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12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作者:程恭讓 頁數(shù):48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天問(丙戌卷)》為致力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的學術(shù)論文集,分別包括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文化及宗教思想、儒學與基督宗教的對話、中國佛教文化與思想、敦煌文獻與古代中國思想、梵巴文獻與古代東方思想等內(nèi)容。 《天問》試圖開辟一片園地,耕耘一片園地,為那些在原創(chuàng)性學術(shù)追求中辛勤工作的天下同道,提供詩意地棲居的自由自在的家園。確實,《天問》是夢想者的家園,所以,只要我們辛苦勞碌的生活依然還受到夢想的引領,只要我們憔悴繁忙的生命還聆聽到夢想的召喚,我們便是這片園地的耕作者,是《天問》的主人?! 短靻枴妨⒒趥鹘y(tǒng),向傳統(tǒng)文化的所有領域開放。《天問》無意于區(qū)分“傳統(tǒng)文化”或者“文化傳統(tǒng)”,無意于區(qū)分所謂“國學”、所謂“漢學”?!短靻枴窂娬{(diào)綜合的傳統(tǒng),延續(xù)的傳統(tǒng),開放的傳統(tǒng)?!短靻枴凡粌H于古今、東西無所軒輊,而且倡導由全幅的傳統(tǒng)出發(fā),依據(jù)全球化的世界歷史視角,道通而為一,賡薪火而續(xù)慧命。
作者簡介
程恭讓,哲學博士?,F(xiàn)任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首都師范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學系教授,兼任清華大學宗教與倫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已出版專著三部,文獻??币徊?,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 主要研究領域有明清及近現(xiàn)代中國佛教史,中國佛教思想史,梵、漢佛教文獻對勘與比較研究,中國哲學史等。所整理并出版的周叔迦先生遺稿《清代佛教史料輯稿》一書,為研究清代佛教史的學者提供了寶貴的文獻資料。專著《歐陽競無佛學思想探微》及《歐陽競無佛學思想研究》對于二十世紀重要佛學家歐陽競無先生的生平、學術(shù)與思想,做了詳盡深入的研究;所撰一系列論文或者發(fā)掘關(guān)于近代佛教思想史的一些資料,或者闡述佛教思想與近現(xiàn)代中國哲學的關(guān)系,比較完整地研究了近現(xiàn)代中國佛教思想的全貌。 先后主持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項目“唯識佛教與中國傳統(tǒng)哲學”,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俱含論》梵漢對勘與新譯”,及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項目“梵語佛典研究與中國佛教哲學”,在這些項目的研究中,努力嘗試從梵語佛典釋讀及梵漢佛教文獻對勘的角度,解決中國古代佛教思想史上的一些難題。 專著《抉擇于真?zhèn)沃g——歐陽競無佛學思想探微》榮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其近代佛教研究及梵語佛典研究得到學界的好評。
書籍目錄
主編寄語基督宗教與中國文化趙敦華:基督教倫理與儒家倫理之比較鄭安德:“陡斯”的中國名稱——明末基督教神名之爭中國傳統(tǒng)宗教思想研究馬銀琴:論殷商民族的鴟?崇拜及其歷史演化丁進:《周禮》六官的宗教神話淵源佛教與中國文化周廣榮:悉檀,成就也?遍施也?——天臺諸祖的言語文字觀及其對梵字的傳習周齊:清初儒學反思與儒釋之辨紀華傳:中峰明本與趙孟頻的佛學因緣夏志前:《楞嚴》宗趣與晚明曹洞宗風——以天然和尚《首楞嚴直指》為中心龔雋:調(diào)適與反抗——以近代東亞佛教傳統(tǒng)與政治關(guān)系中的兩個案例為中心李廣良:佛教的“無明”觀念道教研究李剛:道教生命哲學及其對當代人的啟迪王宗昱:《正一法文經(jīng)章官品》初探劉屹:《笑道論》引用道典之書志學研究小林正美:天師道的受法教程和道士位階制度周西波:敦煌寫卷BD.1219之道教俗講內(nèi)容試探朱越利:鐘呂金丹派的形成年代考王卡:王屋山上方真元道派續(xù)考——兼論道教金丹派易圖學梵語宗教典籍研究程恭讓:《維摩詰經(jīng)·佛道品》梵本新譯及其相關(guān)問題的研究楊嵋:ASampleoftheDvisatikalottaraandtheDvisatikalottaravrtti昆玉河畔研究生論壇梅劍華:活著的傳統(tǒng),死去的肉身——湖北省秭歸縣民間祭祀儀式田野調(diào)查劉君花:《荀子·禮論》的宗教思想王偉:夏商周的上帝神話與王朝變遷《天問》稿約《天問》稿件書寫格式
章節(jié)摘錄
趙孟頫(1254—1322年)與佛教的關(guān)系,已有部分學者加以研究【2】,但多側(cè)重于其寫經(jīng)、題跋、書信等書法以及繪畫與佛教的關(guān)系。關(guān)于他與明本禪師的關(guān)系以及受到禪宗的影響,尚有待于深化。本文以《中峰和尚廣錄》中收錄的明本對他的法語開示為中心,與其他材料相互參照,對于趙孟頻與明本禪師的交往作了全面的研究。文章還對趙孟頻與中峰和尚書札的內(nèi)容和文獻價值作了新的探討,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對這些書札重新錄文和考訂。一、趙孟頫的生平簡介 趙孟頻的生平事跡主要見《元史》卷一七二,《趙孟頻傳>、楊載《趙公行狀》(《松雪齋集》附錄)等。下面主要依據(jù)這些文獻,對其生平略加介紹。趙孟頻,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宋太祖趙匡胤之子秦王趙德芳的后裔,他的五世祖秀安僖王是南宋第二代皇帝孝宗的父親,四世祖趙伯圭為孝宗之弟,因賜第居住于湖州(今浙江吳興),遂為湖州人?! ≮w孟頫生于宋理宗寶祐二年(1254年),自幼聰敏,讀書過目成誦。十四歲以父蔭補官,任真州司戶參軍。宋亡以后,閑居家中。從宋亡(1279年)至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之間,趙孟頫曾有五次應征人仕的機會,但都放棄了。[1]至元二十三年,元世祖為安定江南民心,派侍御史程鉅夫到江南尋訪賢才,趙孟頻被應召北上,得到世祖的寵幸,使坐右丞葉李之上。第二年,又授以兵部郎中。二十六年(1289年),娶吳興管仲姬為妻。二十七年(1290年),遷集賢直學士。因久在上側(cè),恐為人所猜忌,歷請補外,于二十九年(1292年),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春,被召回京修《世祖實錄》,八月即辭病歸吳興。此間曾遷汾州知州,但未上任。大德二年(1298年)春,又被召入京書寫金字《大藏經(jīng)》,七月又返回吳興。大德三年(1299年),任江浙儒學提舉,此時在浙江、蘇州等地,與江南禪僧多有往來。至大二年(1309年)任滿,遷泰州尹,但未上任。翌年,偕夫人管仲姬入京,拜翰林侍讀學士,后升集賢侍講學士。元仁宗即位后,繼續(xù)受到重用,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從一品下。在元代南人地位的情況下,趙孟頻能夠官至一品,確實極為罕見。延祐六年(1319年),離京返鄉(xiāng),路途中管夫人因病去世。至治二年(1322年)六月十六日去世于吳興。逝后,又被追封魏國公,謚文敏?! ?/pre>編輯推薦
基督教倫理與儒家倫理之比較 論殷商民族的鴟鶚崇拜及其歷史演化 調(diào)適與反抗 《笑道論》引用道典之書志學研究 天師道的受法教程和道士位階制度 《維摩詰經(jīng)佛道品》梵本新譯及其相關(guān)問題的研究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