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女孩當如是

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困困  頁數(shù):259  
Tag標簽:無  

前言

  我認識困困的時候,她住在謝菲爾德,那里大概死氣沉沉,-了無生趣。我曾經(jīng)熟知的謝菲爾德聯(lián)隊和謝菲爾德星期三隊都早已降級,坩堝劇場舉辦的斯諾克大賽也沒讓我對這個城市有更多的了解。我能想象那里的沉靜與破敗,然后她從MsN上冒出來,喝多了酒,絮絮叨叨地說個不停。她像一個逃兵一樣,從sARs彌漫的北京城跑到英國去留學,在那邊空蕩蕩的超市里打工,在一本本法律書上用自己的鉛筆劃上道道,東拼西湊地完成一篇論文,但注定將回到北京,將充滿思念的回想那段在英國的歲月,并且動用自己的想象力將它美化,對于她這樣的姑娘來說,生活永遠在別處。  她并不容易對一件事感興趣,但很容易就對一件事感到厭倦。作為一個心理優(yōu)越感極強,又在視覺愉悅上有瑕疵的女性,她從小就被教育,不但要自信樂觀,還要像莫扎特一樣聰明。在她無事生非大哭不止的童年,只要對她說,“再哭你就變傻了”,她就會抽抽答答地噤聲,心里默默背誦著小九九——一得一,一二得四.立即開始驗證自己到底傻沒傻。最終,還是有不少人充滿憐惜地說她傻了,這個字意味著某種不向世俗屈服的、頑強的天真。她會在地上打滾,為自己要一塊糖吃,到長大之后,她會用自己一個月的收入買一個昂貴的包,一條做作的裙子,這是她所理解的“財務自由”。她有極強的生活能力,但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的本能更為強大。

內容概要

這是一本膚淺的社會學著作,也是一本深刻的流行文化報告。作者用獨特的視角和文學化的語言來關注和評點西方名流、電影、文化事件與時尚。揭密了流行影視作品的臺前幕后花絮,撤掉名流身上的權力光環(huán)審視他們的前世今生,消解了時尚制造的浮華與喧鬧。面對一個上演著激烈沖突的舞臺,作者扮演了冷靜的旁觀者和報道者角色,同時也有強烈的個人風格與觀點,熱烈,譏誚,幽默,并富有情趣。這是一本“高級八卦”。

作者簡介

困困,又叫于萍,1980年生人,先后畢業(yè)于中國政法大學和英國謝菲爾德大學?,F(xiàn)為《三聯(lián)生活周刊》記者。在《時尚先生》、《周末畫報》等報刊開有專欄。本書是她在《三聯(lián)生活周刊》專欄“流言”的精選集。

書籍目錄

影像篇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藍精靈 上流女孩當如是 本·拉登,你在哪兒?   那真是個性感的年代 什么是貝蒂的 點燃焚燒公主的篝火 保姆跨過階級的門檻 錯亂少年愁 給小孩的哈里和給大人的托尼 憨豆不是唯一的堅果 毒王弗蘭克 代號 伍迪·艾倫旗下女性談 成為漢尼撥:萊克特 八卦《亂世佳人》人物篇 過期的欲望與新鮮的都市 天命之年麥當娜 有柔嫩眼皮和暴力快感的隱士 天生名流卡波特 衰老這場屠殺 與時俱進的老頭 阿瑟·米勒 他們?yōu)槭裁聪矚g伯格曼 那些70年代的毛頭小子 兜售反對的人 人工降“雨” 克魯斯與反克魯斯 土褐色的謝莉 帕麗斯·希爾頓 吟風弄月歸去休 死于成名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 卡薩諾瓦的女人們 凹造型記者 權力即春藥 那時候似乎蠻重要的事 七個不能說的詞時尚篇 奧爾森家的兩個小婦人 反《VOGuE》,反正都《VOGUE》 攝影師與作家 時尚“布萊克”名單 被高估的裁縫 Bottom Line   漂亮的和被詛咒的 誰是保羅·弗蘭克 超模崔姬 艾克特夫人

章節(jié)摘錄

  影像篇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藍精靈  我有我有一朋友,是個典型的都市時髦女郎,她永遠用睫毛跟人打招呼,一年到頭從來不穿褲子,只穿超短裙,麻桿腿裹著色彩紛呈的絲襪,連彩虹看了也要自慚形穢。某一次討論小時候的動畫片,她說:我最喜歡《藍精靈》,印象深刻的是這么一集:格格巫施了魔法,把藍妹妹變成了個騷娘兒們,她整天在村子里抖騷,全村的藍精靈都愛上了她,一天她翩然走過,笨笨正好在修剪花草,情迷之中就把灌木修成了藍妹妹形。一個人要成什么樣兒,18歲時就奠定了,其他歲月都是為它添枝加葉。這位都市時髦女郎要成什么樣兒,8歲的時候就定了。  藍妹妹是藍精靈村最獨領風騷的人物,藍爸爸都略遜一籌。村里統(tǒng)共有101只藍精靈,樣貌相仿,以性格特征命名,比如農(nóng)農(nóng)愛種地,詩詩會寫詩,困困老打瞌睡,但只有那兩位卓而不群。藍爸爸542歲,統(tǒng)領全村,戴紅帽子穿紅短褲;藍妹妹金發(fā)披肩,穿白裙踩高跟鞋,更醒目的是,她是唯一的女性,她不以性格特征命名,女性,就是她最大的特征。這樣的設置讓后世浮想聯(lián)翩:怎么沒有藍媽媽?藍精靈們打哪兒來?只有藍妹妹一個女性,村里和諧嗎?2002年那個探討宇宙生死的懸乎電影《死亡幻覺》就討論了一小下,結論是:藍精靈為無性繁殖。漫畫作者皮約也曾被認為有歧視女性之嫌,不過這個比利時人英語不大靈光,1980年代在接受美國NBC電視臺采訪時總是答非所問,記者反復逼問他為什么藍妹妹那么孤獨那么柔弱那么愚蠢,皮約火了:難道你非要讓我再給她畫個健身教練嗎?  其實我早忘了藍妹妹是怎么來的,好象從一開始她就在那兒,故做媚態(tài)。在Youtube找來她初登場那集,視頻說明上寫:藍妹妹是格格巫創(chuàng)造出來以腐蝕藍精靈村的糖衣炮彈。格格巫用蝰蛇的舌粉和鱷魚的三滴眼淚在鍋里把她給熬了出來,嘴里喊著:你要把藍精靈村搞垮!一開始她黑頭發(fā),眼神邪惡,穿樸素白裙和平底鞋,躺在森林里被健健發(fā)現(xiàn)。健健是村里典型的工人階級猛男代表,胳膊上有個箭穿紅心文身,力大無窮,見著躺在地上哭哭涕涕的藍妹妹后,就發(fā)生了當年不覺得現(xiàn)在聽來非常淫蕩的一段對話:你是誰?我是藍妹妹。沒聽說過。那你一定會喜歡你看到的……健健就不吱聲了,之后把藍妹妹扛在肩膀上帶回了村。她使了兩個壞招兒來腐蝕藍精靈村,全部落敗,被逮起來審判時,藍妹妹使出女性絕招——坐地大哭,并迅速供出了格格巫。她一哭全村心都碎了,藍爸爸干脆說:我用魔法把你變成真正的藍精靈吧!一番搗鼓,藍妹妹煥然一新,成了我們后來見到的金發(fā)碧眼樣兒,并且,連小手腕都不會耍了,更加愛哭好嚼舌頭沒大腦。認真復習這段時,我感到很迷惑,這一插曲怎么就在記憶里成了空白?在我當年小小的腦袋瓜里,藍妹妹固然很傻很天真,卻也團結友善,更沒有地位卑下被歧視的印象??稍倏磪s認同了這種暗示,她由壞變好的標志僅僅是由相貌平平變?yōu)榻鸢l(fā)美女,這簡直是對女性的誤解嘛!男藍精靈們性格各異,她卻類型化;男藍精靈們是主流,她邊緣化;男藍精靈們決定了村子的價值觀,她卻只能取悅并融入其中……  第一幅《藍精靈》漫畫1958年就被比利時人皮約創(chuàng)作出來,直到1981年被美國人買走,才算開始風靡全球,我們小時候看的都是美國版,據(jù)說至少在1986年的暑假就在北京電視臺播出了?!端{精靈》的美國東家Hanna-Barbera動畫公司也掌管著《貓和老鼠》,但當年藍皮膚人的風頭無人能敵:從1981年在NBC播出,差不多400集,到1990年一直占據(jù)著周六早晨的收視頭牌,得過兩個艾美獎。彼時女性運動風起云涌,《藍精靈》的女性觀自然另類,但考慮到創(chuàng)作時的年代,算是次要矛盾,《藍精靈》還要被剝下商業(yè)工具和意識形態(tài)炸彈兩層皮。  里根執(zhí)政的美國,對動畫片有個政策:先有玩具后有動漫形象的都是商業(yè)促銷片,不許播。《藍精靈》從1960年代開始當過雷諾汽車的代言人,后來很長一段時間作為英國石油(BP)的廣告主角,美國人僅僅把他們當成一群玩具,NBC將其拒之門外。對付這一政策有個招數(shù)叫脆餅策略(來源于另一動畫形象草莓脆餅女孩),無他,就是使勁宣揚動漫形象歷史悠久與商業(yè)關系不大,《藍精靈》是成功擊破壁壘的第一個,即便得益于歲月,《藍精靈》成功面世還是有個段子:當年NBC的總裁跟小女兒在街上溜達,女孩為了要一個藍精靈玩具躺地上打滾,這位總裁為了哄孩子,不但買了一玩具,還把動畫片給播了?!  端{精靈》與同時代動畫片的最大區(qū)別是,它并非關于幾個布景幾個人物的小場景短劇,它構造了一個社會。這個社會,推行共產(chǎn)主義。從1980年代到50周年紀念的今天,關于《藍精靈》是共產(chǎn)主義宣傳員的理論就沒消停過。證據(jù)包括:藍爸爸代表卡爾·馬克思,他長著馬克思大胡子,身著意識形態(tài)紅;村里沒有私有土地,不通行貨幣,共同勞動,共享食物;有工、農(nóng)、兵、知識分子藍精靈,卻是沒有國王和牧師藍精靈;反派格格巫代表著從頭到腳都流著血和骯臟的東西的資本主義,長一鷹鉤鼻子,還是個猶太人……另一些證據(jù)就很無厘頭:藍精靈的英語SMURF是SovietMenUnderRedFather的縮寫;全村人都認識,互稱其名時卻非得加上Smurf,比如PapaSmurf,ChiefSmurf,其語言習慣跟列寧同志相仿。更加坎普的是,還有人以信仰不容玷污的勁頭予以反駁:《藍精靈》宣揚的是善良美好的普世價值觀,共產(chǎn)主義從來不歧視猶太人,馬克思就是個猶太人……  復習《藍精靈》時,我又找到了好多小時侯的動畫片,卻全變了味道?!痘ㄏ勺印吩?jīng)是有全世界最多漂亮衣服的美女,可再看,比起紐約時裝周圖集差遠了;丁丁也不再僅僅是個毛頭冒險家,他是個記者,連他的雪瑞納犬都比《南方周末》更有力量;至于《藍精靈》,多么幼稚陰險,想到那個蹲在電視機前哭喊著我要看動畫片,我要看動畫片的小賴孩,真想將手伸過時光隧道抽自己一巴掌。我為自己有了成人視角感到得意,我與以前的自己產(chǎn)生了代溝。有人說動畫片不可兒戲,因為它澤背后世。50歲的《藍精靈》只在幾個歐洲國家博取了紀念的掌聲,除了那些喧囂的詮釋,我再也沒在電視上看過重播。90后關心這些隱喻嗎?他們知道藍精靈嗎?我也不清楚,我都沒怎么跟他們說過話。但關于他們,我想講另外一個冷笑話:有一天我突發(fā)奇想問一個95年生人,你知道小虎隊嗎?他迅速回答:知道!之后的話就不那么叫人欣慰,他說:就是那個干脆面。他把小虎隊和小渙熊搞混了?! ∩狭髋斎缡恰 ?002年,《緋聞女孩》小說剛出版時,可招來不少罵名:小雞文學,淺薄,速食,永遠不會得什么文學獎,只會被小姑娘們偷偷摸摸看完然后迅速被扔進垃圾桶。2007年《緋聞女孩》電視劇開播,評價大抵如上。但美國CW電視臺播出該劇后夜間收視率暴增20%,《緋聞女孩》成為最受歡迎的青少年電視劇。小說開始被正名,甚至得到了知識分子雜志《紐約客》的溢美之辭:是青少年享樂主義的圣餐,是氣喘吁吁之前最后的美味,就像暮色降臨前的一抹金黃。小說還被稱為《洛麗塔》式黑色幽默的得衣缽者,就像亨伯特總算獨占了他的小仙女。她們下雨時坐著讀書,在擁擠的飯館安靜地飽餐一頓,或靜靜地與其他司機及他們的孩子凝望撞得粉碎、濺滿血污的小汽車,還有只女鞋掉在壕溝里,小仙女說:這正是我在商店里想對那個笨蛋描繪的那種鹿皮鞋!  《緋聞女孩》的開頭,好像正是為拍個時髦電視劇而寫:歡迎來到紐約上東區(qū),我們在這里生活,在這里上學,在這里玩兒,在這里睡覺——有時和其他人一塊兒。我們有無窮無盡的金錢、豪飲和任何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們的父母很少在家,所以我們有很多私人空間。我們時髦,我們繼承了一流的好長相,我們穿漂亮衣服,我們最了解派對。這段旁白來自一個匿名博客緋聞女孩,她是整本小說的講述者,小說描寫的正是那群紐約富二代的私生活,消息來源為無時無刻不用手機拍照的全民狗仔隊。博客每有更新就被RSSfeeds發(fā)送到訂戶手機,成為全城的話題。更緊貼時代脈搏的是,小說每一頁都可以看作名牌教材,除了耳熟能詳?shù)腜RADA,HugoBoss,MarcJacobs,還毫無保留地公開了至潮人士的秘密武器,諸如ChristianLouboutin,JohnFluevog或者MichaelKors。僅有浮光掠影是不夠的,小說還填塞了一些文學品牌。那些富家女今天膝蓋上放的是時尚雜志,明天可能就換成了托爾斯泰或者歌德的巨作,來了興致還能小段背誦王爾德、海明威或莎士比亞的名作,小說章節(jié)經(jīng)常出現(xiàn)紅或黑、我們不談論愛情時都說些什么這樣的小標題?! ∈畮讱q的時候,《緋聞女孩》的作者塞西莉·范·姬格薩在一所貴族私立學校上學。她早晨6點就起來,先坐火車再倒出租車,抵達她在紐約上東區(qū)的避難所,那里云集著早慧精英和有錢小孩,他們年紀輕輕就學習怎么在勢利眼的包圍下掙扎和生活。成年后的塞西莉住在紐約布魯克林區(qū),有一棟大小適當?shù)姆孔印⒁浑p兒女和一只叫蒲尼的禿毛貓,過著最平常的中產(chǎn)階級生活??伞毒p聞女孩》好像開啟了一段塵封的秘密,只有少部分沉默的人經(jīng)歷過這樣浮華、喧鬧的青春期。少女塞西莉被追捧為青少年版菲茨杰拉德,有一雙洞悉人生的眼,握著記錄的筆。她塑造的人物無非一個好女孩、一個壞女孩,她們爭奪一個懦弱的男孩,為了階級區(qū)分,再外加三兩平常人家的孩子,好似一部美國版《流星花園》。按照前輩簡·奧斯汀或者夏洛蒂·勃朗特的邏輯,壞女孩終將受到命運的懲罰,好女孩往往被作者靈魂附體,雖然憂愁卻結局圓滿??扇骼蜃苑Q她更喜愛那個壞女孩——布萊爾。她漂亮、尖刻,經(jīng)常毒舌,并且十分自大,可每當說出什么蠢話就顯得非??蓯?。比如她媽打算嫁給一個姓羅斯的猶太人,她就尖叫:我不想改名為布萊爾·羅斯,像個劣質香水名。她最大的夢想是能上耶魯,她是這么規(guī)劃的:加入維和部隊,曬一身炭黑,得諾貝爾和平獎,與總統(tǒng)一起吃飯,這樣總統(tǒng)就可以推薦她上耶魯啦。這個小姑娘承受了男友的欺騙,閨密的背叛,父母的不和,除了美貌和金錢,她再也沒得到什么福祉。她親身實踐了某個花花公子的話:我們將會繼承信托基金,繼承漢普頓的大房子,繼承毒品上癮的處方,可快樂從來就沒在繼承清單上??擅坑袨牡溄蹬R,布萊爾都咬著牙挺過來,眼見終將成長為一個百毒不侵的bitch。在上流社會,bitch這詞不是罵人話,而是一種嬌嗔,一種昵稱,一種心領神會的通行證?! ‰m不是先驅,卻也算一個標桿,《緋聞女孩》領著一堆同類(小說《A-LIST》、《小圈子》,電影《賤女孩》、《獨領風騷》)引發(fā)了新的青少年文學浪潮,其封面或海報往往類似:一群華服女孩懶散地閑坐在房車的后座上,擺出趕赴派對的姿態(tài),描寫對象正是上流小青年。再被批評浮華空洞,它們和老派的青少年讀物的內核也都差不多:就像《彼得潘》、《愛麗絲漫游仙境》或者《哈里·波特》,構造的都是想象中的神秘仙境,不同之處僅僅在于一個是永無島,另一個是曼哈頓私立學校。《緋聞女孩》被當成《欲望都市》的青少年平裝本,但《欲望都市》還給人點兒奔頭:只要你來紐約,來曼哈頓,你就會打入大齡未婚女青年的高尚小圈子,就有機會結識大人物;《緋聞女孩》卻讓你沒機會,你女兒沒機會見識私立學校的風景,所有秘密只能聽緋聞女孩講。況且比起老派讀物的怪力亂神,新浪潮仿佛更有亦真亦假的高明?! ?jù)說《緋聞女孩》們的罪過不在淺薄,而在價值觀不正確。從《小婦人》中性格各異的淑女身上還可以看到正直、善良、堅強與愛心,到了《緋聞女孩》,只剩下拜物、吸毒、爭風吃醋與性欲勃發(fā)。它被批評為用甜美包裹腐敗??珊伪啬敲刺搨危@才是現(xiàn)實。塞西莉·范·姬格薩說:在紐約只有兩條路走:要不賣胳膊賣腿送你的孩子去私立學校,在那里他們學會了買貴衣服,攀比富爸爸,也學會了拉丁文,會背誦濟慈,能熟練應用運算法則;要不然就送他們去公立學校,還沒等學會什么,就被某次校園暴力給槍殺了?! 】赡苁菑摹独嫌延洝烽_始,美國電視劇人物的生活水準就在不斷提高,那會兒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還要合租一間房,之后人人有間公寓,現(xiàn)在不住豪宅,不套上名牌,都不好意思播出。富人的生活才是生活,他們占據(jù)著各個頻道的各個時段。要看普通人,只有真人秀節(jié)目,教義還是鼓勵你努力吧、奮斗吧、忍受吧,以獲得巨額的獎金好擺脫那平庸的窘境。窮人沒有生活,窮人都在《越獄》。相貌平常、性格溫和的一般人,身處其中僅僅是個道具,顯示脆弱無能的道具。他們只能給《開司米黑手黨》里的淑女或者《霉男大亨》里的紳士端咖啡,他們的孩子永遠上不了《緋聞女孩》的學校。早些年看到《欲望都市》里的凱麗,ManoloBlahniks鞋子是左一雙右一雙,望一眼堆放在門口的那幾雙灰撲撲的二流貨,心里一陣沮喪。如今你的生活被全盤否定:你逼仄的房間,你不見陽光的小窗,你的假名牌手袋,你不合體的西服,你去不掉的法令紋……也許你僅僅剩下仍然堅強的意志,告訴自己:演的都不是真的,是幻想。  本·拉登,你在那兒?  2004年,摩根·斯伯羅克在拍完記錄片《大號的我》后體重增長了近20斤,還收獲了高膽固醇、高血壓和一只壞肝。這個電影演的是他一個月內不吃別的,只吃麥當勞的生活,后來片子在圣丹斯電影節(jié)上獲得贊譽,被奧斯卡提名,叫麥當勞害怕(取消了美國的超級大號漢堡包)。事后他花了兩個星期來治療那被肥油占據(jù)的肝,花了14個月來減肥,期間反復反彈,他的媽媽欣慰地說:這下你總算理解了女人?,F(xiàn)在摩根·斯伯羅克的身體完全恢復了正常??墒撬木駴]有。他意識到電影改變世界的可能性,一個又一個壞點子在他腦袋里嗡聲作響,他成了一全職記錄片導演,專門用夸張荒謬的表演和全然客觀的記錄形式來嘲諷權勢,贏取了電影圈的奸細和壞點子大王的外號。他最新的壞點子是尋找本·拉登?! ∮涗浧秺W薩馬·本·拉登到底在哪兒?》的海報模仿了印第安那·瓊斯系列,摩根·斯伯羅克騎了頭猙獰的駱駝,穿越炸彈紛飛的沙漠,下有一行大字:發(fā)現(xiàn)之旅。也許可以被當成個風光片,電影囊括了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摩洛哥、沙特阿拉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風景,但在或者遼闊或者破敗的風景中央,總有那么個小人兒,他孜孜不倦地仰天發(fā)問:本·拉登,你在哪兒?那正是摩根·斯伯羅克,他向每一個邂逅的人問起這個問題。一個巴勒斯坦青年說:是本·拉登宣布了美國人在中東的合法。一個以色列記者說:我們雙方都是他的人質。一個阿富汗人說:如果我知道他在哪兒,我就把他撕成兩半。旁邊一老頭問:本·拉登誰呀?摩根·斯伯羅克答:他炸毀了美國的大樓。老頭很憤怒:干他!過了一會兒老頭又加了一句:干美國!  這是一部制作精良、裝模做樣、假英雄氣十足的電影,摩根·斯伯羅克在里面化名花花公子(Dude),他完全假裝自己是一傻子。這個花招在拍攝《大號的我》時使他不會被當成個比麥當勞還糟糕的嘩眾取寵者,到了《奧薩馬·本·拉登到底在哪兒?》,他用地緣政治學、恐怖襲擊和戰(zhàn)爭來炮制漢堡,他不是個憤青,反而自我塑造成個政治觀點曖昧不清的土包子。在阿富汗,他跟美軍混了一陣兒,被允許扔一顆手榴彈,笨手笨腳后他嘆:糟透了!。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處,他把腦袋鉆進一處洞穴,大喊:呀——呼——,奧薩馬,沒有任何回聲。當他身著防彈衣頭頂滑稽的探測器抵達瓦奇里斯坦(巴基斯坦西部),那個半自治的部落地區(qū)是許多專家高度懷疑的拉登藏身地,邊界上立一小牌:外國人禁止入內,摩根·斯伯羅克對著鏡頭說:確實該有人抓住他,但,那不是我。他掉頭回走。電影以老歌《為什么我們不能成朋友?》作為結束。  《大號的我》之后,摩根被稱為小號邁克·摩爾,對此他深感榮幸。這位前二流喜劇演員,長期的無家可歸者,被電影學院踢出去5回的倒霉鬼,僅僅玩了一把票就成了名導演,這叫他受寵若驚,他保持著恭順謙良,并不擅長唇槍舌劍,或者說,除了拍攝的都是記錄片,他與邁克·摩爾幾乎沒什么相像。小號的摩根·斯伯羅克并不急于把自己塑造成個左傾工人階級代表,也沒有反對一切的憤事嫉俗,他不流露極端的政治觀點,不要眼花繚亂的選擇性包裝,反而充滿了個人趣味和游戲精神。  《大號的我》的創(chuàng)意來自一條新聞,有天他縮沙發(fā)上吃薯條看電視,說有兩個女孩正在起訴麥當勞使她們發(fā)胖,摩根心想:我一聞見超大號漢堡的味兒嘴巴就像只汩汩冒口水的狼狗,卻總也吃不胖,何不一試。拍攝《大號的我》時他不發(fā)表任何觀點,只是一天三餐準時出現(xiàn)在大M標志下,片子公映后他只在采訪時說過:麥氏薯條完全不像食品,倒像是人造的、黃色的、長條的塑料制品。不過,吃不吃由你。最讓他興奮的不是被奧斯卡提名,而是路上遇到有人握著他的手說:謝謝你幫我擺脫了快餐。而不是有人大罵:我恨你,你剝奪了我的孩子吃麥當勞的樂趣。  之后他制作了一個系列電視節(jié)目《30天》,把《大號的我》所創(chuàng)立的真人秀記錄片形式拓展到新領域:30天內,嘗試當一個穆斯林,一個酒鬼,一個被扔進GAY圈兒的直男……摩根·斯伯羅克親身出演了一集,他和他老婆搬進棚戶區(qū),干著只拿最低工資的活兒,每天累得半死,卻依然不知道下頓飯吃什么。他們體會了30天低保戶生活。真是段怪經(jīng)歷,當一個窮人每天一睜眼就有人管你要錢??扇绻y行里有了一大筆錢,突然什么都免費了,什么都變得又便宜又便捷。他還照著這個路數(shù)制作了記錄片《第三波》,在印尼海嘯結束后,帶了4個志愿者抵擋當?shù)卮迓渑晾麃?,去記錄和體會那里的心碎與重生。  尋找本·拉登大約是他最接近政治的一次,這個壞點子卻來自他的老婆宣布懷孕的消息。是不是等到我的孩子不再使用尿布的時候,美國要把全世界的人都當恐怖分子?他想給即將出生的孩子一個回答。電影同步發(fā)行的還有一張游戲卡,上面是很Q的卡通造型基地組織首腦和一只大坦克,以及一套本·拉登小人跳舞游戲盤,正經(jīng)不錯的滿月禮物。最終,他當然沒有找到拉登,卻找到了更多答案:他仿佛體會到那個人之所以成為本·拉登的原因;他感受到中東人狡猾的分裂,他們仇恨美國,卻喜愛大手大腳又傻忽忽的美國人;他甚至夢想著能為更深入的對話打開一扇門。至于給孩子的答案,希望有一天他/她看到了電影,說,我想出去轉轉,去看看世界?! ‰娪笆欠窨梢愿淖兪澜??答案是,可能吧。1934年,克拉克·蓋博在《一夜風流》里解開他的襯衫紐扣,露出濃密的胸毛。他沒有穿內衣。那一年美國的內衣銷量下降了75%。這個逸聞無從考證,卻是好萊塢最津津樂道的段子,它所營造的假象和企圖把電影當成一門社會工程學的幻想,在這二年得到更多回應,電影不僅可以改變內衣銷量,還可以改變戰(zhàn)爭,饑餓,全球變暖,垃圾郵件,血鉆??梢豢吹竭@種說教式大片,我就想起費里尼的《小丑》和他對小丑的闡釋:藝術家不必嚴肅認真地反對官僚,這只會抬高他們的身價,因為你反對他們,說明你把他們太當回事,無意中反而加強了他們的權勢,承認了他們的權威。藝術家把荒謬的東西夸大到可笑的地步,即使不幸淪為小丑,即使他要付出暫時拋棄自我的代價,他仍然要保持一種曖昧的姿態(tài),把自己放在搖搖晃晃的蹺蹺板上,努力把損失轉成收獲,把空虛變成期待。摩根·斯伯羅克還不至于被稱為大師,但他糟踐自己的手段和曖昧的觀點,那種不去體會歌星、名模、企業(yè)大亨的生活,反倒認真感受窮困、恐懼與混亂的真人秀表演,可能更有利于美國的精神文明建設。

媒體關注與評論

  困困看了很多外國的書、電影,更走了不少外國地方。但好的是她沒被這些經(jīng)歷 弄成一個學究,文青、海龜——她的聰明和透徹穿透了這一切。所以她能帶著你像偷聽咖啡館里鄰座的gossip一樣,很家常,很私密地聆聽到全球文化圈的時髦事兒,而且還不讓你覺得自己是個外人,  ——歌手 老狼  困困對毀滅的東西非常敏感:時間,身體,隨骨質一起疏松的才華,被歲月?lián)p耗的意志和情感……難得的是,她能賦予這毀滅一種智性的譏誚和超然,讓我們覺得,此生還是值得一過?!  禛Q》中文版主編 王鋒  沒人能像困困一樣,把浮世流言寫得這么美好又無情?!  K絲黃  困困是一個知道文字個中趣味的作家,所以,她的文字癖乃是對她自己,以及讀者的靈藥?!  獙谧骷?、詩人 巫昂

編輯推薦

  《上流女孩當如是》是作者在《三聯(lián)生活周刊》專欄“流言”的精選集。書中身為上流社會的他們有無窮無盡的金錢、豪飲和任何想要的東西,他們時髦,他們穿漂亮衣,他們最了解派對,他們將會繼承信托基金、漢普頓的大房子,可快樂從來就沒在繼承清單上。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上流女孩當如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37條)

 
 

  •   發(fā)貨很快!
    此書是作者在《三聯(lián)生活周刊》專欄“流言”的精選集。
      這是一本膚淺的社會學著作,也是一本深刻的流行文化報告。作者用獨特的視角和文學化的語言來關注和評點西方名流、電影、文化事件與時尚。揭密了流行影視作品的臺前幕后花絮,撤掉名流身上的權力光環(huán)審視他們的前世今生,消解了時尚制造的浮華與喧鬧。面對一個上演著激烈沖突的舞臺,作者扮演了冷靜的旁觀者和報道者角色,同時也有強烈的個人風格與觀點,熱烈,譏誚,幽默,并富有情趣。這是一本“高級八卦”。
  •   很好看的書,對于電影、時尚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確實是“上流女孩”!
  •   困困的專欄文章沒少看,終于出書了,必然追捧!
  •   非常喜歡困困的雜文。值得收藏。
  •   喜歡看困困的雜文
  •   困困的博客看完了 買書就是為了看著方便
  •   是困困以前所寫評論的收錄吧,還行!
  •   非常喜歡,除了封面優(yōu)點媚俗了,困困真棒!??!
  •   很有意思的一本的書,就像一個身邊的朋友聊八卦一樣,輕松愉快,又了解了一些名人們的軼事。挺好
  •   內容涉及面很廣,視角獨特,很適合作枕邊書。
  •   好看好看,太八卦了。
  •   最熱門話題全都有,可讀性也很強,看了后好些都在網(wǎng)上搜了搜,補了很多東西
  •   首先書本身就很漂亮其次坐著很有思想買來看看別人的想法也很好玩況且文筆又那么棒
  •   我覺得這個名字是書商和作者討論之后,作者妥協(xié)的結果...文筆鋒利,顯現(xiàn)了作者的機敏和睿智,大量有趣的信息和思考,值得一讀再讀
  •   剛剛拿到手,感覺不錯,就是書的封皮開了,書有點舊,看完再評論
  •   很精彩的一本書,不明白為啥起這么浮躁的一個名兒,哈~還是要大力支持啊,內容還是很贊的
  •   相當喜歡的一本書,女兒也喜歡。
  •   包裝封面很好看
  •   讀起來輕松有趣,喜歡。
  •   好書送貨也算快我個人是很喜歡拿到書走進教室大家都看著我手上粉色的~哈哈內容也不錯適合女生看~
  •   好的很厚誒
  •   書很好很新...
  •   書是好書,就是發(fā)貨比較慢,可能是我買的多配貨慢嗎?也許吧。不過還是不錯的。
  •   很不錯得書呢!
  •   《上流女孩當如是》是困困在三聯(lián)上專欄的集子。剛剛讀完。不失為一本消遣的好書。追根溯源,這是典型的三聯(lián)文藝體——流行文化,以及流行文化承載人物之秘辛。作為一本新聞類綜合雜志,三聯(lián)的文藝專欄都絕對有時效性。此外,還有一點點品位,以及很多八卦??傊淖饔镁褪歉嬖V你知道一點又不大懂得的一些東西。作為一個專欄而言,它有著固定的模式——開頭結尾起承轉合;內容各有限定——文章可以分類匯總;字數(shù)相近規(guī)模統(tǒng)一——剛好一次大便。早年娜斯也寫過這樣的專欄,也出過集子。匆匆讀起來,可以了解不少文藝感慨與文藝界八卦。但是相比千人一面的專欄文章模樣,我更喜歡娜斯之后出版的較私人性質那本《想象舞蹈的瑪格麗特》。專欄這東西,某種程度上執(zhí)行的是編輯的意志。所以,看一本集結而成的冊子,不應對形式、內容和作者心思做過于嚴厲的評判。因為它并非是真正的“作者電影”。看的時候消遣的同時長了見識就是附加值。我喜歡困困講影像和人物。因為我看電影、看美劇,還因為我八卦,我樂于打探名人私生活,同時假裝感慨人生命運世事多變。這點愛好在這本書的前半本都滿足了。這本書的后半本,我咬著牙(過于夸張,也沒那么痛苦)堅持讀完。結論是,我對時尚真的不感冒。準備繼續(xù)讀這套書苗煒的那本。開大會的時候在臺下看——看得我眼睛不能聚焦。發(fā)短信于某曉:“他是不是英文特好啊,看著跟翻譯過來的似的”。某曉答曰:“好得沒話說,早年做記者專跑國際新聞”。我讀完此書一定上篇感想——論英語學習的終極境界。
  •   千萬不要被標題所迷惑,以為這是一本類似于《格調》一樣教你如何裝成別人的書。這個題目其實只是這本集子中某一篇文章的標題,說的是近期大熱美劇《緋聞少女》。編者把這個單獨拎出來明顯就是別有用心,打算多打一竿子不是這杯茶的姑娘們。本書是作者在三聯(lián)生活周刊專欄的精選,我最近接二連三的買了好幾本“三聯(lián)產(chǎn)物”,總結起來所謂“三聯(lián)文字”都有這么個特色:80%的資訊輔以20%的觀點。非常精準的把住了現(xiàn)在讀者的脈象:想要知道些新鮮事且想聽聽別人是怎么想的,但也想保留自己思考的余地,絕不愿意看作者一人把話都說盡。困困是80后姑娘,感謝上帝啊,她沒有掉書袋子的陋習,說得都是關于娛樂時尚、音樂電影的花邊、緋聞、八卦等等。但是資訊量相當足,而且有時候足到讓你覺得是一個新聞接著一個新聞。有好幾篇讓我有點懷疑是否是直接從外文雜志里翻譯過來的文章,因為語言實在是相當?shù)淖g制片。所以老實說,如果僅從文字風格來說,這本書我只能給三顆星,但其選題比較“小妞”,容易引起廣泛興趣,且看在圍繞中心思想的份上,多給一顆吧。
  •   困困寫的這本書是本高級八卦書,很好看!每篇都有點小教育,她的感覺,她的理解!我覺得作者在她的角度寫出了,她的看法!很好看,也讓我知道了很多旮旯里的事情!
  •   這個書還在看,覺得還是可以找到很多東西的,關于外國的主流流行。很大眾而正常的那種,不是花邊,不是八卦。但是,我看了一段時間,還是沒有看完。以我看書的速度,真還是比較少見的。我不覺得是書寫的不好,大概,是因為里面的內容我完全不了解,而最近又受了太多戲說的影響而導致的吧~還是很值得一看的,如果,想了解外國的一些所謂主流流行元素的話。
  •   這個東東看起來也沒介紹的那么好啊只能說困困看東西的視角還不錯但有些影評集錦的嫌疑啊湊合吧但看不完一本幾篇還成
  •   困困知道的東西好像很多~~聽她這樣的閑扯覺得還蠻有趣的~!~!這是一本不錯的書~~很適合在炎熱的夏天閱讀~?。 ∑诖鱿乱槐緯?!~!~
  •   第一次讀困困的書便喜歡上了,順暢流利的文字就像是一個老朋友在和你嘮嗑,很親切、自然。困困對一些事物或者事情的看法也讓人覺得不錯。P.S.書的封面很漂亮,顏色亮麗,比較溫馨的感覺,唯一的瑕疵是內頁的紙張沒有想象的好。
  •   幾好睇,可以學到唔少上流人士的生活
  •   內容和題目完全無關
    本書分有很多小標題
    作者對時尚和品牌的一些特別見解
  •   我喜歡困困,所以讀的挺帶勁的。
  •   讓我了解了文藝女青年的視野。但讀懂這本書需要很深的影視及文學基礎。
  •   里面其實是人物和影評。像八卦書,還不錯!
  •   這本書上的很多東西成了我寢室臥談時候的談資一口氣說了很多她不知道的東西哈哈很是得意獨到的見解優(yōu)秀的文筆哇~~太好了哈哈
  •   感覺就是作者的隨筆。都是每個時間段比較熱門的話題
  •   這是一本很有色彩與鏡頭感的書籍,讀來讓人覺得輕松與快樂。
  •   某作家推薦,書內容不錯。另外,必須得提的是,武漢的快遞師傅實在是人間的天使,今兒年29,很多公司和企業(yè)已經(jīng)放假,碰巧武漢又飄起大雪,當快遞師傅滿臉微笑的將書遞給我時我被他的敬業(yè)精神和樸實感動了
  •   都是些有意思的小文章,很適合上下班地鐵上打發(fā)時間~
  •   真能掰乎.這女子知道的還挺多.
  •   說是商品已于2009-5-231:17:21從當當網(wǎng)發(fā)出,結果直到26日晚上8點多才收到,太慢了啊~~平郵也只要這幾天吧?下次能快點嗎?不過書還不錯,當晚就看了半本~~
  •   呵呵,當消遣
  •   慢慢看,還蠻有空間的
  •   困困寫的文字挺逗的,但是對那些時尚界,或者說所謂的上流層次不了解的人,看這書就沒什么意思了。
  •   書中介紹的一些人物、影視作品并非大眾都熟悉的,感覺要對娛樂圈、時尚圈有一定深入而廣泛了解的人才能產(chǎn)生共鳴
  •   一直喜歡看三聯(lián)出版的說,不過有點文縐縐,卻很適合自己,雖不至于大賣吧,不過一個人悠閑地看看,還是不錯的
  •   沒事的時候,讀一下這種不用怎么思考的書也挺好,體會一下有錢人的上流社會,品味一下高級巧克力的感覺
  •   呵呵,看三聯(lián)的習慣,不過。。。爾爾。。。。
  •   是一本適宜平時隨手抓來看的書,連看幾篇會膩畢竟是連載的專欄類東西嘛
  •   的確是本“高級八卦”
  •   幫小花買的.在開學前幾天作業(yè)沒做完時大致翻了下,不是很喜歡,我對時尚歐美不感冒
  •   我和時尚還是差很多距離的~
  •   語言和觀點很犀利,看完覺得自己被拉在世上后邊在補課。
  •   喜歡一個人唱的歌,并不代表也喜歡他喜歡的書,看了老狼的推薦買的書,讀了以后發(fā)現(xiàn)不靠譜。那些沒聽過名字的寫手們的推薦更是不值得參考。有點后悔。尤其是在書架其實已經(jīng)滿得塞不下東西的時候,任何一本不值的書都是極大的浪費。
  •   書名只是其中一篇的文章名。
    內容涉及到眾多文學、藝術等領域的作品,我這般造詣不夠的讀者讀起來很是費力。
  •   對于不喜歡外國文化的人,沒什么可讀的。
  •   這是一本寫關于影評的書,而且大多數(shù)是外國影片,有很多電影和電視劇沒看過,不過寫得很犀利的,到是值得一讀
  •   我覺得一般,像在聽作者吹水。
  •   第一篇說到了藍精靈,寫的有點意思,文筆有點辛辣,所以以為通篇都是這種風格。但是貌似后面的不是那樣。說不好那種感覺。一般。
  •   就是有點臟咯
  •   有點兒。。。無聊
  •   此書內容一如簡介,閑暇時可做消遣!
  •   一般,沒有什么讓人感動,或者讓人觸動的評論
  •   可能不是自己喜歡的類型,看不進去。暫時擱置吧,也許過段時間再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   一本消遣的數(shù),書名是個噱頭,評論的是大熱的《緋聞女孩),內容其實與此無關。拿來消遣還是可以的。
  •   很一般,消遣看看就好了。
  •   不知道為什么,看不進去
  •   書還不錯。只是里面的有些人物不太熟悉的話。就有些不知所云啦~。
  •   就一般而已。。。
  •   不知道如果變成了作者筆下的“上流女孩”,需要耗費多大的財力和精力?如果“上流女孩”理應如此,我寧愿當一個“下流女孩”!
  •   內容很多文學跟電影之類的知識點,如果你博覽的東西不多,你根本無法明白它說什么,也無法知道意思,太上流社會了,看著看著,我竟然睡了。。因為我知識范圍不夠廣,看跟聽的東西沒有作者多,所以一直無法進入文章的境域。。無奈。
  •   看著三聯(lián)的書買的,沒有想象中好看
  •   這本書是作者的所感所想,這兒想一點,那兒想一點。有些東西我不知道不好發(fā)表評論,但是我知道并且喜歡東西跟作者著實有一定的差距,以至于我沒讀幾章就不想讀了。P.S.錯別字·····有點多。。。。
  •   書的封面設計很漂亮,推薦語也很吸引人。也必須承認作為媒體人的作者見識很廣,但不得不說,評論過于淺顯沒有什么讓人眼前一亮的內容,文集像是小女生的日記。當然,各花入各眼吧。
  •   買的時候沒看清內容簡介買得很失敗感覺是一個自以為是的女人充滿小聰明的語錄連娛樂大眾的作用也沒有
  •   對于她的文章豆瓣上一搜總是毀譽參半,于我個人而言覺得這本書完全沒意義。如果是小雜志的話還能接受吧。只能怪自己這次買書沒向以往那么仔細看簡介。
  •   一般吧,不是自己喜歡的類型。
  •   和書名完全不符的一本書,講的不是“上流女孩當如是”,而是一個自戀的自負的女人自己的生活瑣事,but,關我們什么事~
  •   信息量很大的列。整天我要記住很多人名和書名.累?。蝗菀祝畬懙暮茌p松有趣.
  •      于困困,對我來說一個陌生的名字,但翻其履歷,才知道她相當顯赫。沒有一定的實力,又如何能進《紐約時報》呢?又如何能在《三聯(lián)生活周刊》《時尚先生》《周末畫報》上開辟專欄呢?在名媒上有專欄,是我的夢想。
       拿到這本《上流女孩當如是》,我首先覺得這個封面頗有文藝范,粉紅底配上古老款式的舊家具,儼然一副懷念經(jīng)典的派頭,這與書中內容一致。不知道的以為這是小女生的矯情故事,其實是對娛樂圈內外的影像、人物、時尚、文化事件的盤點、評論和難以割舍的感情。
       不可否認于困困的知識面相當廣泛,這其中有些故事我本身就了解,比如關于《亂世佳人》的前后,但大部分我是從她溫柔的筆下獲悉的。旁征博引正體現(xiàn)了作者的積淀,而這種積淀需要時間、需要觀察、需要思考、需要生活的經(jīng)歷,否則僅從娛樂故事出發(fā),根本參不透紅塵俗世。從這點來說,于困困不是靠看電影、聊八卦、評人物消磨時間,而是在用這些娛樂打磨自己的事業(yè),打磨自己的情趣,打磨自己的內涵。
       然而,略為失望的是,于困困說的多,評的少。作為評論作家,讀者要看的不是記敘文,不是將百度百科大肆復制粘貼,若如此,讀者何必自掏腰包買書呢?何不直接點開百度呢?評論人經(jīng)常被貼上“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標簽,或許,于困困想避開無謂的紛爭,從而就用一支筆記錄她熟知的軼聞,稍稍添加自己的真知灼見,可是這味道有種劉墉作品的影子,先說事,再評說,于是乎《創(chuàng)造超越的人生》,《做個快樂的讀書人》。殊不知,讀者看評論,想看的是快感,或激昂文字,指點江山,或柔情蜜意,揮灑甜蜜,或不溫不火,坦誠相對,不管哪種風格,大可讓人快樂。
       所以,《上流女孩當如是》,可上流女孩畢竟少,一流女孩不當如是。于困困是個成功人士,不過,她的這部作品差強人意。
  •     昨天下午的課實在無聊,于是看了本閑書《上流女孩當如是》,說它是閑書絕對是褒義(至于原因就不多說了...)。我是無意中知道這本書的——在有聲讀物中聽到《吟風弄月歸去休》,講嘉寶,我有了興趣,于是查到了這本書。
       看到書名的時候興趣馬上就大幅消減了,我理所當然的認為這是一本用嘩眾取寵的名字欺騙無知少女的讀物,可是我聽過它的內容(幸虧我聽過它的內容),我最終沒有戰(zhàn)勝自己的好奇心,我決定暫時忘了這個惡俗的名字。
       講藍精靈,這是屬于80后的動畫片,當然很多90后都看過,我只聽過音樂,似乎一集也沒有看過,不過也有可能看過之后忘光了,這種事兒在我身上太正常了。作者提到里面有一個總愛睡懶覺的藍精靈叫困困,我想這也許就是作者筆名的來歷吧。
       看了前面幾章,我體味到這可能是一部影評集,沒有分類,題材無限,看到哪里寫到哪里,語調平和,像流水一樣緩緩流過人心,也是像流水,帶走些什么,又留下些什么....
       雖然名字里有個“女孩”,可是除了第二章,多數(shù)是寫男人的,哈利·波特、美國黑幫、憨豆、邦德、伍迪·艾倫....各形各色的男人,各式各樣的故事,作者用像是翻譯過來的語句講述著我不存在的年代里發(fā)生的我不知道的事兒,講述著那些我喜歡的電影背后的人背后的事,這些文字像有魔力一樣深深的吸引著我。
       看著看著我覺得叫它影評也許不太合適了,因為它開始跳過了劇情、不說故事、不說手法、不說演技、不說風格,只說那個時代的那些真實存在的人和難辨真假的事兒。原著小說、電影公司、導演、編劇,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演員,他們的經(jīng)歷,以及這些經(jīng)歷塑造出的性格,公司的性格,人的性格。這些似乎才是這本書的內容,它像一本資深八卦,可又一本正經(jīng),像一部社會學參考資料或調查報告。我看著那些越來越陌生的文字,心里想著的是:得查多少資料才能寫出這玩意兒?這個女人怎么知道的這么多?每一句話背后都好像有一個神秘的故事,讓人有探知的欲望,卻又沒有故弄玄虛的討厭;看到那么多從沒見過的名字,卻不會覺得她有“掉書袋”的嫌疑。你會覺得這就是一個女人看過電影、看過電影背后的故事之后的一點感受,想到什么就說什么。你想知道?那就接著看;你不喜歡?那就放下。我不會迎合誰,也不是為了找到共鳴者才這么寫的,我只是說自己想說的,聽不聽得懂是你的事兒——這個女人似乎就是這樣一種態(tài)度,也許所有寫隨筆的都是這種態(tài)度。是的,“隨筆”,這也許是比較適合這本書的稱呼,而我們喜歡看隨筆喜歡的應該也包括作者的這種態(tài)度。
       到后半部分,我就只是機械的要把它看完了。我有一個習慣:一旦開始看一本書一部電影,即使它再沒有吸引力我也會把它看完,而且一幀一頁也不愿跳過。這么說倒不是說這本書到后面就沒意思了,恰恰相反,后面有很多有趣的人有趣的事??墒悄切┟治疑踔吝B聽都沒有聽說過,菲利普·羅斯、諾曼·梅勒、阿瑟·米勒.....他們可能都很偉大,卻又沒有偉大到人盡皆知的地步;他們是大家,卻不是名家,所以我這個俗人幾乎一個也不知道,可是他們的故事同樣吸引人。我相信這本書的讀者中,不知道這些人是誰的一定不會只有我一個人,但困困的語調沒有任何變化,沒有因為她所寫的這些人可能不為人所知而多出一句話的解釋,她自己讀了萬卷書、行了萬里路、看了萬部電影,“所以她能帶著你像偷聽咖啡館里鄰座的gossip一樣,很家常,很私密地聆聽到全球文化圈的時髦事兒,而且還不讓你覺得自己是個外人?!狈炊屇阋蛩奈淖之a(chǎn)生自己也是腹藏錦繡胸有溝壑的幻覺,完全忘了在前面自己也曾批判過她的某些觀點。
       到后面大概1/6處終于開始集中寫女人,可是作者顯然沒有要教讀者成為別人(這些所謂的上流女人)的意思,她寫嘉寶、帕里斯·希爾頓、安娜·尼可·史密斯...都是些受爭議的女人,作者本人也沒有要為誰下定論的想法,看出這一點,就越發(fā)覺著那個書名不順眼了,就好像一個氣質高貴冷艷的美女非要撩起裙子,用大腿吸引人一樣,明明是一本寫給文青的書卻偏偏要取一個粗俗的名字。
       可是拋開名字不談,它又確實是一本好書,文藝、安靜、又新鮮,靜靜講述著那些我們不知道卻又頗感興趣的東西。人似乎都有這樣的習性:因為一知半解,所以喜歡,又因為喜歡,所以有了了解的欲望,可是這種欲望又不是純粹的——只看得到自己愿意看到的,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困困顯然深知這一點,王峰說:“困困對毀滅的東西非常敏感:時間,身體,隨骨質一起疏松的才華,被歲月?lián)p耗的意志和情感……難得的是,她能賦予這毀滅一種智性的譏誚和超然,讓我們覺得,此生還是值得一過?!本褪沁@樣,她像一個在好萊塢混跡了幾十年的見證者,她時而是一個局外人慵懶地講訴說著電影的前世今生,時而也把自己放進電影里拷問自己。她的文字不尖銳,你能看到她有自己的想法,可是她不把話說死,你想找茬也找不出。百度了一下才知道這是“三聯(lián)出品”的標志——80%的資訊+20%的觀點的完美組合。我喜歡有觀點的文字,因為這讓我覺得文字背后坐著一個會思考的人,我可以為一個我想不到的想法贊嘆不已,也可以罵作者腦殘,這比看冷冰冰陳述事實的沒有生命的文字要有趣,困困的習慣很好,有自己的思考,卻不會讓讀者產(chǎn)生壓迫感。
       這本書原是她在《三聯(lián)生活周刊》專欄“流言”的精選集,她還有一本新書《不上流不下流》,我沒有看,在當當看了一下簡介,還是這樣的高級八卦,只是講述對象從好萊塢回到了國內。我一如既往地不喜歡這個名字,這兩本書的名字我都不喜歡,可是我想我還是會忍不住去看,因為我又提前窺探了它的內容。
       想起前幾天聽到的那句話:“中文系的學子與其去教室上四年的課倒不如在宿舍看四年的電影,因為上課上不出才氣和才情,可是看電影卻可以看出來。”我對此深信不疑,因為電影就是有這樣的效果,打動人,影響人。而關于電影的文字也一樣有著奇異的力量,那些關于電影關于電影人的故事永遠是那么迷人,無論是幾十年前還是現(xiàn)在,無論是好萊塢還是中國電影,娛樂界一直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面紗下可能充斥著毒品和酒精、金錢與權勢、愛情與欲望,可是無論是臺前的人物還是幕后的故事都有著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所以無論是電影本身還是寫電影的書都同樣讓人著迷。
       同類的“三聯(lián)制造”還有《為了報仇看電影》、《我們的她們》...說實話名字都不咋的,可是內容卻都是值得一讀的,這些書都不是影評,只是隨筆,獨特的地方在于是只關于電影的隨筆。一部好的電影會讓人產(chǎn)生表達欲望,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像巖井俊二這樣的人選擇了用電影表達,而還有一群像困困這樣的人選擇了用文字。而我,尊重電影也尊重文字。
      
      
      2012.03.29
  •      看這本書之前以為是女孩儀態(tài)教程,一看才知道,講的卻是家長里短,放下不看。再看時宅家里難受,無聊看看,一口氣從頭讀到尾,句句都是上流女孩該知道的事,她像是鄰座的gossip,用平淡的語氣向你敘述那個對你來說陌生又熟悉的世界,他將那個上流社會的精神講給你
  •     有些文章,天生就是為雜志寫的;所以,當將它們編成一本書,就失去了作為雜志文章的優(yōu)秀品質,那與我們當下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脈搏。
  •     作者是我很羨慕的那類女孩,比真正的大美女排名還要靠前。
      
      文字隨意瀟灑,扯淡和學術并存,順便補點八卦知識,很輕松愉快地就翻過了一頁又一頁。
      
      可惜我對影視文藝圈,尤其是歐美的影視文藝圈實在不熟悉,不然感覺應該更好。
      
      
      
      
  •     貌似是個不錯的專欄作家,貌似也有一定的積累,有一定的文筆,但是我堅持著看,依然沒有看下去。這類文字要是出現(xiàn)在雜志上,我勢必是會看下去的,顯然,是載體的問題。
  •     《上流女孩當如是》這本書算是兩年前就翻過一次,每次從銀座坐地鐵路過光合作用總會看到這個醒目的封面,但是書名總讓對“上流”這類詞匯反感的人不會再去翻閱。后來追逐困困的三聯(lián)專欄和博客許久許久,愿意繼續(xù)看下去。很巧合,我第一次聽到《Viva La Vida》時的驚喜,她是蘋果iPod+iTunes的廣告歌。這是個聰明的選擇,從2010年開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樂隊會被蘋果公司相中,做成廣告繼而名揚四海,蘋果廣告歌已經(jīng)成為唱片業(yè)最熱門的推廣模式。此時看這本書我已經(jīng)追看《Gosspi Girl》第三季勒,雖然趕不上困困的《上流女孩當如是》,但是回頭看看,或許心中還是覺得第一季是最好的?!毒p聞女孩》被當成《欲望都市》的青少年平裝版,但起碼《欲望都市》還有點盼頭,那種大齡未婚女青年的高尚小圈子,有機會接觸大人物,但是《緋聞女孩》很難融入那種上東區(qū)的生活。
      每次看完書會受作者影響很久,因為與之吸收了許多不為所知的八卦和感受,作者的視覺和品位對閱讀者是啟發(fā)和引薦的作用,課余時間帶著獵奇的心理一定會逐一去補課。紀錄片《I am Because We Are》以麥當娜漫步于泥濘的非洲作為開嗓,之后是她的旁白:“人們總問我,為什么選擇馬拉維,我告訴他們,不是我選擇了馬拉維,而是馬拉維選了我。......”這段神情的獨白,與只幾年前穿著SM服,在舞臺上一邊鞭打舞男,一遍粗口的麥姐相差太遠?;蛟S這本書對我來說看到了不少的八卦和但不低俗,很家常很私密的聆聽到全球文化圈的時髦事兒。而且你不覺得自己僅僅是個聽眾。就像苗煒說的:“高級八卦”。也像《GQ》的中文版主編王鋒說的“困困對毀滅的東西非常敏感:時間、身體隨骨質一起疏松的才華,被歲月?lián)p耗的意志和情感。。。。。難的是,她能賦予這毀滅一種智性的譏誚和超然,讓我們覺得此生還是值得一過?!?/li>
  •     她就是美國,昔日她曾美貌無雙。如今她卻長滿天花。她懷著身孕,無人知道她是否偷了漢子,她身陷地牢,四周是無形的墻。只見她不斷的憔悴下去?,F(xiàn)在,可怕的分娩期到了,可是會生產(chǎn)出什么來呢?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可怕的極權主義政權嗎?或者她,能夠產(chǎn)下一個屬于新世界的嬰兒,一個智勇雙全,既剛強又多情的孩子來,快去開鎖吧,把我們從災禍中拯救出來。我們必然會走向那神秘的世界,不管是勇氣,死亡,還是愛情的幻想,都將會把我們引向那兒,在那兒安靜。
  •     剛看到名字的時候我還以為《上流女孩當如是》是一本服飾指導或者是《格調》這樣的有錢人生活大窺探,結果是一本專欄文集?!渡狭髋斎缡恰穼嶋H和《緋聞女孩》有關。在我有限的樣本中,專欄的作者難免在不同的時候寫出的文章觀點不一,匯成集子出版以后前后對照就十分刺目,這本書難得的前后觀點一致。好。
      
      這本書不錯,首先很親民,八卦的主體多少都耳聞一點,從《藍精靈》到卡薩諾瓦,從崔姬到伯格曼。而且八卦的很果汁,涉及到主體的內容又是我不知道的。讀來很有趣。
      
      語言也不錯,讀起來口腔有閱讀的快感。每篇小文全文都鏗鏘有力,高潮一直從開頭持續(xù)到結尾,仿佛有一面小鑼,在你耳邊不停的鐺鐺作響,一路氣勢高昂、無比振奮的讀到結尾,方才舒一口氣。篇幅也剛剛好,不然一直這么HIGH也受不了。
      
      另外這本書的《克魯斯與反克魯斯》一文解答了我長久以來的一個疑問,那種諂媚的“飽含深情的句子”。是的是的,我每次讀《時尚》之類的明星專訪就覺得很肉麻,明星做一個普普通通的舉動都有成堆的形容詞堆砌且深情款款、堪比《知音》。以前我很疑惑為什么所有的專訪都寫得這么可怕,現(xiàn)在知道了,原來這是一種風格。
      
      這書不錯。
  •     我說 其實我還沒看過這本書 只是因為看到書名想說 咳咳。。。。
      
      小七說 誰不想過自由自在的生活,我們又不是富家千金富家少爺,憑什么按自己的意愿活著,怪只怪我們沒有那種命
      
      我說 上帝是公平的 有錢家的孩子不一定會開心 而沒錢的孩子不一定不開心 馨菲生病的時候說 上帝會帶走乖小孩 所以我不要做乖小孩 但要做開心的小孩 開心的定義并不是在于你是否有錢 重要的是開心
      
      現(xiàn)在的我雖然和父母擠在10幾平方米的小屋子里 冬天很冷夏天很熱 但我依然感覺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回到溫暖的有父母等待的家
      
      我和他們說 我想結婚了 想找個善良的老實的男人當我的肩膀依靠 感覺越來越累了 我想要的生活是每天回家就有熱乎乎的湯喝就很滿足了
      
      最近非常熱衷于買連衣裙 因為看到一個女孩子穿著普通的連衣裙就很漂亮 媽媽說 女孩子就是應該穿著連衣裙才漂亮 當然是短的連衣裙
      
      好吧 就說到這里了 等我看完了再添加評論吧
      
      最近也很熱衷看各種各樣的書 想當文化人來著
      
  •     困困的喜好和我大致相同,寫了那么多我喜歡的東西。
      但是,我看carrie,有那么多想法卻寫不出那么多文字。我買那么多碟片,卻只看1/3都不到。
      每個月看這么多fashion,不會畫畫,也說不出VOGUE的是非或者任何一點關于JOHN GALLIANO或者MARC JACOBS。
      這就是我的悲哀!
      我也要做困困那樣的女生!
  •     整本書給我的感覺很外國,很歐洲,作者對外國的名流,時尚在介紹的同時,也發(fā)表著一些自己的看法,不過說實話我沒仔細讀完整本書,書的后半部分最多只能算是瀏覽,也許是自己對外國的一些名人和時尚不甚了解吧,讀起來覺得有點小枯燥,不過從文章里覺得作者一定是個喜歡看電影的人,書里提到了很多部經(jīng)典電影,本想一一抄錄下來慢慢去看的,但終因時間問題作罷。還不錯的一本書,有作者自己的見地,很時尚,很年輕。
  •     N年前,老師教育我們說,八卦是人生真諦
      俺當時不以為意
      后來才覺得八卦真是個不得了的東西
      他可以在飯桌上幫你擴大人脈
      可以在雜志報紙上幫你賺錢養(yǎng)家
      只是八卦到一定的境界
      是需要一定的天才和勤奮的
      最好是還要加點尖酸刻薄的調料
      
  •     角度比較新穎,但有些跟個人理解差距較大,但我還是喜歡看雜文的,有幾篇寫的也還不錯,隨便翻翻還行吧。
  •     這個專欄是我喜歡三聯(lián)的原因之一,流言是流言,可是能把流言寫出浮世味道,而不是精品購物指南水準的并不多見。
      困困應該去寫小說的呀。
      可是問題是,這個封面啊,這個書名啊,讓我在地鐵上真不好意思拿出來看。書名起得像凹造型指南。
      雖然其實是寫GOSSIP GIRL的這篇上流女孩當如是我很喜歡。
      于是決定把苗煒這本書的書皮換到這本書上。
  •     想要和困困有共鳴,至少得把她提到的電視劇啊,電影啊,書啊都悉數(shù)看得,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也才有立場評判是否曲直。
      
      坦誠,我并不曾觀盡其所提之影音,單就曾所涉及之部分,覺知此人雖言語戲謔且略有出格,但不得不謂之有才。
      
      很欣賞其中對于《飄》和《Gossip Girl》的相關評價和背景輸出,作為女子間之談資,半數(shù)以上能讓聽者小崇拜一下,如斯而已
  •     我在即將淡出青春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自己在變老的過程中種種尷尬可笑的心態(tài)。首先是永遠不甘心承認年輕人比自己有本事;其次是從來不愿意相信照片中的人是現(xiàn)在的自己,心目中的自己永遠是自認為最美的模樣;然后是些出于隱瞞年齡的心態(tài)(在不自覺地狀態(tài)下)不知不覺做的雞毛蒜皮的小破事兒,比如在卡拉OK怎么也得唱個自己看不上的蔡依琳或者誰;比如在80后的小孩子面前不敢說自己的年齡,那是怕嚇著人家。等等等等不一一列舉。
      
      我現(xiàn)在身邊有不少80后,想想80年的都快30了,就覺得自己歲數(shù)真是一大把了。對于現(xiàn)在不少小孩兒,尤其是不錯的女孩兒,我就總有些不太光明磊落的想法,不服唄。憑什么呀是吧?80年我都上小學了,那小屁孩兒正裹著尿不濕吃奶呢,可我居然就在昨天買了一本人家的書,看得還挺有勁的。
      
      那本《上流女孩當如是》封面粉粉的,我拿著在地鐵里看,覺得有點臊么耷眼的。書太粉,書名也太不上檔次的勵志。我拿在手上,不是裝嫩,也是裝嫩了。這書是一個叫困困的女孩兒寫的,她是我一個不熟的同事的媳婦兒,在三聯(lián)周刊工作,在一些著名的媒體上有專欄。我原來的同事美女米對我居然不知道困困還含蓄地驚訝了一下。
      
      雖然不斷地聽說這個名字,我本來也沒有想去看她寫的東西。前段時間,我在網(wǎng)上搜我最喜歡的攝影師Annie Leibovitz,搜到了一個叫“瞳禮中央”的博客,里面有篇關于這個攝影師的內容,資料豐富,文筆也相當好。我連續(xù)看了幾篇博文,才發(fā)現(xiàn)這個博客是困困的。就是那個著名的困困。
      
      對于我喜歡的這個攝影師,她這樣評價:“萊博維茨的鏡頭對那些習慣了擺姿勢的人更有感情。她是全球5位報酬最高的攝影師之一,卻只是個商業(yè)工匠而非藝術家;她在美國史密森學會國家畫廊舉辦影展,作品卻是收藏品市場的敗筆。桑塔格曾督促她罕見地拍攝了薩拉熱窩和盧旺達的軍事沖突,但新聞攝影始終是點綴?!?br />   
      最后她這樣定義這個我最喜歡的攝影師:“她因拍攝名流而聞名,也因拍攝名流而捉襟見肘?!本驮捑秃孟褚粋€巴掌煽在我的臉上。我從小就被教育得尊敬領導和權威(哪怕我真正接觸之后覺得他們就是狗屎,但沒有見到真人兒之前還是不能無視他們的光環(huán))。但瞧瞧人家80小孩兒的見地,瞧瞧人家對名流的姿態(tài),我不得不汗。
      
      所以我決定買本書來看看,不沖別的,就沖人家文字里的信息量,人家的幽默感,還有人家80小孩兒的生活姿態(tài)。對于她的幽默感,前言中三聯(lián)的苗煒這樣評價:“她的幽默感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自己面對窘境磨礪而來,她嘻嘻哈哈樂天向上,她悲觀厭世向隅而泣。她討厭這些成語,任何固定的成語在她看來都是一種程式化的描述,是語言貧乏的表現(xiàn),她想讓自己的文字生動起來,對她來說,文字就是和這個世界的邊界,是她的偽裝,也是她真實的內心?!?br />   
      三聯(lián)人的文字都有一個特點,這特點我說不明白,但能夠感覺出來,他們一脈相承,都是被一個領導訓練出來的。他們各有特色,但那種味道在字里行間一會兒就能夠被聞出來。尤其是他們文字中的信息量,那是一貫的,三聯(lián)風格。
      
      本書的責編這樣介紹這本書,我覺得很到位:“這是一本膚淺的社會學著作,也是一本深刻的流行文化報告?!边@話不假,而且高明,充分地利用了“對比”(PP勇說過設計就是在制造對比,當時讓我贊嘆,有見地),好的文字也是在制造對比。這本書中的許多信息是我相當有興趣的,關鍵是人家很上心地都攢在一起給你看,而且寫得好看。并且書賣得很厚道,定價25,在網(wǎng)上只賣15。對于這樣一個有趣的女孩,我很愿意讓她每天陪我擠地鐵,就算無趣,也無趣得有趣了。
      
      我想到了一把年紀的時候,開始對這些當年的小屁孩兒感興趣,想了解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想法。因為畢竟有代溝了嘛,也可以有些倚老賣老的姿態(tài)了。說白了這就是陳老師所謂的,對待那些讓我們有些不自然的磨不開面兒的事兒,總需要有一些“臭不要臉的氣質”。
      
  •     “其實我早忘了藍妹妹是怎么來的,好像從一開始她就在那兒,故作媚態(tài)。她在YouTube初登場那集,視頻說明上寫著:"藍妹妹是格格巫創(chuàng)造出來以腐蝕藍精靈村的糖衣炮彈。"格格巫用蝰蛇的舌粉和鱷魚的三滴眼淚在鍋里把她給熬了出來,嘴里喊著:"你要把藍精靈村搞垮!"一開始她黑頭發(fā),眼神邪惡,穿著樸素的白裙和平底鞋,躺在森林里被健健發(fā)現(xiàn)。健健是村里典型的工人階級猛男代表,胳膊上有個箭穿紅心文身,力大無窮,見著躺在地上哭哭啼啼的藍妹妹后,就有了當年不覺得現(xiàn)在聽來非常淫蕩的一段對話:"你是誰?""我是藍妹妹。""沒聽說過。""那你一定會喜歡你看到的……"健健就不吱聲了,之后把藍妹妹扛在肩膀上帶回了村?!?br />   
      --------------------------
      有同學看過這一幕嗎?是哪一集?也許我們看得是和諧版本?
  •     如題。
      
      可作為八卦文章的范本??吹梦遗d高采烈。不過一次不能看太多,看多了就煩得惡心。放在衛(wèi)生間,一次看一篇,剛剛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