中華第一奇書——《周易》的認(rèn)識之深,內(nèi)里對漢代,即易學(xué)發(fā)展最昌盛時期的諸多家易學(xué)著作、作者以及其核心思想,都作了深入探討,所涉面之廣及認(rèn)識之深,蔚為大觀。值得推薦!
  •   徐芹庭的易學(xué)研究,大體上還不錯,文獻(xiàn)上的工夫做得是挺足的,但眼光還差點
  •   對漢易介紹比較詳細(xì)。
  •   這本書確實不錯,大出意料的是送貨的速度。書也很好,內(nèi)容到裝訂排版非常不錯。很滿意,唯一一點就是書上有點臟,是手印。但不影響什么,呵呵 ,總之很滿意。
  •   漢易闡微(上下),普及吧,深度一般。
  •   書籍到手就先翻了翻,感覺該書編輯有點不稱職。有頁顯用蠱卦,書中居然是“蟲”字。引文稱楊震那段標(biāo)點也有問題,雙引號有前無后。還沒看完,臺灣治易者以前只看了高懷民的易學(xué)史,本書作者好像是從來知德開始入手的,看完了追加吧。
  •   好書需要慢慢讀,更何況是中華群經(jīng)之首的“易”。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