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劉道超 頁數(shù):375 字數(shù):402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劉道超教授的《筑夢民生——中國民間信仰新思維》正是在民間信仰研究的前沿學術取向中寫成的優(yōu)秀成果。作者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綜合使用史料、地方文獻和田野調查資料,從民間信仰的產(chǎn)生、性質特征、結構功能以及變遷規(guī)律等幾個方面入手,深入探討了中國民間信仰與傳統(tǒng)社會文化的深層關系,提出了許多具有創(chuàng)見性的學術觀點。
作者簡介
劉道超,1955年生,廣西柳州市柳城縣客家人。國內著名民俗學研究專家。研究民俗文化、民間信仰二十余年,著述豐碩。
1982年畢業(yè)于華中師大歷史系;
1987年獲華中師大歷史系碩士學位;
1992年赴南京大學訪問學習一年。
現(xiàn)任廣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教授。
書籍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靈魂、鬼神與民間信仰的產(chǎn)生
一、解釋之工具
1.群體的經(jīng)驗:夢境
2.少數(shù)人群瀕死的特殊感知
3.少數(shù)人的特異功能實踐:巫師與亡靈之溝通
4.對宇宙萬物及人類由來的解釋
5.鬼使神差的巧合
二、精神之工具
1.人的三重屬性導致三種需求
2.人需要明確生命之意義
3.人需要消除恐懼,平衡身心
三、社會凝聚與控制之工具
1.族群之凝聚
2.個人行為之控制
3.神靈與宗教產(chǎn)生的必然性
第二章 民間信仰的性質、特征與結構
一、民間信仰的性質
1.民間信仰是不是宗教
2.民間信仰是怎樣一種宗教
3.民間信仰筑夢民生理論探索
二、民間信仰的特征與結構
1.多元一體性
2.工具性
3.服務性
4.包容性
5.整合性
第三章 生命意義與終極關懷
一、民間信仰對生命意義之建構
二、民間信仰蘊涵的終極關懷精神
1.問題的提出
2.從容面對,游戲處之
3.靈魂不滅,超越有限
4.讓死者有尊嚴地逝去
5.死而不絕,靈識永存
6.讓不幸夭折者安息:冥婚、祭厲與施孤習俗
第四章 希望之建構
一、希望、信念與人生
二、建構一生之希望
1.人生禮儀對人生希望之構建
2.建房民俗對人生希望之建構
三、建構一年之希望
1.除夕新年習俗建構新年希望
2.春祈習俗建構新年豐收希望
3.廟會活動對新年成功與吉祥信念之建構
四、建構一事之希望
第五章 建構之路徑
一、路徑之一:神化時空
1.神化空間
2.神化時間
二、路徑之二:神化卑微
三、路徑之三:游戲偉大
四、路徑之四:祭祀結親
1.祭祀之由來
2.祭祀之實質
3.敬祭惡神之智慧
五、路徑之五:意戰(zhàn)驅邪
第六章 希望之維系
一、維系個人與群體的精神健康
1.禁忌性維系
2.周期性“進補”
二、維系社會的和諧有序
1.神化倫理道德
2.設立神圣監(jiān)控系統(tǒng)
3.“君權神授”與“君權神控”
4.建構社會表彰系統(tǒng)
5.培育行善世風
三、維系社會團結與凝聚
1.圣化祖先,使民眾精神有所皈依
2.建構信仰中心,增強地方認同與社會凝聚力
3.國家以敬祭神明為治國安民之具
第七章 希望之重構
一、個人與家族希望之重構
1.巫術儀式:驅邪除病
2.喪葬禮儀:化兇為吉
3.安龍儀式:重振自信
二、村落或社區(qū)希望之重構
1.祈禳儀式:化解天災
2.大幡醮儀:解除人禍
3.重振民心國運:1896年的泉州“萬緣普度”儀式
三、重構之路徑與特征
1.虔誠祭禳,官民無別
2.其祭在神,其治在人
3.厲鬼致災,禳災多祭厲
4.船隨水漲,災大法高
第八章 變遷規(guī)律
一、從恐懼到理性:觀念之變遷
二、從實物到象征:行為之變遷(一)
1.從人殉到陶俑
2.從實物到象征
三、從神圣到世俗:行為之變遷(二)
四、從娛神到娛人:行為之變遷(三)
五、從單一到復合:內涵與功能之變遷
參考文獻
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