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屋中的吶喊

出版時間:2010-9-1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李歐梵  頁數(shù):241  譯者:尹慧珉  
Tag標簽:無  

前言

  李歐梵  我的寫作生活不算長,至少比學術生活短得多。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赴美留學,在環(huán)境影響下用英文寫學術論文,不覺已有半個世紀,直到最近十年,才著力用中文寫作。所以我一直認為,我所有的中文作品都是習作?! ∮腥税盐业闹形淖髌贩Q為“學者散文”,但沒有解釋,顧名思義,似乎指的是作為一個學者寫下來的隨意而松散的文章。然而散文其來有自,可以上溯至明末的小品文。在西方稱之為“essay”,法文叫作“essai”(有嘗試之意),這兩個傳統(tǒng)不盡相同,我的文章都配不上,只能勉強稱之為“雜文”,但又缺乏魯迅式的匕首投槍的作風。我從不用尖酸毒辣的文字去批評世界或人物——這一點“魯迅風”我完全沒有學到,雖然自己確曾研究過魯迅。也許,對我而言,“生活”這個人文文本太豐富了,它是我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如果把前人的生活和時代加上去,更像一座寶山。我每讀一本前人的著作,不論中西,都覺得如在山下掘?qū)?,越挖越興奮,越發(fā)感到高山仰止,靈光燦爛。個人最中意的小文都與這類讀書報告有關,如《狐貍洞書話》。生活加讀書,人生的意義足夠了。  現(xiàn)在我的好友季進和黃育海、陳子善策劃將這些中文作品和中譯的學術著作,匯集成“作品系列”出版,作為送給我的七十歲生日禮物,我卻之不恭,只好笑納。這個作品系列不代表什么寫作成績,只是一種生活和讀書的感受與潛思盼記錄。這么多年積少成多,竟然有將近二十卷之多,連我自己也感到詫異?! 〕四撤N紀念意義外,“作品系列”的面世,自有其公共的意義:這些參差不齊的文章,都要再度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成為一個文本的“整體”,有點太“重”了,似乎當年的“狐貍”變成一個大“刺猬”。然而,我曾屢次提過,自己的文章絕對成不了系統(tǒng),因為我的興趣太廣,在人文領域幾乎無所不包,也從來沒有為自己設立一個目標,豈能成為刺猬式的思想大師?我愧不敢當,只能說,這個系列所代表的是一種積累,猶如重新發(fā)行的一套唱碟,希望價廉物美,消費者喜歡就好?! ∵@個系列也代表了我日趨多元的興趣?;仡櫰饋?,糟雜之中也自有脈絡可尋,總而言之,可以用文學、歷史、音樂、藝術、電影和建筑這幾項人文科目來概括。我學的是歷史和文學,但興趣遍及其他各項,加起來看,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人文主義者。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現(xiàn)代性”文化的各種吊詭層面。我的時間范疇是近現(xiàn)代——特別是二十世紀,我游移的文化空間也遍及東西方。不知何故,近年來反而對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的歐洲文學和文化興趣日增。別人可以在文化上落葉歸根,我卻不自覺地飄零四海,其樂也融融,所以我也自認為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國際主義者,甚至把雙語寫作和閱讀作為一種常態(tài)。  這個系列中的各書出版次序可能不會以寫作先后為序,因此我必須略作交待。如果把學術著作和雜文寫作放在一起,很明顯地可以歸納出一個輪廓:我是先從五四時期的浪漫精神出發(fā),逐漸向不同的文化時空探索和投射。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方面,從五四走向一九三〇年代,而魯迅研究則成為一個中介,他晚年住在上海,我也不覺對上海的都市文化產(chǎn)生興趣,甚至為了擺脫魯迅的“魔障”,故意去研究他最不喜歡的東西——十里洋場的摩登上海。我萬萬沒有想到,當年的一股“反動”和好奇.,竟然使得拙作《上海摩登》一度成為上海懷舊浪潮的標志之一,這更激發(fā)了我對“現(xiàn)代性”的批判和反思?! ∥业淖髌分械牧硪粭l空間脈絡是香港和臺灣。我生在大陸,長在臺灣,后在美任教三十多年后,退休到了香港,目前則在港臺兩地游走。從地緣政治而言,我似乎地處邊緣,我也故意采用一種“邊緣視角”,別人——特別是自覺或不自覺的“中心主義”知識分子——可能嗤之以鼻,我卻甘之如飴,甚至以此自我定位。對我而言,邊緣才是真正自由的,因為我不受“中心”情結的牽制,可以隨意轉(zhuǎn)變視角,擴展視野,由中而西,由美而歐,甚至指向西歐的邊緣小國如捷克(當然這也拜昆德拉所賜),近日興趣又轉(zhuǎn)向南美和南亞(如印度)文學,下一步可能是解放后的南非??偠灾?,我認為只有在邊緣才能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國際主義者。邊緣視角也影響了我的思想內(nèi)容。我的不少想法往往和“主流意識”不同,不見得是“對著干”,而是不自覺地另辟蹊徑,走個人的道路。我不敢說自己的看法是“灼見”(insight),或創(chuàng)見,只能自嘲是“不按理出牌”的結果,對于學術理論尤其如此。這一方面,我在和季進和陳建華的兩本對話錄中都曾仔細地自我分析過,此處不贅。  我的另一面“不按理出牌”的表現(xiàn)是感情。一般受過學術訓練的學者,往往把自己藏在“客觀”之中或隱于文本之外,我恰好相反,從第一本學術著作《中國現(xiàn)伐作家的浪漫一代》開始,就感情外露,侵入研究的對象,甚至自覺地另用散文形式去踏尋徐志摩的蹤跡。這一股浪漫情緒,見諸我早年在臺灣出版的兩本散文集《西潮的彼岸》和《浪漫之余》。多年來這股“余緒”一直支持著我的內(nèi)心生活,終于在十年前我和子玉結婚后一發(fā)而不可收拾,不但我們夫婦合寫了三本書,而且我在人生進入老年之際,從子玉身上學到一個“真”字,因此也把一股真情用在我的散文和雜文之中,筆鋒常帶情感,文章到處可以看見主觀的“我”,這也是一種風格和立場。當然,有時主觀會導致偏見,我也在所不顧了。從“浪漫”到“偏見”——但并不偏激——這也許可以總結我的心路歷程吧?! ∫陨系倪@些自剖,其實都是多余的話,文章寫完發(fā)表,有它獨立的生命,應該聽由其自生自滅,這是我一貫的主張。這個作品系列,除了獻給支持我寫作的妻子外(連這篇小序也是今早她給我的靈感),也愿意獻給所有偏愛我的作品的讀者朋友?! 《柀柧拍昃旁露迦沼诰琵?zhí)?/pre>

內(nèi)容概要

《鐵屋中的吶喊》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心理學的角度回顧家庭和教育對魯迅心理發(fā)展的影響,說明中國文學傳統(tǒng)對其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第二部分是全書的中心,系統(tǒng)闡釋魯迅的文學創(chuàng)作,包括短篇小說、散文詩及雜文;第三部分論述魯迅最后的十年,集中研究他對文學和政治關系的看法。通過這三個部分,作者試圖重新描述出魯迅真實的心路歷程,揭示出魯迅內(nèi)在的深刻悖論與矛盾。

作者簡介

李歐梵,一九三九年生于河南,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yè),哈佛大學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學、印第安納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哈佛大學等,現(xiàn)為哈佛大學東亞系榮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鐵屋中的吶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貍洞話語》等。

書籍目錄

總序原序第一部分  一位作家的產(chǎn)生  第一章  家庭和教育  第二章  傳統(tǒng)和“抗傳統(tǒng)”(Counter Traditions)第二部分  魯迅的創(chuàng)作  第三章  短篇小說之一:現(xiàn)代化技巧  第四章  短篇小說之二:“獨異個人”和“庸眾”  第五章  《野草》:希望與失望之間的絕境  第六章  雜文:對生活和現(xiàn)實的種種觀感第三部分  關于文學和革命  第七章  對文學和革命看法的變化和發(fā)展  第八章  馬克思主義美學和蘇聯(lián)文學  第九章  革命前夜  第十章  結束語:魯迅的遺產(chǎn)附錄  魯迅與現(xiàn)代藝術意識  參考書目譯后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家庭和教育  魯迅1936年逝世以后,被全國一致地賦予了民族英雄的地位。任何一位過去的或現(xiàn)在的中國作家,都不曾像這樣在整個民族中被神化過。關于他的生平有過那么多的記載,對他的研究是那么細致入微,看來,再寫一次傳記是無必要的了。但是,正是由于這樣大規(guī)模的偶像化,使魯迅生平的某些方面被夸大得失去了分寸。  由于種種考慮,在本書中,我想重新從魯迅的早期生活開始,研究使他最終成為一位新文學作家的心智歷程。和那種神化的觀點相反,魯迅決不是一位從早年起就毫不動搖地走向既定目標的天生的革命導師,相反,他終于完成自己在文學方面的使命.是經(jīng)過了許多的考驗和錯誤而得來的。他的心智成長發(fā)展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系列的以困惑、挫折、失敗,以及一次又一次的靈魂探索為標志的心理危機的過程。魯迅所選擇的生命目的,完全不合乎那個時代知識者中的著名人物如梁啟超、嚴復、孫中山所提倡的民族主義的功利性質(zhì)。他那著名的放棄醫(yī)學從事文學的決定,在作家社會地位尚難確定的當時的中國,可說是無前例的。魯迅將自己完全投入文學事業(yè)的那種嚴肅性,對于他自己后來成為著名作家的個人事業(yè)以及整個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都有重大意義?! ◆斞干谡憬B興的一個紳宦家庭,雖然已經(jīng)沒落,仍是一個有著顯赫聲望的大族。如周作人在《魯迅的故家》中所細致描述的:整個周家大族分為三房,各自聚居在圍著高墻的大院中,本身就是個真正的世界:房屋,花園,池塘,拱門,碎石欄桿,油漆大門,石橋,長滿苔蘚的小徑,庭院??傊?,是中國傳統(tǒng)的縮影,雖已沒落仍令人肅然起敬,正如“臺門”這個詞就已意味著世家大族。魯迅生于其中的“新臺門”是以其先人有學問而著稱的,臺門中又分為許多房,具有反諷意味的是:魯迅當時已經(jīng)敗落的家庭卻是屬于“興”房的。  雖然魯迅生于典型的傳統(tǒng)紳宦家庭,他的祖父和父母比較自由的態(tài)度卻使他所受的教育不像一般情況下那樣僵化。六歲時,他首先從一位叔祖學《鑒略》,因為他的祖父認為學點歷史知識對青年人是有益的。老人也鼓勵孫子閱讀通俗小說,特別是他自己喜愛的《西游記》,認為也有教育價值。魯迅十一歲開始上家學,他并不喜歡正規(guī)地應讀的四書五經(jīng),卻對那些雜書,特別是關于幻境、鬼怪和神話的書感興趣。他還愛好繪畫(而不是練字),摹繪從親戚和女仆那里得來的書上的圖畫。這些書有的是通俗小說和傳奇,有的是關于動植物的畫書?! ≌缡鏍柎乃赋龅?,在二十世紀以前的中國,是不鼓勵孩子們涉獵通俗小說、神話、寓言、奇幻等方面的作品的,孩子們?nèi)缬信d趣只能偷看。魯迅被允許,而且實際上堅持在這個小小的非正統(tǒng)的領域中探索,對于他后來思想的發(fā)展頗有影響,似乎鋪平了他以后長期的對于“雜學”以及愛好并提倡“小傳統(tǒng)”通俗潮流的興趣?! ≈辽亵斞缸约阂彩沁@樣看他這些早年的追求的。在《朝花夕拾》里,最不吝筆墨的是關于民間傳統(tǒng)形象的描繪,如迷人的“無常”、“女吊”等。這還有他自繪的圖像可作證明。這個集子里有一篇長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抒情地讓人看到了他兒時的兩個世界:一個是以百草園為象征的趣味盎然引人入勝的“小傳統(tǒng)”世界,另一個是以他老師的書屋為象征的枯燥無味的“大傳統(tǒng)”世界。他將老師指定應讀的可厭的書和阿長給他的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的有趣的《山海經(jīng)》相對比,戲劇性地說明了他對“小傳統(tǒng)”的偏愛。這本書將幼年魯迅引向了更多的鬼怪奇幻書籍,如《酉陽雜俎》和《玉歷鈔傳》。這種奇幻世界對他后來的小說寫作和研究都不無影響?! ≌缦臐菜赋龅?,魯迅對他幼年時世界的描寫標志著一種對“黑暗之力”的迷戀(《黑暗的閘門》,第146—162頁)。百草園實際上只是屋后一個荒敗的菜園,但卻有著關于赤練蛇和美女蛇的迷人傳說。女仆阿長和魯迅的祖母還向他講過“長毛”的可怕故事,后來他用這材料寫了《懷舊》。他還參加過村里演社戲的活動,在目連戲里扮演“鬼兵”角色,和十來個孩子一起,按照戲里的要求,畫上臉,騎上馬,拿著鋼叉,隨著“鬼王”疾馳到城外的無主孤墳之處,用鋼叉連連刺墳,邀請“怨鬼”們來看戲。幼年魯迅對這種幻想的儀式是非常神往的。但是當他稍稍長大,開始分擔家庭困難時,這種“黑暗世界”的魅力就不僅是使他愉悅,而且也困擾著他了?! 3-5

編輯推薦

  《鐵屋中的吶喊》是東方文學研究專家李歐梵先生于1987年出版的英文版著作的中文翻譯版,出版于1999年。   作者將心理學與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引入對魯迅先生的研究之中,將魯迅的生平與其創(chuàng)作的文本用手術刀進行切片,將歷史上簡單化的魯迅豐滿化,讓大家知道原來魯迅先生身上還有那么多的側(cè)面:否定、懷疑、探索、創(chuàng)造、自我犧牲、矛盾和痛苦等等。讓我們明白魯迅并不僅僅是一個天生的革命導師和完美的思想家,他的作品之中椰油敗筆,他對別人也有小人之心,……這樣多層面、多側(cè)面的魯迅才是歷史上真實的魯迅。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鐵屋中的吶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7條)

 
 

  •   魯迅的民族心理是絕望的,“鐵屋”這一比喻就是明證;但是魯迅還是聽將令做了以為無謂其實有謂的呼喊。魯迅是執(zhí)著的,好漢子。
  •   在學校圖書館借了《上海摩登》這本書,感覺挺不錯,決定自己也買一本收藏??吹皆u價里大家提到這本《鐵屋中的吶喊》,感覺挺不錯,就一并下單,準備研讀。
  •   魯迅是一個什么樣的作家,李歐梵在此書中做出的評述不夸張。對《野草》的詮釋,有見地。紙張稍差些。譯文有語病。
  •   李歐梵的文筆非常好,由他來寫魯迅,絕對值得期待
  •   剝離魯迅冷峻的外表 還原真實的魯迅
  •   可能感覺更適合研究魯迅的人看吧,書的質(zhì)量還是挺好的
  •   這本書也是我在上學的時候,曾在圖書館里借閱過,曾經(jīng)就給自己的印象很深,清楚的記得魯迅《野草》,“絕望與希望的絕境”,這是一本很好的書,讓我更認識了魯迅,也更對于中國國民的人性有了更多的了解。很好的書,支持!
  •   這本書在80年代寫的,在海外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的脈絡上起到了起承轉(zhuǎn)合的作用。從這本書以后,正統(tǒng)的“傳記研究”的方法被摒棄,后現(xiàn)代的“幽靈”出現(xiàn)了,綜合跨學科的著作雨后春筍。因此,此書有海外漢學文學學科重建的力量。本人特備崇拜李歐梵,因此建議大家再讀讀李教授的《上海摩登》。我把它買回來是當源點來讀的。每當學問走不下去時,就讀《上海摩登》。
  •   我是因為李歐梵來蘇大演講才買的。最終得到了李歐梵教授的簽名!書的內(nèi)容也很有意思,值得一看。我們提倡的是人的文學。
  •   好,很不錯,還買了另外的一本《上海摩登》~~
  •   給女兒買的,不錯!
  •   光看書名跟封面就覺得是一本很有深度的好書,翻開一看真的很觸動心靈,是值得購買的一本好書。
  •   很好,是正品,價謙物美,速度很快
  •   看完之后覺得很好
  •   封面很有味道。
  •   還沒讀,是正版,印刷也不錯,很滿意了。
  •   一直聽說,終于買來看看,很不錯
  •   書不錯,值得一看,推薦
  •   老師介紹老師介紹
  •   送貨速度好質(zhì)量好快遞哥哥態(tài)度好書也很好看超級滿意感謝送貨速度好質(zhì)量好快遞哥哥態(tài)度好書也很好看超級滿意感謝送貨速度好質(zhì)量好快遞哥哥態(tài)度好書也很好看超級滿意感謝送貨速度好質(zhì)量好快遞哥哥態(tài)度好書也很好看超級滿意感謝送貨速度好質(zhì)量好快遞哥哥態(tài)度好書也很好看超級滿意感謝送貨速度好質(zhì)量好快遞哥哥態(tài)度好書也很好看超級滿意感謝送貨速度好質(zhì)量好快遞哥哥態(tài)度好書也很好看超級滿意感謝送貨速度好質(zhì)量好快遞哥哥態(tài)度好書也很好看超級滿意感謝
  •   朋友推薦的書,下單的時候一并買來看看了,只是目前還沒有來得及讀呢,
  •   紙張好一般,里面的內(nèi)容較好理解,對理解魯迅本人和作品有一定幫助。
  •   第一次讀余杰,是高中。他以近乎偏執(zhí)的直言與敢言,以他基督徒和獨立知識分子的身份打動了我。他完全沒有學院派知識分子的艱難晦澀,也沒有高深的學術門檻,完全站在與讀者平行的位置,以一種清教徒的姿態(tài)探索內(nèi)心,探尋世界。 但是當我興致勃勃地繼續(xù)翻閱他的《鐵磨鐵》、《火與冰》、《光與影》、《鐵與犁》甚至《致帝國的悼詞》的時候,我開始為他對于常識的近乎千篇一律的吶喊謳歌而厭倦。
  •   希望從不同角度了解文學
  •   壓皺了不說,封面底下簡直就是爛的,買了八本就有四本底下是爛的,應該不是配送過程中壓爛的,其他四本都還好,郁悶。這樣的書不僅要看還要收藏嘛,怎么能發(fā)爛的。
  •   我的書基本上都是在當當買的,這次買的兩本都很不滿意,因覺退貨麻煩,所以留下了。豎的切面很粗糙,不建議買這個版本的。
  •   書還不錯,但書的封面有損壞.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