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的力量

出版時間:2010年5月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印) 阿迪斯瓦阿南達  頁數(shù):328  字數(shù):429000  譯者:王志成,梁燕敏,周曉微  
Tag標簽:無  

前言

冥想已經(jīng)成為亞洲的主要文明,它是中國和印度文明的基石。在一代又一代人那里,各種人,包括學者、藝術家、運動員、軍人、家庭主婦,他們已經(jīng)學會用專注和靜心構成創(chuàng)造性生活的基礎。人們以一顆平靜的心就能面對任何障礙,并且,通過冥想,人們通常會在他的意識之中突然發(fā)現(xiàn)難題的解決方法。正如我們所知,其他諸如僧侶和修行者長時間的冥想,其目的都在于獲得更深的深度和智慧。這樣的平靜、深度和智慧,相信今日比過去更為需要,因為我們都面臨著來自城市生活、失業(yè)、污染和工業(yè)疾病等等的壓力。如何正確學習冥想?可以在古代典籍中尋求指導,也可能會有機會偶然遇到一位好老師。然而在現(xiàn)代社會中,在復雜的古典傳統(tǒng)中,有一個體系完整的指導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對于印度之外的讀者來說,有機會接近印度靈性思想的兩個主要傳統(tǒng)——瑜伽和吠檀多,對它們進行嚴肅、精湛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幸運的是,中國讀者現(xiàn)在有了《冥想與實踐》的中文譯本,這本書是精深和系統(tǒng)的,同時對那些想研究冥想的人也有著實際作用。本書的作者1925年出生于印度,在加爾各答大學接受教育,在那里獲得了文學碩士學位。1954年他加入室利·羅摩克里希那修道會,1963年成為一名僧侶,被授予梵文名字:斯瓦米·阿迪斯瓦阿南達(Swami Adiswarananda)。1966年他來到喜馬拉雅山的修道院,他在那兒擔任一份關于宗教與哲學的英文月刊的聯(lián)席編輯。1968年,他被派往紐約的羅摩克里希那一維韋卡南達中心,在該中心他成為靈性領導人,直到2007年去世。斯瓦米十分智慧:他寫了7部著作和許多文章。他的另一個興趣是信仰間對話,他經(jīng)常參加此類活動。在1993年的世界宗教會議上,他說:宗教褊狹和誤解令這個世界分裂,阻礙了世界文化的和諧。在任何地方我們都發(fā)現(xiàn)苦難、不團結和絕望。以委身于上帝和宗教的名義而來的仇恨和暴力是人類歷史的恥辱。團結和相互理解的需要從未像今天這樣強烈。我們住在一個既非西方也非東方的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是所有文明的傳承者。一個新世界的景象需要一個新的世界觀,這個世界觀需要建立在尊重和理解其他宗教傳統(tǒng)之上。這個中文譯本的出現(xiàn),要感謝一些人的辛勤工作。首先,所有對印度哲學和文化感興趣的人都要感謝浙江大學的王志成教授。在過去數(shù)年中,王教授成功地組織翻譯和出版了缽顛閣利(《瑜伽經(jīng)》)、斯瓦米·維韋卡南達(《瑜伽之路》)和室利·羅摩克里希那(《室利·羅摩克里希那言行錄》)的著作。正如前面所解釋的,我們相信這本書能給印度靈性哲學的兩個主要傳統(tǒng)——瑜伽和吠檀多,在當代權威性的研究以獨特的貢獻。最后,譯者和所有關心本書的人要感謝以下人士的鼓勵和幫助,他們包括:新加坡的陳裕福博士和陳靜芬博士、羅摩克里希那傳道會副會長斯瓦米·沙馬拉阿南達(Swami Smaranananda)、紐約羅摩克里希那一維韋卡南達中心的斯瓦米·維達阿南達(Swami Vidananda)和斯瓦米·瑜克塔阿南達(Swami Yuktatmananda)。[英國]韓德

內(nèi)容概要

斯瓦米·阿迪斯瓦阿南達所著的《冥想的力量》追隨瑜伽和吠檀多這兩個體系的方法和教導,研究冥想及其實踐。本書的論述中,廣泛引述了正統(tǒng)的文本。這些文本包括《瑜伽經(jīng)》、《奧義書》、《薄伽梵歌》、《烏達瓦之歌》、《分辨寶鬟》、《對實在的直接經(jīng)驗》、《室利·羅摩克里希那福音》、《室利·羅摩克里希那大師》、《維韋卡南達:瑜伽與其他作品》、《神圣母親室利·莎拉達·戴薇的教導》、《摩奴法典》等。還有一些冥想主題的教導分散在其他文本中,為了方便靈性探索者,也一并放在《冥想的力量》中。作者對這些文本的解釋都是基于瑜伽和吠檀多的正統(tǒng)解釋。

作者簡介

作者:(印度)斯瓦米?阿迪斯瓦阿南達 譯者:王志成 梁燕敏 周曉微

書籍目錄

概論
第一部分 冥想過程
第一章 冥想的意義
第二章 冥想的狀態(tài)
第三章 冥想的目標
第四章 冥想的益處
第五章 瑜伽系統(tǒng)中的冥想
第六章 吠檀多中的冥想g
第七章 關于冥想的神圣文本
第八章 冥想中的三個關鍵要素
第二部分 冥想對象
第九章 瑜伽和吠檀多中的冥想對象
第十章 冥想神的形象
第十一章 冥想神圣的化身
第十二章 冥想神為內(nèi)在深處的自我和至高無上的導師
第十三章 冥想原人
第十四章 冥想圣言喳
第十五章 冥想歌雅特瑞曼陀羅
第十六章 冥想偉大的吠陀圣言
第十七章 冥想一段神圣的經(jīng)文、一個圣言,或者一個神秘的音節(jié)
第三部分 意識的中心
第十八章 冥想的中心
第十九章 二元論、非二元論和中心
第四部分 專注的方法
第二十章 心意的撤回與專注
第二十一章 體式
第二十二章 時間和地點,靈性振動和地理方向
第二十三章 身體狀況、飲食習慣和實踐
第二十四章 自我分析
第二十五章 神秘的崇拜
第二十六章 持咒
第二十七章 調(diào)息
第五部分 冥想中的進步
第二十八章 進展的里程碑
第二十九章 神秘體驗和覺悟
第三十章 性格的轉(zhuǎn)變
第三十一章 圣典里描述的冥想進展
第六部分 冥想中的障礙
第三十二章 冥想中的障礙以及克服方法
參考文獻
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第一章 冥想的意義大地似乎在冥想。天空似乎在冥想。天界似乎在冥想。水似乎在冥想。山似乎在冥想。諸神似乎在冥想。人似乎在冥想。所以,臻達偉大者,似乎獲得冥想一份。盡管小人爭吵、辱罵、詆毀,而偉人似乎獲得冥想一份。對冥想進行冥想。——《唱贊奧義書》冥想,通常被理解為對任何對象的深度專注。在某種意義上,人人都冥想。因為專注不僅對生存,而且對任何行業(yè)中的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正是通過專注的力量,我們能夠做、能夠聽、能夠理解任何事物。不管我們是科學家還是藝術家、辦公人員還是勞動者、公司老總還是衣食父母,我們都必須專注心意,以便達到我們的目標。射手必須專注于靶子;釣魚者必須專注于浮子;演說者必須專注于談論的主題;音樂家必須專注于主音(keynote);舞蹈者必須專注于舞蹈動作。專注是獲得任何對象之知識的方式。心意則通過專注得到透鏡的特性,并能夠深入地滲透到任何對象之中,不管是外在還是內(nèi)在的對象,都必須感知到它的真正本性。專注是獲悉內(nèi)外世界之秘密的唯一方法。蘋果掉落自從創(chuàng)世之初就已經(jīng)被觀察到了,但正是艾薩克·牛頓(SirIsaacNewton)爵士對這一事實的反思和專注,才有了對“萬有引力”定律的確切表述。然而,冥想不止是專注。在瑜伽哲學和吠檀多哲學中,冥想是一個精神過程,冥想者通過它與冥想對象合二為一。專注(dharana)是這一過程的預備階段;當專注變得容易時,它就表現(xiàn)為冥想(dhyana)的形式,心意在其中持續(xù)地流向它的對象。冥想的頂峰就是融入冥想對象的三摩地(samadhi)。圣典把專注定義為“心注一處”。當我們能夠?qū)⑿囊獬掷m(xù)地集中于一個具體對象十二秒,就可以說我們達到了專注的狀態(tài);如果心意能持續(xù)十二次專注狀態(tài),我們就可以稱之為冥想;如果心意能持續(xù)十二次冥想狀態(tài),則達到了三摩地的階段。冥想分三個不同深度,即:專注、冥想和三摩地,并在三摩地中達到冥想的頂峰。我們已經(jīng)說過,專注是認識對象的方式。但要完全獲得一個事物的真正性質(zhì),唯一的方法就是通過專注,并與所知事物完全合一或同一。那時,對一個人或事物的認知就是我們對該人或事物所思考的內(nèi)容。冥想是獲得完全的、正確的認知之最合適方式。冥想不同于反思性的推理。理性只獲得一個清晰的事物觀念,它就得到滿足,而冥想則尋求對它們的直接知覺。理性是頭腦的功能,而冥想是上帝的居所——心的功能。只有理性的認可絕不會終止疑慮,也沒有力量轉(zhuǎn)變我們。它不能平衡激情和理性、欲望和冷靜,也無法根除我們世俗的習性,這些習性的種子只有通過冥想才能被摧毀。冥想將我們無數(shù)不和諧的沖動整合到生命的中心目標,即自我現(xiàn)實之中。我們的欲望、本能和沖動,就像交響樂中不同的樂器,結合在宏大的節(jié)奏和樂曲的交響中。冥想不止是默觀(contemplation)。默觀是思考神圣者,而冥想則是心意自發(fā)地流向神圣者。默觀的狀態(tài)可以比作一只圍繞著花朵嗡嗡作響的蜜蜂,落在花上,吸吮它的甘露。而當蜜蜂落在花上品嘗甘露時,它就到達了冥想狀態(tài)。冥想有時和祈禱聯(lián)系在一起,但它們之間是有明顯區(qū)別的。祈禱是以二元論的方式發(fā)揮作用的,因為它指向一個與我們分離的人格,神或神性人物。在冥想中,那種表面上的二元論被瓦解了。冥想在開始時或許需要努力、需要信條、需要人神同形同性的意象和象征,但最后總是在三摩地中融入并超越了所有形式、名字和概念的神圣者。意象、概念和象征,只是在這一靈性冒險中充當了墊腳石。所以,據(jù)說在祈禱中找們與上帝交談,而在冥想中我們在自己之中傾聽上帝的無聲之聲。在祈禱中我們與神圣者交談,但在冥想中我們與神圣者合二為一。冥想是最高形式的崇拜。在崇拜中,商羯羅說,一個人放棄了他外在的活動以及“在神圣的、純潔的阿特曼之圣所的崇拜,這個阿特曼是獨立于時間、地點和距離的,它無處不在”。當我們冥想時,阿特曼或自我就是我們崇拜的真正內(nèi)在的圣所。而外在的圣所,也就是虔誠的奉獻者朝圣的圣地,它具有某些缺陷。例如,圣地可能地處遙遠,朝圣者要承受身體上的疲累。朝圣者的安慰可能會受到天氣的干擾,小偷或無道德的祭司也可能給他們帶來麻煩。人們可能因為種種限制,而只能在某些特別的時候去朝圣,因為朝圣靈驗與否據(jù)說依賴于吉祥的季節(jié)。此外,傳統(tǒng)朝圣帶來的益處并不是永存的。但是,在阿特曼的神圣居所崇拜的人,則不存在這些缺陷和障礙。根據(jù)《摩訶婆羅多》所載,與我們真正的自我溝通,是最有效的冥想形式,它被比作在圣河中沐?。骸鞍⑻芈映錆M了自制之水。真理是水流,正行是堤岸,慈悲是水波……在圣河中沐浴。普通的水無法凈化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靈魂。”因而,冥想是心意最偉大的凈化者。靈性探索者常常問:如果上帝是自明的,是一切實在的實在,那為什么我們無法真切地看到他?我們?yōu)槭裁幢仨毥?jīng)歷靈修才能見到他?吠陀知微者回答說,我們無法看到上帝,是因為不純的東西落在我們的心意之鏡上,它們混淆并誤導我們。因為,我們感知和體驗的世界是通過我們的心意反映出來的。如果鏡子覆蓋著塵?;蛭畚?,它反映給我們的內(nèi)容就會被扭曲。但是,只要我們擦亮心意之鏡,那么它就能反映實在,也就是上帝。這一活動伴隨著靈修戒律和苦行,包括控制感官和各種形式的冥想。冥想是一種控制心意的技巧。被控制的心意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不被控制的心意則是我們最痛恨的敵人。人的心意以其不安而聞名。在《薄伽梵歌》中,用了四個詞來描述心意:不安、狂暴、強大和頑強。一個古老的諺語把沉溺于感官享樂的不安的心意描述成一頭發(fā)瘋的大象,而商羯羅則把它比作老虎:“在感官享樂的森林地帶,潛行著一只大老虎,叫心意。它阻止渴望解脫的善良之人去那里。”斯瓦米·維韋卡南達則把不安的心意比作猴子,猴子不僅陶醉在欲望之酒里,而且同時被嫉妒之蝎所刺、驕傲之魔所襲。不安的心意就像怪獸,能讓生活成為夢魘——但同樣的心意,一旦得到控制,就將成為最可信賴的朋友和幫手,維護著平靜與快樂。克服心意不安的方法是什么?縱容任何心意中出現(xiàn)的欲望而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只會導致更大的不安。通過自我折磨和禁欲只是壓制欲望,將它們趕到地下。試圖通過改變我們的環(huán)境來轉(zhuǎn)變心意也是徒勞的,因為無論到哪里,我們的心意以及它的習性都跟隨著我們。根據(jù)《薄伽梵歌》,唯一的方法就是通過控制和規(guī)范來面對它。這種控制的邏輯是強制性的。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只不過是物質(zhì)身體,那么我們肯定會死;如果我們僅僅是情緒上的瘋狂和沖動,那么就絕不會有寧靜;如果我們只充滿欲望和夢想,那我們永遠也不會自我實現(xiàn)。除非我們控制了身體、欲望和心意,否則我們絕不會找到真正的平靜和實現(xiàn)。然而,除非通過冥想,得到我們內(nèi)在的存在之核心——自我的指導,否則,我們的控制是無法成功的。正如《薄伽梵歌》所言:“心意不受控制的人沒有自我的知識,也沒有默觀。沒有默觀,他就不可能擁有平靜;沒有平靜,他怎么可能會有快樂?”

后記

經(jīng)過前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斯瓦米·阿迪斯瓦阿南達的《冥想的力量》(原名為《冥想與實踐》)一書終于完成了。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翻譯此書的最初動機有兩個:首先,希望為中國當前流行的瑜伽文化提供一點資源;其次,我本人在關注文化對話、文明對話,希望通過翻譯一些源于印度文明的著作,以推進這樣的對話工作。例如,我長期從事信仰間對話,關注很多西方的信仰間對話理論,但我兩年前開始意識到我們也應該從古老的印度文明中汲取信仰間對話的資源,在印度吠檀多哲學和瑜伽哲學中汲取營養(yǎng),并努力為信仰間和諧、人類諸文明間的和諧與豐富提供新的動力。本書的翻譯最初得到陳裕福(TanJuHock)博士、陳靜芬(TanChayHoon)博士的支持。他們最初提出翻譯這樣_部著作,并在版權問題上一直幫助我。羅摩克里希那傳道會副會長斯瓦米·沙馬拉阿南達(SwamiSmaranananda)、紐約羅摩克里希那一維韋卡南達中心的斯瓦米·維達阿南達(SwamiVidananda)和斯瓦米·瑜克塔阿南達(SwamiYuktatmananda)都一直支持這樣一項工作,并幫助協(xié)調(diào)解決版權問題。英國考文垂大學韓德(AlanHunter)教授是我多年的朋友,一直關心我的學術研究,并為此書撰寫了中文版序言。本書的翻譯分工如下:前言、概論、第一章 至第八章 由王志成翻譯,第九章 至第二十七章、第三十二章由梁燕敏翻譯,中文版序言、第二十八章至第三十一章由周曉微翻譯。譯文彼此進行了校對。在此基礎上,王志成對全書進行了統(tǒng)稿和校對,確定了基本的人名、地名和術語,對少量文本進行了技術處理。不少梵文單詞,在國內(nèi)并不統(tǒng)一,我們擇善用之;有的則找不到對應的翻譯,我們自己嘗試翻譯。另外,關于Self一詞,我們翻譯成自我,而self一詞則翻譯成小我,但書中self一詞出現(xiàn)不多,更多的是Self一詞。還有,書中出現(xiàn)很多ego一詞,我們根據(jù)作者的意思,翻譯成私我。感謝安倫先生對本書的關心和支持,并就譯文提出了修改意見。感謝郝宇暉女士對本書的關心和支持,并就本書的設計提供寶貴的參考意見。最后,感謝浙江大學出版社領導的支持,感謝張琛女士和趙靜小姐的勤奮工作,讓這本充滿靈性知識的著作以第一時間與讀者見面。王志成教授2009年3-9月于伯明翰大學-浙江大學本次重印修訂了個別地方,希望大家喜歡。王志成2011年7月13日于浙江大學

編輯推薦

《冥想的力量》:如何正確學習冥想?可以在古代典籍中尋求指導,也可能會有機會偶然遇到一位好老師。斯瓦米?阿迪斯瓦阿南達所著的《冥想與實踐》是精深和系統(tǒng)的介紹印度瑜伽和吠檀多的書籍,同時對那些想研究冥想的人也有著實際作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冥想的力量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5條)

 
 

  •   如何正確學習冥想?可以在古代典籍中尋求指導,也可能會有機會偶然遇到一位好老師。斯瓦米·阿迪斯瓦阿南達所著的《冥想與實踐》是精深和系統(tǒng)的介紹印度瑜伽和吠檀多的書籍,同時對那些想研究冥想的人也有著實際作用。
  •   如果你是一個決定通過冥想來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的人的話,我建議你讀讀它,內(nèi)容最開始可能有些艱澀難懂,不過當你在仔細閱讀之后,一定會獲得內(nèi)心的平穩(wěn)狀態(tài)。對于我來說,我在度這本書的幾天都被這本書吸引,最開始是在圖書館借的,后來實在太喜歡就買下來了。不要看封面一般,可是內(nèi)容真的是很好很好,值得瑜伽愛好者收藏!
  •   這本書是薩特亞南達瑜伽體系的一本書 薩特亞南達體系在冥想的實修中非常有影響的一個體系
  •   讓冥想更精進
  •   一本結合西方心里學的瑜伽應用書籍,還好
  •   系統(tǒng)的寫了一下瑜伽。有很多引用??催M了還好。
  •   替別人買的書,她是瑜伽教練,說這個書還不錯。
  •   挺好的樣子,試試能不能找到心靈的力量
  •   內(nèi)容廣泛,印刷很好
  •   很真實,好方法
  •   老師推薦的書,應該不錯。還沒有看
  •   強大的理論派,引經(jīng)據(jù)典,非常豐富,但愿可以指導我的實修。
  •   書不錯,但有些地方的翻譯不太好
  •   還不錯

    質(zhì)量很好,內(nèi)容還沒有看~
  •   給人以心靈的寧靜
  •   聽很多提起這本書,一直沒機會買,這次一下買齊了!
  •   非常喜歡這本書,很深奧,需要慢慢的品味?。。?/li>
  •   雙11時候打折入手,超值??丛u論內(nèi)容不錯。
  •   內(nèi)容豐富,開卷有益
  •   有點深奧,不過老公很喜歡,贊嘆是本好書。
  •   個人感覺有點高深,不過書本質(zhì)量和物流都很給力
  •   準備邊練邊讀,認真的讀。一定不錯。
  •   內(nèi)容通俗易懂,沒事可以當養(yǎng)性看。
  •   書的內(nèi)容大體看了下,似乎有些深奧
  •   準備看。應該是不錯的書。
  •   快遞速度很快,書也很不錯。
  •   發(fā)貨速度和配送的速度也很滿意!
  •   冥想的力量,,,,,,,,,,,,
  •   冥想,人類意識的特殊表現(xiàn)形式,意識生命的存在狀態(tài),不知道貓豬狗們是否會冥想?但是見過他們發(fā)呆。值得好好研讀的好書。
  •   使用了大量晦澀的長句,讀起來昏昏欲睡。我懷疑自己是否能堅持閱讀到底。同王志成教授以往翻譯的瑜伽經(jīng)和智慧瑜伽等作品不是一個風格。字比較小,排版比較緊湊。從定價上來看是劃算的;從閱讀性上來講是不太舒適的??傮w感覺像是一個學術論文,適合研究印度哲學的閱讀。內(nèi)容上,如果能夠突破一開始那些晦澀的專有名詞,以及冗長的哲學常識普及教育。從第四部分開始講了一些練習專注的方法,或許會對瑜伽的練習者有所幫助。
  •   對瑜伽有了新的認識
  •   很適合在練習瑜伽的時候看
  •   耐心看!
  •   是本簡裝書,紙質(zhì)印刷都一般,好在我是沖著書的內(nèi)容來的。
  •   有點郁悶~~
  •   能讀懂,可以理解,語言優(yōu)美。
  •   沖著王志成買的
  •   除非是對理論研究有興趣,否則并不推薦。有相當一部分內(nèi)容我都是飛速掃過的,盡管讀罷確實有一些收獲,但總體還是覺得好理論好空蕩。順便當看到有N段內(nèi)容在書中都反復出現(xiàn)兩三次還是很。。。
  •   翻譯不錯。內(nèi)容比較傳統(tǒng),大量引用古典,迷信思想居多,未能看透瑜珈本質(zhì)。
  •   可以看看,但寫得不夠深入
  •   太難讀,有深度
  •   本以為比較實用,可是里面特別多的理論介紹,學院派的書
  •   雖然看著有點復雜難懂,不如阿姜查系列給力又好懂,還是很值。近來靈修的書籍越來越多,真是好現(xiàn)象,讓人欣慰。
  •   還沒看完。帶著好奇買的,看了第一頁便被其中的哲學深深吸引。
  •   亞馬遜就是快,書的質(zhì)量很不錯,里面寫的不是很能接受,可能就是印度和中國的差異,感覺像是幾個弄個了專業(yè)東西糊弄人的,其實對我們非專業(yè)的來說用處不大,感覺像是論文來的
  •   學瑜伽七八年了,現(xiàn)階段希望在精神層面上追求達到瑜伽的境界,冥想是最根本最基本的鑰匙,推薦給希望在瑜伽之路上走得更遠的朋友們
  •   這本書關注很長時間了,它是不錯的冥想類書籍,對于冥想感興趣的朋友一定要看看。
  •   很不錯的書,發(fā)貨速度也挺快的。
  •   還好吧,主要是由于我的資質(zhì)不夠,沒能領悟這本書!
  •   花了五塊錢,感覺很不值。內(nèi)容太扯了
  •   描寫詳細深刻,值得一看!
  •   對于靈修的人來說這樣的書籍是多余的,基本是畫蛇添足
  •   書的質(zhì)量很好。簡單看了一些,不是很好懂,挺深奧的。適合有很多冥想、瑜伽基礎的習練者。
  •   理論多而且描述雜亂不清晰,理不出頭緒。也沒有什么實際操作。作為理論書我覺得也不是太好。
  •   此類相對比較專業(yè)的書籍 只有我們這樣的讀者才會購買 感覺很好 很有深度?。ㄙ徺I過此商品)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