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石窟內(nèi)容總錄

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巴蜀書社  作者:四川省文物管理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xué)中國考古學(xué)研究中心,廣元市文物管理所 編  頁數(shù):119  
Tag標簽:無  

前言

四川(特別是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氣候溫潤,灌溉便利,適于農(nóng)桑耕織,是農(nóng)業(yè)社會的“天府之國”。早在秦漢時期,成都已經(jīng)成為中國的經(jīng)濟中心之一,其地最著名的產(chǎn)品——蜀錦,招致朝廷在成都設(shè)置錦官,負責督造和征調(diào)、采購,是故成都又名“錦官城”。連接中國與中亞——西亞——羅馬帝國的絲綢之路,成都是起點之一。在漢朝時期,已經(jīng)有不少胡商來到四川。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佛教造像,有很多出自四川,應(yīng)該與這些入蜀的胡商關(guān)系密切。吳焯、宿白先生均已注意到這一問題,各自作出了獨到的論述。四川最早的佛教石窟,出現(xiàn)在川北廣元的交通要道上。其地扼四川——漢中——長安以及四川——河西走廊——西域兩條主要通道的咽喉,在軍事和經(jīng)濟方面均為要害之地。北魏時期,受北方佛教信仰和開鑿石窟寺的影響,廣元開始鑿窟造像。唐高宗至武周時期,由于武則天出生于廣元,此地的開窟活動出現(xiàn)高潮。廣元以東的巴中,也在這時大量開窟造像。成都周圍的一些地區(qū),在武周時期開始出現(xiàn)佛教石窟。這是四川石窟的初期興盛階段。到盛唐時期的開元、天寶年間,由于唐玄宗崇尚道教,對佛教不似武則天那樣熱衷,因而除了敦煌之外,北方開窟造像的勢頭有所衰減。

內(nèi)容概要

  《廣元石窟內(nèi)容總錄:皇澤寺卷》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詳細、全面地記錄了皇澤寺的基本情況?;蕽伤挛挥趶V元城區(qū)以西一公里的西山腳下,現(xiàn)存造像57窟龕(其中2004年、2005年春在寫心經(jīng)洞區(qū)新發(fā)現(xiàn)5龕),大小造像1200余尊,是國務(wù)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單位。造像始鑿于北魏晚期,歷經(jīng)北周、隋代、唐初的不斷開鑿,到高宗、武周時期達到全盛,之后趨于衰落。重要窟龕有北魏晚期開鑿的45號大佛窟,唐代貞觀時期武則天父母武士彟和夫人楊氏來鑿的12、13號窟等。

書籍目錄

四川石窟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代前言/羅紹四川是當之無愧的石窟寺大省——代序/徐榮旋廣元石窟內(nèi)容總錄·皇澤寺卷 第01龕 第02龕 第03龕 第04龕 第05龕 第06龕 第07龕 第08龕 第09龕 第10龕 第11龕 第12龕 第13龕 第14龕 第15龕 第16龕 第17龕 第18龕 第19龕 第20龕 第21龕 第22龕 第23龕 第24龕 第25龕 第26龕 第27龕 第28龕 第29龕 第30龕 第31龕 第32龕 第33龕 第34龕 第35龕 第36龕 第37龕 第38龕 第39龕 第40龕 第41龕 第42龕 第43龕 第44龕 第45龕 第46龕 第47龕 第48龕 第49龕 第50龕 第51龕 第52龕 第53龕 第54龕 第55龕 第56龕 第57龕后記/王劍平新世紀四川石窟考古的緣起及進展——代總后記/孫華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位置:位于大佛樓北端,19號龕上方,17號龕下方。時代:初唐。龕形:外方內(nèi)圓拱形雙重龕,外龕方形敞口,高153厘米、寬125厘米、深17厘米;龕高137厘米、寬117厘米、深45厘米,設(shè)長方形低壇,壇高6厘米。造像內(nèi)容:內(nèi)龕壇上設(shè)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龕口二蹲獅。龕像經(jīng)后代彩繪。主尊頭毀,殘高43厘米,肩寬27厘米,內(nèi)圓外桃形素面頭光,著通肩袈裟,右領(lǐng)一角披至左肩上,下擺披覆座前,在臺座正面成三角形,左側(cè)近轉(zhuǎn)角處折疊成三豎條狀,陰刻衣紋,線條流暢。雙手掌心相對,中握一珠,置胸前。結(jié)跏趺坐,露出右腳輪廓,佛座為束腰須彌座,座高37厘米,座基三層疊澀,呈八個圓弧形,束腰為八弧形棱柱。臺座正面為袈裟覆蓋。二弟子頭均殘毀,圓形素面頭光.雙領(lǐng)下垂式袈裟,袒右肩僧祗支,雙手合十當胸,手指殘。左弟子殘高60厘米,肩寬19厘米,右肩敷偏衫,右腿微屈。右弟子殘高58厘米,肩寬20厘米,左腿微屈;下身著禪裙,裙擺覆腳,跣足立于低覆蓮圓座上,座高6厘米;右弟子座上覆蓮風化不存。左菩薩高79厘米,桃形素面頭光。束髻,戴三珠冠,寶繒、發(fā)辮垂肩,面相豐圓適中,額略窄,眼角處略內(nèi)凹,鼓腮,有下頜線,頸上雕三道紋,戴項圈、手鐲,袒上身,斜披絡(luò)腋,X形瓔珞交叉于腹前,帔帛自雙肩下垂橫腹前、膝上各一道繞臂垂于體側(cè)。左手已殘,似上舉楊枝(楊枝尾部痕跡猶在),右手下垂提凈瓶;下身著貼體長裙,翻出裙腰,裙擺覆腳,右腿微屈,跣足,雙腳和座子均殘毀。右菩薩頭毀,殘高78厘米,左手下垂牽帛,右手上舉持楊枝,左腿微屈,余皆同于左菩薩。二力士均有不同程度的風化,高49.5厘米。左力士圓形頭光,袒上身,帔帛繞背一周垂體側(cè),左手叉腰,右手殘;下著及膝短裙,腰束帶,翻出裙腰。腰右扭,雙腳和山巖座均殘毀。右力士左手上舉頭側(cè)(殘),右手下放牽巾,腰左扭,余皆同于左力士。二獅子身軀皆毀,僅余輪廓。

編輯推薦

《廣元石窟內(nèi)容總錄:皇澤寺卷》中的皇澤寺是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祀廟。位于四川省廣元城西嘉陵江畔。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蕽伤率冀ㄓ诤笫駨V政二十二年(公元959年),原來的皇澤寺,臨江是“則天門”、“天后梳洗樓”、“樂樓”(戲樓),還有“彌勒佛殿”、“鐵觀音殿”等建筑。民間傳說武則天死而為神,給她建廟命名“皇澤”,是祈望“在天之靈”能澤被鄉(xiāng)梓,因而祀廟內(nèi)一直供奉她的真容,而且每年農(nóng)歷正月二十三都要舉行盛大廟會,廣元人民要去皇澤寺前烏龍?zhí)兑粠澲鄹偠伞⒂魏訛臣o念武后生日。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廣元石窟內(nèi)容總錄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是一本研究廣元石窟乃至研究四川地區(qū)石窟藝術(shù)的重要資料,非常有價值!
  •   現(xiàn)實中的寺廟保護不力,我們只能在書里面更好的保存它
  •   值得驢友參考
  •   很好。好薄的一本
  •   資料性圖書,內(nèi)容還是不錯的。本書最大的不足是內(nèi)頁圖片居然全部是黑白印刷的,只有封面是彩印,這叫人情何以堪?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