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2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作者:王苗 頁數(shù):451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珠光翠影》主要內(nèi)容包括:迷霧般先民位的飾、物古老神秘的夏代飾物、詭秘富麗的商代首飾以禮當先的周代首飾、豐富多變的春秋戰(zhàn)國首飾、金玉交錯的秦漢首飾、繁雜善變的三國兩晉南北朝首飾、自由富貴的隋唐五代首飾、追宗時尚的宋代首飾、一代風(fēng)俗始自遼金、神秘的西夏等。
作者簡介
王苗,1966年生于北京。1990年畢畢業(yè)于北京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壁畫系。曾就職于河南省雕塑壁畫院、北京環(huán)境藝術(shù)設(shè)計公司,設(shè)計與制作許多大型壁畫?,F(xiàn)為職業(yè)畫家。游歷了祖國各地,喜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各種藝術(shù)門類。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迷霧般先民們的飾物距今萬年的首飾 / 1新石器時代——能夠與天地通靈的飾物 / 2一、頭飾 / 2(一)奇異的冠飾 / 2(二)女媧傳下來的飾物——笄 / 8(三)豐富多彩的束發(fā)飾物與額頭裝飾 / 12(四) 梳子的出現(xiàn) / 13二、喜歡耳飾的原始人 / 16三、鼻飾 / 21四、脖子上的裝飾品 / 21五、代表地位與身份的胸飾 / 24(一)神秘而帶有爭議的玉飾 / 24(二)人面形和小人形飾物 / 26(三)尊貴的大型項鏈 / 26(四) 制作項鏈的材料 / 29六 臂飾和手飾 / 32七、了不起的腰飾 / 37第二章 古老神秘的夏代飾物一、束發(fā)與插笄 / 42二、金屬耳飾 / 43三、項鏈與胸前裝飾 / 43四、手上飾品 / 46五、腰飾 / 46第三章 詭秘富麗的商代首飾一、多變的冠飾 / 47(一)發(fā)箍和冠飾:頍 / 47(二) 高聳的冠和像孔雀開屏一樣的冠 / 50二、頭發(fā)上的裝飾 / 51(一)種類豐富的發(fā)笄 / 51(二)偶爾一見的發(fā)釵 / 55(三)美麗的梳子 / 55三、更加豐富的商代耳飾 / 56(一)龍紋玉玦 / 56(二)耳環(huán) / 57四、小飾件豐富的項鏈 / 59五、腰飾與腰帶 / 63六、手上飾物不可少 / 63(一)鐲與釧 / 63(二)古樸的 (板指) / 63七、腳鐲 / 65知識鏈接 首飾的材料與工藝——神玉天上來 / 65第四章 以禮當先的周代首飾一、帝王的冕冠 / 67二、優(yōu)美的發(fā)飾 / 71(一)周朝婦女的假髻首飾:副、編、次、被 / 71(二)喜歡鳥形發(fā)笄的周代男女 / 72(三)婦女梳妝或插發(fā)用品:揥 / 74(四)貴族婦女的頭飾:衡笄與珈 / 75(五)男子的頭飾:翠翹 / 76(六)梳 / 76(七)新奇的束發(fā)之飾 / 77三、穿耳戴飾仍流行 / 79(一)多樣的玦 / 79(二)充耳琇瑩 / 80(三)漂亮的耳墜 / 81四、極其華麗的項鏈與胸飾 / 81五、難得一見的腰帶裝飾 / 87六、不可或缺的身體佩飾 / 88(一)玉佩飾 / 88(二)佩觿、佩韘 / 94(三)獨特的身體佩飾 / 94七、手上的飾物 / 97知識鏈接 首飾的材料與工藝——最早的琉璃 / 97第五章 豐富多變的春秋戰(zhàn)國首飾標新立異一、追求時髦新奇的男子冠飾 / 99(一)神角獬豸冠 / 100(二)中山國的一種牛角形冠 / 100(三)趙國鹖冠 / 101(四)鷸冠與鵔鸃冠 / 102(五)巫師的鳥形冠 / 102(六)巍聳的高冠 / 103(七)帶有玉飾的弁 / 103二、又美又實用的發(fā)笄 / 104三、同時并存的幾種耳飾 / 105四、脖子上的飾品 / 107(一)不同地區(qū)的項鏈裝飾 / 107 (二) 精致的飾件 / 111五、別具特色的青銅鐲 / 113六、 環(huán)佩響叮鐺 / 115(一)玉佩飾 / 115(二)形式萬千的帶鉤 / 126中國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 / 133一、北方高原上的狄人 / 133二、古老的東胡族 / 134三、東北的夫余 / 136第六章 金玉交錯的秦漢首飾多元代的發(fā)展一、更加規(guī)范的冕冠 / 137二、頭飾萬千 / 138(一)笄開始稱為發(fā)簪 / 138(二)婦女發(fā)飾“擿” / 140(三)美麗的發(fā)釵 / 141(四)鑷子 / 143(五)華麗的頭飾“勝” / 144(六)一步一搖的“步搖” / 147(七)戴在額頭上的首飾——山題 / 148(八)巾幗女子 / 149三、耳飾明月珰 / 150四、繽紛的串珠 / 153五、臂飾與手飾 / 162(一)具有迷信色彩的臂飾 / 162(二)臂釧、臂筒與手鐲 / 163(三)定情的約指 / 164(四)指甲套 / 165六、腰飾 / 166(一)傳統(tǒng)玉佩飾與組佩 / 166(二)韘形佩 / 171(三)玉觿 / 171(四)小玉人飾——翁仲 / 172(五)剛卯、嚴卯 / 173(六)司南佩 / 173(七)帶飾種種 / 174少數(shù)民族的首飾風(fēng)俗 / 179一、縱橫馳騁的匈奴 / 179(一)匈奴頭飾 / 180(二 )古樸自然的珠石項鏈 / 184(三 )紋飾豐富的腰飾 / 184絲綢之路上的西域民族 / 190(一)漂亮的額帶 / 191(二)風(fēng)格獨特的耳墜 / 191(三)金項飾與流行的玻璃項鏈 / 193(四)簡潔的腕飾與戒指 / 195(五)衣服和腰帶的裝飾 / 196(六)靴子上的飾物 / 197彩云之南的神秘古滇國 / 198(一)奇異的頭飾 / 199(二)大而長的耳飾 / 200(三)項鏈不可少 / 201(四)衣服上的裝飾 / 204(五)種類豐富的腰飾 / 204(六)沉重的臂飾與手飾 / 208知識鏈接 首飾的材料和工藝——金銀飾品 / 212第七章 繁雜善變的三國兩晉南北朝首飾五彩繽紛及域外風(fēng)格一、多樣的頭飾 / 214(一)插梳的風(fēng)俗 / 214(二)微動步搖瑛 / 215(三)珍貴的簪 / 217(四)頭上金釵十二行 / 219(五)梳發(fā)與插發(fā)的撥 / 221(六)花鈿 / 221(七)簪花風(fēng)俗 / 222(八)男子頭上的飾物 / 223二、極少數(shù)的耳飾 / 227三、纓絡(luò)與項鏈 / 228四、金銀環(huán)形釧與指環(huán) / 229五、小鈴鐺飾 / 229六、蹀躞帶 / 230喜愛裝飾的鮮卑族 / 232一、造型奇特的冠飾 / 233(一)步搖與步搖冠 / 233(二)金博山 / 234(三)發(fā)箍與冠飾 / 235二、美麗的頭飾 / 235三、具有動感的耳飾和美麗的耳環(huán) / 236四 華貴的項飾 / 240五、金屬手鐲與戒指 / 243六、金光燦爛的鮮卑腰飾 / 245第八章 自由富貴的隋唐五代首飾一、吉祥的鳳冠 / 249二、發(fā)飾 / 249(一)假髻飾物——義髻 / 249(二)簪 / 250(三)鳳凰與步搖 / 252(四)豐富的發(fā)釵 / 253(五)富貴的花鈿 / 258(六)盛極一時的插梳風(fēng)俗 / 261(七)簪花仕女 / 264三、量少而精美的耳飾 / 265四、頸飾重重 / 266(一)具有域外風(fēng)格的項鏈 / 266(二)華美的纓絡(luò) / 267五、腰間飾品 / 269(一)腰間寶帶玉帶 / 269(二)蹀躞帶 / 271(三)佩香囊、香球 / 272(四)佩玉之風(fēng)又盛行 / 274六、臂釧環(huán)環(huán) / 275知識鏈接 首飾的材料與工藝 / 278金銀飾品 / 278翡翠首飾 / 278琉璃首飾 / 280第九章 追崇時尚的宋代首飾一 、復(fù)雜多變的女子冠飾 / 282(一)團冠 / 282(二)亸肩冠 / 285(三)插梳、冠梳與大梳裹 / 288(四)傳統(tǒng)的假發(fā)冠“特髻冠子” / 292(五)“花壓鬢云偏”的宋人插花與戴花冠 / 293二、美麗的珠翠頭面 / 297(一)簪釵種種 / 297(二)勝 / 308(三)圍髻 / 309三、耳飾又風(fēng)行 / 310四、念珠與項圈 / 312五、腰間飾品 / 315(一)注重紋飾的腰帶 / 315(二)男子玉佩飾,女子玉環(huán)綬 / 316六、豐富多彩的手上飾物 / 318(一)跳脫 / 318(二)釧、鐲與纏臂金 / 319(三)長命縷 / 320(四)指環(huán) / 320第十章 一代風(fēng)俗始自遼金厚重華貴的遼代貴族飾物 / 321一、喜愛戴冠的契丹貴族 / 322二、美麗的婦女頭飾 / 325三、金光閃耀的簪釵 / 326四、注重耳飾的民族 / 328五、華貴的瓔珞與項鏈 / 330六、必不可少的腰飾 / 331(一)蹀躞帶 / 331(二)玉帶飾與玉佩飾 / 332(三)香囊與針筒 / 334(四)佩刀與刺鵝錐 / 335七、手上的飾物 / 336金代的首飾風(fēng)俗 / 336一、玉屏花與玉逍遙 / 337二、具有漢族風(fēng)格的頭飾 / 338三、小巧的耳飾 / 340四、十分少見的金代頸飾 / 340五、腰飾 / 342第十一章 神秘的西夏一、冠 / 344二、耳環(huán)與耳墜 / 346三、腰飾 / 346第十二章 喜金愛玉的元朝一、大沿帽與姑姑冠 / 350二 插發(fā)簪釵 / 354三、多樣的耳飾 / 355四、項飾與長命鎖 / 356五、巧奪天工的腰飾 / 357(一)帶飾 / 357(二)佩玉 / 359六、鐲與跳脫 / 360第十三章 珍貴典雅的明代首飾一、集珠寶之大成的冠 / 362二 頭上的裝飾 / 367(一)明代婦女的假髻與發(fā)鼓 / 367(二)頭箍兒、鈿兒與珠子箍 / 368(三)不可缺少的寶鈿——挑心、分心、滿冠 / 371(四)千種萬種的發(fā)簪 / 372(五)釵 / 379(六)簪釵掛墜即成步搖 / 379(七)插花風(fēng)俗 / 380三、崇尚輕巧的耳飾 / 381四、頸間的長命鎖 / 383五、衣服上的飾物 / 385(一)霞帔墜飾 / 385(二)鈕扣和領(lǐng)花 / 387六、“三事兒”與“七事兒” / 387七、手上飾物 / 391(一)釧與鐲 / 391(二)戒指 / 392八、華麗的腰飾 / 392(一)玉帶與寶帶 / 392(二)佩玉 / 395知識鏈接 首飾的材料與工藝 / 396景泰藍飾物 / 396珍珠 / 398第十四章 登峰造極的清代首飾一、頭飾 / 399(一)金珠玉聚的帝后冠飾 / 399(二)滿族婦女的頭飾——鈿子 / 402(三)男子官帽上的頂珠與翎管 / 404(四)旗髻(清代滿族婦女的假髻) / 406二、滿漢婦女的發(fā)飾 / 408(一)宮廷滿族貴婦的發(fā)飾——扁方 / 408(二)各族婦女都喜愛的簪釵 / 409(三)花鈿與結(jié)子 / 413(四)漢族的步搖、滿族的流蘇 / 414(五)簪花風(fēng)俗 / 415(六)漢族婦女的發(fā)罩 / 418三、耳飾 / 418四、項飾 / 421(一)清代官階飾物——朝珠 / 421(二)領(lǐng)約 / 423(三)長命鎖 / 424(四)前襟的串珠 / 424五、豐富多彩的手上飾物 / 425(一)手鐲、手串兒、手鏈兒 / 4259(二)指甲套 / 427(三)板指 / 428(四)戒指 / 428六、腰飾 / 429 (一 )更加精美的小型玉佩飾 / 429(三)佩巾 / 430七、新型的胸前飾品:領(lǐng)針、胸針與別針 / 431知識鏈接 首飾的材料與工藝 / 431翡翠 / 431玉飾品 / 432珍珠飾品 / 434第十五章 緊跟時代的民國首飾一、極為簡約的頭飾 / 435二、仍舊興盛的簪花風(fēng)俗 / 437三、典雅的耳飾 / 441四、具有西方特色的項鏈與中式的長命鎖 / 442五、不可或缺的胸前別針和花朵 / 444六、手飾 / 445(一)手鐲與手表 / 445(二)戒指 / 446參考書目 / 447
章節(jié)摘錄
三、量少而精美的耳飾唐代中原地區(qū)婦女的耳飾出土極少,這也許是因為唐代婦女不崇尚穿耳。即使有一些,也多是少數(shù)民族的遺物。漢族婦女戴耳墜者日益減少,尤其是貴婦,一般都不穿耳戴耳墜,但并非沒有。從出土物來看,不僅出有帶耳孔的陶俑,并有十分精美的耳飾發(fā)現(xiàn)。在陜西咸陽賀若氏墓中,除出土一組華麗貴重的頭飾外,還有一對鑲嵌寶石梅花紋的金耳墜,造型典雅。而在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文物中,也有精美的白玉刻花耳環(huán)等。在四川忠縣佑溪村墓群出土的一對金耳環(huán),作球首垂鉤狀,造型雖然簡單,但卻很精美(圖519、520)。四、頸飾重重(一)具有域外風(fēng)格的項鏈 晚唐至五代無論貴婦與仕女,項鏈都是不可缺少的,特別是盛裝的貴族婦女,每人都在脖子上戴各種頸飾有五六條之多,華麗而繁復(fù)。在敦煌壁畫中的許多供養(yǎng)人婦女就是如此打扮。唐代婦女還十分喜愛佩戴的一種叫做“瑟瑟珠”的串飾,這是從域外進口的一種較貴重的寶石“天青石”。“瑟瑟”這個詞是用來指各種深藍色的寶石,比如類似長石類的“方納石”或“藍寶石”。在古代文獻資料中,天青石與方納石是很難區(qū)分開來的。在唐朝,天青石是很貴重的贈品。這一時期的天青石大多都是在當時的于闐買到的,那里不僅盛產(chǎn)玉石,也是當時寶石貿(mào)易的中心。幾個世紀以后,“天青石”在中國就開始以“于闐石”知名。當時項鏈的風(fēng)格也十分多樣,即使是式樣簡單的一下子戴上四五條也是相當華麗的打扮了(圖521、522)。與以前不同的是,無論從材料或式樣上來看,這些項鏈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許多具有域外風(fēng)格的菩薩及佛教男女所戴的項飾,多是源于印度的佛教飾物。這種帶有域外風(fēng)格的項鏈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在陜西西安玉祥門外發(fā)現(xiàn)的隋代光祿大夫李敏之女李靜訓(xùn)墓中的一條嵌珠寶金項鏈。這件復(fù)雜的項鏈制作技術(shù)十分高超,采用了多種工藝手法,從各方面看都明顯源于西方,根據(jù)當時的情況,這件嵌珠寶項鏈很可能來源于西域,后傳入中原,但也可能是由留住在中原的西域工匠所制造(圖523)。(二)華美的纓絡(luò)在早期的中國佛教中,纓絡(luò)和華鬘似乎是菩薩級造像的專用飾物。其實纓絡(luò)是古代印度等地的人們,用來裝飾身體的首飾的梵文意譯。早在佛教興起之前,古代南亞次大陸的人們就已經(jīng)開始使用這類飾物了。特別是貴族,不分男女經(jīng)常用它來裝飾自己的身體以顯示身份。唐代僧人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卷二中,記錄了他在南亞次大陸的親眼所見:無論男女都可“首冠花鬘,身佩纓絡(luò)”,特別是“國王、大臣、服玩良異:花鬘寶冠,以為首飾:環(huán)釧纓絡(luò),而作身佩?!边@里的“花鬘(同音“漫”)”又作“華鬘”,是指一種環(huán)形的裝飾性花環(huán),主要由鮮花編織而成,作用大約和纓絡(luò)差不多,只是多用于頭飾和掛在脖子上作為裝飾。它與纓絡(luò)的不同之處在于,纓絡(luò)主要是用珍珠、寶石和貴重金屬串聯(lián)制成的首飾,華鬘則是植物的花朵類。在佛教中,佛和羅漢等出家人是不佩戴纓絡(luò)、花環(huán)等飾物的。因為佛教摒棄世上一切榮華富貴。但僧人在作為貴賓時受人敬重而被戴上頸飾性的花環(huán),亦為戒律所允許。而正規(guī)的菩薩形象全都佩戴各種各樣的纓絡(luò)與華鬘,并可以接受這種饋贈。這是因為,釋迦牟尼在得道之前屬于菩薩級,特別是他在當王子的時候曾是“纓絡(luò)莊嚴身”的人物(圖524)。華美的纓絡(luò)包括屬于項圈的頸飾,從脖子上一直掛到胸前的華鬘和串珠,另有從左肩斜掛的“半纓絡(luò)”,甚至還有腰間的寶帶與手上的臂釧,極為繁復(fù)。這種飾物大約在魏晉時期隨佛教傳入中國(圖525)。不久,這種美麗的飾物演變?yōu)楝F(xiàn)實生活中的首飾。早期的纓絡(luò)多為少數(shù)民族男女所喜愛,約在南北朝以后,漢族婦女也佩掛起纓絡(luò),不過多用于宮廷婦女,具有一定地位的貴婦、侍女也都經(jīng)常佩戴。由于它的裝飾效果華美,也多為歌舞伎所用。據(jù)說唐代最著名的舞蹈“霓裳羽衣舞”,就要身佩纓絡(luò)而舞。晚唐詩人鄭瑀在他的一首詩中,寫過如下按語:“(皇)上始以誕圣日為千秋節(jié),每大酺會,必于勤政樓下使華夷縱觀。有公孫大娘舞劍,當時號為雄妙……又令宮妓梳九騎仙髻,衣孔雀翠衣,佩七寶纓絡(luò),為霓裳羽衣之類。曲終,珠翠可掃?!?這種鑲有金、銀、琉璃、硨磲(音同“車渠”)、瑪瑙、珍珠及玫瑰七種寶物的 “七寶纓絡(luò)”,原先也是佛家做法。而佩掛纓絡(luò)的舞伎形象,在敦煌壁畫上也有描繪。纓絡(luò)的形式復(fù)雜多樣,在各種圖像中很少見到有相同的纓絡(luò),但它的基本樣子卻脫離不了以一個項圈為主,在項圈周圍飾以用珠寶玉石組成的各種花形裝飾,并在正中掛有墜飾等這一基本形狀。唐代以后,一些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男女,仍有佩戴這種飾物的習(xí)俗。精美的纓絡(luò)還被皇帝作為禮物贈送它人。如《舊五代史?唐明宗記》:“賜契丹王錦綺銀器等,兼賜其母繡被纓絡(luò)”(圖526)。五、腰間飾品(一)腰間寶帶玉帶匈奴、鮮卑等少數(shù)民族常用有帶鐍的腰帶,一般稱為“鉤絡(luò)帶”?!般^絡(luò)”又稱“郭絡(luò)”,在這種鉤絡(luò)帶上,除了裝有金屬搭扣外,有時還附有一種金屬飾牌,上面鑄有鏤空紋樣,出土?xí)r往往排列在人骨腰間,少則幾塊,多則十幾塊,是釘在革帶上的一種裝飾。這種綴有金屬飾牌的革帶在魏晉南北朝其間也稱“鏤帶”,它不僅為男子使用,婦女也經(jīng)常佩帶(圖527)。隋唐五代,中原地區(qū)腰帶有用金、玉、犀角、銀、銅、鐵以及各種寶石等裝飾。一條貴重的腰帶經(jīng)常成為其它國家進貢大唐帝國的珍貴禮物。史書中記載:619年(武德二年)罽賓獻寶帶,627年(貞觀元年)西突厥可汗獻寶鈿金帶,約712年(先天元年)一位大食使臣獻“寶鈿帶”等??梢娒F腰帶在當時的地位。1988年在陜西長安縣南里王村韋洵墓出土了一套精美的團花鎏金銅帶銙(圖528)。但唐朝的貴族,最重視的卻是玉帶銙。有錢的貴族把那種鏤空的金屬飾牌變成為一種雕有紋飾的玉飾板鑲在革帶上,還有的則直接用玉飾板制成腰帶,稱之為“玉帶”。玉帶的大致形式是由玉片鑲釘在革帶上,它由若干塊比較厚的方形小玉片組成,其中鑲在帶子末端的圓首矩形的玉片稱為“鉈尾”。腰帶周圍的玉片叫“帶距”或“銙”,它有的開孔或附環(huán),以供懸物時用。玉銙以素面的居多,也有琢出各種圖案的,其中有人物紋飾的,如遼寧遼陽出土的浮雕抱瓶童子紋的帶銙;有動物紋飾的,如西安何家村出土的白玉銙雕獅子紋;也有飛禽,如李廓詩“玉燕排方帶”。而最為精致的當屬雕有淺浮雕的龍紋玉帶片。在四川成都的前蜀皇帝王建墓③中就發(fā)現(xiàn)了一條由七塊玉飾板組成的白御帶,玉飾板上雕刻著龍的形象(圖529)。另外,還有在玉帶板內(nèi)鑲嵌寶鈿花飾的。1992年,在陜西長安縣南里王村竇曒墓,出土了一條長150厘米的“金筐寶鈿玉帶”。帶為皮制,緄以絲綢,出土?xí)r已朽壞。帶上的各種飾物均以玉為緣,下襯金板,金板之下又為銅板,三者以金釘鉚合。金板中均以魚子紋為底,用各種紋飾做成金筐,內(nèi)嵌珍珠及紅、藍、綠三色寶石,精巧豪華,彌足珍貴(圖530)。裝有玉飾的腰帶飾是貴族男子的重要腰間飾物。在唐代還有嚴格的玉帶制度,三品以上的官員才能佩有十三銙的金玉帶。在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物品中,一次就發(fā)現(xiàn)玉帶10副,其中有一副完整的白玉九環(huán)帶。另外在四川成都王建墓和吉林與龍八家子渤海遺址中都出土有完整的玉帶。632年(貞觀六年),于闐王曾經(jīng)向唐太宗獻玉帶,玉帶的24塊玉飾板,巧妙地表現(xiàn)了圓月和新月的形態(tài),九世紀時,吐蕃也曾幾次向唐朝進獻玉帶。
編輯推薦
《珠光翠影:中國首飾史話(彩圖手繪)》編輯推薦:每個女人都應(yīng)該擁有件一見鐘情、中意一生的首飾,藝術(shù)名家王苗老師用這本書帶你穿越回古中國,覽盡幾千年首飾,帶你找到自己的專屬首飾,教你讀懂它對你的真正含義。這是一本“秀色可餐”的書,上千張首飾彩圖,美輪美奐。這也是一本手作族必備的工具書,你能想象到的美麗首飾都能在書里找到。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