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力量大

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嬙  頁數:201  
Tag標簽:無  

前言

  迷與偶像是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現象。政治家與擁護者、藝術家與欣賞者、企業(yè)家與崇拜者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迷與偶像的關系。偶像和追隨者是互為依存的統一體,大眾需要偶像,所以偶像應運而生,偶像需要關注,所以追隨者(或稱“粉絲”)得以壯大。歷來為偶像立傳者眾,為粉絲寫書者寡。張嬙有在海內外媒體長時間的工作經驗,以及美國和中國大學嚴格而系統的求學經歷,在經過認真思考后,將粉絲作為自己的博士論文研究對象,并進而拓展成一部研究著作,其志可感,其識可贊。  偶像對粉絲的影響力,人所共見;粉絲對偶像的作用力,是張嬙的獨特視角。由粉絲與偶像的關系出發(fā),張嬙逐步深入,從眾多人所共見的現象中發(fā)現規(guī)律,提煉模式,從而將對粉絲的研究拓展至更廣闊的領域。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演藝明星、體育明星、企業(yè)明星、Kitty貓、可口可樂等不同類型的偶像們對粉絲的吸引力,又可以發(fā)現粉絲們以及粉絲現象所產生的影。向力、凝聚力、號召力、放大效應、傳播效果。

內容概要

粉絲,是偶像與明星的權力來源,是Hello Kitty、貝克漢姆、還有姚明的身價指數。沒有粉絲,哪來偶像?鏡頭的焦點永遠是偶像,但為偶像明星默默付出的粉絲才成就了今天的偶像。閃爍不停的鎂光燈,加上紅地毯旁瘋狂尖叫的粉絲堆砌了偶像的高人氣,媒體加上粉絲,建構了龐大的名人產業(yè),成就了崛起中的粉絲經濟。無論你是誰的粉,歡迎來到粉絲年代!    這是國內第一本寫給粉絲的書,第一本探討粉絲文化的書。粉絲是最優(yōu)質的消費者,掌握企業(yè)與品牌制勝的關鍵。本書從粉絲與偶像的關系出發(fā),敘述偶像崇拜與粉絲文化的形成,從文化研究背景與科技變遷鋪陳粉絲崛起脈絡;探討粉絲經濟,解密明星制與名人產業(yè),從粉絲對偶像與品牌的熱愛與崇拜闡述粉絲商機;分析后現代社會中的粉絲現象,解答粉絲崛起背后的社會意義與影響。書中提出粉絲的嶄新詮釋,體察粉絲的火花與力量,開啟探索多元創(chuàng)意社會的一扇窗口。    也許你不曾迷戀過明星,也許你無法理解粉絲,但是,身處風格社會的你,是否喜歡自拍?寫微博?鐘情某個品牌的產品,或者在社交網站或網絡游戲中流連忘返。在微博上,在人們絮絮叨叨的留言與照片中,我們發(fā)現這些日常生活的痕跡無非是肯定我們存在的證據。我拍故我在、我寫故我在、我微博故我在,同樣地,我在故我寫、我在故我微博,我在故我迷?! 》劢z年代,誰能自外?這本書結合傳播學和品牌營銷理念,在勾勒粉絲媒介消費行為規(guī)律中,建構粉絲經濟理論架構,為當前復雜多變的創(chuàng)意社會,提出品牌營銷參考坐標。本書六章在試圖描繪當前媒介景觀下,結合理論和中國實踐,解密粉絲密碼,提出適應新媒介環(huán)境的品牌媒介生存之道。當前全球政府和企業(yè)莫不重視發(fā)展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希望從微利的制造業(yè)向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升級,開發(fā)有設計有態(tài)度的高端產品,然而創(chuàng)意誕生于多元寬容的社會,粉絲是主動的生產消費者,積極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推動創(chuàng)意社會,希望這本書為認識粉絲面貌,打開一扇窗口。

作者簡介

張嬙,來自臺灣的文化買辦,游走于不同文化的文字工作者,穿梭在兩岸三地之間。拍攝記錄片,也研究流行文化,專注于偶像崇拜與粉絲文化研究?!秾殟u眷村》主編,棱聚傳播創(chuàng)意總監(jiān),中國傳媒大學及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師,北京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博士,美國波士頓大學電視新聞碩士,臺灣政治大學本科,前美聯社電視資深制作人。在國際媒體工作10年后,將對新聞的敏感帶入流行文化研究,期許對當代生活有更多的想象及理解。

書籍目錄

序一  粉絲小百科/熊澄宇序二  粉絲為何力量大?/呂寧思序三  偶像崇拜與粉絲力量/王吉鵬前言  歡迎來到粉絲年代1  粉絲的前世今生  愛  因為在心中  粉絲穿越古今  迷?。≈i  U時代來臨  受眾的終結  粉絲的崛起2  解密粉絲密碼  我愛Kitty  從雷鋒到謝霆鋒  星星知我心  和自己談一場戀愛  粉絲DNA  追星不可十白3  情緒資本打造粉絲經濟  名人生意經  資本新概念  欲望在消費中流動  粉絲社區(qū)增值情緒資本  粉絲經濟以情緒資本計價  情緒資本是雙刃劍4  粉絲是門好生意  偶像與粉絲雙贏  真人秀制造粉絲  真人秀加碼情緒資本  注冊愛的商標  無量從一而生  粉絲總動員5  粉絲新勢力  御宅文化“錢景”好  “角色扮演”來自愛  粉飛客創(chuàng)意飛天  我們都是一家人  粉絲推動全球地方化  偶像站出來6  我迷故我在  照片是沒有圍墻的臥室  觀看與表演的風格社會  愛戀水中倒影  我在故我迷  粉絲成長三部曲  邁向創(chuàng)意社會附錄  21世紀初中國粉絲事件簿后記  我是誰的粉?你是誰的粉?

章節(jié)摘錄

  粉絲穿越古今  《晉書·衛(wèi)玠傳》:京師人士聞其姿容,觀者如堵。玠勞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時年二十七,時人謂玠被看殺。  1700多年前的晉人衛(wèi)玠,小時候是個神童,琴棋書畫,寫詩賦詞,樣樣精通,長大了一表人才,風度翩翩?!妒勒f新語》說他“風神秀逸、身體贏弱”。帥哥衛(wèi)玢喜歡坐著山羊拉的車出門,白色的山羊搭配衛(wèi)玠姣好的皮膚,常吸引大批群眾圍觀,愛慕者還追著山羊車送來鮮花水果。衛(wèi)玠不堪負荷,積勞成疾,27歲就憔悴而死。因此有成語“看殺衛(wèi)玠”,比喻為群眾所仰慕的人?! ∽沸乾F象,原來在公元265年到420年的中國晉朝就已經存在。古有衛(wèi)蚧,今有周杰倫。要看周杰倫,現代粉絲不需舟車勞頓,就能在電視上網絡上一睹偶像風采;偶像還有經紀人和公關公司打理行程,分憂解勞,粉絲也會體貼偶像,不會讓偶像年紀輕輕就累死?! 》劢z在中國歷史悠久,在過去舊時代,不少著名的京劇演員廣受歡迎,許多王公貴族一擲千金捧場給喜愛的角兒,傳為佳話。京劇迷百年來遍布海內外,北京長安大劇院、國家大劇院門前更常見擲重金買票看戲的票友和戲迷?! ∪A人電影明星李小龍、還有20世紀60年代紅遍亞洲的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都制造了華人世界耳熟能詳的追星現象。由凌波和樂蒂主演、李翰祥執(zhí)導的《梁山伯與祝英臺》,1963年首映時轟動全亞洲,在香港連續(xù)上映了186天,還有影迷看了112次。凌波和樂蒂巡回登臺,到了臺灣更造成萬人空巷,激動的老太太粉絲將身上的玉鐲、金飾扔上臺。她們瘋狂的行為,其實跟今天的周杰倫、F4、韓國偶像Rain、裴勇俊、東方神起的粉絲,還有哈韓族、哈日族沒有什么區(qū)別!  歐美的粉絲現象,從文藝復興到維多利亞時代都普遍存在。當時歐洲貴族喜歡供養(yǎng)作家、畫家或詩人,著名的歌劇演員和藝術家也有許多追隨者和金主,這些名流及貴族喜歡在家里舉辦沙龍聚會,大家都爭相邀請知名的藝術家、作家或詩人來為活動增光?! ?4世紀在文藝復興的發(fā)源地意大利,著名的文藝復興巨匠達·芬奇就有許多追捧者。達·芬奇經常受皇室貴族邀請創(chuàng)作,例如一位意大利公爵盧杜維克就以身為達·芬奇的金主而名留后世,達·芬奇一幅著名的畫《抱白貂的女子》,據說就是為這位公爵最喜愛的情婦畫的。達·芬奇晚年被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聘為宮廷畫家,謠傳他臨終時是在這位法國國王懷里過世的。許多達‘芬奇的畫,包括他最著名的《蒙娜麗莎》,最后都留在法國了?! 〉搅?8世紀,有一些文學作品吸引讀者到書中提到的地方參觀,讀者也會寫信給喜歡的作家表達愛慕之意。作家與讀者的關系向來錯綜復雜,被《紐約時報》譽為“恐怖小說大師”的美國作家斯蒂芬·金,數十年來他的小說總是名列美國暢銷書排行榜,他的作品更是好萊塢電影制片商的搶手貨。他有一部小說題材十分特別,描寫了書迷與崇拜的作家間微妙的關系?! 17-19

媒體關注與評論

  偶像對粉絲的影響力,人所共見;粉絲對偶像的作用力,是張嬙的獨特視角。由粉絲與偶像的關系出發(fā),張嬙逐步深入,從眾多人所共見的現象中發(fā)現規(guī)律,提煉模式,從而將對粉絲的研究拓展至更廣闊的領域。  ——熊澄宇(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粉絲力量大》是國內第一部寫粉絲的著作,筆法通俗深入淺出。……雖然以文化研究的學術理論為脈絡,卻使用許多國內外粉絲故事,既豐富了內容又活用了理論,在為這本書賦予學術的深度與國際化的廣度之際,讓讀者并不感到學術的枯燥?!  獏螌幩迹P凰衛(wèi)視資訊臺副臺長, 《總編輯時間》主持人)  多元創(chuàng)意的社會,尊重差異承認個性,包容多彩多姿的多元文化,鼓勵人們將生活風格表現在個人品位和形象上。創(chuàng)意,是多元社會的寫照;粉絲帶來創(chuàng)意,值得關注。從《粉絲力量大》這本書中可以找到創(chuàng)意的泉源?!  獎⑿】担ㄏ愀墼O計中心副主席)

編輯推薦

  顛覆你對粉絲瘋狂追星的負面印象,帶你享受解密創(chuàng)意社會的樂趣。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粉絲力量大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通過大量實例解釋了粉絲的心理和文化
  •     “早上伴隨著Happy Wake Up的鬧鐘鈴聲起床,先打開小蔥(李宇春)代言的夏新手機,看看每天都更換的小蔥的待機圖,然后用小蔥代言的佳潔士刷牙,到了單位先沖桌子上的小蔥說聲“早上好”,然后用上面印著小蔥的杯子喝水,工作用的電腦則是小蔥做代言人的神舟,晚上睡覺前,對著小蔥的海報說一聲“晚安”,進入夢鄉(xiāng)繼續(xù)與小蔥會面?!?br />   
        要不是在張嬙的新書《粉絲力量大》中,讀到這段引自某李宇春粉絲“一天之紀錄”的話,我真不敢相信世界上有人竟是這樣生活的——而且,很可能日日皆是如此!寫這段文字的人,就是典型的最低層次的“粉絲”——只知崇拜和消費的那種。
      
        今時今日,沒有任何人能夠逃脫“粉絲”二字的影響。即便你不是任何人的粉絲,身邊也勢必會充斥著各種與“粉絲”或“崇拜”相關的人和物。譬如近年被瘋狂追捧、恨不得將其奉入神龕的iPhone手機:輕度粉絲欣賞它卓越的性能,重度粉絲簡直把喬布斯視為“教主”——一聲令下,二話不說,三教九流,四海之內皆兄弟。
      
        過去,我只在一些學究氣濃重的書中看過關于“粉絲文化”的解讀,但大都過于沉悶,我猜很少有人能耐著性子讀完。而《粉絲力量大》,讀起來則生動有趣多了。書中除了大量運用生活實例外,還摘引了不少學者的觀點,比如,張嬙時不時提及的美國當代著名文化學者約翰·費斯克。費斯克是最旗幟鮮明支持“粉絲文化”的學者之一。在他那里,粉絲不再意味著被動和盲從,他不認為一個粉絲只能從“偶像”那里汲取需求,更重要的是粉絲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比如消費、改造等等)來影響“偶像”。
      
        費斯克最著名的觀點如是:“絕大多數牛仔褲的使用者無法自己生產牛仔褲,只能購買批量化、標準化生產的牛仔褲,但是他們卻可以在這些牛仔褲上戳幾個洞或撕幾個口子……大眾從文化工業(yè)提供的產品中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也是真正的大眾文化。”所以,按照他的說法,粉絲通過消費,實現的不是“偶像”的價值,而是自己的價值。我們甚至可以將這種在“牛仔褲上戳幾個洞或撕幾個口子”的行為,理解為一種“創(chuàng)意”——流水線生產出來的、一成不變的牛仔褲,被粉絲變成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牛仔褲。張嬙說:“粉絲經濟,催生多元創(chuàng)意社會,改變今日媒介環(huán)境景觀;粉絲當道,引領消費潮流,主導創(chuàng)意社會?!辈贿^,我還是要不客氣地說一句:“中國當下的粉絲,實在是很不懂得如何做粉絲?!边@話什么意思呢?即是說,我們的粉絲還不太會利用自己的“主動性”去改變社會。我們滿以為用手機短信選出了李宇春,就是我們莫大的勝利。實際上,按照法國左翼社會學家的講法,只有從根基上撼動了社會這臺大機器的運作模式,才算是真正改變了社會。換言之,粉絲現在可以投票選出自己的偶像,雖是一種進步,不過卻鮮有人質疑這種選舉方式本身的合理性。從小的一方面來說,每一個粉絲都用自己的“主動介入”改變社會;但從大的一方面來說,每一個粉絲又迫不得已要服從“游戲規(guī)則”。那么,所謂“創(chuàng)意”云云,也就無奈地成為聊以自慰的說法罷了。
      
        “粉絲力量大”。的確,從過去到現在,我們已經目睹粉絲的力量不斷壯大,在可預見的未來,粉絲的力量勢必仍將不斷壯大。粉絲現在身處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內,也在如來佛祖的五指山下,正期盼著火眼金睛的煉成和唐僧的出現。我們樂見粉絲隊伍的壯大,同時也期望有朝一日,它真的成為改變中國社會的一股力量!
      
      
  •     粉絲力量大新書發(fā)布會今天下午在方家胡同46號舉行,還好沒有下雨,來了媒體、朋友,還有來自各界的嘉賓一起跨界對話??炷锌∮嗟募尤?,讓發(fā)布會多了一分驚喜,他的粉絲——金魚們早早到場集合,他們才是今天的主角!
      
      沙龍由臺灣作家張鐵志主持,首先就明星與偶像的關系進行討論。嘉賓劉思汝認為粉絲通常會在偶像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她的公司最近跟Lady Gaga有一些營銷合作,她說Lady Gaga 最喜歡唱歌、最喜歡打扮自己,她有個時尚品牌,全球的粉絲紛紛追捧。她說Lady Gaga收到很多粉絲的來信,有個粉絲寫信說:‘我在呼吸著你,我在生活著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這句話Lady Gaga 很喜歡,后來放在她的微博上。
      
      接著我們談粉絲經濟,粉絲網創(chuàng)辦人王吉鵬直言“粉絲網成功之處在于為粉絲打造追星平臺,整合粉絲集體力量,做好粉絲與偶像間的橋梁。他更直接說,本質上,劉德華跟上帝沒區(qū)別,因為大家的信仰是一樣的,讓你精神滿足,只不過劉德華缺的是一套理論體系,劉德華是收錢的。
      
      粉絲對偶像的吸引可以分為以作品為主和以個人為主,搖滾樂評人張鐵志說,“搖滾樂迷基本上與快男粉絲沒有差別,他們看到偶像都會尖叫。只是搖滾樂迷更喜歡的是作品,因為作品而喜歡上偶像,搖滾樂中歌手自己創(chuàng)作的比較多,跟流行音樂稍微有點差別”。學者陶東風也認為,應該將明星和偶像區(qū)分開來,兩者的概念不可混淆,明星可能不是偶像,偶像也不一定是明星,他還特意舉例稱,“錢鐘書可能是很多的偶像但不是明星,而于丹可能就是典型的學術明星”。
      
      粉絲為何力量大,也是討論的重點。我們一致認為今天的媒介——微博、網絡社區(qū)、手機,幫助粉絲集體追星,展現粉絲集體力量。粉絲,無論作為一種現象,還是作為一種方法,都是我們了解這個多元的風格社會的框架。粉絲創(chuàng)意,展現我們的自我和認同,粉絲的行動力,驅動創(chuàng)意的源頭。粉絲經濟,催生多元創(chuàng)意社會,改變媒介環(huán)境;粉絲當道,引領消費潮流,推動社會前行。粉絲的話題,將不斷走向深入。從05年超女出現后我開始研究玉米,從我的清華大學論文到這本書的出版,四年多來伴隨著粉絲群體一起成長,希望今天的活動是探討粉絲的起點,未來希望看到更多探討粉絲的作品。
      更多的內容可以在粉絲網上看見:
      
      http://news.ifensi.com/chanye/2010-09-02/article-294517.html
      
  •   那些狂熱的粉絲,自己的生活哪里去了?就那么情愿跟隨一個可能從未謀面的陌生人?好可怕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