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問題與國際安全

出版時間:2009-11  出版社:時事出版社  作者: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院 編  頁數:35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能源問題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難題,也是對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重大考驗。從非傳統(tǒng)安全的視角看,不論是能源資源的開發(fā)還是分配都不僅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的沖擊,也直接導致國際關系的微妙變化,能源外交已經成為各國外交戰(zhàn)略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為深入探討能源問題對國際關系、尤其是國際安全的影響,上海社科院歐亞研究所組織了一批研究力量進行了專門的研究,本輯的內容主要是這些研究成果的初步展示。其中余建華的《二十世紀美國能源戰(zhàn)略的演變發(fā)展探析》、丁佩華的《俄羅斯能源戰(zhàn)略與創(chuàng)新》、孫霞的《中國油氣運輸安全與管道外交》等文章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各國的能源戰(zhàn)略提出了有益的分析和思考,相信對人們更好的站在全球視野審視能源問題具有啟發(fā)和借鑒價值。

書籍目錄

國示視野下的能源問題  二十世紀美國能源戰(zhàn)略的演變與發(fā)展探析  跨國公司與國際石油政治——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視角  俄羅斯能源戰(zhàn)略與創(chuàng)新:目標、措施、前景  歐盟形成單一天然氣市場的障礙:俄羅斯因素中國的國際能源合作  中國油氣運輸安全與管道外交:以中緬油氣運輸管線為例  試論中國與土耳其的經貿關系  金融危機形勢下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  新能源產業(yè)發(fā)展的國際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  歐盟節(jié)能減排新政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各國安全戰(zhàn)略的新調整  公共外交與美國的國際形象  新國際體系下俄羅斯對外政策調整與演變  試析歐盟對中亞政策中的規(guī)范輸出  美國阿富汗-巴基斯坦戰(zhàn)略評析中國的安全戰(zhàn)略  論中美高層經濟對話的背景、意義與問題  中國與中東地區(qū)多邊組織合作的現狀和前景分析  海外智庫中的新華人學者與中國“軟實力”建設  淺析中國軟實力的結構性資源與缺陷專題研究  淺析新世紀以來歐洲福利國家的困境與歐盟社會政策的發(fā)展  全球化進程中的再分配及其傳導機制  試論日本的聯合國外交——以1956年入聯與1991年第七次當選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為例書評  與時俱進的安全理論與實踐——評《上海合作組織非傳統(tǒng)安全合作研究》

章節(jié)摘錄

國示視野下的能源問題二十世紀美國能源戰(zhàn)略的演變與發(fā)展探析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根據2009年6月英國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 C0.Ltd——BP)發(fā)布的具有國際權威性質的最新版年度報告——《BP世界能源統(tǒng)計2009》,我們可以看到,2008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11295百萬噸油當量中,美國就占了1/5的份額(2299百萬噸油當量),其中石油、天然氣和煤各占全球消費總量的22.5%、22%和17%。而在能源資源蘊藏方面,美國的煤炭、天然氣和石油探明儲量分別占全球第一位、第六位和第十一位,當然美國也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氣和煤炭生產國、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和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由此,美國顯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大國,再加上其在當今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政治、經濟和軍事超級大國的地位,美國的能源戰(zhàn)略不僅在世界各大國的能源安全戰(zhàn)略中最具有典型意義,而且美國能源戰(zhàn)略,包括其國際能源政策的任何重大演變,均會對世界能源體系產生舉足輕重的深刻影響。由于美國是當今全世界最主要、最重要的能源資源,其能源戰(zhàn)略和政策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也集中以石油為代表。一就當今“能源之王”——石油而言,現代石油業(yè)最早是在美國拉開帷幕。1859年8月,“德雷克油井”的出油標志著世界石油商業(yè)性開采開始。隨后在高額利潤和需求增加的驅使下,石油業(yè)成為現代經濟中一個競爭激烈、影響廣泛的龐大行業(yè)?!暗吕卓擞途毖杆賻恿嗣绹褪澜缡凸I(yè)的啟動。不僅一大批鉆井找油的石油開采商——石油公司和加工原油的煉油廠涌現,向外運輸石油的管道開始鋪設,從鉆井制造、鉆井承包到石油運輸、石油銷售,上下游一條龍的整個石油服務業(yè)也開始形成。美國成為世界石油工業(yè)的搖籃。1861年紐約就向英國運出了第一船石油,當年共出口2.7萬桶石油,價值達100萬美元。由此從美國開始,石油業(yè)成為“19世紀最后幾十年中興起的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分布最廣的商業(yè)和最為龐大的工業(yè)”??傮w而言,從l859年現代石油業(yè)誕生到1945年二戰(zhàn)結束,屬于世界石油史上的墨西哥灣時代。在這段時期,美國以世界第一產油大國的雄厚實力牢居世界石油業(yè)“龍頭老大"的寶座。②美國的石油業(yè)集中在德克薩斯州等墨西哥灣沿岸,而鄰國墨西哥也是世界另外一個主要產油國,墨西哥灣成為世界石油生產的中心。1870年美國石油產量為526萬桶,占世界產量的90.7%;1890年產量增為6362萬桶,占世界產量的42.7%。l899~1919年美國石油產量更是以年均增長率45%的速度迅猛增長,1917年美國石油產量已升至2.66億桶,占世界67%的產量,其中1/4出口,大部分輸往歐洲。1923年和l943年美國石油產量分別越過l億噸和2億噸大關。1925年、l930年、l935年和l940年美國石油產量分別占世界總量的71.5%、63.5%、60.2%和62.9%。也就是說,在20世紀前半葉,全球約2/3的石油產自美國,美國石油業(yè)處于其成長的“青年期”。20世紀前半葉,美國的能源戰(zhàn)略總體上是保障國內資源有序開發(fā),推動現代化強國建設,以及在世界大戰(zhàn)中有效地支持盟國的軍事行動。從美國誕生的世界石油業(yè)幾乎一開始就是一個壟斷程度高、國際化傾向強的全球性行業(yè)。從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70年代,號稱“七姐妹”①的西方石油壟斷巨頭控制著世界能源工業(yè)的絕大部分——從油氣勘探開發(fā)到儲運、提煉和銷售。在很大程度上,石油“七姐妹"是建立在美國洛克菲勒石油帝國的基礎上的。1882年洛克菲勒創(chuàng)立了美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托拉斯——標準石油托拉斯,并創(chuàng)建了若干家地區(qū)分公司。其中,??松⒚梨?、雪佛龍就曾是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在新澤西、紐約和加利福尼亞三州的子公司。懾于社會反托拉斯的強大壓力,為遏制壟斷資本的過度過快膨脹,根據西奧多·羅斯福聯邦政府“公平施政”的能源政策,1911年美國最高法院裁決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集團分解為各自獨立經營的34家地區(qū)性、專業(yè)性子公司。實際上這并不意味著聯邦政府在能源領域的反壟斷政策,只是為了托拉斯的長遠利益而采的一定程度上的改良舉措。而后繼承標準石油公司46%資產的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即后來的??松?,在政府支持下逐漸擴展成為世界第一大原油生產商、石油煉制商和油品銷售商,整個營銷網絡遍及西歐、東南亞、北美,雄居“七姐妹”之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石油作為戰(zhàn)略物資的重要性明顯突出。美國作為當時全球頭號石油大國,是這場世界大戰(zhàn)所需石油的主要供應者。美國石油提供了協(xié)約國戰(zhàn)時石油需求的80%的份額。美國參戰(zhàn)前腳踩兩只船,同時向交戰(zhàn)雙方提供石油。1917年4月參戰(zhàn)后全力以赴向協(xié)約國供油。1917年3月,威爾遜政府聘請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董事長貝德福德組建石油顧問委員會,德士古、海灣等石油公司的首腦均被納入其中。這是美國石油業(yè)與政治、軍事結合一體的標志。聯邦政府賦予該委員會很大的權力,負責從美國及協(xié)約國石油生產計劃的制定、所有石油訂單的采購,到通往歐洲石油運輸的協(xié)調。石油顧問委員會后來被改組成具有政府職能的全國石油戰(zhàn)時服務委員會,其不僅包括所有大石油公司,而且擴展到油輪、管道、天然氣和能源設備供應等公司,成為獨立的聯邦燃料局下屬機構。一戰(zhàn)結束后,1918年冬全國石油戰(zhàn)時服務委員會轉換為美國石油學會(API),這是在聯邦政府支持下石油巨頭們聚首研究問題、協(xié)調立場、商量對策的場所,是美國石油界情報和技術交流的中心,也是聯邦政府能源戰(zhàn)略決策的“思想庫”。一戰(zhàn)還開啟了美國對外能源合作政策。一戰(zhàn)期間協(xié)約國內部建立了“石油會議”制度。這是一個由美、英、法、意等國政府官員和石油巨頭們組成的組織,具有掌控和協(xié)調所有協(xié)約國石油供應和油船活動的廣泛權力,除保障協(xié)約國的石油供應之外,還通過美國石油學會制定各國共同的石油產品標準。加之此前美國政府建立的三個海軍石油儲備油田,作為能源供應的應急措施。這樣到一戰(zhàn)結束時,協(xié)約國為保障石油供應安全的諸種努力,事實上已為國際能源安全合作構建了基本輪廓,應急國內控制、國際合作和物質準備這三方面的政策,為未來的國際社會處理能源危機提供了基本框架。1974年石油危機后由美國主導成立的國際能源機構可由此找到最早的歷史脈絡。雖然這一時期美國國內已擁有世界石油生產近2/3的份額,但服務于美國石油巨頭對超額壟斷利潤的追逐,一戰(zhàn)以來美國也十分積極地推行爭奪中東等海外石油資源的對外能源戰(zhàn)略。一戰(zhàn)后美國對海外尤其是中東的石油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美國石油壟斷資本不能容忍英國在未來“世界油庫”中東建立石油霸權的獨家壟斷格局。1919年巴黎和會期間,美國地質局首席地質學家戴維·懷特就呼吁美國石油公司“發(fā)動更強大的勘探攻勢尋找新的石油資源,尤其是在中東和南美”。②美國石油學會也為美國石油巨頭爭奪以中東為主的海外石油資源提供了組織條件。英法“圣雷莫協(xié)議"在美國引起“強烈的暴怒”,美英因爭奪中東石油資源關系驟然緊張。于是美國聯邦政府在“機會均等”的口號下,要求英法在中東的委任統(tǒng)治在經濟和商務方面實行“門戶開放"政策。在美國政府的強大壓力和美國石油公司軟硬兼施的手段下,英國不得不作出妥協(xié),決定“開放"美索不達米亞的石油資源。1928年7月31日,美、英、荷三國石油巨頭的代表與英國石油富商古爾本金在比利時的奧斯坦達成“紅線協(xié)定”,確定土耳其石油公司改組為伊拉克石油公司,由新澤西與紐約美孚(最初還有海灣等公司)組成的近東開發(fā)公司、法國石油公司、英國石油公司和英荷殼牌公司各持有23.75%的權益,古爾本金擁有其余5%權益;并約定各方均不得在奧斯曼帝國邊界(除伊朗和科威特外)這一紅線范圍內謀求石油特許權。由此,“紅線協(xié)定”成為世界石油史上列強對世界能源的首次分贓。隨即在英國的阿克納卡里古堡,美、英、荷三國石油巨頭——新澤西美孚、英國石油公司和英荷殼牌公司又就壟斷世界石油市場和油價的戰(zhàn)略和方針達成了“阿克納卡里協(xié)定”。這份協(xié)定提出了在世界范圍內各大石油公司進行協(xié)作的指導原則,包括它們在石油產量、市場份額、石油價格、設備利用、運輸和成本等具體問題上的一系列協(xié)調,還特別就世界市場的原油價格確定了明顯有利于美國的“海灣基價另加運費”原則,即以美國墨西哥灣出口原油的價格加上從墨西哥灣到消費中心的運費為國際石油貿易的基準價格?!鞍⒖思{卡里協(xié)定”是20世紀國際石油界建立的第一個卡特爾,它代表著西方石油巨頭的根本利益,不僅有利于國際石油巨頭在中東等世界各地的石油開發(fā)與攫取,而且充分照顧了美國的利益。因此美國海灣、紐約美孚、加州美孚和德士古也相繼表示支持“阿克納卡里協(xié)定”,并加盟這一壟斷世界石油市場的卡特爾,形成聞名全球的“七姐妹”。

編輯推薦

《國際關系研究:能源問題與國際安全(2009年第3輯·總第14輯)》:余建華:二十世紀美國能源戰(zhàn)略的演變與發(fā)展探析孫霞:中國油氣運輸安全與管道外交張屹峰:金融危機形勢下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崔宏偉:歐盟節(jié)能減排新政及其對中國的影響王聯合:公共外交與美國的國際形象夏雪:淺析中國軟實力的結構性資源與缺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能源問題與國際安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