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水利資料綜匯

出版時間:2007-5  出版社:中國三峽  作者:張芳編纂  頁數(shù):580  

前言

我國的水利事業(yè)歷史悠久、成就輝煌,在歷代文獻中有著豐富的記載。其中,珍貴的歷史巨著“二十五史”中水利資料尤為繁多,但除《河渠志》和《溝洫志》有專門記述外,大多散見于紀、傳、志、表中,查找頗費精力,利用十分不便。為便于學(xué)術(shù)界利用這些資料,本人從1979年至今,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從事卷帙浩繁的“二十五史”水利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將散見于各史篇章中的水利資料錄成一帙,名之為《二十五史水利資料綜匯》(以下簡稱《綜匯》)。本《綜匯》記事上起傳說中的堯、舜,下迄清宣統(tǒng)末年,大體反映了長達四千余年水利活動的主要史實,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是從事經(jīng)濟史、農(nóng)業(yè)史、水利史和地理等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礎(chǔ)資料。

內(nèi)容概要

  《二十五史水利資料綜匯》記事上起傳說中的堯、舜,下迄清宣統(tǒng)末年,大體反映了長達四千余年水利活動的主要史實,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是從事經(jīng)濟史、農(nóng)業(yè)史、水利史和地理等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礎(chǔ)資料。為便于學(xué)術(shù)界利用我國古代水利事業(yè)方面的資料,作者從1979年至今,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從事卷帙浩繁的“二十五史”水利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將散見于各史篇章中的水利資料錄成一帙,名之為《二十五史水利資料綜匯》。

作者簡介

張芳,女,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出生于江蘇省江陰縣。1965年畢業(yè)于北京農(nóng)業(yè)機械化學(xué)院,之后一直在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xué)中國農(nóng)業(yè)遺產(chǎn)研究室工作。     張芳教授是我國著名的農(nóng)史專家,具有極深的學(xué)術(shù)造詣。她善于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古為今用,在中國農(nóng)史研究領(lǐng)域享有很高的學(xué)術(shù)聲譽。先后主持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研究課題,其研究成果在國內(nèi)外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撰寫并主編了《中國農(nóng)田水利史》、《明清農(nóng)田水利研究》、《中國農(nóng)業(yè)科技史》等多部論著,發(fā)表論文60余篇。     張芳教授終身致力于科研和教學(xué)工作,淡泊名利,德教雙馨,治學(xué)嚴謹,待人寬厚,其執(zhí)著的學(xué)術(shù)追求和獻身學(xué)術(shù)的精神十分令人欽佩,是農(nóng)史界一位備受敬重的良師益友。

書籍目錄

史記本紀五帝、夏、殷、周、秦、秦始皇、項羽、高祖、孝武帝表六國年表、建元以來侯者年表、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書律書、封禪書、平準書世家吳太伯、齊太公、宋微子、晉、鄭、趙、魏、田敬仲完、蕭何、張良、周勃列傳伍子胥、蘇代、張儀、黃歇、豫讓、李斯、韓信、樊噲、酈食其、灌夫、匈奴、主父偃、南越、西南夷、司馬相如、孫叔敖、鄭當(dāng)時、寧成、大宛、西門豹、貨殖漢書本紀高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志食貨志、郊祀志、地理志列傳項籍、韓信、劉向、劉遂、蕭何、張良、樊噲、酈食其、息夫躬、石慶、晁錯、鄭當(dāng)時、枚乘、灌夫、劉建、司馬相如、倪寬、張騫、李廣利、劉胥、嚴助、主父偃、嚴安、東方朔、趙充國、平當(dāng)、貢禹、李尋、孫寶、馮野王、馮逡、張禹、翟方進、王嘉、召信臣、寧成、貨殖、匈奴、西南夷、南粵、西域、元后、王莽附:資治通鑒(東周威烈王至漢新莽)周、秦始皇、漢文帝、漢武帝、漢宣帝、漢元帝、漢成帝、王莽后漢書本紀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安帝、順帝、靈帝、和熹鄧皇后列傳公孫述、鄧晨、來歙、鄧訓(xùn)、岑彭、耿恭、王霸、王梁、竇固、馬援、馬棱、魯丕、趙典、鮑昱、杜詩、張堪、樊宏、鄭弘、張純、班固、何敞、張禹、崔瑗、周燮、楊賜、陳球、虞詡、董卓、袁譚、呂布、任延、王景、秦彭、張讓、楊仁、杜篤、許楊、西南夷滇國、西羌、西域志郡國志、百官志附:資治通鑒(后漢光武帝至靈帝)漢光武帝、漢明帝、漢章帝、漢安帝三國志魏書本紀武帝、文帝、明帝、三少帝魏書列傳董卓、袁尚、陳登、夏侯悖、袁敏、董昭、蔣濟、劉馥、劉靖、張既、賈逵、鄭渾、倉慈、韓暨、牽招、徐邈、胡質(zhì)、王基、毋丘儉、鄧艾、杜夔蜀書列傳諸葛亮吳書列傳吳主、三嗣主、笮融、諸葛瑾、薛瑩、呂蒙、朱然、陸抗、陸凱、諸葛恪、濮陽興附:資治通鑒(后漢獻帝至曹魏)漢獻帝、魏文帝、魏明帝、魏邵陵厲公、魏元帝晉書本紀宣帝、武帝、惠帝、懷帝、成帝、哀帝志地理志、職官志、食貨志列傳石苞、石崇、杜預(yù)、王浚、荀勖、王渾、王濬、王戎、華嶠、劉頌、傅玄、傅祗、束皙、潘岳、李矩、郗超、荀羨、虞潭、張閈、殷浩、孔愉、孔嚴、謝安、謝玄、劉胤、毛穆之、殷仲堪、何無忌、李士業(yè)、伏滔、佛圖澄、王敦、桓溫、祖約、孫恩載記劉曜、石勒、石季龍、慕容魷、苻堅、李壽、呂光、慕容垂、慕容熙、禿發(fā)優(yōu)傉檀、慕容超、沮渠蒙遜、赫連勃勃附:資治通鑒(晉)武帝、惠帝、懷帝、成帝、穆帝、海西公、孝武帝、安帝宋書本紀武帝、文帝、孝武帝志序、禮志、五行志、州郡志、百官志列傳王懿、張邵、劉真道、毛修之、劉義欣、張永、孑L靈符、何尚之、謝靈運、徐湛之、沈慶之、劉子尚、劉秀之、郭原平、徐耕、索虜、大且渠蒙遜、劉劭、劉溶、沈亮南齊書本紀明帝、東昏侯志州郡志、百官志、祥瑞志列傳垣崇祖、王敬則、崔祖思、周山圖、周盤龍、劉悛、蕭子良、徐孝嗣、顧憲之、祖沖之、劉懷慰梁書本紀武帝列傳蕭統(tǒng)、夏侯詳、蔡道恭、韋睿、康絢、昌義之、蕭儋、裴邃、裴之橫、夏侯亶、夏侯夔、羊侃、沈璃、丘仲孚、侯景陳書列傳侯安都、吳明徹、程文季、章昭達、徐敬成、陳寶應(yīng)魏書本紀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孝文帝、孝明帝、孝靜帝列傳元澄、元燮、崔浩、李順、刁雍、李彥、李神傍、源懷、薛虎子、李沖、高閭、崔楷、高祐、崔孝芬、楊椿、蕭寶夤、沈文秀、郭祚、李平、李崇、崔亮、裴延傍、潘永基、楊大眼、崔延伯、尒朱榮、范紹、樊子鵠、慕容垂、慕容熙、司馬奕、蕭衍、李恂、高昌、西域志地形志、食貨志北齊書本紀神武帝、后主列傳高睿、高岳、斛律羨、高隆之、王則、慕容紹宗、慕容儼、李愍、盧文偉、杜弼、劉豐、王琳、趙彥深、許悖、房豹周書本紀文帝、武帝列傳字文憲、趙貴、王羆、王思政、賀蘭祥、陸騰、韋孝寬、王軌、李遷哲、蕭巋、波斯國隋書本紀文帝、煬帝志五行志、食貨志、百官志、地理志、經(jīng)籍志列傳李詢、盧賁、豆盧勛、李德林、楊尚希、元暉、蘇孝慈、楊素、薛胄、于仲文、郭衍、元壽、宇文愷、閻毗、楊玄威、趙軌、元弘嗣、流求國南史列傳蕭明北史本紀西魏文帝列傳劉嵩、刁雍、盧潛、崔昂、李繪、劉豐、王思政附:資治通鑒(南北朝)宋武帝、宋營陽王、宋文帝、齊高帝、齊武帝、齊明帝、梁元帝、梁敬帝、陳武帝、陳文帝、陳宣帝、陳長城公、隋煬帝舊唐書本紀太宗、玄宗、代宗、德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宣宗、懿宗、僖宗志地理志、職官志、經(jīng)籍志、食貨志列傳劉黑闥、李襲譽、李孝恭、竇靜、李靈龜、高士廉、張公謹、崔仁師、崔浞、蘇世長、韋挺、褚遂良、許敬宗、張儉、程務(wù)挺、劉仁軌、李昭德、婁師德、王唆、郭元振、李元紘、裴耀卿、張九齡、李杰、張守珪、宇文融、韋堅、崔縱、黑齒常之、李嗣業(yè)、李齊物、李復(fù)、李承、楊炎、郭子儀、郭暖、李懷光、楊朝晟、劉晏、李巽、薛平、段秀實、韓混、張延賞、崔造、李皋、李芃、李晟、李聽、馬燧、盧群、田悅、劉怦、杜亞、李吉甫、孟元陽、李景略、穆寧、于頔、楊元卿、高璃、孟簡、崔弘禮、王播、王起、溫造、白行簡、鄭注、裴度、蕭仿、李石、崔珙、裴休、畢誡、樂彥禎、高駢、長孫操、武延秀、高力士、李素立、薛大鼎、賈敦頤、韋昌駿、王立翼、宋慶禮、姜師度、齊瀚、吐蕃、吐谷渾、安慶緒新唐書本紀則天皇后、代宗、敬宗志地理志、百官志、食貨志、藝文志表宰相表列傳李齊物、李復(fù)、李靈龜、李皋、李知柔、安樂公主、昭懿公主、劉黑闥、張公謹、溫造、李襲譽、高儉、竇靜、韋挺、韋武、崔浞、姜師度、強循、蕭仿、長孫操、杜正倫、陳子昂、裴倩、婁師德、黑齒常之、張儉、薛平、薛從、王脧、李昭德、韓朝宗、李渤、白居易、崔縱、張柬之、郭元振、李元紱、張九齡、韓混、張延賞、裴耀卿、李杰、齊'搟、宋慶禮、李適之、李石、張守珪、宇文融、韋堅、哥舒翰、李光弼、柏良器、郭子儀、李泌、高霞寓、李承、戴叔倫、黎斡、楊炎、嚴郢、李棲筠、李吉甫、王虔休、盧群、康承訓(xùn)、劉晏、李晟、李聽、馬燧、楊朝晟、李元諒、盧垣、孟簡、楊凝、王仲舒、李訥、崔弘禮、殷侑、杜佑、王播、王起、高承簡、朱忠亮、李景略、楊元卿、高瑀、于頔、杜中立、杜亞、裴識、馮宿、鄭注、崔珙、盧鈞、裴休、畢誠、楊收、楊行密、時溥、趙翊、李素立、薛大鼎、賈敦頤、韋景駿、韋丹、李頻、高力士、王武俊、李同捷、突厥、吐蕃、焉耆國、碎葉、咀蜜、謝風(fēng)颶、李懷光、高駢、安慶緒、李希烈、朱泚、黃巢附:資治通鑒(唐)高祖、太宗、睿宗、玄宗、肅宗、代宗、德宗、憲宗、文宗、懿宗、昭宗舊五代史梁書本紀太祖梁書列傳羅紹威、趙犨、趙珝、葛從周、雷彥恭、胡規(guī)、龐師古、霍存、牛存節(jié)唐書本紀莊宗、明宗唐書列傳李存進、郭崇韜、閻寶、張敬詢、張全義晉書本紀高祖、少帝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

章節(jié)摘錄

《元史》卷一四《世祖紀一一》至元二十三年春正月甲申,忽都魯言:“所部屯田新軍二百人,鑿河渠于亦集乃之地,役久功大,乞以傍近民、西僧余戶助其力?!睆闹?。二月丁巳,命湖廣行省造征交趾海船三百,期以八月會欽、廉州。三月己巳,浚洽中興路河渠。甲戌,雄、霸二州及保定諸縣水泛溢,冒官民田,發(fā)軍民筑河堤御之。秋七月庚午,立淮南洪澤、芍陂兩處屯田。冬十月辛亥,河決開封、祥符、陳留、杞、太康、通許、鄢陵、扶溝、洧川、尉氏、陽武、延津、中牟、原武、睢州十五處,調(diào)南京民夫二十萬四千三百二十三人,分筑堤防。十一月乙丑,中書省臣言:“朱清等海道運糧,以四歲計之,總百一萬石,斗斛耗折愿如數(shù)以償,風(fēng)浪覆舟,請免其征?!彼煲詮堩郏魍④?、管軍萬戶兼管海道運糧船朱清,并為海道運糧萬戶。二十四年春正月戊辰,以修筑柳林河堤南軍三千,浚河西務(wù)漕渠。辛卯,詔發(fā)江淮、江西、湖廣三省蒙古、漢券軍,及云南兵,及海外四州黎兵,命海道運糧萬戶張文虎等運糧十七萬石,分道以討交趾。三月丙辰,命都水監(jiān)開汶、泗水以達京師。汴梁河水泛溢,役夫七千修完故堤。五月壬寅,用桑哥言,置上海、福州兩萬戶府,以維制沙不丁、烏馬兒等海運船。八月癸酉,亦集乃路屯田總管忽都魯請疏浚管內(nèi)河渠,從之。九月己亥,湖廣省臣言:“海南瓊州路安撫使陳仲達以其私船百二十艘、黎兵千七百余人,助征交趾。”十二月丁丑,以朱清、張碹海漕有勞,遙授宣慰使。《元史》卷一五《世祖紀一二》[至元]二十五年春正月,[安南國王陳]日烜復(fù)走人海,鎮(zhèn)南王(脫歡)以諸軍追之,不及,引兵還交趾城。命烏馬兒將水兵迎張文虎等糧船。己酉,詔中興、西涼無得沮壞河渠。發(fā)海運米十萬石,賑遼陽省軍民之饑者。二月丁巳,改濟州漕運司為都漕運司,并領(lǐng)濟之南北漕。京畿都漕運司惟治京畿。庚申,浚滄州鹽運渠。丙寅,改河渠提舉司為轉(zhuǎn)運司。三月辛卯,張文虎糧船遇賊兵船三十艘,文虎擊之,所殺略相當(dāng)。費拱辰、徐慶以風(fēng)不得井,皆至瓊州。凡亡船十一艘、糧萬四千三百石有奇。夏四月癸亥,渾河決,發(fā)軍筑堤捍之。戊辰,浚怯烈河以溉口溫腦兒黃土山民田。甲戌,增立直沽海運米倉。五月已丑,汴梁大霖雨,河決襄邑,漂麥禾。癸丑,河決汴梁,太康、通許、杞三縣,陳、潁二州皆被害。

后記

我國水利事業(yè)源遠流長,歷代水利資料與文獻十分豐富。但除《河渠志》和《溝洫志》外,大多散見于“二十五史”及其經(jīng)、傳、志、表中,查找利用十分不便。為發(fā)掘這些資料與文獻的利用價值并傳之于后人,編纂一部二十五史水利文獻資料十分必要。張芳教授很早就有志于這項工作。從1979年至1991年的12年間,她寒暑不息,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從卷帙浩繁的二十五史中,將散見于各史篇章的水利資料匯編成一帙,用十多年的心血完成這本《二十五史水利資料綜匯》,可說是句句斟酌、事事核對。作者的精神和毅力可敬可頌。由于種種原因,本書成稿十五年后才得以出版。盡管付梓前作者因病去世而有所遺憾,但終能得以問世而值得寬慰。作為編著者親屬,當(dāng)然希望本書出版,這對國家、對后人都有益處。本書的編纂和出版得到了國家科技部社會公益研究專項的資助,特此致謝。此外,中華農(nóng)業(yè)文明研究院院長王思明教授對這項研究工作給予了長期鼓勵與支持,吳崇儀、李安娜老師也為本書的出版做了很大努力,在此一并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本書即將出版,作者遺愿終于實現(xiàn)了。張芳,安息吧。

編輯推薦

《二十五史水利資料綜匯》:中華農(nóng)業(yè)文明研究院文庫。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二十五史水利資料綜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編纂者付出很大的心血啊。
  •   全是些文字堆砌,跟百度搜索一樣,沒有任何敘述和整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