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艾田蒲 頁數(shù):662 譯者:許鈞,錢林森
Tag標簽:無
前言
冬夜,北京大學(xué)孟華教授打來電話,說艾田蒲離開了。燈光,有如冰冷戳人的棱角,漂白了我四周的書城。書櫥中,十余本書卻以睿智的目光默默地注視著我,帶著艾老生前的溫暖。這些書是艾老一生的心血,也是他十余年來對我的饋贈。這些書里,甚至有他所珍藏的孤本。他在每本書上都編了號,寫了贈言。作為飲譽世界的大學(xué)者,他的“人逢知己者、書贈愛書人”之言,曾是我昔日的驕傲,也成為我今日的哀思。2002年1月7日。我黯然于一位長者的溘然辭世,中國嘆息于一位忠實友人的悄然離去,法國哀悼著“法蘭西最自由的精神”,國際比較文學(xué)與比較文化界失去了一位享譽世界的大師。艾田蒲(Rent Etiemble,1909—2002)的一生貢獻卓著,發(fā)表各類著作近七十部。被稱為不朽者殿堂的法蘭西學(xué)院曾幾次向他打開大門,但奉行獨立精神的艾老卻一再拒絕進入這個他認為沒有生機的殿堂。他是法國當代知名作家、哲學(xué)家、比較文學(xué)與比較文化大師。他曾在美國、墨西哥、埃及等國的著名學(xué)府任教,后在巴黎索邦大學(xué)任講座教授和名譽教授。艾老博學(xué)多才、涉獵廣泛。作為小說家,他發(fā)表過《唱詩班的孩子》(1947)、《文身》(1961)等作品。
內(nèi)容概要
《中國之歐洲》是飲譽世界的漢學(xué)家、比較文學(xué)大師艾田蒲教授幾十年致力于中國學(xué)研究的一部比較文化力作。作者以其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和開闊的東方意識,從翔實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出發(fā),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哲學(xué)思想對西方世界的影響,對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歷史作了十分精當?shù)拿枋龊酮毜降难芯浚⒁詿o可辯駁的事實批駁了“歐洲中心論”,有力地論證了中國思想、文化在整個人類文化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從西方學(xué)術(shù)史和比較文學(xué)發(fā)展史來考量,《中國之歐洲》是20世紀比較文學(xué)和西方漢學(xué)牽手、搭橋的先驅(qū)之作,艾田蒲順應(yīng)近代西方學(xué)術(shù)潮流,為國際比較文學(xué)界貢獻了這部跨文化、多學(xué)科聯(lián)姻和對話的典型范本。如今,這部大著已經(jīng)走進中國大學(xué)課堂,是無數(shù)專攻比較文學(xué)和中外文化關(guān)系的年輕學(xué)子必讀的經(jīng)典著作。
作者簡介
艾田蒲(René Etiemble,1909-2002),法國當代知名作家、比較文學(xué)大師、巴黎索邦大學(xué)名譽教授,法國四級榮譽勛位。著述宏富,除文學(xué)創(chuàng)作外,主要的文學(xué)評論有《蘭波之神話》、《文學(xué)的衛(wèi)生》、《真正的邪惡》等,比較文學(xué)和比較文化方面的著述有《比較不是理由》、《世界文學(xué)論文集》、《中國之歐洲》等。
書籍目錄
中國之歐洲:上卷 追憶艾田蒲 譯序 中文版序 法文版序 前言 歐洲中心論招搖撞騙的杰作:谷登堡為印刷術(shù)發(fā)明家 第一部 契丹尋蹤 第一章 契丹尋蹤 第二章 耶穌會傳教團之前在中國的猶太教和基督教 第三章 阿拉伯世界發(fā)現(xiàn)中國(1) 第四章 阿拉伯世界發(fā)現(xiàn)中國(2) 第五章 從阿拉伯人的游記到馬可·波羅紀行 第六章 馬可·波羅(1) 第七章 馬可·波羅(2) 第八章 馬可·波羅(3) 第九章 中國藝術(shù)與錫耶納復(fù)興 第十章 中國和佛教對魔鬼和地獄表現(xiàn)的影響 第十一章 佛教的重新發(fā)現(xiàn)(1) 第十二章 佛教的重新發(fā)現(xiàn)(2) 第二部 歐洲對由傳教會從中國傳來的消息之最初反應(yīng) 第十三章 傳教士不懂漢語的某些后果或公然傳播的謬誤 第十四章 游記與“哲學(xué)”思想 第十五章 買賣就是宗教 第十六章 傳教士與官員 第十七章 從利瑪竇到拉莫特·勒瓦耶(1) 第十八章 從利瑪竇到拉莫特·勒瓦耶(2) 第十九章 中國禮儀事件(1) 第二十章 中國禮儀事件(2) 第二十一章 中國禮儀事件與培爾的思想 第二十二章 費爾隆與中國 第二十三章 馬勒伯朗士的“上帝”概念與朱熹的“理”的概念(1) 第二十四章 馬勒伯朗士的“上帝”概念與朱熹的“理”的概念(2) 第二十五章 馬勒伯朗士的“上帝”概念與朱熹的“理”的概念(3) 第二十六章 萊布尼茲與中國(1)——宏圖大略 第二十七章 萊布尼茲與中國(2)——世界性的中國語言 第二十八章 萊布尼茲與中國(3)——二進制算術(shù)與《易經(jīng)》八卦 第二十九章 萊布尼茲與中國(4)——萊布尼茲與中國思想 第三十章 萊布尼茲與中國(5)——萊布尼茲與中國禮儀事件 上卷結(jié)語中國之歐洲:下卷 前言 第一部 羅馬教廷否認耶穌會士眼中的中國之歐洲 第一章 圖爾儂翠結(jié)局不妙 第二章 梅扎巴爾巴在中國與伏爾泰的緘默 第三章 孟德斯鳩的中國 第四章 歐洲仍在中國化 第五章 為歐洲“愛術(shù)”所利用的中國1 第六章 為歐洲“愛術(shù)”所利用的中國2 第二部 17和18世紀歐洲戲劇中的幾個中國側(cè)面 第七章 伊麗莎白戲劇 第八章 司馬遷的《中國孤兒》 第九章 紀君祥的《中國孤兒》 第十章 從紀君祥到伏爾泰 第十一章 伏爾泰的《中國孤兒》 第十二章 《中國孤兒》在英國、德國和意大利 第三部 仰慕中國的伏爾泰 第十三章 伏爾泰及其消息來源 第十四章 伏爾泰與中國紀年表(1)——問題是如何提出的 第十五章 伏爾泰與中國紀年表(2)——伏爾泰的答案 第十六章 伏爾泰與孔夫子 第十七章 伏爾泰·中國政治與風(fēng)俗(1) 第十八章 伏爾泰·中國政治與風(fēng)俗(2) 第十九章 將無恥之徒擊垮在中國之下 第四部 仰慕中國者與排斥中國者 第二十章 德·阿爾讓斯侯爵的《中國人信札》 第二十一章 重農(nóng)主義者與中國 第二十二章 仰慕中國者與排斥中國者 第二十三章 18世紀的一部教材和一部詞曲中介紹的中國 第二十四章 這部《詞曲》是否完備? 結(jié)論 從對中國的仰慕到排斥 譯后記 人地名中外文對照表 書刊名中外文對照表
章節(jié)摘錄
第二章梅扎巴爾巴在中國與伏爾泰的緘默前不久,在我重溫《羅馬、那布勒斯和佛羅倫薩》一書時,下面兩行文字引起了我的一番思索:“我不惜花費很多時間,閱讀派駐外國宮廷的威尼斯大使和教廷大使們所寫的游記。”這段文字使我想到了《路易十四時代》的第三十九章,令我不禁再次思忖,像伏爾泰這樣一個酷愛直接獲取的、而且盡可能不留情面的材料的人,在撰寫他極為看重的一章時,為何毫不提及與中國禮儀之爭有關(guān)的最后一個使團:亞歷山大主教、赴華教廷特使梅扎巴爾巴使團。我們知道,特使只向羅馬教廷匯報機密,其內(nèi)容自然不可能為無恥之徒的仇敵伏爾泰所知,可是,為什么伏爾泰在該書的這一章只字不提特使的懺悔神甫、圣瑪麗亞修會修士維阿尼神甫留給我們的游記呢?為什么伏爾泰從德·圖爾武儂樞機主教的出使到康熙之死(1722年)這段時間里,沒有任何東西要對我們說呢?原來,從德?圖爾儂被流放澳門到康熙之死這段時間內(nèi),有一個外交事件加劇了人們思想上的混亂并激怒了皇帝:這一事件就是梅扎巴爾巴的覲見(1720—1721年)。一位研究中國禮儀之事的史學(xué)家,曾正確地高度重視那部著作,1751年之后又發(fā)表了該著作的幾個校訂和增補本,就算他是出于一種難以置信的不幸或疏忽,在1740年沒有讀到這次出使的記述,可他怎么會在1753年或1768年重版時還不知道它呢?大家很清楚我用的是歸謬法來進行推理。伏爾泰了解維阿尼神甫的游記,當時關(guān)注中國問題的人們誰也不會認為此書毫無價值。德·布洛斯院長曾就中國禮儀之爭為我們寫下了許多優(yōu)秀的篇章,而且在這件事上也沒有看錯,我在上文25頁已講過這一點。既然伏爾泰的一貫作風(fēng)表明,他熱心于頌揚康熙的政治主張和寬容,那么他怎么會忽略一份表現(xiàn)了上述特點的材料呢?德?布洛斯不失時機地引用了這些材料,以達到頌揚的目的:“我認為,從梅扎巴爾巴使團的摘記中可以看出,當康熙皇帝不辭辛勞,想要調(diào)停特使與耶穌會士的關(guān)系的時候,當他努力想結(jié)束中國禮儀之爭,使所有這些在外國無法相互容忍的宗教團體一一在外國,他們由于互相詆毀,給自己造成的傷害比受國民的傷害更多——一起和平地生活的時候,他(指康熙)尤其具有一種可愛的仁慈?!笔遣皇且驗榫S阿尼神甫的游記可用于贊揚康熙,可當人們想以贊許的口氣介紹中國化的耶穌會士們一一我不想說這是策略——之時,這部書就沒有多少用處或完全沒有用處了呢?說實話,這份材料措辭太激烈,抨擊耶穌會士的那些最尖刻的小冊子中有一部就是從上述材料中找到了不少證據(jù):《經(jīng)商、放高利貸和篡權(quán)的耶穌會士以及他們在新舊大陸的惡行——續(xù)犯有褻瀆君王罪的耶穌會士們一書》①。該書的筆調(diào)是這樣的:“在1714年中,他(克萊芒十一世)發(fā)表了一道關(guān)于中國禮儀的教諭。他認為必須另派一個特使赴華保證教諭的執(zhí)行。梅扎巴爾巴先生獲選擔當此任。教廷授予他亞歷山大主教的稱號②。他于1720年底抵達中國。耶穌會士們自以為輕易就能制服這位在激情、學(xué)識及堅定性方面遠不及德?圖爾儂樞機主教的教皇特使。他們先是客客氣氣對他表示歡迎,然后便試圖用威脅來恐嚇他。“這些神甫堅決要求中止教諭的執(zhí)行,但由于他們感覺到要在這位高級教士那里達到這個目的困難重重,于是耶穌會士們便使出了種種手段。他們把矛頭指向特使本人及其奉命傳達的教諭,以污辱的語言肆意凌辱特使。這些神甫大言不慚,說這道教諭是一道褻瀆宗教的手諭,教皇是一個老罪人。(頗為特別的是,這些耶穌會士說起這道最符合天主教教義的諭旨時如此不敬,可卻死纏著法國教會,以使克萊芒通諭能在法國被當作通行的教規(guī)。)“他們很快由污辱發(fā)展到粗暴的行為。受耶穌會士們指使的一位官員抓住特使的脖子①,威脅要殺死他;特使的侍從遭受毒打,挨耳光,胡子被揪。耶穌會士們的仆人受到主子們思想的煽動,為這些卑鄙行為拍手叫好。特使遭嚴密監(jiān)禁之后,官員們及其仆人就在特使的臥房中吃飯。他被剝奪了最基本的生活條件。耶穌會士們甚至拒不提供食物,三天不給吃喝。大家已經(jīng)清楚,這些神甫們?yōu)榱讼恋K他們勃勃野心的障礙,能夠做出怎樣慘無人道的事來。(2)下面講述的是被耶穌會士仇視的兩位傳教士佩德利尼(Pedrini)和利巴(Ripa)是如何在特使家中被捕,“戴上鐐銬,押往公共監(jiān)獄”(3)的?!耙d會的這一切暴行旨在使特使產(chǎn)生厭倦,產(chǎn)生返回歐洲的愿望。耶穌會士們企圖使特使成為他們走人歧途的同謀,要不就讓他變成他們暴行的受害者。丟魂落魄的特使幾乎剛到中國,就決定馬上離去,他為匆匆離去尋找借口,推托要回去同教皇磋商。他臨時發(fā)表了一個類似聲明的東西,宣布推遲(原文如此)執(zhí)行反對中國迷信活動的教諭,并允許舉行耶穌會士們準許的儀式。這些許可后遭到歷任教皇的否認和譴責,最后為本尼狄克十四世徹底禁止?!疤厥乖谥袊臅r間前后不過幾個月,在這短短的時間內(nèi),他經(jīng)受了耶穌會士的百般刁難,而未能像他本該做到的那樣,做到不辱使命④?!薄督?jīng)商、放高利貸和篡權(quán)的耶穌會士》一書或許是一部抨擊性的小冊子,措辭激烈,它緊隨維阿尼神甫的著作,在序言中高度稱贊神甫的“誠實和他的學(xué)說……由此我們可以將他看作最正直的人之一”⑤。作者在下文又提到了梅扎巴爾巴的一位親信寫的一封信,根據(jù)這封信的說法,這位高級教士“回歐洲后,始終未疏遠他們的關(guān)系,逢人便講神甫的好話,贊揚他在任何領(lǐng)域都富有學(xué)識,知識淵博而不炫耀,忠于職責而無私心。是一個從未泄露任何機密的人”⑥。
后記
以往譯畢一部作品,總有一種輕松的釋然的感覺。這次卻不同,譯稿雖已完成,但心頭還是那么沉重,似乎仍然負載著十字架。確實,在《中國之歐洲》的整個譯介過程中,我們始終處在一種難以言述的巨大壓力之下:這部凝聚著艾田蒲老先生一生心血和追求的輝煌巨著太豐厚了,憑我們的精神境界、哲學(xué)視野和文化素養(yǎng),要譯好這樣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比較杰作,實在有些力不從心,唯恐理解不深、傳譯有誤,背叛了原著的精神,有愧于作者的重托。翻譯理論界有種普遍的看法,文學(xué)翻譯是最復(fù)雜、最微妙、最難以把握的翻譯活動,因此難度也就最大。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