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與自由

出版時間:2010年06月22日  出版社:博雅書屋  作者:密爾頓.傅利曼  譯者:謝宗林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利曼(M.Friedman)代表作《資本主義與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  這是一本沒有數學符號、沒有任何幾何圖形的「敘述性」著作。弗利曼將各個社會中都常見的十二個重要問題以淺顯之文字、流利的文筆提出精闢的分析, 這本早在一九六二年出版的書,是弗利曼根據其在一九五六年的一系列演說內容結集而成,據此推算各篇文章正是弗利曼壯年期精力充沛、生產力達到頂峰時的傑作。
本書所論述的十二項問題大都正在臺灣萌芽,這些課題都圍繞在「政府」角色的如何扮演,這也正是臺灣當前政權輪替後政府之主要困境所在。癥結在正確觀念的無法生根,而政府是主人,人民是僕人的迷思,還深印在國人心中,如何導正?我們可在弗利曼這本書的導論和第一、三章找答案。金融自由化、WTO衝擊、教育自由化、職業(yè)證照、勞資關係諸課題的迷思,也可在本書有關章節(jié)中尋得迷津。此外,社會正義、公平、社會福利是近幾年臺灣各界熱烈推動的理念和措施,這些看似增進人民福祉,實際上卻可能引領我們走向「奴役」之路的迷思,弗利曼在本書的第十、十一和十二章中提出破解之道。
本書特色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句話得以風靡全球,無疑歸功於有「20世紀最偉大的自由經濟學家」美譽的傅利曼,也突顯出他在公眾中享有極高的聲譽。
十二個歷久彌新的問題
本書所論述的十二項問題,大都正在臺灣萌芽,這些課題都圍繞在「政府」角色的如何扮演,這也正是臺灣當前政權輪替後,政府之主要困境所在。
「知識有兩種,一種是亙古不變的,一種是與時俱變的?!箙腔萘终f:《資本主義與自由》就是前者。本書非但沒有過時之虞,還會有愈陳愈香的魅力。
●英文版銷售超過50萬本,已發(fā)行18種語言。
●《倫敦泰晤士報文學評論增刊》評選為「戰(zhàn)後最有影響力的一百部著作」之一。
我們怎樣才能利用政府的潛力,同時避免它對個人自由的潛在威脅呢?在這本經典著作中,密爾頓.傅利曼完整陳述了他那非常有影響力的經濟哲學。其中指出競爭性的資本主義體系不僅是達成經濟自由的一種安排,也是政治自由的一個必要條件。
這是一本深入淺出的益智讀本,英文版已銷售超過五十萬本,已經被譯成十八種語言出版,而且種種跡象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越來越有影響力。

作者簡介

傅利曼
傅利曼於一九一二年七月三十一日在美國紐約州的布魯克林出生,念高中時,父親去世,家中經濟狀況下滑,想念大學就得自力更生,幸運的是,傅利曼獲得一筆獎學金,再以各式各樣的零工籌措學費,就這樣辛苦的在一九三二年畢業(yè)於路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傅利曼在讀大學期間,由於想成為一名保險精算師,一開始主修數學,後來才對經濟學產生興趣。大學畢業(yè)後,傅利曼進入芝加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此時曾受教於范納(Jacob Viner)、奈特(Frank Knight)、舒爾茨(Henry Schultz)、明茲(Lolyd Mints)、賽蒙斯(Henry Simons)。碩士畢業(yè)後,由於舒爾茨的推薦,傅利曼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此時受教於霍特林、米契爾、克拉克等教授。
傅利曼在求學期間,曾在一九三五至三七年在美國自然資源委員會(National Resources Committee)工作,主要從事消費者預算研究設計。這方面的工作成果也成為他日後出版《消費函數理論》(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一九三七至四○年間,傅利曼在哥倫比亞大學擔任非全日制講師,同時兼任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研究人員。在國家經濟研究局,主要協(xié)助顧志耐研究專業(yè)人士的所得。他們的研究結果就是《一九二九至三六年間的專業(yè)開業(yè)者的所得》這本著作,也成了傅利曼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論文。
一九四○至四一年,傅利曼擔任威斯康辛大學經濟學客座教授;一九四一至四三年,在美國財政部賦稅研究局工作,主要研究戰(zhàn)爭時期的稅收政策;一九四三至四五年,在哥倫比亞大學戰(zhàn)爭研究處擔任統(tǒng)計科副科長;一九四五至四六年擔任明尼蘇達大學副教授。傅利曼雖然早已完成博士論文,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遲至一九四六年才獲得哥倫比亞大學頒發(fā)的博士學位,並於同年赴芝加哥大學擔任副教授;一九四八年升任教授,直至一九七七年退休。在芝加哥大學任教期間,傅利曼與史蒂格勒一起開展了芝加哥經濟學派。
在教學研究工作之外,傅利曼還從事大量的社會活動及學術交流,包括:一九五七至六九年擔任《經濟計量學期刊》編輯;一九六四年擔任高華德(Barry Goldwater)的總統(tǒng)競選顧問;一九六六至八四年,每三個星期為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雜誌針對時事寫一篇文章,並從此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一九六七年擔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妥淌?,同年擔任美國經濟學會會長;一九六九至七一年擔任尼克森總統(tǒng)經濟顧問委員會委員;一九七○至七二年,擔任蒙貝勒蘭學會(the Mont Pelerine Society)會長;一九七七年退休後,轉赴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任高級研究員;一九八○年與其夫人蘿絲.傅利曼(Rose Friedman)製作了一個十集的電視連續(xù)節(jié)目《自由選擇》(Free to Choose),也讓他的知名度更加攀升。
傅利曼的工作得到了人們的肯定,這可從他獲得的一些獎項及榮譽得以印證:他曾獲得美國、日本、以色列、瓜地馬拉等國大學的多項榮譽博士,也曾榮獲羅塞(P. S. Russel)服務傑出經濟學教授。他是當代自由放任、政治經濟學最有力的代言人,芝加哥學派在其領導下聲名大噪。一九五一年得到克拉克獎、一九七六年榮獲諾貝爾獎、一九八八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以及同年獲頒的總統(tǒng)自由勳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譯者簡介
謝宗林
學歷: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譯作:《國富論》 、《道德情感論》、《資本主義與自由》

書籍目錄

推薦序 7
譯者序 17
前言 23
導論 37
第一章 經濟自由與政治自由的關係 1
第二章 政府在自由社會裡的角色 23
政府作為規(guī)則制定者與裁判 27
基於技術性獨占與鄰里效應而透過政府的作為 31
基於家父長思想而透過政府的作為 38
結論 41
第三章 控制貨幣 45
商品本位制 49
自由裁量的貨幣當局 55
以規(guī)則代替當局裁量 65
第四章 國際金融與貿易安排 71
國際貨幣安排對經濟自由的重要性 72
黃金在美國貨幣體制中的角色 74
經常收支與資本外逃 78
其他可以達成國際收支平衡的機制 81
浮動匯率作為自由市場的解決方案 87
一個自由的黃金與外匯市場必需的政策措施 91
撤除美國的貿易限制 93
第五章 財政政策 99
第六章 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角色 113
一般公民教育 115
學院和大學層級的學校教育 131
職業(yè)與專業(yè)學校教育 135
第七章 資本主義與歧視 145
公平雇用法 149
工作權利法 155
種族隔離的學校教育 158
第八章 獨占與企業(yè)和勞方的社會責任 161
獨占的程度 164
獨占的來源 173
適當的政府政策 179
企業(yè)與勞方的社會責任 181
第九章 執(zhí)業(yè)特許 187
對人們可以從事的經濟活動,政府施加的限制無所不在 189
執(zhí)業(yè)特許所引起的政策議題 198
醫(yī)藥業(yè)的執(zhí)業(yè)特許 205
第十章 所得分配 221
所得分配的道德面 222
按生產價值分配的工具性角色 229
所得分配面的一些事實 232
用來改變所得分配的政府措施 237
第十一章 社會福利措施 245
雜項福利措施 246
老年與遺屬保險 254
第十二章 減輕貧窮 267
自由主義與平等主義 274
第十三章 結語 277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資本主義與自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5條)

 
 

  •     之前一直覺得,從政從商是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看了這本書才知道為什么政經不分家。經濟形態(tài)決定了政治,政治又反過來決定政治。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導致這個社會最有權力的人同時也是最富有的一批人,所有經濟依附于官僚,所以民間缺乏資金去結黨,提出別的政見并實施。所以社會主義搭配集權。反之,資本主義也就是市場經濟則搭配民主的制度,因為市場經濟會產生大量的企業(yè)主和中產階級。當這批人富有后,他們有財力在政治上爭取他們的利益,于是各種黨派和組織出現(xiàn),更加促進名主制度。
       其他的印象不深,大致是市場經濟帶來的競爭如何優(yōu)化產業(yè),提倡政府應讓市場自行調整
  •     讀弗里德曼《資本主義與自由》
      
      在經濟學界,米爾頓?弗里德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其貢獻不僅僅是在技術層面提出了貨幣數量論,認為通貨膨脹本質上就是一種貨幣現(xiàn)象,更重要的是在哲學層面,他一生倡導自由主義,為各資本主義國家糾正凱恩斯主義和其他的國家干預主義帶來的“調控兩難”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
      
      《資本主義與自由》基本概括了弗里德曼的主要思想。他不僅僅從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外匯政策三個方面闡述了國家干預的無效甚至有害,而且闡述了國家在教育公平、反歧視、反壟斷、執(zhí)業(yè)執(zhí)照、福利政策和收入調節(jié)等各項政策的無效甚至有害。他提倡政府最少和最小干預,只要保證充分競爭和充分自由的市場機制,大多數問題都可以解決,而且一些社會問題很可能是政府過度干預的產物。
      
      在貨幣政策方面,弗里德曼分析了1920-1921、1929-1933以及1937-1938三次經濟危機,認為三次經濟危機的發(fā)生和蔓延與聯(lián)邦儲備系統(tǒng)的不當行為有關,盡管他沒有舉出例證,但是從理論分析,把發(fā)行貨幣這一關系重大的權力賦予少數人掌握,意味著少數人的錯誤將導致無可挽回的損失。弗里德曼也給出了建設性的意見,認為可以規(guī)定一個貨幣發(fā)行的規(guī)章制度,最好是設定一個貨幣發(fā)行的固定的增長率,這樣可以給市場一個穩(wěn)定的預期,增加經濟運行的穩(wěn)定性。
      
      在財政政策方面,弗里德曼主要批駁了凱恩斯的觀點,凱恩斯的主要觀點是財政政策可以反周期操作,以平穩(wěn)經濟周期的波動,但弗里德曼認為這一觀點已被大量實踐證實是錯誤的。其錯誤在兩方面,一是財政政策的出臺和執(zhí)行往往具有滯后性,可能經濟緊縮已過去,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才剛剛實施,所以財政政策不僅不能平抑周期,反而擴大了周期。二是,政府的支出不管是通過稅收還是債券,都擠壓了私人部門的支出,凱恩斯所謂的財政支出的乘數效應也并不能發(fā)揮作用。
      
      在國際貿易方面,弗里德曼提倡減少外匯管制,讓匯率自由波動,并減少關稅,促進自由貿易。早在亞當斯密就已經論述了外匯管制和關稅的害處,弗里德曼的論述并沒有更精彩?,F(xiàn)在世界上大多數發(fā)達國家已經實行了外匯自由兌換,不再管控匯率;關稅方面,也在通過不同的國際組織和貿易協(xié)定降低和取消關稅,以促進自由貿易,進而促進國際間資源的合理配置。包括我們這樣的“大政府”國家,也在逐漸實行匯率制度改革,并加入了WTO,以促進貨幣兌換和自由貿易。
      
      如果說弗里德曼的觀點僅止于此,那么他并沒有比哈耶克提出更多的新東西,哈耶克認為市場經濟是一種超越個體理性認識能力的擴展秩序,反對凱恩斯的政府干預主義,但哈耶克認為包括現(xiàn)行資本主義法律和一系列社會運行的規(guī)則都是這種擴展秩序的組成部分,都是“正確”的。而弗里德曼卻認為現(xiàn)行資本主義法律中很多是有問題的,政府干預的程度還是過大,還需要繼續(xù)促進自由主義。
      
      弗里德曼分別從教育公平、反歧視、反壟斷、執(zhí)業(yè)執(zhí)照、福利政策和收入調節(jié)等各方面論述了政府干預的無效性甚至有害性。
      
      比如,反歧視方面,政府通過立法禁止對于有色人種在就業(yè)、教育方面進行歧視,在弗里德曼看來,這一立法只是體現(xiàn)了公正,而并沒有體現(xiàn)自由,自由主義的作法是:通過輿論說服大眾不要通過膚色來判斷一個人,而不是通過立法強制大眾接受膚色平等這一概念。通過自由市場的發(fā)展,即使沒有強制立法,歧視也會趨向于越來越少。因為在成本核算的市場經濟中,歧視不僅會給被歧視者帶來代價,而且會給歧視者帶來代價,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附近只有一個黑人在賣饅頭,而一個白人不愿意和黑人做生意,那么他可以去較遠的白人饅頭鋪去買,但是這增加了白人購買饅頭的時間成本。而如果附近同時有一個黑人和一個白人賣饅頭,那么白人可以總是選擇買白人的饅頭,但是白人饅頭鋪如果失去競爭,很可能不能保證質量,那么最終損失的還是消費者。
      
      在職業(yè)執(zhí)照方面,弗里德曼舉的例子是美國的醫(yī)師執(zhí)業(yè)執(zhí)照。醫(yī)師執(zhí)業(yè)執(zhí)照美其名曰是為了保證醫(yī)師隊伍的質量,但是大多醫(yī)師多年前已通過醫(yī)師執(zhí)業(yè)執(zhí)照,對于現(xiàn)在的行醫(yī)水平能有什么影響呢?而且醫(yī)師執(zhí)業(yè)執(zhí)照僅僅是一個職業(yè)資格最低限的保證,并不能給患者判斷醫(yī)師水平多少有用的信息。實際上這個職業(yè)執(zhí)照就是為了控制從業(yè)人數,以保證醫(yī)師的收入水平,最終損害的是患者的利益。
      
      弗里德曼還論述了福利政策和收入調節(jié)政策的無效性和有害性。福利政策和收入調節(jié)政策本質上是一種補貼,按照弗里德曼的分析框架,單純從經濟角度分析,補貼一定會帶來不經濟。但是不補貼是不是一定會更加經濟呢?充分自由競爭的市場是不是具有足夠的糾偏能力?弗里德曼顯然對于這個市場有充分的信心,但是從實證角度考慮,收入分配調節(jié)和福利制度的缺失很可能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消極后果,最終會是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的代價。無論如何,不可否認,從規(guī)范角度考慮,弗里德曼的論述是有真理成分的。
      
  •     
      
      
      
      “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tǒng)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般的關系都破壞了。它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于天然尊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xiàn)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lián)系了。它把宗教虔誠、騎士熱忱、小市民傷感這些情感的神圣發(fā)作,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的和自力掙得的自由??偠灾?,它用公開的、無恥的、直接的、露骨的剝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蓋著的剝削?!薄豆伯a黨宣言》
      
      
      
      反對凱恩斯的學者中最著名的無疑是弗里德曼,他是資本主義經濟學的圣騎士。在他之前有哈耶克,與他相比,哈耶克生不逢時。
      
      
      
      凱恩斯主義的出現(xiàn)暫時挽救了資本主義,另一方面在人人為私利運動的社會中,凱恩斯主義無法避免退化——官僚是人不是神,他們也有自己的私利。如果不加以約束,同楊可能造成巨大的危機。這種危機的危害,很可能不亞于甚至超過資本主導經濟的危害。
      
      
      
      西方民主政治一直與幕后交易分不開,為政客服務的人,往往能獲得必要的回報。歷史上,在美國替總統(tǒng)候選人募捐的人,如果押對了寶,往往能獲得大使等要職。這是個人的好處,具體到利益集團,則往往選擇一個能制定對自己有利的政策的候選人。反過來,因為靠個人財力難以支付耗資巨大的競選,候選人也必然主動投靠利益集團以求獲得資金支持。利益集團和候選人的關系,往往長久而穩(wěn)固。許多候選人,在某種意義上是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候選人服務于利益集團,利益集團出資支持候選人,彼此成為一種互利互惠的主仆關系。
      
      
      
      凱恩斯主義的出現(xiàn),顛倒了這種主仆關系。是你給我贊助,我當選以后投桃報李,還是我能掌握你的發(fā)展情況,所以你要給我贊助??此莆⑿〉牟顒e,其實很重要。雖然皇帝與太監(jiān)都處在金子塔的頂端,但是皇帝一旦被太監(jiān)篡權,結果往往是很悲慘的。盡管凱恩斯也對集權主義高度警惕,但是在三十年代大危機的背景下,管不了這么多。
      
      
      
      退化的凱恩斯主義使官僚獲得了極大的權力,資本積累的決定權不再在于資本總量或生產效率,而在于與官僚的關系。獲得伊拉克重建的訂單的決定權,并不在于投標公司的綜合實力,而在于其公關能力。美國和英國公司在這方面有顯著的優(yōu)勢。其次,官僚本身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具有雙重屬性,既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執(zhí)行者,也是擁有私人財產的人。換句話說,官僚也關心自己手中的資本。如此一來,資本積累與市場無關,而決定于官僚機構內部的博弈,即所謂通往奴役之路。
      
      
      
      退化的凱恩斯主義很可能演化為與民爭利和假公濟私,制造新的貧富差距,不同的是資本積累的競爭方式發(fā)生了改變:由市場上的性價比的競爭變?yōu)榕c官僚關系的親疏比的競爭。退化的凱恩斯主義很可能并沒有解決貧富差距導致消費不足的問題,反而把問題復雜化了,成了對資本主義和社會生產的反動。
      
      
      
      這時就需要有人出來給官僚劃一條界限,避免凱恩斯主義無限退化下去。
      
      
      
      第一個給官僚奪權敲警鐘的是哈耶克。不過,生不逢時的哈耶克的理論在當時并沒有受到大眾的認同,更沒有改變當時的歷史進程。
      
      
      
      由于二次大戰(zhàn)使英國社會出現(xiàn)了既深且廣的變化,遂促使社會上出現(xiàn)要求政府進行社會改革的急迫需求。在1942年發(fā)表的《貝弗里奇報告》,更明確指出戰(zhàn)后政府應該以全民就業(yè)為目標。工黨無疑具有先天的優(yōu)勢。1944年《通往奴役之路》在英國出版之后,丘吉爾如獲至寶,把這本書用于選舉宣傳:這本書使他更加憂心工黨上臺以后的后果。盡管保守黨大量印刷這本書,但是仍然無改變歷史。戰(zhàn)爭還沒有結束,丘吉爾就落選了。
      
      
      
      當時的英國人對蘇聯(lián)普遍印象不錯。蘇聯(lián)印象破滅,鐵幕、柏林墻、匈牙利事件,《新階級》在紐約發(fā)表,都是以后的事情。這一方面是因為蘇聯(lián)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是西方有力的盟友,一方面是因為十月革命后二十多年,蘇聯(lián)就由一個最落后的歐洲國家成為最強大的歐洲國家。與半死不活的歐洲相比,蘇聯(lián)模式確實很有吸引力。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距離產生美,身在歐洲的人們對蘇聯(lián)國內懸殊的等級制、翻來覆去的大肅反和星羅棋布的古拉格群島幾乎一無所知。大洋的另一邊,美國的羅斯福新政也給予了歐洲勞動者的希望。美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無疑給世界其他國家有榜樣的作用。這個時候,說政府干預會如何如何,自然沒有聽眾。
      
      
      
      弗里德曼的時代就不一樣了。
      
      
      
      這時,鐵幕已經落下,種種關于蘇聯(lián)的負面消息不斷傳播出來。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反對個人崇拜及其后果》否定了斯大林,也震驚了世界——蘇聯(lián)國內原來是醬紫啊。彼此為領袖的兩大軍事集團的緊張對立,雙方的代理人戰(zhàn)爭此起彼伏。1962年,美國和蘇聯(lián)在古巴劍拔弩張,全世界擔驚受怕。美國人嚴重受驚,從沒有感覺過外來的威脅離自己如此之近。在此之前,即使兩次大戰(zhàn),也是海外的事情。美國人對蘇聯(lián)的看法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隨后的越戰(zhàn)和水門事件,美國政府在民間的信用跌到二戰(zhàn)以后最低點。另一方面,美國政府的權力卻擴張到了戰(zhàn)后的最高。尼克松已經轟炸了柬埔寨,卻根本不和國會打招呼。政府幾乎失控,三權分立原則面臨失衡,國會和最高法院都被政府扔到了一邊。尼克松的“管子工”是屬于總統(tǒng)私人的秘密調查部門,準備使用非常手段收拾泄密者。國家大政方針的是非對錯,完全在美國總統(tǒng)的私人判斷。這種傾向非常危險。更讓資本郁悶的是,做出這些事情的居然是要強烈反共,支持自由資本主義的右派尼克松?!跋氩坏桨。氵@樣濃眉大眼的居然也叛變革命了……”
      
      
      
      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美國變成另一個蘇聯(lián),無疑是美國人最擔心的事情之一。
      
      
      
      弗里德曼的理論流行的社會基礎有兩個:一是美國政府權力過度擴張,威脅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二是美國政府對經濟的介入,使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矛盾弱化。美國政府、資本家和工人三方之間,利益格局發(fā)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是美國政府積極介入經濟的結果,資本家受到削弱,工人得到扶助,美國政府借維護工人利益擴張了自己的權勢,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矛盾下降,美國政府與公民之間矛盾上升。另一方面,工人生活改善,工會實力增強,工會領導人逐步向官僚化發(fā)展,工人與工會之間的關系漸行漸遠。
      
      
      
      當然,工人最不滿意的還是經濟停滯,通貨膨脹。工人關心的只有兩件事:有工作(如果沒有工作,政府能有必要的救濟)、物價別太貴——自己的勞動力能以賣出,自己用工資賣生活用品的時候別太貴。這兩點,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政府的都做得差強人意。當時的痛苦指數(痛苦指數= 通貨膨脹百分比 + 失業(yè)率百分比),常年保持20以上。
      
      
      
      哈耶克的時代,沒有這樣的社會背景。他的理論,自然生不逢時。研究社會科學的人,要領先于時代,這樣才能體現(xiàn)他先知先覺。但是也不能太領先,否則在著作發(fā)表的時代難以引起共鳴。所以,1944年的《通往奴役之路》杯具了,而1962年的《資本主義與自由》洗具了。
      
      
      
      弗里德曼的《資本主義與自由》是為資本主義正名分的,要知道誰是皇帝,誰是太監(jiān)。這本書開篇講的并不是經濟而是政治:不要說“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么”或者“而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什么”,應該說“我和我的同胞能夠通過政府做什么。”——開篇明義,在資本主義國家,政府不是皇帝,是太監(jiān)。
      
      
      
      在弗里德曼看來,政府做的第一要務是國防,第二要務是保證契約的實施,而調節(jié)財富分配則屬于“是一個人認為有益的東西,另一個人認為是有害的”范疇,是多管閑事。
      
      
      
      三件事說起來冠冕堂皇,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弗里德曼的要求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第一是不要外來勢力干涉穩(wěn)拿;第二是要求法律是保證契約的執(zhí)行,不要插手穩(wěn)拿利用契約合法地搶劫盧瑟;第三是不要試圖觸碰,甚至返還搶劫的贓物。具體地說,就是保護本國穩(wěn)拿,不許外來的勢力推翻本國穩(wěn)拿,保護本國穩(wěn)拿剝削盧瑟,不許本國盧瑟賴賬。除此以外,政府做的其它的事情,都可能是多余的,尤其是試圖重新分配財富。美國政府確實干涉過資本的行為,比如強行拆分壟斷企業(yè)。歷史經驗表明,這樣行為是必須的,而且美國政府的操作在世界范圍內也是最低限度的。但是即使這樣,資本也無法忍受。資本要求的就是剝削的自由,任何制約它的外來限制,都會讓它覺得不自在。
      
      
      
      表面上看,維護契約的實施,是為了維護社會公平。實際上,我們在下一章會看到,在貧富差距懸殊的社會中,不同經濟地位的人之間簽訂的契約必然對強者有利,弱者不利。對弱者來說,與強者費厄潑賴就是最大的不公平。在普通公民都有普選權的社會中,弗里德曼顯然不能直接說資產階級政府的主要職責就是維護穩(wěn)拿的剝削地位,于是就說要維護契約的實施。雖然換了個說法,但是本質上還是資本至上那一套。由國家暴力為資本搭建一個擂臺,在這個擂臺上穩(wěn)拿和盧瑟公平競賽,沒有任何外來干涉,穩(wěn)拿不必心慈手軟,盧瑟也不許賴賬,這就是弗里德曼要求的社會。至此,弗里德曼在《資本主義與自由》中宣揚的自由,究竟是誰的自由就很清楚了。
      
      
      
      接著弗里德曼介紹了若干天才,這些天才的成功都是自己自由創(chuàng)造的結果,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會用停滯代替進步。但是,弗里德曼卻閉口不談自由資本主義時代許多窮人家的孩子沒錢上學,要去工廠做童工。這些孩子即使有超人的天賦也可能在勞累中過早的夭折,或者一生無緣接觸現(xiàn)代科技,僅僅作為人肉電池貢獻最簡單的體力和腦力。智力是不穩(wěn)定遺傳的,財產是穩(wěn)定遺傳的,沒有支付能力不能接受相應的教育。所以,教育的權利如果沒有政府的介入的話,顯然不能與智力完美匹配。這是自由資本主義時代很常見的事情,卻被無視了。
      
      
      
      弗里德曼這本書的主要觀點是經濟的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必要條件。這是公開的觀點,骨子里還是要宣揚資本至上。在他看來,資本是皇帝,政府是太監(jiān)。資本主義社會面臨皇帝權柄下移,太監(jiān)犯上作亂的風險。
      
      
      
      如果他的觀點成立,那么讀者難免要問:如果按照勞動價值論,資本家的在經濟上的自由,就是盡最大幅度壓迫工人。如果資本家在經濟上的自由是政治上的自由的必要條件,是不是就是工人經濟上的不自由必然導致在政治上的不自由呢?如果政府不干涉經濟,那么會不會成為資本家在經濟上和政治上同時壓迫工人的局面呢?當然,這種壓迫不僅僅表現(xiàn)在資本家和工人之間,也表現(xiàn)在大資本和小資本之間。這個問題,怎么回答呢?如此一來,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穩(wěn)拿要用邊際效用論替代勞動價值論:交易是你情我愿的彼此互利互惠的行為,尤其是雇傭,所以不存在壓迫——“你是自愿來應聘,接受這樣的勞動合同的,我沒請你來,也沒逼你了,你不愿意來可以不來。既然你來了,那就說明雇傭對你有好處,那就不存在壓迫?!苯洕杂墒撬腥说淖杂桑巫杂梢彩撬腥说淖杂?。盧瑟在經濟和政治上的自由,被穩(wěn)拿代表了。盧瑟被自由了。
      
      
      
      盧瑟的利益也一樣被代表了。弗里德曼反復強調一個命題:交易使雙方獲利,只要雙方自愿并不帶欺騙性。那么搶劫算不算自愿交易呢?某甲用槍頂著某乙的腦袋,某乙自愿交出自己的錢包。于是,某甲獲得錢包,某乙獲得了繼續(xù)生存的權利。當然,有人可能說這個不是自愿的,某乙不接受某甲的條件就會喪命。那么,如果某乙不接受某甲提出的條件,就可能餓死,某乙接受某甲的條件,就能茍且活下去。這算不算自愿呢?自愿與雙方獲利這個概念是很模糊的。實際上,按照日常的經驗,自愿和雙方獲利,只有在雙方經濟地位接近的時候才能存在。而資本主義制度下,由于貧富分化,多數人的經濟地位很快就不會平等,不但會不平等,而且會越來越懸殊。
      
      
      
      弗里德曼認為市場是一種比例代表機制,在市場中少數派必須順從多數派的意見。但是,少數派和多數派是怎么確定的,他沒明說。根據我們的日常觀察,每個人擁有的財富量是不同的,所以對市場的影響是不同的。換句話說,弗里德曼沒有明說的是,某些人的代表權比別人大得多。大家都是自由的,但是有錢人顯然比沒錢的人更自由,他們顯然比窮人有更大的權力。沒錢的人必須順從有錢人的意見,人數上的多數派(盧瑟)要順從人數上的少數派(穩(wěn)拿)的意見,這是市場這種比例代表制的真相,也是盧瑟反對自由市場的根本原因。
      
      
      
      弗里德曼說反對自由市場的人是因為市場能很好的完成資源配給的任務,給人們所需要的東西,這完全是栽贓。同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看,必然有不同的結果:從一個角度看,市場給資本家廉價的勞動力;從另一個角度看,市場給工人的就是低廉工資。從一個角度看,房東的房子租個好價錢,可以不勞而獲;從另一個角度看,房客就要承擔高昂的房租,要節(jié)衣縮食。盧瑟激烈競爭的結果,必然是穩(wěn)拿漁翁得利。所謂資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給,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控制這些資源的人獲得最大的好處。相比控制產業(yè)資本、貨幣資本和土地資本的穩(wěn)拿,盧瑟怎么可能不反對不加約束的自由市場呢?
      
      
      
      能夠制約資本的,只有工會和政府。這兩者都成為資本極力攻擊的目標,也是弗里德曼反對的對象。歷史上,工人福利的改善,不是資本家發(fā)善心的結果,而是有組織的工人運動的結果,工會的作用功不可沒。政府的財政調節(jié)給大量的社會底層提供了機會,為形成橄欖型社會創(chuàng)造了條件。事實上,工資在社會總產品之中分配比例的提高正是工會斗爭和政府進行財富分配調節(jié)的結果。如果沒有工會和政府的牽制,資本是否還會如此善待工人,顯然值得懷疑。
      
      
      
      在政府和資本的關系上,弗里德曼爭功諉過,翻手為雨覆手為雨。弗里德曼說美國的繁榮是資本主義自由選擇的結果,把經濟波動歸因于政府干預。他這樣說,非常不厚道。美國的資本與美國政府,如同皇帝與太監(jiān),是利益共同體。美國資本的每一步發(fā)展壯大都離不開美國政府的支持,沒有美國政府的保護,美國的資本主義早就夭折了:高關稅保護了幼年時期的美國資本,避免被英國資本吞噬,避免成為英國的經濟殖民地,為其提供原料、市場,充當經濟危機替罪羊;南部農場主要求獨立,美國政府平息了反叛,為北方的資本家鞏固了經濟殖民地,提供了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謝爾曼法避免了壟斷企業(yè)過度膨脹。羅斯福新政避免了革命;戰(zhàn)后美國軍事擴張,美國獲得英國的勢力范圍,美國資本獲得了原先英國資本控制的資源和市場;中情局為了美國資本的利益在世界各地搞了包括暗殺、政變、支持獨裁軍政府在內的數不清的拿不上桌面的事情。這些都不是自由選擇的結果。美國政府在美國資本成長壯大的過程中功不可沒。對皇帝來說,太監(jiān)是很盡職的。
      
      
      
      如果沒有凱恩斯主義會不會重新發(fā)生類似1929年至1939年之間的事情?歷史無法做出實證校驗,會與不會完全在個人的解釋。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許多人已經淡忘了1929-1939年時曾經發(fā)生過的事情。然而,歷史記錄還在。如果我們回顧胡佛和羅斯福之間的交接,以及當時世界的巨變的話,盡管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很糟糕,但是相比三十年代最慘的大蕭條時期的經濟則好的多。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沒有凱恩斯主義事情變得更糟的可能性要大于實行凱恩斯主義。
      
      
      
      新中國成立后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美國國內掀起了迫害共產黨及其同情者的高潮,整個社會談共色變。美國政府的雇員,要接受忠誠調查。僅僅因為莫須有的懷疑,許多人莫名其妙地失去了工作。毫無疑問,美國政界的初衷,是為了在共產主義迅速擴張的時代,保護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在弗里德曼看來,這也成了美國政府的罪狀。那么美國政府應該怎么樣呢?如同胡佛那樣徹底放手嗎?如果那樣的話,美國的資本主義在20世紀30年代就難免被共產主義或法西斯主義取而代之了。鐵腕大臣用血腥手段鎮(zhèn)壓了反叛,皇帝日后以濫殺無辜為名鎮(zhèn)壓鐵腕大臣。歷史總是如此地相似。
      
      
      
      弗里德曼對工會和政府的批評從來是毫不留情,對資本從來都是寬容的。他把資本描述成只做善事的天使,只講資本的權利,不講資本的邪惡。事實上,資本是可以為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冒上斷頭臺風險的東西。對資本來說,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賺錢。資本的市場行為只是為了私利,而不是任何公心。只要能賺錢,物美價廉也是它,質次價高也是它。發(fā)展生產,囤積居奇,甚至殺人放火都可能是它。
      
      
      
      資本只愿意提供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很顯然,有大量需求卻沒有支付能力。比如低收入階層的住房、醫(yī)療、養(yǎng)老和教育。在住房、醫(yī)療、養(yǎng)老和教育市場化的國家,社會中下層住不起房、看不起病、養(yǎng)不起老、上不起學是很常見的。如果把政府的投資方向選擇在這些領域,顯然不會對原有市場競爭產生影響。因為對原有市場來說,這些需求雖然迫切,卻沒有支付能力,所以并不是原有市場的一部分。即使人們再健忘,也不能忘記:在資本主義誕生后,凱恩斯主義出現(xiàn)以前,資本主義社會中,滿足窮人這部分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的行為,一直是空白或者接近空白。
      
      
      
      對大資本家來說,政府為了達到維護社會穩(wěn)定等目的而主動采取“劫富濟貧”的經濟政策,是巨大的威脅。所以,在弗里德曼的書中,強烈反對社會財富調節(jié),回避社會財產分配的重要性,似乎全社會的主要分配方式是按勞分配或者隨機分布的。按照他的說法“身分或地位或財富的大部分的差異歸根結蒂可以被認為是機會的產物。努力工作和節(jié)儉的人會被認為是‘該受獎的’;然而,這些品質很大一部分得歸功于他幸運地(或不幸運地)所繼承到的遺傳因子。”然而,現(xiàn)實之中,顯然不是這樣——資產決定社會分配方式,勞動力要服從資產的安排。對于身份或地位或財富,遺產比遺傳因子更有意義。
      
      
      
      “同事們中彩得獎的大學教授會羨慕他的同事們,但不可能對他們有任何不滿之處,或感到自己受到了不應有的待遇。假使這些同事的薪水稍有提升,從而使他們的薪水高于該教授自己的,那末,該教授遠為更可能會感到不快?!币驗榇蠖鄶等说闹饕杖雭碓词枪べY,所以工資絕不是極少數社會頂層者主要的收入來源,也決不會是社會收入差距懸殊的主要原因。(少數穩(wěn)拿獲得巨額工資,但是這些穩(wěn)拿所處的職位決不是向社會所有勞動者開放的,所以這樣的巨額工資與其說是勞動所得,不如說是以其它分配要素為依據的收入偽裝成工資而已。)社會收入主要差距絕不存在于同行勞動者之間,而是存在于以不同要素為分配依據的不同階級之間。教授是屬于高級體力勞動者,教授之間的收入差距做例子顯然不能說明收入差距的來源。事實上,社會頂端的人,基本是不勞動的。越向頂層越是如此。社會底層的人,則是終日勞作不休的,不如此便難以糊口。這就如同用兩個佃戶之間每年一、兩百斤糧食的收入的差距的例子,來掩蓋地主與佃戶之間每年幾萬甚至幾十萬斤糧食之間的差距。
      
      
      
      穩(wěn)拿經濟學總喜歡用魯濱遜的例子推而廣之,大而化之,弗里德曼也不例外?!霸O想有四個魯濱遜各自飄流到鄰近地區(qū)的四個島嶼上去。一個人恰好登上了一個使他生活容易而美好的大而富饒的島。其他人則登上他們僅能維持生計的小而貧瘠的島嶼。一天,他們發(fā)現(xiàn)相互的存在。其他三人聯(lián)合起來并迫使他和他們分享他的財富是否有理呢?很多讀者會傾向于說有理。但是,在順從這種傾向之前,考慮一下在不同形式下的完全相同的情況。假設你和三個朋友沿著街行走,而你恰好看到并且拾到在人行道上的20美元一張的鈔票。當然,你會是很慷慨的人,假使你和他們均分這些錢,或者至少請他們喝一盅的話。但是,設想你沒有這么做。另外三個人聯(lián)合起來并迫使你和他們平均分享這20美元是否有理呢?我懷疑,大多數的讀者會趨于說沒有道理。經過進一步的思考,他們甚至可能認為,上述慷慨的行為方法本身并不顯然是‘正確的’。我們是否準備勸說我們自己或我們的人類伙伴們,當任何人的財富超過了世界上所有人的平均數時,他便應該立即把多出的數量平均分配給世界上所有的居民呢?當少數人這樣做時,我們會羨慕和稱贊這個行動。但是,普遍的‘分享財富’會使文明世界不能存在。”
      
      
      
      用魯濱遜作例子的好處,可以掩蓋地主與農民之間、資本家與工人之間那種此消彼長的分配關系。孤島上的魯濱遜之間完全可以老死不相往來,地主和農民之間卻要分配農民的收成,扣除地主的租子,剩下的才是農民的口糧。地主和他的孩子易于生活的原因,恰恰也是農民和他的孩子難以謀生的原因。
      
      
      
      地主擁有的財產所獲得的好處決不是比其他三個同齡人能多喝一杯,而是有資格決定三個農民要繳納多少租子。弗里德曼用20美元的鈔票做例子,20美元能干什么呢?最多只能多喝兩杯。他為什么不用2000萬美元做例子呢?因為2000萬美元能做的事情顯然不是多喝兩杯而已。如果我們承認消費傾向隨著收入水平提高而下降的話,那么2000萬美元中的大部分都不會被用來消費,而是用去“錢生錢”。如果這個例子是20億美元的話,那么即使這筆巨額財產的所有者窮奢極侈也只能在短時間內消費掉其中極少的一部分,其中的絕大部分都將成為他未來更多的收入的依據。在后面的章節(jié)我們會看到,在全社會總產品分配中,資產收入和勞動力收入之間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地主與農民之間,租子和口糧的關系,就是這種此消彼長的關系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
      
      
      
      在弗里德曼看來,如果農民要求地主“分享財富”,那么文明世界就不能存在。那么農民便難免要問一句,什么是弗里德曼眼里的“文明世界”呢?或者說,什么是“文明”呢?是否可以認為一部分人利用財產優(yōu)勢占有大部分社會產品壓迫另一部分人,就是弗里德曼眼中的“文明”呢?這樣的“文明”顯然不是多數人的文明。
      
      
      
      進一步考慮,魯濱遜自己種糧食,和別人分工合作收獲更多,于是大家都獲得好處。收獲更多,這是毫無疑問的。大家都獲得好處,這是大大可疑的。大家一起種糧食,做大餅,最后必然有人負責分大餅,我們并不能確定分大餅的人一定會給每個人更大的一塊大餅。如果我們回想亞當斯密的分工的例子,由于進行合理的分工合作,工人的人均日產量由二十個扣針提高到四千八百個,提高了二百四十倍。另一方面,每個工人多生產的出來的四千七百八十個扣針,卻未必完全分給工人,只要拿出很少的一部分給工人就可以了。實際上,機器價格越貴,工人數量越多,需要分給工人的數量越少。
      
      
      
      如果魯濱遜覺得與別人合作不合算,分配者太貪婪,給自己的份額太少,可以自己單干,自己生產各種生活用品自己消費。工人完全沒有這樣的自由。如果工人不滿意這樣的分工,想另立門戶卻已經不再可能。這是因為他們獨立生產的日均產量太低。無法在價格上與資本家的產品競爭。除非他們回去過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墒?,圈地運動剝奪了他們的土地,使勞動力與生產資料分離,斷絕了他們當小農的路。
      
      
      
      前蘇聯(lián)和東歐各國的私有化進程也起到了類似的作用,企業(yè)歸原來的廠長或經理所有,工人被趕出工廠,切斷了勞動力與生產資料之間的聯(lián)系。工人只能廉價出賣勞動力,廠長或經理則可以坐擁巨額資產,獲得豐厚的利潤。如果不打算自己經營,廠長或經理也可以把這些不義之財轉化為房產、股票或海外存款(比如塞浦路斯銀行中的大量俄國富豪存款),獲得地租、股息或利息。所以,即使這些前管理者沒有最基本經營能力,也不妨礙他們(和他們的后人)舒舒服服地享受若干年(甚至若干代)富裕的生活。在這些國家,私有化進程成為社會貧富分化的分水嶺。決定這些國家私有化之后個人命運的關鍵,不是勤勞、節(jié)儉、誠實或者懶惰、貪婪、狡詐,更不是弗里德曼吹噓的“遺傳因子”,而是個人在原有企業(yè)之中的地位,是屬于領導層,還是屬于一般工人。
      
      
      
      這樣的社會之中,工人一無所有,男耕女織絕無可能。不出賣勞動力,不到市場上購買各種生活必需品就無法生存下去。對他們來說,經濟行為的起點是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終點是用出賣勞動力的錢購買生活必需品。穩(wěn)拿則控制生產、生活資料,一方面壓低勞動力的價格,一方面抬高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兩頭擠壓工人。對工人來講,接受剝削,或者餓死,只有兩條路。人總是要求生的,所以進血汗工廠總比餓死強。事實上,即使接受剝削的機會,也是要互相競爭的。這就為資本家使用童工和女工(甚至奴工),壓低工人工資提供了條件。這就是弗里德曼宣揚的自愿交易,皆大歡喜的真相。
      
      
      
      魯濱遜的孤島自給自足的經濟和現(xiàn)代資本主義社會市場經濟,兩種生產方式之間的差別是每一個智商正常的人都不難發(fā)現(xiàn)的,弗里德曼卻視而不見。如果他不是智商低下的話,就是想掩蓋資產者和勞動者之間的矛盾關系。他為什么要掩蓋這些關系?
      
      
      
      弗里德曼的理論要流行必須要爭取盡可能多的人的支持。弗里德曼當然不能說要自己的目的是要維持“人和人之間赤裸裸的利害關系”、“冷酷無情的‘現(xiàn)金交易’”和“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那樣的話,除了極少數社會頂層的大資本家,還有誰愿意接受他的理論?弗里德曼要把少數人的目標偽裝成大多數人的目標,把少數人的利益?zhèn)窝b成大多數人的利益。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他就要集中火力攻擊社會矛盾中他可以利用的“官民對立”,同時盡量偽裝掩飾可能妨礙他傳播理論的“勞資對立”。
      
      
      
      政府控制在顢頇、腐敗的官僚手中,確實會培養(yǎng)官僚資本家,同時壓迫包括非官僚資本家在內的其他民眾。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他民眾之間沒有其它矛盾。歷史上,官府加重稅收,地主會把其中的大部分轉移到農民身上。反過來,官府減輕稅收和徭役,地主往往截流其中絕大部分的好處。這是很常見的。官府、地主和農民之間存在著微妙的三角利益關系,用簡單的“官民對立”把官府劃到一方,把農民和地主劃到另一方,仿佛農民和地主一家親,同仇敵愾對官府。這顯然掩蓋了農民和地主之間的利益爭奪。
      
      
      
      在弗里德曼的理論中,刻意淡化地主和農民、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對立,仿佛大家都是掙工資吃飯的,即使社會頂層也是如此,用孤島上的彼此之間不存在此消彼長的分配沖突的四個魯濱遜作例子?,F(xiàn)實中顯然不是這樣。弗里德曼用彩票、勤奮的教授和20美元的鈔票的財產作例子,也是為了動員盡量多的社會成員加入反對“財富調節(jié)”者的隊伍。很顯然,如果弗里德曼用巨額遺產、華爾街的肥貓[1]和20億美元的資產作例子,是不能迷惑多數人的。
      
      
      
      要讓盧瑟擁護他的學說,必須給盧瑟一個香甜的胡蘿卜。這個胡蘿卜,就是負所得稅方案。這個方案,其實最偽善。方案說得很好聽,不足一定收入的部分,政府按固定比例給予補貼。(負所得稅=收入保障數-(個人實際收入×負所得稅率))這樣一來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就等于實際工資收入加政府補貼(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實際收入+負所得稅)。許多事情聽上去很美,實踐之中細節(jié)是魔鬼。收入標準怎么定?政府比例是多少?這兩點是關鍵,而且決定整個政策的性質。如果收入標準定得很高,而且比例也很高,那就是社會主義。反之,如果都很低,那就是最殘酷的資本主義。如果按照弗里德曼的建議,在極大地削弱工會,束縛政府以后,社會權力全部屬于資本。這個時候,資本還會允許把這兩個參數定得很高嗎?所以,負所得稅方案,如同當年谷物法,是動員工人的畫餅。
      
      
      
      相比盧瑟,更容易被弗里德曼動員起來的是不太穩(wěn)的拿和不太盧的瑟,也就是俗稱的中產和小資?!爸灰闩ぷ?,勤儉節(jié)約外加一點好運氣就會像我一樣……”這是穩(wěn)拿最喜歡用來忽悠他們的鬼話,弗里德曼自然也不例外。當然,心中充滿發(fā)財夢的他們也最容易上當,樂于接受這種鬼話。在弗里德曼的時代,由于政府和工會的作用,大資產階級殘酷壓迫其它階級的現(xiàn)象日益減少,或者不那么露骨,部分工人貴族和中小資產階級經濟地位上升,發(fā)財夢膨脹。弗里德曼讓許多工人貴族或者小資產階級產生危機感,加入支持大資產階級的隊伍。其實,在沒有財富調節(jié)的社會中,由于馬太效應,大資產階級很快就會把社會中下層的財產吞吃掉。
      
      
      
      不受制約的資本主義,經過不斷兼并和聯(lián)合,遲早會出現(xiàn)很少的幾個甚至一個大資本家控制某些行業(yè)的局面。這就是壟斷階段。這樣的行業(yè),對消費者來說,根本沒有自由選擇的空間。壟斷資本主義是自由資本主義的最終形態(tài),也是我們多數情況下見到的資本主義現(xiàn)實形態(tài)。既然為自由資本主義辯護,必然無法繞開這個形態(tài)。
      
      
      
      對于壟斷,弗里德曼扭扭捏捏地說:“我傾向于相信:在可以容忍的限度內,壞處最少的是不加調節(jié)的私人壟斷。動態(tài)的變化很可能減少它的壟斷的作用,然而,在這里,至少存在著允許動態(tài)變化發(fā)生作用的某些機會。甚至在短期內,一般存在的代用品似乎比初看起來要多,所以私人企業(yè)能使價格高于成本以便牟利的程度具有相當狹窄的范圍?!辈恢腊凑崭ダ锏侣拇闷返亩x,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什么東西可以替代糧食、能源、鐵路運輸和銀行這些天然壟斷商品和服務,難道是觀音土、木炭、牛車和以物易物嗎?現(xiàn)實生活中,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根本沒有其它的替代品。何況,這些產品和服務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徹底不使用這些產品或服務的結果,只能是回到工業(yè)革命以前的時代。如果拒絕現(xiàn)代金融產業(yè),就要回到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的時代。何況,就是某些個人試圖回到這樣淳樸時代,也難以找到立錐之地。因為只要存在土地所有權,土地就很容易成為高度壟斷性的資源。
      
      
      
      我們在后面會看到,無論這些資源或服務是控制在政府還是私人都手中,都可以榨干全社會其他成員的收入。弗里德曼反復強調私人壟斷由于政府壟斷的目的,是為某些國家推行私有化提供理論依據。這些國家推行私有化之后,少數控制這些核心資源的寡頭,取代政府獲得了主要社會收入,控制國家經濟命脈。政府如果利用壟斷品,獲得巨額收入,要承受巨大的社會輿論的壓力,民眾越是積極參與政治的國家,政府承擔的輿論壓力越大。相比之下,私人寡頭則無所顧忌——自由資本主義制度下,私人謀求最大利潤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弗里德曼就像一個辯護律師:“這些不可替代的商品和服務,由我的當事人控制更好,因為其它人可以愛用不用?!边@樣的辯護顯然是站不住腳的,所以他自己也心虛。
      
      
      
      不過,對于俄羅斯寡頭那樣的人來說,推崇并大肆投資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廣泛宣傳弗里德曼的思想自然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與之類似,英國推行鐵路等國有壟斷行業(yè)私有化之后,獲得好處的也只是一小撮人。覬覦這些天然壟斷性行業(yè)的不僅僅是本國的竊國大盜,還有國外資本,這些壟斷資本主要來自發(fā)達國家。通過控制某國天然壟斷性行業(yè)進而控制該國經濟是經濟殖民的重要手段,我們后面還會談到。如此,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美國等新殖民主義者不遺余力地向世界推廣弗里德曼的思想。所以,在政府內部出現(xiàn)大量支持弗里德曼的聲音就不足為奇了。
      
      
      
      官僚資本家之中,同樣有很多弗里德曼的支持者。這些官僚資本家在政府的扶植下,在短期內聚斂了大量的財富。他們是政府干預經濟的既得利益者,為什么他們也要支持限制政府,甚至仇視政府呢?這似乎是不可思議的,卻不難理解。如果政府是皇帝資本家是太監(jiān),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天子登基必然更換臣子,原有的臣子或者隱退或者遭清算。由于政府的換屆行為,他們的靠山遲早有離開政界的時候,這時如果沒有找到新的靠山則難免失去聚斂起來的財富,他們之中的個別人甚至可能被清算。這是讓官僚資本家寢食難安的事情。反過來,如果資本家是皇帝政府是太監(jiān),那就是“鐵打的華爾街,流水的白宮”。這些官僚資本家擁有大量的財富,就能有效地控制選舉,操縱白宮——現(xiàn)任靠山退休以后,再扶植一個新的代理人就是了。
      
      
      
      于是,政府內部希望自己成為寡頭的官僚、官僚扶植起來的官僚資本家、覬覦他國經濟命脈的新殖民主義者和被他們忽悠起來的中小資產階級成為弗里德曼的支持者。
      
      
      
      同樣要政府少管閑事,李嘉圖是真小人,弗里德曼是偽君子。李嘉圖說人們希望和諧社會,但是那不過是美好的愿望:“人道愛護者,希望世界各國勞動階級的生活都安適快樂……然而這畢竟是一種希望罷了?!崩罴螆D能這么直來直去,與當時工人的政治、經濟地位低下有關。到弗里德曼的年代,經過一百多年的斗爭,普選權已經成為西方國家約定俗成的基本政治制度,所以弗里德曼不能像李嘉圖那樣直白。他的經濟理論需要進行打扮,必須把資本的利益充分偽裝,把對資本有利的事情說成對全社會,尤其是掌握廣大票源的中低收入階層,都有利的事情,不然沒有市場。
      
      
      
      凱恩斯和弗里德曼先后給穩(wěn)拿的主流經濟學打了兩個補丁,官僚和資本都有了對自己有利的理論,彼此爭論不休,達到動態(tài)的平衡。對資本主義社會來說,凱恩斯是必須的,弗里德曼也是必須的。在社會化大生產的時代,如果完全按照弗里德曼的主張,那么資本主義就要回到資本最自由的階段。一切交給市場,你死你活該。如果完全按照凱恩斯的主張,同樣可能很糟。資本和官僚任何一方無拘無束,都難免成為整個社會的災難。這兩位為資本主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上世紀第一、第二的經濟學家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在某種意義上說,弗里德曼和凱恩斯的理論沖突,與李嘉圖和馬爾薩斯的沖突異曲同工。都是兩個集團在爭奪經濟主導權。作為打醬油的盧瑟,對兩派之爭,則大可不必認真。
      
      
      
      下一部份,我們看看不太穩(wěn)的拿是怎么看待經濟危機的。神職人員、官僚、大資本都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輪到小資本家了。
      
      
      
      --------------------------------------------------------------------------------
      
      [1] 華爾街的銀行家的俗稱
      
  •     The egalitarian will go this far, too. But he will want to go further. He will defend taking from some to give to others, not as a more effective means whereby the "some" can achieve an objective they want to achieve, but on grounds of "justice". At this point, equality comes sharply into conflict with freedom; one must choose. One cannot be both an egalitarian, in this sense, and a liberal.
      All I love most is that, fuck Obama
  •     《Friends》的開場,是一場逃婚, rachel從她和那個禿頂牙科醫(yī)生的婚禮上逃開,然后她的好朋友速度補上。接觸美國文化不多的我當時很納悶,為什么片子里面那么多女人都想要嫁給醫(yī)生。考古學博士的ross有一次很不服氣的問-MD和PHD有這么不同嗎?
      這個問題曾經我也想不明白,為什么同樣是讀個博士,醫(yī)學博士和理科博士在收入上可以差距那么大?拿個數學物理博士的難度一點都不低于拿一個醫(yī)學博士。
      雖然美國醫(yī)生的高收入有各種錯綜復雜的原因,但是不管高收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有一樣東西投資回報率高于平均,必然的結果是更多的資本會流向它,在競爭中拉低回報率而最后回到平均水平。如果一個行業(yè)可以保持高回報率,那么往往是因為壟斷。
      熟練工聯(lián)合起來,排斥或者限制新人進入這個行業(yè),然后保持壟斷價格。按照弗里德曼的說法美國執(zhí)業(yè)醫(yī)師協(xié)會勢力是非常強大的,從每年可以入學的醫(yī)學系學生開始,就設有嚴格的數量限制,以此維持壟斷。
      書里有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希特勒上臺之后,大量的德國知識分子流亡海外,包括很多優(yōu)秀的醫(yī)生。但是在美國拿到行醫(yī)執(zhí)照的德國醫(yī)生的數量在那幾年維持不變,這個是一個不正常的現(xiàn)象。說明了行會制度是排斥競爭的。
      在俺還不懂事朦朦朧朧的時候(其實素高中)翻了《凱旋門》,只記得里面的男豬腳是個醫(yī)生,而且技術高超,但是因為是個難民而沒有行醫(yī)許可,只能做人家的捉刀醫(yī)生。麻醉前病人看到的是另一個醫(yī)生的臉,睡過去之后由我們的男豬腳操刀。這個故事多生動,你有行醫(yī)的技術不代表你有行醫(yī)的資格。行醫(yī)執(zhí)照的獲得條件,有很多是和技能無關的。
      
      前兩天看到一個香港mm說,只有醫(yī)生律師會計師才算專業(yè)人士,工程師什么不算?,F(xiàn)在聯(lián)系行會觀點回味一下,很有意思。
      大膽假設,這些行業(yè)的回報率高低,應該是和行會的強大程度成正比。醫(yī)生行會最強大,律師次之,會計師再次之。工程師雖然有認證,但是沒有執(zhí)照。這些認證也沒有廣泛的權威性。也就說,我沒有sap認證也可以在做相關的行業(yè)。這個是一種軟限制,所以工程師的準入門檻要低,競爭相對充分,所以收入就要低一點。不被歸為所謂“專業(yè)人士”。
      
      吳曉波的《浩蕩兩千年》講述了兩千年的中國企業(yè)家史,里面提了一個問題,中國的手工業(yè)為什么從來沒有擺脫過家庭作坊的模式?為什么沒有產生過集中作業(yè)的工廠?吳曉波給的答案是農村勞動力在農閑的時候織布,價格低廉,而集中作業(yè)需要機器,一次性投入太大,競爭不過家庭作坊的廉價勞動力。這個答案當時并沒有讓我信服。
      奧爾森表達過一個不同的觀點–中國的行會制度是非常強大的。比如絲綢業(yè),每個作坊的產量是受到嚴格限制的。行會通過限制產量來維持絲綢的高價格。在這種情況下,擴大生產的需求被抹殺了。我們自然就不需要機器了。也不會有人費腦子去發(fā)展技術了。西方工業(yè)的萌芽是從水力推動的織布機開始的,這個技術門檻其實并沒有那么高,但是中國人是沒有需求去發(fā)明這種東西的。
      
      政府的壟斷也好,私人的聯(lián)合壟斷也好,說起來都是通過一種權力集中的方式來限制他人的自由。團結就是力量,這個話不錯,但是現(xiàn)在體會起來有點讓人顫抖。
  •     中文翻譯別扭至極,總算讀完。第五章--財政政策,個人偏向凱恩斯。第六章--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作用,可讀?!疤熨x人權”,“干預”,二詞待思。弗里德曼作為貨幣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整本書的觀點和理論,讀下來感覺就是其對凱恩斯主義的否定。
  •     很激動地在圖書館找到了1962年版的本書。令我高興的是,書被翻地很爛很爛。這證明大英帝國還是有希望活下去的。
      
      總結幾個之前沒有特別注意的點吧:
      
      1. 工會會員壓榨沒有加入公會的工人,通過兩種途徑。由于工會的議價,同一工種的工資被集中,導致大約90%的工人平均減少了3%的收入,這還不考慮失業(yè)。其次,通常在職業(yè)收入本來就高的地方,工會更強大。這導致工資進一步像這些金領集中。寫到這里,我又要給里根教訓塔臺罷工的骨氣跪一下。
      
      2. 由于資本所得實際上要被稅兩次,即分紅所得將會納入個人所得稅,導致大企業(yè)不傾向于分紅而是向內投資。這有兩個嚴重后果,其一,股東傾向通過股票升值的方式來獲利,這使得他們本可以投資給新的,盈利率更高的企業(yè)的資本被剝奪了,使得新企業(yè)無米下鍋。其二,由于市場容量有限,過度投資使得企業(yè)被迫horizontally invest,盲目進入不熟悉的產業(yè)。兩者歸根到底,都是扭曲市場。
      
      因此弗里德曼認為應該馬上取消資本利得稅。同時,他反對稅收減免給慈善機構和教育捐款。不公平。這是真正使股東失去企業(yè)控制權的機制。
      
      3. 企業(yè)家不為股東服務的危險,在于他們承擔的“社會責任”將使他們逐漸轉變?yōu)楣?。由公眾選舉,任命,最后就是國有。1962美國鋼鐵要加價,肯尼迪談話反對,法庭虎視眈眈,議員紛紛賣萌,導致加價迫使取消。企業(yè)吶,活著就是為了盈利,要是連定價都不行,還不如去上吊。
      
      4. 有三種不平等,機會不平等,平等性不平等,和冒險的必然結果。電影明星為什么沒有成立“合作社”來分擔風險?為什么本島的清潔工人建筑工人工資高工作爽到這個程度?正是后兩種情況。
      
      至于機會平等。問,我們可以“再分配”GPA嗎?比如像老子這樣的,就是學習好,還不讀書,就是智商高;像隔壁那個腦殘,就是笨,被凱恩斯騙了一輩子,你覺的一個正常的社會,是應該讓我上重點呢,還是讓他上重點呢?
      
      再比如一個女優(yōu),天生技術好,也沒怎么訓練。請問一個左左,是應該稅她呢?還是該睡她呢?
      
      5. The son of a Russian commissar surely has a greater expect ion of income, perhaps also of liquidation, then say a son of peasant.
      笑了。
      
      6. 請問,一個富人,給兒子良好的教育,或給他給產業(yè),或給他個信托。有區(qū)別嗎?嚴格按照左左的原則,那就一個是憑能力,一個是經商剝削,另一個就是純剝削了。
      
      
      7. despite the lip service we all pay to merit as opposed to chance, we are generally readier to accept inequalities arising from chance than those clearly attributed to merit. The college professor whose collegue wins a sweepstake will envy him but is unlikely to bear him any malice or to feel unjustly treated. Let the colleague receive a trivial raise that makes his salary higher than the professor's own, and the professor is far more likely to feel aggrieved. After all, the goddess of chance, as of justice, is blind. The salary raise was a deliberate judgment of relative merit.
      
      這段神了。
      
      8. 對于剝削理論的分析。既然資本只是過去的勞力,Hence written out in full, the premises of the Marxist syllogism would run: present and past labor produces the whole of the product. Present labour gets only part of the product. The logical conclusion is presumably past labour is exploited, and the inference for action is that past labour should get more of the product, though it is by no means clear how, unless it be in elegant tombstones.
      
      笑話又神了。
      
      9. 美國和其他發(fā)達國家只有25%的財富在土地上,大多數窮國能有50%。資本主義最大的成就不是積累資本,而是他給那些有志向上的男女們提供的機會。
      
      
  •     原文是《資本主義與自由》中的一小段,本來想純抄但是作者的翻譯實在是令人發(fā)指,所以還是不敢馬虎自己老老實實來一遍吧。
      
      Liberalism and Egalitarianism
      自由主義和平等主義
      
      The heart of the liberal philosophy is a belief in the dignity of the individual, in his freedom to make die most of his capacities and opportunities according to his own rights, subject only to die proviso that he not interfere with the freedom of other individuals to do die same. This implies a belief in the equality of men in one sense; in their inequality in another. Each man has an equal right to freedom. This is an important and fundamental right precisely because men are different, because one man will want to do different things with his freedom than another, and in the process can contribute more than another to the general culture of the society in which many men live.
      
      自由主義哲學的核心在于對尊重個體堅信不移,相信自由的個體能夠充分發(fā)揮和運用個人的能力與機遇,只要他的自由不侵犯他人同樣的自由。一方面,這體現(xiàn)了“人人平等”的信念;另一方面,又體現(xiàn)了人與人不平等的信念。每個人對自由享有同等權利。這是一個重要的基本權利,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因為即便擁有同樣的自由,每個人用之追求的東西也有所不同。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能夠對社會做出做大的貢獻。
      
      The liberal will therefore distinguish sharply between equality of rights and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on the one hand, and material equality or equality of outcome on the other. He may welcome the fact that a free society in fact tends toward greater material equality than any other yet tried. But he will regard this as a desirable by-product of a free society, not its major justification. He will welcome measures that promote both freedom and equality -- such as measures to eliminate monopoly power and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He will regard private charity directed at helping the less fortunate as an example of the proper use of freedom. And he may approve state action toward ameliorating poverty as a more effective way in which the great bulk of the community can achieve a common objective. He will do so with regret, however, at having to substitute compulsory for voluntary action.
      
      因此,自由主義者將在權利、機遇平等與物質、結果平等之間劃清界限。自由主義者會認同一個事實——自由社會要比其他任何已知社會形態(tài)在物質方面更加平等,但他只把這種平等視為自由社會令人滿意的副產品,而非正當理由。自由主義者會認同同時促進自由和平等的舉措——比如消滅壟斷、促進市場。他會把幫助窮人的私人慈善視為合理運用自由的典范。自由主義者可能會認為運用國家力量改善貧困——作為一個社會大多數人能夠實現(xiàn)共同目標的方式——更為有效,但這只是令人遺憾的權宜之計,因為必須用強制來取代自愿。
      
      The egalitarian will go this far, too. But he will want to go further. He will defend taking from some to give to others, not as a more effective means whereby the "some" can achieve an objective they want to achieve, but on grounds of "justice". At this point, equality comes sharply into conflict with freedom; one must choose. One cannot be both an egalitarian, in this sense, and a liberal.
      
      平等主義者同樣走到這一步,卻希望能夠再走幾步。平等主義者會為取自部分人又給予其他人的行為辯護,但理由不在于這種行為能夠有效幫助“部分人”實現(xiàn)他們預想的目標,而是站在“正義”的立場上。在這一點上,平等和自由不可共存;我們必須做出選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不可能既是一個平等主義者,又是一個自由主義者。
  •     Friedman教授全書主旨乃呵斥政府:滾開,并歷數其應該滾開的領域,故此,我將心中疑問(例如某些通過市場似無解之問題)列于此,以期閱讀中一一開釋。
      
      另:商務版翻譯水平參差令人詫異,改日列出優(yōu)劣對照。
      
      A. 惑:1. How to control pyramid scheme and other risky form of fund raising without regulation?
      2. How to enforce taxation if no effective licensure is imposed?
      3. How to tax? (both in terms of amount and weight)
      4. How to distribute tax?
      5. How to ensure essential living standard if no minimum wages rate is imposed?
      6. How to deal with the freedom of children?
      7. How to implement reform according to Friedman's theory?
      8. How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without licensure or regulation?
      9. How can monetary policy be set spontaneously?
      10. How can international trade be carried out without government regulation?
      11. How to protect internal enterprise from external predatory pricing?
      12. How to measure and offset externality caused by transactions, especially in terms of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B. 米教授所稱三種Justification fo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1. Rule-maker and umpire
      人性不完善,故必設一強制機構保證公民安全,執(zhí)行合同;這似與Hayek所述消極自由(Free from coersion)思路相異,留待再讀。
      
      2. Technical monopoly and neighborhood effects
      尤其注意米教授所述之壟斷僅限于技術壟斷(或曰自然壟斷),例如電話公司等規(guī)模效應形成之大企業(yè),此論并不與科斯(Coase)之反反壟斷相矛盾。米教授進一步指出,于public monopoly, public regulation, private monopoly等三種辦法中,似以私人壟斷為最不惡,"least evil".
      
      3. Gov actions through paternalistic grounds
      尤甚者,乃精神病患與兒童。又以兒童尤其棘手,而政府又難收手,試看其如何講解。
      
      C. Proposed abolishment of various gov interventions as follows:
      米教授所主張廢除之政府經濟干涉
      Tariffs(如何求得國際聯(lián)動?)
      Subsidy on agriculture(農產品這種長周期離散型供給產品僅靠價格信號似力有不逮,而從實踐來看米國之價格支持計劃(psp)亦頗為成功,何解?)
      Control of outcome in occupations like agriculture
      FCC(如何保護兒童?)
      Rent ceiling
      Minimum wage(不知本地可暫行否?)
      Detailed regulation of industries such as banking(如何解釋今日之白領犯罪?抑或如何防范?)
      Social security(如何對抗民意?)
      Licensure(如何保證質量?尤其以今日誠信低起點市場作為背景?)
      Public housing
      Military conscription in peacetime
      National parks(這又必然引起民眾不滿)
      Prohibition of entry with gov monopoly present
      Publicly owned enterprises
  •     自由主義哲學的核心是:相信個人的尊嚴,相信根據他自己的意志來盡量發(fā)揮他的能力,只要不妨礙他人進行同樣的活動。
      
      已經集中起來的權力不會因為創(chuàng)造它的那些人的良好意愿而變?yōu)闊o害。
      
      經濟自由本身就是一個目的,另一方面也是達到政治自由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歷史僅僅表明:資本主義是政治自由的必要條件。
      
      十九世紀的自由主義者把擴大自由認為是改進福利和平等的最有效的方法,而二十世紀的自由主義者吧福利和平等看作為自由的必要條件或者是它的替代物。
      
      
      另外說一句,翻譯的太爛了。譯者序和譯者居然不是同一個人,另外譯者序完全就是在詆毀、謾罵。
      
      我的一個猜想就是中國人是不學漢語的了,所以大凡翻譯的東西總有幾分不忍
  •      弗里德曼的這本書,是《資本主義與自由》,我想寫的這篇書評,索性改一下,變成了“自由主義”。個人認為,通篇下來,這個名詞更反映了這本書想表達的主題。正如書中所言,“在過去幾十年里,政府所從事的較大部分新的事業(yè),沒有達到他們的目標。美國繼續(xù)在進步,它的公民吃得更好,穿得更好,住得更好而且交通也更好,階級和社會階層的區(qū)別已經縮??;少數人的集體變?yōu)樵谳^少程度上處于不利地位;一般文化水平飛越前進。所有這一切都是通過自由市場進行合作的個人積極性和動力的產品。政府措施阻礙了而不是幫助這種發(fā)展。我們一直能負擔和克服這些措施,原因僅在于市場的極不平凡的生產能力?!?,最終作者認為“那只看不見的手對進步的有效作用大于那只看得見的手對退化的作用”。
       這個時候為什么又要提到弗里德曼?為什么在去年經濟危機的時刻,他的那本傳世之作《美國貨幣史,1867-1960年》第一次出齊了中文譯本?為什么奧地利學派和貨幣主義學派的聲音又一次響了起來?也許只有我們認為政府束手無策的時候,才會去想到那些市場的倡導者,那些一直信奉著“看不見的手”的作用的人;在風調雨順的年景,我們安心的、以過分贊成的態(tài)度去看待政府干預,正如迪賽所言“國家干預的有利影響,特別是立法形式這一方面,是直接的、即刻的和可以說是看得見的;而它的壞的影響是逐步的和間接的,并且為人們所不能看到”;我們放心的放手、放權,只有到危機蔓延到身邊的時候,才會慌亂、去指責政府的無能,以回避自己之前犯下的錯誤,這本身就構成了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天賦人權,不僅僅是生而平等,而且是享有自由的權利。自由當然是要在一定的框架下,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被迫或者被要求拿走本應屬于自己的權利;與自由對應的集權,集權的危害,當然是權力的濫用——無論在那一個朝代,一旦權力集中,正面的和負面的危害都很大并且是以一種“加速”的形式擴大其影響面。權力需要分散,需要制衡,制衡者的權力顯然更大,與其這樣,不如分散,到極端情形,當然就是惠及個人。
       無論是明朝開始的資本主義萌芽,還是1640年拉開序幕的工業(yè)革命,資本的誕生,意味著更大規(guī)模的私有制;在紙幣出現(xiàn)之后,這種私有制的形式更多反映為貨幣的存量,或者潛在轉化的貨幣存量,如房契、地契、債券、股權等等。經濟自由與政治自由的關系,按照作者在第一章的論述,是政治自由推進了經濟自由,并且資本主義是政治自由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言下之意,在政治自由的推動下,為經濟自由和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營造了空間。以至于即便是中央集權制的國家,如沙皇俄國和納粹德國,資本主義和私有財產的存在給國家的集中權力提供了某種限制。而在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之后,究竟是什么讓政府權力進一步放大?讓擁有投票權的人甘心放棄自己的自由權利、選擇讓國家拿走這一部分權力?作者認為,是國家的家長主義宣傳,以及虛構出的“美好愿景”。正如前文所說,國家干預的危害,是漸進的、逐步積累的,只有到危機爆發(fā)的那一刻,我們才會醒悟;在此之前,大部分人滿意的躺在國家預制的各種政策工具面前,全然依賴著國家賦予的福利、保險、教育,依賴著工會(一種壟斷組織)帶來的“不合時宜”的工資合同,并產生著“貨幣幻覺”,聽信經濟處于“穩(wěn)步運行的狀態(tài)”,全然不去關注那些從自己身上被拿走的權力。
       資本的運行,有長短期之分:一般理解長期的情形如同自由主義的分析,處于均衡狀態(tài);短期的情形,由于經濟周期和波動的存在,往往有起伏,按照凱恩斯主義的理解,需要“干預”。但是弗里德曼給我們另一種視角,那就是不當的干預是把經濟往更危險的邊緣去推,而不是拉回到正確的軌道上。1933年的大蕭條,不同的學派有不同的理解,這方便的文字已經很多了,在此不想論述。只是從中我發(fā)現(xiàn),貨幣主義學派與古典主義的不同在于,它承認了“干預”,只是通過揭示干預的路徑和得利不當,來表達減少干預的思想;古典主義則干脆要取消干預,完全依靠市場的作用推進經濟的發(fā)展。這大概也算是“改良”或者對時代的妥協(xié)。
      
  •     薄薄的一本書,讀了2遍英文原版,N遍中文版(很奇怪這里好些人認為翻譯很爛,恰恰相反,我認為中文版是及其罕見的準確翻譯了原文,中文翻譯書中的珍品),經常拿起來,隨便打開一頁,從哪里開始讀都不讓人失望(抄襲挪威的森林里面的比喻)。
      
      Friedman的精彩論述我就不重復了,我的重復一定很狗屎,請你自己去讀原著,不論英文版還是中文版,都可以。
      
      有2個地方我還不是完全信服,也許有人能教我,
      
       對貨幣政策,F(xiàn)riedman贊同一種規(guī)定3%的通貨增長,同時認為金本位不再可行。他是擔心通貨緊縮對經濟有破壞作用嗎?如果這樣,他自己的書《美國貨幣史》中講到,1870年到1913年(具體區(qū)間記不清),美國的物價下跌了30%,但這個時期,美國經濟發(fā)展是最迅猛的。
      
       對國際貿易,F(xiàn)riedman認為如果日本(現(xiàn)在的中國)有意操縱匯率,那么全世界最好的生意就是印美鈔。可是,如果一代人失去了奮斗的精神,工作的能力,被日本中國供養(yǎng)著,有一天日本中國不養(yǎng)了,這些人會完蛋吧?
  •     最最最重要的一點是:翻譯太差,直接影響我的理解和思考。
      其次,理論相當地不錯。作者認為政府控制往往會事與愿違,依靠市場能解決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損失和資源配置的扭曲。作者強調必須比較實際的情況和理論的情況,這一點從理論上講,本人完全贊同。
      雖然作者對很多政府干預的事實進行了分析,問題似乎可以采用依賴自由市場的調節(jié),賦予人們追求自身財富和價值的實現(xiàn)得到解決,然而作者恰恰是未能比較實際的情況與理論的情況的差別,這里的實際和理論是另一層面上的。
      其一、市場作用的發(fā)揮必須建立在維護市場運轉的法制保障比較健全的前提下。比如當今中國,法制保障不健全,完全采用市場去配置資源必然導致交易成本過大,嚴重浪費資源,尤其是對于一個經濟處于高速發(fā)展的大國,經不起任何試錯的考驗。
      其二、市場調節(jié)作用的有效運轉需要參與者形成相對一致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追求自由,提倡機會平等成為社會共同的價值判斷,且有一套與現(xiàn)行經濟環(huán)境相適應的道德約束作為保證。這在很多發(fā)展中國家,在很多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不相符合的國家里很難得到保證。
      其三、市場作用的發(fā)揮受到很多相關因素的制約,比如勞工歧視,比如教育不平等,比如技術約束,而市場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可是發(fā)展的機會瞬間就會喪失,等待更加需要成本。
      總之,本書對市場與政府兩種配置資源的方式作了比較,論述相當全面和深刻。但人類的發(fā)展不是在一個未知星球上進行殖民開拓,各個國家都有很大差別,企圖單純依靠體制的改變從而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完美化。
      
  •      先有經濟自由,再有政治自由。這是本書的主要觀點。
       弗里德曼是反對政府干預的,上來先反駁了肯尼迪那句“不要問國家對你做了什么,而是問你對國家做了什么”開始,一步一步推導出他的結論。借一個好萊塢編劇在50年代被誣陷為共產黨的例子,痛斥麥卡錫主義。作為自由主義者,作者極力主張小政府,這與當時的艾森豪與肯尼迪政府相反。堅持自己的理念,保持著自由獨立的思想,這是真正知識分子的追求。
      
       沒想到商務印書館的譯筆如此不堪卒讀,看得我囫圇吞棗。作為20世紀著名的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弗里德曼對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影響,書翻譯成這樣,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們理解這位巨擘的深刻內涵。
  •     不知道該怎么給評價,就原書而言無疑是最高評價,就翻譯而言則是最差一級。
      
      在讀有深度的著作時,讀者的精力本應集中在對內容的理解。而在讀商務印書館這個版本時,大半精力在理解漢語上。感覺譯者對內容沒有完全理解,像是學生的作品。
  •      很差是給譯者的。這是一本極期待的書,但是翻譯水平實在底下,句子翻得支離破碎,一看就是完全沒有領會作者的原意。著實辱沒了弗里德曼和商務出版社的名譽
  •     弗里德曼在緒論中所寫的是那么激蕩人心。
      
      “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么——而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些什么?!边@是肯尼迪總統(tǒng)當年十分著名的一句話,同時也是爭論頗多的一句話。
      
      弗氏指出,“這句話在整個句子中的兩個部分中沒有一個能正確地表示合乎自由社會中的自由人的理想的公民和它的政府之間的關系。家長主義的‘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么’意味著政府是保護者而公民是被保護者。這個觀點和自由人對他自己的命運負責的信念不相一致。帶有組織性的,‘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些什么’意味著政府是主人或神,而公民是仆人或信徒。”
      
      那么我們要問的是什么?作為自由人,他會問:“我和我的同胞們能通過政府做些什么”。這里已經很清晰地界定了政府和個人之間的關系。既不是家長主義的,也不是神人主仆的。只可惜當今世界各國多數都屬于這二者之一。
      
      弗氏在緒論中也開宗明義地表明了此書的觀點,他主張一個完全自由的經濟制度,通過市場和私人企業(yè)來完成經濟活動,而政府,只是一個規(guī)則的制定者和裁判,必須遠離市場。政治力量一旦加入經濟力量,權力的集中幾乎就是不可避免的。把二者分開,則能成為相互制衡的牽制物。弗氏專門辟出一章(第二章自由社會中政府的作用)闡明政府在社會中最宜居處的位置。
      
      
      
      貨幣控制與匯率
      
      在經典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學教材中,對美國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的定論是資本主義經濟基本矛盾所致。而弗氏認為,這次大蕭條不是因為“私有制經濟的任何固有的不穩(wěn)定性”,而是由于政府管理不當所致。他認為,黃金本位是一種不夠文明的貨幣制度,而“文明的”貨幣制度自然是非商品本位的信用貨幣制。但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所控制的中央銀行往往會成為政府手中竊取國民財富的工具。而一旦中央銀行被控制在幾個大財閥手中,那么可想而知,整個國家經濟受到嚴重威脅。
      
      這似乎是一個近乎兩難的選擇,究竟是讓政府壟斷還是私人壟斷?弗氏本人說過,在國家壟斷,工會壟斷和私人壟斷三者之間,“三害”相權取其輕,私人壟斷危害是最小的。
      
      但是在近期暢銷的《貨幣戰(zhàn)爭》一書中,我們會驚訝甚至驚喜地發(fā)現(xiàn):哇,原來美聯(lián)儲并非真正意義上的中央銀行,而是被幾個國際銀行家控制的私家銀行。這也就預示著,確切說是已經印證過,通過貨幣發(fā)行來劫掠財富、控制政府正是這些國際大銀行家們一直在干的事兒。至于驚喜,對于美國人民來說當然不是驚喜,除了這些身居幕后鮮有露臉的國際銀行家們會大喜之外,只有那些敵視美國政治經濟制度的國家和黨派才會驚喜。
      
      因此,弗氏也不得不反對“獨立的”中央銀行制,認為這種獨立于政府之外的中央銀行分散責任卻又把大權賦予少數人。他認為這會使重要政策行動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帶有偶然性的個人性格和作風。但實際上的后果卻不止是這個,絕大多數人都財富縮水才是最大的惡果。
      
      弗氏在國際貿易上主張自由貿易主義,國際間實行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他認為,贊成浮動匯率并不意味著贊成不穩(wěn)定的匯率。需要一種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價格可以自由波動,但是決定它們的因素穩(wěn)定到足夠的程度,從而在事實上價格的運動會處于適當的范圍之內”。弗氏認為,這是可以實現(xiàn)的,“因為匯率的不穩(wěn)定是根本的經濟結構不穩(wěn)定的征兆”,而不是由自由浮動匯率制度帶來的。
      
      但是弗氏的自由貿易主張僅僅只能是一個美好的構想,或者惡毒點說他故意無視國際貿易之外的重要問題。要想實現(xiàn)沒有關稅壁壘等保護主義的國際貿易在如今幾乎不可能,沒有一個國家的貿易不指涉政治和文化,而同時又涉及到國家實力的競爭和國際結構的調整。換句話說,沒有哪個國家甘做永世的加工廠,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永遠處在權力結構的中心。
      
      
      
      政府對教育資源的爭奪
      
      “并不是所有的學校教育都是教育,也不是所有的教育都是學校教育?!边@話很拗口,但是弗氏卻指出了教育應該具有的功能。學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個方面,在共產主義國家里的教育幾乎都是一元價值觀的教育模式,這從根本上違背了自由人的原則。
      
      我們能夠認同一個民族或者國家具有一種相類似的價值觀,這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認同這個觀念的同時,卻悄悄縛上了自由的雙翼。政府對教育資源的壟斷也就意味著對價值觀的掌控,這往往造成個人自由和國家主義的沖突。
      
      弗氏提出允許私人教育,可以使一個多元價值觀點社會得以建立。他提出政府發(fā)給家長某種票證,通過這種教育票證購買教育服務,不僅包括政府建立的教育機構服務,還包括私人教育服務,這才是一個自由社會中自由的人應該得到的。他反對固定工資級別制和教學證書,認為只會吸引一批“愚蠢、平庸、和缺乏靈感的人”,“排斥有想象力的、大膽的和自信的人”。
      
      憑票證購買教育的方式類似于我國前些年提出來的“教育券”,這是一個有益的啟發(fā),但是最終卻沒有得以落實。雖說教育券能夠提供公平的機會,規(guī)避教育經費劃撥的不平衡,同時促使學校面向學生求知需求進行競爭,但有專家指出,教師是最大的阻力,一旦教育券得以實施,市場化競爭將被引入學校,而大部分習慣于照本宣科的體制內教師是無法適應的。最為根本的則是教育券弱化了政府的教育職責,而這卻是政府要極力規(guī)避的。因為在教育券制度下,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都不再爭取經費預算,教育券很可能流入其他學校,譬如私立學校,另外可能弱化政府對教育的管制。
      
      
      
      執(zhí)照的圈套
      
      這一章的問題弗氏討論得很用勁兒,也許在他看來這是一件是否難以容忍的政府強權行為。
      
      概括來說,弗氏反對執(zhí)照制度的建立,認為這是一種中世紀的行會制度,在資本主義建立初期已經廢除,而如今又重新得以建立,不得不說是一種倒退的遺憾。他為何如此反對職業(yè)執(zhí)照?為何認為這是對人的自由的限制?他認為,在政治上比較容易把力量集中起來的正是生產者集團,而不是消費者集團。也就是說,一旦職業(yè)執(zhí)照制度得以建立,便會成為一個永無止盡、愈加龐大的勢力集團,它將壟斷一個行業(yè)的資源,固步自封,從而導致消費者福利水平以及生產者服務質量的降低。
      
      在這里他區(qū)分了技術效率和經濟效率,即是說,沒有理由可以反對人們消費低質量汽車從而只生產高質量的汽車,這無疑是生產者的合謀的最典型例證。人們的保守觀點在醫(yī)療行業(yè)體現(xiàn)最為突出:通過政府頒發(fā)行醫(yī)執(zhí)照來保障醫(yī)療水平的質量。弗氏對這個問題的解釋是:醫(yī)療行業(yè)準入制度“使受過訓練的醫(yī)生把他們相當大的一部分時間投入于其他人能干得很出色的事情上去。結果是大幅度地減少醫(yī)療服務的質量。”假使能夠有實際醫(yī)療平均質量這個概念,那么我們實際得到的平均質量遠低于允許不被批準的人行醫(yī)所得到的平均質量。
      
      弗氏堅信,通過市場的作用,能夠自然地過濾掉那些不合格的醫(yī)生和醫(yī)療服務,反而促進醫(yī)療服務行業(yè)質量的提升。我很受他這在這個問題上的觀點的吸引,但仍然有所保留,無疑就是他所說的保守的大眾中的一員,因為對市場的不規(guī)范抱有懷疑態(tài)度,他所認為的那種完全的市場僅僅是個假想。但我卻深表贊同他要求打破行會制度所造成的壟斷和平庸化。
      
      
      
      
      
      盡管弗氏的新自由主義觀點在多數經濟學人眼里是有問題的,但是他對自由所做的經濟學詮釋卻很有啟發(fā)意義。對壟斷的打破是弗氏不斷強調的經濟觀點。在弗氏的眼中,共產主義等同于專制和強權,但是即便資本主義國家按照他所提出的自由經濟觀點來運行,政府退出經濟的中心地帶,經濟發(fā)展是否真的如他所說的那樣“自由”,人的生產能力、生活水平、福利程度是否真的能夠提高,實在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
      
      弗氏是怎樣為資本主義聲辯的?他說,認為資本主義妨礙經濟繁榮、妨礙自由的觀點是受了蘇共社會建立的影響,“知識分子的思想轉變是通過把既存的具有其一切不公正與缺陷的制度和在設想中可能存在的制度加以比較而完成的。進行比較的是實際的情況和理想的情況?!?br />   
      這本書是弗氏講演的記錄,因此比較易于理解。有點遺憾的是,這書雖然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但是翻譯水平并不是很高,有些句子讀來十分拗口,以至于影響思維正常運轉。
      
  •     我是個工科畢業(yè)生,這本書剛剛看完,聽說是芝加哥學派的重要作品,比起讀過的奧地利學派哈耶克的著作,本書相對比較簡略,但也更務實,直指美國的社會政策,分析極具啟發(fā)性。相對中國,美國的市場經濟自由程度要高很多,但也有管制的陰影存在,而在我們這個官家市場經濟的國家,家長主義的做法幾乎處處存在,難怪創(chuàng)新精神被壓抑了。
      
      只是譯筆太差了,很多地方不知所云,咱們漢語也發(fā)展出了一套基本的語法規(guī)則,譯者好像不太懂。
      
      準備接下來讀《改造傳統(tǒng)農業(yè)》了,梁小民先生譯的,應該不會再扼殺我這個工科生的閱讀興趣了吧!
  •     因為經??磸埼宄2┛偷脑颍约案ダ鲜澜缧缘穆曌u,弗老去世后,我去書店買來了《資本主義與自由》這本書,打算認真拜讀一遍。
       非??上У氖?,這本書糟糕的中文翻譯讓我每看一頁都至少要5分鐘,不停的止步于某個句子,反復的梳理一個句子到底是什么含義,可是就這樣讀完一個章節(jié),發(fā)現(xiàn)什么都沒有看明白。
       最終,在看了沒有三十頁之后,我徹底放棄!
  •     
       翻譯怎么會爛到這個程度?
       譯者張瑞玉,您中文都不及格吧?滿篇的病句,甚至連基本的專業(yè)學術語言都翻譯錯!基本就是大一非英語專業(yè)軍訓結束后腦袋進水的水平。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您們好意思么,我的這本是2004 年7月第二版在2006年的第六次印刷。說明按照您們信譽騙了不少人。但是看著張瑞玉之流把這本書翻譯成這樣,你們的責任編輯是死人么,有么有沒腦子?。?br />   
       錯一次我們可以理解,畢竟水平不高,缺心眼。但是錯了21年,就不是缺心眼的問題了吧!
      
       p28.第一段最后一句:
       它的作用是破壞沒有順從條件下的取得一致意見的基礎。
       第一,這個是病句。
       第二,請問什么是“沒有順從條件下的取得一致意見的基礎”
      
       p28.第二段第一句:
       顯然存在著某些使有效的比例代表制成為不可能的事項。
       第一,這個是病句。
      
      
       p30.第二段最后一句
       ...迫使否則就不會參加游戲的少數幾個人遵守這些規(guī)則。
       中國人有這么講話的么?他媽的這句話什么意思?
      
       p31.第一段第二句
       ...但在不完善的人們的世界里
       人們的世界,是人話么?
      
       p33.第一段最后一句
       鄰近影響
       應該是外部效應或影響吧
      
       p35.第二段第二句
       技術壟斷有時可以用來論證既存的國家壟斷的存在的必要性。它本身并不能論證通過使其他任何人與之競爭成為非法行為而建立起來的國家壟斷。
      
       第一,“它”指代不明。
       第二,后一句病句。
      
      
  •   這是盧瑟經濟學的前言部分?
  •   《盧瑟經濟學》(整理非和諧版)之(2.6)《圣騎士》
  •   取消執(zhí)業(yè)資格,有利于競爭,至少降低了服務費用
  •   鄙人讀了一段商務印書館的翻譯,實在是無法忍受,LZ可否推薦下翻譯通順專業(yè)的譯本?
  •   說的不錯,所以新自由主義那套就是屬于理想主義的類型,結合到現(xiàn)實當中往往會有很多不適合的地方
  •   你看過原文么?
  •   很中肯的評論
  •   暴殄天物的翻譯多得是了,商務印書館有些書的翻譯簡直一直讓我在猜原文的語法結構。
    有空還是看原文好啊。
  •   這書的翻譯 有罪。
  •   為什么不看原文?又不是買不到。
  •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104612.html
    英文版pdf
  •   很合心意,在國內買書時。我也是只買原版,漢譯本專業(yè)書籍還要看譯者。那些學者名家什么的譯的還可以(但有很多翻譯過來是無法表達原意的)。所以,漢譯本譯的再好,也有缺陷。
    至于,普通譯者根本就不值得一看...不是專業(yè)水平不夠,是根本就不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
  •   拿貨幣戰(zhàn)爭反對弗里德曼···
  •   有思路了,3Q!
  •   你有思路了?!
    OMG,我的論文思路誰給我呀~~
  •   這書翻譯地我真是讀不懂,看到你的幾句話就有點想明白了。
  •   (*^__^*)
    Im glad to be helpful.
  •   呵呵,我的論文也就是東拼西湊,實在不行就把一段中文翻譯成另一段中文,能過就行~
  •   共和黨的槍桿子
  •   “哇,原來美聯(lián)儲并非真正意義上的中央銀行,而是被幾個國際銀行家控制的私家銀行。這也就預示著,確切說是已經印證過,通過貨幣發(fā)行來劫掠財富、控制政府正是這些國際大銀行家們一直在干的事兒。至于驚喜,對于美國人民來說當然不是驚喜,除了這些身居幕后鮮有露臉的國際銀行家們會大喜之外,只有那些敵視美國政治經濟制度的國家和黨派才會驚喜。 ”
    牛逼。
  •   對于一個從《貨幣戰(zhàn)爭》這種垃圾中尋得了真理的人,你還真是不嫌打字辛苦
  •   誒,會相信陰謀論的人的思維方式總是那么簡單。
  •   請問你看的是哪一版呢?
    翻譯者是誰?
  •   作者: (美)弗里德曼
    譯者: 張瑞玉
    isbn: 7100041678
    書名: 資本主義與自由/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頁數: 220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定價: 15.0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4-7-1
  •   我也正在看,翻譯非常垃圾
  •   那看英文版吧
  •   你用切格瓦拉的頭像,卻崇尚自由主義的學說,無法理解。
  •   左+右=中間派,或者騎墻派,呵呵
  •   就這樣的爛翻譯,我說怎么話很不順…花了我一個月讀完
  •   LZ高 看來不能迷信大出版社
  •   玷污弗里德曼
  •   批評,就是要批評。
  •   把原文放出來,光這么講,沒憑沒據的
  •   這類書的翻譯是這樣的,不太好,也不好翻譯。要有相當的耐性哦 我覺得看多一些就會好了 或者直接讀原版。
  •   我的印象吧,國士無雙是個好高婺遠的人,也不知道這個印象對不對
  •   我放心了,看來不是我太淺薄理論看不懂的緣故……
  •   什么叫好高婺遠?字典上說:比喻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那么大的出版社,都已經出到第二版第六次印刷了,怎么會爛到這么個程度呢?我很難理解,看著前面基本還通順是人話,翻譯到20多頁,基本就是不講人話。15塊,7.5折雖然不貴,但是商務印書館不能這么做生意!
    最初的1986年第一版,到現(xiàn)在已經21年了,還是這個水平,商務印書館就是不良出版社!擺明了店大欺客。
    我明白 兩稻草的意思,就是說國內都是這個樣子,但是我覺得不能接受。
    另外原文我沒有看過,但是現(xiàn)在是中文都不通順,很多都是病句,赤裸裸的病句,技術含量極低的病句啊。
    我覺得就是因為不好翻譯才找了著名大社,經典系列,一看,都是這個德行。而且中間擱了整整21年啊,每年修改一點,21年也應該不能這么爛吧。
  •     挑人毛病必須有拿得出手的證據,我不認為商務的東西怎么樣,但你的說法太單薄。
        
        面對事情擺出一罷輕蔑的神情是容易的,踏踏實實的做點事情,比如就拿你的這個東西來講,你找來原文前后對照一下,也算你做了點實事。
        
        光罵有個屁用,你甚至證明不了這本書有多么差勁,只是顯示出你是何等的輕狂草率。
      
      
         國士無雙的東西看了一些,大多的篇幅都類于此,也不過就是一個業(yè)余愛好者的角度罷了
          
         不過,口氣向來都是不小的
  •   p35.第二段第二句
      技術壟斷有時可以用來論證既存的國家壟斷的存在的必要性。它本身并不能論證通過使其他任何人與之競爭成為非法行為而建立起來的國家壟斷。
      
       第一,“它”指代不明。
       第二,后一句病句。而且第一句也是病句。
    我上面的幾個例子難道不是證明么?兩稻草想說的是我沒有看英文原文就不能批評,至少沒有技術含量。
    現(xiàn)在的狀況是連初中生都能看出來以上的中文句子是病句,而且是句子結構不完整的嚴重錯誤。
    一個中文都寫不利索的人翻譯的書,被一個著名出版社的著名翻譯系列出版了21年,整整21年啊,難道這還不能說明問題么?
    我點出了6處非常明顯錯誤,這難道不是在做事情么。
    兩稻草
    閣下的邏輯很奇怪,難道我是個業(yè)余愛好者就不可以批評么?就沒有資格批評么?
    如果連我這個業(yè)余愛好者都看出錯的離譜,就恰恰說明書翻譯的爛!
    錯了就是錯了,爛就是爛。
    難道閣下去餐館吃飯,發(fā)現(xiàn)自己點的蛋炒飯是用臭雞蛋和溲飯炒的,向餐館投訴,然后大師傅說,兩稻草你連改刀都不會,也不是紅案廚師,還敢批評我的炒飯?
  •   沒說不行,但批評也要言之有物
    批評和叫囂是兩回事,你也許分得清你是在批評還是在做其它的一些什么事情。
  •   第一,沒有正確的答案,但也需要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
    第二,這篇東西并沒有給出意見,而是在攻擊,在叫囂,如果樓上的有什么意見的話,可以欣賞一下作者的語言。
  •   最后回復一下國士無雙,既然說的是翻譯錯誤,請拿出原文對照
      
    不拿原文對照就談翻譯錯誤,這跟放屁有區(qū)別么?
  •   LZ找原版書ING
  •   兩稻草先生
    既然連這么明顯嚴重的中文語法錯誤都不承認或者說視而不見,我只能說為之奈何?
  •   語氣近似謾罵,且不說當事人能否接受,就連旁人也會覺得LZ得理不饒人——事實上,這讓我有了“LZ小人得志”的錯覺。
    另外,假若附上原文,會顯得嚴謹些,也好為LZ罵人增點籌碼。
  •   托辭強辯
    我懷疑你看不得得懂原文
  •   請中英文對照地來講翻譯吧。假如你有更好的翻法,也可以拿出來共享的。
  •   翻譯講究信、達、雅,信是準確,達是通暢,雅是漂亮。
    目前我指出的這個翻譯錯誤的在“達”字上就出了問題。翻譯成一國語言至少要符合一國語言的語法規(guī)則和表達習慣吧。請問這個不是翻譯的問題么,請問這個僅僅是翻譯的問題么?
    特別地,一個初中語文水平的[中文]語法錯誤,連續(xù)錯了21年。請問這個不是翻譯的問題么,請問這個僅僅是翻譯的問題么?
    既然兩稻草先生懷疑我的閱讀英文的能力,又這么有要求我“言之有物”。
    為什么兩稻草先生怎么不找出原文來證明我說的錯誤呢?或者退而求其次證明下或者指出以上我認為錯誤的中文是不存在的呢?
    另外
    現(xiàn)在我已經明確指出中文版本的[中文]語法錯誤,即句子結構缺失,嚴重句不達意,這是一個業(yè)余愛好者而且英文水平被受質疑的人的能力所及。
    我在google上認真找過,但是很遺憾,無法找到英文原版。
    我本來就不是君子,而且難道小人就不可以得志么?堂堂的有“君子之風”的商務印書館被我這個小人找到這么低級的錯,我這個小人評什么不能得志呢?
  •   不想和你爭了,瞧了兩眼你的博客,你太過敏感,容易受創(chuàng),再和你爭就實在沒趣了。
    我是有些刻薄,我是針對你的態(tài)度的,你的態(tài)度是很容易讓人詬病的,就是我不說話自然也有人看不下去的
  •   反省一下吧,當然我也應該反省
  •   兩稻草
    閣下真是高風亮節(jié)
  •   商務就是不行了,這沒有什么問題。翻譯的很難看,樓主說的還是對的。至于跟帖的苛責樓主沒做貢獻,不敢茍同。應該是出版社做的事情沒做好為啥還要讀者做貢獻才能批評?
  •   我正要買這個書,特意問了別人翻譯怎么樣??礃侵魈舫鰜淼膸拙?,很像直接放到翻譯工具里直接翻的。
  •   樓主啊,你讀的太少了
    簡單的方法
    把這個不通順的句子再直接翻譯成英文你就明白什么意思了,用讀英語的方法去讀就ok了
    要說翻譯,還是臺灣學者翻譯的這些名著比較好
  •   囧了!如果要把中文譯成英語再用讀英語的方法去讀,那還要中譯本干什么?那還要翻譯干什么?
    這個世界真奇妙,原來譯本是要這樣讀的啊,啊哈哈~
    lz的批評合情合理,那些句子完全毫無章法,不知所謂。我發(fā)現(xiàn)不少政經的名著都被翻成這個德性,真是為那些原作者和渴望知識的讀者們難過。中國的讀者們啊,你們讀到的有多少是原作者的本意呢?
  •   看了評論,不說別的,至少我認為“識而無知”網友,腦袋里基本沒裝東西,說了一大堆空話。
  •   同感,要討論就好好分析具體問題,講究那一套“誅心”的東西有意義嗎?
  •   我是被天朝的垃圾翻譯和閹割翻譯徹底惡心了,以后堅決不買不看.挑精華的看原版
  •   碰巧看到這篇書評,無意卷入沖突。只是學到一點是,無所謂對錯,不搞攻擊,每個人都有發(fā)表意見的權利,彼此尊重,沒有人有同意另外一個人的義務。
  •   首先聲明態(tài)度:支持樓主。
    批評樓主的人認為樓主必須要精通英文或能讀懂原著,我不敢茍同。坦白的說,至少我的英文不行,讀不懂原著。那么,我讀譯著。讀譯著,我當然會首選商務之類的大出版社。但是,事實上現(xiàn)在我們的很多譯著翻譯得確實如同天書。不但沒有起到教化的目的,反而讓讀者一頭霧水,云里霧里,莫名其妙。況且,樓主擺明的譯文錯誤確實不需要提供什么原文,擺明了中文表述就是錯誤的,就是不符合中文的語法。試問一句,反駁樓主的各位賢達高才平時或者著書立說就是這樣講話的嗎?難道,把我們的母語寫成這樣或說成這樣就是有學問嗎?
    我們的出版社要自省,翻譯者更要提高基本素質?,F(xiàn)在這樣的譯著和譯者太多了!
  •   不管樓主在他的博客里展現(xiàn)出來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至少他在這篇批評里所指出來的此書翻譯之拙劣、及商務印書館的不負責任,均是確鑿無疑的事實。放著這個核心問題不管,反而去指摘樓主的人品之類,樓下那個誰誰誰也太莫名其妙了。
  •   顯然存在著某些使有效的比例代表制成為不可能的事項。
    這怎么會是病句...
  •   同意樓主的看法,不知這本書有沒有好的譯本
  •   2009-03-03 23:26:59 夏志清傳人  顯然存在著某些使有效的比例代表制成為不可能的事項。
      
      
      這怎么會是病句...
    =====================================
    同學……你真的學過中文語法和語言邏輯學么??????
  •    同學……你真的學過中文語法和語言邏輯學么??????
    那請大師為我分析一下
  •   只是這個複合句太拗口了,語法倒是沒有錯吧。
    當初看《通往奴役之路》也有類似感覺,再看第二遍就感覺句子很通順了。
  •   這個翻譯的確不敢恭維
    另外,英文原版在這里大家可以下來看看: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246772.html
  •   翻譯的很對不起觀眾,英文版emule上有
  •   的確是商務的恥辱。
  •   這套里經濟類的也就解放前翻的還行,就是讀著有點怪,歷史和哲學還好(我指行文,翻譯的怎么樣不好說),后面有套譯叢簡直翻到不像話,中文都不通道,記得里面有本《科學與人》的,簡直是要人命啊,說的還是中國話嗎。。。。。。
  •   好多那些翻譯叫獸的徒子們在拍手叫好呢
  •      p33.第一段最后一句
       鄰近影響
       應該是外部效應或影響吧
    ===
    手上沒原書。我估計應該是"neighborhood effect",怎么翻比較好呢?我也不知道。
  •    顯然存在著某些使有效的比例代表制成為不可能的事項。
    意思是存在某些事項,比例代表制在這些事項存在的情況下就不可能有效實施。
    如果我的理解沒錯的話。
    這個不能稱之為病句,不過確實比較拗口。
  •   不管樓主態(tài)度如何,看了引用的幾句譯文,確實翻譯得不行。那些拗口的要命的長句簡直就不是人話。這種翻譯放考研英語里是通不過滴。
    那些拗口的中文長句表明譯者沒掌握定語從句的翻譯技巧
  •   翻譯得真爛。。譯者中文都不及格,全是語病!實在看不下去了唉。關鍵是弗里德曼老人家的原文寫得一點都不艱澀啊。
  •   近些年,商務是讓人失望了。去書店,基本不再靠近商務的專柜,也許再過些年,專柜也就沒有了。
  •   支持樓主,書翻得爛是普遍現(xiàn)象,商務本來就店大欺客。
  •   樓主貌似覺得沒哪本書翻譯得好吧?
  •   neighborhood effect一般是翻成鄰里效應。31頁那句原文是“However attractive anarchy maybe as a philosophy, it is not feasible in a world of imperfect men.” 30頁那句原文是“...to enforce compliance with the rules on the part of those few who would otherwise not play the game.” 其實這些都不難翻,也許翻譯的人沒有搞懂或者中文基本功不夠。
  •   8頁原文是“It thereby operates to destroy any consensus on which unanimity with conformity can rest.” 這句的確比較難翻譯,譯者翻錯了。因為consensus, unanimity和conformity的意思相近,但是意義不同,尤其在政治的范疇。unanimity是指所有人都表示贊成。consensus是指不經過投票,只要沒有異議就表示達成共識。conformity是指與多數人保持一致。原意是,通過遵從達成一致意見,它的存在是基于一種共識。然而這種運作會破壞這種共識。
    “There are clearly some matters with respect to which effective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is impossible.” 顯然,比例代表制在處理一些事務上不起作用。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