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動世界的100位科學家

出版時間:2006-6  出版社:寧夏少年兒童出版社  作者:趙鵬  頁數:220  字數:210000  

內容概要

科學是帶領人類和奧妙宇宙接觸的一座橋梁。本書以全新的視角,四大科學領域的獨特編排,收集了自張衡、笛卡爾直到當代霍奇金、丁肇中共計 100位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數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將各類名人的人生經歷、探索歷程、個人成就及其對世界產生的深遠影響,一一呈現于讀者面前。既介紹了他們成功的探索之路,又折射出成功背后的堅毅,其間也不乏眾多充滿想象力的奇思妙想。全書文字深入淺出,將高深的科學發(fā)現蘊含在通俗易懂的科學家的勵志故事中,符合大眾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的閱讀習慣。更有特色的是,本書還配合了大量彌足珍貴的圖片,使讀者在閱讀時,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人和宇宙的偉大。曾在黑暗面前無畏求知的勇士哥白尼說:“人的天職在勇于探索真理。”愿更多的勇士踏上科學探索之路。

書籍目錄

卷首語前言第一章 物理學家  1 張衡  2 哥白尼  3 布魯諾  4 徐光啟  5 伽利略  6 開普勒  7 蓋利克  8 托里拆利  9 帕斯卡  10 波義耳  11 惠更斯  12 牛頓  13 富蘭克林  14 卡文迪許  15 庫侖  16 伽伐尼  17 威廉·赫歇爾  18 安培  19 奧斯特  20 阿拉戈  21 歐姆  22 菲涅耳  23 法拉第  24 焦耳  25 開爾文  26 麥克斯韋  27 貝可勒爾  28 湯姆生  29 赫茲  30 普朗克  ……第二章 數學家第三章 化學家第四章 生物學家小智者叢書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書摘開普勒    開普勒(Kepler,公元1571—163()年)是德國的天文學家。他在符騰堡出生,幼年時經常生病,體質也非常虛弱。他12歲的時候進入修道院學習。1587年,開普勒進了蒂賓根大學,他在學校里和秘密宣傳哥白尼學說的天文學教授麥斯特林相遇。    在麥斯特林的影響下,開普勒很快就成為一名哥白尼學說的忠實擁護者。1591年,他獲得了文學碩士學位,之后,他為了當路德教派牧師而學神學。不過,他在1594年得到了大學的強力推薦,停止了學習神學的課程,并擔任奧地利格拉茨的路德派高級中學的一名教師。就在那里,開普勒開始鉆研天文學。    他在1596年發(fā)表了《宇宙的神秘》一書,并受到了第谷的賞識,之后被邀請到布拉格附近的天文臺做研究工作。他在1600;年來到了布拉格,做第谷的幫手。1年后,第谷逝世,于是,開普勒成了第谷事業(yè)的繼承者。    開普勒的視力很差,不過,畢生還是做了很多次天文觀測。160,4年9月30日,他突然觀察到蛇夫座旁邊有一顆新星,最亮的時候要比木星還亮。出于好奇,開普勒觀測了這顆新星17個月,并發(fā)表了觀測結果。人們稱它為開普勒新星(現在知道,這是一穎銀河系內的超新星)。開普勒在1607年又觀測到了一顆大彗星,這就是后來人們所說的哈雷彗星。    開普勒在光學方面也非常有研究。他在1604年發(fā)表了《對威蒂略的補充,天文光學說明》。1611年發(fā)表了《光學》一書,這是一部講述近代望遠鏡理論的著作。他將伽利略式望遠鏡的凹透鏡的目鏡改成用小凸透鏡,這種望遠鏡被人們稱為是“開普勒式望遠鏡”。    同時,他還發(fā)現了大氣折射的近似定律,用極其方便的方法計算大氣折射。開普勒最先表明大氣也有重量,并非常正確地說明月全食時月亮呈現紅色,是因為有一部分太陽光經過地球大氣折射后投射到月亮上而造成的。    開普勒在1612年總結出第三條關于行星運動的定律——“行星公轉周期的平方等于軌道半長軸的立方?!边@一論述被收入在1619年出版的《宇宙諧和論》一書中。  “行星運動三定律”的發(fā)現為經典天文學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并且數十年后發(fā)現的萬有引力定律也是基于行星運動三定律。    雖然,開普勒在天文學事業(yè)上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但他一生的生活卻是極其貧困的。他在1630年間的幾個月都得不到薪俸,日子過得非常窘迫,不得不親自前往雷根斯堡索取薪俸。但到了那里后,突然發(fā)起燒,沒過多久,開普勒就在貧病交困中與世長辭。    蓋利克    蓋利克(Guericke,公元1602—1686年)是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工程師。他在馬德堡出生。1617到1623年期間,蓋利克先后在萊比錫、亥姆什塔特、耶拿等大學學習法律、數學、建筑工程等學問。從1649年起,蓋利克長期擔任馬德堡市市長一職。    在他上大學的時候,就對真空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有了獲得“真空”的想法,基于此,蓋利克在1650年發(fā)明了空氣泵,驗證了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蠟燭在真空中不能燃燒、魚和鳥在真空中會很快死去等一系列與真空相關的實驗。    1654年5月8日,蓋利克在德皇斐迪南二世和國會議員們的面前對大氣壓力有多大的問題進行了實驗。他把兩個直徑大約是42厘米的銅制半球涂上油脂對接上,然后把球內的空氣都抽掉,再讓兩個馬隊各拉一個半球,馬隊一開始無法將球拉開,直到后來用上了16匹馬才把兩個半球拉開。人們稱這兩個半球為“馬德堡半球”。這一實驗后來又陸續(xù)在馬德堡和柏林進行了演示。其中所表現出的空氣的巨大壓力,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從而也引起了社會對科學實驗的濃厚興趣。蓋利克還用實驗演示了空氣具有多少重量,同時,對空氣密度進行了粗略地估計。    蓋利克在1657年裝置了第一臺水柱氣壓計,他認為水面上升是因為大氣壓發(fā)生了變化。蓋利克對這種變化經過了長期研究后發(fā)現,這種變化跟天氣變化有著很密切的關系。1660年,這臺水柱氣壓計的氣壓突然下降,預報了一場大的風暴。    蓋利克還發(fā)明了濕度計,制作了空氣溫度計。并且還曾預言說彗星將會有規(guī)律性地從宇宙返回。1672年左右,蓋利克制作了第一臺靜電起電機,這是一個安裝在軸上的硫磺球,大約有小磁頭大小。在球轉動的時候,用手按住,就可以使球產生電流,比傳統(tǒng)的摩擦方法更加有效。    蓋利克用這臺機器對電學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不僅發(fā)現了電排斥、感應起電以及電致發(fā)光的現象(在黑暗中,帶電硫磺球會發(fā)光),還發(fā)現了電荷會流竄到亞麻線的末端。因此,蓋利克成為了發(fā)現電排斥以及電傳導現象的前驅。    值得一提的是,蓋利克認為這些有關大氣壓和電的實驗不僅僅是一些興之所至的個別實驗,而是表明了世界萬物的多樣性,并且與神的創(chuàng)造沒有絲毫的關系。在當時,蓋利克能夠提出這種觀點是非常勇敢的。他的重要研究成果被收入在1672年出版的《關于虛空的新實驗》一書中。    蓋利克于1686年5月11日在漢堡辭別人世。P15-18

編輯推薦

當你帶著崇高的感情在思緒中遙想,手捧此書,追溯科學的源頭,翻開一頁頁偉大的篇章,這些在科學發(fā)展史上閃爍著智慧光芒的科學巨匠,正帶著眾多有趣、動人的故事向你走來。他們的成長歷程與重要成就,見證了宇宙的神秘和科學的偉大。正是有了一代代科學家無畏的努力和探,一人類文明前進的腳步,才會更加睿智而堅定。本書擷取古今中外100位在各學科領域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科學家的傳奇故事與成就,使你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透過平實質樸的語言,輕松體驗科學探索的神奇與精妙。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轉動世界的100位科學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