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作者:艾爾波特·哈伯德 頁數(shù):181 字數(shù):14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致加西亞的信》這篇小文章是在一天晚飯后寫成的,只用了一個小時。那天是1899年的2月22日,華盛頓總統(tǒng)的誕辰紀念日,我們正準備出版 3月份的《菲士利人》。 寫下這篇文章讓我心潮澎湃,因為白天過得很煩憂——那時正致力于呼喚那些玩忽職守的市民提高覺悟,告別渾渾噩噩的狀態(tài),重新找到活力。 這篇文章的直接靈感來自于一場茶余飯后的小辯論:當時我的兒子伯特認為,羅文是古巴戰(zhàn)爭中真正的英雄,因為他只身一人把信送給了加西亞。 這讓我腦海中靈光一閃:是的,他說得對,真正的英雄就是做了自己該做之事的人——就是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我立馬從桌邊起身,提筆寫下了《致加西亞的信》。幾乎未加思索,我就把這篇文章登在了當月的雜志上,沒加標題。 結(jié)果這一版售空了。不久,請求加印3月份《菲士利人》的訂單像雪片般飛來。一打、50份、100份……當美國新聞公司訂購1000份時,我問一個助手,究竟是哪篇文章引起了這宇宙不寧般的轟動,他說:“是有關(guān)加西亞的那篇?!?第二天,紐約中心鐵路局的喬治·丹尼爾竟然也發(fā)來了一份電報:“ 訂購10萬份以小冊子形式印刷的關(guān)于羅文的文章,封底印帝國快遞廣告,船運,請告知價格和時間?!?我給了報價,并且告知他,我們能做完這些小冊子的時間是兩年—— 當時我們的印刷設(shè)備規(guī)模很小,10萬冊書聽起來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 結(jié)果是我答應了丹尼爾先生,用他自己的設(shè)備來重印那篇文章。他以小冊子的形式印了數(shù)版,共發(fā)行了50萬冊,其中有10—15萬冊都是由丹尼爾先生自己銷售的。除此之外,這篇文章在兩百多家雜志和報紙上轉(zhuǎn)載刊登,現(xiàn)在幾乎已被譯成了全世界所有的文字。 在丹尼爾先生發(fā)行《致加西亞的信》期間,俄羅斯鐵道大臣西拉克夫親王正好也在紐約,他是受紐約中心鐵路局之邀來訪的。在丹尼爾先生的親自陪同下,他游覽了美國。親王在讀到這本小冊子之后非常感興趣,也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丹尼爾先生的印刷量特別大。當然,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 不管怎樣,親王回國后,就讓人把它翻譯成了俄文,并印刷分發(fā)給俄羅斯的鐵路工人,人手一份。接著,其他國家也開始效仿,冊子從俄羅斯流傳到德國、法國、西班牙、土耳其、印度和中國。日俄戰(zhàn)爭期間,每一位上前線的俄羅斯士兵手中都有一本《致加西亞的信》。日本人在俄羅斯戰(zhàn)俘的物品里發(fā)現(xiàn)了這些小冊子,他們斷定這肯定是一件好東西。于是,它又被翻譯成了日文。在日本天皇的詔令下,日本政府的所有官員、士兵乃至平民,每人一本《致加西亞的信》。 迄今為止,《致加西亞的信》的印數(shù)已高達4千萬冊??梢哉f,有史以來,尚未有任何作家在有生之年有任何作品達到過這個發(fā)行量——這得歸功于有幸發(fā)生的上述一系列偶然事件。 艾爾波特·哈伯德 1913年12月1日
內(nèi)容概要
阿爾伯特·哈伯德的《致加西亞的信(英文原版新譯本)》講述了一個
“把信送給加西亞”的傳奇故事,這位名叫羅文的英雄接到麥金萊總統(tǒng)的任務——給加西亞將軍送一封決定戰(zhàn)爭命運的信,他沒有任何推諉,而是以其絕對的忠誠、責任感和創(chuàng)造奇跡的主動性完成了這件“不可能的任務
”。他的事跡100多年來在全世界廣為流傳,激勵著千千萬萬的人以主動性完成任務。
《致加西亞的信(英文原版新譯本)》無數(shù)的公司、機關(guān)、單位都曾人手一冊,以期塑造自己團隊的靈魂。
作者簡介
阿爾伯特·哈伯德(1856-1915),美國著名出版家、作家,《菲士利人》和《兄弟》雜志的總編輯、Roycrofte公司創(chuàng)始人和總裁。
哈伯德,1856年6月19日出生于美國伊利諾州的布魯明頓,父親既是農(nóng)場主又是鄉(xiāng)村醫(yī)生。
哈伯德在塔夫茨大學取得文學碩士之后,又在芝加哥大禮堂獲得法學博士學位,最后進入了哈佛大學,在那里從事教學、編輯和演講工作。
哈伯德年輕時曾供職于巴夫洛公司,是一個很成功的肥皂銷售商,但他卻不滿足于此。隨后,他輟學開始徒步旅行到了英國。
回到美國后,他試圖找到一家出版商來出版自己那套名為《短暫的旅行》的自傳體叢書。然而,當一切努力化為泡影后,他決定自己來出版這套書。不久,哈伯德就被證明是一個既高產(chǎn)又暢銷的作家,名譽與金錢相繼而來,聞名于世,他甚至被稱為“東奧羅拉的圣人”。
1890年,他在倫敦遇到了威廉·莫瑞斯,于是回到家鄉(xiāng)東奧羅拉創(chuàng)辦了Roycroft出版社以及Kelmscott出版社。不久Roycrofte公司的業(yè)務蒸蒸日上,這種半社區(qū)性質(zhì)的機構(gòu)吸引了無數(shù)人群,公司的正式員工增加到800人。
伴隨著出版社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人們紛紛慕名來到東奧羅拉來訪問這位非凡的人物。最初觀光客都在他住處的四周住宿,但是慢慢地人越來越多,使得已有的住宿設(shè)施無法容納了,為此,哈伯德還特地蓋了一座旅館,在旅館裝修時,他讓當?shù)氐氖止に嚾俗隽艘环N簡單的直線型家具,沒想到游客們非常喜歡這種家具,于是,一個家具制造產(chǎn)業(yè)由此誕生了。
1899年,哈伯德根據(jù)安德魯·薩默斯·羅文的英勇事跡,創(chuàng)作了鼓舞人心的《把信送給加西亞》,該文被譯成多種文字,廣為流傳。
書籍目錄
致加西亞的信
我是怎樣把信送給加西亞的
做一個像羅文那樣的人
它說出了驚人的真相
人物簡介
哈伯德的商業(yè)信條:我相信
哈伯德的人生秘訣:主動
哈伯德的工作秘訣:樂趣
麥金萊總統(tǒng)對羅文的嘉獎
林肯總統(tǒng)的不滿意
讀者異議:你誤讀了什么
《致加西亞的信》英文版原文
章節(jié)摘錄
在所有關(guān)于古巴的事情中,有一個人的形象在我腦海里格外鮮明,猶如戰(zhàn)神火星最靠近太陽時一樣,光芒四射。 美西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國需要盡快與起義軍首領(lǐng)加西亞取得聯(lián)系。加西亞當時隱藏在古巴綿延起伏的大山里——沒有人知道他的確切地點,信件和電報也聯(lián)系不到他。但美國總統(tǒng)必須確保他能配合行動,而且時間緊迫。 怎么辦? 有人對總統(tǒng)說:“如果有人能找到加西亞將軍,那么這個人就叫羅文?!?于是他們將羅文找來,交給他一封信——寫給加西亞的信。 至于那個名叫羅文的人,拿了信之后,怎樣把它封進一個油布袋,怎樣把它藏在胸口,怎樣乘著一艘敞篷船在四天內(nèi)到達古巴海岸,且于夜色中消失在叢林里,又怎樣在三個星期之內(nèi)徒步穿越一個敵機四伏的國家,在島嶼的另一端露面,最后將信交到了加西亞手上——這些細節(jié)我都無意贅述,我想強調(diào)的重點是: 麥金利總統(tǒng)將一封寫給加西亞的信交給了羅文,羅文接過后,并沒有問:“加西亞在哪里?” 真是千古美談! 像羅文這樣的人,我們應該為他鑄一座不朽的銅像,立在每一所大學里。年輕人不只需要課本知識,也不只需要經(jīng)驗指導,他們更需要的是,一種敬業(yè)精神,一種能讓他們忠于責任、行動果決、心無旁貸的信念支撐:完成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 加西亞將軍已不在人世,但還有其他“加西亞”的存在。 那些正在努力經(jīng)營企業(yè)的人需要諸多幫手,卻找不到合適的人。而那些平庸之輩的愚蠢言行,幾乎總是讓人目瞪口呆。他們做事,要么沒有能力,要么三心二意。 懶懶散散、馬馬虎虎、隨隨便便以及心不在焉的工作態(tài)度,似乎已成慣例,無人能突破。除非威逼利誘地讓他們幫忙,或者,請仁慈的上帝創(chuàng)造一個奇跡,派一名天使來相助,否則,這些人什么也做不了。 不信的話,不妨以此來做個試驗: 此刻你正坐在辦公室里,有6名員工在待命。隨意叫來其中一位,吩咐他說:“請你查一查百科全書,幫我做一篇關(guān)于柯勒治生平的簡短摘要。 ” 這位員工會平靜地說:“好的,先生?!比缓缶腿?zhí)行嗎? 在你有生之年,他都不會。他會瞪大眼睛看著你,接著就會問下列的一個或數(shù)個問題: 他是誰? 哪套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放在哪兒? 我是被雇來做這個的嗎? 你不是要強迫我去做吧? 干嘛讓查理去做呢? 他去世了沒? 急不急? 要不我把百科全書搬來你親自查一下? 你為什么要查他? 我敢打賭,十之八九,等你回答完他的問題,解釋完怎樣去查找這些資料,還有為什么你想要的理由之后,這個員工會離開,去要另外一個同事幫他找到這個“加西亞”,然后他會回來告訴你,沒有這個人。當然,我也許會賭輸,但根據(jù)平均概率,我相信自己不會輸。 此時,如果你有頭腦,就不會費勁地跟你的“助手”解釋半天:柯勒治在C索引下,不是在K索引下,你只會親切地笑著說:“不用了?!比缓笞约喝ゲ?。 這種被動無能,這種不識好歹,這種意志渙散,這種消極怠工和不思進取,都是與理想的社會主義走向背道而馳的。如果人們都不能為了自己而積極主動,那么,他們又怎么能為了大眾的利益而努力呢?專業(yè)對口似乎很必要,而且,擔心周末晚上會丟掉飯碗,也會讓許多職員堅守崗位。 如果你登廣告招一名速記員,來應聘的人當中,90%的人既不會拼也不會寫,并且還認為根本沒必要會。 這樣的人能把信送給加西亞嗎? “看到那個會計了吧。”一家大工廠的工頭對我說。 “看到了,他怎么了?” “哦,他是一個好會計,但如果我派他到城里去辦個事,他也許能夠完成得不錯;但他也可能會在路上的三四個酒館里都喝上一杯,等到了城里,恐怕早就忘了自己是去干什么的了?!?這種人你能托付他去送一封“致加西亞的信”嗎? 近來,我們已經(jīng)聽到不少泛濫的同情聲,對那些“血汗勞作備受壓榨 ”以及“無家可歸但求雇用”的人深表同情;與此同時,自是對那些有能力的人橫加指責。 但是,人們對如下雇主卻未置一詞:那些想讓懶散的員工有所長進的,卻直到垂垂老去都在白費力氣的雇主;那些只要一轉(zhuǎn)身,幫手就磨磨蹭蹭,一事無成,卻一直在盡最大耐心尋覓幫手的雇主。 每家商店和工廠,都會不斷地清理、整頓員工。雇主不斷送走那些不能給生意帶來進一步利益的“幫手”,同時新人上任。無論生意如何景氣,這種整頓一直存在。只有當光景艱難、就業(yè)萎縮時,這種整頓才更為明顯——但是,那些被開除的人,永遠都是缺乏能力,沒有才干的人,這就是適者生存。在自我利益的激發(fā)下,每個雇主都只會留下最優(yōu)秀的員工— —那些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 我認識一個能力的確出眾的人,他無法自己獨立創(chuàng)業(yè),所以,對別人來說,他也毫無價值?,F(xiàn)實情況是,他總是偏執(zhí)地懷疑雇主在壓榨他,或正企圖壓榨他。他既不能發(fā)號施令,也不愿聽命于人。如果有一封信要讓他去送給加西亞,他很可能會回答說:“你自己送去吧?!?就在今晚,這個人還奔走在街頭尋找工作,風透過他脫線的外套,嗚咽作響。認識他的人都不敢雇傭他,因為他就是一個十足的煽風點火之徒。他不可理喻,唯一能驅(qū)使他向前的,就是他腳上穿的9號厚底靴。 當然,我知道,這種心理如此不健全的人,和生理不健全的人一樣,都值得同情。但是,我們的憐憫之心,也應該分給那些正在奮力支撐偉大企業(yè)的人,為他們落下一滴淚:他們的工作時間不只是上班那幾個小時,他們終日竭力而為,為了約束那些懶散粗心、沒有自制力而又不知感恩的員工,他們白發(fā)頓生。要不是他們支撐著企業(yè),那些人將會饑腸轆轆、沒有歸宿。 我是不是危言聳聽了?也許有點兒。但是,當全世界都傾向于貧民窟時,我希望自己能表達一句對成功者的同情——他們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導引眾力合一,才取得了成功。最后卻發(fā)現(xiàn),他們成功得一無所有,除了吃穿用度之外,別無所獲。 我曾為了糊口而打零工,也曾身為老板雇傭過員工,我知道雙方立場都是一言難盡。貧窮意味著落后,意味著灰頭土臉,衣衫襤縷——不是什么優(yōu)點;同時,也并非所有的老板都貪婪、專橫,反之就像并非所有的人都善良一樣。 我欽佩那些不管老板在不在辦公室都努力工作的人,我敬佩那些能夠 “把信交給加西亞”的人。他們靜靜地把信拿去,不會提任何白癡問題,更不會不假思索地把信丟進身旁的水溝里,而是一心一意地將信送到。這種人永遠不會“下崗”,也永遠不必為了加薪而罷工。 文明,就是長期如饑似渴地尋求這種人才的過程。 這種人無論提什么要求都能得到滿足,因為他過于稀缺,老板愿意花一切代價把他留下。每個城市、村莊、鄉(xiāng)鎮(zhèn),以及每個辦公室、商店、工廠,都渴望得到他。全世界都在呼喚他,他被極度需要—— 他就是那個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