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去那花花世界

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苗煒  頁數(shù):193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10年前,在上海飛回北京的飛機(jī)上,有個美國胖子坐在我旁邊,他叫奧尼爾,黑人木匠,來自密西西比。他到中國來旅游,第一站是香港,然后是上海,接著是北京和西安,中國之旅結(jié)束后,他還要去新加坡。他說中國的飯菜很好吃,他很喜歡中國等等。飛越泰山的時候,我通過舷窗俯看壯麗的山景,忽然想到,是不是有個山西的木匠正在攀登山東境內(nèi)的泰山?這個山西木匠有沒有機(jī)會去看看紐約和密西西比河。那個時候我還沒有出過國,只是把自己的一點感受移情于廣大的民眾身上。我想人在世界上最好能多走走多看看,環(huán)游世界也是一種天賦權(quán)利。第一次出國,在德國我的第一感受是,原來這里真的有很多外國人;在意大利,我從山上俯瞰佛羅倫薩,那一眼可把我震住了,好像看到了600年前的一個城市,那一年,我在羅馬許愿池里投下兩枚硬幣。按導(dǎo)游說法是,這樣做可以保證你有機(jī)會重回羅馬,在投下硬幣之后,我呆呆地想,我真的有機(jī)會重回羅馬嗎?我是不是只傻乎乎地在這里照張相,就永遠(yuǎn)在許愿池邊消失呢?直到現(xiàn)在,我還沒能重回羅馬,只是有一次,耽誤了轉(zhuǎn)機(jī),在羅馬機(jī)場的酒店睡了一夜。這個世界的確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公園,無數(shù)的游客在里面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我也只是想在這個公園里看看,順手記下一點兒感嘆。并期待有機(jī)會再到處轉(zhuǎn)轉(zhuǎn)。

內(nèi)容概要

  “真正的發(fā)現(xiàn)之旅,不在于找尋新天地,而在于擁有新的眼光”普魯斯特如是說,苗煒是這句話的踐行者,機(jī)艙、機(jī)場、旅店、街道、咖啡館、酒吧,這些旅途中我們會一帶而過的地方,成了他發(fā)現(xiàn)的樂園,幽默的筆觸表達(dá)了發(fā)現(xiàn)的樂趣,革命、汽車、女人、作家都是應(yīng)景之物。在巴黎的丁香咖啡館,他試著聞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的余香;在莫斯科的列寧墓面前,他回憶了十月革命的“偉大成就”;在波蘭和歐洲的交界處,他記錄了歐洲一體化的進(jìn)程;在歐洲的機(jī)場,他對全世界機(jī)場的吸煙室進(jìn)行了評頭論足…… 事實上,這些短篇是他在《三聯(lián)生活周刊》“花花世界”專欄的結(jié)集,風(fēng)趣的文字,廣闊的視野,讓我們從另一個視角解讀了旅行:旅行不是到處合影留念的事情,如果還沒有積累和具備所需要的接受能力,最好不要迫不及待地去觀光,這樣容易造成時機(jī)延誤。

作者簡介

苗煒,1968年出生,北京人,《三聯(lián)生活周刊》編輯。喜歡看書,喜歡旅行。2002年出版《有想法沒辦法》,2005年出版《五魁首》,這是作者的第三本書。

書籍目錄

自序一個虛無的主題公園但愿你的道路漫長在這里失去的生活國境以東,國境以西人民還是需要一輛汽車的小說中的汽車我們聊點兒什么俠之大者早戀情人世界上最好的吸煙室在哪里惠斯勒山上的203首長拉斯維加斯的虛假天空葡萄美酒,面朝大海斷背山在哪里?耶路撒冷抵達(dá)之謎未遂的歷史討論隨時準(zhǔn)備感動的人民好大一棵樹,在阿姆斯特丹奧本海默的論文和梵高的畫伯爾尼的克拉姆大街49號《時代》周刊80年重讀《光榮與夢想》我們都去卡塞爾我和美麗有個約會肉食者鄙奇跡72號的新希望蒙特利爾奧運(yùn)斜塔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握在手里的破碎玻璃一個圣人的懷疑與黑暗時刻像一條秋天的道路紅燈記孤獨(dú)星球和GOOGLE地球蒙特勒和沃韋之間《人民公敵》和詩朗誦怎么降低你的碳排放量23英寸的電視與34英寸的座位我的心不在這里,我的心在老特拉福德我應(yīng)該待在家里,遙想這里嗎?記泰國特產(chǎn)的幾種水果伊夫林·沃的《舊地重游》死之前到底要干幾件事

章節(jié)摘錄

一個虛無的主題公園我看過太多甜膩的游記,把世界上眾多著名的城市或旅游勝地都描繪成美不勝收的地方,哪怕是一次平庸的旅行,也被渲染得格外浪漫。寫作者要是再透露出一種傻乎乎的高興勁,那就更讓人難受。好像你現(xiàn)在生活的地方很不幸正是這世界最不值得生活的地方,而不管你跑到一個多無聊的狗屁異鄉(xiāng),你都會感到興奮。有些人擅于美化自己的故鄉(xiāng),有些人擅于美化巴黎、紐約、泰國和菲律賓。我相信他們這樣做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我也承認(rèn),閱讀那些游記更能激發(fā)起我去看看這世界的念頭,他們一定是真正感受到了旅行生活的美好并且忠實記錄了下來。感謝那些游記和旅游雜志,他們將海外旅行說成是有益身心、提高情操、培養(yǎng)品位、開拓眼界的好行為。我不反對這種做法,但我還是要矯情地說,一次美妙的旅行會讓我更加感覺到空虛。法國作家夏多布里昂在19世紀(jì)30年代這樣記述他的旅行:“我似乎是在英國結(jié)束了一次奔波,就像我曾經(jīng)在雅典、耶路撒冷、孟菲斯和迦太基的殘骸上做過的一樣。我歷經(jīng)一個又一個名城,看見它們一個接一個地毀滅,我感到某種痛苦的暈眩。莎士比亞和彌爾頓,亨利八世和伊麗莎白,克倫威爾和紀(jì)堯姆生活的歲月今安在?這一切都結(jié)束了。高尚和平庸,恨和愛,幸福和苦難,壓迫者和被壓迫者,劊子手和犧牲品,國王和人民,都沉睡在同一種寂靜和塵埃之中。倘若人類和天才之最活躍部分尚且如此,他們?nèi)缤羧盏挠白佑问幵诋?dāng)代人中,他們已不能靠自己活著,甚至不知道自己曾經(jīng)活過,那么我們該是怎樣一種虛無?。 毕亩嗖祭锇哼@番話可以用來解釋為什么對巴黎的觀光要和對曾經(jīng)生活于此的那些人物的追思糾纏在一起,為什么要到蒙帕爾納斯公墓看薩特?因為我們年輕時看過薩特的書,覺得存在主義更像個主義。為什么要找到克萊拉?哈斯基爾ClaraHaskil的墓?因為前兩天你可能正好聽過她彈奏的莫扎特。波特萊爾、圣桑、莫泊桑、貝克特,你喜歡過哪一個就可以去找找他埋在哪兒,在墓地里玩一把找名人的游戲是很有挑戰(zhàn)性的。在拉雪茲神父墓地的入口處,兜售墓碑地圖的老頭問我:“你從哪里來?”我說:“中國?!崩项^兒一下很興奮,說,墓地的圍墻之外有一道巴黎公社墻,中國人都要去那里看一看。他并不知道,我們中國小資到這里是來找肖邦和普魯斯特的。1804年,拉雪茲神父墓地開始啟用,11年后才刨了2000個坑,但是利用效率太低,巴黎市政府知道市民喜歡名人的脾氣,一股腦將拉封丹、莫里哀等人都給埋在這里,如政府所料,這地方一下子火了起來,又過了11年,坑的總數(shù)就達(dá)到了33000多。又過了100多年,大批活人溜達(dá)進(jìn)這個44公頃的陵園,他們到這里的理由和那些1817年要在這里弄一塊陰宅的死人一樣:都喜歡和名人有點關(guān)系。按照另一位法國作家馬爾羅的說法,文化就是戰(zhàn)勝了死亡的一切形體之總合。他說:“我們應(yīng)當(dāng)為最大多數(shù)人搜集起最大數(shù)量的藝術(shù)品,這就是我們這雙注定會消亡的手所要擔(dān)負(fù)的任務(wù)?!边@番話也許有助于我們理解法國的性格,偏頗一點來說——如果美國人以為自己是人權(quán)的救世主,法國人一定會認(rèn)為自己是全世界文化的救世主,他們偉大的盧浮宮博物館可以為證。但法國人認(rèn)為,盧浮宮與愛麗舍宮都不能成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象征性建筑,最近似的共和國象征性建筑物當(dāng)屬另一個埋死人的地方——巴黎的先賢祠。有法國人說,到20世紀(jì)中期,先賢祠依然只是左派的先賢祠(這里埋葬著伏爾泰、盧梭、雨果、左拉等人),右派真正的先賢祠,是巴黎榮軍院(埋葬著拿破侖、福煦元帥等人)。1964年,戴高樂將軍把法國抵抗運(yùn)動領(lǐng)袖穆蘭(JeanMoulin)的遺體遷入先賢祠,左派與右派由此都承認(rèn)拉丁區(qū)的偉大祠院是全民族的,是實現(xiàn)法蘭西政治統(tǒng)一的一個象征。在今日的先賢祠,讓?穆蘭與馬爾羅共處在一個墓室之中,1964年,正是馬爾羅在遷入穆蘭的儀式上為他致悼詞。以作家的成就而論,比馬爾羅更有資格被后世紀(jì)念的法國作家大概得有10位到20位,但從這個墓室其他兩位成員來看,馬爾羅是被當(dāng)成社會活動家的。另外那兩個人,一個是讓?莫耐(JeanMonnet),一個是勒內(nèi)?卡森(ReneCassin),后者是1968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將這樣四個人埋在一起,后世的瞻仰者可以瞎琢磨出另一些意味。讓?莫耐的骨灰是1988年遷入先賢祠的,他是歐洲共同體的締造者之一。1940年到1943年間,莫耐是“英國軍需供應(yīng)委員會”駐美成員,他發(fā)明了“民主兵工廠”(arsenalofdemocracy)一詞。1950年,莫耐提出并起草了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方案,該方案由法國外交部長舒曼(RobertSchuman)于1950年5月9日正式宣布,這一天后來成為“歐洲日”?!皻W洲煤鋼共同體”邁出了走向“歐洲共同體”和今日“歐洲聯(lián)盟”實質(zhì)性的第一步,1976年,歐洲共同體各成員國政府首腦做出決議,授予莫耐“歐洲榮譽(yù)公民”的稱號。莫耐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獲得這個稱號的人,但是所謂“歐洲榮譽(yù)公民”又有什么意義?“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睂τ谶h(yuǎn)道而來拜會巴黎這個文化之都的東方人來說,馬爾羅或讓?莫耐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沒有多少人會問起他們。在拉雪茲神父墓地,一個年輕人問:“莫迪里阿尼在哪兒?”按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這話也許該翻譯成“莫迪里阿尼死哪兒去了?”這個喜歡把人的脖子畫得長一點的家伙是20世紀(jì)早期巴黎藝術(shù)家生涯的典型代表:酗酒,吸毒,風(fēng)流韻事不斷。好多人也這樣干,但有兩個地方不如莫迪里阿尼:一個是才華,一個是不能在35歲時干脆死掉。蒙馬特高地上保留著莫迪里阿尼的一個文化遺跡——跳跳兔酒吧,他和畢加索等人曾經(jīng)常光顧,現(xiàn)在這酒吧晚上9點鐘開始營業(yè),要事先預(yù)訂座位,價格是17歐元,含一杯飲料。我記得在海明威的小說里見過這跳跳兔酒吧的名字,但它遠(yuǎn)不如丁香咖啡館留下的印象深。在《太陽照常升起》里,海明威曾經(jīng)對丁香咖啡館前面的奈伊元帥像作過幾筆描寫。而《流動的盛宴》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本在蒙帕爾納斯徒步旅行的指南,當(dāng)然這本書更大的誘惑是讓你一定要到巴黎轉(zhuǎn)轉(zhuǎn),如果可能,就在巴黎度過你的青春歲月。 他們的青春歲月就像是文學(xué)的青春歲月,他們那時候貧窮、年輕、拼命寫作,盤算著一個小說能不能賣出去。后來的文學(xué)青年也要經(jīng)歷類似的狀態(tài),就像海明威在20世紀(jì)20年代的巴黎。不過,1944年,海明威以一種極其絢爛的姿態(tài)重回巴黎。當(dāng)時,盟軍想先不去解放巴黎,因為維持這個大城市的生計要消耗掉過多的資源,延緩盟軍向德國推進(jìn)的速度。但是,解放巴黎幾乎是一種不可遏止的沖動,軍事行動自發(fā)地開始了。海明威是戰(zhàn)地記者中沖在最前面的一個,他坐著坦克重回巴黎,按照他后來自己的吹噓,是他"解放"了麗茲飯店。巴黎解放當(dāng)天晚上,的確是海明威在麗茲飯店擺了第一桌,招待20多人喝了一頓大酒,當(dāng)侍者送來帳單的時候,海明威發(fā)現(xiàn)下面還附有消費(fèi)稅,他說:為解放巴黎可以付帳,可維希政府要收的錢,一分也沒有。猥瑣的文人一般都沒有機(jī)會這么爽一把,所以海明威能成為作家中的第一個偶像。丁香咖啡館如今已是一處高檔餐廳,門口是為顧客泊車的侍者。旁邊的鄉(xiāng)村圣母街113號是海明威居住過的地方,但現(xiàn)在的門牌號從111號直接跳到了115號,不過,蒙帕爾納斯附近還是能找到幾個和他有關(guān)的地方。威尼斯客棧,海明威在這里第一次遇見了同鄉(xiāng)菲茨杰拉德,福爾斯塔夫酒館,貝克特、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人經(jīng)常在此喝酒。我在這家酒館里的酒單上看見了產(chǎn)自歐洲的各種啤酒,點了兩杯。那幫文豪到底喜歡在哪個座位喝酒呢?在盧森堡公園附近哪一個廁所里,菲茨杰拉德向海明威亮出"老二",抱怨說他老婆總嫌他這家伙小。英國記者帕林著有《海明威冒險》一書,他從美國開始,沿著海明威的足跡走到法國、西班牙、意大利、非洲、加勒比海和古巴,探訪這個作家的活動地點。我的一個朋友爬完乞力馬扎羅山之后,在肯尼亞買到了這本書。我在左岸的莎士比亞書店看到這本書,只展示不出售。莎士比亞書店離巴黎圣母院很近,是游覽左岸的一個好起點。不過,現(xiàn)在這家書店和當(dāng)年比奇女士所開的那家沒有任何關(guān)系。當(dāng)年,海明威去莎士比亞書店借書看,并沒有足夠的錢付押金,他還向西爾維亞?比奇女士詢問:“喬伊斯什么時候來?”比奇和喬伊斯頗有淵源,正是她以莎士比亞書店的名義出版了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并差點為此破產(chǎn)。比奇老書店的舊址在歐德翁街12號,我在一個周日的下午找到那里,大門緊閉,抬頭仰望可以看見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莎士比亞書店舊址,1922年首次出版了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海明威早期文學(xué)生涯的一個導(dǎo)師是略微肥胖的斯泰因女士。他在家里跟自己的老婆嘀咕,斯泰因女士的乳房估計每個重10磅,不過當(dāng)著人家的面總擺出虛心好學(xué)的架勢,連怎么分辨一本書的好壞這樣愚蠢的問題都向她討教。斯泰因大概在指導(dǎo)文學(xué)青年這方面有特殊的喜好,不過,我懷疑這女人對海明威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并沒有提出太多建設(shè)性的意見,倒是對他的第一次離婚起到了促進(jìn)作用。她還對比奇女士出版《尤利西斯》很不滿,說那書內(nèi)容淫穢,從此拒絕到書店來。從人情世故這方面看,斯泰因的不滿有先見之明。1932年,喬伊斯把《尤利西斯》的版權(quán)賣給了美國的蘭登書屋,得到45000美元,居然沒給比奇一分錢,實在算是比較雞賊。在歐德翁街12號留影,發(fā)思古之幽情,往右一溜達(dá),猛然看見10號的歷史地位也了不起,大門上方的牌子上寫道:法國大革命時期通過的《人權(quán)宣言》在此起草。猛然間我感覺自己置身于一個類似環(huán)球影城或主題公園的地方,一個個背景上都標(biāo)明,哪部電影的哪個鏡頭是在這里拍攝的。沒有特技表演重現(xiàn),巴黎就是這樣一個沉寂的公園。海明威在他某本小說中有一段不常見的絮叨,夾雜著《傳道書》:“人所需要的只是虛無和亮光以及干干凈凈和井井有條。有些人生活于其中卻從來沒有感覺到,可是,他知道一切都是虛無的,一切都是為了虛無,虛無是你的名字,你的王國也叫虛無,你將是虛無中的虛無,因為原來就是虛無?!蔽以敢獍堰@段話和夏多布里昂放到一起。海明威的底色就是一種虛無,在這個背景之下,人們戀愛喝酒放縱,體驗狂暴與寂寞、兩個人之間宗教般的愛情與這個世界的不可信賴,欣賞物質(zhì)世界中的美麗,但他的作品同時含有一種奇異的苦痛,他的故事是對絕望的短暫補(bǔ)償,是一個強(qiáng)烈的感官的世界。但是,這個世界,如果可以,讓我多看一些。十幾年前的一個夏天,我在大學(xué)校園外面的一個小飯館里喝酒,傍晚的風(fēng)吹動楊樹葉子發(fā)出嘩啦啦的響聲。因為是暑假,我的那幾個喝啤酒的同學(xué)都回家了。臨桌是個留學(xué)生,我們聊起來,他家在荷蘭,路途太遠(yuǎn)回不去。我說:“坐飛機(jī)不是10個小時就到了?”他說:“我害怕坐飛機(jī),也不喜歡坐飛機(jī),因為坐飛機(jī)你唰的一下就到家了,好像這個世界很小。我愿意坐火車,一站一站停,要很多天才能從北京到荷蘭,這樣我就可以在火車上想,中國真是個遙遠(yuǎn)的地方?!睆乃@番話中,我知道兩件事,第一,有許多人愿意把旅途的時間拉長,第二,荷蘭人害怕坐飛機(jī)。后來,荷蘭球星博格坎普再次印證了這一點。我中學(xué)時兩次坐火車的旅行,獲得的地理知識比在教室里讀半個學(xué)期還要多。正是在火車上,我記住了中國幾大鐵路線經(jīng)過的城市名稱,并且開始幻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從北京坐火車去歐洲該多好呀,我為自己設(shè)想出了第一次游覽歐洲的目的地——巴黎。我可以飛過去,然后再從那里坐火車回來,延長旅途的時間,讓我穿行在西伯利亞茫茫大地上的時候,能感受到北京和巴黎距離是多么遙遠(yuǎn)。幾年前的一個夏天,我在三里屯的一家酒吧里喝酒。那個酒吧以擁有品種最多的比利時啤酒著稱。我最喜歡的是"好根達(dá)"白啤酒。有個洋人喝高了,逮著個人就問:“你是法國人嗎?”在洗手間,他也這樣問我。小便池的上方貼著一張廣告——西伯利亞鐵路旅游,辦理簽證。這個小小的酒吧也許是全球化的縮影。我第一次出國旅行,目的地并不是巴黎,但的確要先坐北京到巴黎的航班。飛行了兩個小時之后,我從舷窗望下去,下面是蒙古和西伯利亞的土地,我看見了呼嘯的風(fēng)沙掠過戈壁,看見了白茫茫的雪原,雪原上有黑色的紋路,我不知道那黑色的條紋是什么,從萬米高空上應(yīng)該看不到鐵路或公路。那次旅行的經(jīng)驗是,飛過莫斯科,歐洲境內(nèi)的任何城市都不會再顯得遙遠(yuǎn);而飛過鄂木斯克,俄羅斯境內(nèi)的飛行就算完成了一半。這個城市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是因為Omsk這個名字的英文拼寫是4個字母,漢語名字也是4個字,幾乎可以一一對應(yīng)地發(fā)音。坐火車返回北京的想法從來沒有實現(xiàn)過,甚至就沒有再出現(xiàn)過。有一次返回北京,我從飛機(jī)上看到一座大城市的燈火,按時間計算,那該是莫斯科。我向國航的乘務(wù)員詢問,她的回答是"不知道"。我仔細(xì)打量飛機(jī)下面的燈火,直到它消失在視野中,我想,我會到莫斯科去,也會到圣彼得堡去。2004年的9月15日,我在巴黎共和國廣場附近的一條酒吧街里喝啤酒,向我在巴黎的朋友講述一路的見聞,這一次我們是開車過來的。北京吉普贊助的“中法文化之旅”幫助我們實現(xiàn)了這樣一個夢幻般的旅程。我們聊到了1907年北京至巴黎的汽車比賽。那一年,法國一家報紙?zhí)岢鲈O(shè)想:舉行北京至巴黎的汽車比賽,“這項比賽沒有一定要遵守的禮儀,也沒有起約束作用的規(guī)則,所要做的事就是將一輛汽車由北京開至巴黎。自然,有可能的話,要爭取第一”。1907年6月10日早晨,5輛汽車從法國殖民部隊駐北京的兵營出發(fā),8月10日,意大利人博格基斯駕駛意大利生產(chǎn)的伊塔拉汽車首先到達(dá)巴黎,他比第二名提前兩個星期到達(dá)。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我們都相信“在無聊中取樂,低俗一些,這比較接近生命的本質(zhì)?!闭媸沁z憾,沒有很早認(rèn)識這個寫東西的人,否則中學(xué)就可以一起出板報,大學(xué)就可以一起出??恕!  骷摇●T唐我和老苗一起出門,在這介美麗的世界上,來了,看了,服了?!  獋髅饺恕〈笙伞八枷牍ぷ鳌敝螅盎ɑㄊ澜纭笔恰度?lián)生活周刊》最好看的專欄!  ——專欄作家 沈宏非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導(dǎo)演 徐靜蕾 真正的發(fā)現(xiàn)之誘,不在于找尋新天地,而在于擁有新的眼光。  ——普魯斯特

編輯推薦

《讓我去那花花世界》是苗煒在《三聯(lián)生活周刊》“花花世界”專欄的結(jié)集,風(fēng)趣的文字,廣闊的視野,讓我們從另一個視角解讀了旅行:旅行不是到處合影留念的事情,如果還沒有積累和具備所需要的接受能力,最好不要迫不及待地去觀光,這樣容易造成時機(jī)延誤。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讓我去那花花世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7條)

 
 

  •     在我工作的機(jī)關(guān)單位讀書室中發(fā)現(xiàn)這樣一本書實屬意外,因為自由和這里從來都是格格不入的存在。我曾經(jīng)也是一個崇尚自由的青年人,現(xiàn)在卻陰差陽錯地過上了讀書喝茶抽煙聊天的屌絲基層公務(wù)員生活。工作時間讀這本書,著實有些高墻上挖洞的感覺,終于回憶起在路上的日子,又一次開始向往自由。
  •     苗煒文筆輕松,拿起來就不愿放手,俺分兩次看完.看時輕松愉快,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可看完后,便覺得不對勁,看完也就看完了,沒有任何回憶.
      苗老師是個一流的幽默大師,前面循循善誘,在關(guān)鍵時刻拋出一個包袱,無比的完美,可惜好像少了深度.
      俺準(zhǔn)備入手一本,好好讀讀.
  •     世界總是那樣的讓人眼花繚亂。雖然久仰這本書好久,可是卻是再版后才買的。
      于是就那樣的覺得相見恨晚。
      一個精彩的意猶未盡的結(jié)尾,對于寫作的人來講總是最難的。所以那些淺顯的小錯誤們,就可以讓人假裝看不見了。
      最喜歡書里寫的那份關(guān)于牛津的文章,雖然他也未在牛津上過學(xué),可是那樣的一系列的描寫,真的寫出了自己對于大學(xué)那最初的向往,那真的理想中象牙塔的原型。
      
      旅行,本應(yīng)如此,如果僅僅是那些具體的描述,和在家看照片亦或是看電視,有什么區(qū)別呢?
      
      本來去那花花世界,就應(yīng)該把事前的想象、事后的回憶,這樣像黑森林蛋糕一樣疊加在一起,然后一起咬下去那濃濃的一口,你才會發(fā)現(xiàn)比單獨(dú)品嘗任意一層都要美好。
      
      所以無論怎樣都不要失去做夢的權(quán)力,無論怎樣,都不要麻木自己的感官。
      既然選擇了遠(yuǎn)行,那就多去做夢的體驗吧。
  •     我看完了《讓我去那花花世界》,我喜歡苗煒苗師傅。
      在自序以前,有四篇配圖文章(苗師傅有出鏡),其中最后一篇的最后一段如下:
      
       有個英國作家說過,千萬別有這樣的優(yōu)越感——別人都是觀光客,只有你是旅人。老早我就意識到,這世界不過是個主題公園,大家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在這里玩耍,浮皮潦草地看一看。
      
      我想知道這個英國作家的名字。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這段會臉紅。
      關(guān)于“優(yōu)越感”三字,我想舉一個例子,來自資深裝逼分子們(多半也是文青)最看不上眼的金庸小說《神雕俠侶》。
      十六年后,風(fēng)陵渡口,郭芙、郭襄和一群江湖人士一起出鏡。郭芙通身不可侵犯的郭家大小姐的優(yōu)越感,不僅要和他們劃清界限,也不準(zhǔn)郭襄理睬他們。郭襄卻是那個拔下金釵換酒和販夫走卒打成一片的可愛姑娘。
      有多少人因為這一段而愛上郭家二小姐。
      還真以為楊過后來送的生日大禮只是大叔自己擺酷嗎?哼,人人都愛郭襄——殊不知江湖中人多奇志,郭二小姐風(fēng)陵渡口的風(fēng)度早已傳遍江湖。那些奇人異士,那些禮物,是沖著神雕大俠的面子,也是沖著郭襄姑娘的自己的面子。
      
      扯這一段是因為之前苗師傅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話是,“我很佩服金庸,在活著的時候看著自己的作品成為傳奇”(大意)。
      相比某些資深人士宣稱“我決不允許自己墮落到讀金庸小說的地步”(大意),哈哈,哈哈哈,我們苗師傅這樣的文青多可愛啊。
      
      在去花花世界的任何景點時,都不忘帶幾本書或者在當(dāng)?shù)刭I幾本書,倒是純正的文青范兒。
      這本書里,他去過的每一個地方,都可以扯到某個作家某個藝術(shù)家某本書某個電影,但不會有掉書袋的優(yōu)越感。比如,《伯爾尼的克拉姆大街49號》,愛因斯坦宣稱狹義相對論誕生于此。苗師傅在這一篇里提到一本愛因斯坦的傳記,其作者將其中某些章節(jié)標(biāo)上星號,意為普通讀者可以看的,其余都是老愛的智力活動一般人看不懂。對此,他的感慨是,“對一個偉大的物理學(xué)家,只看他的生活故事,而不能參與其智力活動,就像看《金瓶梅》只留意床笫之歡一樣下作”。
      
      我看完這一篇卻是長吁一口氣,有那么一種萬念俱灰的感覺。對這個地球上最最聰明的頭腦,我們卻完全不能參與其智力活動,也永遠(yuǎn)體會不到物理這門科學(xué)的飄飄欲仙之處。
      以后再有人跟你說,“你就是讀書太少了”,也別跟他客氣——你丫讀書多???牛逼啊?你丫能讀懂愛因斯坦的傳記不?
      問號,完。
      還爭啥爭呢?
      
      再引用一段讓我嘆之再三的話,在《奧本海默的論文和梵高的畫》結(jié)尾處:
       但后來我逐漸明白一個道理,這個道理還是愛因斯坦說得最為明白:“引導(dǎo)人們通向藝術(shù)和科學(xué)的最強(qiáng)烈動機(jī)之一是擺脫日常生活及其中令人痛苦的粗糙狀態(tài)和無望的枯燥乏味,擺脫一個人自身總是在變化著的欲望的羈絆。”(p95)
      
      藝術(shù)和科學(xué),也僅此而已。我還想起另一句話,“不為無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好像也是出自金庸小說?
      
      Anyway,像苗煒這樣的文青,真的讀了很多書而不裝逼,謙謙君子慢條斯理,寫寫書拍拍微電影,讓我大生親切親近之意。我是愿意花錢買他已出的全部書的。
      
      法國時間大年三十的晚上還在更新書評,我真是太給苗師傅面子啦~
      
      
  •     舊版中有幾篇不是游記的文章,我自己刪去了——包括重讀光榮與夢想,時代周刊八十年。
      
      新版中增加的主要篇目是
      
      西班牙酒肉穿行
      溫哥華的冰雪節(jié)日
      劍橋:一個完美的讀書地方(兩萬字,最長的一篇)
      布拉格小記(中間被刪了一段,會有閱讀障礙)
      約翰遜博士的好奇貓
      老特拉福德看球記
      約翰內(nèi)斯堡看球記
      你想在一杯咖啡中喝到什么呢?
      1968年的布拉格電臺
      老無所依的書店
      建國大業(yè)
      醉鄉(xiāng)宜長至,他處不堪行
      
      被出版社刪去的是兩篇
      舊版中的 我們都去卡塞爾
      新寫的 柬埔寨吐色楞監(jiān)獄
      
      刪去了序言,老版是10萬字我記得,新版本我交出去的稿子是15萬字左右。全書233頁,149頁之后是新的,149頁之前也有10頁左右是新的,應(yīng)該有35%的新內(nèi)容吧。原版紙張較差,錯別字較多,這回新版也有疏漏之處,希望加印時能修改過來。
      
      
      
      
  •     《讓我去那花花世界》
      
       大大有名的單向街,不知怎么和出版聯(lián)系起來了,反正看到這本書,就先下單,只有那在手里看看,才能知道是什么貨色。
      
       說起單向街,其實是一個書店,藏在北京的一個巷子里,不過好像最近動遷了,只要不是文物,北京的小巷子都難逃拆遷的命運(yùn)。單向街好像是因為巷子窄,而且只有一個入口,所以起名的吧,沒查資料,屬于臆想。不過單向街的全稱挺特別,叫單向街圖書館,雖然叫圖書館,但是卻不是圖書館,而是一個書店。可見名字其實并不是很重要,當(dāng)初叫雙向街,只要做得好一樣會火。形式永遠(yuǎn)是為了內(nèi)容而存在的。
      
       在網(wǎng)絡(luò)時代書店肯定是門虧本的生意。不過單向街并不是單純的書店。單向街火了,其實也并不是因為書店,而是沙龍,幾個志同道合的書生,辦一個可以互相交流的地方。沒想到這個沙龍實在是高端,去的都不是一般的人物,水平甚至都在百家講壇之上。這樣的沙龍能不火嗎!
      
       所以單向街的書也不會差到那里。但是開始也并沒抱太大的期望。畢竟文人辦的雜志和書,都有點脫離這個現(xiàn)實的。比如《書城》《萬象》《讀書》,看起來威威忽高哉,不過想想還真多數(shù)都是廟堂里的菩薩,遠(yuǎn)離人間煙火。
      
       不過這本書卻有點讓我吃了一驚!很久很久沒有讀到這樣老道的散文了。雖然現(xiàn)在的散文家滿天飛,但是我讀的散文卻越來越少了,原因無他,不過是讀得味同嚼蠟罷了。
      
       苗煒從來沒聽過的一個名字,在和那些同樣的類似的旅游隨筆相比,是不在一個水準(zhǔn)上的,他寫的不僅僅是自己看到的,而是自己思考的,能夠思考的旅行者,本來就少,而這種思考又能夠用那在非常有味道的語言表達(dá)出來,那就更不常見了。
      
       看來單向街的書也不錯,那就接下來繼續(xù)讀吧。
      
      
  •     作為無產(chǎn)階級的一個小份子,看到苗師傅這么瀟灑地滿世界周游,還有各種機(jī)構(gòu)機(jī)關(guān)接待,讓世界上小小的我內(nèi)心一陣悲涼。
      
      這本書的書名,應(yīng)該是我靈魂的名字
      
      滿懷希望地準(zhǔn)備旅程,叫上朋友,查看機(jī)票,這些零碎而又麻煩的事情反而成為支撐今后幾個月生活的動力。再過幾個月,再過這么一段時間,就可以出發(fā)了。旅游的意想仿佛是扎根在身體里的芽,無法抑制地萌發(fā)著,只是單純的想去走走,去看看,去遇見一些人??墒乾F(xiàn)實總是那么殘酷,考試,課程總是阻擋著前行的路,真的很想跟自己的靈魂私奔,逃到利茲,里昂,巴薩隆納。擁有著這種無時無刻的私奔心情,我安居在家里,看著書,心里有著大計劃。
      
      總有一天我會像以前一樣,踏上旅途,有忐忑有興奮。以一個陌生人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別人的生活里,誰能說在旅行中,你還認(rèn)識你自己呢。若是明眼人,就可以分辨得出熙攘的人群里,在那日復(fù)一日的例行路線上,我的靈魂在發(fā)光,它一直問著我:為什么你還在這里。
      
      
      
      
      
      
      下面才是真正的書評:
      
      苗師傅那中年人的獨(dú)特牢騷,加上各國趣聞軼事,加上他行走萬里的活動消息,調(diào)成了這本書,名字叫帶你去瞅一瞅中國中年知識分子眼中的世界。文章雖調(diào)皮,可有點結(jié)構(gòu)松散,指意不清。要我說,就是一個老男孩對世界的小調(diào)侃,去到一個地方,想起一些故事,聯(lián)系一下實際,發(fā)表點議論。有些無關(guān)痛癢點到即止,有些讓我這種小份子納悶,若我去旅行,肯定帶著另一種眼界,寫出既不是無病呻吟也不是凌亂的感想。
      再說了,真的好期待艷遇啊哈哈哈。
  •      苗煒在《讓我去那花花世界》的頭一篇,用了《一個虛無的主題公園》的題目。世界就像一個主題公園,文化歷史風(fēng)景名勝,各地有各地的主題,無論懷著怎么樣的心情,無論得到何樣的感受,歸根到底,一切都將化為虛無。“一切都是虛無,虛無是你的名字,你的王國也叫虛無,你將是虛無中的虛無,因為原來就是虛無”,盡管一切都是虛無,苗煒在文章末還是寫到:但是,這個世界,如果可以,讓我多看一點。
      
       苗老大也的確是跑過了世界的不少地方了。從北京驅(qū)車前往巴黎,行駛在西伯利亞,穿越亞歐,一路開車一路看一路想些亂七八糟的歷史,荷蘭、瑞士、西西里島,拉斯維加斯,多倫多的卡爾加里等等等等,等等。
      
       最初想看這本書是因為封面右側(cè)的單向街系列,《讓我去那花花世界》就是一本旅行札記,沒有過多描述旅行中的風(fēng)景,更多的是人事,看到了想到了遇到了,不糾結(jié)于陽光空氣藍(lán)天白云。 “真正的發(fā)現(xiàn)之旅,不在于尋找新天地,而在于擁有新的眼光”,普魯斯特說道。苗老大也算是讀萬里書行萬里路,行萬里路想萬里事了。
      
       不禁在想旅行的意義。 “人們有種種理由選擇去某地旅行,也有種種借口不去。人們有各種各樣的旅游體驗,而最差的一種是根本沒有出發(fā)。人們總有種種瑣事要做,但除了印證自己的存在,我不想干任何事情?!背霭l(fā)前往一個新的地方,是想看清風(fēng)景還是想看清自己?我相信,旅行的意義,不在于目的地,在于自己的心情。不同的心情,促生不同的旅行感受。
      
       旅行除了是人們?yōu)榱擞∽C自己存在,還是我們好奇心的產(chǎn)物。想去,想去看那不同的風(fēng)景。母親曾說,旅游有什么意思,我和你爸當(dāng)年工作跑遍了大江南北,敦煌都去了,其實就是那么回事,和照片上沒啥區(qū)別。當(dāng)失去了好奇心,旅行也就失去了意義。
      
       想去,便上路吧,不要考慮太多,我想這是最好的旅行心態(tài)。旅行之前,不想為什么要去,如果心中有強(qiáng)烈的渴望將自己的靈魂指向他處,那最好的辦法就是背上行囊,前往呼喚自己的地方?!耙詺v史為參照,或者以文化交流為旗號,都可以給一次旅行賦予某些意義。但更重要的是旅行本身”,苗煒在《但愿你的道路漫長中寫到》。
      
       旅行,本身就不是理性的產(chǎn)物,旅行,源自自我內(nèi)心的一種沖動,去吧,就去吧,去那花花世界,如果雙眼所看皆是虛無,那么栽在虛無之中也幸福了。
      
  •      一本輕松的關(guān)于旅途的書,像看博客一樣看完它??磿鴷r可以不費(fèi)腦,又能有些文化底蘊(yùn)、文化事件的敘述及不大眾的對某些事的說法,較對我的味,對我此時的味。
      
       作者是三聯(lián)生活周刊的編輯,熟識中國老牌文藝青年路線,開篇就闡明自己寫的不過是小感嘆,而非是甜膩游記、透著傻乎乎的高興勁。第一站是法國,接著說起1907年耗時兩個月北京至巴黎的汽車比賽,引入04年作者隨車隊感受那條現(xiàn)在只需半個月的北京至巴黎之路,之后是美國、加拿大、阿姆斯特丹、英國、泰國。還有很多章節(jié)并無所謂鮮明主題,只是關(guān)于旅行雜志、關(guān)于奧本海默的論文和梵高的畫、關(guān)于《人民公敵》、關(guān)于些許可笑的碳排放(例如碳中和計劃,花錢買自己的碳排放、在北京吃順義的黃瓜比吃山東的黃瓜更環(huán)保)以及一些小詩。
      
       關(guān)于旅游方面的書、雜志,在初高中時是頗受我喜歡的,特別是雜志。彩色的銅版紙,誘人的詞語描述著當(dāng)?shù)氐娘L(fēng)土人情再附上幾張美麗的風(fēng)景讓人心血澎湃向往不已。大學(xué)時買的雜志再看到這樣的篇章時就已跳過不看了,向往的太多會難受然后變得麻木,即使是《國家地理》這樣的大牌旅游雜志也提不起我的興趣。用書中苗煒的話是這樣說:“我看過太多的甜膩的游記,把世界上眾多著名的城市或旅游勝地都描繪成美不勝收的地方,哪怕是一次平庸的旅行,也被渲染得格外浪漫。寫作者要是再透露出一種傻乎乎的高興勁,那就更讓人難受。好像你現(xiàn)在生活的地方很不幸正是這世界最不值得生活的地方,而不管你跑到一個多無聊的狗屁異鄉(xiāng),你都會感到興奮。有些人擅于美化自己的故鄉(xiāng),有些人擅于美化巴黎、紐約......”
      
       半個月的北京至巴黎路途,作者在俄羅斯度過的時間最長。西伯利亞、烏蘭烏德、達(dá)伊爾庫思科...不少陌生的俄羅斯地名,旅途中他們談?wù)搼?zhàn)爭,衛(wèi)國戰(zhàn)爭和拿破侖對俄國的入侵、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書中還談到他在某城遇到的只陪客人聊天,絕不陪客人上床的軟色情服務(wù)。根據(jù)他的本科學(xué)歷,中國文學(xué)方向,找了一個擅長中文、層次適中的姑娘。后來他說有些文字他剽竊了伍迪艾倫的小說《門薩的娼妓》,我以為伍迪艾倫只是導(dǎo)演,原來他還寫小說,我以為《門薩的娼妓》是電影…我未看,所以這篇章的最后一段我看得有點糊涂,比如:“伍迪艾倫在那個小說里讓妓女說出了許多知識分子的語言,并且將許多美國文學(xué)評論家繞在里面。作為低能兒,我只好把它弄成一坨惡毒的狗屎”這最后一句自嘲指向何方。
      
       說到“一個脫離了低聚趣味的人”,不知大家是否會聯(lián)想起小學(xué)課本上老毛對白求恩贊賞,原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益于人民的人”。這篇挺有意思,冷不丁的出現(xiàn)些小調(diào)侃,與最近火熱的“雷鋒日記”有的一拼。許多蒙特利爾人并不知道這位白大夫是誰,但為了吸引中國游客,當(dāng)?shù)卮蛩汩_辟一條白求恩路線。他提到課本上那篇《紀(jì)念白求恩》,那篇文章開頭就說,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產(chǎn)黨員,五十多歲了,不遠(yuǎn)萬里,來到中國。實際上,白大夫逝世時不過49歲,主席的文章也不會錯,那是按虛歲算的。
      
       還有一處看似不經(jīng)意的忍俊不禁的調(diào)侃:英國人霍頓當(dāng)年執(zhí)教中國隊,我記得有個鏡頭,他坐飛機(jī)去大連看比賽,拿著一本《經(jīng)濟(jì)學(xué)家》雜志看。我當(dāng)時想,壞了,這霍頓是個知識分子,怎么能搞得過中國足球界那幫人呢?
      
       有篇章節(jié)叫“《人民公敵》和詩朗誦”,看完書后我很想看那場話劇,百度上卻搜來很多韓國電影《人民公敵》。故事說的是一位勇敢的醫(yī)生,發(fā)現(xiàn)自己居住的城市里的溫泉受到了污染。這個城市是溫泉療養(yǎng)地,城里的人大多靠旅游為生,醫(yī)生想在報紙上發(fā)自己的報告,報紙受到政府的壓力,不能發(fā),印刷廠老板不給他印傳單,醫(yī)生想去演講,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自己成了“人民公敵”。里邊有句經(jīng)典臺詞:人民不需要什么新的真理,人民有了老的真理,就能過日子了。這篇文章大概寫于03年非典結(jié)束后,話說有個話劇叫《北街南院》,講述了抗擊非典取得的偉大勝利。之后是苗煒代表我心聲的評論:這樣的話,我聽著就便扭,你怎么老能取得勝利呀?來了一場瘟疫,鬧了一陣兒過去了,你去了勝利;來了一場水災(zāi),鬧了一陣兒過去了,你取得了勝利;來了一場雪災(zāi),鬧了一陣兒過去了,你又取得了勝利。
      
       寫到這里,我已完全忘記了我看的是一本關(guān)于游記的書。因為書中也極少提及所在地的周邊風(fēng)景,不過有描述他旅途中經(jīng)過的路線,描述當(dāng)時所想,是一本如他所說順手記下的感嘆。
      
       其實這本書作為談資、見聞不錯,也能從中找出些值得一看的書和電影,畢竟能做《三聯(lián)生活周刊》編輯,那學(xué)識也不是蓋的。但是集結(jié)為一本書出版,我覺得有些地方稍顯零散,像是一篇篇看著作者的博客,并且明明是在單向街買的單向街.書,卻還發(fā)現(xiàn)幾處漏字,也不知是書的問題還是店的問題。最值得一說的就是該書的腰封,不知所謂的名人推薦,諸如導(dǎo)演徐靜蕾: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傳媒人大仙:我和老苗一起出門,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來了,看了,服了。仿佛是為了說話而說話,跌那些人的身價,跌書的身價。還不如腰封背面的或許是摘抄的一句話看的舒適:旅行的一個危險是,我們還沒有積累和具備所需要的接受,就迫不及待地去觀光,而造成時機(jī)延誤?;蛘叻馄ぬ幤蒸斔固氐脑挘赫嬲陌l(fā)現(xiàn)之旅,不在于找尋新天地,而在于擁有新的眼光。這些多好。
      
       最后,引用書中某段作為結(jié)尾:千萬別有那樣的優(yōu)越感——別人都是觀光客,只有你自己是旅人。這世界不過是個主題公園,大家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在這里玩耍,浮皮潦草地看一看。
      
  •     我需要這么一本書
      它有燦艷艷的第一眼
      照亮開我的眼
      
      它有經(jīng)得起琢磨
      經(jīng)得起查閱
      經(jīng)得起仰視
      的書肚子
      
      有些書用來裝飾
      不只是你的書櫥
      也可以 偶爾刺眼你疲倦里的陰涼
      
      我想就是花花世界
      我是看上了他的書皮
      
      而篇章里,他一個一個的城市
      一個一個的短暫
      仿如我在他們飛馳的越野車上
      一并看著 刷過的草原,俄羅斯邊境售賣水果的村婦
      
      聽他翻譯今晨的報紙
      輾轉(zhuǎn)在國與國的機(jī)場
      
      
      
  •     作者書讀得太多,用心旅游的時候太少,每到一處就要用書里的東西來個注解,累不累啊。在這里看不到太多的旅行體驗,更多的是個悶騷文學(xué)青年的意識流。
      
      尤其是徐的那段推薦語,你看沒看過書啊,就給別人推薦,不尊重作者,也不尊重讀者。
  •     
      苗煒大學(xué)畢業(yè)后來到二外,在宣傳部呆了一年,干的是編編校園報紙這類沒有什么前途的工作。如果苗老師在這條道上走到黑,前途自然也就可想而知。然而后來的事情證明他還是這一行的佼佼者,給同行爭了一回光。第二年,《三聯(lián)》復(fù)刊。年輕的苗老師投身到以沈昌文為中心高舉鄒韜奮旗幟勇敢向前的洪流中去,筆名是和外表相差懸殊的“布丁”。
      《讓我去那花花世界》是作者的第三本書,護(hù)封上印著普魯斯特的話:“真正的發(fā)現(xiàn)之旅,不在于找尋新天地,而在于擁有新的眼光?!弊屓说牡拇_確為之振奮。開頭幾篇文章記錄了苗老師的旅行,讓人大有一種俗務(wù)纏身不能流連于山水的遺憾,同時也有一種借他人眼得以間接觀賞風(fēng)景的補(bǔ)償感。有的時候我們真的甚至希望有這樣一個人能夠替我們旅行幾天。
       也許是前面幾篇不乏出彩之處,后面所收的過往專欄卻使人產(chǎn)生了一種全書文章層次參差不齊的感覺??芍^之:“我來了,我看見了,我不服了?!毕瘛度?lián)》主筆和專欄作家將平日所作集結(jié)成書的情況不少:貝小戎的《西風(fēng)不識字》、殳俏《吃,吃的笑》、王小峰《不許聯(lián)想》,更還有三聯(lián)文集《生活圓桌》、《投資物語》……
       論水準(zhǔn),與苗老師旗鼓相當(dāng)?shù)挠行》?、薛巍、宋曉波,出之遠(yuǎn)者有主編朱偉的《有關(guān)品質(zhì)》鎮(zhèn)在那里,更還有不可重現(xiàn)的門下走狗眾多的小波。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三聯(lián)》的專欄全以書的形式呈現(xiàn)在面前而不是每周必至,有多少能夠逃過時間的沖刷呢。
      
      
  •     在圖書館書架上的探險之旅中,這是一件重要的戰(zhàn)利品。
      
      好的游記,會讓你想立刻出發(fā)。隨便翻開苗煒這本書的一頁,便看到一句“最差勁的一種旅行,就是根本不曾出發(fā)……”,瀏覽一下目錄,看到一個個引經(jīng)據(jù)典而又平實沖淡的標(biāo)題,我的興奮點立刻被激發(fā),帶著猙獰的表情大踏步的走向入口。
      
      每次去旅行,都覺得似乎應(yīng)該寫點什么,但是最終,還是看圖說話草草了事,我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看過很多游記,但是除了搜索引擎式的資料介紹,就是過度渲染的美好與矯情,似乎都不太符合我的期待。
      
      然而苗煒的這一本,就是我想要的游記。懷古思今,充滿知識分子的文化見識和充分的個人喜好,我就愛這樣有失偏頗的又帶點酸腐味的寫法。任何喃喃自語的小情調(diào),過上一段時間回頭看,就已經(jīng)過氣的慘不忍睹。然而周作人那些平和沖淡的散文,現(xiàn)在讀來還是滿口生香。如果中國能多些這樣的游記該有多好。
      
      他在俄羅斯的河邊讀著詩歌,在哥廷根大學(xué)里思考奧本海默和他的物理,在加拿大尋找斷背山的影像,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按著腦海里的那張地圖,尋找著在書本里熟悉的人物和景象,這也是我想要的旅行。我注定是一個對人文永遠(yuǎn)比自然有興趣的旅行者,有故事的地方才有風(fēng)景。
      
      http://understrange.ycool.com/
  •     尤其是長途。坐在窗口,已經(jīng)遠(yuǎn)離原來的生活,而未來的地方卻未到達(dá)
      
      這時候你只屬于你只屬于你自己,不屬于過去,也不屬于將來
      
      其實這本隨筆讀了就讀了忘了就忘了但是它讓我想起了火車
      
      想起了那些長長的夜,那些淡去的風(fēng)景
  •     那摘錄點,這摘錄點??催^這樣成文的沒看過這樣成書的。還游記。這世界真是騙子太多,導(dǎo)致傻子不夠用??催^內(nèi)容再看封底的評語。那就是一諷刺。引用“很遺憾沒有很早認(rèn)識這個寫東西的,否則小學(xué)就可以一起出板報,中學(xué)就可以一起出??恕!?br />   
  •     讀書的熱情早已不似中學(xué)時候那么高了,也許網(wǎng)絡(luò)kill掉了我們生活中太多的時間,我終于還是沒有把自己這個習(xí)慣改掉,拿到書如饑似渴。
      
      人總是不斷尋求自己缺失的一角,卻不知道,正是因為那一角的缺失,才變得可愛。
      
      我們總是抱怨,自己的周圍沒有風(fēng)景,可在總是有那么多人來到我們的故鄉(xiāng),拍照留念。
      
      只是我們太過熟悉罷了,熟悉到看不到。
      
      所以我們總是向往,遠(yuǎn)方,不管我們是否可以到達(dá),心向往之。
      
      作者替我走了那么多地方,讀文字,仿佛我已到達(dá),這就足夠。
      
      在自己的心中滿下太多的種子,要一一兌現(xiàn),我不曉得,自己會不會幸運(yùn)到有那個機(jī)會。
      
      三毛就是看了美國《國家地理》去了撒哈拉。
      
      而我,不愿停留在這里……
      
      
      
  •     不喜歡死板的書評樂評還有旅行記??赡苡腥司褪窍矚g一大堆數(shù)據(jù)和分析堆在那里,可是我一看到那樣的情形,大腦就會自動過濾。怎么想努力獲取點信息都不行。
      
      這本書還在看,覺得舒服??梢怨雌鹞蚁胱x下去的欲望。例如他寫到“早戀情人”的時候,很真實。女人穿有點透明的上衣,十幾年前的他坐在少女對面,心里激情四溢。這讓我想起以前我家對門的一個阿姨。夏天永遠(yuǎn)是真空上陣。別說我爸了,就說我這大姑娘都臉紅,但是那阿姨永遠(yuǎn)都姿態(tài)很瀟灑。我們兩家不怎么親密,所以我對她這人怎樣不是很清楚。不過后來有一次半夜我聽她和老公吵架很厲害。我睡不著,起來去曬月亮。從落地窗陽臺上,一轉(zhuǎn)頭,就看她在那里抽煙。穿著半透明的白睡衣,一口一口吐煙圈。一剎那,我覺得她不僅可憐,更是美麗。
      
      看了“從莫斯科到巴黎”,我禁不住地笑。說實話,我這準(zhǔn)內(nèi)蒙人都沒吃過錫林郭勒的羊肉。以前也聽說那的羊特別,但是沒想到竟然肋骨都比普通羊多一根。這讓我想到西方有些女人為了美,非得去美容院給自己減去一塊肋骨,就為了腰細(xì)。想不通的我啊,一邊啃羊腿一邊嘖嘖咂嘴:哪天內(nèi)臟被撞破裂你就不得瑟了…
      
      我很佩服,作者是個博學(xué)的人。他看過很多書,很多典故都信手拈來。而我呢,除了我特別喜歡,反反復(fù)復(fù)去看的那幾本之外,其他的幾乎只能受到刺激才想起來。就例如我上面舉的例子。如果作者沒說他初戀情人穿半透明衣服,我也想不起我家鄰居。
      
      我喜歡這樣舒服的書。勾著我不停地想,不停地想了解他說的那些我不知道的。ps:我想念我家樓下那家羊肉館了。我的口水啊,我的這些花花腸子啊。我的個媽啊,我好想你啊。。
  •     那是多么美妙的生活
      
      “跳跳兔酒吧”,蒙瑪特高地上,莫迪里阿尼和畢加索等人曾經(jīng)常光顧
      
      流動的盛宴里,海明威常常關(guān)顧的“丁香咖啡館”
      
      “威尼斯客?!?,海明威在這里第一次遇見了同鄉(xiāng)菲茲杰拉德。
      “福爾斯塔夫酒館”,貝克特,海明威,菲茲杰拉德等人經(jīng)常在此喝酒
      “我在這家酒館里的酒單上看見了產(chǎn)自歐洲的各種啤酒,點了兩杯。那幫文豪到底喜歡在哪個座位喝酒呢?”
      
      看了以后,真的是十分神往。那幫文豪究竟是怎樣在他們的時代過著我們的生活。并非是一個杰出的人,而是一群有著相當(dāng)智慧的頭腦,那么幸運(yùn)的生活在同一時代而又能相互吸引聚集在一起。就像,走出門,再往前走,再在某處拐個彎兒,海明威與菲茲杰拉德便碰上了。然后,這樣一群人,在酒館里,在街巷,在咖啡廳,在旅店。不停不停的說話。手舞足蹈。而以后,你將會讀到他們每一個精良的作品,瞻仰他們的天才。他們都分別成為了那個時代。而昨天,他們還聚在一張小桌子旁,隨意的談?wù)撝约耗硞€小說的細(xì)節(jié),勾勾畫畫,談到如何處理,如何難以下筆。
      
      但如果我有一天也會去到這些地方,那么是不是又會感到他們真真實實的生活,所以便會,雖仍欽羨他們那種表現(xiàn)出了某種卓越的興奮卻會有一種易于接近的真實感。感受到內(nèi)心里的感動。
      
      “他們的青春歲月就像是文學(xué)的青春歲月,他們那時候貧窮,年輕,拼命寫作,盤算著一個小說能不能賣出去?!?br />   
      他們分享激越的生活。一種才華。熠熠生輝。
      使得千百年后的人們,游歷各地,仍渴望觸摸到一絲一毫他們曾存在過的氣息。
      
  •     書名是《讓我去那花花世界》,貌似是本游記,開篇說“我看過太多甜膩的游記,把世界上眾多著名的城市或旅游勝地都描繪成美不勝收的地方,哪怕是一次平庸的旅行,也被渲染得格外浪漫。寫作者要是再透露出一種傻乎乎的高興勁兒,那就更讓人難受”?!闭f得挺好的,但問題是,這不是一本游記,就是一本隨筆大雜燴,部分文字跟世界各地有關(guān)而已??赐晁蚜艘幌?,果然,是三聯(lián)上專欄的結(jié)集,跟花花世界有關(guān),要說旅行,更多的是胡思亂想的那種思想旅行。
      
      讀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個有趣的過程,看到開始兩篇的時候,覺得他寫得很糟糕,感覺又被標(biāo)題黨騙了;再看幾篇,覺得是自己對不上暗號,如果熟讀歐洲歷史,對每個地名都馬上能反應(yīng)出人物和故事的人,看這本書應(yīng)該會覺得更有意思;再讀下去,覺得有些好看了,不過仍然覺得這本書是一本完全不能激發(fā)我的旅游興致的游記;再讀到后面,后面收錄的那些已經(jīng)不是單純的游記了,大概對背景知識的要求沒有那么高,于是終于覺得自己有感覺了。
      
      看完再上網(wǎng)搜搜作者的其他文字,明白了,對不上的地方,就是知識結(jié)構(gòu)的問題吧。80年代的人讀的書跟我讀過的還是有距離的。哲學(xué)和文學(xué),二戰(zhàn),六七十年代的美國,作者的旅行不是無目的的探索,而好像是去見老朋友,比如他去巴黎,是去拉雪茲公墓找肖邦,去找海明威的足跡,去德國,要去黑格爾,奧本海默,梵高呆過的地方,去盧森堡,要去卓別林故居,去加拿大,走的是斷背山路線。他的游記里沒有多少景物描寫,也很少寫旅途中碰到的什么趣事。人家也不屑于細(xì)細(xì)給你寫那些名人的故事,你能有共鳴就有共鳴吧,不能就拉倒。。。大概如果讀者恰好了解或者知道一點點相關(guān)的知識,看他的文字才能開始變得有意思。
      
      有一篇提到給lonely planet寫旅游資訊的人有的根本不出門,游記不過是在家上網(wǎng)查資料編出來的,鑒于作者現(xiàn)在貌似在寫小說,所以書里的旅行經(jīng)歷有虛構(gòu)成分也是很合理的。
      
      書里還有很多跟旅行沒什么關(guān)系的隨筆,關(guān)于汽車,關(guān)于電影,關(guān)于機(jī)場,關(guān)于足球,關(guān)于時代周刊,關(guān)于美食,關(guān)于google地球,關(guān)于央視的詩朗誦,關(guān)于環(huán)保。。。相當(dāng)明顯的專欄風(fēng)格,呵呵。看完很認(rèn)真的研究了一下這些文章的排序,沒有研究明白其中的線索或者思路,也許就是時間順序?
      
      總之,這真不是一本游記,如果是,也就是一本思想的游記。一本需要正好有很多背景知識才會覺得有共鳴的游記。
  •     旅行時總喜歡帶本書用來解乏。這本書大部分都是在一次長途出差中讀的,雖然書名很花哨,引得人人垂涎,并無限幻想此書能夠帶來多大的精神誘惑,讓我們這些總是在都市中忙碌的人偷得浮生半日閑,能夠體味下那可耐的花花世界。
      
      但才讀到1/3,我就被打敗了,發(fā)現(xiàn)出差忙碌了一整天后讀此書是一件越發(fā)對自己的折磨。并非說書的內(nèi)容多么的不好,只是苗老師的文筆嚴(yán)肅、外加思緒深沉,融入了太多歷史、政治的話題在其中??赡苁窃阱e誤的環(huán)境和錯誤的心境下,讀了錯誤的書,反正我并沒有找到原先想讀到的花花世界。
      
      要說此書的亮點,那就是能夠與我只享受美景+美食的旅行方式做下互補(bǔ),也算是一種特殊體驗吧。
  •     怎么說呢
      這本書讀下來感覺很奇怪
      作者感覺是想把旅行經(jīng)歷跟文化糅合在一起
      可這銜接給人感覺很生澀
      兩方面都講得不清不楚的
      至少我讀下來
      很像是一部流水賬里生硬的塞了些文藝牛逼元素。
  •     
      
      
      一個漢堡的價格就可以體驗苗老師的句子,您說不漲價,我作為讀者我還真過意不去。。
      
      支持您,苗老師!
  •     買這本書,僅僅因為降價了。再又是,三聯(lián)生活周刊反正也沒怎么看,老苗專欄更是沒注意過(囧慚愧),因此,倒也值得。
      
      前半部分可以說是對旅行的個人解讀。
      
      后半部分可以說是專欄的拉雜收錄。
      
      再之后,又終于回到花花世界中。
      
      唯一要嫌棄的就是封面和封腰的設(shè)計。封面算是可以,但是是和書本脫離的,即為一書皮。再加上一個印著各位名人推薦的封腰,十分地俗,拿起來也不是特別方便。如能在裝潢上多花點心思,就更好了。
      
      說句實話,前半部分還是不錯的。皆是關(guān)于旅行的大實話。
  •   這樣做公務(wù)員最好了,能有大把時間發(fā)展自己的愛好。
  •   哈,謝謝
  •   真滴是苗師傅本人?。。。?!我太激動鳥?。?!
    截圖保存。
  •   苗師傅,我也是你粉絲啊,看著你散文長大的
  •   你給自己打四星呢
  •   別談?wù)?aww 紅色高棉都一樣
    柬埔寨的那篇文章和博客上的那篇一樣么?
  •   恩,樓上樓上,應(yīng)該打三星哈,不過,我還是推薦一下吧
  •   從那篇 但願你的道路漫長 開始就喜歡苗老師的文章了
  •   打幾星都會有人有些想法 苗師傅又沒走開小號又注銷什么的套路 好的壞的不都是自己的
  •   苗老師,不知道啥時候能得到你的簽名版。
  •   很久以前那個國慶節(jié)的紅色花環(huán)
    讓我一直感動到現(xiàn)在的文字
    可惜不是你
    讓我去那花花世界
  •   最愛的就是這本
  •   好吧,剛買了,還沒到,等等看~
    還好奇為啥兩個版本為啥字?jǐn)?shù)差那么多來著
  •   我也是,受到刺激才能想起點事兒來
  •   你也有老年癡呆癥了么。。sigh啊
  •   是的,我估計一直到老我都會被這種怪病纏身
  •   如果能有選擇性老年癡呆就好了。不想記起來的事就忘掉,這多美啊~得病也成好事了
  •   苦命的是好事的不一定歷歷在目,壞的總是被反芻
  •   嘛~~多鍛煉鍛煉就好了~~
  •   花花世界讓人向往。
  •   估計那個封面設(shè)計沒當(dāng)過文藝小青年
  •   弱弱的說,我還真就是沖著封面去的
    不過那個封腰也忒惡俗了點
  •   比我的期待差一點
  •   是呢,真是一個失敗的封腰啊。
    封面的創(chuàng)意其實還是不錯的,用了單向街書店,有點文化的樣子。就是裝潢形式差了點。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fèi)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