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1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朱煜 頁數(shù):409 字數(shù):425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民眾教育館與基層社會現(xiàn)代改造》較為全面地考察了江蘇民眾教育館對基層社會的現(xiàn)代化改造活動。作為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推行時間最長的一種官方社會教育機構,民眾教育館在改良民眾文化、改善民眾生計、塑造公民觀念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傳統(tǒng)觀點認為,抗戰(zhàn)之前,政府的權力所能達到的邊界止于縣級,縣以下的控制只能通過民間力量間接實現(xiàn),然而江蘇民眾教育館模式表明,在政府基層力量捉襟見肘的環(huán)境下,民眾教育館以其
“權威”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政府對基層社會的管理“缺位”。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江蘇民眾教育館模式不失為改造基層社會的有效方式之一。
《民眾教育館與基層社會現(xiàn)代改造》由朱煜編著。
作者簡介
朱煜,1963年生,江蘇揚州人。歷史學博士。現(xiàn)為揚州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全國歷史教師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學會歷史教學專業(yè)委員會學術委員、江蘇省歷史教學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歷史課程與教學論、歷史教育史、中國近代社會教育史。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江蘇省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等10余項。代表性著作有:《歷史課程與教學論》《歷史教材學概論》《走進高中新課改:歷史教師必讀》等。在《電化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教育科學研究》《歷史教學》《歷史教學問題》《歷史月刊》《歷史教育》《清華歷史教學》《揚州大學學報》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5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獲江蘇省及揚州市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
書籍目錄
緒 論
一 研究動機
二 概念界定
三 文獻資料與研究現(xiàn)狀
四 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一章 江蘇民眾教育館概況
第一節(jié) 民眾教育館的歷史軌跡
一 興起的原因
二 產(chǎn)生與發(fā)展軌跡
第二節(jié) 民眾教育館的組織人事
一 內部組織及其演變
二 人員的構成與素質
第三節(jié) 民眾教育館的運行機制
一 內部管理與工作機制
二 “標準工作”的出臺
三 基本施教區(qū)、推廣區(qū)與輔導區(qū)
第二章 著力改良民眾文化
第一節(jié) 推動識字運動
一 舉辦識字教育
二 轉向強迫識字
三 與識字運動各方的關系
第二節(jié) 參與私塾改良運動
一 私塾改良運動的興起
二 建立私塾改良的輔導機構
三 私塾改良的主要方式
第三節(jié) 倡導風俗改良
一 提倡國歷及新年易俗
二 設置作息鐘:時間觀念的教育
三 反對迎神賽會,進行科學教育
四 勸導放足
五 其他改良風俗活動
第四節(jié) 改良民眾文化的特點
一 基礎性
二 教育性
第三章 致力改善民眾生計
第一節(jié) 開展生計調查
一 城市調查:在黨政機關協(xié)助下開展
二 鄉(xiāng)村調查:在合作、互利中進行
第二節(jié) 實施生計指導
一 從事生計宣傳
二 提供小本貸款
三 進行職業(yè)訓練與農(nóng)事指導
四 進行合作指導
第三節(jié) 個案分析:無錫南門民眾教育館之人力車合作社
一 發(fā)起動機
二 成立經(jīng)過
三 社務管理
四 業(yè)務經(jīng)營
第四節(jié) 改善民眾生計的特點
一 應急性
二 指導性
第四章 努力塑造公民觀念
第一節(jié) 實行公民訓練
一 “草根組織”的建立
二 公民訓練中的“觀念灌輸”
三 農(nóng)民生活學校的旨趣
第二節(jié) 展覽中的公民觀念塑造
一 “國難”展覽與公民觀念
二 廟會與展覽:“流動”的公民觀念教育
第三節(jié) 休閑娛樂中的公民觀念滲透
一 民眾讀物改良
二 民眾茶園的教化
三 “戲劇化”的熏陶
四 公民“教育電影”
第四節(jié) 塑造公民觀念的特點
一 草根性
二 社會性
第五章 江蘇民眾教育館社會改造的實效分析
第一節(jié) 民眾教育館的目標
一 政府提出的目標
二 民眾教育館的目標追求
第二節(jié) 社會改造的成效與問題
一 改造的成效
二 存在的問題
第三節(jié) 影響社會改造成效的因素
一 政治環(huán)境
二 國民素質
三 自身缺陷
余 論 江蘇民眾教育館社會改造模式分析
一 “制度變遷”下的民眾教育館模式
二 在“國家與社會”關系中的角色
三 與相關模式的比較
參考文獻
后 記
章節(jié)摘錄
本來,民教館對于“展覽”并不生疏。早在民國初年,江蘇省立南京民教館(其時稱通俗教育館),即將展覽視做與圖書、講演、體育并重的主要活動之一,當時曾在館內開辟三個展室,分別陳列相關展品,向參觀民眾進行解說。不過,在南京國民政府建立直至“九一八”事變,民教館的工作轉向舉辦民校、流動千字課等民眾文化改良方面,傳統(tǒng)的展覽活動一度趨于沉寂?!熬乓话恕笔伦円院螅R界“救國教育”之聲響徹宇內,促使民教館重新發(fā)揮“展覽”的功能,以救國宣傳性質的展覽作為公民觀念塑造的重要內容?! 熬乓话恕笔伦兒蟛痪?,1931年9月20日,江蘇省立南京民教館召開第一次全體抗日會議,決定組織南京民教館反日宣傳委員會,推選趙光濤、劉維新、孫辛白、張薰南、范云史等五人為委員。在22日舉行的反日宣傳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決議布置反日宣傳中心展覽室,并分工設計陳列。隨后,在該館科學部、推廣部、總務部等各部共同努力下,迅速建成中心展覽室。展覽室的展品內容,分圖畫、統(tǒng)計、書籍等類陳列。陳列的統(tǒng)計圖表有40余幅,詳細繪制了日本在東北的政治、經(jīng)濟等各種侵略活動;向國貨陳列館商借的東三省農(nóng)產(chǎn)品320件也在此陳列,以示東北出產(chǎn)的豐富;舞臺上以木板制作了模型,表現(xiàn)日本人屠殺中國同胞的慘狀;從剪報搜集來的日軍暴行照片200余幀,懸掛在展室墻壁四周,以期引起民眾的注意;各種中日問題及東北問題的書籍40余冊,亦一并陳列,以作為關注中日問題者的參考。從舉辦者的介紹看,中心展覽室的陳列內容琳瑯滿目,來館參觀者也“樂于瀏覽”?! 讉€月后,即1932年5月1日,省立南京民教館又在該館的小劇場里面布置“國恥展覽室”。該展室的展品,按照相關主題分別陳列,共分成幾個區(qū):一是“五三區(qū)”,懸掛“五三”慘案中日本屠殺濟南同胞的各種慘狀,以及“五三”慘案中的烈士畫像等;二是“五九區(qū)”,懸掛《二十一條》全文,諷刺畫若干幅,以及袁世凱畫像,并附陸、章等人像于其旁;三是“五卅區(qū)”,懸掛“五卅”帝國主義在上海屠殺事件中的各種圖說數(shù)十幅;四是“最近東北區(qū)”,懸掛“九一八”之后東北遭日寇入侵的慘景,以及東三省交通、物產(chǎn)各種圖表;五是慘劫中的淞滬區(qū),懸掛日寇侵略上海屠殺燒毀情形的畫片,以及中國軍隊抗日血戰(zhàn)的照片共千余幅;六是國恥研究區(qū),陳列關于中國60年來外交失敗的各種記述,以及相關各國的國勢、國際情形等研究書籍數(shù)百種;七是雪恥自救區(qū),懸掛指引自救方式的四幅圖畫,分別是“同胞要組織義勇軍”“同胞不要買日貨”“同胞不要與日仇合作”“同胞要齊向日瞄準”;八是特種興奮區(qū),該區(qū)臺上表演日寇屠殺中國同胞的情景,臺的兩側分別題寫“鐵血淚”“民族魂”,上方一周懸掛抗日標語,上書:“沖上前去,殺!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