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11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羅熾 頁數:610
內容概要
《長江文化研究文庫:經學與長江文化》付梓之前,有一種“半覺輕松半覺虛”的心境。自接了任務一直未能動筆,及至前兩《長江文化研究文庫:經學與長江文化》付印,也是退休之時,以為可以有時間專心于《長江文化研究文庫:經學與長江文化》的寫作,豈料退而未休,依然在反聘中。幸虧胡軍同志體諒,答應合作。我們動手的時候,出版社已經收到文庫的幾部書稿了。編委會很照顧,限期在2003年6月30日以前交稿,而我們拖了十天。不過畢竟是完成了任務,故心情有一半是輕松的。 所謂“著書立說”,作為經學文化史,從現象的層面看,涂抹描述,多半是詞語的鋪陳、結構的組合,在可讀性上下功夫,這叫“著書”。但從本質的層次看,則要提出并論證自己的基本觀點、論題或心得,這便是“立說”。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是著書立說的前提,我們希望能在前人與時賢的基礎上作一點理論的探討。
作者簡介
羅熾 1940年10月生,武漢新州人。現為湖北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著有《中國哲學簡史》、《方以智譯傳》、《中華易文化傳統(tǒng)導論》、《易文化系統(tǒng)與民族思維方式》(合)、《中國德育思想史綱》(合)、《中國倫理學》(合)等,主編出版有《毛澤東詩詞鑒賞辭典》、《太平洋注釋》、《毛澤東思想論集》、《眾妙之門》(合)等。
書籍目錄
總序序言導論第一章 長江流域經學文化溯源第一節(jié) 經學時代之成立第二節(jié) 經學的今古文學之辨第三節(jié) 長江流域經學之發(fā)展第二章 長江流域經學的主要流派第一節(jié) 蜀學第二節(jié) 湖湘學第三節(jié) 陸王學派第四節(jié) 吳學第五節(jié) 皖學第六節(jié) 揚州學第七節(jié) 常州學第三章 長江流域之漢學第一節(jié) 長江流域漢學說略第二節(jié) 劉向與劉歆第三節(jié) 揚雄第四節(jié) 陸德明第四章 長江流域之宋學第一節(jié) 長江流域宋學說略第二節(jié) 李覯第三節(jié) 王安石第四節(jié) 朱震……第五章 抬愛流域之清學第六章 抬愛流域之經學緒第七章 長江流域漢學代表著作提要第八章 長江流域宋學代表著作提要第九章 長江流域清學代表著作提要第十章 長江流域近代經學代表著作提要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南方經師說經,闡發(fā)經義,兼采百家,不拘家法,貴有心得,對傳統(tǒng)的章句訓詁有所否定。至于唐人論學的重南輕北傾向,是一種新形勢下的價值取向,應與前論無關?! ∵@里需要對南學地域作一些說明。唐長孺先生在《讀(抱樸子)推論南北學風之異同》中說:“魏晉期間所謂南人學問只能指以洛陽為中心的河南,其時江南自荊州學派星散之后還是繼承漢儒傳統(tǒng),全未受什么影響,而與河北的經學傳注之學相近。”①依他的看法,元帝渡江偏安以前,江南主要流傳的是漢代經學,隨著晉室東渡,玄學中心亦隨之轉徙江左以建康為中心的吳會地區(qū)。敖雪崗則進一步認為,晉室南渡,江州地區(qū)移民主要以關中、梁州為主,且“江州與玄學淵藪汝穎之間有大別山隔斷著,汝穎士人一般都往建康吳會而去,較少移居江州”,是則南學一以玄學為標志。②我們說,玄學確是南學的一個重要標志,但不是唯一標志。畢竟南北是地緣概念。前引之《北史》論南北之學,即以河洛為北,江左為南。至于長江中游的荊州地區(qū)與長江下游的吳越地區(qū),學風雖有微異,但應屬類同。這也并不與政權南移以前江南以漢學為主要統(tǒng)治思想相矛盾。即便就玄學而言,如果溯其淵源,亦應上溯到荊州學派。據任繼愈考,王弼先人王業(yè)、王粲俱在荊州。③荊州是楚之故都,文化積淀十分厚重。漢末荊州地區(qū)既是兵家必爭之地,亦是人文薈萃之鄉(xiāng),三國時不少文學家、經學家定居于此,以至形成了一些著名后世的文學和經學派別。當年劉備、諸葛亮入川建立蜀漢政權,亦是取荊州之人才西進。據《南齊書·王僧虔傳》所附《誡子書》稱,當時荊州地區(qū)遍被“三玄”之風?! ?hellip;…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