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王學通論

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徐儒宗  頁數(shù):409  
Tag標簽:無  

前言

  浙江一向是人文薈萃之地。特別是明代,王陽明提倡心學,挑戰(zhàn)流行的官學(朱學),風行一時。陽明龍場悟道之后,回到故鄉(xiāng),自此廣收門徒。據(jù)黃宗羲《明儒學案》,陽明收徒首先在浙中,然后是江右(指江西,《止修學案》括人)、南中(指江蘇,《泰州學案》括人)、楚中、北方、粵閩。浙中人數(shù)不多,但錢緒山、王龍溪影響深遠。梨洲對江右評價特高,竟謂:“姚江之學,惟江右為得其傳。”但江右雖人才眾多,卻并無統(tǒng)一觀點,梨洲特別表揚聶雙江、羅念庵,顯然別具用心,這里面牽涉到許多問題需要考察。泰州派的問題更大。梨洲說:“陽明先生之學,有泰州、龍溪而風行天下,亦因泰州、龍溪而漸失其傳?!睔w根結(jié)底,不外蕺山所謂:“今天下爭言良知矣。及其弊也,猖狂者參之以情識,而一是皆良;超潔者蕩之以玄虛,而夷良于賊?!焙苊黠@,由蕺山的觀點來看,泰州是“參之以情識”,龍溪是“蕩之以玄虛”;蕺山之學則乘王學之流弊而起,這便是梨洲寫《明儒學案》的背景。

內(nèi)容概要

  “江右王學”是陽明后學盞行于江西一帶的重要學術(shù)流派。因為江西是陽明一生的重要活動地區(qū),當?shù)貙W者深受其影響,故能得其真?zhèn)鞑⒂兴l(fā)展,且能匡救王門別派之流弊以歸于正,終使“陽明之道賴以不墜”,因而對后世學術(shù)界有巨大的影響?!督彝鯇W通論》主要是從宏觀上對整個江右王學進行綜合性論述,以期對江右王學的整體風貌及其學術(shù)特色有一個較為完整的認識。

作者簡介

  徐儒宗,1946年9月生于浙江浦江。自幼愛本家學,農(nóng)余從父攻讀經(jīng)史、諸子和詩文。1980年以農(nóng)民自學的身份經(jīng)中國社會科學院統(tǒng)一考試錄取為研究實習員,現(xiàn)為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中華孔子學會、中國周易學會、中國詩經(jīng)學會、中國哲學史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長期從事儒學研究,已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60余篇,著有《中庸論》、《人和論儒家人倫思想研究》、《婺學通論》、《婺學之宗——呂祖謙傳》等,與人合著《古代情詩類析》,整理校點《羅洪先集》,參與校點《呂祖謙全集》、《宋濂全集》等,自編舊體詩文《嵩溪集》。

書籍目錄

第1章 江右王學概觀第一節(jié) 陸王心學的江右情緣第二節(jié) 姚江王學的學術(shù)旨趣第三節(jié) 王門分流與江右王學的形成第四節(jié) 江右王門學人述略第五節(jié) 江右王學探討的學術(shù)內(nèi)容第2章 心物相融的本體精神第一節(jié) 發(fā)明心之本體第二節(jié) 關(guān)于人性的探索第三節(jié) 心與性、情、意、知的關(guān)系第四節(jié) 心、性與物、理的關(guān)系第3章 縱貫內(nèi)外的中庸之道第一節(jié) “中”為至善之極則第二節(jié) “未發(fā)之中”與“中節(jié)之和”第三節(jié) “時中”與“執(zhí)中達權(quán)”第四節(jié) “中行”乃品德修養(yǎng)之準則第4章 體用同源的良知學說第一節(jié) “良知”的本義及其不同理解第二節(jié) “虛靈”說與“獨知”說第三節(jié) “虛寂”說與“仁體”說第四節(jié) “明覺”說與“發(fā)竅”說第五節(jié) 關(guān)于“良知”的其他諸說第5章 知行合一的格致工夫第一節(jié) “致良知”的基本理論第二節(jié) “主敬”與“慎獨”第三節(jié) “歸寂”與“主靜”第四節(jié) “主宰流行”與“性命兼修第五節(jié) “研幾”與“覺性”第六節(jié) “止修”與“識心”第七節(jié) 其他格致論簡述第6章 存理去欲的品德修養(yǎng)第一節(jié) 天理人欲之辨第二節(jié) 主敬、慎獨說的修養(yǎng)論第三節(jié) 歸寂、主靜說的修養(yǎng)論第四節(jié) 研幾諸說的修養(yǎng)論第五節(jié) 其他諸說修養(yǎng)論第六節(jié) 實現(xiàn)道德的最高境界第7章 率性修道的教學理論第一節(jié) 江右王門的教學形式第二節(jié) 時雨春風,日長月化——王學的中行教學理論第三節(jié) 去其不善以歸于善第四節(jié) 六經(jīng)乃盡倫之注腳第五節(jié) “存神過化”與“學貴實修”第六節(jié) “窮經(jīng)博古”與“悟修互證”第8章 適時務實的經(jīng)世思想第一節(jié) 致是良知而行第二節(jié) 事事致其良知而政理第三節(jié) 治天下當自學校始第四節(jié) 平治天下在于自盡其心第9章 江右王學的交流與影響第一節(jié) 自出機杼的同門之爭第二節(jié) 維護師說的排異之爭第三節(jié) 批判良知現(xiàn)成說第四節(jié) 批判良知現(xiàn)成說的學術(shù)影響第五節(jié) 以古為鑒的現(xiàn)代意義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陸象山的心學,到明代王陽明又將其進一步開拓和發(fā)展。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因曾隱居會稽陽明洞,又創(chuàng)辦過陽明書院,故世稱陽明先生。陽明雖是浙江余姚人,但他一生重要的政治活動和學術(shù)活動卻在江右。弘治元年(1488)17歲時,因岳父諸養(yǎng)和為江西布政司參議,陽明赴江西親迎諸夫人,寓居江西約一年半,即在岳父的官署勤練書法。直到次年十二月偕諸夫人同歸余姚,舟至廣信,謁見理學家婁一齋,聽婁講論程朱格物之學。正德五年(1510),陽明39歲,任廬陵縣知縣,為政不事威刑,唯以開導人心為本。正德十二年(1517),陽明46歲,奉命巡撫南贛,在江西為官五年,先后平定漳南、橫水、桶岡、大帽、涮頭等地寇患,地方得以安寧,百姓為立生祠。繼又以計一舉平定寧王宸濠之亂,建立了一生中最大的功勛。在此期間,廣收門生,不廢講學,又興立社學,修復濂溪書院,實行詩禮教化。同時,刊行古本《大學》而發(fā)明其義,編定《朱子晚年定論》,又由門人薛侃刻成徐愛所遺《傳習錄》2卷,又刻《象山文集》,親自為序以表彰陸學。在贛之第五年,即正德十六年(1521),陽明50歲時,始揭示“致良知”之教,認為“近來信得‘致良知’三字,真圣門正法眼藏”。在即將離開江西時,陽明又大集門人于白鹿洞,講論圣學,然后歸越。嘉靖六年(1527),陽明56歲,總督兩廣及江西、湖廣軍務,奉命往征廣西的思恩、田州之亂,路經(jīng)江西,沿途諸生請見問學,絡(luò)繹不絕。至吉安,大會士友于螺川驛,講論堯舜之道,闡發(fā)良知之妙。次年平定思田之亂,即以歸師襲破八寨、斷藤峽積患,乃因病告歸。剛逾梅嶺入江西邊境之南安(今江西省大庾縣),病劇而卒。臨卒時,門人周積在侍,問有何遺言,陽明微笑道:“此心光明,亦復何言?”言訖而逝。輿櫬過處,士民沿途遮道哭奠,如喪考妣。行至江西東境之廣信(今江西省上饒市)成喪,然后歸葬于越。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江右王學通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