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旦

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張泓  頁數(shù):304  
Tag標簽:無  

前言

王芝泉同志是我十分敬佩的一位昆劇大演員和大教9幣。我同她于1961年相識,至今已將近50年了。雖然沒有長時間共事,沒有長談過,然而她從青年時期就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芝泉于1954年考入華東昆劇演員訓練班,成為上海最早一批所謂昆大班學生時,跟她的同學們一樣,都只是十三四歲的少男少女,對于什么是藝術、什么是昆劇,可謂是兩眼一抹黑,一無所知。她們入學不久,“傳”字輩老師為了示范,給她們演出過一次《白蛇傳》的《斷橋》一折。這折戲充滿悲情,令人心酸,但是孩子們卻看得哈哈大笑,可見其幼稚天真。然而當她們逐漸長大、涉獵漸深時,就都被昆劇迷住了,不僅成為勤奮練功的好學生,而且一迷就迷了一輩子。芝泉就是其中一人。她不僅迷上昆劇,更迷上了昆劇中最難的一個行當——武旦。她那時已分在花旦組,又去過老旦組,老師們都喜歡她,沒有不要她,她卻偏偏要改換門庭,插班改學武旦。我到現(xiàn)在也不明白這么一位身輕體弱的如花少女怎么會有那樣明確的理想和那么堅強的決心。上世紀60年代初,昆大班剛剛畢業(yè),我就看過芝泉演的《擋馬》和《白蛇傳·盜草》。我那時對于昆劇也是近于無知的狀態(tài),但已明確感到這員女將不是等閑之輩。她在舞臺上認真嚴肅、一絲不茍,動作規(guī)范準確而自如流動,她毫不怯場,表演時洋溢著一種藝術的自信。這就是她最初給我的深刻印象。    芝泉是新中國第一代昆劇演員中有代表性的武旦名家,她不僅要把自己應演能演的幾個傳統(tǒng)武旦戲演好,要演得超越前人,她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即在昆劇大領域中為武旦行當開拓陣地,擴大影響。這是一項補歷史之不足的任務,更是時代任務。昆劇歷史悠久,蘊蓄豐厚,然而在新時代中仍然要發(fā)展,要充實提高。芝泉作為武旦大演員就要擔起這個任務。如今,她做了教師,獻身昆曲教育培養(yǎng)接班人,擔起當仁不讓又義不容辭的責任。而芝泉做到了,做得很出色,我不能不由衷地敬佩。    作為武旦名家的芝泉,在她幾個代表劇目中所顯示的表演藝術,功底深厚,形象鮮明,更可貴的是有一種新時代的氣息。武旦必須突出武功,又要刻畫人物性格。芝泉更注重角色之間的交流反應,注重配合,使舞臺上氣氛靈動而飽滿。這明顯是從話劇吸收的營養(yǎng),她掌握得相當準確靈活。這一點是她們昆大班的共同優(yōu)勢,也是芝泉藝術風格經(jīng)久耐看的秘訣。    芝泉的這本傳記由張泓同志寫成。我同作者不熟,芝泉告訴我是一位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yè)不久的青年,這使我頗為驚喜。一方面是寫得很真實,也很生動,寫出了芝泉大半生的生活歷程和藝術生涯,寫出了這位“小外國人”(芝泉少年時的綽號)堅毅而開朗的性格,寫出了她對昆劇藝術的忠誠和對昆劇學生的摯愛。另一方面,我也非常高興有這樣的青年作者愿意為這種古老的被很多人認為過時的冷劇種昆劇服務,為冷中之冷的武旦行的名家寫傳。她如果去給什么火熱的真假明星寫點吹噓的東西,豈不是更能名利雙收。我想她去走這條“冷”的出路同當年芝泉走“冷”的藝路似有精神相通之處,都是可愛的青年正氣。    粉碎“四人幫”以后,芝泉一方面恢復傳統(tǒng)劇目,一方面下很大力量主動創(chuàng)編和參與創(chuàng)編新昆劇,其中武旦都有較重“戲份”。這正是她為武旦開辟新路的嘗試。我因早離上海,看她的新戲極少,但也常有耳聞。我知道這些新戲中各有優(yōu)劣,完整的全面成功的精品不多,都沒有成為保留劇目,然而芝泉對這些戲作花費的心血并沒有白費,我覺得她的不懈努力體現(xiàn)了她性格中一種“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寶貴精神。本書中對這些戲可以說做了一定程度的藝術總結,很有必要。這是對藝術負責的態(tài)度,對昆劇乃至其他劇種都是有益的啟示。    我特別喜歡書中寫芝泉和她的學生們的那些章節(jié)。芝泉由演員轉向教師已有多年,現(xiàn)在已是經(jīng)驗豐富、桃李滿門的大老師了。我前些年初識谷好好不久,就感到這個青年姑娘身上含蓄著王芝泉的風格。又是一個拼命三娘!教育是國家建設的百年大計,昆劇尤其需要正規(guī)的傳承。昆劇武旦人才的培養(yǎng)更是昆劇中特殊的一部分。大約三四年前我有一次去上海戲曲學校,看到昆五班的娃娃們(都是王芝泉的學生)練功表演,激動又感動。我要說,芝泉同志,你和你的同事們這些年從事的、比演員工作更為繁重的教學工作是一項神圣的社會主義藝術事業(yè)。感謝你們!    2010年7月    北京

內容概要

《大武旦(王芝泉)》由張泓所著,《大武旦(王芝泉)》記述了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批昆曲人才中的佼佼者。王芝泉在昆曲藝術上的不懈追求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探討她的藝術特色,另一方面以大量筆墨記述她的人生經(jīng)歷,并通過她的經(jīng)歷反映所處的時代。

作者簡介

張泓,女,1980年出生,陜西渭南人。2008年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在(《戲劇藝術》、《上海戲劇》、《藝海》、《當代戲劇》、《上海劇稿》等刊物發(fā)表論文、劇本十余篇。論文《“形式思維”論——有感于戲曲導演的思維誤區(qū)》獲第六屆中國戲劇文學獎一等獎,戲曲劇本《趕月》(合作)獲第六屆中國戲劇文學獎銅獎,戲曲劇本《司馬遷》(合作)獲第五屆中國戲劇文學獎銀獎。參與撰寫《戲曲鑒賞》、《昆曲精編劇目典藏》、《折子戲賞析》等。

書籍目錄

序一:大武旦王芝泉 劉厚生
序二:現(xiàn)代昆劇武旦行當?shù)拈_拓者 唐葆
學藝在仙鄉(xiāng)
記得當時年紀小
紫燕喧喧,黃鶯嚦嚦
流連,“傳”字輩老師的聲與影
一“蕓”一“芳”,師恩難忘
“要找王芝泉,得去練功房”
入夢,也不閑著
老部長石西民
1961,香港的掌聲
撿槍者誰?毛主席!
“文革”,革了昆曲的命
遇見了自己的那個“他”
“五七”京訓班的況味
秘密為傳統(tǒng)戲錄像
尋至寶破天荒
要上臺,從減肥開始
《擋馬》:五十年磨一劍
《扈家莊》:走“昆曲路子”
《盜庫銀》與《盜仙草》:“姊妹花”的異趣
《借扇》:幾代人的生命延續(xù)
《三打白骨精》:“文革”后的第一次“熱身”
《飛馬追蹤》的“萍蹤俠影”
《紅娘子》:轉益多師是我?guī)?br /> 《雅觀樓》:誰識“存孝”是巾幗?
《無鹽傳奇》:最美那一朵腮邊蕊
《白蛇后傳》:小青作統(tǒng)帥
《上靈山》:演猴戲自成一家
《百鳥朝鳳》:吞云吐霧王大娘
《請神降妖》:明艷惑人九尾狐
《花蕩》與《八仙過?!罚悍创皬堬w”與“鐵拐李”
一個好漢三個幫:同甘共苦的搭檔們
同行有你我:與裴艷玲的“不了情”
應喜后來居我上
昆三班:第一撥的“六朵金花”
當上了“九品芝麻官”:演員隊隊長
一半是烈焰,一半是寒冰:與愛徒谷好好
最愛“窮學生”:與愛徒楊亞男
教起昆五班,減去三十春
心誠意虔的“留學生”
結語
王芝泉從藝大事記
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幼年的變故,往往能毀掉一個人,也能成全一個人,王芝泉屬于后者。    1941年,王芝泉(這時的她隨父姓,叫“傅芝泉”)出生在“天府之國”四川。這是一個標準的書香門第:父母都受過高等教育,父親傅況麟還是位律師——在20世紀上半葉的四川,這不啻是上流而時髦的職業(yè)。家中有三個孩子,芝泉是老大。如果日子就一直這么平靜而美滿地過下去,芝泉可能像母親王玉冰一樣,規(guī)規(guī)矩矩地讀書,風風光光地嫁人,再生兒育女,培養(yǎng)子嗣成為名門望族的翹楚。    果真如此的話,生活中多了一個名門淑媛,昆曲的紅氍毹上卻少了一位難得的大武旦。    但是命運的安排不是這樣溫馨而俗套。    川渝信美,是個安逸的生活之地,卻容易消磨事業(yè)上的雄才大志,父親決意要出去闖一闖,于是,一個人單槍匹馬到了陌生的上海灘。事實證明,父親還真有本事,一無背景二無朋友三無路子,競能在上海灘立下足來,事業(yè)漸漸崛起,并在南京路上開起了律師事務所。遂寄信一封,建議全家遷至上海。    一個蕭瑟的冬日,年輕的母親帶著三個少不更事的孩子出了門。芝泉已經(jīng)懂事,妹妹也能到處跑了,小弟弟尚在襁褓之中,還有一位人稱“吳媽”的保姆同行照顧。五個人乘坐輪船,順江而下。俗話說,在家千般好,出門萬事難,尤其是帶著一群孩子,顧此失彼,手忙腳亂。加之旅途中屢屢遇險,從未出過遠門的母子們面臨著從未有過的考驗。一天,不知怎么回事,船身猛烈晃動起來,隨即緩緩下沉,一船人驚慌不迭,只聽見船長下令,讓旅客把所有的行李都扔下水去,以減輕分量。母親毅然行動,一旁的小芝泉急了,拉住行李硬是不松手:“媽媽,真的要扔啊?”妹妹愣愣地拉著媽媽的衣角,不明所以;弟弟正流著涎水睡得香甜,什么都驚擾不了他的世界。芝泉只恨自己勢單力薄,攔不住母親,看著母親已經(jīng)扔掉了兩個大箱子,她快要急哭了,大喊:“以后我們用什么過生活?”母親躬下身,不緊不慢地說:“錢財都是身外之物,只要人在,以后都還可以買的?!毙≈ト贫嵌荒赣H那股氣勢深深震懾,不再阻攔??尚姨焖烊嗽?,船身漸穩(wěn),一行人終于平安抵滬。    到了父親新買的房子中,小芝泉興奮了。樓下是名聲斐然的“南京理發(fā)店”,樓上就是掛著明晃晃牌子的父親的律師事務所。商住兩用,地方有兩三百平方米,寬敞明亮,還有麗三個職員聽從父親調遣。置身于父親一人打下的“江山”中,一家人煥然成為“新上海人”,又回到了如從前一樣殷實、安定的生活。    但是,有些東西是永遠回不來了。在物質條件越來越讓人如愿的同時,父母的關系卻起了微妙的變化:一個職場得意,風生水起;一個鍋碗瓢盆,雞毛一地;曾經(jīng)的溫存漸漸化成了令人難耐的溫吞,一對佳偶成了熟悉的陌生人,離婚不可避免地到來了。    P14-15

后記

很多看起來難度重重的事,未必真有那么難;同理,看起來簡單的事情,也未必就那么簡單。    小時候,感覺世界上最難之事,莫過于考試。考完了中學考大學,考完了大學考碩士,然后是博士……當然,在拿到了博士學位證書之后,發(fā)現(xiàn)公眾眼中的珠穆朗瑪可能遠遠不如我們估計得那么高。當然,這是高學歷飽和的年代,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同時,發(fā)現(xiàn)對于寫書的恐懼減少了。博士論文若付諸出版,不就是一本“專著”?所以,當工作不久,校領導安排給我一份任務:為昆曲表演藝術家、教育家王芝泉老師寫一本傳記時,不知天高地厚的我立即接受了。這爽快有兩個原因:其一,學校解決了我的工作問題,知遇之恩理當報答;其二,畢業(yè)論文的完成,使我對長篇寫作有了初步經(jīng)驗。并且,讀博士期間我曾為著名海派武生小王桂卿老師寫過五萬字的系列傳記(后連載發(fā)表于《中國京劇》),算是“熱過身”了。    但是很快,我發(fā)現(xiàn)大大低估了這本傳記的難度——在接觸王芝泉老師之后,原本的信心迅速土崩瓦解:且不說武旦戲的程式動作是如何地浩如煙海,僅就對于這位“武旦皇后”的了解,我近乎一張白紙。要在短短一年內了解她六十多年人生、并完成二十萬字的文字,不啻愚公移山。愚公尚有“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我只能靠自己。    幸好,王芝泉老師幾乎每天都來學校上課。于是,每天午飯后,我挾著紙筆,雷打不動地與她見面。她從不去食堂吃飯,一杯咖啡、幾片面包權作午餐。雖然簡陋了些,但閑適散淡的氣氛極利于聊天。于是,借著這難得的氛圍,她將自己從幼年開始的藝事,一樁樁地從容道來。她談,我記,時不時羞赧地問上幾個極度“門外漢”的問題。王老師不以為意,耐心解答,可惜一談到表演程式——即使最基本的“涮腰”、“背花”、“探?!?,也足以使我呆若木雞、不知所云,真切地感受到不懂戲的“80后”想和古老的戲曲藝術對話的吃力和尷尬!每到此處,她索性讓學生當場示范,現(xiàn)身說法;或者為我扎上練功的大靠,穿上厚底靴,親自體驗個中滋味。記得當時,我頭昏眼花,氣喘吁吁,舉步維艱,如掙脫縲紲而不得的大閘蟹!    這就是武戲。臺上光鮮亮麗,臺下卻要受罪,受大罪!    當不為我所知的武戲的一面亮出了真實的底色,當幾個筆記本被我記錄得滿滿當當,我漸漸對這個行當產(chǎn)生了興趣。而王芝泉老師的性情也打動著我,她雖年近古稀,卻有著少年般的坦誠、熱烈、剔透。談到昔日往事,她不止一次淚光閃閃,哽咽不成言。等擦去淚水,一抹羞澀的紅暈又浮上臉頰,“對不起,太失態(tài)了”。不多久,不知什么勾起了她美好的回憶,她又會笑得像個孩子。她性子急,語速快,情感濃,氣場強大,間接地增強了這本書的感染力。在與她對話的過程中,我隱隱感到,這本傳記不僅是一個人的歷史,更是一部昆曲武旦的心靈史,甚至,當代南昆武旦戲繼承、發(fā)展的重要密碼也深藏在其中。可是,這又豈是我一個初出茅廬的青年人能夠完成的?    焦慮和興奮融合在一起。2009年暑假,撫養(yǎng)了我二十余年的爺爺溘然而逝,在他那間狹小悶熱的書房里,沒有空調沒有電扇,我足不出戶地寫了二十天,一口氣完成了五萬余字,寫到肌腱發(fā)炎,連筷子也握不住。開學后,每天八小時坐班后回到家,愛人往往自告奮勇地施展他那相當“湊合”的廚藝,讓我小睡一會,晚上好能恢復精力繼續(xù)寫作……勞頓和緊張是自然的,但其中的快意和幸福也只有我一個人享受得到:靜夜,對著電腦,忘卻人世紛擾、蜚短流長,集中所有精力,將自己化作一只龍飛鳳舞的大筆,酣暢淋漓地忘情揮灑,不知身在何方,今夕何夕,這真是人生難得的自在!我感謝我的父母,是他們給予我戲曲的血液,讓當年從劇場后臺起步的夢境最終又還給了劇場;我感謝我的爺爺奶奶,是他們培育我二十余年,讓一個渭北平原上聽著秦腔長大的孩子,有機會跨過黃河長江,為六百年昆曲動心動情……    當寫完這本書的最后一個字,我深深感激上海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校、上海昆劇團等所有曾經(jīng)給予我提攜、關愛、呵護、幫助的專家、前輩和朋友們,沒有他們,我無法走到終點。有幸與戲曲史專家蔣星煜先生成為近鄰,他年過九旬而筆耕不輟,新作迭出,堪稱神人。我不好意思上門叨擾,他卻不時熱情相邀,并樂于跟我這個小字輩海聊滬上戲曲界、文藝界古今掌珍,直接地為我拓寬了視野。國家一級作曲、上海昆劇團原副團長、上海戲校原常務副校長顧兆琳老師,因為主編《昆曲精編劇目典藏》反聘于編研室,他不但為此書慷慨提供了若干珍貴的老照片,而且?guī)臀夷媚?、審定了部分文稿,給了如履薄冰的我一劑定心丸。此外,著名攝影師祖忠人、周育成,戲校老師陳為瑀和簡建,王芝泉老師的朋友續(xù)正剛,未曾謀面的昆曲曲友趙衛(wèi),師姐朱錦華等也專程來校,熱情奉獻了不少影像資料。    當然,最深的一鞠躬應該獻給這本書的主角王芝泉老師,能認識這位可愛、可敬的大朋友,人生之一幸也!如果年輕十歲,我也想像昆五班學生們那樣火辣辣、赤裸裸地表達——“王老師,我愛你!”    是為記。

編輯推薦

王芝泉,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代昆曲人才中的佼佼者??瓢喑錾淼乃⒅疽晕涞┰诶デ澜玳_辟新天地,不幸在從藝黃金期遭遇“十年浩劫”,隨昆曲一道被束之高閣。歷經(jīng)坎坷卻不言放棄的她,在新時期迎來高峰,不僅以大量精彩絕倫的表演贏得昆曲“武旦皇后”的桂冠,更以“應喜后來居我上”的氣度,為昆劇事業(yè)傳承薪火?!洞笪涞?王芝泉)》由張泓所著,在廣泛搜集材料和大量訪談的基礎上,以細膩的筆觸,真實再現(xiàn)了一個堅韌頑強、不知疲倦、永遠向前的昆曲表演藝術家的不凡經(jīng)歷,和那一代昆曲人令人感嘆的歷史際遇。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大武旦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內容描述一代武后王芝泉自出生到古稀之年,從戲校學生到為人師表的轉變心路歷程,對昆曲藝術熱愛執(zhí)著與奉獻的一生。
    對一部人物傳記來說,能從頭到尾沒有冷場是不容易的,尤其對戲碼不多的昆曲武戲演員一生經(jīng)歷描寫。內容深入淺出,不是昆曲的粉絲也能輕松讀懂。
    作者本是陜西人,卻能把昆曲的主題寫得如此精彩,是一部用心可嘉的誠意之作,值得推薦。
  •   這是一本寫得很好的戲曲人物傳記,作者是學戲劇的,因而她在選材和取舍方面很有拿捏,寫出來的內容看后印象很深,文字如行云流水,即使不太懂戲的人也能看下去,看來作者是有一定功力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