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開

出版時間:2010-7-20  出版社:牛津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北島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城門開》寫的是北島記憶中的北京,由牛津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寫作緣起于2001年父親病重時北島在闊別多年后的第一次回鄉(xiāng)之旅。飛機降落,萬家燈火涌進舷艙,滴溜溜兒轉(zhuǎn),“我著實吃了一驚,北京就像一個被放大了的足球場?!边@片生育過他的土地,如今陌生得連家門都找不到。在故鄉(xiāng),他發(fā)現(xiàn)自己成了異鄉(xiāng)人。
“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用我的北京否認如今的北京。”于是有了《城門開》這本書,“在我的城市里,時間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氣味兒、聲音和光線被召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廟恢復(fù)原貌……我打開城門,歡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歡迎無家可歸的孤魂。”在新書序言《我的北京》中,他幻想自己是城門內(nèi)的主人。

作者簡介

北島
本名趙振開,一九四九年生於北京,現(xiàn)於香港。一九七八年與朋友創(chuàng)辦《今天》雜誌並任主編至今,作品被釋為三十多種語言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城門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4條)

 
 

  •     轉(zhuǎn)自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7682680&page=2
      
      關(guān)于“ 多年后我把她(冰心)卷進一個巨大的漩渦中 ”
      
      北島同學(xué)在提到他老爹的時候,也提到了謝冰心老太太,最后他說:
      
      "或許由于詩歌與青春,她對我毫無戒心。也正由于此,與父親的角色相反,多年后我把她卷進一個巨大的漩渦中。環(huán)環(huán)相扣,誰又能說清這世上的因果鏈條呢?"
      
      呵呵,我估計是他不愿意說太多到底那是個什么巨大漩渦。
      
      我替他說點兒算了,因為那其實真不是什么巨大漩渦,北島自己誤判了而已, 他大概還是對冰心了解的不夠深刻。
      
      89年,北島發(fā)起文藝界的簽名信,目的是號召和諧社會,釋放老魏同學(xué)。
      
      于是就找到了冰心,希望老太太簽字支持。但冰心不肯,理由是你們年輕人太沖動,不知深淺,等等。反正是不肯幫忙。
      
      但最后冰心還是簽字了,這就是北島現(xiàn)在說的把她卷入了巨大的漩渦。
      
      本來不肯,但為啥最后又簽了呢?這是冰心當時正好在家的女兒,吳老師,發(fā)生了決定性的作用。吳老師支持北島呼吁釋放老魏,于是幫助做她老媽的工作,甚至一度態(tài)度相當激烈。
      
      冰心非常明白她的簽字意味著什么,而且在送北島出門的時候還特別說到了,她說你有了我的簽字以后,別人的簽字就容易多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后來的人看到冰心都簽字了,就不假思索也簽字了,尤其是那些上年紀的人。
      
      故事本來到這里就應(yīng)該算結(jié)束了,但沒有那么簡單。
      
      如果結(jié)束了,咱就見識不到冰心的本領(lǐng)啦。
      
      反革命暴亂被鎮(zhèn)壓下去以后,方向大變。鄧小平等認定了北島的這封簽名呼吁釋放老魏的公開信就是暴亂的開端,于是簽名的人都有點兒二乎了。
      
      這個時候,冰心出現(xiàn)了。她在報紙上發(fā)表文章來洗清自己,假裝老糊涂,說是被一個年輕人欺騙才在一封并不清楚內(nèi)容的信上簽字。
      
      其實當時冰心已經(jīng)那么大年紀了,就算一聲不吭也沒人會把她怎么樣。其他的簽字人中,我也有幾個認識的,當然都是年輕的,比如田壯壯同學(xué),沒事兒一樣,還照樣兒拍戲。據(jù)我所知,如果不是全部,多數(shù)人也沒有只是因為簽字而導(dǎo)致嚴重問題。
      
      所以,北島所說的這個“巨大的漩渦”,未必真的發(fā)生了,而且,人家冰心老太太一看可能要進漩渦,觸角很靈敏,立刻反戈一擊,在報紙上公開說明是你把我給騙了。
      
      呵呵,把她卷入漩渦?你以為那么容易呢?人家沒把你給卷進去就算挺客氣啦。
      
      當然冰心這樣的做法,不是很體面,尤其是被我這種知道點兒內(nèi)情的給說出來以后。太沒有擔當,多少會讓人鄙視。
      
      不過,我倒不認為冰心就是什么壞人,因為咱不能期待每個人都像老魏同學(xué)那樣死頂硬扛,面對死刑威脅也不低頭。大部分人都做不到那個程度,反正我感覺那個難度挺大。
      
      冰心后半輩子都是在跟著g混飯吃,所以早就養(yǎng)成習(xí)慣了,遇到事兒都是先自保最重要。所以她這種急于自保的動作,其實是多年的嚴酷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出來的。
      
      再說,雖然不是北島騙她簽字,但她也確實不是那么情愿簽這個字的。
      
      更狡猾的家伙,應(yīng)該是錢鐘書。人家是從始至終就一口咬死了,就是不簽,連理由也不給,我就不簽!
      
      北島在錢鐘書那里,是腦門子直接撞在釘子尖兒上,一點兒脾氣都沒有,咽口吐沫就滾蛋了。
      
      二十多年前的舊事了,既然北島同學(xué)沒有提供細節(jié),我也就別抖落太多,到此打住。
  •     北島在城門開的序言里講,他想把他回憶里的那整個北京在文字里復(fù)活,那個二環(huán)外皆郊區(qū)農(nóng)田,長安街上晃蕩電車,德勝門還有城墻,一切供給憑票供應(yīng)的北京的城門再次打開。
      但看完了就知道,這是一本北島的回憶錄。是一本他的私人回憶錄。
      活到他這個年紀,以他的知名度,他完全有資格出這樣的書。所以他并不需要在序里講得那么好聽,要把那整個過去的北京的城門打開。其實打開的只是屬于北島的記憶之門。
      當然如果你非要維護北島,講出個人的過去也是那個時代的縮影,那算是勉強能說得過去。
      這是我看的第一本北島的詩集以外的文字,至少文章中的90%我都覺得寫得很一般。我有一種看過去,置身事外的感覺。當然里面偶爾有些笑料,都是北島青少年時候出的那些糗事。
      然后就又看到了文革。
      有些沉悶,但還沒有到郁悶的程度。北島算是真正經(jīng)歷了北京四中的文革,他自己就是四中的高中生中的一員。他在里面講了很多四中的真人真事。當然也有他的家庭在文革里的遭遇。你也知道,就是那些顛沛流離。對某次豐盛食物的記憶。在面對即將到來的暴風(fēng)雨前的人的心態(tài)。讓人恐懼的自殺方式。
      我以為這本書就這樣了。就這樣結(jié)束了。
      直到最后兩篇的出現(xiàn)。他講了他在文革里因為游泳救人而意外身亡的妹妹,隨后再用一整篇文章講了他的父親。
      那是真的情感。我能體會的情感。一個在領(lǐng)著北島逛公園時,看著黑壓壓的人群,忽然對北島說,“一百年以后,這些人,包括我和你都會不存在的。”的父親。在北島寫詩的青年時期與北島家庭大戰(zhàn)的父親,在癌癥晚期無法言語的最后時刻,含糊說出“我愛你”的父親。一個死去的父親。
      他打動了我。因為他徹底的真實。他才是那個城門,他永遠地關(guān)上了。
      
  •     ·我的北京
      
      今年一月初,我第一次跨過長江,去往北京。那是一個晴朗的冬日,天高而遠,出租車把我拉向市區(qū),窗外整齊的行道樹赤條條的站著,有風(fēng),沒有葉子。我坐在后座翻手機,司機師傅并沒有試圖和我聊天,我也從不具備任何搭訕的勇氣,時間靜默,車子持續(xù)行駛在道路上,發(fā)動機的馬達聲像心跳一樣自然,和窗外寒冷的冬天達成默契。
      
      沒有任何一個陌生城市比北京還要讓我熟悉。我熟悉這里的建筑地標,我在課本里,照片里,雜志上,電視中看見它們,天安門,大褲衩,鳥巢,人民英雄紀念碑。我熟悉這里消失的和未曾消失的地方,周作人曾在西山養(yǎng)病,魯迅在八道灣胡同度過了一段好時光,郝云的歌里提到了景山,GALA說北戴河也是樂園,宋冬野讓我看見地鐵的終點站寫著安和橋北時撇起了嘴角,陳升遠在臺灣唱起了百花深處。
      
      我道聽途說了太多關(guān)于北京的記憶碎片,誰叫它是首都呢,作家們寫它,歌手們唱它,拍電視劇以它為背景,新聞聯(lián)播每天按時轟炸,就連我初中時的語文課本都是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考試用的試卷來自海淀某某中學(xué)。是的,我從未踏足北京,但這座城市并不全然陌生。
      
      這一次,我在北京轉(zhuǎn)悠了半日,見識了北京的地鐵,北京的樹,北京的街道,北京的報刊亭,北京的風(fēng)和北京的天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北京的人,實際上,我壓根沒見什么人,去的都是郊區(qū),北京大學(xué),圓明園,國圖,城市的現(xiàn)代化一面還沒來得及撞見我就匆匆走了,我見到的,大多是大爺大媽。這些大爺大媽熱情,直接,說著一口北京話,就算賣個東西,也能順便幫你暖暖心窩子,倆字:舒服。
      
      離開之后,我有了我的北京。我的北京是安靜的,蕭瑟的,冷而且空曠的。如果沒有第二次,更多次的重回北京,我就不可能改變我的北京記憶。實際上,沒有一個人與另一個人關(guān)一座城市的記憶是相同的,沒有兩個人擁有同一城市,就像我們常說的,世界上沒有同樣的兩片葉子。不論你是土著,是海歸,是白領(lǐng),是游客,你都擁有自己的關(guān)于城市的記憶,你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個體感受。
      
      城市總是很大,而人很小。沒有哪個人可以掌握整座城市的所有歷史與傳說,走遍所有的街道和小巷,嘗遍每一家餐館,參觀每一處景點,看遍每一個方向的日出與日落,與每一個人成為鄰居和路人。
      
      城市是所有人的,但,也僅僅是你一人的。
      
      ·北島的北京
      
      二〇〇一年底,因父親病重,北島回到闊別了十三年的北京。
      
      北島生于1949年,和共和國同齡,他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他的青春;在這里他經(jīng)歷了三年災(zāi)害時期,經(jīng)歷了文革;在這里他寫下了《回答》,創(chuàng)辦了《今天》……直到1989年,他不得不離開故土,漂泊在不同的國家,成了一名被祖國辭退的詩人。
      
      離開北京時,他四十歲,回來時,他五十三歲。在北島的記憶中空缺的關(guān)于北京的十三年,恰恰是是北京,是整個中國劇變的十三年,如今,他回來了,卻“沒有想到,北京已面目全非,難以辨認”。北島說:我在自己的故鄉(xiāng)成了異鄉(xiāng)人。
      何止北島,何必流亡國外,何必十三年,候鳥般離開家鄉(xiāng)工作的你,每一年回歸故鄉(xiāng),不都可以看到怵目驚心的變化么?城市化、模式化、水泥化、塑料化,我們的四個“現(xiàn)代化”鋪天蓋地,天羅地網(wǎng),滴水不漏。
      
      北島不愿意面對這樣的北京,這樣的故土,所以,他“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他的北京,并用他的北京否認如今的北京。
      
      在他的北京,“時光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氣味兒、聲音和光線被召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廟恢復(fù)原貌,瓦頂排浪般涌向天際線,鴿哨響徹深深的藍天,孩子們熟知四季的變化,居民們胸有方向感。”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相當有吸引力的北京,而通往這座記憶之城的路徑只有一條——閱讀《城門開》。通過這本書,北島打開城門,“歡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歡迎無家可歸的孤魂,歡迎所有好奇的客人們”。
      
      北京,北京,周作人郁達夫唐魯孫張中行,數(shù)不清的作家寫過北京,現(xiàn)在,請看看北島的北京。北島的北京獨一無二,不僅僅在于這是北島個人的記憶,還在于,這幾乎是一本以童年視角為主的書,這是一座孩子的北京。
      
      童年的北島,那時他還叫趙振開,帶領(lǐng)著我們回到他居住的三不老胡同1號,帶我們重新感受五十年代的北京夜色,回味魚肝油和大白兔奶糖的少年氣味,聆聽蛐蛐和知了的四季聲音,了解釣魚和游泳的游戲趣味,想起小學(xué)、初中、高中,及至熱鬧和荒誕的青春。有些地方,我想起鄒靜之的《九棟》,那也是北京,但鄒的北京更陰郁,更冷,北島的筆下,北京光芒萬丈,元氣淋漓。
      
      作為非北京讀者,我不能通過這本書獲得某些莞爾一笑的觸動,也無法在某些章節(jié)唏噓沉思,但至少,我還可以作為“好奇的客人”,就像匆匆走過一月的北京一樣,穿過北島用文字構(gòu)筑的他的北京。
      
      好了,看完這本書,我關(guān)于北京的記憶碎片又多了一些,它們終將離開北島和書本而進入我的生命記憶,北島說,“記憶帶有選擇性、模糊性及排他性,并長期處于冬眠狀態(tài)?!闭l知道各種關(guān)于北京的記憶呆在大腦皮層的鴻溝里會不會相遇。不要緊,北島說:在記憶的迷宮,一條通道引導(dǎo)另一條通道,一扇門開向另一扇門。
  •     我年過30,其中10年是在北京度過的,不是土著,但北京的一筆一劃刻在身體里,刻在記憶里了。
      
      北島的北京,是更久遠的北京,不是我的北京,我以為讀來會有些共鳴,也會有些今昔對照的趣味。
      
      序言鴻鴻,開篇讀來卻平平,直到書中時序進入文革,一些現(xiàn)在看來荒誕的史實,才調(diào)動起我的興味來,但這種興味,更多是因為那是我不曾經(jīng)歷也無法想象的情節(jié)的獵奇感。
      
      匆匆讀完,只記得一句話,卻是北島爸爸說的:人生就是個接送。
      
      
  •      昨天買到北島的新作《城門開》,振開說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北京城,一座老北京的光影、氣味和聲音,那些黃褐色的墻壁,帆布鞋下清香的泥土,以及泥土里溫和濕潤的氣息,在書中他說,那時候的女孩都不怎么打扮,但看起特別美。那是個沒有唇膏,眉筆和假睫毛的年代,關(guān)注精神和詩歌,人文和思想,我還看到振開妹妹姍姍的照片,笑容燦爛而單純,她20歲去游泳救人時死去了。
       對于我們這代人來說,北島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讀書時候都是讀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讀著:我不相信成長的。敏感詞以后,北島遠去海外,流亡十數(shù)年,從法國,北歐,到荷蘭,紐約,加州,再后來到香港中文大學(xué)教書,嬌妻幼子,大概會在香港溫暖的氣候里安度晚年吧。昔日的詩歌英雄漸為今天的文化學(xué)者,從失敗之書到時間的玫瑰,青燈到午夜之門,再到今天的城門開,北島的散文隨筆雖稍遜于高爾泰,然在國內(nèi),也不偟多讓了,語言鏗鏘,文字有力,偶爾起承轉(zhuǎn)合,盡是傍晚時落日掩在花叢深處的斑駁光影,像日落后的寧靜,另外一種美妙。
       讀北島還是學(xué)生時代,那時為了買書可以不吃早餐,不吃宵夜,午飯只吃米飯和咸菜,而且我?guī)缀跽麄€大學(xué)都沒有吃過任何零食,可還是緊張得很,轉(zhuǎn)眼畢業(yè),工作,失業(yè)再工作,辭職再辭職,然后再工作,直到今天。
       中午坐在沒有開門的咖啡館門口的老榕樹下,秋天的陽光沒有力量,透過密集的樹枝落在臉上,毫無穿透力,那一瞬間,心里悲傷極了,雙手冰冷軀體僵硬,想象自己變成一座石雕,永遠地立在那里,可以不思考,沒有心臟,不能感知悲傷,也不知道歡喜為何物,如果能這樣,該有多好,那一瞬間,我還真的以為自己實現(xiàn)了愿望,仿佛自己真的矗立成了雕像,不發(fā)一言。一陣風(fēng)水果樹梢,片片黃葉落下,有的落在腳邊,伸手撿起一枚,順著樹葉的紋理看它是否開心,是否悲傷,可惜這一枚樹葉是不開心的,再找找其他的,有的開心,有的悲傷,不過還是悲傷的居多,那她們?yōu)楹温淞讼聛恚蟾攀遣幌氡灰恢睊煸跇渖习伞? 關(guān)鍵是要能夠掌握自己的生命,可是我們呢,除卻死亡以為,我又能改變什么,我連自己的脈絡(luò)都看不清楚,也沒有多少生存的本領(lǐng)。周圍人來人往,我心冰涼。在這個中午,我什么也看不見,除卻自己的悲傷,我把悲傷放在陽光下面,流落下一地的絕望。秋天的溫度異常,電影落幕。時間停止,我在一枚落葉上看到自己的結(jié)尾。 2010年11月11日,我看到一條大水橫過秋天,海島,笑容逐漸模糊,蒼白,我再也聽不見任何人類的聲響。玫瑰枯萎,時光飛快,所有的過往象電影一樣快速播放,暫停,刪除記憶,然后,所有過往一片空白,把我扔在一個陌生的海邊,讓生的去生,讓死的去死,任何生物都離你遠去,海水蔓延,白色的泡沫彌漫,大地一片遼闊。
  •     北島再次回到三不老胡同是寫下的話:“在原防空洞的位置,蓋起標準化的樓房。往前推三十年,那些楊樹,正在等著被砍伐的命運;往前推四十年,那些太湖石,正被吊進卡車,運往興建中的軍事博物館;再往前推六百年,鄭和憑欄眺望后花園的假山,暮色中掌燈,鳥歸巢,萬物歸于沉寂。"
      北島的確重塑了北京,讓我想起了小時候來北京親戚家的四合院,上房的毛和嗡嗡的鴿子聲,但是讓我感動的是對生命和時間逐漸逝去的安靜的感覺,在我們一通折騰后,臨走時可能會突然發(fā)覺生命中的喜怒哀樂都是長長的時間長河中的一小段。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有很多,不知道北島寫書的時候是不是后悔離開北京離開父親的那一刻。
      
      嗯,有空的時候要去三保老爹胡同轉(zhuǎn)轉(zhuǎn)。
      
  •     1.燈光如潮讓我分神。
      2.落日就像一塊兩分錢的水果糖。
      3.我似乎在竭盡全力爬上天空,偷看那卷舒自如的白云。
      4.我喜歡在大街上閑逛,無所事事。在成人世界中有一種被忽略的安全感。只要不仰視,看到的都是胸以下的部分,不必為長得太丑的人難過,也不必為人間喜怒哀樂分心。
      5.在各種光照下,那些店主和顧客的臉顯得神秘莫測,只要把那瞬間固定下來,就是一副民俗生活的長卷。偶爾有一縷陽光漏進來,緩緩移動——那是最古老的時鐘。
      6.每個孩子天生都有很多幻覺,這幻覺和光與影,和想象的空間,甚至和身體狀態(tài)都有關(guān)系。孩子長大后,多半都會忘了,時間社會習(xí)俗知識系統(tǒng)強迫他們忘卻,似乎那是進入成人世界的條件。
      7.更別提那陰險的煤氣:趁人不備,溫柔地殺你。
      8.大雪有一股云中薄荷味兒,特別是出門吸第一口,清涼滋潤。
      9.在冰窖那一刻,我把自己想象成冷凍的魚。
      10.春發(fā)秋困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11.槐花的香味兒很淡,但悠遠如簫聲。
      12.這從鱈魚提煉的油脂,讓我品嘗到大海深處的孤獨感。后來學(xué)到的進化論證實了這一點:魚是人類的祖先。
      13.一邊哼音樂,一邊插入幾聲汽車喇叭。這兩種聲音疊合在一起,于我,就意味著大都市。
      14.勞力者濁,勞心者穩(wěn)。
      15.有一天罐子沒蓋好,蛐蛐不見了,我急得翻箱倒柜,而它一直藏在我家某個角落,瘋狂地踏著縫紉機。
      16.藍臉粉肚紫翅膀。被關(guān)在竹篾編的籠子里,它們心滿意足,直到唱徹漫天大雪。
      17.如果說那年頭有什么能代表北京的節(jié)奏,就是馬蹄聲。
      18.那突如其來的孤獨,讓人又緊張又著迷。
      19.金魚的生活完全透明。讓我納悶,是金魚裝飾我們的生活,還是我們裝飾它們的生活。
      20.淡淡的油漆味、玻璃的反光、院墻和假山,特別是從陽臺望去,四合院青灰色瓦頂層層疊疊,有如排浪,涌向北京城低低的天際線;鴿群閃爍而過,哨音反襯天空的寂寥;棗樹招來八面來風(fēng),青棗漸紅,讓路過的孩子不禁踮起腳。
      21.到底有何難言之隱?不知道,但可以想象:當一個小人物沖向大時代,有多少傷害埋伏左右。
      22.讀——在校園以外,書——在課本以外,讀書來自生命中某種神秘的動力,與現(xiàn)實利益無關(guān)。而閱讀經(jīng)驗如一路燈光,照亮人生黑暗,黑暗盡頭是一豆燭光,即讀書的起點。
      23.所謂娛樂,說到底,就是滿足中等智商一下讀者的閱讀期待。
      24.紙漿的來源——棉花稻草混合在一起,再加上各地溫度濕度,吸附四季的氣息和飲食風(fēng)味。每本書都有生命,都有各自的年齡、籍貫和姓名。
      25.在我早年的閱讀經(jīng)驗中,除了公開與隱秘、正與反之分,更重要的是疼痛感。我以為,那是閱讀禁書的必要代價。
      26.遠離北京使我重新辨認北京,知道它天地、界限及可能的外延。
      27.我來到這個世界,為了看看太陽和藍色的地平線。
      28.代表時間的鐘聲切割時間,也讓人忽略時間,就在這鐘聲里我們嗖嗖成長。
      29.說來做名人并無特別之處,就是鬧心。
      30.最后她喃喃說:“嗨,走吧,別在我這兒耽誤太多工夫?!蔽蚁耄煿值氖菚r間。
      31.歲月如男孩呼嘯成群,分三路包抄,靈活的小腿伴隨咚咚腳步聲,登堂入室,最后消失在西邊操場的塵埃中。
      32.我發(fā)現(xiàn),到一定歲數(shù)人開始變得狡猾,用智力和意志取代拳頭——那才是成人世界的權(quán)力來源。
      33.他轉(zhuǎn)身消失在我童年的地平線以外。
      34.初中三年無比漫長,而考試有如一扇扇門,阻擋任何通向永恒的可能。
      35.到“文革”下一撥改寫英文,沒正經(jīng)上課,用諧音只記住一句Long Live Chairman Mao!——“狼來了前面跑!”
      36.我悟出權(quán)利本來就是不講理的——蟑螂就是海米;也悟出要造反,內(nèi)心必須強大到足以承受任何后果才行。
      37.初中三年,在教室門前那棵大槐樹的搖晃中悄然逝去。
      38.我隱隱感到不安,是那種系錯衣服紐扣出現(xiàn)在公眾前的不安,既無法掩飾又來不及糾正。
      39.單身,留北京,在名牌中學(xué)教書,這是命運的良好承諾。
      40.革命就像狂歡節(jié),讓人熱血沸騰。
      41.那正是發(fā)育期,到處是帶著酸味的饑餓感。
      42.反主流意識,即使卷入革命浪潮仍持某種戲謔態(tài)度。
      43.政治充滿了戲劇性,戲劇充滿了政治性。
      44.上學(xué)的機會是受人控制的,但讀書與實踐才是獲取知識的主要課堂,在這個學(xué)校中學(xué)習(xí)的權(quán)力只掌握在你自己手中,是任何人都剝奪不了的。讓學(xué)習(xí)成為一種生活的習(xí)慣,這比任何大學(xué)的校徽重要得多。
      45.那些腐敗案例,就像色情小說讓人臉熱心跳。
      46.亂刃交揮處,危冠獨坐時。
      47.人生就是個接送。
      48.人生本無常,而生命彌足珍貴,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要頑強地活下去。
      49.八十年代是“連接兩個夜晚的白色走廊”,雖說陰影重重險象環(huán)生,但人們似乎充滿希望,直到進入一個更讓人迷失的夜晚。
      50.人闊臉就變。
      
  •       1989年,40歲的北島離開北京,從此闊別一十三載。多年后,北島回到故鄉(xiāng),然而一切都已面目全非:“現(xiàn)在的北京像一個現(xiàn)代化的大都市的活標本,和我的童年記憶完全隔絕了?!彼f,“我在自己的故鄉(xiāng)成了異鄉(xiāng)人?!庇谑?,他試圖“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因而有了這部《城門開》?! ?br />    將記憶付諸文字是一種冒險,危險之一,是打破了記憶的不確定性。記憶可以被隨意地嫁接和生發(fā),擁有奇妙的無限可能。而當其被文字固定下來,就壓縮為被記錄的唯一狀態(tài),甚至還會面臨被質(zhì)疑的尷尬。然而人們依然不停止這種冒險的行動。因為回憶是指向來處的唯一途徑,借此回答“我從哪里來”,以逃離與生俱來的不安。
       對于流亡者而言,他的記憶之城才是真正的故鄉(xiāng)。北島的北京,德勝門外就是荒郊,蛐蛐在墳圈子里放聲歌唱,穿著軍裝的男孩子們在校園門口打架,護國寺的電影院散場后經(jīng)過百花深處,深夜有一群驢走在胡同里,自東向西穿越整個都城。這是與一個人的成長相關(guān)的地方,它伴隨著少年的冒險、暴力、饑餓和青春的萌動,以及整整一代人命運被隨意拋擲的顛沛流離。
       但北島否認了《城門開》的自傳性質(zhì)。這并非北島個人的北京,而是那一代共和國同齡人的北京。詩人比歷史學(xué)家更真實,那些曾經(jīng)的聲音,味道,光與影,被詩人的筆一一召回。推開那扇古老的半掩著的城門,迎面而來的是低矮的房,衰頹的墻,昏黃的燈光,以及陣陣槐花香。
        北島寫作《城門開》的意圖不在于展示過去的北京是如何的美好,而在于“發(fā)現(xiàn)的快樂與悲哀”。他將記憶的鐵锨“既指向深不可測的過去,也指向遙不可及的未來;既指向宏大敘事的民族國家想象,也指向私人敘事的日常生活細節(jié)。”這種挖掘?qū)ψx者來說是有益的,但對作者而言無疑“太復(fù)雜太沉重”。因此,北島承認有許多篇章的寫作“需要克服心理障礙”,有的甚至當做“懺悔錄”來寫。
       北島的北京,是一個公共知識分子晚年對故鄉(xiāng)的回望,難免帶有思辨的痕跡。這使得很多童趣盎然的文字瞬間墜入歷史的裂縫,作者不能釋然,讀者不能怡然,都需要定氣凝神,沉淀進去。童年的經(jīng)驗,在成年后常常只會以一種隱蔽的方式左右人們的思維和行事方式,而具體的事實則被壓抑在記憶深處,被社會規(guī)范和理性原則改頭換面??稍诒睄u筆下,那些溢出理性之外的水滴被收集聚攏,它們所折射的斑斕光線也一一發(fā)散出來?! ?br />    北島近些年的文字愈發(fā)內(nèi)斂,偶有一兩句奇崛或沉重的話,就顯得突出。這些話像不肯合作的異端分子,打亂了文字的氣氛,使回憶甘中轉(zhuǎn)苦,五味雜陳。于是,白熾燈泡下的女孩、結(jié)伴的遠足、北京的顏色與氣味、上學(xué)和游戲等等,讀來便如古人所言“憶童稚時,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北睄u的“物外之趣”,就是書中越往后就越明顯的時代特征。在家中的閣樓里翻看禁書,通過革命小說里階級敵人變態(tài)性欲和殘暴行為接受性啟蒙。在和同學(xué)的相處中明白了地下權(quán)力的法則:乞求保護,就會喪失尊嚴。
       《父親》是壓軸之作,也是北島將濃郁的感情和克制的語言平衡得最好的一篇。父親的身份避不開特殊年代的大潮裹挾,叛逆的兒子也經(jīng)歲月的歷練一次次重新認識父親和與父親的關(guān)系。北島安慰他自己說,“我和父親在這篇文章中達成了和解?!蹦敲?,你和你的北京呢?你和你的國家呢?
       北島說《城門開》是主動在城內(nèi)打開門,歡迎大家。但是城門開嗎?即使城門開了,里面還是自己的那個故鄉(xiāng)嗎?北島的北京已經(jīng)遠去?,F(xiàn)在的北京充滿好大喜功的建筑,權(quán)貴游樂,外來者掙扎,車輛擁堵,國家權(quán)力將最好的資源聚集在一起以獲得安全感,使這座城市變成陌生而混亂?!懊總€人的故鄉(xiāng)都在淪陷?!泵鎸χ囁R龍,我們的心靈依然停留在饑荒年代的恐懼里。流亡者北島將記憶之城示眾,卻在不經(jīng)意間揭示了每個人都不得不被迫流亡的現(xiàn)實。
       或許每個流亡者都深知,故鄉(xiāng)永不可抵達,也永不會幻滅。它深藏在記憶深處,在城門未開的那一頭。不知道一百年后,是否還有人用文字為我們打開城門。但是,至少在當下,那個“大門口的陌生人,正砸響門環(huán)?!保?011.5)
      
  •     如臨其境。
      
      北島說,他要重建一座記憶中的老北京城。城門開,讀者緊隨一個還叫趙振開的孩子重返那座古老的都城。
      對于一個北方孩子,它勾起了我很多類似的童年記憶。
      單這一點它就很成功,它很好玩。
      但是,若不出文字背后的隱痛,輕松的歡樂又有多少意義?
      城門開的同時,是關(guān)閉之時與之后的沉重。因為它與巨變的時代、動蕩的靈魂直接相連,分割不開。
      
      《城門開》的語言很有意思,俏皮的京腔,詩化的意境,出人意表的隱喻,讀來有味,品咂不已。
      
      感謝北島。感謝曾經(jīng)年輕的孩子、少年。
  •     1.看著北島記述自己童年的事情,點點滴滴,那么清晰,自己也想要回憶自己的童年,可是能記起來的只是很少的片段,我納悶甚至懷疑過他的記憶力,但是我只能得出一個結(jié)論:我的童年是缺失的;
      
      懷念和回憶的,不管是快樂的還是疼痛的,但都是美好的。
      
      2. 他描寫的那個年代,對于我已是歷史,可我卻對那個年代充滿各種好奇,牽扯到各種人物命運,都讓人覺得那是謎,謎就容易讓人陷進去;
      
      3.由于自己的離經(jīng)叛道,和父親正面的沖突,碰撞,到后來離開家鄉(xiāng),親人,長期客居異鄉(xiāng)。在父親彌留之際,因為回國時間限制而不得陪父親到最后。當父子相擁,說出“我愛你”的時候,我已是熱淚盈眶。
      
      “當我回望父親的人生道路時,我辨認出自己的足跡,亦步亦趨,交錯重合——這一發(fā)現(xiàn)讓我震驚?!边@股血液來自文化深處,根深蒂固,離經(jīng)叛道如我也在所難逃。
      
      我神奇的想到了輪回。我們年輕無知,斗志昂揚,總想逃脫老一輩思想的枷鎖,且以為,我們定會成功。記得上大學(xué)期間,由于思想遲鈍,到大學(xué)開始思考人生的時候,就放出豪言:絕不成為我媽那樣的人??晌易屑毾胂?,有些東西我終究是改變不了的吧。
      
      當我們想要掙脫枷鎖,想要改變世界的時候,一心往前沖的時候,不知道我們沖撞的是這個社會,還是傷害了自己和親人?任何的行動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     城門開
      讀過北島老師幾乎所有的書。他的書名字本身連起來就像他的詩歌一樣意象趣生:
      《時間的玫瑰》
      《青燈》
      《藍房子》
      《失敗之書》
      《午夜之門》
      《結(jié)局或開始》
      《波動》
      相比較他的詩歌語言的某種尖銳,反諷,蘊藉以及意象的繁復(fù),我也喜歡他寫的每一篇散文和詩論。與詩歌相比較,散文是沖淡,幽靜,在黑暗中發(fā)出暗光。我想這也是作為作家的不同的面。我想詩歌是他的武器和抵抗的盾牌,而散文是他的食糧和時間玫瑰。這也或許是他在年長后,散文不斷地增多,而詩集不斷地減少。最近在讀他最近的散文集《城門開》,這是作家試圖用文字來構(gòu)筑自己逝去的那座城的努力。而書的題目來自于兒時的歌謠:
       城門城門幾丈高?
       三十六丈高!
       上的什么鎖?
       金剛大鐵索!
       城門城門開不開?
      
       城門打開了,記憶之門也隨之打開了。
       北島老師的文章從童年最細微的地方開始尋覓:光和影、味道、聲音。如同普魯斯特從那塊小奶糕的味道開始,然后用上百萬字來追憶逝去的時間一樣。北島老師把回憶起自己童年的種種往事。我想他從本質(zhì)上是對舊物是迷戀的。他寫道了自己童年的玩具,唱片,游戲,書本。這些物件凝聚了自己的記憶。令我感興趣的是他對人的描述:錢阿姨、母親、父親、祖父、曾祖父、叔叔、教師還有他與冰心的短暫的交往。他在寫所有的人時候,都會筆鋒一轉(zhuǎn),寫道他們的死亡。但是這種死亡卻沒有任何苦痛,因為死亡時所有人共同的終點。
       北島老師的文筆沖淡,平靜卻充滿韻味。而這種韻味或許是一位詩意的棲居者的獨語。就像是水,沒有人能夠否認水或許是最耐人尋味的液體。因為她的味道簡單到難以表述。而這樣的散文或許是最難寫就的。
       北島老師的散文充滿了詩意,在微小的細節(jié)處看到某種詩意的存在。這樣的例子在此書中俯拾皆是。例如在《光與影》一節(jié),他寫到了燈泡這種現(xiàn)代化文明對落后生活的某種侵犯:“其實受害最深的是孩子,在日光燈下,他們無處躲藏,失去想象的空間,過早邁向野蠻的廣場?!薄按笱┦浅鞘械幕孟?,像一面自我審視的鏡子?!痹凇段秲骸芬徽轮兴@樣寫灰塵味“灰塵味兒。相當于顏色中的鐵灰加赭石--北京冬天的基色?!痹凇堵曇簟芬徽?,他夏天的蚊子聲“夏夜充滿蚊子的轟鳴。蚊子拐彎聲特別,有金屬硬度,夾雜著幽怨與威脅。”在《玩具》一章中,寫道了各種童年的玩具與游戲:鐵皮旗艦、沖鋒槍、玻璃球、放鞭炮等等,而在這種對游戲的回顧中,作者戛然而至,因為一場風(fēng)暴即將來臨:“文化大革命的風(fēng)暴正是來自于那些男孩與女孩。他們一夜成為大人,卸掉偽裝,把玩具與游戲遠遠拋在身后?!痹凇冻芬徽?,在自述《藍色多瑙河》與《意大利隨想曲》對平淡生活的沖擊的時候,作者講述了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故事,而這個故事是與幾個熱愛藝術(shù)的青年相關(guān),他們?yōu)榱诉@個稀有的唱片所發(fā)生的血腥的整治:“他如何在地下沙龍攪動青春熱血,最終交匯在一起。這肯定與魔術(shù)相關(guān)?!痹凇队斡尽芬徽?,他通過游泳此事,想到了暗戀過的表姐,還有被審查的表哥,尤其是表哥那段,引人入勝“那天,我們沒有說十句話,分手時甚至沒有說再見,那是我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見面。”而在《養(yǎng)兔子》一章,北島將饑餓時期的苦難與養(yǎng)兔子的快樂對比而寫,形成一種雙重奏的感觸。最后,災(zāi)難發(fā)生了:父親殺掉了兔子。他們絕食抗議,回家的時候“一切靜悄悄的,大屠殺早已結(jié)束,最高行政長官躺在床上看書。而我爬上床,用被子蒙住頭,哭了?!?br />    這樣的細節(jié)之美體現(xiàn)在波瀾不驚的詞句之間。最動人的部分還是他對人物的描寫。例如在將自己家的廚娘的時候,他用平靜的語言表述錢阿姨的一切,頗似魯迅筆下的長媽媽。錢阿姨在家中的地位也不斷變化,隨著文革到來,錢阿姨被迫返回老家。然后,作家筆鋒一轉(zhuǎn),寫自己在1982年對她的一次探望。“在她渾濁的眼神中,我看到的是恐懼,對老年對饑餓對死亡的恐慌?!蔽覀儧]有寒暄多少,臨走的時候,錢阿姨說的話質(zhì)樸卻驚心動魄:“我需要的是錢。”在寫自己二姨的時候,她終生未嫁,對作者很關(guān)懷。然而她自殺了,畏罪自殺。然而,在她火化的時候,母親痛不欲生。在等待坐車的隊伍的時候,母親又開始哭起來。但是作者卻強忍住苦痛,“我忍住眼淚,低聲嘶嘶警告,不許她在為二姨哭--她是階級敵人。”這就是一種最為殘忍的寫法。在《小學(xué)》一章,作者寫道了自己的最愛的語文董老師,她對他的鼓舞與愛。而多年后,我去看望她時,她已經(jīng)腿腳不便,臥床不起。臨走的時候,她說:“走吧,別再我這里耽誤太多的時間?!弊顒尤说幕蛟S是最后一章《父親》:“你召喚我成為兒子/我追隨你為父親”他的這兩句詩中包含了太多的意味?!案赣H有不同的顏色?!庇袦睾停锌裨?,有作為知識分子的焦灼,也有所謂的小資情調(diào)。而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自己與父親的冷戰(zhàn)也越來越長。直到父親躺在病床的時候,他們都處于一種冷漠之中。然而冷意隨著父親臨別前最后一句話完全解凍。那是父親說的最后一句話,在我給他刮凈臉,喂完飯后,他對我說:“我愛你?!比缓蟊汶x去了。而作者像一個孩子一樣哭了。還有一個細節(jié)是北島與冰心的交往。他把自己年幼的詩歌交給這位女詩人,而她替他修改建議。她作為文化超名人,她是被文革禁錮的,而面對年輕的詩人與詩歌,她放松了警戒。
       本書的結(jié)構(gòu)非常巧妙,從開頭的歌謠入手,通過物件、地域以及人將自己的所經(jīng)歷的橫截面展現(xiàn)了出來。像一首首耐人尋味的奏鳴曲。
       最開始的一章,寫飛機降落,自己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xiāng)。最后一章,寫自己坐上了機艙,擴音機是空中小姐的軟綿綿的聲音,馬上要起飛了,馬上要離開故鄉(xiāng)。
       “我向北京城,向父親所在的地方,默默地祈禱?!?br />    而那座用文字構(gòu)筑的北京城永遠不會褪色。
       城門也向那些遠離故土的人打開。
       城門開。
  •     從50年代的美好到60年初的災(zāi)害,后講到文革正值青春動物兇猛時,只一篇他批斗民進鄰居陳咸池的文章,卻感受到撲面而來殘酷,歷史厚得翻不開。北島的文字多敘述有畫面,少感慨,他平靜地抄起那個洶涌年代放在你面前,讓人無措也端不起來。
  •     北島的散文很有一種“就事論事”的意味,他的視角和敘述相對客觀,且沒有過多的議論及抒情?;蛟S北島眼中的世界正是這么純粹:世界是事與物的集合,而感情、感受是不一定能立得住的。所以他更善于表達事物的本體,而表達本體的過程往往比抒情和議論更能戳中本質(zhì)。
      或許,那樣的經(jīng)歷本身也并不需要敘述者的“自我發(fā)揮”——它本身就足夠離奇,甚至可以說是超越了一般的小說。北島把它盡量客觀完整的展現(xiàn)給讀者,同時對自己少年時的沖動魯莽也并沒有回避,態(tài)度真誠,內(nèi)容豐富,易讀、好讀。
      國家的貧困、動亂,物質(zhì)生活的艱苦反而豐富了北島的精神世界,少年時期的北島甚至帶上了幾分金斯堡式的激進。而中年的他故地重游,面對斷壁頹垣,面對荒草凄凄,面對當年無知的自己和給他人造成的傷害,他又戴上了道德枷鎖?!澳菚r我們有夢/ 關(guān)于文學(xué)/ 關(guān)于愛情/ 關(guān)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倍缃?,“我們深夜飲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夢破碎的聲音?!辈唤钗蚁肫鹆恕肚斑M,達瓦里?!贰:苊黠@,二者的政治取向有明顯偏差,但那種夢碎的荒涼蒼茫卻有幾分相似。
      只不過北島的蒼涼要淡上許多。
  •      本書帶我們跟隨作者的思緒,去了解北京城這座充滿故事的城市。經(jīng)歷過的,或重大或悄然發(fā)生的國家大事。從最淳樸的歷史經(jīng)歷者的描述,人事的變遷,看出中國變遷的絲絲命脈。
       此類回憶錄類的作品,充滿著濃濃的土香土色味道??粗謰屇莻€年代的中華大地所發(fā)生的變化,心里會有一股暖暖的流動涌上心頭。臺灣的《我們臺灣這些年》讓我們領(lǐng)略了臺灣的味道。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同樣是暖暖的青春洋溢?!多l(xiāng)關(guān)何處》亦是另外的一個角度描寫中國。高曉松的《如喪》等等,這些作品中,相互之間呼應(yīng)著,編織出一個過往中國的印象圖畫,雖為歷史,卻不枯燥,充滿濃濃的人情味,是每個個體的辛酸回憶共同組成的。
       這些優(yōu)秀的作品,都是作者多年的歷練結(jié)果,而能在這段歷史過程之中堅強下來的家庭,都擁有不平凡的身世。更多的人們,早已湮沒在歷史的湍湍洪流之中……
  •     看完第一篇《光與影》的時候還是有一點遺憾,甚至草率地對友人表達了一番對于作家創(chuàng)作體裁的看法,還記得我是那么“胸有成竹”地說的:一個作家寫詩寫得好,散文不一定就寫得好,就北島這第一篇看來是印證了這話。詩歌不能面面俱到,它得抽象一點跳躍一點,在行與行之間留下許多的空白給讀者想象,好像人倒著在夜空中耍玩,從這顆星跳到那顆星,這都是可以的,美妙的。但是散文不能這樣,它得講究一個流暢自然,所謂最醇厚的余味要從結(jié)尾留下來,詩人的句子成為點綴那是再好不過的了,但要是通篇都像詩人那樣,用詩句把散文湊在一起,就好像顯得有點蕪雜,讀者起碼是我會覺得斷斷續(xù)續(xù),不知所措。當時說完這番話,洋洋得意,好像又參透了一點文學(xué),直到今日把《城門開》一口氣看完才知道自己才疏學(xué)淺、妄加評論,不免有些慚愧。
      
      
      
      對于讀者們說的北島作為一個“流亡作家”的抒發(fā)我倒不是印象最深刻的,也許是閱歷淺薄,感觸也只還停留在單純的“回憶”層面,不過,那老北京的回憶和童年已經(jīng)夠我消受和回味了。筆記本上記下這本書的第一段話是《三不老胡同1號》里的:往前推三十年,那些楊樹,正等著被砍伐的命運;往前推四十年,那些太湖石,正被吊進卡車,運往興建中的軍事博物館;再往前推六百年,鄭和憑欄眺望后花園的假山,暮色中掌燈,鳥歸巢,萬物歸于沉寂。是啊,有時候我也在想,用什么辦法可以讓我們的生命顯得不那么短暫和倉促,也許得把生命連成串兒,放在時間軸上才好吧。對于祖輩年輕時候的記憶比較淡薄,那就從父輩算起,自父母相遇的那一刻計算,我們的生命就已經(jīng)有些形狀了,但卻如星云邊緣般模糊不清,暈開來好像是一個無限,等到我們出生的時候邊緣漸漸清晰,現(xiàn)在、當下,這瞬間和瞬間,一幀一幀地排列成了過去,接著,下一代出現(xiàn)的時候要是你夠細心,就會發(fā)現(xiàn)他身上有你的影子,這血緣的紐帶把你生活的點滴輸送過去,有時它們好像散落了蒸發(fā)了,卻總會在不經(jīng)意的時候出現(xiàn),讓你恍覺,真是奇妙啊,生命!要是你能這么想,生命似乎就可以脫離倉促,但又不會顯得特別漫長,因為一些原始的、祖輩的記憶被歷史記下卻被時間彌散了,只有像北島一樣去想念去書寫才會慢慢地浮現(xiàn),那個時候,生命線好像又能拉長許多。
      
      
      
      說到”流亡“,書里莫過于這段話顯示得清晰了:
      
      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遠離北京使我重新辨認北京,知道它的天地,界限及可能的外延。后來我滿世界近乎瘋狂的奔走,可追溯到這頭一次遠行。多年后讀到俄國詩人巴爾蒙特的詩句:“我來的這個世界,為了看看太陽和藍色的地平線?!蔽冶贿@詩句一下?lián)糁辛?,廓清了自上海之行后在?nèi)心潛藏的旅行沖動。
      
      從北京到上海,是從老爺子到風(fēng)韻少婦的距離,這次遠離無疑是一次小小的流亡,但是它卻好像預(yù)示著詩人未來的生活,當時不知,是因為年幼而將其稱為“初嘗鄉(xiāng)愁”,愁字寫在北京的食物、氣味和城門影子里,直到后來才知道這種鄉(xiāng)愁可以跨越海洋和大洲,并且附上此生和永生的意義。這句話寫的好啊,只有遠離才可以讓我們得以重新辨認,知道它的“天地”“界限”和“可能的外延”。這使我不禁想起了自己,來杭求學(xué)一年左右的時候,我還在對家鄉(xiāng)那個小城市戀戀不舍,雖然或有人說這是貪圖安逸,我也不置可否,直到此時已然三年,才漸漸明晰了回不去的念頭。這并不是對家鄉(xiāng)的擯棄,反而正如小說中寫戀人的那樣:因為了解而分離。是的,那里山清水秀、生活安逸,但卻沒有一個像樣的圖書館和博物館,沒有藝術(shù)展覽也沒有電影沙龍,每次歸家都感到惶恐,因為我的生活又暫時停止了思考。正如奈保爾與他父親在回鄉(xiāng)上的分歧:那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島真是美麗,但是父親,要是回去,我害怕我會因為愚笨而死。但是,我也能堂堂正正不帶任何虛偽地說,我愛我的家鄉(xiāng),它哺育了我二十年的生命,居住著我最眷戀的人,但今天我卻正是因為了解她,所以才要離開她。
      
      
      
      北島記得的還有北京深夜十幾頭毛驢凌亂的蹄聲,它們馬上就要被驅(qū)趕到動物園作虎豹的食物,就因為這種未知的赴死,讓這些蹄聲多了幾許莊嚴,可是誰不在赴死呢?哲學(xué)老師課堂上所說的“向死而生”卻又是另外一種意思,總要談到我們樂觀的情懷,保持著對未來的希冀,為此,老師興起作了一次“自殺大討論”,言說者寥寥無幾,我站起來說了一通事后感到羞慚的話: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人首先要成為一個個體的人,才能編織成一個社會的人。我們批駁自殺者摒棄責任之網(wǎng)的說法,直接跳過了自殺者本身,我們好像在談?wù)撟詺ⅲ鋵嵤窃诤葱l(wèi)“道德”。我們所謂的評論自殺者,都是以他者、生者,甚至是成功者的姿態(tài),所以往往是教科書式的,粗魯?shù)摹?br />   
      
      
      說到這,也許離北島創(chuàng)作《城門開》的意圖已經(jīng)很遠,但是,讀書以及讀書之后,也總歸還是要想想自己的吧。
  •      這是最近又重新拿起來讀的一本小書?;叵雰赡昵俺踝x時的懵懂,雖然現(xiàn)在依舊天真,但對有更多關(guān)于帝都回憶的此刻的我來說,北島,又讓我對這座城深刻了一回。
       周一早晨忙碌的工作閑暇,我決定先簡述一下對此書的理解,再開始工作。如今對北京誠惶誠恐,早已沒有兩年前初遇時的興奮和雀躍。這種假裝深沉的周期開端,也許會讓這一周的工作狀態(tài)變得更加穩(wěn)重踏實?,F(xiàn)在反正還無從得知。
       周末的天氣很好,我拿了書坐在自家花園邊曬太陽邊品讀著最后幾個章節(jié)。上次讀時因書期將至急于歸還,并未認真的閱讀最后幾個章節(jié)包括《父親》,這篇實在讓人不得不強烈共鳴的文字。
       本書另外幾個印象深刻的還包括有《錢阿姨》的來龍去脈即從側(cè)面記錄了北島一家因政治動蕩而起起伏伏的家庭命運;《三不老胡同》的童年記憶是沒有憂愁的;跟著《北京四中》的人物命運,我其實是第一次如此真實的感受“那個年代”未曾經(jīng)歷卻久仰盛名的人間滄桑。
       像極了北島說的,如今的北京和記憶里的京城已經(jīng)天各一方。京城早已不是京城人的了,北京是中國的北京,就憑這一點,它就不可以不海納百川起來。北京甚至不全是中國的北京,而是世界的PEIKING。所以,你還能計較什么。
       文人的社會責任很大一部分是傳承和點醒。他在不斷努力,我想,這可能就是我喜歡北島的原因吧。
  •     北島小學(xué)先在阜外小學(xué)讀書,然后轉(zhuǎn)到弘善小學(xué),家也搬到了三不老胡同1號。初中沒有考上北京四中,去了北京十三中。然后高中和自己的好友一凡一起順利考入北京四中,這讓他得意很久。他關(guān)于北京描寫大部分就是圍繞著這些時期展開的,小時的調(diào)皮搗蛋,稍微長大后的成長與思考,都在這古老而宏大的北京城里被包容,生長。然而他考上高中后,很快文化大革命就開始了,北京四中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的漩渦,他的人生也開始經(jīng)歷這獨特又悲傷的歷史浪潮。
      《城門開》的前半段主要介紹了他小時候?qū)τ诒本┑挠∠?,這些印象寄托在氣味、聲音、玩具、家具等上,一點點的勾勒出五六十年代的老北京的樣貌。而在這些引人入勝又帶著歷史的模糊不清的印象中,一些歷史事件輕巧卻鮮明的穿插其中,構(gòu)成整本書歡快卻悲哀的基調(diào)。而后半部分,這一基調(diào)開始反復(fù)出現(xiàn)直達高潮。他將這交響曲一樣的基調(diào)投射到身邊的不同人身上,同一單元的俞彪文、二姨、大脖子同學(xué)、四中的同學(xué)牟志京、張育海等。而其他的父母親情、兄妹之情,在這濤濤的洪流中,綻出最深刻的紅花。
      北島的文筆是沒得挑剔的。之前只看過他的詩。以詩看人,便猜想他的散文應(yīng)是不錯的。于是興起念頭來看這本書。然而,其實到了后半部分,文筆已經(jīng)是次要的了,那一段避忌的歷史的濃厚的戲劇感,悲劇感,沉重感,讓你沉浸進去,恍然若失。唯一一點讓我覺得有點遺憾的是,作為一個詩人,他的散文中也常常充斥著隱喻味道極重的意象,這就為讀懂讀透作者的意圖造成了困難。我常常盯著一些隱喻思考半天,仍不得其所,感到頗為懊惱。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敝辣睄u是從詩人北島開始的。那一代的詩人普遍性地愛和自己較勁,要晚一些的,才會享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我把這理解為距離,一代詩人與一代詩人的距離,一代人與一代人的距離,時間與時間的距離。
      
       《城門開》是一部描寫時間與時間的距離的書,是北島的“時間之書”。汪峰歌里的北京是地理意義上的,是生于斯長于斯的抵死纏綿,而北島的北京是時間和心理意義上的,是一支抵制遺忘的藥劑,一種記憶沉積物,關(guān)于這本書的寫作立意,北島自己說:
      “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用我的北京否認如今的北京?!?br />   
       用文字建構(gòu)一座城市是小說家的特權(quán),譬如??思{的約克納帕塔法縣,莫言的高密鄉(xiāng);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只能是散文家的光影記憶,攪動的記憶中的似水流年。所以,《城門開》中的北島,似乎一直在哼唱“少年的愿望好似風(fēng)的愿望,呵,青春的心思是多么、多么綿長?!睔q月有一種介于虛幻與不虛幻之間的溫暖,譬如讀到這么一句:
      “燈泡一般都不帶燈罩,昏黃柔潤,罩有一圈神秘的光暈,抹掉黑暗的眾多細節(jié),突出某個高光點。那時的女孩兒不化妝不打扮,反而特別美,肯定與這燈光有關(guān)?!?br />    這句話有些像一根火柴,劃亮的,或許也包括你我心中那些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的東西。
      
       其實,所謂藝術(shù)與歸家,無非是說,曾經(jīng)經(jīng)過的,其實是一直儲存在記憶中的,本就未曾走遠,只是紅塵滾滾,使得心繭慢慢厚了,而用纖細的文字輕輕地撥開那層繭,或許就是文學(xué)作品功用所在吧。
      
  •      故國殘月,沉入深潭中,重如那些石頭。你把詞語壘進歷史,讓河道轉(zhuǎn)彎。
       花開幾度,催動朝代盛衰,烏鴉即鼓聲。帝王們?nèi)缧Q吐絲,為你織成長卷。
       美女如云,護送內(nèi)心航程,青燈掀開夢的一角。你順手挽住火焰,化作漫天大雪。
       把酒臨風(fēng),你和中國一起老去,長廊貫穿春秋。大門口的陌生人,正砸響門環(huán)。
       ——北島《青燈》
      
      
       北島試圖用文字重建自己記憶中的老北京,那時候的他還不是詩人北島,只是北京四中一個普通的學(xué)生,他叫趙振開。
       而如今,記憶中的很多東西已消失殆盡,連同兒時最珍貴的回憶。重建一座記憶之城何其困難,但是北島他娓娓道來,或拳拳深意或義憤難平,無論怎樣都帶著北京城那逐漸淡去的老氣象。
       這是北島的北京,是一段詩人筆下未被篡改未被移花接木的歷史。
       回憶是座小小的城,而如今,北島重回故里,砸響了門環(huán)。
       城門開,故人來。
      
      
       個人對于北島的深入了解,來自四年前的冬天在圖書館翻閱到的《青燈》。故國舊夢,北平舊城,在北島的回憶中我覺著滿紙荒涼。而其中印象最深的莫過于《青燈》這首詩。
       四年后讀完北島的《城門開》,仿佛覺得這兩部作品隱然可看做一體。
      
       北京作為地理上的北京,承載的東西恐怕也有很多,更遑論它在文化意義上所承載的一切感情。北島生于斯長于斯,中年遠走他鄉(xiāng)后,依舊沒有忘情故鄉(xiāng)。只是,在闊別多年后重回北京,他不得不把自己當做北京城的陌生人。他依舊還說著地道的北京話,懷念著地道的北京胡同,可北京已不是他記憶中的那座城。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消失的老胡同,拆除的四合院,早已不見了的綠豆冰棍兒,還有再回不去的北京四中。
       花開幾度,催動朝代盛衰,烏鴉即鼓聲。
      
       北島在《城門開》的序言中說,他不僅是要用文字重建記憶中的北京,他也希望把他所生活過的那座北京城,展現(xiàn)給自己的女兒。他希望文化的根永遠不要斷。
       他在文字里回望過去的三十年,在記憶深處尋找已漸漸老去、死去的舊北京。北島出生于1949,青少年時正好趕上最混亂的年月。那段時光想必是瘋狂而絕望,而如今,北島用飽含深情卻又波瀾不驚的語氣說起童年的伙伴,說起經(jīng)歷過的那動蕩的60年代和瘋狂的知青歲月?;貞浧鹪缡诺拿妹?,他哀痛而不軟弱;想起不幸的阿姨,他充滿同情卻不高高在上。他筆下的每個文字背后似乎都能看到舊時北京城的一角:北海公園、天安門廣場、三不老胡同、北京四中、北京十三中、老電影院、小四合院…
       把酒臨風(fēng),你和中國一起老去,長廊貫穿春秋。大門口的陌生人,正砸響門環(huán)。
      
       往事歷歷在目,不知道他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回望自己過去的三十年。北島是詩人,卻也是祖國的陌生人。他在上個世紀選擇很特別的方式出走,自嘲為“被祖國辭退的人”。因為各種原因,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不準回國,只有前些年老父病重時才被允許回國探病。他的故鄉(xiāng),在他離開的那時起就已經(jīng)老去,繼續(xù)發(fā)展下來的,已是別人的北京。
       有些時候時間會紊亂,但記憶從來不撒謊。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這些年北島旅居海外,夜深之時會不會忽夢少年事。
       北島近年來的詩作日趨內(nèi)斂穩(wěn)重,鮮少見年輕時的鋒芒。《城門開》雖然不是自傳性質(zhì)的作品,卻能從中看出不少詩人的成長足跡。他在文中坦誠了一些歷史,那些很可能將會被史學(xué)家們掩藏的真相。北島是一部分人中的某個個體,但他筆下的往事,卻不僅僅只是一段歷史中的一小段插曲。
       我向來相信詩人的記憶勝于學(xué)者的著述。
      
       一個人行走的范圍,就是他的世界。
       北島從美國繞到歐洲,如今又從歐洲回到北京。
       他重新站在北平的城門前,叩響了京城的門環(huán)。
       詩人回到了自己的世界,與中國一同老去。
      
  •     這是我第一次讀北島的文字,潺潺如流水,娓娓道來。作為一個九零后還沒經(jīng)歷過太多的象牙塔里的學(xué)生,我出身的那一代可以說已經(jīng)很幸福了,曾在四年前到過北京,印象里的北京與書中老北京出入也很大。北島先生文字里的北京充滿了人情味,那些胡同,小吃,童年的玩具,與現(xiàn)在的一切都大相徑庭。而那個年代也注定了能誕生出一批文采斐然的學(xué)者先生,與他們成長所經(jīng)歷的事件相關(guān)。大躍進,文革,新中國最動蕩的幾年。書中有大篇幅的講了文革那幾年北島先生周身發(fā)生的一切,我想這對他其實是有莫大的影響。文中也有大篇幅的對家人和朋友的描寫,北島先生生活在父母和朋友的關(guān)愛之下,這也有很大影響,他的文字 很溫暖。感謝這本書,讓我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北京,和一個中國當代的文化巨人。
  •     
      
      讀完北島寫的這本《城門開》,我恍惚間似乎回到了從前,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生活。那曾經(jīng)的城市永遠都不可能再重現(xiàn),只能在記憶中被一遍遍喚起。
      
      我出生在農(nóng)村,小學(xué)三年級的時候才隨母親調(diào)動來到縣城。當時父親騎著自行車,帶我去看我即將轉(zhuǎn)入的小學(xué)-華陽三小。我之前所在的春城中心校只有一棟三層的樓房,到了這里一看居然有好幾棟四層樓連在一起,驚訝就是這縣城留給我的第一印象。
      
      90年代末的時候縣城還沒有公交車,出租車更少了,出門都靠坐馬自達,也就是那種三輪摩托,后面加上一個頂棚可以遮風(fēng)避雨,人就這么面對面坐著。盡管車速不快,但是在那個沒有多少人買得起私家車的年代,從城東門到城西門居然也就十分鐘的路。隨著公交車開通,馬自達逐漸減少,最終只剩下那種觀光用的電動三輪車了。
      
      從三小到家總要經(jīng)過一片煤渣跑道的操場,旁邊就是句容體校,有時候父親從春城上來,早上就會帶我去那里跑步,我身穿那種一套都是深藍色的運動服,和一大堆體校的學(xué)生穿著一樣,他們之前還誤以為我是和他們一起的,因為我總是緊緊地跟在他們后面。
      
      三小操場西邊的那塊荒地是我最頻繁光顧的地方,一下課班上幾個男生就拿著彈子過來進洞了,挖三個洞,一洞,二洞,三洞,依次進去,最后到三洞才贏。當然,別人的彈子會把你打出洞,在人多的情況下要贏還是比較困難的。跪在地上,擺各種姿勢,就為了所謂的瞄準。鈴聲響起,拍拍泥土,無奈離去。
      
      99年的時候正好是建國五十周年,為此縣城弄了第一展霓虹燈,橫跨在華陽東路。十一晚上,建委門口搭了一個舞臺,很多人涌向這里,就為了看演出。當兩個主持人宣布煙火表演開始時,遠處體校的操場上空綻放出奪目的煙花,同時東邊建設(shè)銀行上方也開始燃放煙花。據(jù)說縣城賓館買了五萬元的煙花,讓我們這些市民大開眼界。等到父親帶我回家,煙花還沒放完,路過體校操場門口時,我們還能看見大批的人圍在操場邊上,在操場正中央那片荒地上,立著一排排放完和待放的煙花。
      
      新世紀廣場終于造好了,有橋有水,還弄了一些小船讓小朋友們玩,晚上來這里散步的人漸漸多了起來。我?guī)е约浩囱b的航模來到這里,后面系根線,打開電源放到水里,哪知道船馬力太猛,而且絕沒有返回的意思,我只好拉線,船沉了,等我拉回來電池已經(jīng)進水,螺旋槳還在拼命轉(zhuǎn)。
      
      華陽西路一號要蓋樓,不小心挖出一個古墓,班上一個同學(xué)去撿銅錢,拿回來給我們看,結(jié)果誰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不知同學(xué)怎么打聽到一個在縣城賣挖掘機的公司要買,一元一個,全被他賣了。
      
      看電影的日子總是那么令人興奮,一聽說下午要看電影,中午回家的時候就要準備點好吃的,甚至有同學(xué)拎了一個裝餅干的大鐵盒過來。出發(fā)時,我們按照路隊排好,聽從老師安排,浩浩蕩蕩地向影劇院進發(fā)。等到了那里,總是能聞到一種木頭外加各種瓜子的味道,電影幾乎看不懂,不過吃的總能吃完,出來的時候也就心滿意足了。
      
      摸彩票的時候華陽東路那一段路上總是人山人海,兩塊錢一張,買十張也刮不到什么東西。母親讓我?guī)е粔K外婆祖?zhèn)鞯挠襁^去,說能帶來好運,可惜我的運氣依舊超爛,最后連堂哥都摸到了電風(fēng)扇,我還是一直白白捐錢,而且那塊玉居然也被我打碎了。
      
      非典來襲,人心惶惶。班主任每天都讓我們填單子,昨天去過哪里?有什么親戚從別的地方過來?有沒有生病?我填了好長一段時間的沒有,直到有一天表姐從南京回來了,我總算有些東西可寫,班主任把我找過去,問了一堆問題,我把這事告訴母親,被她教訓(xùn)了一番,從此除了沒有我再沒填過別的。
      
      小賈和我都喜歡飆車,不過飆的都是自行車。每晚放學(xué),我們就從縣中東門出來右轉(zhuǎn),沿著哈佛星城,拐個彎到華陽東路,一路西行直到三中右拐。那時候住宅小區(qū)還沒多少,路上幾乎沒什么車,喜歡騎快車的走汽車道,喜歡邊走邊聊的走自行車道,好多次小賈和我都走汽車道,而且是馬路正中間,我們一直騎到建行的十字路口才收斂,從最內(nèi)側(cè)換成了最外側(cè)車道。
      
      終于畢業(yè)了,我和小賈站在大圣塔底層向遠處眺望。陽光明媚,視線極好,我們甚至能看到縣城的東門和西崗,這里是學(xué)校,那里是某某小區(qū),縣城的面貌就這么第一次展現(xiàn)在我面前。
      ......
      ......
      ......
      
      記得11年的時候自己寫過一篇《走在被城市化的道路上》,在其中坦言到每一次回家都發(fā)現(xiàn)自己不認識這里了,無論是城市還是鄉(xiāng)鎮(zhèn)都在改變,也許這就是城市發(fā)展的宿命。北京已經(jīng)不是北島的北京,那縣城還是不是我的縣城?
  •      我覺得每個人的心中都應(yīng)該會有這樣一本書,屬于自己的童年,屬于自己的記憶。或許,我們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都有不同,但是那一份純真的兒童認知世界的角度卻大致相同。有著自己的朋友,寵物,游戲,喜歡的零食,獨特的眼光看世界。北島樸實的語言,簡單地敘述著記憶中的童年,記憶中的北京。其實,無論你是否曾住在北京,那一種回憶總會被喚醒,輕輕靜靜的拂過被世俗灼傷的心,回歸一種久違的靜謐,哪怕只有一分鐘的時間。我讀這本書,也就是這樣靜靜的讀者,像是聽著我們共同的故事,共同回憶這在北京,在三不老胡同的生活,那些人,那些物,那些殘存的慰藉。
       其實,我又何嘗沒有一種看著家鄉(xiāng)發(fā)生變化而產(chǎn)生的欣喜之下的憂傷呢?可惜我不是作家,沒有能力,講我的故事訴諸于筆下。同時,我也很慶幸有這樣一本書,帶我言之,激起內(nèi)心那一朵漣漪。
      
  •    ?。ㄞD(zhuǎn))
      
       北島的名氣無疑太大了,在“城門”待開未開之際,《讀書》雜志就忙不迭地登出了《城門開》的廣告。想想當年詩人北島的粉絲們也多變換了角色,大概都淪為散文家北島的擁躉了。
        
        讀完《城門開》,很難想象這是詩人北島的出手,除了個別明顯詩化的句子。60多歲的北島大概對“詩人”、“散文家”等等稱謂早已淡然。他在《城門開》里絲毫不炫技,靜靜地打開“時光機”聆聽從前,也許他更認同“老人家”的身份。
        
        滿頭華發(fā),重回北京,老年北島忍受“故鄉(xiāng)的一個異鄉(xiāng)人”的疼痛,試圖通過強悍的記憶力,回溯自己與老北京的一生交葛。此時,詩人天性里的偏執(zhí)再度被喚醒,遲疑中他不再選擇組詩去還原老北京,而是迂緩地在篇篇散文中溫習(xí)過往的光影和氣息。
        
        面對面目全非的新北京,北島需要站出來辯駁和指認,冬天大白菜的酸腐味,董老師的柔愛目光,滿是槐花香的巷子口……其實,北島的“老北京”已經(jīng)死了,他只是用文字試圖去復(fù)活記憶。眼前大修土木高樓拔起的北京,顯然與這個異鄉(xiāng)人是無關(guān)的。
        
        北島變了個魔術(shù),像普魯斯特回憶瑪?shù)铝招↑c心一樣,一點點地將過去的好時光捉到眼前。他也是個拼圖高手,哪一塊是光影,哪一塊是聲音,哪一塊是童年伙伴,哪一塊又是父親,拼湊后終于出現(xiàn)了內(nèi)心完整的“北京地圖”。隨著年歲日增,靠近生命原點的那一塊愈加清晰,心中不化的記憶印跡成了糾結(jié)。正因此,老年北島不能免俗地陷入了一場懷舊的濫觴。
        
        很難說《城門開》的成就大,與早年的詩集與后來的一系列散文集相比,《城門開》也許是離“朦朧詩代表人物”最遠的一本。于我看,此書的意義只在標志著北島老年時代的到來。和緩篡改了激蕩,急迫變成了沉靜,溫情替代了激情,他更加細心地補綴粘貼著印象的碎片,我們似乎能聽到歲月河流向前的潺潺之音。那樣一個動蕩時代已過去了,北島也來過了。如今又是一個更動蕩的時代,北島卻故意繞過了。
        
        詩人已老,我尚不忍用“彩筆漸禿”去形容。40后的他與70后的我之間依然橫亙著歲月的長河,我在彼岸默誦過那些不朽的詩作,一同見證了詩人的火熱青春。如今,他大開“城門”,給大家講故事,談傳奇,在記憶的胡同口神情回眸早已逝去的“老北京”。顯然,他的語速明顯慢下來,他的神情也漸漸安然了。他深知城門一旦打開,那些光影、氣味、玩具和伙伴會一齊撲過來。當然,讓他束手就擒的還有“老年”,氣勢洶洶地將他一下子就放倒了。
        
        闊別多年,北島還是遭遇了眼前一個光怪陸離的新北京。北京變得觸目驚心,人情早已離散,北島清楚知道走到哪里都是異鄉(xiāng)人。無論旅居海外還是重歸故里,北島都無改變自己“無根之人”的可能性。
        
        美人遲暮,英雄白首,千古一嘆。老年的北島偎在爐火邊取暖,邊執(zhí)拗地重組構(gòu)建心里的老北京,火花跳動著,忽隱忽現(xiàn)的是什么?詩人寫完告別父親的末一章,終于不舍地關(guān)上了城門。生命規(guī)律前,我們經(jīng)歷的輪回和變局顯得那樣的微不足道。最后,我們和詩人都將將永遠地關(guān)上自己的城門,盡管城門里珍藏著我們一生的愛戀和傳奇。
  •    ?。?)
      
      很多時候我們獲得的只是一種對事件感性的認識。我們對于某個事件的認識可能帶著太多的個人情緒色彩——雖然不大能避免——偏執(zhí)甚至群體性的躁動和瘋狂。信息時代的好處在于信息豐富,而壞處大概在于是信息太過豐富。信息高速上有太多的信息來不及甄別就被作為受眾的我們狼狽消化??次⒉凑f說,看狀態(tài),我們恨不得把每一個關(guān)于這個事件的評論都轉(zhuǎn)載走。
      
      暑假里的動車事件讓我喪失了一個好戰(zhàn)友,卻發(fā)現(xiàn)了來自草根傳媒的力量。關(guān)于事件新聞的巨大的瀏覽量和更新速度到了一種嗔目結(jié)舌的速度。關(guān)于動車,刷屏從早到晚。其中有煽動性的假消息,也有被封鎖的真消息,形形色色的消息滿目辨析不清。我們帶著對死者的愧疚覺得這是我們所能做的所有——轉(zhuǎn)發(fā)每一個覺得有可能是事實的消息,讓更多的人知道有這么一件事情。
      
      我們批判,我們質(zhì)疑,我們義憤填膺,我們憤慨激昂,我們無疑做了語言上的巨人。可是那然后呢?因為產(chǎn)業(yè)調(diào)研而認識的一個學(xué)長,說我像從前的他,易于激動。他說我太年輕,很多東西真的成熟了以后就不在乎了??晌艺f,就是因為如此才要在這個能夠有勇氣有激情的年齡充分表達。后來想想,我這段話是暗示了對最終命運的默然接受的,和那些現(xiàn)在被我們看不起的人一樣的命運。這段時間被人叫學(xué)姐叫得多了,漸漸也接受這個稱呼,于是就覺得自己老了。不過大概要等哪一天連言語上的巨人都不能做了的時候,才是真的老了吧。
      
      我們這一代還是看著中國變得富裕起來的。我在第一次搬家時有了電話,第二次搬家時有了電腦;第三次搬家,我遇上了物價飛漲。我很享受這份成長的感覺,可是成長也會有很多的陣痛,每一次成功蛻變前都是痛苦的破繭,中國也是。一些看來偶然的道德敗壞背后也是有深層次原因的,并不是幾次揭秘就能解決,泄憤地罵幾句就完了的。況且沒有根基的分析不如不相信,沒有根據(jù)的新聞不如不傳播。
      
      而我們這些青年學(xué)生如果浪費了這大好的光陰,渾渾噩噩地過著像在云上的日子,等過了年輕力盛的年紀,縱然某天幡然醒悟,怕也垂垂老矣、無能為力了。不如試著把心思沉淀下來,認真地說話,好好地走路;如果沒有跑步的實力也可以做想飛的夢,但前提是一步一步地踐行通往夢想的路徑。畢竟我們不能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也像活在一個坑爹的時代。
      
     ?。?)
      本來覺得應(yīng)該是很開心的?;貞浛偸强鞓返?,更何況是童年呢,結(jié)果看到最后又緘默了。不知道如何形容這種感覺。一代人的回憶么。
      
      想到了以往閱讀到的兩部同類的作品,也都算是寫童年的。《城南舊事》和《芒果街上的小屋》。第一個同樣彌漫著懷舊情緒,這里,插畫和作品一并起了很大的作用。畫面里的色彩單調(diào)而蒼白,畫里的英子短發(fā)大眼睛,眼神中帶著希冀和美好的愿望。以英子的角度看,世界總是那么單純無暇的,可是不知為何,我細細讀來卻略微夾雜著一份淡淡的揮之不去的哀傷。比如《爸爸的夾竹桃》讀來不僅是父母老去的感傷,還鐫刻著時代的印記。還有那個對英子好的卻可能是偷盜犯的叔叔。在那樣的年代,善惡的界限是不是真的明了呢?而《芒果街上的小屋》,初讀只是在《讀者》上的一個節(jié)選。因為是以小女孩的說話語氣寫的,清新而輕松,活潑而快樂。于是找了全書來看,才發(fā)現(xiàn)斷章取義著實是有害的。在這個“城市居民與鄉(xiāng)村居民、中產(chǎn)者與貧民、男人與女人”交織的環(huán)境中,潛在的復(fù)雜和危機與小女孩的單純和期許在我看來是能足以構(gòu)成強烈的對比,因而更籠罩了一份比直抒胸臆更為沉甸甸的深意——那個屬于大人的復(fù)雜的世界。
      
      這一代人的生活,總讓我覺得有一種難以形容的灰蒙蒙。雖然是可以很快樂的,比如《城門開》中玩玩彈珠搗搗蛋什么的。我已經(jīng)無力聲討文革的害處了。對于它,我只說幾件我知道的事情吧。我初中同學(xué)說,她爺爺原來是市里一個研究所的所長,在文革時被打倒了,紅衛(wèi)兵沖到他們家對他又打又罵。后來我同學(xué)的爸爸雖然考了縣里第一名,仍然因為出身沒有被大學(xué)錄取。媽媽說,她當時因為對理科有興趣,總成績是班里的第三,可是因為文革,每天下午都逃課玩兒,除了數(shù)學(xué)和物理,其他一門也沒上過,更別提其他人。然后,爸爸說,他是文革后恢復(fù)高考的第二屆考的大學(xué)。我在想,如果那時候文革還沒有結(jié)束呢?
      
      想到一個被拿來當笑話講的事情,據(jù)說外國人當時覺得文革時期的中國很高級,各種民主各種自由一并實現(xiàn)了。我啞然失聲。不過又想到有人說,上一代人提到毛主席是從鬧革命的豐功偉績開始的,我們這一代人提到他卻是從文革講起的。
      
      我總相信,歷史自有公斷。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