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良師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作者:傅益瑤  頁數(shù):235  字數(shù):20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1965年,傅益瑤考取大學的那個夏天。一天晚飯后,父親傅抱石帶著她去玄武湖邊散步,與她有一次談話。父親說:
“今后你會遇到許多老師,尋拜良師是要修的主要的一門課?!?br />“只要你會拜,古人也能成為良師,……不僅如此,山水自然,天地萬物,能啟發(fā)你、引導你的都是良師。”
“總之,你的一生應該是尋師拜師的一生。能這樣,我就放心了。”
一個月后,父親蘧然去世。這次談話成為父女倆最后一次最嚴肅、最掏心的談話。傅益瑤永遠銘記父親的話。從一九七〇年自學繪畫直到今天,在藝術道路上,她幸遇良師,如趙樸初、林散之、王一羽、平山郁夫、河北倫明、吉村貞司……他們言傳身教,不僅有繪畫技藝上的點撥,更有開闊人生境界的教誨;她“行腳”于山川自然、民情風俗,體會四時涼暖、風月移換,參悟大化、受益匪淺。本書記錄了傅益瑤幾十年藝術人生的深情、洞見與妙賞。通過她樸實、真誠的文字,我們得以親近志向高潔的靈魂,得以與久違的浩然之氣相逢。

作者簡介

  傅益瑤當代著名水墨畫家,畫壇巨匠傅抱石之女。一九七九年東渡扶桑,是中國改革開放后,經(jīng)鄧小平親自批準外派的第一位藝術留學生。師從日本文化巨匠平山郁夫。她將水墨畫的功底融匯日本畫技法,在佛教、民間祭和詩意畫方面,給予水墨畫領域諸多新題材。代表作有:《比睿山延歷寺圖》、《天臺山國清寺圖》、《三千院四季圖》、《春夜宴桃李園》、《佛教東漸圖》、《諏訪大社御柱祭》、《張騫出使西域圖》、《游龍望京圖》等。畫集有:《傅益瑤水墨畫集》、《圓仁入唐求法巡禮圖》、《佛教東漸圖》、《傅益瑤畫集》、《繪畫入門——水墨畫》、《繪畫菜根譚》、《芭蕉——生命的贊歌》、《詩佛王維》、《十牛圖》、《傅益瑤國畫集》等。專著有:《我的東瀛歲月》、《我的父親傅抱石》。先后獲得日本最高美術評論獎“倫雅美術獎”,和日本“神道文化獎”。傅益瑤在秉承父親雄渾酣暢風格的同時,又有著女性溫婉細膩的筆墨情調(diào),中鋒用筆,蒼潤佳麗,富含人生智慧和感情。把自然的時空、歷史的時空和人的精神時空同時融到心里,在其中形成一種新的秩序——藝術的秩序,從而自由地將人、地、時、空穿插起來,將人們的視線從可見的畫面帶到可以無限聯(lián)想的世界中去。

書籍目錄

傅抱石:“嚴父”與“慈師”
林散之:人間八十最風流
趙樸初:無言化育最堪師
吉村貞司:在野的美學權(quán)威
平山郁夫:日本畫壇的哲人
河北倫明:一經(jīng)品題名滿天下
王一羽:立定精神的一生
融進歷史
畫美人必先畫出有品有格的人
筆了意未了
閑話收藏
翰墨清言
從蒙地到覺地
讀父畫《九張機冊頁》
讀父畫《唐人詩意冊頁》
讀父畫《平沙落雁》
讀父畫《風雨歸牧》
讀父畫《不辨泉聲抑雨聲》
讀父畫《夏》
《臨任渭長水滸人物》自序
《圓仁入唐求法巡禮圖》小序
松尾芭蕉《奧州小路》小序
《祖道傳東》小序
《窯火丹青》自序
《繪畫菜根譚》后記
《傅益瑤畫集》后記
《三千院四季圖》圖跋
《比睿山延歷寺》圖跋
《天臺山國清寺》圖跋
《佛教東漸圖》圖跋
《登金陵鳳凰臺》圖跋
《春夜宴桃李園序》圖跋
《傅抱石扇面集冊》跋
承露軒記

章節(jié)摘錄

林散之:“人間八十最風流”“鯉之過庭,必得父教”,這是孔子教誨兒子孔鯉的方法。這種”過庭之教”是中國教育,特別是家庭教育中最有魅力的特色之一。因為中國教育最注重變化氣質(zhì),養(yǎng)育人格,只有在人格形成的同時,才能使知識和文化得到傳承和創(chuàng)新。我從小就生活在“過庭之教”的環(huán)境里,雖不自覺,但父母的教誨,就隨著一口飯,一口湯被慢慢地喂進來了。習慣了的東西一旦失去才會驚覺它的寶貴,才會涌出強烈的難舍之情。文化大革命最初的批斗打砸的浪潮過去之后,我被排斥在造反派之外,成了名副其實的消遙派,無所事事,無所適從地晃蕩著,就是在這個骨節(jié)眼上,我遇到了林散之老先生,是他讓我重溫了“過庭之教”的溫馨。記得那是個夏天下午,我的表妹興沖沖地跑來說:“林老搬到百子亭八號來了,我們?nèi)タ此脝幔?rdquo;我早就聞知林老——林散之老先生是位大書法家,可從來沒有見過。此時我的妹妹和表妹都在練書法,于是我們就結(jié)伴去拜訪他,而且百子亭離我們家很近,出門轉(zhuǎn)個彎就到。林老住在樓下,他的客廳兼書房就面對著院子,里面是睡房,我們幾個人說說笑笑地走到門口,往里一看,竟然沒有人,于是我們便又熱鬧起來。待我們走到客廳里,忽然聽到里屋有個低沉的卻又爽朗的聲音在說話,只見林老坐在藤椅上拿著把芭蕉扇笑瞇瞇地對我們說:“你們這一群真好像是從大觀園里走出來的。”這一說又把我們弄得哈哈大笑。說實話,當時我看林老,倒有點像看劉姥姥,他的頭是圓圓的,眼睛晶亮晶亮,也是圓圓的,一雙眉毛,長著長長的壽眉,仿佛也是圓圓的,特別是他笑起來,兩個腮幫子更堆成圓圓的,真是又可愛又有趣。在這間書房里與林老共度了許多時光之后,我才知道,自己才是書法這個大觀園里的劉姥姥。林老是個傷殘之人,他雙耳失聰,據(jù)他說,有一天窗外風雨交加,他看到電光閃閃,卻聽不到打雷聲,心想,為什么這場雨只閃電不打雷呢?從這時起他才知道自己完全聾了。從那以后,他作書落款,便把“散之”連在一起寫,看起來就好像是個草寫的“聾”字。這似乎是自嘲,又好像是自怒,其實都不是,這是一種自足。我想,這在別人身上也許只能抱殘守缺,可林老卻能化腐朽為神奇,把不幸變?yōu)樨敻?。和他聊天可以說是半作筆談,我們把想說的話寫在紙上,然后他會回答我們,也許是聽不到多余的雜音的緣故,他比誰都能抓到我們內(nèi)心的懸疑和糾葛。他的回答總是簡短而絕妙,給我們留下反復揣摸和回味的空間,詼諧和有趣的話又常常能讓我們觸摸到深奧恢宏的哲理和玄機。林老的右手曾經(jīng)被沸水燙傷過,拇指和食指就粘到了一起,不能開,只能合,變成了個硬圈,讓人酸楚不忍。我想象他不得不放棄熟練的右手而改用左手來寫字,一定十分艱難,十分困惑。待我們彼此熟悉了以后,我把心里的疑慮和盤托出,誰知林老只淡淡地笑了笑說:“那有什么,只是換只手拿筆而已,寫字不靠它,只有不會寫字的人才用指力呢。”我聽后不禁詫然,問:“不用指力,那用什么力寫字才好呢?”林老回答說:“當然是離手指越遠越好。”我思忖著:那腕力比指力好,而臂力又比腕力好,背力比臂力好……我忽然悟到了,豈不是用腦力最好?我語及于此,林老用手指了指頭頂,我一下子明白了,腦力之上還有一種更遠更神秘的力,那就是神力。我看著林老沉思著的生動的面孔,心中深深地感動著,原來失去手指的林老,和失去聽力的貝多芬一樣,困苦反而使他們找到使用神力的道路?!恫烁T》有言,“學問乃是尋常家飯,當隨事而講”,林老就是這樣。他從來不大張旗鼓地談什么書論畫理,可是卻常常會冷不丁地說一句什么,成為我們一生可究的書法課。有一次他寫完長長的一筆懸針后,朝我謙遜地笑笑:“死蛇掛樹”。我定睛一看,只覺得那一筆看似下垂卻有股向上的力量,仿佛還在微微地顫動著,不禁想用手去碰它,這是懸針用筆的大境界,向上的內(nèi)力極關重要,最怕的就是有氣無力地向下拖。林老在紙上寫下這樣兩句詩:筆從曲處還求直,意如圓時更覺方。也就是說,只有內(nèi)力和外力逆勢的相互作用,才能表現(xiàn)出生命來。林老說,寫“點”這個筆劃,有時要如飛鷹啄食,又輕又快,又準又能狠,有時又要像高山墜石,萬鈞之力,瞬時落地。他寫“走之”,或者寫“撇捺”,也有說法,那叫陽關三疊,就像樂聲,不論你怎樣抑揚頓挫,怎樣剛?cè)徂D(zhuǎn)折,都不能有一絲音漏,一瞬氣斷。有一次我看著他一口氣寫完了一整幅詩文,從頭到尾變化有致,懸而觀之,更覺前后顧盼,十分有情。我問林老,他是否先打了腹稿再寫的,不然怎么能把握得這么好。林老說,“其實也不需怎樣打腹稿,只要把要寫的東西先放到心里就行了,字有顧盼與人有朝揖一樣,是很自然的事情,想想看,在一個屋子里,如果里面的人互不理睬,各不相關,那這間屋子不就變成了牢房?你還呆得下去嗎?”我聽完后大為感動,沒想到書理與人倫竟是如此相通。常有人會拿著自己或別人的作品來請林老點評,林老通常是定睛看一眼,然后就掉過頭去,久久不語。大家都在等著,忽爾林老會說出一個字來,有時說“滑”、“流”,有時說“呆”、“滯”之類,真讓人費思量。后來我才慢慢悟出,比如說“流”,就是說你的筆根本就沒有在紙上站住,所以你筆上的墨全部都從紙上流光了。我心里好奇怪,筆在紙上,同樣是輕重緩急,偏正曲折,為什么有的人力輕則浮,力重則鈍,疾運則滑,徐運則滯,偏用則薄,正用則板呢?是林老讓我明白,萬事都須積功累力而可成,所以近名急功者,不是浮麗諂媚,就是劍拔弩張,不自然肯定就不會靈動,不靈動就絕不會有神韻。而自然不自然又全看你是不是從“思”里來,所謂思不竭則筆不困也。林老自己就是在有筆墨處求法度,在無筆墨處求神理,而法度愈嚴,神才愈逸。到此時,我才豁然醒悟,林老的生活作息是大有名堂的,他每天很早就起來,起來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讀書,第二件事就是打拳,打完拳,吃了飯,再睡一個回籠覺,然后才是他寫字作畫的日課。林老說,“我活著,就要寫字,寫字不能沒有好身體,所以我每天打拳;但是寫字的更不能不是一個好人,所以我打拳之前要讀書。今天的我不比昨天的好,那我今天的字肯定不會比昨天好。”這真是一個藝術家了不起的自誓。在林老身上,字的精進,就是人的精進。我非常思念林老,不光是在藝術上,而且在我的人生中,他也給了我一把極大的助力。在我最感人生不幸的時候,我讀到兩句舊詩:“新交遭薄俗,舊好隔良緣”,我一下子哭了起來,以為這兩句詩把我的心境處境都說到了,就拿著去找林老,告訴他我的心情,求他給我寫成一幅對子掛起來。林老看了以后默坐良久,隨后拿起筆在裁好的紙上寫起來,我不知道他寫什么,不過似乎不是我所求的。寫完后一看,原來是陸游的兩句:“書似青山常亂疊,燈如紅豆最相思”,這也是我喜歡的詩,只是與此情此境連不起來,我詫異地看著他,他對我說,你好好讀讀,接著又用手指了指上聯(lián)中的“亂”字和下聯(lián)中的“相”字,說:“好好想想這兩個字”。我們靜靜地坐在那里,在煦和慈穆的氣氛里,我漸漸穎悟到林老的用心,我揣摸著:青山看起來很亂,但當你走進去,它就會給你一個留連忘返的別樣世界,而書呢,更是一個“亂”字所描繪的,然而你若讀進去,就能幫你形成你的人生觀,你的世界觀,學時一大片,用時一條線。這就是“亂”而其實“不亂”的妙處,只要你努力,就能從“亂”到“不亂”。紅豆是個相思物,正因為它是相思物,所有的人都會向它投以相思;燈,如果把它點亮了,那它就像紅豆一樣成了相思物,那么我們的心不也一樣嗎,讓它亮起來,它也就會成為相思物,世上萬物都會向它報以相思,豈是“新交舊好”這些區(qū)區(qū)小事可以困擾糾纏得了的呢!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林老,他慈愛地點了點頭說:“看來沒有白寫,你拿回去好好掛掛。”這幅對聯(lián)現(xiàn)在就掛在我東京寓所客廳的墻上,我只要一坐在這面墻對面的沙發(fā)上,就會深深地陶醉在欣賞它的快樂里,重溫林老讓我“好好掛掛”的用心。而這時,林老寫這幅對子的情景也會自然而然地浮現(xiàn)在眼前。林老寫字的習慣是將蘸飽了墨的筆落紙即書,從濕筆一直寫到干筆,寫到渴筆為止,中途從不舔墨。我記得那天林老也是這樣,那墨汁幾乎滴下來的筆落到紙上時,簡直就是一泡墨一下子就洇開了,他既不用紙去吸,也不快快提筆,依然神定氣閑地寫下去。我想這幅字一定寫壞了,誰知掛起來一看,那個“書”字浸開來的墨跡竟天衣無縫地在中心留下了一星空白,就是這一星空白,使這團墨成了精靈可愛的“書”字。這真令我嘆服之極,林老能把握到如此,非神力而何!“執(zhí)筆如壯士”,胸中如不心雄萬夫,那筆下怎能運斤成風。林老渾身函貫著的那股豪邁之氣,正應了辛稼軒詞里的一句話:“人間八十最風流”?! ?hellip;…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我有良師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傅益瑤的書,我買第三本了,寫得很好,不只是文字,更多是心得體會,心路歷程,給人啟發(fā)和借鑒,成功不是沒有道理的
  •   傅抱石女兒的藝術評論集,能夠使讀者加深了解抱石先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書中配圖很多,圖片雖小,但印刷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