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運動英漢雙語學與練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孟濤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010-01出版)  作者:孟濤 編  頁數(shù):226  
Tag標簽:無  

前言

自20世紀80年代電影問世以來,中國武術逐步風糜世界,大量外國人通過各種途徑到中國學習中國武術和尋根問祖,求訪中國武術真締。什么是中國武術?什么是武術運動?以什么樣的方式和內(nèi)容介紹、推廣武術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中國武術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的奇葩,也是宣傳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如何通過中國武術準確的向世界各國朋友宣傳中華文明,推動武術運動健康發(fā)展,是我們編寫這本武術雙語教材的初衷。本書共分五章:武術運動概述、主要拳種介紹、基本功與基本動作、武術套路選編和搏斗運動。武術運動概述一章從武術的起源與發(fā)展、武術的特點與作用、以及武術的文化理念等方面對中國武術進行了學術論證,明確了武術的概念,武與術是兩個概念,武是武,術是術。把武和術連在一起組成新詞“武術”,并成為一個屬于體育文化范疇的“武術”名詞,始于晚清。在概述基礎上介紹了主要拳種。武術拳種紛紜、流派眾多,不同拳種有不同的拳術和器械套路。本教材根據(jù)教學的需求對流傳較廣且具有代表性的、教學中常用的長拳、太極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極拳、翻子拳、螳螂拳等拳種進行了簡要介紹。拳術是在基本功與基本動作基礎上完成的。基本功與基本動作是指武術技術動作和練習方法,通過基礎練習,可使身體各部位得到較全面的訓練,較快地發(fā)展武術專項身體素質(zhì),還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減少練習過程中因動作不規(guī)范造成的對身體的傷害,為學習武術技術和提高演練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教材主要對長拳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平衡、腿法、跳躍等內(nèi)容進行簡要介紹。套路選編一章對前面章節(jié)中介紹的主要拳種進行了套路的編創(chuàng),所有的套路都是經(jīng)過編寫組認真討論定稿的。套路短小精悍、易學易練,并能夠充分體現(xiàn)各拳種的風格特點。搏斗運動包括散打、短兵和推手,本教材從概說和運動特點等方面對這幾個項目作了簡單的介紹。

內(nèi)容概要

  《武術運動英漢雙語學與練》共分五章:武術運動概述、主要拳種介紹、基本功與基本動作、武術套路選編和搏斗運動。武術運動概述一章從武術的起源與發(fā)展、武術的特點與作用、以及武術的文化理念等方面對中國武術進行了學術論證,明確了武術的概念,武與術是兩個概念,武是武,術是術。把武和術連在一起組成新詞“武術”,并成為一個屬于體育文化范疇的“武術”名詞,始于晚清?! ≡诟攀龌A上介紹了主要拳種。武術拳種紛紜、流派眾多,不同拳種有不同的拳術和器械套路。本教材根據(jù)教學的需求對流傳較廣且具有代表性的、教學中常用的長拳、太極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極拳、翻子拳、螳螂拳等拳種進行了簡要介紹?! ∪g是在基本功與基本動作基礎上完成的?;竟εc基本動作是指武術技術動作和練習方法,通過基礎練習,可使身體各部位得到較全面的訓練,較快地發(fā)展武術專項身體素質(zhì),還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減少練習過程中因動作不規(guī)范造成的對身體的傷害,為學習武術技術和提高演練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教材主要對長拳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平衡、腿法、跳躍等內(nèi)容進行簡要介紹。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武術運動概述第一節(jié) 武術的起源和發(fā)展第二節(jié) 武術的特點與作用第三節(jié) 武術運動的內(nèi)容與分類第四節(jié) 武術運動的文化理念第二章 主要拳種介紹第一節(jié) 長拳第二節(jié) 太極拳第三節(jié) 南拳第四節(jié) 形意拳第五節(jié) 八卦掌第六節(jié) 八極拳第七節(jié) 翻子拳第八節(jié) 螳螂拳第三章 武術基本功和基本動作第一節(jié) 手型手法練習第二節(jié) 步型步法練習第三節(jié) 平衡練習第四節(jié) 腿法練習第五節(jié) 跳躍練習第四章 套路選編第一節(jié) 基礎長拳第二節(jié) 太極拳(二十四式太極拳)第三節(jié) 南拳第四節(jié) 形意拳——五形連環(huán)拳第五節(jié) 八極拳第六節(jié) 八卦掌——基礎八掌第七節(jié) 翻子拳第八節(jié) 螳螂拳第五章 搏斗運動第一節(jié) 散打第二節(jié) 太極推手第三節(jié) 短兵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世界上不同民族和國家的經(jīng)歷大致是一樣的,特別是崇尚勇敢的“軍事民主制”時期的格斗招式為世界各民族中所共存,并無本質(zhì)區(qū)別。僅格斗術而言,促進格斗術形成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其一“人與人斗”,原始社會也有各種原因?qū)е碌娜伺c人的沖突。其二戰(zhàn)爭,原始社會晚期的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即所謂“軍事民主制”時期,以掠奪財富、人口為目的的戰(zhàn)爭頻繁發(fā)生,戰(zhàn)斗技能飛速發(fā)展,英勇善戰(zhàn)成為男子最重要的品德。其三狩獵,原始社會狩獵活動中的人獸相搏,促成了原始格斗技術的形成。原始社會雛形的格斗招式還算不上真正意義的武術。只有在確定了武術的民族文化定位和民族文化特征、明確了武術的內(nèi)在屬性才能算是武術。隨著人類文明的進程和民族文化差異,形成了不同形式的格斗技藝。在中國由于地理、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民族文明。在中華民族文化哺育下,形成了以技擊動作為主要素材,以套路和格斗包括功法練習為活動形式,注重內(nèi)外兼修的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征的運動形式,獨立于世界格斗技藝之林的武術。在原始社會后期中國人為了適應自然和戰(zhàn)爭需要,對上天要祈禱、對戰(zhàn)斗要操練,把一些熟悉的格斗動作和肢體動作組合,萌生了舞。這類的舞有“三人執(zhí)牛尾,投足以歌八闋(音“缺”)”的巫舞,也有戰(zhàn)斗前演練的“武舞”或“戰(zhàn)舞”。“武舞”是原始社會戰(zhàn)斗技術的展現(xiàn),它融知識、技能、身體訓練和習慣的培養(yǎng)等為一體,將用于實戰(zhàn)格斗的經(jīng)驗按一定程式來演練,是古代武術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升華。進入奴隸社會以后,萌芽狀態(tài)的格斗術一“武舞”從生產(chǎn)活動中分化出來,向著獨自的專門化發(fā)展。武術發(fā)展于封建社會時期。秦漢以來,盛行角力、擊劍。隨著“宴樂興舞”的習俗,手持器械的舞練時常在樂飲酒酣時出現(xiàn),如《史記-項羽事紀》記載的“鴻門宴”中“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便是這一形式的反映。此外,還有“刀舞”“力舞”等,雖具娛樂性,但從技術上更近于今天套路形式的運動。這樣武術便作為不同于舞蹈的體育文化形態(tài),以其特有的形式和社會作用逐步發(fā)展起來。

編輯推薦

《武術運動英漢雙語學與練》:體育專業(yè)課程雙語系列教材,首都體育學院教材建設項目。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武術運動英漢雙語學與練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