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執(zhí)

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梁文道  頁數(shù):27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我都知道了;這一切謊言與妄想,卑鄙與怯懦。它們就像顏料和素材,正好可以涂抹出一整座城市,以及其中無數(shù)的場景和遭遇。你所見到的,只不過是自己的想象;你以為是自己的,只不過是種偶然。握得越緊越是徒然。此之謂我執(zhí)。    《我執(zhí)》一書所收文章,大多寫于2006年至2007年間。當時在香港一家財務不斷傳出問題的報刊上,出現(xiàn)了“秘學筆記”這個專欄,讓城中的文藝青年像染了毒癮一樣追看,每次談起那些語氣平靜的文章時我們都激動得語無倫次。那個專欄里呈現(xiàn)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梁文道——一個理性睿智的公共人物,平時挾泰山而超北海的,原來內在也有諸種深沉的軟弱、難以排解的焦慮,諸種人際必有的摩擦原來也如藤蔓糾纏在他那看來水鏡鑒人的心靈里,長成一片過于深邃的陰霾。被切成豆腐塊專欄,但《我執(zhí)》有完整的敘事。一個看來什么都可以做得很好的人,在核心的愛情與家庭范疇上遭遇無法扭轉的挫敗,他經(jīng)歷千回百轉的等待與探問,在過程中檢視自身歷史與拷問內心,在絕望中懺悔,背負起自己的罪,然后走向宗教。梁文道做什么都這么有條不紊,總像一早便有計劃了然于胸。而他每次都會告訴你,他是一邊寫一邊想的,并無事先計劃,甚至“沒有你們想得那么多”。如此說來,他如果不是擁有能將未來往他的方向扭轉的意志力,就是擁有極強大的組織能力去言說事態(tài)和自我。

作者簡介

梁文道,1970年生于香港。1988年開始撰寫藝評、文化及時事評論,并曾參與各種類型的文化及社會活動?,F(xiàn)職鳳凰衛(wèi)視評論員,為《南方周末》及《南方都市報》等中國內地、香港及馬來西亞十余份報刊雜志專欄作家。

書籍目錄

八月  一日  題解  二日  思念那不在這  三日  不可分類者  四日  禁欲  五日  真理  六日  樹猶如此  七日  解謎  八日  空洞  九日  真名  十日  情人之名  十一日  修辭  十二日  點歌  十三日  模式與個人  十四日  從圣詩到情歌  十五日  情歌的幻覺  十六日  不如我們從頭來過  十七日  新我  十八日  水底之城  十九日  同一條河  二十日  對不起什么  二十一日  不可饒恕  二十二日  不可能的寬恕  二十三日  無名之傷  二十四日  可怖之美  二十五日  白鯨  二十六日  瓶中信  二十七日  反芻  二十八日  謊言  二十九日  重逢  三十日  黑暗之心  三十一日  河口九月  二日  魂斷威尼斯  三日  暗戀  四日  暗戀的道德  五日  偷窺  六日  愛的理型  七日  視而不見  八日  扮演上帝  九日  沒有心的男人  十日  成就文學的方法  十一日  還債  十二日  他不是  十三日  借用  十四日  笑話  十五日  靜物  十六日  誘人的寂寞  十七日  有錢人的笑話  十八日  空房  十九日  搬出去  二十日  記憶術  二十一日  身體里的家  二十二日  逃逸  二十四日  真空  二十五日  同居  二十六日  生日    二十七日  帝國  二十八日  放逐  二十九日  書房  三十日  殘缺十月  一日  挫敗之書  二日  孤獨如狗  三日  尋常  四日  最初  五日  電視  六日  床邊的故事  七日  因信稱義  八日  月亮的時間  十日  紀念  十一日  傾城  十二日  相信  十三日  信物  十四日  羅馬  十五日  杭州  十六日  杭州繡戶(一)  十七日  杭州繡戶(二)  十八日  尋夢  十九日  新城  二十二日  古代  二十三日  廢墟的冷漠  二十四日  廢墟不在別處  二十五日  垂釣  二十六日  無法承受  二十七日  回歸  二十八日  啟示  二十九日  希望  三十一日  演出十一月  一日  夢的反復  二日  深度  三日  我會做的事  四日  電視里的亡靈  五日  死生契闊  六日  拯救自己  七日  造孽  八日  清洗  九日  兒子的記憶  十日  本能  十一日  碼頭  十二日  忘川  十三日  原初罪行  十四日  虛榮  十五日  奇緣  十六日  明星  十七日  流星  十八日  明星的小孩  十九日  偶像  二十日  驕傲十二月  一日  音訊  二日  光年  三日  風箏  四日  落發(fā)(一)  五日  落發(fā)(二)  六日  獅子  七日  情書  八日  廷滯  九日  追逐  十日  時間里的愛情  十一日  距離的消失  十三日  釋放  十六日  星的距離  十七日  大城之路(一)  十九日  大城之路(二)  二十一日  大城之路(三)  二十三日  大城之路(四)  二十五日  大城之路(五)  二十八日  平安夜  二十九日  佳音  三十一日  沙之書

章節(jié)摘錄

解題 八月一日我都知道了;這一切謊言與妄想,卑鄙與怯懦。它們就像顏料和素材,正好可以涂抹出一整座城市,以及其中無數(shù)的場景和遭遇。你所見到的,只不過是自己的想象;你以為是自己的,只不過是種偶然。握得越緊越是徒然。此之謂我執(zhí)。思念那不在這 八月二日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在《戀人絮語》里有一個關于情欲的敏銳觀察:“許多歌謠與旋律描述的都是情人的不在。”它們總是不厭其煩地述說情人遠去的失落,因離別而起的愁緒,與孤寂守候的難熬。為什么?因為這是一個時常出現(xiàn)的狀況,情人總有暫別或者消失的時候?還是情人按其本質就是一種長久不在、永遠隱身的對象?答案似乎是后者,情人就是那不在身邊的人:而且就算他在,也永遠消除不了他流離他方的幻覺,與自己被留在原處無法跟隨的惆悵。為了解釋這么奇特的情況,羅蘭·巴特還特別引用了一個古希臘詞:pathos,對于那不在者的思念與渴望。pathos這個詞與其他表述愛欲的希臘文共有一種親緣關系,那就是無法窮盡、永不滿足的缺憾。不知何故,意中人不在眼前,我固然日思夜想;即使他在不遠處,我卻依然難以抑止對他的渴望。何等怪異,卻又何等正常,以希臘人的理解,這正是情欲的定義;而那情之所鐘的對象,就是你的情人了。緣此我們又能領會另外一類不可思議的狀態(tài)了。平常我們老是聽說情人影像在腦海之中揮之不去的濫調;但是有些人卻正好相反,愈是思慕,愈是失落,因為他無論如何就是想不起意中人的容貌。由于記不起對方的樣子,他就愈努力去記。以至于再也分不出,究竟是因為忘記了對方而努力思考,所以成了愛情;還是因為愛情,才遺忘了對方,失卻了對象。愈是想得,愈不可得,pathos的終極矛盾。不可分類者 八月三日不可分類,古希臘文有個對應的詞:atopos,意思就是獨一無二,難以收納入任何類別任何范疇。羅蘭·巴特在《戀人絮語》里如是說:“……很有性格特點,根據(jù)他的特點將他歸類并不難(‘他’‘很冒失’,‘很精明’,‘懶惰’,等等),可我偶爾發(fā)現(xiàn)他的眼神里有時竟流露出這樣的‘純真’(沒別的形容詞),以致我無論如何都得在一定程度上將現(xiàn)在的他和原來的他區(qū)別開來,與他的本性區(qū)別開來。在這種時候,我對他不作任何評論。純真就是純真,atopos是無法訴諸描述、定義和言語的?!边@段話涉及西方情愛觀念的核心:歸類與不可分類。所謂歸類,其實就是我們常常會被問到的:“你喜歡哪一類型的人?”似乎在我們愛一個人以前,首先愛的是一個類型,一種體相,一種性格和特質。這樣的類型也許像柏拉圖的“理型”,不存于此世,只能在腦海之中飄浮。然而,正如符合嚴格教學定義的圓形只存在于理念層面,世間卻無一圓形真正完美一樣;你若憑你喜歡的類型尋找,也終將一無所得;即使找到,有一天也必將發(fā)現(xiàn)他原來不是理想中的那個人。因為理想的類型,顧名思義,在理想的世界里面??墒腔蛟S有那么一刻,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不能歸類的人,甚至與理想的類型完全沾不上邊,但他那點無法分類的東西卻吸引住了自己。就像巴特所說,那點東西是描述不了的,甚至連“東西”二字也難以應用。這就是驚人的純真了,意外而且突然地閃現(xiàn),令人目眩神迷。無法描述,故此不可歸類,因為語言總是類別。文字言語不可染,atopos乃不可分類的純真。禁欲 八月四日很多人都知道“ 哲學”二字的希臘文本義是“愛智”(Philosophia),對智慧的愛慕。然而,這種愛是什么愛呢?在我的理解里面,它和我們曾經(jīng)說過的pathos同根同源,同樣是一種得不到滿足的愛,因為對象永遠在彼處,或許看得見,可是追不著,猶如夸父逐日。因此哲學教懂我們的第一件事,就是謙卑,因為你雖愛慕智慧,但你永遠得不到智慧,他總在你的掌握以外。故此,哲學家是“愛智之人”(Philosopher)而非“智者”(Sophist)。我一直以為在自己與自己所追求的智慧之間,不可有任何干擾,更不得玷污;以至于偶爾受人稱贊“有學識”的時候,也會因感到不潔而苦惱。長此以往,遂詭異地養(yǎng)成了一種知識上的禁欲態(tài)度,總是想象有那么一天,我應孤身獨處,把剩下的歲月全部用在一部典籍的校注之上。仿佛愛一個人,卻要努力克制自己的情欲。對于知識與智能,吾人也不應濫情,隨意張口就說:“我愛智慧”;反該默默地謙卑地愛他,自己構想那最終的完美結局。又是羅蘭·巴特:“禁欲是自殺的一種改頭換面的替代品。不因愛而自尋短見也就意味:下定決心不去占有對方。少年維特自殺的那一瞬間,本來大可以選擇放棄對他的意中人夏洛特的占有欲:不是禁欲就是死亡(可見這是個多么莊嚴的時刻)?!比欢?,終究徒然。因為禁欲那種棄絕占有,任其自來自去的態(tài)度反而是欲望的極度擴張:不占有對方,卻試圖將對方一直默存心中。何苦?真理 八月五日當戀人在對方的身上看到了純真,他就會以為自己得到真理,他以為自己看到了別人看不見的真實,擁有了一座他人既沒發(fā)現(xiàn)更不理解的隱秘花園。這時外人或許就會嘲諷他:“什么?這有什么特別,誰都知道他很純真,我們誰都看得見?!钡麍猿旨阂姡恍紶庌q,因為他知道自己看見的只屬于他自己,獨一無二,不可形容。更重要的是這種真實的純真,對方最絕對的特點,同時使戀人得救,把他也投進了一個真實的場域。情形一如人神之間的靈契體驗。正在祈禱或者冥想的信徒明明知道自己不是唯一的信徒,也了解此時此刻還有無數(shù)人也正進入這個神秘的領域。可他硬是覺得神只在聽他一人的言語,又響應他的思緒。這超脫而神圣的一刻使他高拔脫俗,再也不是世間的虛假所能阻擋掩蓋。發(fā)現(xiàn)真理的人是有福的。然而情人卻又最喜歡質疑真實,不只擔憂對方的“真心”,甚至還要像張愛玲那樣去問胡蘭成:“你是真的嗎?”這么一來,他又從真實的領域墜回他人組成的世界了,滿心疑慮,不知何所寄。在真實與虛偽之間往復,在信與不信之間來回,這是戀人和信徒共有的特征。上一刻仍沉浸在出魂的狂喜之中,下一刻瞬即被冷漠刺醒。神曾這樣教訓自己的門徒:“只要信!”不疑不懼。他們實在要明白,情人眼里不只出西施,而且存有真相。屬于真理的領域及時間是另一向度的領域與時間,你無法以此世的尺度估量,所以也根本說不上外延與長久。它無處不在而且無始無終。樹猶如此 八月六日風暴過后,六百七十二棵樹倒下。只值“三號強風信號”的“派比安”臺風卻顯出了八級烈風的威力。那天夜里,我從玻璃窗上劃出的尖叫聲中知悉它的來臨。第二天早上,我就到路上尋找尸體,看見了斷裂的傘具、扯翻了的店招和滿地滾動的垃圾桶。漫天飛雨,我又看到工作地點附近的海岸有浪噴涌,水簾直朝路人頭上撲下,十分兇狠。再到了第三天,我終于在花圃石基的旁邊發(fā)現(xiàn)一對麻雀的翅膀,且還連著模糊的絨毛和一小團灰色的泥狀物,若斷若續(xù)。一開始就擔心小動物們都不知能往哪兒躲,那些活蹦亂跳的麻雀與匆忙覓食的昆蟲,平??倗鴺滢D,以葉蔭為屏障??墒墙裉?,連樹也都斷成兩截。一棵樹的長成,是多么不容易呀。釋迦牟尼總愛以樹取喻,從其種子的抽芽開始說起,再看根部的延展深入,再到枝干的茁長,樹葉的繁茂,花開花落,結實果熟,恰好是生命的循環(huán),更是無數(shù)因緣(如陽光、雨水和空氣)湊合的成就。近日家中多事,倦意頻生,公私兩憂,出門即是一片殘破景象,倒真是應了景。對街一棵大樹,早就是很多禽鳥棲息的老巢,本已顯現(xiàn)朽敗之象,如今剛好垮了。門下還有株新栽的樹苗,正是綠得可愛、不知止境的時候,竟也被連根拔起。沒來由的一陣暴風,毀了多少因緣結下的果子?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但再細想一層,這豈不也是因緣?生滅不止,緣起性空。明日放晴,自有工人清理收拾,大家也就渾若無事,照常來來往往。什么都沒有發(fā)生,也沒什么想再說了。然后,我將獨自點一根煙紀念那被遺忘的樹,以及另一株樹的片段骸骨。

后記

那年夏天,是香港歷史上最熱的夏天。學校不再上課,或者說,每一節(jié)課都變成了歷史課;平素昏沉呆板的老師這時都成了大演說家,站在桌前慷慨激昂,目光含淚。寫字樓里不再上班,大家圍在收音機旁,老板不只不指責,還從房里走出來下令:“開大聲點!”一室肅然,鴉雀無聲,只聽到紙頁偶爾被風翻動。都已經(jīng)到了這種時候,你卻還在書房里沉吟一句詩的韻腳,琢磨最恰當?shù)碾[喻,好讓詩里的每一個字都像項鏈上的寶石那樣,精穩(wěn)妥當,不可動搖。這,難道不野蠻嗎?那年夏天,我第一次遭遇藝術與革命之矛盾,創(chuàng)作自主與社會責任之優(yōu)次的困境,而且是很切身地遭遇。那年我十八歲,正要參與人生第一部實驗劇場創(chuàng)作,正想把積壓了十幾年的青年郁悶和剛剛學到的青澀理論全部嘔吐到黑色的臺板上。但是所有那些比我年長也比我成熟的伙伴卻在爭論這臺戲還該不該演?!八囆g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們問:“難道不就是為了回應時代,甚至呼喚那未來的世界嗎?如今,世界就在這黑匣子外邊,時代已然降臨。我們竟然還要演戲?這豈不是太過自私!”也有人主張,如果政治是為了實現(xiàn)個人的自主,我們憑什么要在這巨大的熱潮前隱身讓步?始終不懈地實踐自己的藝術追求,恐怕才是體現(xiàn)自由的最佳選擇。畢竟,在屬于斯大林的夜晚,連唱一首情歌也是政治的。就是這樣,兩幫人爭論了幾個日夜,到了演出的那一天,有人留在劇場,有人則上街尋找他們心目中更大而且更真實的舞臺。那年夏天,連劇場的老觀眾也都不見了,他們一一隱身于街頭的人海洪流。很多年后,我在已故臺灣學者吳潛誠的書里初次讀到愛爾蘭詩人希尼(SeamusHeaney)的《契訶夫在薩哈林島》(ChekhoyonSakhalin),乃能逐漸逼近這個問題的核心。契訶夫和魯迅一樣,是位醫(yī)生作家。不同的是,這位短篇小說的王者不只以文字診治俄羅斯,而且從未放棄過行醫(yī)救人。饒是如此,他仍深深愧疚于自己的失責;世間苦難深重,他卻放縱自己的藝術才華,這實在無異于一種輕佻的冒犯。于是他決定走一趟薩哈林島(也就是今天的庫頁島)。那是沙俄時期的監(jiān)獄島,囚禁的全是政治犯和“暴亂分子”。契訶夫要為島上的犯人寫一本書,描述他們的故事,轉達他們的聲音。很明顯,這是一趟贖罪之旅,而且是非常艱苦的旅程。因為從莫斯科到遠東,中間是西伯利亞的苦寒荒蕪,行程至少六個月。起行之前,朋友贈給他一瓶頂級法國白蘭地。他就把這瓶昂貴的瓊漿放進行囊,一路搖搖晃晃,在登陸島上的第一個晚上,他才終于打開了這瓶白蘭地。希尼如此形容那一刻:“作家正在享受琥珀色的白蘭地。在周圍彌漫著迫害氣息和殘酷音樂當中,他品嘗著濃郁的醇酒和奢華的放縱?!蹦瞧烤?,不只是朋友的禮物,也是一位藝術家的“天賦”(gift)。契訶夫在腳銬撞擊的聲音中,盡情享受創(chuàng)作的歡愉,釋放自己天縱的才情。因為這一刻他心安理得,他的贖罪之旅已然結束(卻也同時開啟)。在兩座險峻懸崖之間的鐵索上,他找到了幾不可得的精巧平衡。大概從那年開始,我就知道自己不可能是個作家;而且由于荒廢日久,也必將失去藝術創(chuàng)作的想望與能力。因為我的旅程沒有盡頭,完美的平衡始終未達;在藝術與贖罪之間,我嚴重傾斜,搖搖欲墜。于是這本小書,不妨看作是途中偷偷舔舐酒瓶的結果。路上太過顛簸,天氣陰晴不定,再好的酒也難免走味;就更不要說我深深珍重的,也許只不過是一把破敝的掃帚。再直接點說,這里收錄的全是我在評論(以及“類評論”)之外的副產品。它們全憑外緣而生,如果沒有人約稿,我自己根本不會無端動手。例如,《我執(zhí)》那些看似日記的虛構散文習作,本是香港文壇前輩葉輝約我在他主編的報紙上所開的專欄;他在位多久,這個專欄就有多短壽。所以這堆東西的數(shù)量也就只有這么多。說起來,那還是我寫作量最大的時候,本來每天就要交出一篇以上的評論,可是葉先生的面子我真是不能不給。問題在于該寫什么好呢?時事、飲食、電影、音樂、書評和文化評論,能寫的我都在其他報刊上寫了。想了半天,才決定仿效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弄一批看起來很“感性抒情”的思考筆記,因為葉先生說我還未發(fā)表過“感性的散文”。又如,《我的病歷》,它是應老友胡思威所邀,為劇團“進念·二十面體”的《斷章記》場刊所作。時值1995年年尾,張愛玲幾個月前去世,《斷章記》是獻給她的劇場悼文??墒恰段业牟v》與張愛玲根本無關;如果有關,頂多就是背后那種冷酷的態(tài)度。剩下的全是即興活動,有時是自己的評論專欄快要斷稿,苦無素材下的應急文章;又有時是香港文學雜志《字花》催促出來的湊合游戲。悉小道耳,并不足觀。對了,為我撰序的鄧小樺正是《字花》的編輯,香港文化界的新銳一代(這代人頗成氣象,他們將來一定會踩著我的背脊前進)。由于我自己也不曉得怎么形容這本書,只好請她提出她的詮釋。多謝她在最后一刻交來這篇文章,看得我十分慚愧。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我執(zhí)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6條)

 
 

  •   因為喜歡梁文道,因此買他的書!他是個佛教徒,聽聽他的執(zhí)!
  •   一直很敬佩梁文道先生的博學多才,以及作為公共知識分子敢于直面社會問題發(fā)表真知灼見的勇氣、認真?zhèn)鞑ス仓R的毅力。此書是理性梁公的另一面,同樣非常精彩。已多次購買,用來自讀、收藏,并且送給朋友。
  •   在這本書里,你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梁文道
  •   一看就喜歡的書,素凈的封面,深刻的思想與人生領悟,讓我們看到梁文道坦白與真誠的自我面對
  •   是硬皮的很干凈,書的背面印的是那句“我都知道了,這一切……”,愛不釋手啊~【梁文道的私生話略混亂
  •   《我執(zhí)》是我在書店一見鐘情的書。封面設計很喜歡。干凈簡潔。
    作為愛書的人,一定會喜歡這本書的。
  •   一個人的音樂會 梁文道的音樂感想
  •   這個商品不錯~我執(zhí)(精裝)
  •   相當于梁文道先生的日記,慢慢品味他眼中的愛與情
  •   我好喜歡梁文道的書籍。簡單易懂又富有獨特見解。
  •   梁文道是個親切的讀書人。
  •   梁文道先生的文自然是沒的說的。包裝精美,運貨速度快,服務態(tài)度好。
  •   在另一本書里面看到推薦我執(zhí),于是就買了!
  •   修行初入者的好書,放下我執(zhí),輕松自在
  •   謝謝你 我執(zhí)。
  •   未曾了解愛情的意義,讀這本書的時候總是會想到道長在 開卷八分鐘 里 講著不同的作者,推薦著不一樣的書,“暗戀只純粹,在于不求結果,完全把自己鎖閉在一個單向的關系里面”。早已看完這本書,有時還是會翻翻,看著書中的文字,靜靜的體會其意義。
  •   在這本書里,道長顯露出了他食人間煙火的那一面,看到了他的郁結,不安與煩悶,但同時他對自己對感情的調侃,反思又無處不在。讀過之后,愛情在我心中的模樣好像更加立體了。
  •   但是那么厚的精裝書封面,兩個角還是被壓塌了,包裝沒有問題,那只能說物流的時候收到擠壓太大了,對于一個完美主義者來說有點小遺憾,不過無傷大雅吧。
  •   喜歡這種自剖自白的真誠的寫作態(tài)度和方式,字里行間能感覺到梁先生存在的感覺。這是一個成熟男子對愛情過程的理解。很有深度,放在枕邊,慢慢品味。
  •   一直想買的精裝版,終于到手了。
  •   文道 的素養(yǎng) 就不多說了,經(jīng)??寸I鏘三人行就是因為他偶爾會去說兩句。
    書當然不會差了,昨天到貨,今天看了快3分之一,是對過去的一些哲學分析,這樣說看來很無趣,但是確實很不錯,至少是我喜歡的類型,準備去把讀者那四本也買全了
    你要說話有思想,戀愛有思想,本身有創(chuàng)意嗎?那大可去看看文道的書,他是個有意思的知識分子……
  •   兩本書,當當亦紙盒包裝,值得贊一個!比起塑料袋來,更能保護書籍。
  •   感覺自己被看透了一般,對心靈的剖析非常到位。
  •   道長是個神奇的人物。。
  •   精裝版比較好看
  •   文道兄的思想深入淺出 發(fā)人思考
  •   送人的 可惜 封面被壓壞了點 有點失敗
  •   是本隨筆散文,閑時讀讀很不錯。有思想,有內容~
  •   喜歡道長很久了,這本書非常的好,是他內心的一種寫照
  •   一種安靜的力量。感受到一份美好和寧靜
  •   很受啟發(fā),喜歡這本書,從我以往沒考慮的角度將平常的問題思考了一遍
  •   同學的 挺好的 內容挺好的 ?。。。。。。?/li>
  •   最近兩次買了六本書、感覺當當?shù)臅|量越來越差了…………以前不這樣呀
  •   書不錯,精包裝,值得購買
  •   書很好,值得一讀,不過每太看懂
  •   書的整體感覺 清清爽爽
  •   梁先生的書必買我是他的粉
  •   已經(jīng)買了兩本,一本留給自己,一本送給朋友,很值得一看的書
  •   拿到手的書質感很好,包裝也很精心
  •   小哇~~~~~~~~ 買回來了 可是看不懂的感覺。。。。
  •   忘了講的什么了,不知不覺買了這么多數(shù)
  •   紙質實在太差了,后來去書店買了另一本
  •   感覺挺厚重的,不錯。
  •   還沒開始看,只是因為很喜歡就買了。
  •   這本書是沖著作者買的。很喜歡鏘鏘三人行,對梁先生也心生敬仰。
  •   買的精裝本,非常喜歡這本書哈~~
  •   梁老師的文字一如既往的愛到底!
  •   推薦這好書。
  •   兩年前借同事的一起看完,兩年后再次細讀,不一樣的體會一樣的心得。值得用心感受
  •   寫作風格很特別
  •   包裝非常精致,是一本作為禮物送得出手的讀物,梁先生的文字,一直很喜歡,沒得說。
  •   雖然沒看完 就被朋友拿去了 但是覺得還不錯
  •   封面 排版 內容 都喜歡?。?!
  •   心儀很久了,在當當上買到,紙張不錯,性價比高。
  •   不錯,幾好。文采文筆獨特。
  •   喜歡道長!這個版本值得收藏,送貨很快,質量也很好
  •   再買一本自珍。
  •   《我執(zhí)》更像梁文道一個人對著墻壁的喃喃自言自語,每天下了班,黑夜中,一個人在家里思索,關于情感、人生、親情,關于工作、事業(yè),關于自己讀過的書籍,關于哲學,關于宗教,漫天的隨想,任思緒飄蕩,有時候有所頓悟,有時候停滯在了某一處,有時候漫無目的,想到哪兒就算到哪兒。
      
      就像梁文道自己說的,他很多文章事先根本沒有規(guī)劃,都是提筆就寫想到哪寫到哪,于是有時他自己都還沒想清楚呢,就已經(jīng)白紙黑字落到了紙上。??
      
      所以讀《我執(zhí)》,猶如在傾聽梁文道的囈語,懂不懂、懂多少,只取決于你自己。
      
  •   你所見到的,只不過是自己的想象;你以為是自己的,只不過是種偶然。握得越緊越是徒然。此之謂我執(zhí)。
  •   不得不說,梁文道是知識分子寫書的人里,少數(shù)能讓你閱讀進去的。一掃而過的讀,很過癮;細細批文的話,也有趣味。讀起來還是需要一些力氣
  •   梁文道的書還是不錯的,有思想深度,語言表達也相當簡練到位。
  •   梁文道很有個人想法。
  •   以前也買過梁先生的書,令人驚艷的或許不是文字而是字里行間里蘊藏的思想。
    從小到大接觸的都是相似的思想,而梁先生的文字很難得地展示了另一種思維方式,很好。
  •   書很好 只是收到的時候有點變形 而且不太干凈
  •   喜歡道長推薦的書,他自己的書還是第一次看,還不錯,情感細膩
  •   有些段子很溫暖
  •   還沒看完,有心靈雞湯之用,,,
  •   裝幀設計很喜歡
  •   還可以,挺不錯!
  •   可能閱讀的心情不一樣把,沒有太多共鳴
  •   還沒有看,整體還行
  •   像跟他談了一場戀愛
  •   還沒看,送貨速度還是蠻快的
  •   在朋友那看的,然后自己買了,結果沒讀,很不好意思哈!
  •   看了幾篇,覺得還不錯哦
  •   書的裝幀很好,內容感覺泛泛了,不是我希望要,想要的?。?!
  •   買的是精裝,怎么紙質有點差呢?
  •   精裝讓我有點失望。。
  •   特地買的精裝的買回來居然臟臟的還是白色封面的真是討厭?。?/li>
  •   我寧愿將佛語“我執(zhí)”的理解稍微修正。雖是俗世妄言,卻恰是港人梁文道孜孜無悔的——他的新書名曰《我執(zhí)》(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拔覉?zhí)”者,指執(zhí)著于我,認為“我”是存在的。這個“我”可以理解為兩個方向,即,小我,也就是靈魂;大我,也就是世間萬物的主宰者。 “大我”這個方向,估計梁文道不敢專擅,但是執(zhí)著于靈魂還是可以的吧。按照靈魂所指行走、思索,因為“我”的存在,就必定要把靈魂剖給別人看?!冻WR》的讀者想必清楚,梁文道是香港媒體人,一直在“為傳播知識和理性、匡正時弊做著無數(shù)工作”(鄧小樺《序言》),看起來是如此睿智理性又充滿激情。 但是他走累了,得停下來收拾、休憩,他的內心在《我執(zhí)》里呈現(xiàn)出憂郁、幾許軟弱、排之不去的焦慮,加之人際必有的摩擦、愛情與家庭中遭遇的挫敗,糾結成深重的陰霾——在2006-2007年間,形成“秘學筆記”專欄,叩問曾經(jīng)的過程,“檢視自身歷史與拷問內心”,有懺悔,有自責,背負孤獨的罪。 書中日記體的《八月》篇,其實是愛的游思片羽在筆下流動。梁文道不是天馬行空,追尋羅蘭·巴特的肝腸寸斷、黑格爾所謂的“世界黑夜”、盧梭的懺悔、康德的崇高,一顆寂地之心反襯著人世古老的熱鬧。無論是《新我》字里行間飽含著愛情的疼和憂傷、遲緩的力量、一種猶疑的徘徊,還是《對不起什么》里思索人生需要不斷地道...歉并寬恕(對手),均帶點哲理的隱晦,欲說還休的文藝腔。 梁文道對“病”情有獨鐘,“病變是最與自身血肉相連,卻也最不屬己的異物”“疾病是以陌生文字寫在肉體上的銘刻”。只有經(jīng)歷過病魔長久折磨的人,才能在病態(tài)的肉體中展開一場精神的追溯和對話。由此,他開始破開“我執(zhí)”,認為疾病作為生命的終結者,其實包括了兩個層面的意思:摧毀了自然生命,也標志著半生經(jīng)營下來的意義和文字之片斷流失。確實如此,破“執(zhí)”便是放下,放下便是清醒,清醒便能自在。 將《我執(zhí)》與《常識》對比著讀,十分有趣?!冻WR》撬開社會的謊言、卑鄙與陰冷,《我執(zhí)》是剖析個體的妄想、鄙俗與怯懦;《常識》是外化的精神詩篇,《我執(zhí)》是內化的思想便箋;《常識》表述的是“你所見到的”,《我執(zhí)》是自己的想象,只不過是種心湖投影的偶然。白日挾劍氣以嘯江湖者,沉迷于午夜的寧靜和安頓,想不故作高深且酸溜溜一把,也難。(黃亞明) 閱讀更多 ›
  •       維特根斯坦說:“不要玩弄另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東西。”我不知道怎么樣才算“玩弄”,所以我寧可盡量避免接觸別人內心深處。我同時也認為,即使沒有法律的禁止,任何人也無權去窺探一個人的內心隱私。      《追風箏的人》中男主角的父親說:“人最大的罪惡就是偷竊?!蔽遗挛矣幸鉄o意地會觸犯這個罪惡:在別人發(fā)短信時我會盡量把目光移開,即使這會讓神情顯得有些不自然?!     e人的信件是不能隨便翻看的,別人的一些書在我看來也不宜窺看,尤其是揭露自己內心的書,比如這本——梁文道先生的《我執(zhí)》?!     ∥姨貏e欽佩如梁文道先生這樣能夠真實剖析自己情感的文人。要知道我們大多數(shù)人是無力表達情感,或者準確地說是羞于表達情感,表達情感時會有顧忌的。比如我,我就是一個羞于揭露自己的人,翻看我保存著的兩百多篇文章,只有寥寥四五篇文章是表達自己情感的,即使有,大多數(shù)也沒有發(fā)表。我沒有公開地說出過我的驕傲之罪、貪婪之罪、迷色之罪、憤怒之罪、嫉妒之罪、貪饕之罪、懶惰之罪。我不敢寫,我不敢,我怕自己赤身裸體地被人圍觀,我怕他認識了我的罪惡之后恐懼我。我不去看別人發(fā)短信,不聽別人打電話,只是因為我同樣也不愿,不敢讓別人看到自己隱藏的無恥而同樣不去窺探他人罷了。這也算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      我曾經(jīng)一度不...能理解,道長為什么要寫這種揭露自己思想的文章呢?為什么不輕輕松松地做個評論員呢?為什么如此無情地剖析自己呢?一個基督徒愿意把自己的罪孽傾訴給一個和自己的罪或者自己最深秘情感沒有太大關系的神父,這我能理解——我們更易對一個無關的人說出自己的“悔意”。但敢于把真正的“自己”公開給大家,我無法理解。他不擔心“他”看到嗎?誰都知道,“他”是一定會看到的?!      罢嫦氩坏轿覍懙倪@點東西都會有人看,真感謝你?!薄     ∥颐靼琢恕_@不是道長的客氣,這本書道長不是寫給我們看的。“秘學筆記”——私密之學的心得筆記,私密的東西是自己的,筆記也是自己的,也就是說道長在寫的時候心中沒有我們,道長心中真正的讀者也許只有,“他”?!懊貙W筆記”像是一個悄悄話游戲,他向天空說出只有“他”才明白的話語,而所有人,我們,只能聽著呼喊,似懂非懂地點著頭,流著淚……      我似乎更不應該窺看這本《我執(zhí)》了,這不是給我們的書,而是他寫給“他”的日記,一百二十八天的日記;也是他寫給“他”的情書,靜止于時間的情書?!     〉矣稚岵坏梅畔隆拔覉?zhí)”,每當我喃喃自語,念起“我執(zhí)”時,我不再是說著一個書名,而是袒露一種心境,一種每個人時常懷揣著的心境,想放又放不下的心境……      我想把這份心境送給他,扉頁上寫道:“這是一本不能窺看的書?!薄   ...] 閱讀更多 ›
  •   同時讀著兩本書,《我執(zhí)》已讀得太久,終于在昨天今天過渡的時候讀完了。今天又一鼓作氣,把另一本《我所愛的香港》讀完。 可惜的是,讀書如我,在速度遠不及他人,并且,對所讀過的內容,亦說不出一二,仿佛如走馬觀花一般,甚至走馬觀花還仍可以留下美好的記憶,而我讀書,留下了什么自己都不清楚。我不是一個敏感的人,對有大多事物都沒有什么想法,有時有些想法,卻只是想法,無法形成語言或文字。比如我常常想,只有在我不開心,絕望的時候,我才執(zhí)著于星運,風水。夕爺有著相似的經(jīng)歷,我們同樣不敢否定幾千年來中國所留傳下來的玄學,但是卻愿意走出那道門,對于無關痛癢風水上的改造,我愿意,但是當于我的審美,經(jīng)濟造成沖突我更愿意選擇后者。一直如強迫癥般說一些關于鬼神的話,但其實又有什么用呢,有些……在心里留個底就夠了。對于鬼神、風水,我是尊敬的,但正如林夕的態(tài)度:不敢不信,敬而遠之。林夕猜辦公室種仙人掌大概是用來擋煞的,我早有在寫字臺上放一株植物的想法,只是一直沒有想好要放什么,夕爺這么一猜,我便有想買仙人掌的想法,到在學校內賣這種小植物的地方,發(fā)現(xiàn)仙人掌大多種得東倒西歪,或者幾株同時擠在狹小的盆內,一旁的仙人球卻不是不入目的,于是,買了盆仙人球回來。我亦是林夕筆下的不求上進的人,不追求過分富足的生活,但顯然,我亦不滿足食能果腹,衣能遮體,我所向往的是能夠達...到中等生活之外又可以有時間享受生活。有如那位高僧所說“在你得到之前,先問問自己所付出的代價?!芭`一樣的生活,即使獲得了高薪,高職,名聲,地位又能怎么樣呢,回過頭來,卻發(fā)覺自己從未享受過這些得到的。對于《我執(zhí)》,讀到最尾,大概是有少許失望的,不是因為梁生自謙的話,不是因為是由一些專欄所拼接。卻是因為有一些是虛構的,本來虛構的不應有什么,因為文學,難免有所虛構?;蛘咧皇强磿娜诉^去執(zhí)著,沒能破執(zhí)。讀梁生的書,有很多東西沒理解,我相信那些東西是需要有一定文學素養(yǎng)的人才可以讀懂的,如我,除了學校的課本外沒讀過幾本書的理科同學,顯然想要讀得懂有些困難。但是卻發(fā)現(xiàn)了梁生的博學,并激發(fā)了我讀書的樂趣。梁生講的故事,時常引用名家,并由其真人,分析至其作品。于是我想看愛德華˙霍珀的畫,想讀享利˙詹姆斯,想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情誡》……甚至想去惡補歷史,去讀文學。于是,接下來會,一本,接著一本。 閱讀更多 ›
  •   感情細膩,與平時很不一樣的感覺!
  •   因為是小哇讀過的書,所以就想看看。
  •   喜歡梁文道的東西,里面有一種對當下生活的思考與責任心!
  •   我很喜歡的幾本書,不錯。
  •   梁先生的書值得讀下,很好
  •   喜歡鐘漢良對文學的品味!
  •   有些篇幅可能有些枯燥,但不乏亮點??梢娏何牡赖闹R面之廣
  •   文道的書 實在閑下來的時候看看
  •   梁文道的書一直以來都給我很獨特的感覺。他的評論很是不錯,值得珍藏翻看。在電視媒體越來越高科技的如今,還是希望更多的人支持紙質閱讀。
  •   理性的光環(huán)下也有平凡人的愛恨嗔癡
  •   印刷清晰,正版圖書。很滿意??赐炅?。
  •   你讀書,他們就愛讀書了
  •   外觀精美,質量上乘,推薦購買
  •   鳳凰衛(wèi)視嘉賓力作
  •      這本書,我想我可能看得太快了,這樣幾百上千字一篇的文集,或許應該偶爾泡完茶抿兩口,看幾篇,不急不慢,不緊不緩地少則一個禮拜多則一兩個月將他看完了去,而我是一氣呵成,一篇接一篇不停留的看完了,而由于每篇都太短了,常常導致我的思緒還在跟著梁文道的意識流與聯(lián)想漂浮著,他就戛然而止了,然后又開始下一篇,然后又被迫降落,再下一篇,這樣一直循環(huán)反復著,直到將這本書翻完,再加上很多時候很多篇幅梁文道在不斷地挖掘著自己的內心,他的內心也常常在無意中像水一樣浮動,最后我現(xiàn)在想起來,有一種意識流似的碎片閱讀感。
      
       我一向是很怕別人過度挖掘自己的內心的,很多時候除卻物質的東西,其它的東西都不太可靠,尤其是當你去苦苦冥想探尋的時候,它們要么就像毒蛇盤踞并虎視眈眈,要么就像泥鰍一樣感覺似乎在你手中而你最后還是得眼睜睜看著它們溜走,加之探尋的太深,也就難免牽扯到人性,而你要知道,所有的人性都是經(jīng)不起考驗的。然后有一點奇怪的感覺確實,不管梁文道怎樣拼命的描寫自己最深處潛藏的感受,不管再怎樣混亂的意識流,我都能感覺到其中的理性,感覺到這是由一個本質上理性的人寫出來的感性感受。
      
       說實話,梁文道這本書,這樣子每天都寫一篇東西出來,堅持將近半年不間斷,一定是一件勞心勞力的辛苦事,突然間想起來村上春樹他最開始決定寫作時,堅持強迫自己寫一定數(shù)量的文字出來,話說回來,看看他這么多年的長跑馬拉松就知道了,還真是不管是哪一行,盡管是寫作賣文字,除卻一定的天賦之外,也還是離不開一個勤字與一份堅持。
  •     很多故事,當我們認真的讀完,當看到經(jīng)歷磨難的兩人相遇,當看到最終隱沒在一個不為人知的角落。當我們的視線再也不能延續(xù)下去。當我們知道故事真的結束了。都會有種惘然若失的感覺。故事都帶有傳奇性,故事從傳奇最終回歸到平凡的現(xiàn)實,回到不能讓我們?yōu)橹聞拥娜松;蛘哌€以著不為人知的情節(jié)發(fā)展著。但是它真的結束了。
       我看過很不錯的書或者電影,當看完后,只能再次重看一遍。然后再次重看一遍?;蛘哒f,得到了很多東西,但卻還想一直得到下去。但最終,還是結束了。于是,看的多的人便寫自己的讀后感。仿佛便是故事的延續(xù)。也僅此而已了。
      
       一些書,讀到一半的時候最有感觸,這些時候,我便也會動筆。因為有時候,看完了會有種什么都不想做的感覺。這或許就是還在貪求著得到什么。看這本書,讓我想到的是我身邊的很多朋友和事。其實很多時候都處在一種“我執(zhí)”當中。
      書中這樣說道:
      我都知道了;這一切謊言與妄想,卑鄙與怯懦。它們就像顏料和素材,正好可以涂抹出一整座城市,以及其中無數(shù)的場景和遭遇。你所見到的,只不過是自己的想象;你以為是自己的,只不過是種偶然。握得越緊越是徒然。此之謂我執(zhí)。
       我們是否一直在想著“我要成為怎樣的人”,看著那么多勵志的故事牽引著自己左搖右晃。卻突然陷入了“我執(zhí)”之中。那一個“我”,那一個代號。把人們的全部思想牽引了進去。我執(zhí),在佛教中指對一切有形和無形事物的執(zhí)著,指人類執(zhí)著于自我的缺點。包括自大,自滿,自卑,貪婪……,放不下自己,心中梗著非常大、非常粗、非常重的「我」,執(zhí)著自己的想法、做法、人格等,提不起自己和他人的義務與責任,太關注自己而忽略別人。
        羅蘭·巴特在《戀人絮語》里如是說:“……很有性格特點,根據(jù)他的特點將他歸類并不難(“他”“很冒失”,“很精明”,“懶惰”,等等),可我偶爾發(fā)現(xiàn)他的眼神里有時竟流露出這樣的“純真”(沒別的形容詞),以致我無論如何都得在一定程度上將現(xiàn)在的他和原來的他區(qū)別開來,與他的本性區(qū)別開來。在這種時候,我對他不作任何評論。純真就是純真,atopos是無法訴諸描述、定義和言語的?!?br />     這段話涉及西方情愛觀念的核心:歸類與不可分類。所謂歸類,其實就是我們常常會被問到的:“你喜歡哪一類型的人?”似乎在我們愛一個人以前,首先愛的是一個類型,一種體相,一種性格和特質。這樣的類型也許像柏拉圖的“理型”,不存于此世,只能在腦海之中飄浮。然而,正如符合嚴格教學定義的圓形只存在于理念層面,世間卻無一圓形真正完美一樣;你若憑你喜歡的類型尋找,也終將一無所得;即使找到,有一天也必將發(fā)現(xiàn)他原來不是理想中的那個人。因為理想的類型,顧名思義,在理想的世界里面。
       看書會讓自己惘然若失,但是否能破除我執(zhí),抵達心的彼岸?
  •     八月四日 禁欲
      
      很多人都知道“哲學”二字的希臘文本義是“愛智”(Philosophia),對智慧的愛慕。然而,這種愛是什么愛呢?
      
      在我的理解里面,它和我們曾經(jīng)說過的pathos同根同源,同樣是一種得不到滿足的愛,因為對象永遠在彼處,或許看得見,可是追不著,猶如夸父逐日。因此哲學教懂我們的第一件事,就是謙卑,因為你雖愛慕智慧,但你永遠得不到智慧,他總在你的掌握以外。故此,哲學家是“愛智之人”(Philosopher)而非“智者”(Sophist)。
      
      我一直以為在自己與自己所追求的智慧之間,不可有任何干擾,更不得玷污;以至于偶爾受人稱贊“有學識”的時候,也會因感到不潔而苦惱。長此以往,遂詭異地養(yǎng)成了一種知識上的禁欲態(tài)度,總是想象有那么一天,我應孤身獨處,把剩下的歲月全部用在一部典籍的校注之上。仿佛愛一個人,卻要努力克制自己的情欲。對于知識與智能,吾人也不應濫情,隨意張口就說:“我愛智慧”;反該默默地謙卑地愛他,自己構想那最終的完美結局。
      
      又是羅蘭·巴特:“禁欲是自殺的一種改頭換面的替代品。不因愛而自尋短見也就意味:下定決心不去占有對方。少年維特自殺的那一瞬間,本來大可以選擇放棄對他的意中人夏洛特的占有欲:不是禁欲就是死亡(可見這是個多么莊嚴的時刻)。”
      
      然而,終究徒然。因為禁欲那種棄絕占有,任其自來自去的態(tài)度反而是欲望的極度擴張:不占有對方,卻試圖將對方一直默存心中。
      
      何苦?
      
      --------------------------
      
      九月十二日 他不是
      
      亨利·詹姆斯窮其一生以書寫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少了顆心的男人,他的確不是。只是這顆心完全以潛能的狀態(tài)存在,猶如種子,本來可以抽芽茁壯,生成大樹,但他把這顆種子的所有活路一一切斷。他有愛,不過沒有愛人的能力。
      
      所以他是一個真正享受孤獨的人,因為喜歡孤獨的人必定也喜歡愛情;因為唯獨在愛情當中,才能最圓滿最深刻地體會孤獨,而且這還必得是不可成就不會成就的愛情。就這么閉戶獨居,你不會感到孤獨;但是在一個人的懷抱與自己的小房間之中拉鋸,且終于舍棄前者回到密室,你的孤獨才是完美的。
      
      在這個意義上,亨利·詹姆斯和一個四處拈花惹草的人其實是一樣的;兩具面孔,同一首級。永遠尋找愛情的人并不渴求愛情。他總不滿足,那是當然的,世上根本沒有他想要的答案,也沒有能夠止住他渴欲的圣泉。他愛上一個人,然后傷害了別人或者傷害了自己,再隨著環(huán)境給定的路線去尋找下一個人。他想在每一個人身上印證自己的孤獨,在每一次戀情里細細品味寂寞的感覺。
      
      否則我無法解釋這些所謂“浪子”的動機(“浪子”,一個被賦予了過多幻想,卻終究俗濫可笑的意象)。并且,久而久之,他開始培養(yǎng)出戰(zhàn)陣軍犬的直覺。例如我的一個朋友,他在一份禮物上只用鉛筆留言,為的是有朝一日對方可以輕易拭去,不留痕跡。在每一段關系的開頭,他已預感到終結的模樣,他永遠在投入的同時抽離,在水乳交融的時候孤寂。
      
      “想象一個男人生來就少了一顆心,他善良,正直,彬彬有禮,但就是沒有那顆心。”春天來了,冬季還會遠嗎?
      
      --------------------------
      
      十二月一日 距離的消失
      
      我有一個朋友,他不用手機,甚至不接電話。找他永遠只能找到電話錄音機,而他還有一個規(guī)矩,那就是回電總在一天之后。為什么?他的解釋是“我和所有人的溝通至少得間隔一日的距離”。原來在實時通訊的年代,他想勉力守護時間的神圣,哪怕只是一天。
      
      往日的愛情因為時間的間隔,總是充滿了猜疑,充滿了不確定的因素,也因此需要人付出更大的信心與耐心。你想要的答案不能立刻得到,所以你只好相信,否則就會陷入惶惑之中,難以自拔。
      但是現(xiàn)在,有任何疑問,直接撥一個電話甚至發(fā)個短信就行了。假如一個小時以內沒有回音,我便坐立不安;假如是一天,我便能確定沒有回答就是她的回答。
      
      于是我們看不懂老電影,讀不懂老情詩,我們不再懂得愛情了;因為時間不再長遠古老,過去消失,存在的只是不同地點上的同時現(xiàn)在。
      
      喜造生詞的維瑞里奧在談及生態(tài)危機的時候提醒讀者,不能只是顧及大氣層的污染,還要注意“速度層”的破壞?!八俣葘印保琩romospheric,來自希臘文的dromos,速度和奔跑的意思。所謂“速度層”,指的是人類運輸與溝通的方式,以及這些方式存在的場域。而速度層的破壞,維瑞里奧要說的就是“路徑”的消亡。
      
      前人要從某地移動到另一個地方,或發(fā)出一則信息,總要經(jīng)過一段路徑,在空間上呈現(xiàn)了兩地的距離,在時間上表現(xiàn)了通達兩地之間所需的度量。我族人類無論是認知世界、了解自我,還是建立關系,意識里都有這么一個外在世界的速度層,明白時空之龐大與限制。
      
      然而實時通訊卻取消了這個物理世界的限制,就像廣告常說的,“這是一個沒有距離”的世界。沒有距離,就沒有路徑;沒有路徑,也就沒有出發(fā)點和目的地。我和他,沒有距離沒有分別,所以他消失了,我也是。
      
      --------------------------
      
      初讀之下最喜歡的三篇。因為她分享的第一篇”禁欲“,于是和《我執(zhí)》結緣。細想想道長討論的主題:哲學、愛情、死亡、欲望、孤獨、距離……都是自己曾經(jīng)有所思考的。也許正是因此才感受到他溫潤的親切吧。p.s. 第二篇倘若正確,那么我真是個喜歡孤獨喜歡愛情的浪子,被禪師一語言中。也罷,此生所為,不過是將名字寫在水上。
  •      在讀這本書之前梁文道給我的印象是一個讀書人、一個哲學行者、一個思想者、一個理智到不被書中的情感所左右,能夠單純從書的內容去評價一本書的書評人,他在報刊、電臺、電視臺里出現(xiàn),傳播著屬于他的理性和知識,在我的印象里他絕對和“感性”、“柔軟”、“悲傷”……這些詞沾不上邊,他是一個公眾人物,一個睿智與理性的存在。而這本書里卻寫滿了關于他的執(zhí)念,原來他也在理性與感性的天平之間不停的拉扯著,原來他并不是像他的光環(huán)那樣一直理性而睿智著。
      
       曾經(jīng)有一個互通信件的佛學院僧人在信里對我說:人生中萬般苦惱皆源于“執(zhí)念”,你所執(zhí)著的就是你苦惱的源,如果能放下這些執(zhí)念那么就等于放下了這萬般苦惱。只是人這一生誰真的能放下這些呢?理性如梁文道亦都如此,當讀到他筆下的他所執(zhí)著和難以放下的這一切時,著實讓人無法平靜,原來縱使學富五車,滿腹經(jīng)綸,卻也難逃這些執(zhí)念所帶來的苦惱啊。
      
       在讀這本書時,我一度很是低落,仿佛太陽突然躲入了陰云,留給整個世界一個孤獨而陰暗的身影,望著那樣的身影很難不壓抑。所以我用了很長時間來讀這本書,每天四則不敢再多,因為每一則都讓我感受到他那深陷在陰暗中孤獨的背影,他如此安靜亦如此平靜,可是在那字里行間,我卻能非常確定他被遺棄在那由許多陰暗所組成的世界里,以至于這樣的閱讀思緒無法抑制的牽連到自己。他的焦慮、他的失去、他的疼痛、他的憂傷、他的愛欲、他的節(jié)制、他的懺悔……仿佛一場艱難的修行,每一個字都仿佛身體上的一條傷疤,就算早已愈合,卻永遠都無法忘記來自這條傷疤的痛感,
      
       每個人心中也許都有一個感性與理性的天平,很多純粹的人把砝碼放在感性的這一端,一味的用自己的感受去決定自己的命運,不計后果,不管未來,不去思考,他們忠于自己的心,卻不被人理解,而有一些人用思想去計算一切,把砝碼壓給理性,用一長串數(shù)字和長篇的方法論埋葬自己的心,他所有的決定都有理論的支持,他從來不會做出錯誤的決定。而更多的人則在這個天平中間搖擺和掙扎,因為愛情,因為夢想,因為未來,這些掙扎讓他們成長,他們有的人投身到理性的那一端,有些人卻掌握了把握平衡的奧義,在感性與理性之前游刃有余,即無愧于心亦無愧于人生。這本書里記錄了屬于他的掙扎,在那寄托于情感的文字里,滿是他感性的印跡。
      
       他用平靜的語調在書里解剖自己,那看似不帶情緒的描述里隱藏著一種深思過之后仍然揮之不去的憂郁,這讓他注定無法站上理性的天平,注定搖擺在這座天平的兩端,孤獨的盤旋,他理智的處理著自己的脆弱,卻憂傷的看著那處理之后的殘片,他理智的解釋它們,卻又無法平靜的拋棄它們,他游離在安靜的夜晚,在早晨陽光染亮天空時睡去,他小心的懺悔自己的罪過,又冷靜的收藏著自己的小心……而這一切全都是他的執(zhí)念,一個在理性與感性的天平間孤獨修行的思想者的執(zhí)念。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