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拿博士學位

出版時間:2002  出版社:弘智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  作者:Estelle M. Phillips,Derek S. Pugh  譯者:戴靖惠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博士學位是教育制度的頂點,也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境界。本書踏著兩位作者對於攀登博士學位之旅的分析,除了詳述過程中必然面對的艱辛面之外,并提出博士生與指導教授們可以避免或必須克服的各種問題與因應對策,內(nèi)容顧及到所有面向,研究生也顧及到非英語系學生、同性戀者、弱勢族群、及身心障礙者。

書籍目錄

原書序
推薦序
譯序
第一章 邁向研究生之路
研究所教育的本質(zhì)
研究生的心理
本書的目的
行動要領(lǐng)
第二章 進入研究所系統(tǒng)
選擇大學及學習領(lǐng)域
遠距指導
選擇研究環(huán)境
選擇指導教授
成為一名研究生
研究所系統(tǒng)的迷思和真相
行動要領(lǐng)
第三章 博士資格的本質(zhì)
博士學位的意義
成為一名完全專業(yè)的研究者
副博士和博士的區(qū)別
學生的目標
指導教授的目標
審查委員的目標
大學和研究委員會的目標
不吻合的系統(tǒng)所衍生的問題
行動要領(lǐng)
第四章 如何拿不到博士學位
你不是真的想拿博士學位
不瞭解博士的本質(zhì),高估了博士學位的目標
不瞭解博士的本質(zhì),低估了博士學位的目標
指導教授不知道博士研究有何要求
與指導教授漸行漸遠
論文沒有「論點」
在結(jié)束前開啟一份新工作
行動要領(lǐng)
第五章 如何做研究
研究的特色
情報蒐集-有關(guān)「什么」(「what」)的問題
研究-有關(guān)「為什么」(「why」)的問題
什么是好的研究?
研究的基本類型
博士研究適用哪一種類型的研究?
做研究的技巧
自助與同儕的支援團體
行動要領(lǐng)
第六章 博士論文的形式
了解博士論文的形式
背景理論(background theory)
焦點理論(focal theory)
資料理論(data theory)
原創(chuàng)性的概念
細部結(jié)構(gòu)與章節(jié)標題的選擇
撰寫論文
行動要領(lǐng)
第七章 博士的歷程
心理狀態(tài)
怕別人「捷足先登」?
實際的面向
重新定義長程與短程目標
期限的重要性
在提交論文之前發(fā)表作品
博士研究期間的教學工作
行動要領(lǐng)
第八章 與指導教授的相處
指導教授期待什么?
教育你的指導教授
如何打破溝通上的籓籬
更換指導教授
聯(lián)合指導
不適當?shù)乃饺岁P(guān)係
行動要領(lǐng)
第九章 弱勢學生的求生法則
兼職學生
海外學生
少數(shù)族裔
女性學生
男同性戀和女同性戀
年長的成人學生
身心障礙學生
行動要領(lǐng)
第十章 攻讀博士之正規(guī)程序
注冊
助學金和研究資助
升等成為博士班學生
審查制度
上訴程序
訴訟
行動要領(lǐng)
第十一章 指導與審查
學生對指導教授的期待
建立角色模范
如何傳授研究技巧
維繫有益的「心理接觸」
鼓勵學生在學術(shù)界發(fā)展
當研究生也是你的研究助理時
良好指導的成果
如何審查
行動守則
第十二章 學校的責任
*大學機構(gòu)的責任
提供給學生的支援
提供給指導教授的資源
建立適當?shù)囊?guī)則
博士論壇
以一系列的研究取代單一論文
版權(quán)問題以及博士班學生作品之認定
實務學科中的博士
*系所的責任
建立系所的研究導師
改善系所篩選學生的程序
指導教授之遴選
適當?shù)闹笇г瓌t
研究生的支援團體
可能的話,建立博士班課程
結(jié)論
行動要領(lǐng)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如何拿博士學位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對博士研究生有個總體了解,博士是什么,如何處理那段時間,周圍的關(guān)系,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心理。了解了“完全專業(yè)”的定義,博士的目的。與指導教授的相處,寫得比較細致,算“遷移性技巧”,可以用在其他方面:)
      
      
      
      摘抄:
      1. 一位成功的研究生會學到筒中要訣,將自己定位成一個足以勝任各種挑戰(zhàn)的專業(yè)人士,不但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他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侷限。由於知道自己的不足,研究生會試著尋找自己需要的知識,勇於承認自己在某些領(lǐng)域上的貧乏,而非因為害怕別人覺得自己愚蠢而不懂裝懂。這正是研究生們應該要達到的境界。
      
      2. 究竟怎麼樣才稱得上是「完全的專業(yè)J ?
      ﹒首先,在最基本的層次上,你必須要有些東西想說,而你的同儕也會想要聽。
      .第二,你必須能夠掌握關(guān)於研究主題的動向,以便評估他人對這個主題的研究有何價值。
      .第三,你要非常敏銳,以釐清自己在此一領(lǐng)域上究竟能夠有何貢獻。
      .第四,你要隨時保持職業(yè)道德意識,在不逾矩的範團中進行你的研究。
      .第五,你必須具有適當、合時宜的技術(shù)'同時也要警覺到這些技術(shù)的侷限。
      .第六,你必須能夠在專業(yè)場域中有效地傳達你的研究結(jié)果。
      .第七,所有的工作必須在一個國際性的脈絡中進行,和你共事的專業(yè)同儕必須是世界性的(雖然從過去就一直都是如此,但在今日的世界中,傳播與融合的速度已非過去可比擬)。你應該對整個世界在此一領(lǐng)域上的新發(fā)現(xiàn)、新形成的討論議題或出版情況保持高度的警覺性。
      
      上述幾點清楚地指出了一位專業(yè)研究人士應該具備的特質(zhì),它們所指涉的並非知識本身,而是必備的技能
      
      3. 基本上,攻讀博士的過程是一種研究技能的訓練,而所謂「原創(chuàng)性的貢獻」也可以縮小範團來解釋,它不見得非得是突破性的重大發(fā)現(xiàn)不可。
      4. 研究,不只是為了要找到一個好的答案,首先還先得找到一個好的問題。
      5. 因為事實上有許多研究並不是去「發(fā)現(xiàn)原本所不知道的事物J '而是「發(fā)現(xiàn)原來你並不知道某些事情J '這一類的研究重新定位我們的思考方式,使我們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事,以新的觀點檢視複雜的現(xiàn)實。
      6.不過,一但他們堅定地踏上博士旅程,就會漸漸明瞭,他們所需要的不是什麼超乎常人的能力,而是忍受枯燥、克服挫折感的堅忍態(tài)度。
      7.當你成功地拿到博士學位時,你會覺得鬆了一口氣,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你終於可以卸下長期背負的焦慮感。
      
      
      花費時間:第一遍 8個小時。
  •   求問下樓樓,如何能找到電子版或者買到書嗎?找了各大網(wǎng)站都沒有,非常希望看到此書啊~
    感謝樓樓?。?/li>
  •   veryCD也不能下載呢。。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