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練習

出版時間:2010年8月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寧  頁數(shù):220  
Tag標簽:無  

前言

  我第一次看見陳寧,是在一個很熱很熱的夏天晚上。幾百入圍在一起聽人演講、唱歌、喊口號,情緒與氣溫一樣激烈。然后我退了出來,在后頭一塊空地上透氣。不遠處,一個穿著七分褲白上衣的女孩正坐在石欄桿上頭和人說話。她雙腳離地,兩腿像秋千一樣來回搖晃,晃得跟個孩子似的,怡然自在,不理四周喧嘩,這雙腿有它自己的規(guī)律與自己的小世界。有人介紹:“這是陳寧?!蹦潜闶俏覍λ牡谝挥∠罅耍焊窀癫蝗?。她也是來參加示威集會的,但她的神態(tài)卻像一個因為誤會而撞入一個成人派對的小學生,但又有點上了年紀的旁觀者的氣息。  自此我每讀陳寧文章,就不得不想起那個畫面,以及其中那股矛盾的意蘊。她會像一個普通女生般地八卦,可是寫出來的觀察冷而抽離。有時候她忍不住直抒胸臆,使你曉得她是某個樂隊的忠誠粉絲;可是她總想用反思性的理智在最后關頭拉回一步,以免過度沉溺。大概不可以在她的文字與性格之間搭上一條簡便直接的因果關系,不過那種潛伏在文字中的拉扯的確能與這個人的氣質構成類比。

內容概要

本書是香港作家陳寧向法國作家雷蒙?格諾(Raymond
Queneau)的致敬之作。這位法國老先生在聽完巴赫的賦格曲后,把音樂變奏的概念移植至文字,一則小故事可以幻化成九十九種不同的敘事風格。陳寧被格諾的文字迷倒,遙借此實驗精神,延續(xù)風格的變奏,在方塊文字里述說一則又一則生活小故事。
這一則則小故事或發(fā)生在香港、巴黎、臺北、倫敦、上海……或抒寫任何她感到興趣的領域:音樂、文學、電影、飲食、感官……作者游離于時光隧道,不停轉移視點,不斷回溯記憶與經驗,剪輯那些過往的韶光掠影,用典雅精致的文字,寫出她這些年來的人生歷練與漫游體會。

作者簡介

陳寧,筆名塵翎。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畢業(yè),英國艾塞克斯大學社會學碩士。曾任記者、編輯。曾旅居英倫、臺北、巴黎、紐約。著有《六月下雨,七月炎熱》、《八月寧靜》。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似曾相識
 三代女
 夫妻
 家庭照片
 似曾相識
 爸爸
 阿媽
 姐姐
 情人
 哥兒與姊妹
 配角
 卡露蓮
 陌生人
 樹洞與黑洞
 李康生
 異鄉(xiāng)梁朝偉 
第二章 消失的旋轉木馬
 時間之河
 命運之門
 送行
 四月山色
 身外物
 廚藝
 過年
 聚散之間
 最好的不屬于我
 暑假
 懂得
 錯過
 消失的旋轉木馬
 孤島時光
 當我六十歲 
第三章 鄉(xiāng)愁
 鄉(xiāng)愁
 語言
 好的睡眠
 習慣
 走路
 火車
 浪游
 市場
 工地
 影迷
 電影院
 V記與金記
 書店
 小店
 社區(qū)
第四章 你那邊幾點
 市聲
 情調
 小城
 時速
 氣味
 街上的狗
 你那邊幾點
 戲外
 淡水河邊
 海上浮城
 北京的城,東京的山
 閑逛蘇州
 一個人的房子
 書房與廚房
 女生宿舍
第五章 生活短片
 街頭搭訕
 社會版
 失神
 心軟
 清醒
 生活短片
 賣藝者
 流浪者
 夢游者
 工人之歌
 痛苦之書
 一個臺灣人的游行記憶
 想我們在青文的時光
 保護色
 離席,抽一根煙 
第六章 紐約時光
 MOMA
 路邊書攤
 跳舞的女子
 帶著熱湯搭地鐵
 在咖啡館寫作
 早餐店
 兄弟
 職業(yè)介紹所
 迷路
 紐約客
 窮亦風流
 日本女子
 城市有夢
后記
后記之后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似曾相識  夫妻  跟幾個朋友到中環(huán)一家小店吃飯,老板過來招呼,幾道菜上來,已匆匆交代了店子的簡歷。又是另一個胼手胝足的小城故事。說到招牌菜,常說有些菜“老婆”已做不了,“老婆”前“老婆”后地喊著,我因不常來,便好奇:“哪位是你老婆?”視線隨他望去角落的小廚房,只見一女子垂下頭忙著?!澳莻€肥婆嘍!”大大聲,語調卻是柔和的?! ∥曳畔驴曜?,默默看著“肥婆”。應該是個不多言的賢內助,一個人管著所有炊事,把丈夫的生意與門面都撐起來了。而外面那個忙于應付客人的男人,也是對妻子懷著謝意與敬意,樂于在客人面前言必及“我老婆”?! ∩现芨赣H因小事人院,我趕到病房,看見母親立在床邊,跟父親在細語什么,又似有點拌嘴的意思,原來只是為了該不該吃點面包喝杯水洗把臉而爭持。記憶里,這對夫妻更年輕時,亦是喜歡斗嘴的,為生活的小事而爭持不下。要好久以后,我才全然理解,這些語言與行為之上的互不禮讓,全是某種相處習慣里必要的調味劑。這兩個人,并不習慣使用一種溫柔而甜蜜的愛情語言,更不善于在孩子面前表演恩愛??墒?,只要孩子嘗試依理調停,另一人卻急忙袒護理虧的那個。  有一種夫妻并不十指緊扣,也不風風火火,許多時候,只是淡淡然,淡淡然一起走過一些路,終來到晚年。就像小津安二郎的《茶泡飯之味》,飯是隔夜飯,茶是普通熱茶,那味道只是家常,但是折騰一番后回到家,跟另一人共坐對吃,就是暖腸暖胃。

媒體關注與評論

  生命是永遠沒有正式上演過的一幕又一幕預演,我們永遠只在練習當中?!  滋m?昆德拉  陳寧的文字很像某些錯過其美好當下,注定要談談感傷、慕慕、遺憾的物事。但奇怪的,這些像普魯斯特的馬德蓮蛋糕以其氣味、光氛、灑金印象、怔忡街景環(huán)場重構一“失落之哀感”的秘密花園……完全無一絲煙火氣,無剝膛取臟的惡童印痕或機械復制年代的偽造記憶之懷疑,無有博學者之犬儒譏誚,亦無莒哈絲式的躁郁、歇斯底里、耽美的騷亂與激越……她的文字,如此靜美恬淡,溫柔敦厚。風格練習中,像吹玻璃器皿、捏面人這樣自成魔術,閃閃發(fā)光,建筑一個我原以為我這世代以降不可能再有的明亮世界?!  樢攒?,臺灣著名作家

編輯推薦

  本書賣點:  “陳寧,陳被媒體譽為最值得久等、最靜好的香港女作家。本書是繼《六月下雨,七月炎熱》、《八月寧靜》之后的“九月”之作?! ∈珍浽凇讹L格練習》的文章,遙借雷蒙?格諾原典文體實驗的精神,延續(xù)風格變奏的嘗試。形式囿于短小的篇幅,敘事遂以小觀大,大則化小,通過不斷移位、錯置,變換視點,在日常里看出異常,從熟悉里尋找陌生,或反之而行。不規(guī)則移動,時間換作空間,空間壓縮拉平對照置換,游離于時光隧道,或感官漫游,沒有起點亦無終點,只在平淡日常的敘述里凝固一刻瑣碎印象,收納為記憶、經驗、紀實?! ∵@些獨立篇章或可串連成一段段被打斷的人生旅程,在敘述的當下,文字記錄與存取的韶光,所謂的風格練習,卻是更接近生活的基調,關于一些觀看與理解的方式, 關于一些存在的型態(tài)。全書選取日常生活的片斷,或關于一些人的回憶,或關于一些消逝時光的回憶,或談鄉(xiāng)愁,或談城市的氣味。每日的生活,都是一則短片,都有故事?!  讹L格練習》的書名緣起于法國作家雷蒙?格諾的同名經典作品,格諾先生最初的意念卻是來自巴赫的賦格曲,聽完一場演唱會后,他想到是否也可以把音樂的變奏概念移植至文字:一段主旋律不斷變奏可以帶出感覺截然不同的樂章。他選取了一段簡單而平庸的生活片段,關于在巴士上遇見一個男子,后來又在街角重遇對方和朋友一起,談及大衣上的鈕扣。情節(jié)就這么寥寥幾筆,就如生活之瑣碎微不足道大可略過,可是格諾先生借著不同的敘述語體,把一則小故事寫成文體練習的范例。這99則風格各異的文本,體現(xiàn)了終極的語言實驗示范?! 《悓幈桓裰Z的文筆迷倒,希望學習格諾的實驗精神,將他的語文練習,延續(xù)在另一種語言系統(tǒng)里。全書選取日常生活的片斷,或關于一些人的回憶,或關于一些消逝時光的回憶,或談鄉(xiāng)愁,或談城市的氣味。每日的生活,都是一則短片,都有故事?!?/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風格練習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2條)

 
 

  •   就像作者的名字。
    陳寧。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讀者,大一的學生。
    看完之后給她發(fā)了封郵件,然后得到恢復了。
    這樣的作者,讓我覺得書更好。
  •   抱著試試的心態(tài)去看這本書,看過之后深深地喜歡上了它,還想繼續(xù)玩味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書已看完了,體會著作者游學中的所感所受,真得覺得這個作者很不簡單,平淡的文字里道出了很多生活的哲理,不要抱怨太多~
  •   拿到書的時候,朋友見到了,笑言:你的風格已經很明顯了。我也笑了。的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從表面來說,慣穿什么風格的衣服是最明顯的;從內心來說,遇事怎樣思考也是有風格可循的。這本《風格練習》,帶來的是另一種風格的思維方式,讓我在體會別人的風格的同時,也能反觀自己了。
  •   很適合閑適時候閱讀的小短文。喜歡的生活調調。看完會有沖動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想做很久卻一直沒有去做的事情。
  •   一直很喜歡這種風格的作品,但是又一直覺得不必買來看,能在偶然的時間,偶然的地點碰上,靜靜對望一下便好。憂傷與疼痛本來就貫穿生命,無影無形,你知道他在,也可以觸摸,可以審視,但卻不必批量煎熬,呵呵。買了之后也是這感覺,偶爾翻看覺得不錯,但連看幾篇又索然無味了,所以看看停停的很久也沒看完,還是決定閑時翻翻就好。
  •   生活的小細節(jié),不知道為何卻這樣打動我。
    或許因為很多時候,我也有著這樣的感觸、感動,卻無法準確的表達出來??创藭鴷r,不斷有與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覺。
    實在是一本好書。遺憾的是沒有在當當找到作者之前出版過的書。
    本書質量也很好,個人感覺除了稍微在體積上大了點,不然太適合旅途中看了。
  •   你練習的風格是什么?
  •   很喜歡這樣的風格練習。隨性、隨意、隨感而發(fā),背后則是修養(yǎng),文化的沉淀。
  •   最初是在書店偶然間看到了,隨手翻翻發(fā)現(xiàn)文字很細致,買了之后更是舍不得放手了!沒有太多的傷感~理性與感性并存~特別是女孩子一定要看哦!很喜歡
  •   書還沒看不過我喜歡這個風格
  •   很棒的書,很真實的文字,很貼心的感覺
  •   很多人在走過燈紅酒綠后,就再難以清醒的姿態(tài)面對世界;而卻有一部分有天賦的人,能夠洗盡鉛華,愈歷練愈冷靜,用沒有溫度的眼睛觀察世界,卻用溫暖的心去體味世界。
  •   在圖書館借了這本書,被她文字而吸引,毫不猶豫買了一本,收藏~
  •   通過mla的藍白紅風格練習知道陳寧 文字既冷靜又感性 很美
  •   對待生活你的態(tài)度是?
  •   很適合睡前翻翻看看,,生活美好~
  •   讀這本書的感覺,像冬日,在暖暖的陽光下,一杯裊裊飄著的下午茶,透過窗看滾滾的車水馬龍,想念記憶中,幽靜閑散的故鄉(xiāng)
  •   不錯,感覺很舒服,很喜歡!
  •   細致的角度,女性的觀點視角,女性的思維方式。
  •   很感謝 讓我及時收到這本書 書很新 謝謝
  •   這本書也未免太浪費紙了吧,一頁上面有一半是空著的。
  •   悠悠然然看世界 就這么定了
  •   陳寧的文字,讀來難免讓人耽迷,不僅在于她細微綿密的情感,更在于她對浮生世事的通透洞察;這些是她豐富游歷,勤奮積累,縝密思考的人生在長年傾注后的必然顯影;雋永短句,點到為止,卻直擊人心,讓人躲閃不及,仿佛被她窺探了內心深處的隱秘情愫。
      
      《風格練習》是她向法國作家雷蒙.格諾的致敬之作,亦是華文作家對巴赫賦格變奏植入文學的初淺嘗試!書中所累積的這些曾四散各家報刊雜志的散文小品,或輕松歡暢,或黯然神傷,無一不是旅人游子在異國他鄉(xiāng)借托母語抒發(fā)情懷,寄托思緒的丁點慰藉。
      
      從家人,到朋友,到情人,再到街坊鄰里或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陳寧獨特的內心世界在眼前溫柔徐徐地于焉鋪展,有時她像是你失散多年的閨中密友,竊竊私語只屬于女孩子間的心中秘事;有時她又像是見多識廣的鄰家姐姐,叮嚀囑托待人處世戲游人間的智慧錦囊;字數(shù)甚微的篇篇美文,句句顯哲思,字字現(xiàn)真情!
      
      其中,也許因自己年齡尚輕涉世尚淺的緣故,讀來最易引我共鳴,見微知著最多的篇章還是陳寧筆下對友誼與愛情深刻達觀的見解!
      
      關于友情,每個女孩都應有個佛如“樹洞”的知心好友:深諳只聆聽不介入的分寸!兩人未必共同經歷過何等驚天動地的波瀾壯闊;也未必性格最默契,興趣最相似,想法最契合,心靈最相通;但當你面對困難,挫折,絕望時,覺得自己卑微如塵埃般渺?。凰?她往往靜默不語,寧靜澄澈的巨大能量卻可以瞬間吸納自己的不安,安撫內心的噪郁,末了的一句:“我懂!”就是你能夠重新振作,整裝待發(fā),繼續(xù)向前的動力源泉!
      
      之于愛情,文字的韶光掠影,枝微末節(jié)處也藏匿著陳寧“細眉細眼”的生活智慧:她教會我要懂得適時抽離,愈是執(zhí)迷愈覺得需要,其實生命沒什么是不可失去,割舍與放下的;她教會我不是錯失的愛情才是最好的,期待下一場獨一無二的戀情,堅信它的不可替代;她教會我懵懂而孤單地愛著也是一種美好;她讓我懂得,真正的幸福遲早會到來,只是延遲了,所有的耐心等待都是值得;緣聚緣散都是生命成長的洗禮,如老昆德拉所說:“生命是永遠沒有正式上演過的一幕又一幕預言,我們永遠只在練習當中!”
      
      如此溫潤恬淡,典雅精致的文字,在闔上書頁時,心中暗暗慨嘆,世間哪個女子不會向往如她般聰慧靜好,活得瀟灑,看得真切,悠然自得,感懷世事。



  •   是因為看過本書作者的博客,文字風格極特別,才去找到這本書的。看此書的時候,會讓心變得安靜起來。適合在安靜的場合看
  •   很女性的文字,有好幾篇看得人浮想聯(lián)翩, 生活中實在是缺乏思考,看著這本書,可以讓我再深思一點
  •   作者寫的一篇篇小文所描述的心情很符合這個時代的特征,看了容易讓人在浮躁中思考,怎樣平靜地自己學會生活。
  •   可以說小清新嗎,一致的步調,不一樣的體會
    法國,夢幻再生的地方
  •   還沒看完,似乎不是想象的那種書,慢慢看吧!
  •   如果書價和頁數(shù)有關的話,那么,我為這些空白頁面差不多付了一半的價格
    追求畫面精美沒有錯,但是這么多的空白,而且是不必要的空白,實在是對不起這個定價
  •   很快就讀完了,
    感覺還不錯
  •   也是閑暇時當小冊子那么看。其中一兩篇還是滿有趣的。

    但是看到那位書店老板埋在書堆中窒息而死那情節(jié),我的心咯噔了一下。
  •   真文藝,像日記。。。
  •   每篇文章都很短,淺嘗輒止的感覺
  •   南方系的推薦果然不太對我的胃口,豆瓣的小清新之風
  •   還不錯吧,和想象中還是不一樣的,圖片和版式編排有點非主流
  •     下了一場雨之后天氣越來越冷了。恨不得把冬天的衣服都提前穿上。紅色格子的厚外套很大,穿在身上有我要的感覺。我寧愿穿著很邋遢的衣服,一副黑眼眶,只要看別人一眼就能穿透身體,做一個偷窺者??上w積太大,太惹人注視,就想想而已。
      
      還是把那臺膠片單反買了。機子不貴,但膠片燒錢?,F(xiàn)在我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只是對數(shù)字表示了下驚訝。我能夠堅持的話,一定把自己培養(yǎng)成文藝青年。嘴里說著別人聽不懂的人名,總嚷嚷著說我不夠溫暖,我刻薄,可是還有人愛我這樣的傻句子。我要是是在窮的不行,我就先把小七存起來。等到我有錢的一天再拿出來。我把自己最大的熱忱放在這里,愿這一天早日來臨。
      
      雖說只有俗人才會想這要怎樣活著。那些有大學問 大報復 不食人間煙火的人才會思考,為什么活著。這就是差距。就好像別人在討論本質的問題,可你就抓著皮毛不放,還當自己手里是馬克思的真諦。其實不管馬克思什么事。我從來不知道有些人說,馬克思主義給了他什么什么指導,到底出于什么樣的初衷。我又何必擔心類。我對馬爺爺不感興趣的。因為他的東西理論性邏輯性太強,我是個笨女紙。一想這些問題就腦袋大。
      
      但我可以看點書,聽點音樂。順便學些文化知識。
      這兩天一直處于充實狀態(tài)。因為我不僅看閑書,還學文化知識。
      有話怎么說,那些你不得不做的事你做的很好,這叫做勇敢。
      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個勇敢的人。
      就像高一一直在班里倒數(shù)。我卻還努力歡笑,努力生活。我覺得現(xiàn)在的自己就是缺少這樣一份勇氣。
      那時候的自信不能被用完了。經過兩年驕傲富足的生活后,現(xiàn)在遇到點小挫折就矯情了。這樣不好。
      
      嗯,我必不負卿。
      
  •     
       全書有一種不那么晦澀的意識流之風。你可以說這本書體現(xiàn)了作者的真誠,因為她的確完整的透過文字傳達出了她自己的回憶、感想、觀點以及打算。但這些不足以推翻它的另一層特質——我稱之為“大媽文學”。
       豆腐塊的分段形式顯然更適合微博文字(當然,那個時候,微博還沒在內地流行起來)。簡短的話語涉及的事物面雖廣,卻難以掙脫小眾的格局。段與段之間時常出現(xiàn)的過渡缺口以及部分流露出矯情別扭之感的文字,會讓我認為作者本人一定是在耗費大把大把充足的時間中拼接感受,所以最后呈現(xiàn)出的效果是“并不連貫,有心無力,疙瘩挺多”
      
       這本書是我兩年前買的了,兩年間斷斷續(xù)續(xù)的看著。最初看的時候還是挺喜歡這書的,那時覺得被個人情感包圍是件有快感有成就感的事??晌椰F(xiàn)在已經過了沉迷多愁善感且難以自控的青春期?;蛟S,這本書在我人到中年之際再看會有些新的感悟。
       但于我現(xiàn)在之觀,無異于格格不入。
      
      
      
      
      
  •     這本書只是作者的個人隨筆,根本和格諾的《風格練習》無關,拿到書得感覺是被文案騙了,只是裝幀好點而已,內容很普通,如果想了解作者本人就還可以,但是我沒興趣,我想看的是雷蒙·格諾的《風格練習》啊~~
      早知道我就不買了,拿到書才知道推廣文案的誤導,把大師的光環(huán)冠上誤導讀者,還請一些名人寫書評 之類的,第一篇那個評論還算中肯。
  •     是誰跟我說這本書不錯?我也忘了。還是其實是我自己翻過之後就買了?不記得。
      
      前幾年在書店工作時,陳寧的書被問了幾次,我沒怎理會,知道她的書好像不錯,許多人詢問,就是從沒翻它一眼。不是那種興趣缺缺,只是恰好沒有翻起,等到拿起這本《風格練習》時,才發(fā)現(xiàn)她的文字讓人著迷,每篇短短只占兩頁,可以不用害怕這個段落沒有讀完,下回要重頭來過。於是也不知斷斷續(xù)續(xù)的讀了多久,才把它讀完。
      
      二十歲那幾年,都在看著某一個類型的作者寫的東西。散文,篇幅大概都占著三到十頁,或是旅遊散記,再不愛情小品,最後可能是生活的那些細鎖??戳藥讉€人的作品,從一篇篇到一本本,久了,便嫌棄起他們的作品。對於那些生命的態(tài)度,好似停駐在某個時間點,對於情感的描述,不是溫柔體貼,就是悲情壯烈。而始終感覺不到的,是那些他們對「日?!沟拿鑼懀貏e是無需過多精美華麗的辭彙。
      
      http://www.sun-line.idv.tw/blog/?p=1346
  •     呵呵剛剛拍下來,
      還是安靜品味讀者的心境吧,
      也許經歷才會感悟。。。共鳴吧。。。
      我只想體味一下別樣的生活才想讀。。。
      
      
      
      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南方周末》相關轉載的吸引呵呵。。。安靜等著書到,細細品讀嘍
  •     每到一個城市,習慣帶一本書回來紀念。游蕩在廈門曉風書屋的時候同去的伙伴向我推薦的一本書。甜蜜、微小細碎而溫柔的筆調,接近生活,適合閑適時光品讀的一品文學隨筆。獨立篇章串連成一段段被打斷的人生旅程。喜歡這樣的文字,喜歡這樣的插圖,喜歡這種風格。
  •     讀村上春樹的文字,不由得讓人想把腳步邁入咖啡館去,有JAZZ的地方是更好。即使沒有,來幾首60年代的英文老歌也不錯了。為什么,有人愿意把時間付給了咖啡館呢?在香港女子陳寧的文字里,我找到了答案:“安靜是談不上了,是因為暖氣、無線網(wǎng)絡、喝不完的咖啡、同代人共處一室的安全感。。?!睕]錯,也許我們是在這樣的地方互相取暖,跟做出點什么成績來無關。
      
      整個下午,我把自己交給溫暖閑適的咖啡館,交給陳寧的文字----《風格練習》。最初法國作家雷蒙·格諾在聆聽完巴赫的賦格曲之后,創(chuàng)作了將音樂概念移植至文字的同名作品《Exercises de style》。而這位游走于世界各地的女子延續(xù)這樣的風格嘗試,成就了這一本如舞如歌的散文集,并以此向遙遠的雷蒙·格諾致敬。
      
      文字可以是音樂嗎?文字又可以是跳動的舞步嗎?陳寧的這一本《風格練習》,告訴我們,所有生活的片段在文字的音符里都如同音樂一樣在跳舞。難怪董橋先生說她:“肯讀書,肯旅行,肯思考,又天生會寫文章?!?br />   
      
      在翻開書的開頭幾張時,我覺得這本書并沒有多少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只是比較容易讀,文字和文字在書頁間跳躍,思想與思想在字里行間舞蹈。讀起來讓人輕松,這樣的書在有時候也是很有必要一看的??吹降谌乱院?才發(fā)現(xiàn)這個女子原來也如此貼心,思路和文字游走在千山萬水之間,其最牢固的根也還是扎在我們瑣碎的紅塵之中的。想要開一家自己的書店或者圖書館,這似乎成了每個愛書人的夢想;逛一逛有意思的小店;從這個城市浪跡到另外一個城市。無論故事的場景發(fā)生在香港、巴黎、臺北、倫敦、上海還是紐約,興致所到之處都是鼎沸的市聲,你和我相似相同的愛與恨。
      
      
      光陰是這樣緩緩流過的河流,文字是一個又一個跳動的音符,翩翩起舞在浮光掠影的人生,濃縮在這樣一個慵懶的午后,余韻裊裊的咖啡館,溫暖我的那一點點的小情懷。
      
      
      
      
  •     很多人在走過燈紅酒綠后,就再難以清醒的姿態(tài)面對世界;而卻有一部分有天賦的人,能夠洗盡鉛華,愈歷練愈冷靜,用沒有溫度的眼睛觀察世界,卻用溫暖的心去體味世界。我總是喜歡這樣的作者,因為他們往往能看得透徹。其實陳寧的文字挺想張愛玲,唯一不同的是張的心也冷了,而陳卻因為心靈的溫度而給作品在冰冷的外表下添加了些許人情味,這就是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文字很好,舒服大氣,簡潔自然,睡前讀幾篇,能夠幫助你放平心態(tài),滌蕩浮躁。也許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能把小品文寫得這么理性又有滋有味。
  •      發(fā)表于東莞時報2010年8月23日第C06版:文化·讀工場
       擁有奇特筆名:“塵翎”的女作家陳寧的《風格練習》問世。這是她向巴赫,雷蒙格諾乃至張愛玲致敬的最新作品。
       起初巴赫創(chuàng)作了賦格曲,雷蒙格諾聽完后靈感大發(fā),后者嘗試著把賦格曲中的變奏概念移植到文字里:一段主旋律不斷變奏卻可以帶出感覺截然不同的樂章。這種開闊語言視野的實驗精神把陳寧給迷倒了,她開始構思這樣一本類似的書。當然,這本書并非完完全全按照雷蒙格諾的同名經典作品《風格練習》的套路來寫的,它大部分是陳寧專欄作品的聚集。但這種聚集又不是簡單散雜的文章羅列,按作者自己的話說,是“遙借原典文體實驗的精神,延續(xù)風格變奏的嘗試?!?br />    作為雷蒙格諾創(chuàng)始的潛在文學工場運動的創(chuàng)意驅動器,同名經典作品《風格練習》是文學限制的精彩實踐榜樣。雷蒙格諾把一個故事用99種不同方式寫就,每一種方式代表一種獨特的文風,這個前提條件本身就是一種高級限制。在此基礎之上,又催生了99種不同的子限制。陳寧師其意而不師其跡,師于古而不泥于古,用了六大標題,分六章,85篇,并不像其“師祖” 雷蒙格諾那樣,花那么多精力讓99種不同的方式專注于一個事物,而是每篇都對應不同的話題。一個事物用不同的手法來表現(xiàn),這值得贊賞,不過限于作者的寫作功力和視野,總有重復之嫌。所以陳寧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xiàn)不同的事物,比起雷蒙格諾來,更讓人產生新鮮感,簡直有進入萬花筒山的感覺。
       陳寧的文筆老練,甚至堪稱老到。有悲憫,也有憤怒,含激情,也含淡然。作序的三大名家:董橋,梁文道,駱以軍,都覺得陳寧的文筆很老,眼光也很老,雖然才是一個年屆三十的翩翩美人。這種style跟張愛玲很類似。陳寧坦承自己算不上張愛玲的粉絲,不過越來越能夠讀懂她。那種對張愛玲的愛,不是出自耽溺,而是洞悉,或曰懂得。年少時看張,讀不懂,她覺得張的冷和不留余地徒令人心寒,唯有年歲漸長,經歷多了,終于意會到不能言傳的世情和人性,就開始不得不佩服其通透。
       陳寧呆過的地方很多,她經常輾轉于不同的國度和城市。雖然最鐘意的還是自己的家鄉(xiāng),并且常常溢滿了鄉(xiāng)愁,但她能夠適當克制這種情感的泛濫,樂于在豐富旅程中獲得獨有之趣,發(fā)現(xiàn)異地異國之美。這種觀察角度的變換,讓她寫此書時擁有很好的物質基礎-----倒不是說很有錢,而是進行風格練習和測試時,靈感足夠多,閱歷足夠豐,不至于行萬里路卻下筆枯竭,神思干涸。
       陳寧在08年受亞洲文化協(xié)會資助,前往紐約考察前衛(wèi)藝術與小劇場?;貒缶驮谙愀蹘觳祭锟藭杲M織了別開生面的“文字音樂風格練習”演出。這是她的風格練習實驗從紙面上擴展到其它藝術形式的發(fā)軔。流動而非凝滯,嬗變而非墨守,如一陣清新冷靜的風,吹開了創(chuàng)意大海的朵朵漣漪。很看好這樣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驗膽略。作為讀者的我們也該在各個領域向她和她的“師祖”們致敬。那么,就馬上開始我們自己的風格練習吧。
      
      發(fā)表于:東莞時報2010年8月23日第C06版文化·讀工場
      http://dgtimes.timedg.com/html/2010-08/23/content_511497.htm
  •     陳寧的文字,讀來難免讓人耽迷,不僅在于她細微綿密的情感,更在于她對浮生世事的通透洞察;這些是她豐富游歷,勤奮積累,縝密思考的人生在長年傾注后的必然顯影;雋永短句,點到為止,卻直擊人心,讓人躲閃不及,仿佛被她窺探了內心深處的隱秘情愫。
      
      《風格練習》是她向法國作家雷蒙.格諾的致敬之作,亦是華文作家對巴赫賦格變奏植入文學的初淺嘗試!書中所累積的這些曾四散各家報刊雜志的散文小品,或輕松歡暢,或黯然神傷,無一不是旅人游子在異國他鄉(xiāng)借托母語抒發(fā)情懷,寄托思緒的丁點慰藉。
      
      從家人,到朋友,到情人,再到街坊鄰里或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陳寧獨特的內心世界在眼前溫柔徐徐地于焉鋪展,有時她像是你失散多年的閨中密友,竊竊私語只屬于女孩子間的心中秘事;有時她又像是見多識廣的鄰家姐姐,叮嚀囑托待人處世戲游人間的智慧錦囊;字數(shù)甚微的篇篇美文,句句顯哲思,字字現(xiàn)真情!
      
      其中,也許因自己年齡尚輕涉世尚淺的緣故,讀來最易引我共鳴,見微知著最多的篇章還是陳寧筆下對友誼與愛情深刻達觀的見解!
      
      關于友情,每個女孩都應有個佛如“樹洞”的知心好友:深諳只聆聽不介入的分寸!兩人未必共同經歷過何等驚天動地的波瀾壯闊;也未必性格最默契,興趣最相似,想法最契合,心靈最相通;但當你面對困難,挫折,絕望時,覺得自己卑微如塵埃般渺??;他/她往往靜默不語,寧靜澄澈的巨大能量卻可以瞬間吸納自己的不安,安撫內心的噪郁,末了的一句:“我懂!”就是你能夠重新振作,整裝待發(fā),繼續(xù)向前的動力源泉!
      
      之于愛情,文字的韶光掠影,枝微末節(jié)處也藏匿著陳寧“細眉細眼”的生活智慧:她教會我要懂得適時抽離,愈是執(zhí)迷愈覺得需要,其實生命沒什么是不可失去,割舍與放下的;她教會我不是錯失的愛情才是最好的,期待下一場獨一無二的戀情,堅信它的不可替代;她教會我懵懂而孤單地愛著也是一種美好;她讓我懂得,真正的幸福遲早會到來,只是延遲了,所有的耐心等待都是值得;緣聚緣散都是生命成長的洗禮,如老昆德拉所說:“生命是永遠沒有正式上演過的一幕又一幕預言,我們永遠只在練習當中!”
      
      如此溫潤恬淡,典雅精致的文字,在闔上書頁時,心中暗暗慨嘆,世間哪個女子不會向往如她般聰慧靜好,活得瀟灑,看得真切,悠然自得,感懷世事。
  •     就著書桌前的燈光,我細細讀完這本書。
      電腦里放著的是國外某電臺的古典樂章,交響樂或者鋼琴曲。因為讀書,也因為關于音樂的介紹全是英語,因此很容易被我忽略掉。想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音樂只是音樂,全然不知道曲名。又怕碰到喜歡的曲子,無法留存下來,又懶得在做要緊事的同時抽開身,分了心。這到底是一種痛苦還是解脫。
      香港歸來,我便耽溺于那一堆曾隔山隔海卻被我?guī)Щ氐臅㈦s志,甚至路邊分發(fā)的當?shù)鼗浇虝男麄餍浴⑷ブ帮栍[世界文學的遠大心胸拋在腦后。
      香港人怎么如此執(zhí)著于繁體字。想起那日在Kubric相談的店員,在收店之前,那樣焦急卻還要那樣不厭其煩地用繁體字寫給我推薦的書名。也許是因為它太悠久、太優(yōu)雅、太美了吧。
      陳寧的《風格練習》便是來自那位店員的推薦。想著香港書店店員對書籍的專注,我便一篇不落地將這本行文細膩的文字讀完。而思緒也漸成了暗涌。
      作者是一位新聞從業(yè)人員。這本由一篇篇短文構成的散文集,唯一一篇超過兩頁紙張,也只占去兩頁過半篇目的文章,她寫一位因為賣書而相識的友人,因為在整理書架時不幸從梯子上跌落,葬身于書堆里,埋沒14天才被發(fā)現(xiàn)。而他的遭遇,曾是作者對其的玩笑話,竟不幸一語成讖。
      其余的內容,皆是關于巴黎、香港、臺灣、上海甚至蘇州等大城小事,發(fā)生在以上城市的街邊、地鐵站、咖啡館、茶餐廳、書店等。作者在不同的地域,找尋相似的城市脈絡,收集有趣的見聞。也是一個游子對于家鄉(xiāng)城市的鄉(xiāng)愁,充滿著一代海外學子的叛逆與流離。
      作者借用了一部法文名篇作為書名,即《風格練習》,從自序中了解了出處,大抵是說所謂“風格”從音樂概念中延伸而來,生活的一個個側面像極了變奏曲。 編排的不同,造成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節(jié)奏各異,因而千姿百態(tài)。
      說實話,之所以并沒有把這類文字看得很重,是因為類似易感的作家,通俗的感懷,雖然細膩,卻在港臺甚至大陸的文字之中并不少見。不同的只是寫字人的閱歷、背景。有的將生活中某種細節(jié)放大,像陳寧,雖別開生面,卻無可避免地小情小調,在文字的世界里恣意縱情;也有的將相似的情感置于某種更深遠的歷史背景。好像咖啡與奶精的比例,會因為多與少,而影響口感。
      想來,自己平日里堆積的文字,就更加微乎其微了吧。
      文字風格的這種變奏,也好像這世上所有的生物,皆由原子組成,而原子的內核之中,卻又包涵了數(shù)不清的微粒與無限的層次。誰又說得清,哪里最大?哪里更深?
  •      讀陳寧的第一本書是《八月寧靜》,看完之后的感覺就如同書名一樣,當下心中一片寧靜。《八月》沒什么情節(jié),無非是生活里的小片段、小感受,但因文字簡單、干凈,深得我心。這次《風格練習》面市,也急急買來看。通篇讀下來,有點小失望。文字功力上,較上本沒有明顯的突破和驚喜,有重復之感。也許因為太過平淡,沒有情節(jié),也缺少畫面感。單憑文字描摹情感和感受,難度確實是頗高。文字的感受就如同封面,帶著點童真,卻缺乏深刻的感受。她年紀尚輕,境況又頗平順,描摹世態(tài)人情難以超越一些前輩。真的有點為她擔心了。
  •     與我想象很有距離??戳撕喗椋乙詾閼撌前严嗨频墓适?,用完全不同的風格表達出來。原來,卻只是一則一則生活細節(jié)。讓我想起早年的尤金。
      
      當然,這明顯是個比尤金視野更寬廣的女性了,讀了更多的書,行了更多的路。很有些片斷值得回味。
      
      或者說,如果沒有所謂的“致敬”,沒有這篇簡介,我的期望不會那么高,評價不會那么低。
  •     曾經聽過,香港是文化的沙漠。
      可是最近幾年香港的作家作品大舉進攻內地。
      
      是我們以前不了解香港,還是內地的讀者換了口味呢。我不想說誰比誰有文化之類的話。因為本就無法比較。
  •     未知陳寧,便先讀了她的作品。
      能把小品文寫的如此有趣意的女子,定是充滿才情和靈性的。
      有人說,陳寧小資,小情小調的,可這又有什么不好?
      小資,某種程度上代表品味;小情小調,亦可以理解成心思的細膩浪漫。
      陳寧的《風格練習》,更讓我篤定了去法蘭西的愿望。
      但愿亦能尋得一個慵懶的下午,在某間書屋或咖啡館,偷偷地美美地睡上一覺。
      悠然看世界,也是我的愿望,希望這一天快點來臨~
      陳寧向雷蒙·格諾致敬,我向陳寧致敬。
  •     序三 駱以軍
      
      陳寧的文字很像某些錯過其美好當下,注定要談談感傷、慕慕、遺憾的物事。但奇怪的,這些像普魯斯特的馬德蓮蛋糕以其氣味、光氛、灑金印象、怔忡街景環(huán)場重構一“失落之哀感”的秘密花園,陳寧卻帶有一種老婦的少女氣。老婦與少女,似乎皆與陳寧這樣一個美人兒真實的形貌不合。但我讀她碎碎瑣瑣,甚至有些恍神地說著那些舊電影、異國街道、舊社區(qū)老店、市集與火車途旅、特呂弗、小津、安藤忠雄、節(jié)氣、擦身而過的某個昔時故人??奇怪皆會錯幻浮現(xiàn)像一位教養(yǎng)良好的老婦(像太宰治《斜陽》里那個時代風暴吹不動她優(yōu)雅氣度的母親),看盡繁華,深諳人世,但張望世界的雙眼仍如少女般好奇、純真、充滿善意。很像一句話:“銀釧金釵來負水?!蓖瑯拥穆?、穿巷入弄,在這個按說天際線已被高樓大廈遮斷,時間經驗已被爆炸、妖艷同時死灰的感官與傳媒塞滿的城市里彳亍,竟完全無一絲煙火氣,無剝膛取臟的惡童印痕或機械復制年代的偽造記憶之懷疑,無有博學者之犬儒譏誚,亦無杜拉斯式的躁郁、歇斯底里、耽美的騷亂與激越??
      
      她的文字,如此靜美恬淡,溫柔敦厚,使我閱讀時——像大學時一度認真想來正襟危坐讀《詩經》,但每每總讀著讀著,便在一種光陰悠緩的暖和情緒中伏案睡著——似乎我近年來在高度擠壓、強迫癥式召喚靈魂最高轉速的閱讀與書寫習慣中,訓練的暴沖引擎,在她的“追憶似水年華”靜物畫風景中,幾度熄火,困惑地擱停在她那并不想藉由敘事話語網(wǎng)絡帶你延伸到任何其他地方的,像老婦坐在街角板凳一邊撿菜一邊靜默回想的慢速時光。眷戀深情卻因謙虛害羞而在描述時總保持一種遠距之疏離,那樣的熄火亦讓我幡然領會:原來我們所共享的文明資產(那時代的暴風迎面吹襲來的碎物、瓦礫、玻璃、塵沙),其實亦可能在這樣奇怪的時間弧拉(變成老婦,濾去傷痕暗影穢物之細節(jié)),風格練習中,像吹玻璃器皿、捏面人這樣自成魔術,閃閃發(fā)光,建筑一個我原以為我這世代以降不可能再有的,“靜靜的生活”、“好天氣誰給題名”那樣的明亮世界。
      
  •     序二 梁文道
      
      我第一次看見陳寧,是在一個很熱很熱的夏天晚上。幾百人圍在一起聽人演講、唱歌、喊口號,情緒與氣溫一樣激烈。然后我退了出來,在后頭一塊空地上透氣。不遠處,一個穿著七分褲白上衣的女孩正坐在石欄桿上頭和人說話。她雙腳離地,兩腿像秋千一樣來回搖晃,晃得跟個孩子似的,怡然自在,不理四周喧嘩,這雙腿有它自己的規(guī)律與自己的小世界。有人介紹:“這是陳寧?!蹦潜闶俏覍λ牡谝挥∠罅耍焊窀癫蝗搿K彩莵韰⒓邮就瘯?,但她的神態(tài)卻像一個因為誤會而撞入一個成人派對的小學生,但又有點上了年紀的旁觀者的氣息。
      
      自此我每讀陳寧文章,就不得不想起那個畫面,以及其中那股矛盾的意蘊。她會像一個普通女生般地八卦,可是寫出來的觀察冷而抽離。有時候她忍不住直抒胸臆,使你曉得她是某個樂隊的忠誠粉絲;可是她總想用反思性的理智在最后關頭拉回一步,以免過度沉溺。大概不可以在她的文字與性格之間搭上一條簡便直接的因果關系,不過那種潛伏在文字中的拉扯的確能與這個人的氣質構成類比。
      
      所謂風格,皆為斧鑿,哪怕是看起來最“天然”的、最直白的風格,也必然是苦心經營的成果。好比盛夏裁剪一棵樹那過于奔放過于茂盛的枝葉,又好比一位修行者調伏心性馴化妄想之狂野;當一位作者在練習風格的時候,他一定是在違逆自己。這不是造作,亦不是不誠實;不,他只是轉換自己習慣的視角,校正自己平常并不自覺的聲音,并且由此達致更清醒的自我認識與控制。風格之練習,由是有了矛盾與張力。例如陳寧,在陌生的國境內搖醒某種少女的興奮和期待,又在香港的地鐵中催生出老婦般的世故眼光。因為是練習風格,所以她展示了這整個修整與馴化的過程:原來是那樣的,現(xiàn)在我把它變成這樣,你看。毫不掩飾。
      
  •     
      序一 董橋
      
      肯讀書,肯旅行,肯思考,當然好;天生又會寫文章,那敢情更好:那是陳寧。賣弄一下學問也是難免的,反正她“賣”得體面,“弄”得干凈,“學”得瀟灑,“問”得深刻。要走的路還長得很,她這是半路上躲進茶館歇歇腳喝杯茶寫出來的作品,我這樣的老文人偶然走過忍不住也探頭讀兩段:又一個張愛玲?
      
  •     封面還沒有定案時,設計師Bobo就跟我說,海報和書訊文案中,一定要用“品陳寧”,是第一印象,也因陳寧當?shù)眠@個“品”字。
      
      把Ning的《八月寧靜》和《風格練習》細讀了。
      確實是輕巧安靜的文字。
      
      于是有了這一稿文字:
      
      
      “每一個人都是在生命途上漫游的旅人。
      沒有人知道下一個路口,會遇見誰,經歷什么。
      
      當明了,變幻才是永恒的不變;
      當明了,瞬息萬變的風景、心緒才是生命的本質。
      
      旅人陳寧
      剪輯韶光掠影,
      用不斷移位、錯置的視點,
      記錄下感官的時空流動,
      將生活的平凡復歸不凡。
      
      跟隨《風格練習》,悠然看看世界,
      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
      每座城都可以有那么多瑣碎的小甜蜜。
      說不定,你也能從中找到
      屬于你自己生命況味的小溫柔……”
      
      
      但其實,文字背后的Ning是一個讓人不能忽略的風格女子。
      然后有了這一稿:
      
      
      “陳寧,‘總是在路上,總是生活在他方’的旅人,
      ‘八卦又冷而抽離的矛盾體’(梁文道眼中的陳寧)。
      
      以‘老婦的少女眼神’(駱以軍筆下的陳寧),
      走過香港、巴黎、臺北、倫敦、上海、紐約……
      
      穿透、細密與孤獨的文字流淌,
      文人董橋也忍不住探頭讀上兩段,
      甚至忍不住問:
      ‘又一個張愛玲?’
      
      甜蜜、瑣碎、溫柔
      同時光 渡流年 品陳寧
      ——《風格練習》”
      
      
      錄此,僅作參考。
      歡迎評論。
      
      
  •   沒錯 沒意思得很 乏味的書
  •   陳寧的書俺喜歡~
  •   這個書的作者,有點“蒼老的小清新”feel
    很是獨特
  •   同感l(wèi)z
  •   亦有同感呀 策劃得過了
  •   是吖是吖。。當初是被“一則故事九十九種敘述風格”吸引的呃。。
  •   想買來看一看
  •   正在品呢,呵呵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