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文學教程

出版時間:2010年7月1日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趙小琪  頁數(shù):306  
Tag標簽:無  

前言

這套系列教材的醞釀已有七個年頭兒了。2002年我受命擔任武漢大學中文系副主任,分管本科教學工作。正值新世紀之初,經濟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全面推進,高等教育也隨之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面對新的形勢,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這已是擺在我們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不得不思考、不能不應對的當務之急。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為了適應人才觀和教育理念的發(fā)展變化,我與時任系主任的龍泉明教授策劃,以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為試點,從修訂培養(yǎng)方案入手,全方位地開展本科教學改革。舉措之一,就是大刀闊斧地調整課程體系,壓縮通史性、概論性課程,增加原典研讀課程和實踐性課程,旨在強化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與此相應,計劃編寫配套的教材。起初,為了加大原典閱讀的力度,配合新培養(yǎng)方案增設的語言文學名著導讀系列課程,我們首先組編了《高等學校語言文學名著導讀系列教材》,2003年正式出版。與此同時,也醞釀編寫一套適應新需要、具有新理念的基礎課教材。從那時起便開始思考、調研、與同仁切磋。經過幾年的準備,2006年開始系統(tǒng)謀劃和全面設計,2007年正式組建了編委會,啟動了編寫工作。經過眾多同仁的不懈努力,今天終于有了結果,令人欣慰。這套教材是針對現(xiàn)行一些教材存在的問題,根據當今社會對人才的新要求,為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國際化人才而設計編寫的。旨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性學習,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強化不斷探索的意識,增添勇于質疑的膽略,培育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這也是我們把這套教材命名為“創(chuàng)新性學習系列教材”的用意。全套教材共有12種,基本上涵蓋了中文類本科專業(yè)的基礎課和主干課。

內容概要

本書提出了比較文學學科特征與研究范圍的新觀點,即比較文學的學科特征在于主體間性,比較文學的研究范圍主要指涉異質文學的事實材料間性關系、異質文學的美學價值間性關系、不同詩學的間性關系、文學與其他學科的間性關系、文學與其他文化理論的間性關系五種關系。在教材中大力增加文學與其他學科互滲關系比較的內容讓不同學科的知識在學生的知識結構中有機地集成,使學生成為既“?!庇帧安?,既“博”又“專”,具有整體性和綜合性知識體系的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由“授之以魚”轉變?yōu)椤笆谥詽O”,在教材中注重對學生實踐性能力的培養(yǎng)。由此將教學時空延伸到了課外,真正實現(xiàn)了課內外的優(yōu)勢互補和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作者簡介

趙小琪,現(xiàn)代文學博士、比較文學博士后,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F(xiàn)為中國新文學學會理事、湖北省比較文學學會秘書長、湖北省社科聯(lián)第七屆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比較文學和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出版著作《臺灣現(xiàn)代詩與西方現(xiàn)代主義》、《20世紀中國

書籍目錄

《高等院校中文專業(yè)創(chuàng)新性學習系列教材》總序緒論   第一節(jié) 比較文學的淵源與定義   第二節(jié) 比較文學的學科特征與研究范圍 第一章 事實材料間性關系研究   第一節(jié) 流傳學   第二節(jié) 淵源學   第三節(jié) 媒介學   第四節(jié) 形象學 第二章 美學價值間性關系研究   第一節(jié) 主題學   第二節(jié) 文類學   第三節(jié) 闡發(fā)研究 第三章 文學與其他學科間性關系研究   第一節(jié) 文學與哲學   第二節(jié) 文學與心理學   第三節(jié) 文學與藝術   第四節(jié) 文學與傳播學   第五節(jié) 文學與病理學   第六節(jié) 文學與計算機技術 第四章 異質詩學間性關系研究   第一節(jié) 詩學范疇比較   第二節(jié) 詩學文化體系比較 第五章 文學與其他文化理論間性關系研究   第一節(jié) 文學與原型批評   第二節(jié) 文學與敘事學   第三節(jié) 文學與詮釋學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再次,比較文學中的主體間性學科特征也表現(xiàn)為研究對象與研究對象的間性關系。如果說其他學科的研究對象是一元的,那么,比較文學的研究對象則是兩種國別的文學問性或文學與其他學科間性的二元關系。真正的比較文學研究不可能產生于單一的研究對象之中,而必須產生于一個研究對象與另一研究對象的相互作用和關系之中,它強調的是研究對象與研究對象的主體的共生關系。也就是說,兩種國別的文學主體或文學與其他學科的主體的共在與交互作用才構成了一種真正的比較文學研究,沒有兩個研究對象主體之間的共在與交互作用,就不可能有比較文學研究以及比較文學學科的存在。這其中,兩者中任何一方的主體性都是不可忽視的。例如,我們在對梁宗岱詩學與西方現(xiàn)代主義詩學進行比較研究時,一方面要看到西方象征主義對梁宗岱詩學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必須看到梁宗岱在引進西方象征主義理論和創(chuàng)作時,實際上是以傳統(tǒng)的純藝術精神去會解的。在梁宗岱看來,西方象征主義的許多“創(chuàng)新”,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早已存在。二者雖存在著文化時空背景的區(qū)別,但在基本理路和策略方面又有著明顯的契合之處。由此,他在對象征主義理論的介紹中,就借助中國佛學思想進行了會解。他認為,象征主義文學要獲取一種宇宙意識,必須遵循兩種途徑,一為“形骸俱釋的陶醉”,一為“一念常醒的澈悟”。①而事實上,無論是“形骸俱釋的陶醉”,還是“一念常醒的澈悟”,都與佛家修行的至高境界有關。這樣,梁宗岱就在象征主義和佛家思想的相互印證、相互闡發(fā)中,不僅使象征主義的“契合”論,而且也使佛家的妙悟論都呈現(xiàn)出了嶄新的面目,無論是它們的內涵還是外延都獲得了深化和擴展。由此可見,當比較文學研究者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價值觀念的國別文學放置在一起時,他的目的并不是以任何一方的主體性壓制或消解另一方的主體性。即使如梁宗岱這樣的被影響一方,他的詩學在受到西方象征主義詩學的影響時也并沒有喪失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能力。

后記

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跟隨范伯群、朱棟霖先生編寫《1898-1949中外文學比較史》以來,至今已有二十余年。歲月的流逝雖然可以改變我的年齡,卻無法消磨我對那段初次踏入比較文學研究領域日子的記憶。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對比較文學研究尤其是20世紀中外文學比較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的碩士論文就是依據文化地理學對中國邊域小說進行跨學科研究的。論文得到了以賈植芳先生為主席的答辯委員會老師的好評,論文的部分內容旋即被刊載于《文學評論》,這使我在嘗到了以其他學科知識觀照中國文學甜頭的同時,也堅定了以比較視野研究中國文學的信心。此后,我先后參加了龍泉明教授主持的國家重點社科項目《20世紀中外文學相互關系研究》、楊乃喬先生主編的《比較文學概論》、曹順慶先生主編的《比較文學教程》的編寫工作,我的博士論文與博士后報告也都是以比較視野研究20世紀中國詩歌的。這些研究經歷在豐富了我的學術視野的同時,也使我日漸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比較文學研究對象不應該僅僅限于文學文本的影響與平行研究,還應該將文本研究與理論研究相結合,只有這樣,自己的比較文學研究才能一方面超越那種脫離文學史現(xiàn)象試圖從范疇、體系方面推出文學共同規(guī)律的懸空式研究的局限,另一方面也可以從具體文本的比較研究上升到對于人類文學發(fā)展的共同規(guī)律的探討。這是我萌生撰寫一部比較文學教材念頭的主要動因。這部教材以知識的集成性與實踐性為主要聚焦點,以文學與其他學科、理論創(chuàng)新與實踐之間的相互融合為主要形式,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應用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探尋和變革,以建立全新的教學體系。在教學理念上,我們提出了比較文學學科特征與研究范圍的新觀點,即比較文學的學科特征在于主體間性,比較文學的研究范圍主要指涉異質文學的事實材料間性關系、異質文學的美學價值間性關系、不同詩學的間性關系、文學與其他學科的間性關系、文學與其他文化理論的間性關系五種關系。

編輯推薦

《比較文學教程》:高等院校中文專業(yè)創(chuàng)新性學習系列教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比較文學教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條)

 
 

  •   和眾多比較文學的教材相比,這本書更具有時效性與科研性,對于從事文學方向的研究生與博士生而言是本非常好的教材
  •   是買來應付考試用的,不過講得比較條理,可以作為比較文學研究考試的書吧。
  •   比較文學的經典教材,可以好好研究!
  •   可以選擇的一本比較文學教程,有思考題,導學訓練,拓展指南,便于引起人的思考和復習。其實市面上的書各有長處,都是給人以啟發(fā),看自己喜歡哪一種就好。
  •   裝訂很好,內容還沒看,準備好好看看
  •   書很好,今天上課用過,贊
  •   買了還沒怎么看的,還不錯吧
  •   還沒看呢,包裝倒是不錯。。。。內容粗略的翻了一下,前面有介紹“什么是比較文學”的話。
  •   對于比較文學專業(yè)的同學,我覺得買這一本送給他,應該還不錯
  •   全部是武大老師編的,用了很多新的學術觀點,對于想要把中文學好的同學很有價值
  •   有這么一本書,比較文學的相關知識就能掌握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