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1 出版社: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作者:呂學靜,趙萌萌 著 頁數(shù):232 字數(shù):268000
內容概要
《當代學者論著文庫:典型國家殘疾人社會福利制度比較研究》主要分為理論基礎篇和制度實踐篇兩大部分,理論基礎篇主要介紹了殘疾人社會福利的歷史沿革和理念演進,對殘疾人社會福利的經典理論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同時對典型國家殘疾人社會福利的制度模式、管理體制和資金運行進行了歸納和總結,對我國殘疾人社會福利的完善提供了經驗性的借鑒。制度實踐篇側重于對典型國家殘疾人社會福利的具體制度內容進行的比較,主要從殘疾人社會保障、康復保障、教育保障、就業(yè)保障和環(huán)境保障這五個方面入手,比較典型國家在制度立法、制度結構、實施效果等方面的內容,并對典型國家殘疾人社會福利的經驗進行了總結。
書籍目錄
導言
第一篇 理論基礎篇
第一章 社會福利與殘疾人社會福利概述
第一節(jié) 社會福利概述
第二節(jié) 殘疾人社會福利概述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殘疾人社會福利的形成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殘疾人社會福利的發(fā)展歷程
第二節(jié) 殘疾人社會福利建制理念的演進
第三節(jié) 殘疾人社會福利的發(fā)展趨勢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殘疾人社會福利理論探討
第一節(jié) 福利國家的社會福利理論
第二節(jié) 福利多元主義理論
第三節(jié) 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理論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殘疾人社會福利制度
第一節(jié) 殘疾人社會福利制度模式
第二節(jié) 殘疾人社會福利管理體制
第三節(jié) 殘疾人社會福利資金運行
本章小結
第二篇 制度實踐篇
第五章 殘疾人社會保障的國際比較
第一節(jié) 殘疾人社會保險的比較
第二節(jié) 殘疾人社會救助的比較
第三節(jié) 國際經驗對中國的啟示
本章小結
第六章 殘疾人康復保障的國際比較
第一節(jié) 殘疾人康復保障制度設計的比較
第二節(jié) 殘疾人康復保障實施效果的比較
第三節(jié) 國際經驗對中國的啟示
本章小結
第七章 殘疾人教育保障的國際比較
第一節(jié) 殘疾人教育保障制度設計比較
第二節(jié) 殘疾人教育保障立法比較
第三節(jié) 國際經驗對中國的啟示
本章小結
第八章 殘疾人就業(yè)保障的國際比較
第一節(jié) 殘疾人就業(yè)立法的比較
第二節(jié) 殘疾人就業(yè)促進措施的比較
第三節(jié) 國際經驗對中國的啟示
本章小結
第九章 殘疾人環(huán)境保障的國際比較
第一節(jié) 殘疾人無障礙建設的比較
第二節(jié) 殘疾人無障礙環(huán)境的比較
第三節(jié) 國際經驗對中國的啟示
本章小結
第十章 國際經驗對完善中國殘疾人社會福利制度的啟示
第一節(jié) 中國殘疾人社會福利制度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jié) 國外殘疾人社會福利制度的經驗
第三節(jié) 完善中國殘疾人社會福利制度的啟示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第二章 殘疾人社會福利的形成與發(fā)展 雖然各國殘疾人社會福利的建制時間并不長,但是如果從起源算起,無論從世界其他國家還是古代中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本部分將追溯世界和中國殘疾人社會福利的發(fā)展歷程及其各自的建制理念,從而發(fā)現(xiàn)殘疾人社會福利的發(fā)展趨勢。 第一節(jié) 殘疾人社會福利的發(fā)展歷程 一、典型國家殘疾人社會福利的發(fā)展歷程 由于各個國家的社會文化傳統(tǒng)、經濟發(fā)展水平、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社會結構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每個國家的殘疾人社會福利發(fā)展歷程也呈現(xiàn)出各自不同的特色,發(fā)展階段的劃分也不盡相同,有些發(fā)達國家很早就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殘疾人社會福利制度,而有些發(fā)展中國家的殘疾人社會福利才剛剛起步。因此,本研究對殘疾人社會福利階段的劃分著眼于全球殘疾人社會福利的整體發(fā)展歷程。從殘疾人社會福利出現(xiàn)至今,各國制定的法規(guī)和出臺的政策遠多于本部分所列舉的,但由于研究目的和篇幅所限,無法一一列舉,只能選取典型國家或典型法規(guī)在此說明。 縱觀世界殘疾人社會福利的發(fā)展歷程,總體來看,主要是沿著世俗性的救濟一官辦救濟一普遍的殘疾人保險一多元化福利制度的建立這一脈絡發(fā)展的。具體來講,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殘疾人社會福利的起源 殘疾人社會福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的慈善救濟,這一時期的慈善救濟主要通過教會救濟機構以及個人和行會的世俗性救濟進行的。 中世紀的西歐,教會處于統(tǒng)治地位,當時的基督教徒、天主教徒等在宗教思想的影響下,通常將教會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作為對殘疾人、老人和兒童等社會弱勢群體的救濟。一方面,教會在天災人禍時以教堂為中心組織各式各樣的救濟活動,比如,為貧民施粥,給無家可歸的殘疾人、老人和兒童等提供避難所;另一方面,教會用自身的財物建立了許多瘋人院、上帝之家、孤兒院等救濟服務機構,對特殊需要者提供經常性的救濟。在這些救濟服務機構里,教會不僅為弱勢群體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還建立了許多醫(yī)院,用來醫(yī)治、照料病人。比如,中世紀時期,天主教的慈善機構——修道院中往往都有醫(yī)院,由經驗豐富的僧侶照顧生病的殘疾人、老人和兒童等。 除了教會所提供的慈善救濟外,個人和行會所提供的各種世俗性的慈善救濟在這一時期也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個人提供的慈善救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富人們往往將個人財富的一部分捐贈給教會,間接實現(xiàn)慈善救濟的目的;或是自己親自建立慈善救濟機構,從而幫助社會中的窮人、殘疾人等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各種行會提供的慈善救濟也是當時世俗性慈善救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會建有許多的慈善救濟機構,用來保護其會員免受工傷、失業(yè)所造成的不幸。
編輯推薦
《典型國家殘疾人社會福利制度比較研究》對我國殘疾人社會福利相關方面的發(fā)展和實施情況進行了介紹,并找出了制度設計和實施方面的問題。結合典型國家的經驗,為我國殘疾人社會福利的發(fā)展和完善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