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xué)中庸精讀/中華文化經(jīng)典通俗讀本

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張新泰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1-10出版)  作者:張新泰  頁數(shù):110  

前言

《大學(xué)》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朝大理學(xué)家程顥、程頤兄弟把它從《禮記》中抽出,編次章句。朱熹將《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xué)》成為儒家經(jīng)典。至于《大學(xué)》的作者,程顥、程頤認(rèn)為是“孔氏之遺言也”。朱熹把《大學(xué)》重新編排整理,分為“經(jīng)”一章,“傳”十章。認(rèn)為,“經(jīng)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就是說,“經(jīng)”是孔子的話,曾子記錄下來;“傳”是曾子解釋“經(jīng)”的話,由曾子的學(xué)生記錄下來?!洞髮W(xué)》的版本主要有兩個體系:一是經(jīng)朱熹編排整理,劃分為經(jīng)、傳的《大學(xué)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禮記》中的《大學(xué)》原文。以朱熹《大學(xué)章句》本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本篇就是采用的《大學(xué)章句》本。    “大學(xué)”是對“小學(xué)”(文字學(xué))而言,是說它不是講“詳訓(xùn)詁,明句讀”的“小學(xué)”,而是講治國安邦的“大學(xué)”?!按髮W(xué)”是高官大人之學(xué)。    《大學(xué)》為“初學(xué)入德之門也”。經(jīng)一章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條綱領(lǐng),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八個條目是實現(xiàn)三條綱領(lǐng)的途徑。在八個條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條,十章分別解釋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讓人們革舊圖新。止于至善是指要達(dá)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窮究事物的原理來獲得知識。誠意就是不要自己欺騙自己。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zhì)。齊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國、平天下是談治理國家的事。怎樣治理國家呢?首先要做表率:自己討厭的,不強加給別人;要得眾、慎得、生財、舉賢。    《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一般認(rèn)為作者為孔子后裔子思,后經(jīng)秦代學(xué)者修改整理?!吨杏埂肥潜凰未鷮W(xué)者提到突出地位上來的,宋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學(xué)》《論語》《孟子》并列稱為“四書”。宋、元以后,《中庸》成為學(xué)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    中庸就是既不善也不惡的人的本性。從人性來講,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實質(zhì)上用現(xiàn)代人所說的“臨界點”,這就是難以把握的“中庸之道”。人性的不善也不惡的本性,從臨界點向上就是道;向下就是非道。向上就是善;向下就是惡。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學(xué)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內(nèi)容并非現(xiàn)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養(yǎng)人性。其中包括學(xué)習(xí)的方式:博學(xué),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規(guī)范,如“五達(dá)道”(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交)和“三達(dá)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養(yǎng)最高境界是至誠或稱至德。    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jìn)行自我修養(yǎng)、自我監(jiān)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dá)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內(nèi)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chuàng)“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內(nèi)容概要

  《大學(xué)》是一部在大學(xué)里所講授的十大而精深的圣王之學(xué)?!吨杏埂肥且徊咳寮艺撌鋈松摒B(yǎng)境界的道德哲學(xué)專著。

書籍目錄

大學(xué)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中庸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三十章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三章

章節(jié)摘錄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絮矩之道也。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絮矩之道。    《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对姟吩疲骸肮?jié)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庇袊卟豢梢圆簧鳌1賱t為天下僇矣?!对姟吩疲骸耙笾磫蕩?,克配上帝。儀監(jiān)于殷,峻命不易?!钡赖帽妱t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未也。外本內(nèi)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人;貨悖而人者,亦悖而出。    《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钡郎苿t得之,不善則失之矣?!冻吩唬骸俺鵁o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薄肚厥摹吩唬骸叭粲幸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娼疾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進(jìn)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yuǎn),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災(zāi)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孟獻(xiàn)子曰:“畜馬乘不察于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贝酥^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國家而務(wù)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災(zāi)害并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譯文】    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會興起孝順自己的父母的風(fēng)氣,在上位的人尊重長輩,老百姓就會形成尊重自己的兄長的風(fēng)氣;在上位的人體恤救濟(jì)孤兒,老百姓也會同樣跟著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總是實行以身作則、推己及人的“絮矩之道”。如果厭惡上司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你的下屬;如果厭惡下屬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你的上司;如果厭惡在你前面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后面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右邊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左邊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左邊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右邊的人。這就叫做推己及人的“絮矩之道”。    《詩經(jīng)》說:“使人心悅誠服的國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歡的他也喜歡,老百姓厭惡的他也厭惡,這樣的國君就可以說是老百姓的父母了?!对娊?jīng)》說:“巍峨的南山啊,巖石聳立。顯赫的尹太師啊,百姓都仰望你?!苯y(tǒng)治國家的人不可不謹(jǐn)慎,稍有偏頗,就會被天下人推翻?!对娊?jīng)》說:“殷朝沒有喪失民心的時候,還是能夠與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請用殷朝做個鑒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就是說,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國家,失去民心就會失去國家。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養(yǎng)德行。有德行才會有人擁護(hù),有人擁護(hù)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會有財富,有財富才能供給使用,德是根本,財是枝末,假如把根本當(dāng)成了外在的東西,卻把枝末當(dāng)成了內(nèi)在的根本,那就會和老百姓爭奪利益。所以,君王聚財斂貨,民心就會失散;君王散財于民,民心就會聚在一起。這正如你說話不講道理,人家也會用不講道理的話來回答你;財貨來路不明不白,總有一天也會不明不白地失去。    《康誥》說:“天命是不會始終如一的?!边@就是說,行善便會得到天命,不行善便會失去天命?!冻氛f:“楚國沒有什么是寶,只是把善當(dāng)做寶?!睍x文公的舅舅子犯說:“流亡在外的人沒有什么是寶,只是把仁愛當(dāng)做寶。”《秦誓》說:“如果有這樣一位大臣,忠誠老實,雖然沒有什么特別的本領(lǐng),但他心胸寬廣,有容人的肚量,別人有本領(lǐng),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樣;別人德才兼?zhèn)?,他心悅誠服,不只是在口頭上表示,而是打心眼里贊賞。用這種人,是可以保護(hù)我的子孫和百姓的,是可以為他們造福的??!相反,如果別人有本領(lǐng),他就妒嫉、厭惡;別人德才兼?zhèn)洌阆敕皆O(shè)法壓制、排擠,無論如何容忍不得。用這種人,不僅不能保護(hù)我的子孫和百姓,而且可以說是危險得很!”因此,有仁德的人會把這種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們驅(qū)逐到邊遠(yuǎn)的四夷之地去,不讓他們與自己同住在中原。這說明,有德的人愛憎分明,發(fā)現(xiàn)賢才而不能選拔,選拔了而不能重用,這是輕慢。發(fā)現(xiàn)惡人而不能罷免,罷免了而不能把他驅(qū)逐得遠(yuǎn)遠(yuǎn)的,這是過錯。喜歡眾人所厭惡的,厭惡眾人所喜歡的,這是違背人的本性,災(zāi)難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P28-31

編輯推薦

《大學(xué)》是一部在大學(xué)里所講授的博大而精深的圣王之學(xué)。《中庸》是一部儒家論述人生修養(yǎng)境界的道德哲學(xué)專著。    《大學(xué)中庸精讀》特將《大學(xué)》、《中庸》合而為一,并配以原文、譯文及題解,以饗廣大讀者。本書由張新泰主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大學(xué)中庸精讀/中華文化經(jīng)典通俗讀本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