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貝克攜犬橫越美國

出版時間:2005-10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作者:約翰·斯坦貝克  頁數(shù):256  譯者:麥惠芬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斯坦貝克攜犬橫越美國》是斯坦貝克自己最滿意的一部游記。書中有他橫穿美國大陸的獨特體驗,有對森林、草地、沙漠、公路、鄉(xiāng)野、教堂等多種自然與社會風景的生動傳神的描繪,以及在多事的1960年代初期,他對美國社會的復雜見解,是重新認識美國與美國人的一面明鏡。

作者簡介

約翰·斯坦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美國作家。生于加利福尼州的一個中產(chǎn)階級家庭。小時候生活在小鎮(zhèn)、鄉(xiāng)村和牧場,熱愛鄉(xiāng)野的自然風光。受其母親的熏陶,很早就接觸歐洲古典文學作品,深愛《圣經(jīng)》亞瑟王傳奇故事的影響。1919年,進入斯坦福大學攻讀大學。讀書期間,當過牧場農(nóng)工和修路隊的運輸工。他熟悉并嶼社會底層的人們,他的許多作品都以他們?yōu)橹魅斯?,表現(xiàn)了底層人的善良、質(zhì)樸的品格,創(chuàng)造了“斯坦貝克式的英雄”形象。30年代末,蓬勃發(fā)展的工人運動使斯坦貝克受到很大的影響。1937年和1947年,斯坦貝克兩次訪問北歐和蘇聯(lián)。

書籍目錄

行萬里天涯路 念天地之悠悠——《旅行與探險經(jīng)典文庫》序?qū)ёx第一部 準備第二部 路上的風景第三部 美國與美國人第四部 終點附錄一 斯坦貝克年表附錄二 斯坦貝克重要作品簡介

章節(jié)摘錄

書摘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就一直有股沖動想要到其他的地方去,當時成熟的大人信誓旦旦地向我保證,成長會讓這股沖動平息下來。等歲月說明了我已長大成人時,大家又說治療這種沖動的藥方叫做中年。年屆中年,有人再次向我保證,等年紀更大一點時,這股沖動就會冷卻下來?,F(xiàn)在,我已經(jīng)五十八歲了,或許老邁可以澆熄心中的渴望。但是什么都沒用。船笛發(fā)出的四聲沙啞巨響,依然能夠讓我脖子上的汗毛豎立、讓我的雙腳輕踏。噴氣機的聲音、引擎的預熱聲,甚至鞋子踩在路上的踢踏聲,都能夠撩起這種久遠的戰(zhàn)栗,讓我嘴干眼直、手心發(fā)熱、胃在肋骨窩下翻攪。換句話說,我的情況一直沒有改善;再換句話說,狗改不了吃屎。這個毛病恐怕沒救了。這個認知并不是為了要告訴其他人,而是要讓我自己了解。    當浮躁的病毒開始攻陷一個剛毅的男人,而這兒以外的路又似乎更寬更直更美妙的時候,遭病毒侵害的受害者首先會為自己找出一個不得不走出去的正當理由。這對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流浪漢來說一點都不困難。這種人天生就有一卡車的理由可以任意挑選。下一步,這位受害者必須用時間與空間來計劃行程、選擇一個方向與目的地。最后,他需要執(zhí)行這個行程。怎么走、帶些什么、待多久。過程中的這個部分一成不變而且永遠都不會變。我之所以把這些說出來,是因為那些天生有流浪因子的新手,譬如懷抱著新孵化出來的罪惡感的十幾歲青少年,就不會以為自己是這些過程的創(chuàng)造者了。    行程一旦設計完成,裝備也準備完畢,就要付諸實行;這時會出現(xiàn)一個新的因素取代所有焦點,每趟旅行、冒險或每趟探險,都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實體,跟其他的旅游不同。旅行有自己的個性、氣質(zhì)、特質(zhì)與獨特性。旅行本身就是一個個體;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個體。所有的計劃、安全措施、方法以及強迫性都是沒有意義的事情。好幾年之后我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向來都不是我們在主導旅行,而是旅行在帶領(lǐng)我們。導游、旅游行程、訂位都會毫無轉(zhuǎn)圜又無法避免地徹底消弭了旅行的個性。只有在體會出這些道理后,天生存在著流浪因子的人才能放松,并順其自然;只有了解這些道理,他們心中的挫敗感才會消退。從這個角度來看,旅行就像婚姻:如果想控制,那么一定會出錯。把這些說出來以后,我現(xiàn)在覺得舒坦多了,不過只有那些親身經(jīng)歷過這些過程的人,才會真正懂得我說的話。    P2-3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書評本書記錄的是美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斯坦貝克58歲上的一次壯舉。    這一年,斯坦貝克帶著重新認識美國與美國人的強烈沖動,攜著愛犬法國鬈毛狗“查理”,開著與堂吉訶德坐騎同名的特制卡車“南西羅帖”,跳上了橫穿美國大陸的征程……    斯坦貝克以幽默的疑慮的目光觀察美國與美國人,他看到的是一個美麗富饒、得意幸福,但又極度浪費、極度空虛,同時潛伏各種危機的國度。    本書是一部魅力非凡的游記,它和斯坦貝克的另一旅行杰作《斯坦貝克俄羅斯紀行》自問世以來長期受世人矚目,被翻譯成多國文學,暢銷世界。

編輯推薦

這是一次橫越美國大陸的旅行,一幅絢麗多彩的美國風情長卷,一位文學大師對現(xiàn)代文明的幽默與憂患。美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斯坦貝克在他58歲之時帶上他的愛犬法國鬈毛狗“查理”,開著與堂吉訶德坐騎同名的特制卡車“南西羅帖”,跳上了橫穿美國大陸的征程……路上他都碰到了什么事呢?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斯坦貝克攜犬橫越美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0條)

 
 

  •   喜歡斯坦貝克的文字,喜歡他自由的旅行方式和看社會的視角
  •   斯坦貝克,這個誠實坦率正直的人,值得信任,沒有夸夸其談,也不需要華麗,因為他不是一個裝修工。為什么我喜歡他,因為作家就需要這樣的。
  •   單看書名就是一個神奇的旅行,從中可以收獲很多。
  •   希望自己也有只這樣的狗狗
  •   喜歡看大作家寫的游記,他們的視角、情趣都超出常人。這本是美國的“人民藝術(shù)家”斯坦貝克和他的法國卷毛狗“查理”,在四個月的旅程中駕車橫穿美國的記錄。它在Lonely Planet《美國》一冊中被列為最有代表性的美國游記之一,而讀它不會對美國的旅游者有多大的借鑒意義,因為在斯坦貝克的行程路線中有意避免了著名的景點,除了他感興趣的大瀑布、黃石公園和劉易斯(Sinclair Lewis)的出生地。
    斯坦貝克不是一般的旅游者,他是個悲天憫人、極負社會責任感的作家,是少有的固執(zhí)地關(guān)切著自己國家的特質(zhì)和命運的美國作家。斯坦貝克決定出發(fā)時,已經(jīng)58歲了。這時他已經(jīng)著作等身,在紐約長島擁有漂亮房子和游艇“美麗伊蓮”,他什么都不缺;但是他突然發(fā)覺他并不認識自己的國家,紐約不等于美國,他需要去看真正的美國和真正的美國人,在書中他寫道:“身為一個寫美國故事的美國作家,事實上我寫寫的都是記憶中的美國,而記憶充其量只不過是個也殘缺不全、偏斜不正的儲存所。我已經(jīng)許久未曾聽過美國說的話,沒有聞過美國青草樹木和下水道的味道,沒有見過美國的山丘與流水,也沒有看到過美國的顏色與光線的特色了。我對所有變化的知識,都來自書本和報紙。但更重要的是,我已經(jīng)二十五年沒有感覺過這個國家了。簡言之,我一直都在寫些其實我并不了解的東西,我覺得這對一個所謂的作家來說,簡直就是罪惡。二十五年的時間,扭曲了我的記憶。”從原文題目(Travel with Charley in search of America)中也可見,他在尋找真正的美國。
    在旅途中,大作家愛發(fā)些議論,而這些議論都是出自真心,沒有中國大作家們的“天下興旺、匹夫有責”的腔調(diào)。寫的一些個人感受,讀來也親切可人。例如在書的開頭寫自己無法抑制要去旅行的沖動了,但到真要上路時,卻又感到的恐懼,突然變得不想出門,悄悄盼著出什么意外,使得旅程泡湯。剛上路的時候,面對前方無盡旅途,就好像面對寫五百頁的小說時的挫敗感,好像永遠也寫不完。獨自在路上的他也感到孤獨寂寞。芝加哥是旅途中間的休息點,妻子來探望他,他們住進了旅館,獨自旅行暫時停止,恢復了名字、身份和已婚狀態(tài),但是寫作也中止了。這些大作家的真感受,都寫得真實,讀得親切。
  •   是一個美國人對舊日時光回憶的游記。
  •   這本書一拿到手就感覺來自過去,是比較不重視包裝營銷的書,內(nèi)容的話,見仁見智,可能有的人會不喜歡,但是我還是買了,是想感受下那個時候的北美大陸,而且,我也有駕車橫貫一個大陸的夢想呀!
  •   探險精彩紛呈,文筆流暢。
  •   書是好書,你們賣的太貴了
  •   開頭也還有趣,后面越看越冗長
  •   讀完整本書以后感覺作者的思想非常保守,一看原來是6,70年代寫的。非常欣賞作者帶著問題旅游的生活態(tài)度,但翻譯的水平真的很一般,英文用幾個從句,翻譯成中文也用幾個從句,讀起來有點吃力。
  •   畢竟不是探險時代
  •   看原版的吧。這個譯本不好,絮絮叨叨的不利落,喪失了斯坦貝克原文中的深沉感慨和不時出現(xiàn)的冷幽默。
  •   他是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邊旅行邊思索,在暴風雨時搶救愛船可見其不是文弱書生,有勇氣有毅力。最有意思的是在旅途中洗衣服的方法太有創(chuàng)意了,我經(jīng)常講給朋友聽。
  •   一般,喜歡美國,我也有一個美國夢。
  •     喜歡看大作家寫的游記,他們的視角、情趣都超出常人。這本是美國的“人民藝術(shù)家”斯坦貝克和他的法國卷毛狗“查理”,在四個月的旅程中駕車橫穿美國的記錄。它在Lonely Planet《美國》一冊中被列為最有代表性的美國游記之一,而讀它不會對美國的旅游者有多大的借鑒意義,因為在斯坦貝克的行程路線中有意避免了著名的景點,除了他感興趣的大瀑布、黃石公園和劉易斯(Sinclair Lewis)的出生地。
      斯坦貝克不是一般的旅游者,他是個悲天憫人、極負社會責任感的作家,是少有的固執(zhí)地關(guān)切著自己國家的特質(zhì)和命運的美國作家。斯坦貝克決定出發(fā)時,已經(jīng)58歲了。這時他已經(jīng)著作等身,在紐約長島擁有漂亮房子和游艇“美麗伊蓮”,他什么都不缺;但是他突然發(fā)覺他并不認識自己的國家,紐約不等于美國,他需要去看真正的美國和真正的美國人,在書中他寫道:“身為一個寫美國故事的美國作家,事實上我寫寫的都是記憶中的美國,而記憶充其量只不過是個也殘缺不全、偏斜不正的儲存所。我已經(jīng)許久未曾聽過美國說的話,沒有聞過美國青草樹木和下水道的味道,沒有見過美國的山丘與流水,也沒有看到過美國的顏色與光線的特色了。我對所有變化的知識,都來自書本和報紙。但更重要的是,我已經(jīng)二十五年沒有感覺過這個國家了。簡言之,我一直都在寫些其實我并不了解的東西,我覺得這對一個所謂的作家來說,簡直就是罪惡。二十五年的時間,扭曲了我的記憶。”從原文題目(Travel with Charley in search of America)中也可見,他在尋找真正的美國。
      在旅途中,大作家愛發(fā)些議論,而這些議論都是出自真心,沒有中國大作家們的“天下興旺、匹夫有責”的腔調(diào)。寫的一些個人感受,讀來也親切可人。例如在書的開頭寫自己無法抑制要去旅行的沖動了,但到真要上路時,卻又感到的恐懼,突然變得不想出門,悄悄盼著出什么意外,使得旅程泡湯。剛上路的時候,面對前方無盡旅途,就好像面對寫五百頁的小說時的挫敗感,好像永遠也寫不完。獨自在路上的他也感到孤獨寂寞。芝加哥是旅途中間的休息點,妻子來探望他,他們住進了旅館,獨自旅行暫時停止,恢復了名字、身份和已婚狀態(tài),但是寫作也中止了。這些大作家的真感受,都寫得真實,讀得親切。
      
  •     重慶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世界游記經(jīng)典著作。美國6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斯坦貝克有兩本書入選了這個系列,包括《俄羅斯紀行》和本書。
      
      作者在功成名就,年近六十,并多年旅居歐洲之后,想再次(或者最終?)感受一下真實而博大的美國。于是他自駕車于62年帶著自家的老狗查理,踏上了橫跨美國(從東北的新英格蘭到西南的老家加州)之旅。本書就是作者的游中所感。
      
      六十年代初的美國和今日的中國其實有很多相似之處。美國經(jīng)歷了戰(zhàn)后純真的五十年代之后,在六十年代初出現(xiàn)了很多社會問題;中國在經(jīng)歷了1978-2000年的發(fā)展之后,在21世紀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而其中最相似的地方實際上是社會的分化。
      
      美國社會那時出現(xiàn)了很強的兩黨的不同政見,而作者家中也出現(xiàn)了兩黨的兩派支持者,家里人吃個飯都爭得不亦樂乎;美國那時出現(xiàn)了活動房屋,即流動人群居住區(qū)。這些人交很少的稅卻要占用大量社會資源,引起較富人群的不滿;城市迅速發(fā)展,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垃圾成堆,環(huán)境迅速惡化;農(nóng)村青年向往城市生活。。。。。。而中國目前的相似之處就不用細述了,包括現(xiàn)在所謂的草根和精英之爭也是一種社會的分化吧。
      
      重溫美國的這一段短暫的歷史是至關(guān)重要的。因為這之后美國實際上發(fā)生了很多的危機和變化:種族之爭、左翼運動、越戰(zhàn)、汽油短缺、經(jīng)濟惡化等等。而這些危機發(fā)生的前奏被作者十分敏銳地察覺到并記錄了下來。美國走過了這些,成就了九十年代以來的新高度,成為唯一的世界霸權(quán)。
      
      中國的矛盾正在積聚,未來會是怎樣?會有爆發(fā)?怎樣發(fā)展?我們還不知道?;蛟S也能有一條成功之路吧!但看到美國也曾有過這么一個過程也是一種歷史的回顧吧。
      
      作者的深思、對美國的熱愛、對老狗查理的感情都寫得很出色。我尤其喜愛他對紅杉的感情和對無法再回兒時故鄉(xiāng)的心情的描寫真是很見功力。
      
      遺憾的是翻譯一般,文字推敲不足!
  •   在TAOBAO上買到了英文的舊書,還沒有開始讀
  •   英文應該是更好的選擇...
  •   今天看了英文版的。 非常的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