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天津楊柳青畫社 作者:張東林 繪 頁數:44
前言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v觀中國數千年的繪畫史,山水畫雖起源較早,但大多只作為人物畫的背景,或者是陪襯的形式出現,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山水畫方始從陪襯中脫出,獨立成科,到隋唐時畫風基本形成。后經兩宋的鼎盛繁榮,元、明、清的延續(xù)傳承,歷經無數次的變革;在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由于歷代畫家們的辛勤藝術實踐,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了山水畫的技法,創(chuàng)作出許許多多不朽的藝術珍品,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寶貴遺產。 論從史出,史自實來,不諳史實,無以確論:展子虔的山水,筆致縝密,咫尺而有千里之勢,一改前人“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舊習,在墨勾色暈的基礎上,創(chuàng)勾框填色的重彩青綠,開青綠山水一派,被譽為青綠山水畫始祖。唐朝山水畫的領軍人物,非李思訓和李昭道父子“大、小李將軍”莫屬。李思訓《江帆樓閣圖》,在構圖上趨于更加復雜多變,到了玩味無窮的境地,將金碧大青綠山水,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影響深遠。其子李昭道妙傳家學青出于藍,畫山水筆致工細精致,布置繁復,后人評價有:“變父之勢,妙又過之”的美譽?! ∩剿嫷搅怂未瑒?chuàng)造了皴、擦、點、染等諸多復雜而先進的技法,標志著中國山水畫達到成熟階段,出現了一個空前的興盛時期。其間名家疊出,技法精湛,風格多樣,題材廣泛。所繪山水,或林木華茂,天高水清,風光秀麗;或山峰高聳,白云縈繞,樹木蓊郁,境界清幽;或群山連綿起伏,江河縈回出沒,雜樹蔥郁,綠水蕩漾;或層巒疊起,叢林密植,樹舍掩映,淺岸延伸。如荊浩的《匡廬圖》、關仝的《山溪待渡圖》、范寬的《行旅圖》、董源的《瀟湘圖》、郭熙的《關山春雪圖》,或則精勻細皴,或則潑墨揮灑,或則濃重渾厚,或則清潤淡遠,筆法講究,法度謹嚴。元代畫家趙孟頫提倡重在神肖“不求形似”,所繪山水或遠處青山隱現,近處湖水平曠,或江面遼闊,氣魄宏大,畫境清曠雋秀。明清的文人山水畫,則多以意象之筆寫出胸中之山水,雖靈動鮮活,趣味橫生,但終覺與真實之山水似有距離。
內容概要
山水畫到了宋代,創(chuàng)造了皴、擦點、染等諸多復雜而先進的技法,標志著中國山水畫達到成熟階段,出現了一個空前的興盛時期。其間名家疊出,技法精湛,風格多樣,題材廣泛。所繪山水,或林木華茂,天高水清,風光秀麗;或山峰高聳,白云縈繞,樹木蓊郁,境界清幽;或群山連綿起伏,江河縈回出沒,雜樹蔥郁,綠水蕩漾;或層巒疊起,叢林密植,樹舍掩映,淺岸延伸。如荊浩的《匡廬圖》、關仝的《山溪待渡圖》、范寬的《行旅圖》、董源的《瀟湘圖》、郭熙的《關山春雪圖》,或則精勻細皴,或則潑墨揮灑,或則濃重渾厚,或則清潤淡遠,筆法講究,法度謹嚴。元代畫家趙孟頫提倡重在神肖“不求形似”,所繪山水或遠處青山隱現,近處湖水平曠,或江面遼闊,氣魄宏大,畫境清曠雋秀。明清的文人山水畫,則多以意象之筆寫出胸中之山水,雖靈動鮮活,趣味橫生,但終覺與真實之山水似有距離。 本書的山水畫稿,注重筆墨內涵,融前人多種技法,“師造化”中,力求清秀典雅,一山一水,一石一林,盡顯竟象之美
作者簡介
張東林
1957年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畢業(yè)于天津工藝美院。后就讀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創(chuàng)作院山水畫高研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安徽省政協委員。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