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蕩一百年(上)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吳曉波  頁數(shù):291  
Tag標簽:無  

前言

【題記】我仿佛真的聽到,有一群熟悉的陌生人正站在門外。他們已經被這個曾經無比熱愛過的國家遺忘。此刻,他們穿越百年風塵,身著青衫,面無表情,正砸響門環(huán)。――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當日,在漫天煙花中,改定《序言》。序言:尋找一個“下落不明”的階層我受雇于一個偉大的記憶。――瑞典詩人托?特朗斯特羅莫【一】1979年9月的一天,法國學者瑪麗?白吉爾坐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辦公大樓里,等待一個重要官員的接見。白吉爾是著名的中國近代史專家,曾參與了費正清主編的《劍橋中國史》的寫作。她后來記錄那次會見場面時寫道,“這位官員從門外進來,后面跟著五六個隨行人員,從他的外表看,似乎要比其63歲的實際年齡年輕一些。他身穿一件直領、貼袋的中山裝――這是中國官員慣常所穿的服裝,但他所顯露的那種靈活和步姿和舉止,卻使我驟然聯(lián)想到美國商人。他插在胸前口袋的鍍金鋼筆和戴在手腕上的百達翡麗手表,以及腳上穿的意大利皮鞋,就足以使人意識到,這位官員非同尋常?!备准獱栆娒娴倪@位官員是榮毅仁。他是晚清和民國時期最大的民族資本家榮德生的兒子,榮德生與他的兄長榮宗敬曾經控制了中國將近一半的面粉和棉紡工廠,被稱為是“中國的洛克菲勒”。僅僅幾年前,榮毅仁還是被批判的“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他在全國工商聯(lián)機關食堂的鍋爐房運煤和打掃所有廁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他經常遭批斗,食指被紅衛(wèi)兵打斷。而1978年2月,他被鄧小平解救復出,現(xiàn)在,他是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的董事長。在中信公司里,還聚集了眾多的、年過花甲的上海籍資本家。“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研究對象已經陷于矛盾的漩渦之中?!卑准獱栐诤髞沓霭娴摹吨袊Y產階級的黃金時代(1911-1937年)》一書中寫道,“我由衷地感到,若以流行的革命史研究觀念出發(fā),研究中國商業(yè)階層的意義是極其有限的。中國企業(yè)家在二十世紀初期的崛起,僅僅構成了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小的插曲,一個簡單的歷史摸索過程?!比欢?,隨著她對中國觀察的深入,特別是對1978年之后中國經濟變革的零距離審視,歷史突然呈現(xiàn)出它另外的面孔。“中國目前將現(xiàn)代化置于革命之上的做法,促使我意識到必須重新估計中國企業(yè)家在20世紀歷史進程中的貢獻,并將長期以來教條地把革命與現(xiàn)代化兩者混為一談的現(xiàn)象加以澄清。”那么,在更為悠長的歷史跨度中,我們――包括象白吉爾這樣的國際學者――是否有可能對一個被長期漠視甚至妖魔化的階層進行新的觀察?白吉爾式的好奇,并不是惟一的。2004年的深秋,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萬科集團的董事長王石來杭州,約我在西湖邊的浙江賓館對坐閑談,這里曾經是林彪的“行宮”,現(xiàn)在則成了企業(yè)家們最愛居停的清幽場所。王石突然問我一個問題,“我的父親是行政官員,我的母親是錫伯族婦女,我也沒有受過商業(yè)訓練,那么,我以及我們這代人的企業(yè)家基因是從哪里繼承的?”我一時語塞。顯然,疑問從另外一個地方浮起。也就在與王石閑談的同時,我已經開始了《激蕩三十年:中國企業(yè)1978-2008》的寫作,在眾多商業(yè)史料及企業(yè)家成敗案例的調研與梳理中,我一次次地被此類問題所困擾――當今中國企業(yè)家的成長基因及精神素質是怎么形成的?它是三十年的產物,還是應該放在一個更為悠長的歷史寬度中進行審視?他們那種特別的焦慮、強烈的家國情結、對超速成長的渴求、隱藏內心的不安全感、對官商文化的膜拜,以及對狼文化的癡迷,是一代人特有的氣質,還是有著更為深刻的人文原因?另外一個更具穿透力的問題是,在三十年乃至百年的中國進步史上,企業(yè)家階層到底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因寫作《萬歷十五年》而出名的華人歷史學者黃仁宇認為,“民國時代,中國重新構建了社會的上層結構。其中,商人階層的整體崛起顯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景象?!倍?932年就到過中國的美國學者費正清則在《劍橋中國史》中斷言,“在中國這部歷史長劇的發(fā)展中,中國商人階級,沒有占據顯要位置。它只是一個配角——也許有幾句臺詞——聽命于帝王、官僚、外交官、將軍、宣傳家和黨魁的擺布?!奔幢惝斒雷罱艹龅臍v史學家,如美國耶魯大學的史景遷――他因獨特而生動的歷史寫作,在中國知識界廣為人知――在著名的《追尋現(xiàn)代中國》一書中,他從1600年寫到1989年,整整三百八十九年,卻幾乎沒有企業(yè)家的影子。那似乎是一群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的人,盡管他們?yōu)橹袊说娜粘I顜砹藱C紡棉布、電燈、收音機和帶空調的房子。這是一些十分曖昧的、具有沖突和互補性的結論,我們面對的似乎是一個“下落不明”的階層。然而,這顯然是一個不公平的景象。正是為了解答上述的這些問題,讓我在完成了《激蕩三十年》的寫作后,鼓足勇氣,溯源再上,開始重新梳理1870到1970年代的中國百年企業(yè)史。史海茫茫,我出發(fā)去打撈沉睡在水底的記憶碎片。因受到戰(zhàn)爭和政治動蕩的影響,中國企業(yè)史在傳承上支離破碎,幾無傳統(tǒng)可言,它好象一張被一次次粗暴撕裂的地圖,一切都混亂不堪,某些片幅遺失了,顯得殘缺不全。【二】僅僅過去了一百年,我已經很難從實物上目睹到當年的光榮。曾國藩當年的安慶兵工廠已經無跡可尋;左宗棠的福建船政局現(xiàn)在只剩下一個游客稀少的船政博物館;張之洞的“亞洲最大鋼鐵工廠”漢陽鐵廠,只留下一堆供人追念的黑舊機床;李鴻章的輪船招商局上??偛咳缃袷且粋€時尚的休閑會所;當年的“機器之母”江南制造總局正在大拆遷,這里將在兩年后成為上海世界博覽會的主展區(qū);在梁啟超贊許為“中國最進步的城市”的南通,張謇和他的大生集團都已成為歷史煙云中的傳說,人們更津津樂道的是他與“繡娘”沈壽的忘年戀情;在無錫,榮家兄弟的梅園花枝爛漫,他們的紡織廠和面粉廠成了需要保護的“工業(yè)遺址”;在集美小鎮(zhèn),陳嘉庚的故事更象海平線盡頭的那一個飄渺的風帆遠影。還有人記得范旭東嗎?正是因為他研制出了精鹽,讓中國人擺脫了“食土民族”的恥辱;還有人記得虞洽卿嗎?正是因為他的“沉船”,打破了日本軍部“三個月滅亡中國”的企圖;還有人記得穆藕初嗎?他不僅是昆曲留存的恩人,更是全中國最懂棉花的人;還有人記得張公權嗎?他在27歲那年就領導了中國最大的銀行;還有人記得鄭觀應嗎?他不僅寫過《盛世危言》,還是一個被長期蔑視的買辦階層的代表;還有人記得盧作孚嗎?那個瘦小寡言卻有著猛虎般個性的“中國船王”。甚至,我們該怎么評價盛宣懷、胡雪巖、周學熙和宋子文?他們僅僅是一群鼻尖上堆著一團白灰的惡商丑輩嗎?“化石”殘存,商脈已斷,一部企業(yè)史如同堰塞多年的大運河,我們能否清淤接續(xù)?我還試圖在大歷史的轉折時刻里,尋找到企業(yè)家們的身影和聲音。在國貧民窮的時刻,是怎樣的資本和人才組合啟動了“洋務運動”?在慈禧出逃、八國聯(lián)軍蹂躪北京的時候,南方的商業(yè)繁榮是靠誰保全的?當立憲浪潮成為全民共識的時候,誰是最積極的推動者?在辛亥革命的炮火中,誰保衛(wèi)了市井的穩(wěn)定?在五四運動的口號聲里,誰是廣場背后的支持者?在軍閥割據的年代,誰一度管理了中國最大的工商業(yè)城市?在日本軍隊悍然侵華的時候,又是誰保住了“陪都”重慶的安全和轉移了國家的最后一口元氣?我想,這真是一個需要修正的歷史事實。中國工商文明的重建,是一個百年命題。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那場戰(zhàn)爭不是中國落后的開始,而是結果,是民族覺醒、覺悟和崛起的開始。從那時至今,數(shù)代中國人一直在致力于中國的偉大復興。正如晚清思想家鄭觀應所說的,“兵戰(zhàn)”與“商戰(zhàn)”是中國復興的兩大主題,而后者的主角就是企業(yè)家階層。從鴉片戰(zhàn)爭到洋務運動,從甲午戰(zhàn)敗到辛亥革命,從五四運動到對日抗戰(zhàn),從新中國的創(chuàng)建到最近一次的改革開放,幾乎在每一個重大的國運轉折點上,我們都可以看到企業(yè)家們的活躍的身影――而這在過去的很多年里是被忽略的,我們不知道這是一種無意的忽略,還是有意的遺忘。企業(yè)家階層從來不是革命的主要力量,甚至他們的職業(yè)屬性使得他們在很多時候與激進主義背道而馳。不過,這并不妨礙他們在中國的進步史上,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過去百年間,國家與資本、政府與企業(yè)家階層的關系研究,是一個很獨特的命題。企業(yè)家階層在歷史中扮演的角色十分的微妙和曖昧。在這部著作中,我得到了三個基本的結論:一,國家政權與市民社會間的辨證關系,始終是中國現(xiàn)代化的中心問題。在過去的一百多年中,官方的主動性與市民社會的自發(fā)行動,國家機構與民間組織,以及它們之間的合作、分工與沖突,構成了中國社會進步的所有表象。在這其間,企業(yè)家階層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某些時刻,他們甚至主導過歷史的演進,在很多企業(yè)家身上所展現(xiàn)出來的理想主義氣質比很多知識分子、政客要顯得更加的理性和真實。二,在過去的130年間,也就是從晚清洋務運動至今,中國商業(yè)世界的邏輯竟是如此驚人地一致。作為世界上惟一一個延續(xù)了2000年中央集權的國家,政權對經濟的控制已經形成了一個制度和文化上的慣性。在當今的中國經濟界,一個經常被討論卻難有解答的課題是,國營壟斷資本的日漸龐大,將對中國的未來意味著什么?未來很難被準確的預測,不過,歷史卻能夠以自己的方式給出某些啟示。一個很少被人觀察到的歷史事實是,在過去的130年里,中央政權曾經因同樣的問題而遭到過致命的挑戰(zhàn)。在晚清末年,正是國營資本與民營資本的一次激烈博弈,最終導致了帝國的覆滅。而在1930年代,以所謂“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官僚資本集團則顯然對國家治理帶來了重大的負面效應。這一歷史的教訓值得當世的人們予以警醒。三,在百年的中國變革史上,企業(yè)家階層曾經最早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現(xiàn)代化緊密地結合起來。我們甚至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當今中國所出現(xiàn)的進步和改革開放的浪潮,恰恰來源于中國企業(yè)家階層以往獲得并留存至今的經驗,正是這些經驗使得企業(yè)家階層得以幸存。它們雖然不可能占據歷史的支配地位,卻可以使得歷史的發(fā)展更加充滿活力,更加生機盎然。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國的官吏和精英階層一直致力于國家的重建與民族的復興,而悲劇性的是,每隔三十到四十年,這一進程就會被外亂或內患所打斷,這使得中國的企業(yè)史成為了一部缺乏傳承感的歷史。對于中國商業(yè)進步的緩慢,不同領域的專家已經給出了無數(shù)個答案,在本書中,我們僅從企業(yè)史的視角來給予觀察。我們看到的是三個景象,一是意識形態(tài)爭論對現(xiàn)代化的干擾,二是中央集權觀念對國家商業(yè)主義的催生,三是傳統(tǒng)的輕商和官商文化對新生企業(yè)家階層的影響。讓人嘆息的是,在其后的多次經濟變革運動中,這三個命題都由幽靈般地隨影而至,無法擺脫。即便到了百年后的1978年,當中國再度開始經濟變革的時候,這三大命題仍然在困擾著這個國家,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一直沒有跳出一個成長的邏輯圈。中國百年歷史,其實就是關于革命與改良的選擇。讓人高興的是,在剛剛過去的三十年里,改革開放的經驗證明,一個國家的經濟騰飛完全可以不經由社會和政治革命的途徑來完成,在三十年的和平崛起中,沒有爆發(fā)大規(guī)模的社會動蕩、沒有發(fā)生饑荒、國家分裂和民族對立,絕大多數(shù)的民眾是這場改革的獲益者,漸進式的思想已經成為社會的主流共識,這是一個十分了不起的成就,是中國人民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未來三十年,我們需要證明的是,這種漸進式的變革路徑和模式有可能給更大范圍的、更為縱深的中國社會變革帶來新的可能性。這是本書企圖達成的一個目的:通過對企業(yè)家階層的歷史作用的還原、分析與辯駁,重新定義中國社會進步的某些邏輯?!救科鋵崳跉W美國家,對企業(yè)家作用的認知也是滯后的。美國最偉大的企業(yè)史學家小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在撰寫美國企業(yè)史時就曾經說過:“歷史學家早就被企業(yè)家吸引,卻甚少注意這些企業(yè)家所創(chuàng)立的機構以及他們管理方式和所實現(xiàn)的功能.與此相反,他們一直在爭論這些創(chuàng)業(yè)的先輩是強盜企業(yè)家還是工業(yè)政治家,即是好人還是壞人?!痹谥袊?,企業(yè)家的角色更是尷尬而曖昧。在一部電影或電視劇中,最受注目的當然是“男一號”,其次是“男二號”,可是卻很少有人會關注到“男三號”。在幾乎所有的關于近當代中國的歷史書籍上,政治家是“男一號”,知識精英是“男二號”,企業(yè)家則正是那個“可有可無”的“男三號”。這是一群在歷史上被嘲笑和漠視的“男三號”。沒有人從思想史的高度去審視他們,盡管英國小說家毛姆說“連剃須刀也有其哲學”,可是偏偏中國企業(yè)家階層什么都沒有。在各種版本的近現(xiàn)代史書上,他們的故事如一地碎了的瓷片,總是在不經意的暗處毫無價值地寂寞閃光。在亂世之中,企業(yè)家似乎總是缺位的,是懦弱的,是無關緊要的,他們只是一群等待被勒索的人,是一群見利忘義的人。他們在混亂中誕生,在驚悚中長大,對成長缺乏經驗,發(fā)育一次次被打斷,從來沒有輕松自如的時刻,甚至,好象竟從來沒有過自己的“成長禮”。這個階層生來沒有宏大的野心和浩瀚的想象力,他們過于冷靜和保守,使得在一些激情四射的時刻會被認定為懦弱,他們天生是理性邏輯的信徒,這在信仰革命的時代顯得十分可笑,他們對自我財富的捍衛(wèi),更是看上去有點可惡。企業(yè)家的生命中絕少讓人砰然心動的激越,他們似乎總是很冷靜,象一枚硬幣的A面或B面。他們不會提口號,總是不怎么討人歡喜。他們的血液是冷的,他們的靈魂是金色的,他們的憤怒是有成本邊際的,即使怒發(fā)沖冠,他們也不會去大雨中把欄桿拍遍。千年以來所形成的“輕商文化”,嚴重地影響到了社會對企業(yè)家的認知――這在他們與官員及高級知識分子的交往中尤為突出,這種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甚至扭曲到了他們對自己的評價與判斷。以至于在一些關鍵時刻,他們總是不能以一個獨立的階層出現(xiàn)。最讓人吃驚的是,這一混亂的景象竟延續(xù)百年,迄今未變。但真的是這樣嗎?我想在這部著作中證明,過去百年間,那一代代亂世中的企業(yè)家,竟是如此的英勇。在那些國運衰竭的時代,他們的未來毫無希望可言,但是卻從來不乏對國家的熱誠。商業(yè)上的智慧以及長期的實務浸淫則讓他們往往有著比政治家、革命家更為現(xiàn)實的立足與眼光。即便是在最無奈的絕境,他們仍然期望用自己的力量實現(xiàn)盡可能的進步與和平。他們曾經扮演過進步勢力的最堅定的支持者,或者在某些城市,他們一度成為主角,他們有機會改變國家和自己的命運。他們也有軟弱的一面,在某些重要的歷史時刻,他們作出了完全錯誤的選擇,從而把自己的命運帶入了泥潭。他們始終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與強大的政府機器的關系??杀氖?,他們的種種努力往往被忽視,甚至被政治力量所侵吞,被戰(zhàn)火所打斷,被文學家所扭曲。在歷史的正劇舞臺上,他們的聲音總是被光芒萬丈的革命口號所淹沒,他們的身影總是被掩蓋甚至丑化,他們好象是一群顯赫的“隱身人”,即便在百年之后,仍然模糊而渺小。在寫作《激蕩三十年》的時候,我已經注意到,中國企業(yè)的成長實際上是社會轉型的一個伴生現(xiàn)象,或者說,它受到了社會變革的深刻影響。這一特征在本書中將呈現(xiàn)得更加清晰。在中國經營企業(yè),如果對這個國家的宏觀環(huán)境和政策沿革一無所知,那么,獲得持續(xù)性成功的概率就非常之低下。我們在觀察所有成功者的時候,都必須思考政治環(huán)境和制度設計的影響。這樣的觀察不得不讓我們對企業(yè)家階層――特別是基礎于民間自由資本力量的財富階層――在中國進步中的角色進行新的審視。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企業(yè)家階層再次成為一個不知如何自處的群體。幾乎所有的、參與救援的人們都成為了“英雄”,他們包括官員、軍人、媒體人士、志愿者、藝人、向捐款箱投錢的乞丐以及每一個對著鏡頭流淚的路人甲或路人乙,唯獨受到攻擊和譴責的,是企業(yè)家。盡管,從數(shù)據上看,他們的捐款占到了總數(shù)的一半以上,盡管很多企業(yè)家也趕到了現(xiàn)場或以各種形式表達了自己的愛意。民眾對企業(yè)家階層的“不寬恕”在這場地震中達到了極致。甚至很少有人愿意為他們做辯護,這會被視為有錢人的走狗和同路人。這種景象的出現(xiàn)再次表明,中國企業(yè)家在社會變革中的所承擔的角色是多么的尷尬。民眾對企業(yè)家階層的惡評和討伐,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社會現(xiàn)象。它表明,在中國社會的地表層下,洶涌奔騰著一股憤怒的力量,它的構成元素是“貧富懸殊”、“社會不公”、“基層秩序薄弱”等等,它們如同地火一樣地流淌,一旦遇到裂縫,就會不可遏制地噴薄而出,造成一種不容分說的、巨大的傷害。我們觀察到的事實是,在過去的相當長時間里,幾乎在每一次社會-經濟事件中,企業(yè)家都是被指責和攻擊的對象,無論是股市的暴漲狂跌,還是房價的高企不下,無論是豬肉漲價,還是藍藻爆發(fā),企業(yè)家?guī)缀醢缪莸亩际恰熬鹑”├?、“黑心無良”、“投機制亂”的角色。對企業(yè)家的攻擊和詆毀,從來是道德的、是無庸質疑的、是痛快淋漓的。這些聲音掩蓋了中國社會的制度性缺陷,將危機引向了一個相反的方向。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事實。民眾與財富階級的情緒對立與價值觀沖突,將極大地模糊中國變革的主要方向。而這種傷害將是致命的。我們已經越來越迫切地感知到,對企業(yè)家階層的社會價值進行重新的評估和確認,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場從來沒有進行過的“思想解放”。【四】在2004年開始寫《激蕩三十年》的時候,我曾經引用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名言寫了一篇序言《我對歷史的本質始終迷惑不解》,幾年后的今天,我對歷史的本質仍然迷惑不解,不過,在研究心態(tài)上卻好象平和了很多,有時候,我甚至覺得自己應該以一種更為放松的態(tài)度看待歷史,置身于歷史之外,相信它足以給這個世界留下印記,但同時又不要篤信。這樣,我才能保持自己思想的自由。我還很喜歡沃爾特?李普曼――他是我最心儀的美國專欄作家――的說法:“新聞不能告訴人們怎么思考,只能告訴人們思考什么。”其實,歷史也是一樣。在這個日漸熟悉的領地里,我每每如履薄冰。我常常為一個細節(jié)而苦惱數(shù)日,卻也會為一個意外的獲得而驚喜若狂。我常常感奮于那些激越的生命,也為他們在歷史大霧中的煙滅而黯然神傷。從本質上來講,這場已經耗費了我五年生命的、漫長的寫作計劃,只是為了和遺忘對抗。逝者如銹跡斑斑的沉鐘,非虔誠而用力的擊打不再蘇醒。很多歷史的真相,唯有在一定距離的后望中,才會顯得略為清晰,這是人類認知能力的缺陷,也是人性悲哀的組成部分。每一個時代都充滿了不確定性。中國的商業(yè)歷史總是不押韻的,粗糙而缺乏修飾,象極了我們每一個坎坷而迷茫的人生。確切的說,后來者永遠無法得到歷史的真實,我們只是在無限的接近。就好象我此次試圖厘清歷史的每一條紋理和邏輯一樣,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這一切努力都會被認為是荒繆和徒勞的。寫作是如此的枯燥。那是一些沉默而微光閃現(xiàn)的夜晚。在疲倦的時候,我會站在陽臺前,靜視運河的沉寞流淌,仰望若隱若現(xiàn)、神秘的江南星空。我覺得有一些眼睛在遙遠的地方默默地注視著我。在這時,我會想起詩人北島的《青燈》:“把酒臨風你和中國一起老去長廊貫穿春秋大門口的陌生人正砸響門環(huán)”我仿佛真的聽到,有一群熟悉的陌生人正站在門外。他們已經被這個曾經無比熱愛過的國家遺忘。此刻,他們穿越百年風塵,身著青衫,面無表情,正砸響門環(huán)。

內容概要

繼《激蕩三十年》之后,吳曉波溯流而上,再寫中國企業(yè)100年。了解中國百年崛起,這是一部不容錯過的史詩般作品。    此為上卷,敘述1870~1937年的中國企業(yè)變革。作者希望從歷史中找到答案:當今中國企業(yè)家的成長基因及精神素質是怎么形成的?它是三十年的產物,還是應該放在一個更為悠長的歷史寬度中進行審視?在三十年乃至百年的中國進步史上,企業(yè)家階層到底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    從曾國藩、李鴻章、盛宣懷、鄭觀應,到張謇、榮家兄弟、孔宋家族,尋找中國商業(yè)進步的血脈基因。    作者從一個特殊角度記錄中國企業(yè)的發(fā)展歷史,既有文獻價值,又有生動故事?????,洋溢著理想主義的光芒、英雄主義的魅力和浪漫主義的情懷。

作者簡介

吳曉波,1968年生人,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新聞系。財經作家,哈佛大學訪問學者,“藍獅子”財經圖書出版人。常年從事公司研究,現(xiàn)任職東方早報社。主要出版作品:《大敗局》(2001年)、《穿越玉米地》(2002年)、《非常營銷》(2003年)、《被夸大的使命》(2004年)、《激蕩三十年》等。其中《大敗局》被評為“影響中國商業(yè)界的二十本書”之一。《激蕩三十年》榮獲“和訊年度財經圖書大獎”、中國圖書評論協(xié)會“年度十大圖書”等獎項。

書籍目錄

前言:尋找一個“下落不明”的階層第一部 1870-1910:留著“辮子”的洋務運動  1870年:未死將生的時刻    【企業(yè)史人物】太保赫德  1875年: 買辦救國    【企業(yè)史人物】買辦世家   1884年: 盛宣懷奪權  1894年:狀元辦廠    【企業(yè)史人物】一代“商父”  1900年:國變中的商人    【企業(yè)史人物】北方一周  1905年:立憲急先鋒第二部 1911-1927:惟一的“黃金年代”  1911年:在革命的炮火中    【企業(yè)史人物】百貨四子  1915年:作為抵抗的商業(yè)  1919 廣場背后的人  1924 工商決裂  1927 悲劇之月    【企業(yè)史人物】 菊生印書第三部 1928~1937  國家主義的回歸  1929 商人的抗爭  1932 救亡的經濟    【企業(yè)史人物】 費的眼睛  1935 大收編    【企業(yè)史人物】 嘉庚助學  1937 沉船與拯救    【企業(yè)史人物】南洋兄弟致謝人物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第一部 1870-1910:留著“辮子”的洋務運動1870年:未死將生的時刻公元1869年7月7日,同治八年農歷五月二十八日深夜,保定府直隸總督衙門的后花園。清帝國聲望最隆、權勢最熏的漢族大臣曾國藩與他的門客趙烈文秉燭夜談,困坐愁城。在過去的16年里,曾國藩靠團練湘軍起家,“清剿”了南方的太平天國(1851-1864),將一個看上去即將覆滅的帝國重新拉回到正常的軌道上,甚至還出現(xiàn)了一個小小的“同治中興”。上年,他由兩江總督調任更為重要的直隸總督,可謂圣眷正隆。但是,進入中央樞紐之后,他才真正意識到國家的頹敗遠遠超過自己原來的預料,根爛葉敗,國政匡廢,朝中根本沒有可以力挽狂瀾之人。他對趙烈文說,當今之世已是“民窮財盡,恐有異變”,“吾日夜望死,憂見宗柘之隕”。19世紀中后期的中國,到處充滿了帝國斜陽的憂傷。在過去的2000多年里,盡管它也時常被戰(zhàn)爭、饑荒、瘟疫和暴政所困擾,不過,卻始終有著一份與生俱來的從容。遼闊的疆域、強大的文化凝聚力讓它具備了一種獨特的自我愈合能力,它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的恐慌、破敗和孤立。1839年,兩廣總督林則徐在廣東禁煙,次年,英國艦隊攻擊廣州,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清軍潰敗。中英開戰(zhàn)之時,國人對英人了解之偏缺讓人咂舌。中方主將林則徐認定英國士兵的膝蓋是不會彎曲的,因此只長于海戰(zhàn),一登岸來就“一仆不能復起”,任人宰割。他在1839年9月給道光皇帝的奏折中寫道,“夷兵除槍炮之外,擊刺步代俱非所嫻,而腿足裹纏,結束嚴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為,是其強非不可制也。”林大人已是舉國最“開化”的官員,以此“知彼”,焉能不???1842年8月,中英《南京條約》在一艘叫做“皋華麗”號的英艦上簽署,清廷割讓香港、開放通商口岸并賠償巨款。從這個原本稱為“萬年條約”的不平等條約開始,中國步入了屈辱的100年。在一個陌生的、冉冉升起的外域文明面前,一向自大的帝國突然變得無比的驚惶和不自信。1872年3月20日,曾國藩在抑郁中病逝。半年后的9月15日,《紐約時報》刊登了一條“舊金山來電”,報道第一批中國政府派送的留學生坐船到了美國。新聞稱:“昨天到達這里的30名中國學生,他們都是很勤奮和優(yōu)秀的小姐和紳士,容貌俊秀,要比任何在這之前到美國訪問過的中國人都好看得多。有三名身為中國官員的教師陪同他們。朝廷撥出100萬美元用于這些學生的教育?!边@條快電有兩個小小的錯誤,首先,30名俊秀的少年都是男孩,或許因為他們留著辮子,所以實在很難進行辨認。其次,他們也不是經過精心選拔的、最優(yōu)秀的中國少年,30人中有24個來自廣東,其中更有多名都來自香山鄉(xiāng)村。事實上,負責選拔事務的官員根本找不到愿意讓孩子遠渡重洋去留學的富足家庭,只好在南方勉強湊到了一些貧窮子弟。臨行之前,所有孩子的父親都要在一張寫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證明書上畫押簽字。在這些學生中,日后最出名的是修建了京張鐵路的“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無論如何,這是一個標志性的開放事件,就好比整整106年后,當再度打開國門的時候,中國也在第一時間向美國派出了第一批留學生。曾國藩沒有親眼看到帝國的崩潰。不過,在生命的最后幾年里,這位才智卓越的湖南人一直在做一件比擊潰太平天國更具有長遠意義的事情——他和他的同黨們試圖讓暮靄中的國家重新振奮起來。向美國委派留學生就是他臨終前最后批準的計劃之一。這是一項更為龐大的復興工程中的一小部分,這個工程日后被稱為“洋務運動”,它便是中國近代企業(yè)的起源。洋務運動的啟灶,先是與鎮(zhèn)壓各地民變的軍事活動有關。早在1855年,起兵不久的曾國藩就在江西設立了小型兵工廠,1861年,又在安徽安慶建了兵工廠和船塢。1862年,他從官庫中調出6.8萬兩現(xiàn)銀交給35歲的容閎,派遣他前往美國購買建造兵工廠所需設備。容閎出生于澳門附近的貧窮家庭,少年時被教會學校送進著名的耶魯大學讀書,是第一個畢業(yè)于美國高校的中國人。他赴美期間途經正在修建中的蘇伊士大運河,預感世晃將被打通。1864年5月,曾國藩最得力的助手、江蘇巡撫李鴻章在一份奏折中說:“鴻蕈以為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欲覓制器之器與制器之人,則或專設一科取士。士終身懸以富貴功名之鵠,則業(yè)可成、藝可精,而才亦可集?!贝俗h不但提出要學習西方,還試圖修改千年科舉制度的取士標準,在當時十分驚世駭俗。1865年,中國第一艘實用蒸汽船“黃鵠”號建造成功。同年,蘇淞太道道員丁日昌在上海虹口購買了美商開辦的旗記鐵廠,李鴻章又將丁日昌原來開辦的炮局及總兵韓殿甲的炮局并入,并新配備了容閎在美國購買的一批機器,曾、李兩人由此正式奏請成立“江南制造總局”。李鴻章在9月20日寫了一份很長的奏折《置辦外國鐵廠機器折》,詳細說明開辦此廠的重要性。他認為“機器制造一事,為今日御侮之資,自強之本”,而且現(xiàn)在制造的機器是為軍事所用,日后一定運用普及,“洋機器于耕織、刷印、陶埴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專為軍火而設”。他甚至預言道,“臣料數(shù)十年后,中國富農大賈必有仿造洋機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江南制造總局一開始主要生產一些小型的裝甲快艇、步槍、火炮和子彈。1867年5月,曾國藩奏請朝廷提留部分海關稅款建造大型艦船。第二年8月,工廠生產出第一艘自行設計、制造的木殼輪船“恬吉”艦。輪船下海時,上海萬人空巷,爭相觀看,歡呼雀躍。曾國藩高興地在試航當天的日記中寫道:“中國初造一號輪船而速且穩(wěn)如此,殊可喜也。”其后五年,“操江”、“測海”、“威靖”和“鎮(zhèn)安”等軍艦相繼造成,最大的“鎮(zhèn)安”艦排水量達2800噸,1800馬力,安裝有20門火炮,已是當時亞洲最先進的軍艦。江南制造總局堪稱近代中國第一家新式工廠,是晚清規(guī)模最大的軍工企業(yè)。它從生產槍炮彈藥開始,日漸發(fā)展成為修造船艦、煉鋼煉鐵、機械制造為一體的綜合型新式企業(yè)。它建起了中國第一座煉鋼爐,生產了大批車床、刨床、鉆床、鋸床和起重機、抽水機、汽爐機等,成為中國機械制造產業(yè)的開端,有“機器母廠”之稱。它后來更名為江南造船廠,一直是最重要的船舶制造基地之一。到2010年,位于黃浦江畔的工廠原址將成為上海世界博覽會的主展區(qū),百年復興夢想,居然在此巧合際會。就在江南制造總局開辦的同時,另一個地方大員閩浙總督左宗棠在福建馬尾創(chuàng)建了福建船政局,林則徐的外甥兼女婿沈葆楨任總理船政大臣。它造出了第一艘鐵甲軍艦,組建了第一支現(xiàn)代意義上的海軍——福建南洋水師。左、沈兩人還創(chuàng)辦了培養(yǎng)科技和管理人才的新式學堂——福州船政學堂,它以中文、法文雙語開課,所用教材均是來自歐洲的原版教科書。優(yōu)秀的學生被選拔到英國和法國的大學深造,他們在后來的半個世紀里一直是中國海軍的骨干力量。這些早期工廠盡管對增強國力作用十分有限,但卻是中國近代工業(yè)化的開端。洋務運動是一次留著“辮子”的改革。后世史學家常常謂嘆,中華民族錯過了近代工業(yè)文明的萌芽期,因而受到歐洲列強的侵辱。不過換一個角度,我們還可以有另外的一種觀察,就在曾國藩等人發(fā)動洋務運動的同時,后來成為全球最強經濟體的三個國家——美國、德國以及日本——也剛剛完成了國家的統(tǒng)一,并相繼開始它們的現(xiàn)代化之旅。在某種意義上,日后百年間,中國現(xiàn)代化道路的艱辛與曲折,與時間遲早并沒有多大關系,而是因為這個國家的精英階層具有太多搖擺、投機和過于感性的民族人文特性。美國在1865年結束了南北內戰(zhàn),林肯總統(tǒng)雖然解放了黑奴,但種族隔離仍然持續(xù),尤其在南部,黑人不能入讀白人學校,不能在招待白人的餐廳進食,不能與白人乘坐同一輛公共汽車或必須讓座給白人。在1860年前后,美國人口占全球人口總數(shù)的3%,全美超過8000人口的城市只有141個,鋼鐵產量還不足100萬噸,歐洲的報紙直接將之比喻為“跟在英、法后面的小兄弟”。1865年,后來成為美國首富的安德魯·卡內基在賓夕法尼亞州與人合伙創(chuàng)辦了卡內基科爾曼聯(lián)合鋼鐵廠。就在同一年,李鴻章向清朝廷遞交《置辦外國鐵廠機器折》。1871年,J·P·摩根與人合伙創(chuàng)辦德雷克塞爾一摩根公司,從事投資與信貸等銀行業(yè)務。而當時在中國,“紅頂商人”胡雪巖的阜康錢莊正處巔峰,其支店達20多處,遍布大江南北,資金2000余萬兩,田地萬畝。胡雪巖還操縱江浙商業(yè),專營絲茶出口,從事藥品商貿,儼然一個混業(yè)經營的大企業(yè)。也是在這一時期,一個統(tǒng)一的德意志帝國剛剛誕生。1870年,以“埃姆斯電報”事件為導火索,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指揮下,普軍大獲全勝。普魯士軍隊開進巴黎城,在凡爾賽宮宣布統(tǒng)一的德意志帝國成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為皇帝。與日本相比,我們的感慨將更深一層。就當曾國藩在保定府日夜望死的前一年,在一洋之隔的日本國也發(fā)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1868年1月3日,一個叫西鄉(xiāng)隆盛的武士率2000人從鹿兒島北上,發(fā)動“王政復古”政變,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tǒng)治,迎回天皇,從此拉開明治維新的帷幕。在中國企業(yè)史的研究中,日本是一個很可以參照的對象。在過去的150年間,這兩個東方國家在三個重大的時間點上出現(xiàn)過驚人的類比點。

媒體關注與評論

中國是19世紀以來,世界最重要的經濟新聞的產生地。吳曉波像一個勤奮的論文寫作者一樣,從堆滿歷史灰塵的報刊里,尋找被遺忘的人物與紛爭,描繪了中國崛起的秘密。——英國《金融時報》關于中國企業(yè)種種不可思議的事跡,散布在漫長的歷史中。吳曉波花費數(shù)年時間,將它們一一拾起,把一段由感性、零碎、個人觀察組成的歷史進行了系統(tǒng)化的描述,在浩如煙海的陳舊信息中,梳理出了歷史的脈絡?!赌戏街苣吩谥袊幾H多變的商場里,企業(yè)起起落落乃是常態(tài),能經得起時間淬煉的企業(yè)必有值得稱道之處,然而外人對于中國企業(yè)的興衰常有霧里看花之感。吳曉波的企業(yè)史作品無疑替我們開啟了一扇門,以一個又一個商業(yè)(公司)發(fā)展與掙扎的細節(jié),道盡了中國企業(yè)所擁有的無限契機,以及在發(fā)展道路上的崎嶇?!_灣 《中國時報》在今天的財經書市上從來不乏企業(yè)的傳記,但它們總過于和寫作對象接近,公正而審視的企業(yè)史著作依然匱乏。吳曉波的創(chuàng)作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這一期待,他筆下的企業(yè)史能讓讀者獲得一種冷靜的激情?!?1世紀經濟報道》吳曉波把目光聚集在方興未艾的企業(yè)史上,他筆下寂寞千年的男主角——企業(yè)家粉墨登場后,企業(yè)史的概念得到了市場認可,而他的作品也成為了草莽英雄傳?!吨袊洜I報》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科學分析,吳曉波掌握了一些切實的研究成果。也許再過數(shù)年,他能寫就類似于《追求卓越》、《從優(yōu)秀到卓越》、《基業(yè)長青》的中國版商業(yè)“本紀”?!兜谝回斀浫請蟆穮菚圆ㄒ砸环N好奇者的單純撲入中國歷史變革的復雜歷程中,適時結合當年的世界“風云”,面對中國遭遇的各種“氣候”,把握在各色“風云”和“氣候”當中出現(xiàn)的特定情境。他極具人文思辨,往往能回歸人性本源進行解構,大浪淘沙,盡收眼底,興衰成敗,皆入囊中?!缎戮﹫蟆?/pre>

編輯推薦

《跌蕩一百年(上)》由中信出版社出版。1、作者吳曉波是著名暢銷書作家,他的《大敗局》被評為“影響中國商業(yè)界的二十《跌蕩一百年(上)》”之一,銷量應有50萬冊以上。《激蕩三十年》銷量也在30萬冊以上。2、作者對這一題材的駕御能力非常強,人物、事件、環(huán)境都不是孤立的,他在查閱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將整個歷史生動地再現(xiàn)出來,可讀性非常強。3、《跌蕩一百年》為《激蕩三十年》姊妹篇,作者溯流而上,再寫中國企業(yè)100年。了解中國百年崛起,一部不容錯過的史詩般作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跌蕩一百年(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09條)

 
 

  •   讀書心得:企業(yè)家的成長宿命?讀《跌蕩一百年》(上,吳曉波著,中信出版社,2009年1月版)“在過去的130多年間,也就是從晚清洋務運動至今,中國商業(yè)世界的邏輯竟是如此驚人的一致。作為世界上惟一一個延續(xù)了2000多年中央集權體制的國家,政權對經濟的控制已經形成了一個制度和文化上的慣性。在當今的中國經濟界,一個經常被討論卻難以解答的課題是,國營壟斷資本的日漸龐大,對中國的未來意味著什么?未來很難被準確地預測,不過,歷史卻能夠以自己的方式給出某些啟示。一個很少被人觀察到的歷史事實是,在過去的130年里,中央政權曾經因同樣的問題而遭到過致命的挑戰(zhàn)。在清代末年,正是國營資本與民營資本的一次激烈博弈,最終導致了帝國的覆滅。而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所謂“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官僚資本集團,則顯然給國家治理帶來了重大的負面效應。這一歷史的教訓值得當世的人們予以警惕。”從歷史的眼光來分析現(xiàn)實的問題,這是吳曉波在《跌蕩一百年》(上,吳曉波著,中信出版社,2009年1月版)中的一段描述。他接著說,“對于中國商業(yè)進步的緩慢,不同領域的專家已經給出了無數(shù)個答案,在本書中,我們僅從企業(yè)史的視角來進行觀察。我們看到的是三個現(xiàn)象:一是意識形態(tài)爭論對現(xiàn)代化的干擾,二是中央集權觀念對國家商業(yè)主義的催生,三是傳統(tǒng)的輕商和官商文化對新生企業(yè)家階層的影響。讓人嘆息的是,在洋務運動后的多次經濟變革運動中,這三個命題都幽靈般地隨影而至,無法擺脫。即便到了1978年,當中國再度開始經濟變革的時候,這三大命題仍然困擾著這個國家。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一直沒有跳出一個成長的邏輯圈?!毕肫鹱约菏昵傲⒅緩纳蹋ɑ蛟谄髽I(yè))而不在政府機關,來自于一個樂觀的預期,即未來的政府的權力會受到限制越來越小,而企業(yè)家階層的力量將日益體現(xiàn);而這種判斷可能也來自于當年轟轟烈烈的“國退民進”的大改革。而“河東”十年過去了,卻不期然到了“河西”:政府的權力不斷放大,對企業(yè)的制約顯而易見,而目前的“國民進退”卻也是轟轟烈烈的演繹著。但在目前這個金融危機的大環(huán)境下,甚至在美國、歐洲的大金融機構不斷國有化或政府接管的階段,更容易誘發(fā)國有化的各種美妙誘惑:國有化和國有管制或許更有成效?我們是否要進行更多的國進民退?在閱讀這本書后,我找來楊小凱的《百年中國經濟史》來讀(這本書給了我極大的震撼),他寫到,“規(guī)則制定者、仲裁者、執(zhí)行者和參與者都是從相同的黨組織所安排以及制度化的國家機會主義,,其追求黨的利益、不惜犧牲社會的福利。國家機會主義可由政府對私人企業(yè)進入重要行業(yè)的控制和國家掠奪私人企業(yè)為例?!睍幸蔡岬?,“有人論證說,在沒有產權結構任何實質性改變的情況下,這樣一種體制的任何侵權和自由化的改革都會造成比它所解決的問題更多的問題。---其中有一篇文章指出這個事實:如果沒有適當?shù)乃饺水a權,所有權的不同組成部分在分割的機構之間的這種分配是一個必要的罪惡?!钡飷旱拇嬖?,指定是損失整個社會的利益的。他還提到,“成功的經濟發(fā)展不僅需要市場,還需要憲政秩序和法制來保持個人權利并提供對政府權力的有效制衡。適當?shù)牡赖聹蕜t、行為規(guī)范以及打破執(zhí)政黨的政治壟斷是憲政秩序形成的根本?!蔽液孟襁€曾讀到一句話,大約說企業(yè)家階層的成長其實已經歷了原罪階段并向更高階段過渡,但因為新中國的成立,不得在改革開放后一步回到解放前的更前階段重新“原罪”,從而使整個民族承受這種損失和傷害。同時,在目前整個社會的環(huán)境中,仇富現(xiàn)象卻獲得如此的追捧,對企業(yè)家的道德訴求又是如此刻薄,企業(yè)的發(fā)展是越來越局促----以著名的江蘇鐵本事件為例,為控制經濟發(fā)展過熱現(xiàn)象,2004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關于江蘇鐵本鋼鐵有限公司違法違規(guī)建設鋼鐵項目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指出鐵本項目是一起典型的涉嫌違法犯罪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鐵本公司和當?shù)卣坝嘘P行政管理部門在工商注冊、項目審批、批準用地和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違法違規(guī)問題。據此,有關部門對戴國芳等10名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刑事拘留措施,戴國芳此后被關押達4年以上。而最終的罪名確是:涉嫌虛開抵扣稅款發(fā)票。而2008年下半年以來,宏觀經濟由此前的過熱轉變?yōu)橥顿Y乏力、內需不足。鋼鐵行業(yè)尤其如此。而戴國芳從投資過熱的標志人物,到被關押4年,又被取保候審,突顯了政府對企業(yè)家易如反掌的掌握,真是讓人吹噓不已?;蛟S,未來的企業(yè)不是被“和諧”掉了,就是被“調控”掉了,這能使沒有恒產者有恒心嗎?但是,人民卻不以為意。----“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事實。民眾與財富階層的情緒對立與價值觀沖突,將極大地模糊中國變革的主要方向,而這種傷害將是致使的?!?nb
  •    擺在我面前的是一本291頁的書。許是紙質的緣故,拿在手上它顯得輕飄飄的。與之相映成趣的是深黑色的封面與封底,以及由作者親筆題寫的五個蒼勁的大字:跌蕩一百年。
      
      其實更為沉重的感覺隱藏在書頁與書頁之間。自從吳曉波不再沿襲激蕩系列,而是悄然用跌蕩兩個字來替換,一陣悲涼的氣氛已經不知不覺籠罩了閱讀者的心緒。那個在教科書中被稱為“軟弱”,“兩面性”,“唯利是圖”的一個群體,隨著閱讀的過程像畫卷一樣緩緩展開。這群被摒棄在人民群眾之外的人們,經歷著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一樣的遭遇。相比于近百年后的追隨者,中國近代工商業(yè)的先驅們多出身于精英階層,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比這個國家大部分人更早具有國家的概念和憂患的意識,也更早腳踏實地地肩負起民族救亡的重擔,雖然在不斷的重新書寫后,他們似乎已經完全消失在那個以掌權者為中心的歷史潮流之中。
      
      政治權力控制一切的事實注定了這個國家最早的工商先驅也必然是官員。這群社會精英們和他們的先輩一樣把天下興亡的責任背在自己的身上。太平天國平定后驟然由亂到治的局面賦予才華橫溢的他們以無比的信心,似乎只要動手去做,現(xiàn)代化的前景就在眼前,富國強兵指日可待。于是短短幾十年間這片在西方眼中落后貧瘠的土地上涌現(xiàn)了多個大規(guī)模,大投資的企業(yè),五十年后,這個興辦大型國企的浪潮戲劇性地再一次,也許是再二次再三次地重復,歷史就這樣一次次地走著圓圈。今天再回頭,當年的那些榮光,連憑吊的遺跡也很難再尋到。其中命運最好的應該算是江南制造局,它的地址上正在建起世博會的一系列展區(qū),用以在一年后表示我們的人民第N次站起來,模范城市南通現(xiàn)在只不過是蘇北的一個小城,而曾國藩當年的安慶兵工廠,早已無跡可尋。
      
      讀到這一段時,我正在安慶,那個新興旅游熱點天柱山的腳下。五一的假期吸引了無數(shù)來自工商業(yè)發(fā)達地區(qū)的人們,開著私家車扶老攜幼地來欣賞山上隨處可見的綠樹,路邊雜亂叢生的青草,一邊抱怨著城市的嘈雜與喧囂。窗外雨淅瀝瀝地下著,延綿的山脈在遠處輕柔地起伏,隱藏了一個個旅游者們看不見的小村莊。
      
      我剛剛從其中的一個村莊回來。踩著雨后泥濘的小路,我們是幫一個教育基金會去做回訪,以確認他們的支教資金正確地送到了正確的受助人手里。汽車在鄉(xiāng)村公路上馳過,空氣如洗過般清新,山脈和田野都在身后靜靜不語,除了路邊三三兩兩的小飯館和汽修鋪,一切和百年前區(qū)別不大。
      
      從當?shù)亟逃块T指定的那戶人家出來,我們在村前屋后又徜徉了幾分鐘,希望找到一些其他的信息。一群婦女正在一塊空地上聊天,我們湊過去打聽一個學生的名字,迎來的是一組狐疑的目光,“你們是干什么的?”于是趕緊給她們看我們的胸牌,連比帶劃說明我們的來意,不敢說得太多,因為我不知道在這樣一個封閉的農村社區(qū),其中一家憑空獲得若干的金錢,會對他們的社區(qū)人際關系帶來怎樣的影響,尤其是如果這家的實際情況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
      
      站在她們面前,我陡然感到一種遙遠的距離,那不僅僅是語言不通的結果。我們和她們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每個世界有自己的規(guī)則,就算她們知道些什么,我相信她們也不會說的,何必為了幾個侵入者一樣的“外人”毀掉自己的社區(qū)生活呢?那是一種非常無力的感覺,在一個龐大的社會體制面前,滿腔熱情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努力毫無成效的感覺,就像那些百年前的工商業(yè)先驅。
      
      這些先驅中最著名的一位出在安徽,經過合肥時因為時間所限我們并沒有去拜謁他的陵墓。引用《跌蕩一百年》里的一段描述,“遙想59年前的1842年的夏天,風華正茂的安徽才子李鴻章弱冠赴京。是年,中英《南京條約》剛剛簽署,少年李鴻章心憂國難,做《入都》一闕,詩內有‘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一時傳誦京城?!比欢谥贫鹊目蚣芟?,他一生所作的努力,練兵也好,海軍也好,機器制造也好,用他自己的話說,“不過一個裱糊匠”。大廈將傾,李鴻章再怎么竭力支撐,也是無力回天,他的身后,是一系列他簽下的條約和長達百年之久的罵名。秋風寶劍孤臣淚,那是個悲涼得令人難以自持的往事。
      
      也許不僅僅是往事,讀史時我們總覺得似曾相識,從王朝的更替循環(huán)到個人的命運起伏,“一次,再一次,永遠,總是,同樣的故事演了再演”。
      
      回到上海,發(fā)現(xiàn)到處都在紀念五四,那個九十年前,精英們一腔熱情,試圖從口號上改變這個千年帝國的嘗試。
      
  •   吳曉波是我尊敬的一位財經作家。這部書據說是叫做中國企業(yè)編年史。我喜歡,看了兩遍。同樣是寫歷史,與那些力圖客觀的歷史學家不同的是,吳曉波的寫作方式帶有明顯的個性色彩。他對于歷史的描述通常飽含著深情,以一種特別的情感介入的方式來講述那些已經鮮為人知的故事,落筆之處盡是濃墨重彩。吳曉波在書的結尾說,“如果我的任何一部著作讓讀者感覺心境蕩漾,那一定是我的錯。我們正在閱讀的歷史不應該是冰冷的,但也不應該是滾燙的,它僅僅應有平凡人的正常的體溫。在冷靜中,我們才能找到真理的入口。”我們找到真理的入口了嗎?我們印象中的近代歷史,是革命的和反革命的歷史,是中國人民反抗殖民統(tǒng)治和推翻封建壓迫的斗爭史,總之是一部政治史。但是這百年來,中國在經濟領域是如何發(fā)展和演進的,企業(yè)是如何成長壯大的,中國企業(yè)家對歷史有哪些貢獻等等,對于我們來說卻是十分陌生的。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么?是試圖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么?這是一種理想的狀態(tài)。通常的情況是,在浩如煙海的資料里,歷史學家找到感興趣的東西,并以自己的方式呈現(xiàn)給大家。吳曉波通過這種努力,希望中國人能夠記住那些他認為應該記住的人。那些雖然理想浪漫但務實精明的中國商人,那些亦官亦商的企圖捍衛(wèi)民族權利的官商,那些投筆從商實業(yè)報國的學商們等等。他告訴我們,中國的企業(yè)家也應該是這個國家的脊梁,是推動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中堅力量。李鴻章、盛宣懷、鄭觀應、盧作孚、張靜江、周學熙、范旭東、胡雪巖、虞洽卿等等等等,在書中,他們一個個血肉豐滿地鮮活地向我們走來。在近代政治屈辱的大背景下,企業(yè)家們的努力更多的顯示出一種英雄末路的悲劇色彩。胡雪巖在上海與洋人斗絲,最后慘烈地失??;在爭奪開平煤礦的過程中,周學熙與英國人打了10年商戰(zhàn),最后仍然以悲劇收場。那些浪漫的商人,在經商的同時,已經用實際行動打造自己理想中的小社會,張騫的南通城,盧作孚的北培、陳嘉庚的集美學村,曾經是亂世之中的桃花源。從民族主義的角度看,盛懷宣、宋子文、甚至杜月笙這樣的人都有可敬之處,他們都以自己的行動抵御外強的入侵和掠奪。在民族存亡的危機關頭,杜月笙和虞洽卿們將自己的船悉數(shù)沉入江底,以阻擋日軍西進。他們理應被后世牢記。其次,通過他對歷史的描述,能夠讓人們對現(xiàn)實中的經濟問題有所警醒?!皻v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吳曉波在書中不止一次提到了對國家主義和經濟領域國進民退的擔憂。國家主義在清朝末年李鴻章掌權的年代就已經大行其道了,盛宣懷這樣的官商,利用政府壟斷資源,與國外資本搏殺,從洋人手里奪回了諸多經濟利益,但是他也上演了一幕幕官進商退的鬧劇,他在四川實行的鐵路國有化竟然是辛亥革命的直接導火索,用吳曉波的話說,“正是國營資本與民營資本的一次激烈博弈,最終導致了帝國的覆滅?!倍髞?,蔣介石政府中宋子文、孔祥熙對民營企業(yè)的巧取豪奪,更是加速了中國企業(yè)的大面積破產,加深了普通中國人的貧困程度。反觀現(xiàn)實,吳曉波懷著深深的憂慮。
  •   跟多數(shù)人相比,我從書上認識吳曉波比較晚。當《大敗局》風靡大江南北時,我雖也曾多次從書店的書架下拿下這本書,但翻了翻還是放下了。這一放,就是十年。
    2007年上半年,我在一個叫“悅讀時光”的小書店看到了《激蕩三十年 上》。這個時候,我正在關注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變化。無疑,企業(yè)的變化是這30年中中國社會的最大變化,即使身處這個時代,即使學習的就是經濟管理,即使從來也沒有停止對這個社會企業(yè)變化的關注,仍然感覺其難以把握??梢哉f,這30年企業(yè)的變化既是中國變化的縮影,更是中國社會變化的風向標。
    因此,一本描述中國企業(yè)這30年變化歷史的書正是我所期待的。吳氏這本紀錄片似的書,年譜一樣的記錄,令我很感興趣。因此,差不多每次去這個書店(大約每周一次),都會去翻翻這本書。之所以沒有立即買下來,完全是因為它還只有“上”。
    2008年2月,終于看到了《激蕩三十年 下》,于是毫不猶豫地同時買下了“上”、“下”。
    真是好文字!
    不是說笑,除了金庸、古龍、還珠樓主等有限幾人,我還很少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一口氣看上一個人五六本書的——更何況這其中還包括了近一年時間的等待。究其原因,恐怕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吳氏的文筆確實不錯,令人實在不舍卒讀。
    因此,讀完《激蕩三十年》后再買《大敗局》就是順理成章的了。然后看到了《跌蕩一百年 上》,然后,又是等待。2009年10月拿到《跌蕩一百年 下》時,正是比較忙時,并正逢出差,結果在路上就把書看完了。
    過癮!

    只是,看過后,我發(fā)現(xiàn),在書里卻沒有留下多少涂鴉。
    原因呢?
    我是喜歡在自己的書上信手涂鴉的,因為,不是很喜歡的書,現(xiàn)在已經難得買了;喜歡的書,總有喜歡的理由,比如,能與之交流,激發(fā)自己的一些感想——因此,自然會有涂鴉。并且,我信奉一句俗語:不動筆墨不讀書。
    但是,也有讀過之后,不著一字的,比如小說。因此,沒有在這六本書上留下多少字跡,并沒有引起我的太多的想法,讀過了就是讀過了。喜歡,就是喜歡,以后也許看到了他的書,翻一翻,喜歡還會買,如此而已。
    但是,前些日子,邀幾個管理學界的朋友小聚,談起吳曉波,問了一句好像不太合適宜的話:據說,吳曉波的《大敗局》成了教學案例?
    “那叫騙局,能叫案例嗎?中國企業(yè)都這樣的案例,那中國還要管理做什么?”
    我恍然。

    不是吳曉波寫的不好,也不是寫得不真,是我自己要求錯了。既然是對騙局的分析,自然也就與小說差不多了,我何苦求什么對話?
    又想起他對抗戰(zhàn)時期陳儀在福建被陳嘉庚驅逐之事的描述,對比在別的書中見到的陳儀后來結局,也就釋然,每個人看到的歷史果然是不一樣的。

    我還是喜歡吳曉波的書。編年史?權且當作是吧。喜歡就看了,如此而已。
    一個人,六本書,以后也許更多。
  •   流淌的百年經濟企業(yè)史
    2011-12-20二
    吳曉波筆下的一百年,是中華民族近現(xiàn)代史上最重要的一百年的一個側面。以往我們知道的一百年,是一段從老大帝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再到一統(tǒng)江山的歷史。這樣描述的歷史,是一段簡略的概述。而現(xiàn)在,我們越來越注重從個體或局部的角度來看待歷史,因為這樣的歷史才非大而化之,是逼真的,可信的歷史。個體的歷史,表面看起來稍顯單薄,但如果從多個角度累積起來,將是一副歷史的全景圖。
    這樣的歷史,不是單純敘述某個歷史事件,而是讓經歷過這個事件的眾多人物出來說話。他們說的話可能不一致,對事件的看法甚至截然不同,但這正反應了歷史的真實。歷史是今日的昨天,今日之事,不也正呈現(xiàn)出眾說紛紜的事態(tài)。昨日如此,豈不是再正常不過。
    經濟企業(yè)史,是歷史的一個側面。在吳曉波的一百年中,世界經濟舞臺上出現(xiàn)了個很重要的角色——企業(yè),以及掌控企業(yè)的企業(yè)家。這是因為,在那時,世界的經濟已由自然經濟轉變成資本主義經濟,資本的主人即資本家,相當多的資本家以企業(yè)為舞臺展示自我,實現(xiàn)自我。中國雖然跟世界不同步,但有識之士認識到,迎合、追趕潮流是中華復興之正道。但這條道路太過曲折,主導思想從洋務運動變?yōu)楦牧剂?,從改良立憲再到革命救國。在這條道路上,企業(yè)家始終從事著實業(yè)報國的理想,實施方法從胡雪巖、盛宣懷的官督商辦到張謇、榮氏家族的民族資本,不一而足。沿著這條企業(yè)家的歷史路徑一路尋來,不禁讓人扼腕長嘆,擊掌叫好,義憤填膺,唏噓感慨,直至五味雜陳。這是真實的歷史,活生生的歷史,能夠與當下聯(lián)系起來的歷史。這部歷史不光在遠處流淌,它也流淌進目下的中國,目下的現(xiàn)實。
    全書分為上下兩冊,書評并作一處。在此,向我最佩服的作家之一吳曉波致敬。感謝他讓我們看到如此生動的史實。
  •   吳曉波先生的這本書刻畫了一幅近代百年中國“下落不明”的階層——商人及其企業(yè)波瀾壯闊、起伏跌宕發(fā)展的歷史畫卷。商人這個意味著商品經濟發(fā)達程度的群體被歷史家遺忘了,即使著稱于世的歷史學家史景遷老先生也如是。吳曉波把商人及其企業(yè)的產生、消亡等一系列細節(jié)在近代百年中國屈辱史的大背景下展現(xiàn)開來,書中借用了諸多歷史上和當代中外歷史學家、觀察家等的論述、觀點為論據,考證中國企業(yè)家在政權更迭、制度變更、外敵入侵、國共內戰(zhàn)等環(huán)境下的艱難成長、無助徘徊和民族氣節(jié)。
    清朝末年首創(chuàng)“官督商辦”的盛宣懷、招商局“四大買辦”唐廷樞、鄭觀應、徐潤、席正甫、浙江官商胡雪巖、狀元兼大生紗廠的張謇、棉花大王穆藕初、商務印書局張元濟、民生船王盧作孚、面粉紡織業(yè)巨頭榮宗敬和榮德生、創(chuàng)辦與國際金融慣例全面接軌銀行的銀行家陳光甫、黑道梟雄兼商人杜月笙、官僚資本代言人宋子文和孔祥熙、上海商業(yè)領袖虞洽卿、中國銀行大股東張公權、商人助學典范陳嘉庚、化工領域先驅范旭東和侯德榜、南洋煙草大王簡照南和簡玉階、晉商“日升昌”掌柜雷履泰等國企和民營老板在清朝末年到1949年成立的期間或為實現(xiàn)個人報負和私利,或商業(yè)救國,或商業(yè)建城,或商業(yè)助學,在外敵入侵、內政不修的大背景下譜寫了一曲百年屈辱企業(yè)發(fā)展史。
    盛宣懷的“官督商辦”理念和辦法對中國現(xiàn)代商業(yè)領域仍然有很大的影響力,其直接操作的官民博弈商戰(zhàn)——收回四川鐵路而引發(fā)的“保路運動”成為推翻清王朝統(tǒng)治的導火索,觸發(fā)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即使今日仍有可反思之處。孔、宋在國家政權下形成的官僚資本對企業(yè)共商界的傾軋更是讓中國的民營企業(yè)生存維艱。民族資產階級在外國資本和官僚資本的雙重壓迫下表現(xiàn)的軟弱性和搖擺性,在國家與民族處于危亡之際的大無畏奉獻與抗爭表現(xiàn)出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了商業(yè)利益壯大奔波于外國人與中國官場的無奈與尷尬,讓人忍不住扼腕嘆息。外敵入侵和政權威勢不存之時迎來了民營經濟的黃金時代,更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新中國成立至今經濟社會蓬勃發(fā)展,中小企業(yè)在稅收和吸納就業(yè)方面對國家的貢獻有目共睹,如何在未來發(fā)展中把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進一步解放思想,為全民創(chuàng)業(yè)提供制度、資本、技術等要素支撐,激發(fā)13億人民的創(chuàng)業(yè)激情,在盛世迎來民營經濟大發(fā)展的“白鉆時代”將是未來執(zhí)政黨需要認真斟酌考量的重要課題了。期待這一天的早日來到。。。。。。
  •   難得的人才,難得的好書。
    繼《激蕩三十年》之后,吳曉波溯流而上,再寫中國企業(yè)100年,了解中國百年崛起,這是一部不容錯過的史詩般作品。
  •   從之前的大敗局1,2,到激蕩30年再到跌蕩一百年,吳曉波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經典,都值得去細細閱讀。從百年中國企業(yè)的發(fā)展史中,可以讓我們對整個國家及企業(yè)的發(fā)展有更深入的認識。
  •   跌蕩一百年的上部基本是從清末鴉片戰(zhàn)爭一直寫到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前的這段時間的經濟,對于這段時間的歷史,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一筆筆數(shù)額巨大的賠款,使得中國一步步滑向了深淵而無法自拔。
    而在經濟層面來說,雖然在西方國家的帶動下,中國的現(xiàn)代化有了初步的端倪,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使得官辦企業(yè)雖然有現(xiàn)代化的思想,但是缺乏現(xiàn)代化的靈魂,效率低下,就是現(xiàn)在這個年代,可以說依然保留了這一中國特色。而由于社會制度上的先天缺陷,使得中國就算是在同一時期和我們的隔海相望的另一個國家-日本即使是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越來越無法趕上現(xiàn)代化的步伐。吳曉波先生在書中提到了很有趣的一點,當清政府正將當時的輪船招商局收歸國有的時候,日本卻以1日圓的價格將日本船舶公司賣給了一個叫巖崎彌太郎的人,后來這家船舶公司就成了世界赫赫有名的三菱重工。
    而在辛亥革命之后,中國雖然總算是走出了封建社會,但是植根在中國太久的皇帝思想,使得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又是隨著一個一個偽皇帝,和一個一個偽農民起義而一步一步在蠶食中國近代工業(yè)的進程,軍閥割據,苛捐雜稅名目眾多,預征到十年,不斷的戰(zhàn)亂,使得中國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近乎停滯,這也直接導致了日本敢于貿然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
    感謝吳曉波先生將這段歷史還原給我們,我們熟悉的歷史,其實真的很陌生,因為我們只知道有這段歷史,而不知道這些歷史時間和當時的經濟發(fā)展都密切相關,雖然是一段近乎屈辱的歷史,但是絕對一段我們這輩子子孫孫都不應該忘記的歷史。
  •   吳曉波,偶最喜歡的財經作家,上次看他寫的《激蕩三十年》,一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企業(yè)史,跌宕起伏,令人感慨萬千!自此,就期待他的一百年,得知書上架的消息,第一時間買來,依然很好,在此贊贊~
  •   關于中國企業(yè)種種不可思議的事跡,散布在漫長的歷史中。吳曉波花費數(shù)年時間,將它們一一拾起,把一段由感性、零碎、個人觀察組成的歷史進行了系統(tǒng)化的描述,在浩如煙海的陳舊信息中,梳理出了歷史的脈絡。
  •   吳曉波寫的所有書我基本都看過,跌宕一百年上下兩冊一出版,我即收入囊中,早就看完,只是沒有時間見書評,呵呵!

    如果你對企業(yè)管理,公司治理非常感興趣,這兩本書是非常值得購買的,你可以了解中國文化大革命前的企業(yè)歷史,你就知道為什么今天中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相比西方國家要緩慢得多,你也能明白為什么中國企業(yè)的運營和管理水平還非常落后,我們的企業(yè)十分擅長關系導向型的事業(yè),但是中國真正市場化的公司很少,基本都靠國家的扶持或私人關系的倚靠。今天中國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yè)基本是資源或關系壟斷型的國有或私人企業(yè),完全市場化的企業(yè)沒有一家!

    看完本書,你就能了解我上面說的幾個為什么?跌宕100年真是非常不錯的圖書,至少在我的知識體系里還沒找到比它更好的講述中國企業(yè)史的書籍,信不信由你哦!
  •   之前就看過激蕩三十年,被吳曉波優(yōu)美的文字、清晰的思路、嚴謹?shù)倪壿嬕约皩嵤虑笫堑膽B(tài)度所打動,他對中國企業(yè)以及企業(yè)家歷史的梳理,填補了中國企業(yè)發(fā)展史的空白,所以義無反顧買了他的所有的企業(yè)史的書。這本書剛拿到,還沒有來得及細看,具體書評后述。
  •   《跌蕩一百年》中,吳曉波延續(xù)了他在《激蕩三十年》里的浪漫主義情懷,在看透歷史的深邃洞見中,娓娓道出自洋務運動開始的商業(yè)歷程與艱辛歲月,這里包含著故人們的吶喊、激情、夢想與失落,在吳曉波式的視角中,這群身穿長袍或中山裝的人又躍然于紙上,他們是有血有肉的靈魂,是很多現(xiàn)代人血脈相連的記憶。
  •   在網上搜了一下,發(fā)現(xiàn)描寫歷史的書不少,但像吳曉波這樣描寫中國企業(yè)成長史的歷史方面的書太少了,幾乎沒發(fā)現(xiàn)有跟這本書類似的,買來之后覺得很值得,很長知識,畢竟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不是研究經濟、歷史的非專業(yè)人士來說,對于自晚清到新中國成立這一段時間里,中國企業(yè)是如何成長的,對于這些知識我們都知之甚少。由衷地感謝作者給我們帶來這本書。受益非淺!
  •   從小學開始學習歷史,卻真正的不明白歷史。跌蕩一百年,寫了這百年的滄桑,吳曉波先生,謝謝。這一百年,中國經濟的起步是何其艱難。以歷史的眼光和胸懷來面對這百年的發(fā)展,受益良多。期待下部,相信,下部會更難落筆。畢竟那是一個有太多太多的爭論的年代,畢竟那是一個受控的時代。有時,我甚至不相信,我能夠看到跌蕩一百年的下部。
  •   很多的經濟類書籍總是充滿了太多理性的分析,而當我愛上吳曉波的文章,常常讀到的是一種充滿了情感的文章。中國歷史100年跌宕起伏,寫滿了國人的淚水也寫滿了我們不屈的抗爭,有太多我們不能說清楚的內心的情感音繞其中。從盛宣懷到榮毅仁,我們的企業(yè)家始終不乏理想,他們從零起步,步履蹣跚的往前掙扎,但是他們的血管里似乎有一種永遠不能忘卻的情懷。像盛宣懷不管他是如何的貪圖私利,但面對中國自身的利益,他從來不曾低頭;像鄭觀應,不管他是多么偉大的思想家,在那個時代他也不能逃脫他早已看在心上的悲劇。亞當斯密曾經把人定義為經濟人“說人都是為了利益而生存”,但是當你讀完了那些在血淚歷史中成長起來的中國企業(yè)家的故事的時候,你會明白有一種無以名狀的情感勝過一切的欲望。
  •   該書是國內最著名企業(yè)史學家吳曉波老師的最新力作,以編年史形式簡要介紹了中國近現(xiàn)代100年間中國民做企業(yè)興衰歷程。人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本人讀后感慨良多,從該書中我看到了GCD執(zhí)政以來的的很多經濟政策都有可以在以往的歷史中找到影子,不免讓人感嘆文化和歷史的頑強延續(xù)力!建議對民族企業(yè)發(fā)展史感興趣的買來一觀!
  •   吳曉波的這本書雖然名字和他那本《激蕩三十年》有點類似,但此書仍舊不乏那種歷史的沉淀感,讀后讓人對中國的商業(yè)基因在《激蕩》的基礎上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   一點史實錯誤:1、上冊231頁講到中原大戰(zhàn)時,說張學良站在蔣介石的對立面,與史實不符。2、上冊234頁講到1931年1月18日打死日本僧人事件,應為1932年。上冊致謝里面寫道“如果我的任何一部著作讓讀者感覺心旌蕩漾,那一定是我的錯”。是否有點……做作?因為我的確看得心旌蕩漾,心中涌起去做實業(yè)的豪情。同時,也有感于歷史似乎總是在不斷重復,百年前的片段如今看來總有似曾相識之處。其中所言國營資本總是占據上游能源和資源性行業(yè),民營資本總是只能在下游競爭性行業(yè)中生存,非常經典。而盛宣懷、孔祥熙、宋子文等人之所為正可與當今國企當家人相比。官僚資本與國營資本相伴而生,百年前即已演練得相當熟練了。果然,讀史使人明智。本書的體例與《激蕩三十年》基本一致,但部分經濟人物的章節(jié)則側重于人物而不能給人全貌的感覺。還是要感謝作者妻子的建議。本書是近代企業(yè)史,但總難免要到更大范圍的近代經濟史甚至近代史領域才能看得更加清楚,諸如史景遷的《追尋現(xiàn)代中國》、費正清的《劍橋中國史》、《觀察中國》,楊小凱的《百年中國經濟史筆記》都是經典中的經典,總要逐一讀過,一一記下了。
  •   吳曉波的書嘛。。從中國的企業(yè)發(fā)展中,抽象出規(guī)律,讓人們得以窺探,紛繁復雜的中國企業(yè)史。問題是,下冊啥時候出啊。。好想看
  •   古訓為何鮮活?大抵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提古訓之古人確實睿智,說到了根本,而根本道理往往亙古不變;其二,人們都說重復的錯誤不可饒恕,其實人們所犯之錯誤幾乎全部是重復錯誤,所以古訓想解決之事幾百年、幾千年中始終未解決。有這兩條,古訓怎會不鮮活?《跌蕩一百年》終需在《激蕩一百年》后才會出爐,睿智如吳曉波,可做到把事情想深,卻也改不了想的順序。而像我們普通人,油鹽醬醋的事也想不深,更別提順序。唉……唉呀…………
  •   吳曉波不愧是中國企業(yè)史第一人
  •   跌蕩的一百年,看完吳先生的這本書,你會由衷地感慨中國企業(yè)的百年發(fā)展史走得真是艱難曲折,令人感慨萬千。
    內有即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國有巨頭,外有牢牢掌握各方面資源的老牌外企。夾縫中生存是對百年中所有中國企業(yè)生存狀態(tài)的最好寫照。跌蕩百年,百年跌蕩,中國民營企業(yè)太難了。他們一直都處在各種勢力的壓迫之下,對政府討好而被出賣,對外國阿諛而被欺凌,對軍閥妥協(xié)而被掠奪,對革命同情而被拋棄。無論何種勢力走上中國近代歷史舞臺的中央,中國的民營企業(yè)似乎總是舞臺邊緣那個始終不知如何自處的蹩腳角色。
    中國企業(yè)的近代史并非一片黑暗,濃密窒息的黑夜里也曾有過耀眼的光明。比如同治中興,比如黃金十年,比如日據時代的淪陷區(qū),比如一五計劃。中國企業(yè)的發(fā)展史似乎總在重復政府圖強,大舉民力,大興國企,短暫輝煌,歸于平庸的死循環(huán)。中國的民營企業(yè)一直處于配角的角色,而且是一部連續(xù)劇中連一個側面鏡頭都沒有的配角。仿佛看客的我們只看到他們背影,而不知他們微微抽動的背影那邊是強顏的歡笑,或是帶淚的哭泣。
    百年以來的政府從來都把民營企業(yè)看做可以利用的工具,清政府把他們作為聚攏民間財富的工具,北洋政府把他們當做籌集軍費的工具,民國把他們當作擴張四大家族財富的工具。
    政府虧欠民企真的太多,每次政府想做什么大事就把民企拉上,出錢出力。如果干得好,就想方設法排擠民企;如果干得不好,就把市場拱手讓給洋人。寧與外人不予家奴的做派看得人好心疼。
    究其根本原因,蓋在于中國的當權者從來沒有養(yǎng)成平等的觀念,城頭變換大王旗,不管誰上臺,從來都是用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面對企業(yè),面對民眾,而不會認真聆聽企業(yè)、民眾的需要。
    近期國進民退的態(tài)勢明眼人一看便知,但是有關部門就是要矢口否認,如之奈何,但是歷史的規(guī)律是客觀的,并不以人的主觀為轉移,死循環(huán)似乎又將重演,嗟乎,悲夫!愿當局者慎之、再慎之。改革開放30年積累的國民財富可不能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啊。
  •   特別喜歡看吳曉波的激蕩三十年和跌蕩一百年,每本書都讓我受益匪淺!
  •   吳曉波的經濟史作品文筆簡練,史料詳實,是了解中國百年政治和經濟的好素材。從激蕩30年看到浩蕩兩千年。
  •   非常喜歡吳曉波的《激蕩三十年》。當看到地攤上出了《跌蕩100年》,馬上就在當當上買了這本書,寫得真好,受益匪淺。向吳曉波致敬。
  •   一直對吳曉波的著作比較感興趣,對中國經濟的變遷史也很感興趣,以前士、農、工、商最末等的商甚少被世人所關注,但這群人卻在很多時候影響著中國社會的走向,尤其在那不堪回首的恥辱歲月,歷史應該被銘記,更應該被公正地銘記,客觀地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去評價當時的人們。感謝吳曉波的分享與付出。
  •   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一百多年前,中國與日本走上了兩條完全不同的發(fā)展路徑。百年后的今后,我們驀然回首,發(fā)現(xiàn)我們已經失去了一百多年的時間。
    在這部《跌蕩一百年》中,曉波從商業(yè)史的獨特角度,帶我們重新回顧了一百年來中國走過的路。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來商人的命運,正反映了國家的命運。
    從鴉片戰(zhàn)爭到1977間的一百余年是中華民族努力適應千年未見之變局的一百余年,外敵、官、商、民構成了整部大劇的四個主角。
    在大劇的第一幕洋務運動中,主角是官商,官是主導者,商是被主導者和積極參與者,以應對列強兵戰(zhàn)獲勝后的商戰(zhàn)。由于官的顢頇,紅頂商人就漸變成了主角,成了官商,而民商則受到專制政權和國家資本的壓制,結果是甲午慘敗,洋務運動以失敗告終,中國墜入了半殖民地社會的萬丈深淵。在第二幕北洋政府時期,由于政權的不統(tǒng)一,官的力量被削弱,商的力量一度崛起,其主要標志便是出現(xiàn)了地方自治,此時的中國社會出現(xiàn)了近代史上難得一見的“小陽春”:政治上民主力量興起、經濟上民族工業(yè)繁榮、文化上百花齊放……而統(tǒng)一的政權一旦重新形成,大劇便進入到第三幕南京政府時期,此時官的力量卷土重來,商的力量再次被強大的官的力量壓制,壟斷一切的官商(四大家庭)重出江湖,商被更厲害地剝奪,力量式微。而第四幕則是新中國成立后,民商作為一個社會階層被消滅,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實現(xiàn)了空前的大一統(tǒng),于是萬馬齊暗,直至上演了文化大革命的人間慘劇……
    在這一百年中,商人命運多舛,國運自然也多舛。而只有改革開放后,商人揚眉吐氣了,國家才真正走向了繁榮富強。
    回首這失去的一百年,我們認識到,只有市場經濟才能使國富民強,而發(fā)展市場經濟,則必須有相應的民主和法治作為制度保障。市場經濟、民主政治、法治社會,是中國商人永遠的福祉,也便是中國永遠的福祉!

  •   深刻體現(xiàn)了企業(yè)與環(huán)境的互動關系,揭示了民族企業(yè)成長的獨特背景,讀來常令人扼腕嘆息,通過100年時間的提煉對企業(yè)在中國生存的真實法則更有體會,向吳曉波同志的辛勤工作致敬!
  •   喜歡讀吳曉波老師關于中國經濟發(fā)展宏觀闡述,瑞然跨度比較大,但是內容細節(jié)之處寫的很到位。(激蕩30年)就是指的這一代經營者讀一讀的。
  •   本來要寫好看的通俗易懂的好書,但是我覺得,書不能分高雅通俗的,自己覺得好看就好,我一直都喜歡看曉波的書從激蕩30年到現(xiàn)在的跌蕩100年,我覺得中國缺少這樣的專業(yè)研究企業(yè)史的學者,能夠中立客觀的點評歷史事實,和我們讀者一起分享。希望每年都能有幾本這樣有價值的好書問世。
  •   吳曉波的企業(yè)史系列的書,值得收藏。
  •   從激蕩三十年開始看起到跌蕩一百年 中國企業(yè)的曲折歷史惹人深思
  •   吳曉波的商業(yè)史系列值得每個對商業(yè)有興趣的人讀一讀,尤其我們生在中國。
  •   剛剛讀完這本書,感受很深。
    由于看完《激蕩三十年》之后,偶然發(fā)現(xiàn)作者還寫了這部百年史的企業(yè)發(fā)展,所以就迫不及待地買來看??偟膩碚f,信息很全,有作者個人獨到的見解。對中國民族資本的發(fā)展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   吳曉波的書都不錯,他得大敗局和激蕩三十年都很好看
  •   吳曉波以其獨特的眼光分析中國在歷史上的經濟政策,對現(xiàn)在的經濟改革很有啟發(fā),對中國現(xiàn)在的改革會有正面的作用
  •   看的第一本是激蕩三十年的下冊,然后就在當當上將這兩套四冊全買了下來,幾乎是一口氣讀完。很有可讀性。我覺得似乎是很典型的復旦出來的學者的思維方式,酷酷的文筆帶著淡淡的批判,總而言之人無完人的那種態(tài)度。但是也的確如此,過去的一百年是中國歷史上幾乎從未有過的恥辱百年,百年之中風流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來來往往,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傳奇,也浪費了無數(shù)次機會。在世界奠定后幾百年大勢的百年中幾乎是一直沉淪,讓人痛心?;剞D當今,又有幾個人能說,走的真的是崛起的正確的道路呢。
  •   吳曉波的書,真心喜歡,每個企業(yè)、每個人都很寫的閱然紙上
  •   寫作方式和激蕩三十年的基本相同??戳诉@本書,對洋務運動以來的企業(yè)和經濟史有了更多的認識,不再僅僅是知道歷史教科書上寫的那樣,民族企業(yè)家軟弱具有兩面性。這些企業(yè)家和政客們的利益交換早就現(xiàn)在的中國,只是有人選擇了蔣,有人選擇了毛。于是歷史就慢慢地改寫,否則就只靠軍人打仗,沒有后方支援,如何進行戰(zhàn)爭?
  •   昨天收到書的,大體看了一下,和激蕩30年的風格類似,吳曉波本著還原歷史真相的態(tài)度盡可能客觀的去收集資料,去評述,很難得!感謝!
  •   書一到手就大略翻過,體例基本延續(xù)《激蕩三十年》,稍有區(qū)別的是,人物的命運沉浮在這本書中占據了較大篇幅?;蛟S因為一百年中的許多事件,現(xiàn)在來評判已無太多禁忌,其中許多是非功過的蓋棺論定要從容大度得多。感受尤深的是,《三十年》中許多被視為創(chuàng)舉的行為,《一百年》里早有模樣,他們的商業(yè)精神氣脈未能如愿傳承,一段幾乎斬斷臍帶的混沌歷史,令商業(yè)在中國面目全非。盡管有胡雪巖等個別巨賈故事在民間流傳,但系統(tǒng)挖掘、補縫斷裂的文本一直是空白。近代史,一直被屈辱史、反抗史、政治史所占據,留給商業(yè)的空間實在太過逼仄。但現(xiàn)代的商業(yè)精英自得于所謂的創(chuàng)造時,看看這本書,或許會有更多沉思。
  •   喜歡看吳曉波寫的書,文字里面有對商業(yè)歷史在認識上的智慧,非常喜歡,期待第二部。
  •   在中國的近代史上,為什么我們很難找到中國商人的名字,他們作出了如此巨大的貢獻,他們影響著歷史的進程,但卻沒有被歷史所銘記。也許答案就在于中國民營經濟永遠無法揮去的痛——官督。中國沒有純粹的民營經濟,在中國的民營經濟,尤其是那些規(guī)模很大的民營經濟背后我們都可以看到政府的影子。我們都知道,經濟的蓬勃發(fā)展有賴于兩點,良好的市場環(huán)境和優(yōu)秀、高效的企業(yè)管理。而恰恰政府對民營經濟的介入扼殺了這兩點。一個民營經濟發(fā)展起來之后,政府便會插手,使其從民營轉為官督,把政府的官僚系統(tǒng)引入了民營經濟,大大的消弱了民營經濟的自主、靈動、高效等特點。而政府旗下的低效企業(yè)為了可以獲取更大的利潤,就勢必會打壓該行業(yè)其他企業(yè),形成自己的壟斷,壟斷一旦形成,再低效的企業(yè)也具有了利潤。于是促進經濟發(fā)展的兩個要素就如此被扼殺了。不是中國的商人不聰明,是中國的民主政治環(huán)境不允許純粹的商人發(fā)展壯大。時至今日,這樣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徹底的根除。
  •   書寫的跟激蕩三十年是想通的風格,記得自己在幾年前看激蕩三十年的時候是那么的激動,現(xiàn)在拿著這本跌蕩一百年,少了激動,多了一些冷靜,多了一些遺憾,如果洋務運動成功,如果維新變法成功,如果民主革命成功,心里有了那么多的如果,可惜沒有如果,在國企方面現(xiàn)在的困境,中國現(xiàn)在仍然在重復之前的失敗老路,書還沒看完,已經讓我有那么多的思考,那么多的感慨,吸引我不斷的看下去,去尋找思路,尋找出路,總之這本書值得讀,值得看,值得買。
  •   這是我買的第四本吳老師的書了。從大敗局到激蕩30年,在到跌蕩100年,作品資料翔實,風格統(tǒng)一,深入淺出,見解深刻。由于現(xiàn)存對清朝到民國時期民族工商業(yè)描述的著作不多,自己知道的也很少。從這本書里我了解了民族工商業(yè)發(fā)展的艱辛,以及它所具有的兩面性。發(fā)展環(huán)境的惡劣超出了我的想象。國民黨對民族工商業(yè)的摧殘也出乎我的意料。對官僚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也有了較為詳細的感受。盛宣懷、胡雪巖、虞洽卿、榮氏兄弟、四大家族等眾多人物躍然紙上,他們通過吳老師的筆在低聲訴說著自己的遭遇,或是長吁短嘆,或是一覽眾山小、或是躍馬馳騁商海,或是陰陰的一笑??矗嬷档每?/li>
  •   先買了吳曉波的《激蕩30年》,睿智的書,繼續(xù)閱讀他的書。
  •   非常喜歡的書。經??磪菚圆ㄔ诮洕^察報上的專欄,一直期待有這樣的一本合集。讀來有點手不釋卷的感覺,非常想讓人一口氣讀完。
  •   看了激蕩三十年和大敗局,感觸太深了,其實中國的很多企業(yè),成功各不相同,但是失敗都有共性
  •   跌蕩一百年:中國企業(yè) 這個書不錯.值得一看.
  •   吳曉波的經典著作,非常不錯,經濟學在國內需要這樣的作家來不斷推進和發(fā)展!
  •   吳曉波經典作品,這個必須看。
  •   風云變幻,100年的英雄人物都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他們留給我的傳奇的經歷。但是留給中國的確很少有一個百年的企業(yè)。
  •   先看過30年再看一百年會讓自己有一種循序漸進的視角觀看中國企業(yè)的發(fā)展,文本制作稍遜三十年。
  •   看過了作者的激蕩30年之后,這本書一出第一時間就買了.可以和激蕩30年從時間跨度上連續(xù)起來.方便讀者了解這一百多年來中國的工業(yè)商業(yè)史.
  •   吳曉波老師的文章大氣,公正有深度.好.
  •   吳曉波的力作。
  •   吳曉波的書我一直喜歡看,資料非常的翔實,我想吳老師一定是花了自己最大的心血把資料找出來的,盡管書還沒全部看完,但是就憑吳曉波這個名字就足夠證明書的價值了。
  •   吳曉波先生的書沒有什么說的,還是一如既往的好,喜歡這種寫作風格!
  •   我買的是吳曉波老師的大作,圖書各方面質量都很好,京東的快遞員服務太不也蠻好的。
  •   正看著,一如既然支持吳曉波
  •   其他都好,一如既往的習慣吳曉波
  •   吳曉波的書一定要看
  •   吳曉波的書挺好看,基本他的書我都有。。。
  •   吳曉波的書,買來慢慢看。
  •   吳曉波的書一貫不錯,推薦。
  •   很喜歡吳曉波的書,買齊全套了
  •   吳曉波的。當然好...
  •   吳曉波的書不錯
  •   吳曉波的書一向不錯,這本也不例外。
  •   吳曉波同志還是不錯的
  •   吳曉波很強大,期待下冊
  •   吳曉波的書,真的好!從來都沒有失望
  •   吳曉波的書太棒了~
  •   吳曉波的書都是好書!我喜歡!
  •   不錯的書個人感覺吳曉波還是挺有水平的
  •   吳曉波真是人才,好書
  •   嗯,不錯,看了此書我了解了中國百年企業(yè)史,很有借鑒。
  •   我喜歡讀史,而且這本書的入手很好,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讓我們了解了中國企業(yè)發(fā)展史。
  •   我看過上一部激蕩30年,再繼續(xù)追上這100年看,沒得說,實在是精彩絕倫。100年前的中國,充斥著“愚昧、屈辱、維新、革命”這些關鍵詞,看完此本,才知道動蕩的歷史背景之間,居然有這么多讓人或是激昂或是扼腕的商業(yè)故事。我還在看,細細品味,100年前,仿佛就要置身其中,好書,對不了解商業(yè)的我來說,理解我國這種特殊的官商結合的社會商業(yè)背景值得參考。
  •   此書將將中國企業(yè)(1870-1937)分成三個歷史段落,分別為:一、洋務運動時期——官督商辦二、企業(yè)黃金時期——民營企業(yè)三、國家主義時期——官僚壟斷書中所列每個時期的代表人物也非常鮮明。總之,受益匪淺!
  •   個人感覺確實不錯,跟三十年的聯(lián)系起來了,能夠全面了解中國百年商業(yè)史
  •   小波的書一如既往的精辟,文采飛揚,對中國的企業(yè)發(fā)展歷史做了系統(tǒng)的梳理,歷史是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看到未來!!
  •   看到了作者在一些媒體的影像節(jié)目和接受的采訪文章,感覺和諸多其它一些專家相比,對歷史尤其是企業(yè)史的拿捏直指要害,掌握的史料也很精準和廣泛,對讀者很負責人,此書是值得反復閱讀品味的好東西。
  •   好書,吳氏風格,中國企業(yè)史
  •   把中國企業(yè)史講的很詳細。有深度。
  •   中國企業(yè)的百年興衰,值得一看
  •   用歷史的眼光觀察中國企業(yè),犀利
  •   對于想了解過去中國企業(yè)發(fā)展的人來說,這本書是很值得看的!
  •   比激蕩三十年更煽情~~~即使作為小說書看也非常不錯。不過對管理的借鑒作用沒有大敗局和三十年那么實在。歷史探討或溯源分析的參考作用還是有的書的質量一般般
  •   一本了解中國企業(yè)發(fā)展的好書.我好久沒有這樣的迫切的想把這本書讀完的愿望了.
  •   跌蕩的一百年,更是中國的一百年,好好的補了一下中國近代經濟史!
  •   可能自身經歷了和經歷著《激蕩30年》中的那30年,所以對《跌蕩一百年》充滿期待。書已收到,正排隊閱讀。
  •   中國企業(yè)的興衰
  •   中國企業(yè)發(fā)展不容易,收到了多方面的限制和壓榨,這本書讓我對“買辦階級”有了重新的認識。
  •   這本書比《激蕩三十年》好,激蕩給人一種炒冷飯的感覺,好像就是把《大敗局》里的內容再加一點其他內容做成的,雖然也很好看,但是總少了一點原創(chuàng)性。而這次內容雖然是更久的,但讀上去卻更有新鮮感,其次這本書比激蕩更好地描寫了政商關系讀起來也更有意思
  •   老師推薦的書,整個書描寫了中國企業(yè)的發(fā)展史,值得一讀,極力推薦。
  •   厘清了晚清到民初的企業(yè)發(fā)展脈絡,有些現(xiàn)實版的故事在那時也有相似的版本,歷史總會延續(xù),何況是段不長的歷史,非常期待下卷
  •   在歷史的激流中,以經濟發(fā)展的視角,給商人,商界,民營經濟---這個階層,這個群體一個全面的展示,有平反,有沉思,有惋惜。讓我們看到自自由的民營經濟發(fā)展的不到兩百年時間里,從發(fā)端到激烈競爭,再到曲終人散,無不驚人的相似,無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或者是可預見的未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