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銘

出版時間:2008-3  出版社:南方日報  作者:馮學成  頁數(shù):224  
Tag標簽:無  

前言

  我認為馮學成居士是當今的維摩居士,是深入不二法門的人。他很慈悲,為各地的祖師道場和佛學院奉送了不少禪悅和法喜。尤其是近幾年在云門佛學院送金送寶,講了不少祖師的開示,如《三祖信心銘》、《禪林寶訓》、《中國禪宗史》等,去年又講了《寶鏡三昧》。講課前明向大和尚向大家作了介紹,但馮老師很謙虛,要我為之作序。我自慚無力,對《信心銘》、《寶鏡三昧》只能望而生嘆,因為《信心銘》是禪宗不傳之旨,《寶鏡三昧》則是曹洞宗的綱宗,領會也難,焉敢作序?好在馮老師已明白無誤地指出了其中的奧妙,我們只要虛心學習,好好參究,有一個長遠心,大家可以有“信心”成為“主中主”的?! 》鹪础 ?006年閏七月初一于云門

內(nèi)容概要

  《信心銘》是三祖僧璨大師之作,它是禪宗的不傳之旨,是關于心地功夫和心地法門的開示。在本書中,馮學成居士以通俗淺易的語言對《信心銘》全文做了翔實的講解和闡發(fā),有助于讀者全面了解禪宗的心地法門和修持心要,尤有助于禪修之人明白思維語言與真如佛性的關系,越過理障和所知障,將知見轉為實修。

作者簡介

  馮學成,居士,1949年出生于成都。1969年在四川江油當知青期間,認識了著名的海燈法師。經(jīng)其舉薦,往參本光法師,后來更歷參賈題韜老居士、離欲老和尚、遍能老和尚,并于2001年得到當代禪宗尊宿佛源老和尚的傳承。近四十年來,馮學成居士于眾多高明中殷勤參叩,飽覽經(jīng)史,深入禪觀,從此意氣風發(fā),自在出入于儒學之正大、佛學之精微和道學之幽玄間。1992年起,先后在四川省佛學院、四川尼眾佛學院、云門佛學院、河北省佛學院任教,往來于四川、廣東、河北和湖北等地講學。近幾年在其開辦的“龍江書院”開講了大學、中庸、淪語、易經(jīng)、老子、莊子等講座,旨在以國學為本,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曾出版禪宗等方而的著作十余部。

書籍目錄

序言三祖僧璨禪師《信心銘》第一講 學習《信心銘》的基礎回到唐宋祖師的路數(shù)學好中國佛教史是前提學法開眼的第一要義信心銘與證道歌叢林中流傳的心要秘籍總有一天你會笑出來別在知見上周游心地法門與念頭功夫此心此念不離當下正念是修行的根本點第二講 心地法門的關鍵至道無難小道難你信得過祖師的話嗎人生的本來面目就是這樣老僧不在明白里反正都是你的錯學會照鏡子瞧瞧地球上多熱鬧第三講 建立人生的根本道場命根不斷的問題張商英與德山托缽公案禪宗與唯識在天使與野獸之問春熙路上看蕓蕓紅塵美與丑、愛與恨第四講 修行者的時節(jié)因緣心病還需心藥醫(yī)要經(jīng)常把祖師爺請出來高原農(nóng)場里的佛法文采斐然只為空要認清自己的時節(jié)因緣山人自有妙計誰能跳出如來佛的手心第五講 禪的智慧與思維陷阱迷悟就在一念之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歷史本身就是一劑清醒劑最高的法還是這個禪給我們的思維挖了一個陷阱留下一個預警空間孔夫子不犯四種毛病第六講 達摩禪法的手段與力量我們精神的聚焦點修定即是止動盤點自己走過的路大行其道達摩禪坐脫立亡與當仁不讓肉煮爛了在鍋里第七講 在生死海中超越生死迷夢大海從不說自己能納百川從邏輯怪圈中出離超越地平線祖師們的擒龍手段書法與佛法臨濟三頓棒雪峰桶底脫落公案以智慧來抗衡自身的恐怖第八講 祖師禪的崇高境界祖師禪與如來禪讓你品嘗入定的甜頭一念覺性即是菩提妄見息滅之后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要看功夫落不落堂轉自己歸山河國土開悟了的人怎么過日子從喂雞中悟出的道理何妨以不了了之第九講 禪者的氣魄與膽識傳佛心印的人學佛所遇到的矛盾要在這些事情上考功夫原來盡在我心中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必須要過這一關住山修行的本錢是什么不向如來行處行第十講 從諸法實相到萬象森羅真善知識的立場和原則歷史演示的無常大法萬變不離其宗振威一喝的神機妙用“黃龍三關”賣的是什么關子能與境、塵與識雞生蛋還是蛋生雞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用大道的眼睛看世界第十一講 自在逍遙的大安樂法門體會空與有的關系道眼不通被眼礙菩提會自己慢慢長大自然有度的妙處饑來吃飯困來眠打妄想的好處汾陽善昭的非常手段自在與逍遙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最后要通通放下第十二講 禪宗對佛教的獨特貢獻莊子也指月這是賊都偷不走的東西不用你著半點力穩(wěn)坐在般若船上三祖開示的精妙之處禪宗的殊勝修行我們經(jīng)常處于一種真如狀態(tài):折葉飛花皆利器六塵很可愛禪師們都會太極推手第十三講 懸崖撒手的承擔精神馬上吃個定心丸明心見性的考核指標破參的障礙在什么地方把這層紙揭穿回互與照應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得失是非一時放卻誰牽著誰的鼻子走一個修行者真正的氣概第十四講 當下一念中轉煩惱成菩提玩過了就放下老和尚請你來圓夢野鴨子與祖師像現(xiàn)在就是你成佛的時機香嚴的石頭擊中了竹子在大風大浪中把顛倒的世界顛倒回來第十五講 《信心銘》讓我們信什么在動靜兩端之間隨方就圓的這顆心無原則就是最大的原則好好修習八正道請保持心路的暢通坐在飛機上看長江還自我于真如日面佛與月面佛科學、佛法、老莊信這個不可得的東西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講 學習《信心銘》的基礎  回到唐宋祖師的路數(shù)  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共同學習《信心銘》?! ∫恍χ袊鴿h傳佛教現(xiàn)狀比較了解的人,常常會對中國佛教,特別是禪宗提出這樣的質疑:禪宗到底有沒有修證?在信、解、行、證中,禪宗到底有什么切實的、對大家有益的一套法要?現(xiàn)在,有些老和尚也不斷地發(fā)出哀嘆:漢傳佛教可憐啊!在世界上沒有地位。學佛的人想修證的都到西藏、東南亞去修;要學經(jīng)論的都到日本、歐美去學;就連念佛都要到新加坡凈空法師那里去念,好像中國佛教徒念阿彌陀佛都念不好了。中國漢傳佛教這一百多年來的衰落,由此可見一斑。  我從“文化大革命”開始和中國佛教界打交道,也參學了一些老法師,與許多出家人打過交道。1992年后,我在四川省內(nèi)外的佛學院上課,看到各地的情況也有所感覺??偟膩碚f,目前中國佛教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況。其實,在清朝中國佛教就開始走向衰微,有修有證的老法師已經(jīng)很少了。這一百多年來,特別是經(jīng)歷了“文化大革命”的一次斷代,要想使中國佛教真正重現(xiàn)唐宋時期的輝煌,確實需要幾代人的時問與努力。這也是時節(jié)因緣?! ∥覍ΜF(xiàn)在學佛的人有個感覺,那就是懶!懶到什么程度呢?一心只想找個大善知識。好像每天跟著、守著善知識,即使自己不學不修也能成就。當然,有善知識的引導,這是學修的前提。但是,如今大善知識不好找?。≈袊鸾痰牡澜y(tǒng)、法統(tǒng)傳承到現(xiàn)在,真正傳承精純的如鳳毛麟角,明眼的善知識更是為數(shù)不多。如何在這樣的環(huán)境和狀況中,培植我們的信心,引導我們走上學佛的正軌?我的感覺,是要回到唐宋祖師的路數(shù)上來?! ≈袊俏幕浼浅XS厚的國家,佛教典籍同樣留給我們極其豐富的遺產(chǎn)。中國《大藏經(jīng)》的豐富程度堪稱世界第一,而且可信度極高。這跟中國以史立國的傳統(tǒng)有關。中國歷代的史學功夫都很高,無論是歷史文化典籍還是佛教典籍,其真實可靠性強,怪力亂神的東西少,的確是比較清晰,比較純粹。如果我們能認認真真地回到祖師們當年的成果上,認認真真地對珍貴的佛教典籍加以回顧、學習和消化吸收,相信中國佛教的振興大有希望?! W好中國佛教史是前提  中國佛教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幾個階段。如果我們不了解中國佛教的歷史,不清楚它經(jīng)歷的過程,那么我們現(xiàn)在對中國佛教的感覺和認識,就會有點迷茫。就像一個孩子要經(jīng)歷學前教育、小學、中學、大學之后才能長大成人、獨立自主,佛教在中國也經(jīng)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印度佛教典籍東傳流人中國,經(jīng)過漢魏南北朝,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南北朝的中后期,則是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這時佛教與中國的儒家和道家學說得到充分融合。唐朝是中國佛教充分發(fā)揮的一個階段,特別是盛唐興起的禪宗,使其在體系和方法上都得到了充實和提高。到了宋朝,中國佛教已經(jīng)完全成熟,走上了獨立自主、揮灑自如、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階段。印度佛學的介入,使華夏文化從秦漢以來的儒、道互補結構,轉化為宋以來的儒、禪互補結構。有人說中國佛教就是中國化的佛教,這是歷史的事實,也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驕傲?! 》鸾探鉀Q的是人生解脫的問題。這對于學修佛法的人而言,必然就有一個從知到行,再到知行不二的一系列認識和實踐過程。從漢代到唐代,以玄奘大師為代表,象征著中國佛教向印度佛教學習過程的結束,中國佛教開始走向了新的發(fā)展階段。唐代以六祖大師為代表,則象征著中國佛教完全走上了自信自立的階段?! ∥页娬{(diào)學佛的人要學習佛教史,否則,面對現(xiàn)在的種種法,我們是迷茫的、不知所措的,不會做出高明、正確的抉擇。今天見一個法師,你覺得好;明天有個喇嘛傳你一個法,你也覺得了不起。因為你對佛法的認識還處在幼兒園的水平,雖然每一個法本身是好的,你也會從中獲得法喜,但哪一個法是真正與自己相應的,就不知取合了。你要學最好的法,要明心見性,要圓融無礙得一切智,進入大圓鏡智的境界,那可不像獲得一次法喜那么容易。依傳統(tǒng)佛教的說法,那是要歷經(jīng)三大阿僧祗劫的修持與磨煉,才能最終成就。這可不是一句玩笑話!  佛教的法是對機的,禪宗所說“明心見性,頓悟成佛”,不只是一種說法,更是一個實法。怎樣使自己進入這樣的境界?換句話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怎樣認識到自己的真如佛性呢?嚴格地說,真如佛性它不是種種法,又不離種種法。如果我們對佛教史,尤其是中國佛教史沒有系統(tǒng)的感受,那么面對八萬四千法門、三藏十二部,加上藏傳、南傳的經(jīng)典上萬卷,還有兩千年來歧義紛紜、莫衷一是的種種論說,我們該從何處人手呢?  所以我一直強調(diào),要想學修中國禪宗,學好中國佛教史是必須具備的前提。特別是有文化的人,以后能夠傳法、弘法的人,必須要有超越常規(guī)的胸懷和眼界,要有超越常人的境界,才能和禪宗相應?! W佛是學大智慧的學問,學解脫的學問,學普度眾生的學問,不是小打小鬧地搞小名堂。如果我們了解佛教史,了解佛陀及歷代菩薩祖師們的行持,感受他們的境界,再回頭看自己,應該有很大的啟發(fā),自己的立意與境界也會更高。  學法開眼的第一要義  佛教解決的是我們自身的問題,是人生與宇宙的問題,它是一個實踐性的宗教。如果說它是科學或者是學問都不確切;說它是宗教也不完全確切。佛法就是佛法,佛教就是佛教。既然佛教講教、理、行、果,講信、解、行、證,單從哪一個方面來講都不太準確?! ∮行├闲扌腥苏f修凈土是由“信門”入,學修唯識宗、天臺宗、華嚴宗是從“解門”入,禪宗是從“行門”入。這種說法沒有錯,但也不完全對。實際上,信解行證是一體的。信解行證看起來有次第,實際上無次第;教理行果看起來有次第,實際上也沒有次第。有次第是從因位上講,從果位上講沒有次第。有因有果,那是因為我們的境界有迷有悟。迷就有次第,悟就無次第,就無因無果?! W佛的過程,用達摩祖師的話來說,一方面是從理人,一方面是從行人。如果沒有理論上的指導,學修一切佛法都是盲修瞎煉,很容易走上歧路。針對修行而言,需要完整嚴密的理論指導,但盡善盡美的理論經(jīng)教,又很容易成為理障、所知障,妨礙你實修實證?! ∷自捳f“真?zhèn)饕痪湓?,假傳萬卷書?!庇行┩降芨鷰煾笇W了一輩子,師父都合不得傳給他真本事。為什么呢?其實,師父的真本事也就那么兩下功夫,一學就會,但是,如果他不放心徒弟,徒弟經(jīng)不住師父的考驗,師父是不會輕易傳法的。真正實踐的法,與自己內(nèi)心相應的東西,就是那么一種感覺。實踐是簡捷明快的,它和盡善盡美的嚴密的理論體系既相矛盾又渾然一體。由此,看中國佛教或者是我們自身的修行,無時無刻不是處在矛盾之中,無時無刻不是處于迷茫之中。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我們首先要落腳于實踐,但這個實踐又需要理論的指導,同時這個理論指導不能成為我們的所知障。這就是我們學法開眼的第一要義。如果學佛不在這個方面用心,不在這個方面找竅門的話,那么我們生生世世學佛,都找不到入門處,學得越久越是可悲可嘆?! 《U宗祖師們的功德很大啊!翻開《五燈會元》,我們就可以看到祖師們把這些問題講得非常清楚。再看《六祖壇經(jīng)》、《信心銘》等,祖師們對此的開示也是不露痕跡,干凈利落,其教法立竿見影,透頂透底?! 〉?,現(xiàn)在很多人都看不懂《五燈會元》,不知道里面說了些什么,因為他們沒有相應的基本功?!段鍩魰肥嵌U宗歷代各個傳承的傳法匯集,是禪宗的史傳性資料,里面沒有那么多過程的鋪墊,沒有那么多細膩的說教,其內(nèi)容直往直來,直截了當。如果你在修學中摸爬滾打了許多年,一看就比較相應。如果你平常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學養(yǎng),完全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歷,甚至連什么是佛教、什么是禪宗都不知道,又怎么能讀懂祖師的語錄?又怎么可能在《五燈會元》里找到與自己相應的、甚至激發(fā)自己開悟的祖師語錄呢?所以,基本功非常重要?! ⌒判你懪c證道歌  在《五燈會元》中,我們可以看到三祖《信心銘》的全部內(nèi)容。當年,我學習《信心銘》的時候,感覺特別好,因為它是把佛教的理論,全部納入到個人的行持和實踐之中了?! ∥夷盟c《永嘉禪師證道歌》做了個比較。當然,《永嘉禪師證道歌》是極美、極好的法本,但里面見地太多。學禪宗需要見地。見不正、眼不明怎么修行?但是,見地多了,說的都是果位上的事情,在因位上的行持就很難達到。很多喜歡佛法,喜歡禪宗的人,經(jīng)常把《證道歌》掛在嘴邊,說起來頭頭是道,但是他自己并沒有入進去。他把人家果位上的見地,當成知識來用了。如果執(zhí)著于祖師所言,自身又沒有融人證道的實踐中,那永嘉禪師的《證道歌》,就反而成了自,己的所知障了?! ∥医?jīng)常在佛學院說這樣的話:經(jīng)教的東西、祖師的東西,是精神食糧,多多益善。但是,消化不良怎么辦?拉肚子怎么辦?對學佛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要命的問題!很多人滿腹經(jīng)綸,頭頭是道,但自己的實踐又完全不能與之相應。他沒有把祖師的開示真正做到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能量。在學修佛法的過程中,我們?nèi)绾畏e極轉變自己?如何使自己在身、語、意三業(yè)方面向佛祖的開示靠攏,最后知道原來“這個”東西本來就是我自己,行住坐臥中都不曾離開“這個”,都是我自己?要達到這樣一種轉換,當然需要過程,需要次第。這是因位上的一種積累。當積累到一定程度,資糧足夠了,就可徹見佛心,明見自性。這是我們在學修過程中需要明白的基本道理。三祖大師的《信心銘》,恰恰在這一點上對我們的啟發(fā)更大?! ∥覀兘?jīng)常說,在學修過程中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正知正見。什么是正知正見?正知正見又從何而來呢?如果沒有正知正見你就是盲人瞎馬。一個人生下來眼睛并不是亮的,肯定有一個由迷到悟的過程。這個過程對有的人來說很漫長,對有的人來說很短暫,甚至是剎那開悟。那么在剎那開悟之前呢?在這些方面需要我們留心、留意。  在我們說“留心、留意”的時候,你想過沒有,是誰在留心?是誰在留意?這個“留心、留意”本身又說明什么呢?當我們說“要警醒自己,隨時提起正念”時,恰恰就是這個念頭本身,它比前前后后所展現(xiàn)的種種想法、念頭重要得多!在此,我提醒各位:就是這一念的發(fā)起——當我們提醒自己要留意時,這個留意本身,比留意的對象,比我們前后所思所想的一切都要命!  我把這個關鍵處給各位點出來了。如果我們經(jīng)常性地、習慣性地關注自己的念頭,就能慢慢地體會到什么是覺照力。修密宗的要修明點,什么是明點?離開了“這個”,哪里還有明點呢?  叢林中流傳的心要秘籍  今天我們所學的《信心銘》,是非常了不起的學修法本??梢哉f在《景德傳燈錄》出現(xiàn)之前,《信心銘》就是在叢林之中秘密流傳的一個禪修心要。我們甚至可以把它當成三祖以后,一直到五代時期近兩百多年來,師師相授、秘密傳承的一個法要。三祖?zhèn)魉淖?,四祖?zhèn)魑遄?,傳的是什么?我們在相關資料上看不到。五祖?zhèn)髁?,傳的又是什么?在六祖《壇?jīng)》上也看不到任何信息。歷代祖師代代相傳,到底所傳的心要是什么?后來,我們在百丈祖師那里看到了《信心銘》語句的痕跡,又在趙州禪師那里發(fā)現(xiàn)多次地、大量地引用《信心銘》。我們再仔細留心唐五代很多祖師的開示語錄,他們都在用《信心銘》作為自己行持、修行、開示教化的武器。由此可見《信心銘》在宗門中的重要性?! “僬啥U師、趙州古佛、云門大師等禪宗祖師,他們都是最偉大的禪師,是中國佛教的驕傲。如果離開了這些中國禪宗開山立派的祖師,把他們從中國佛教中排除出去,那么中國佛教就暗淡無光了,中國歷史上也就很難再找出幾位大菩薩了。正是這些祖師支撐起了中國佛教的大局。當然,這是從禪宗立場上來說。如果從華嚴宗、天臺宗、唯識宗的角度講,其祖師也都是了不起的菩薩。他們所展現(xiàn)出來的境界,也并不是我們現(xiàn)在一般人所能夠體會得了的?! 〖幢慵兇鈴木駥W的角度、邏輯學的角度,甚至是從現(xiàn)代物理學角度來說,智者大師(天臺宗)、賢首大師(華嚴宗)、玄奘大師(唯識宗)等祖師,他們所展現(xiàn)的思維空問的嚴密與細膩,也是不可比擬的。愛因斯坦、黑格爾等西方的大思想家未必能超越他們的境界。我不知道諸位有沒有學習過中國唐代大師的法本、文獻?看過之后,真的讓人嘆為觀止!中外有不少學者,都說中國人的思維不行、理性不足,但像智者大師、賢首大師、玄奘大師等,他們的理性思維所展現(xiàn)的境界,再過一千年,也未必有多少人能超過。要學修祖師們的經(jīng)論,諸位應該做個明眼人,不能像一般人學習唯識宗、華嚴宗、天臺宗那樣,腦子學爛了都不明白其經(jīng)論到底說的是什么,都看不出玄奘大師、智者大師、賢首大師所講之法好在哪里。一般人最多記住一些名相,就像字典里的字詞,完全是支離破碎、一塊一塊的,沒有在自己的頭腦里連成片?! ”热缫粋€大活人,如果把他放在解剖室,在解剖刀和顯微鏡下他就是死的。顯微鏡和解剖刀反映的東西是不是真實的昵?是真實的,但它反映的畢竟只是局部,是無生命的東西。只有自己開眼后,把零零碎碎的百千萬億個細胞、三百六十個骨節(jié)融為一體,連成一片,才是活潑潑的一個生命?,F(xiàn)在很多人學習經(jīng)教往往會走入誤區(qū),把我們自身血肉一體的、如此博大的、活潑的五蘊八識肢解得莫名其妙,最后搞得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很可憐?! ∫陨纤闶菍W習《信心銘》的一個開場白。有了這樣一個開場白,有了學習《信心銘》的一些準備,大家再學習就會知道它的重要性?! c插圖

編輯推薦

  “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信心是什么?信心就是信那個不可得的東西?!  T學成  《信心銘》是禪宗的法典。作者就是禪宗三祖僧璨大師,是中國禪宗修學指導的原則,也是佛門里面非常重要的文獻之一。在本書中,馮學成居士以通俗淺易的語言對《信心銘》全文做了翔實的講解和闡發(fā),有助于讀者全面了解禪宗的心地法門和修持心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信心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