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03 出版社:廣州出版社 作者:金庸 頁數(shù):387 字數(shù):302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小說是寫給人看的。小說的內(nèi)容是人。 小說寫一個人、幾個人、一群人或成千成萬人的性格和感情。他們的性格和感情從橫面的環(huán)境中反映出來,從縱面的遭遇中反映出來,從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關系中反映出來。長篇小說中似乎只有《魯濱遜飄流記》,才只寫一個人,寫他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但寫到后來,終于也出現(xiàn)了一個仆人“星期五”。只寫一個人的短篇小說多些,尤其是近代與現(xiàn)代的新小說,寫一個人在與環(huán)境的接觸中表現(xiàn)他外在的世界、內(nèi)心的世界,尤其是內(nèi)心世界。有些小說寫動物、神仙、鬼怪、妖魔,但也把他們當做人來寫。 西洋傳統(tǒng)的小說理論分別從環(huán)境、人物、情節(jié)三個方面去分析一篇作品。由于小說作者不同的個性與才能,往往有不同的偏重。 基本上,武俠小說與別的小說一樣,也是寫人,只不過環(huán)境是古代的,主要人物是有武功的,情節(jié)偏重于激烈的斗爭。任何小說都有它所特別側重的一面。愛情小說寫男女之間與性有關的感情,寫實小說描繪一個特定時代的環(huán)境與人物,《三國演義》與《水滸》一類小說敘述大群人物的斗爭經(jīng)歷,現(xiàn)代小說的重點往往放在人物的心理過程上。 小說是藝術的一種,藝術的基本內(nèi)容是人的感情和生命,主要形式是美,廣義的、美學上的美。在小說,那是語言文筆之美、安排結構之美,關鍵在于怎樣將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某種形式而表現(xiàn)出來。什么形式都可以,或者是作者主觀的剖析,或者是客觀的敘述故事,從人物的行動和言語中客觀地表達。 讀者閱讀一部小說,是將小說的內(nèi)容與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結合起來。同樣一部小說,有的人感到強烈的震動,有的人卻覺得無聊厭倦。讀者的個性與感情,與小說中所表現(xiàn)的個性與感情相接觸,產(chǎn)生了“化學反應”。 武俠小說只是表現(xiàn)人情的一種特定形式。作曲家或演奏家要表現(xiàn)一種情緒,用鋼琴、小提琴、交響樂或歌唱的形式都可以,畫家可以選擇油畫、水彩、水墨或版畫的形式。問題不在采取什么形式,而是表現(xiàn)的手法好不好,能不能和讀者、聽者、觀賞者的心靈相溝通,能不能使他的心產(chǎn)生共鳴。小說是藝術形式之一,有好的藝術,也有不好的藝術。 好或者不好,在藝術上是屬于美的范疇,不屬于真或善的范疇。判斷美的標準是美,是感情,不是科學上的真或不真(武功在生理上或科學上是否可能),道德上的善或不善,也不是經(jīng)濟上的值錢不值錢,政治上對統(tǒng)治者的有利或有害。當然,任何藝術作品都會發(fā)生社會影響,自也可以用社會影響的價值去估量,不過那是另一種評價。 在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的勢力及于一切,所以我們到歐美的博物院去參觀,見到所有中世紀的繪畫都以圣經(jīng)故事為題材,表現(xiàn)女性的人體之美,也必須通過圣母的形象。直到文藝復興之后,凡人的形象才在繪畫和文學中表現(xiàn)出來,所謂文藝復興,是在文藝上復興希臘、羅馬時代對“人”的描寫,而不再集中于描寫神與圣人。 中國人的文藝觀,長期以來是“文以載道”,那和中世紀歐洲黑暗時代的文藝思想是一致的,用“善或不善”的標準來衡量文藝。《詩經(jīng)》中的情歌,要牽強附會地解釋為諷刺君主或歌頌后妃。陶淵明的“閑情賦”,司馬光、歐陽修、晏殊的相思愛戀之詞,或者惋惜地評之為白璧之玷,或者好意地解釋為另有所指。他們不相信文藝所表現(xiàn)的是感情,認為文字的唯一功能只是為政治或社會價值服務。 我寫武俠小說,只是塑造一些人物,描寫他們在特定的武俠環(huán)境(中國古代的、沒有法治的、以武力來解決爭端的不合理社會)中的遭遇。當時的社會和現(xiàn)代社會已大不相同,人的性格和感情卻沒有多大變化。古代人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仍能在現(xiàn)代讀者的心靈中引起相應的情緒。讀者們當然可以覺得表現(xiàn)的手法拙劣,技巧不夠成熟,描寫殊不深刻,以美學觀點來看是低級的藝術作品。無論如何,我不想載什么道。我在寫武俠小說的同時,也寫政治評論,也寫與歷史、哲學、宗教有關的文字,那與武俠小說完全不同。涉及思想的文字,是訴諸讀者理智的,對這些文字,才有是非、真假的判斷,讀者或許同意,或許只部分同意,或許完全反對。 對于小說,我希望讀者們只說喜歡或不喜歡,只說受到感動或、覺得厭煩。我最高興的是讀者喜愛或憎恨我小說中的某些人物,如果有了那種感情,表示我小說中的人物已和讀者的心靈發(fā)生聯(lián)系了。小說作者最大的企求,莫過于創(chuàng)造一些人物,使得他們在讀者心中變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藝術是創(chuàng)造,音樂創(chuàng)造美的聲音,繪畫創(chuàng)造美的視覺形象,小說是想創(chuàng)造人物以及人的內(nèi)心世界。假使只求如實反映外在世界,那么有了錄音機、照相機,何必再要音樂、繪畫?有了報紙、歷史書、記錄電視片、社會調查統(tǒng)計、醫(yī)生的病歷記錄、黨部與警察局的人事檔案,何必再要小說? 武俠小說雖說是通俗作品,以大眾化、娛樂性強為重點,但對廣大讀者終究是會發(fā)生影響的。我希望傳達的主旨,是:愛護尊重自己的國家民族,也尊重別人的國家民族;和平友好,互相幫助,重視正義和是非,反對損人利己,注重信義,歌頌純真的愛情和友誼;歌頌奮不顧身地為了正義而奮斗;輕視爭權奪利、自私可鄙的思想和行為。武俠小說并不單是讓讀者在閱讀時做“白日夢”而沉緬在偉大成功的幻想之中,而希望讀者們在幻想之時,想象自己是個好人,要努力做各種各樣的好事,想象自己要愛國家、愛社會、幫助別人得到幸福,由于做了好事、作出積極貢獻,得到所愛之人的欣賞和傾心。 武俠小說并不是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有不少批評家認定,文學上只可肯定現(xiàn)實主義一個流派,除此之外,全應否定。這等于是說:少林派武功好得很,除此之外,什么武當派、崆峒派、太極拳、八卦掌、彈腿、白鶴派、空手道、跆拳道、柔道、西洋拳、泰拳等等全部應當廢除取消。我們主張多元主義,既尊重少林武功是武學中的泰山北斗,而覺得別的小門派也不妨并存,它們或許并不比少林派更好,但各有各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愛好廣東菜的人,不必主張禁止京菜、川菜、魯菜、徽菜、湘菜、維揚菜、杭州菜等等派別,所謂“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是也。不必把武俠小說提得高過其應有之分,也不必一筆抹殺。什么東西都恰如其分,也就是了。 撰寫這套總數(shù)三十六冊的《作品集》,是從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七二年,前后約十三四年,包括十二部長篇小說,兩篇中篇小說,一篇短篇小說,一篇歷史人物評傳,以及若干篇歷史考據(jù)文字。出版的過程很奇怪,不論在香港、臺灣、海外地區(qū),還是中國大陸,都是先出各種各樣翻版盜印本,然后再出版經(jīng)我校訂、授權的正版本。在中國大陸,在“三聯(lián)版”出版之前,只有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一家,是經(jīng)我授權而出版了《書劍恩仇錄》。他們校印認真,依足合同支付版稅。我依足法例繳付所得稅,余數(shù)捐給了幾家文化機構及資助圍棋活動。這是一個愉快的經(jīng)驗。除此之外,完全是未經(jīng)授權的,直到正式授權給北京三聯(lián)書店出版?!叭?lián)版”的版權合同到二○○一年年底期滿,以后中國內(nèi)地的版本由廣州出版社出版,主因是地區(qū)鄰近,業(yè)務上便于溝通合作。 翻版本不付版稅,還在其次。許多版本粗制濫造,錯訛百出。還有人借用“金庸”之名,撰寫及出版武俠小說。寫得好的,我不敢掠美;至于充滿無聊打斗、色情描寫之作,可不免令人不快了。也有些出版社翻印香港、臺灣其他作家的作品而用我筆名出版發(fā)行。我收到過無數(shù)讀者的來信揭露,大表憤慨。也有人未經(jīng)我授權而自行點評,除馮其庸、嚴家炎、陳墨三位先生功力深厚兼又認真其事,我深為拜嘉之外,其余的點評大都與作者原意相去甚遠。好在現(xiàn)已停止出版,糾紛已告結束。 有些翻版本中,還說我和古龍、倪匡合出了一個上聯(lián)“冰比冰水冰”征對,真正是大開玩笑了。漢語的對聯(lián)有一定規(guī)律,上聯(lián)的末一字通常是仄聲,以便下聯(lián)以平聲結尾,但“冰”字屬蒸韻,是平聲。我們不會出這樣的上聯(lián)征對。大陸地區(qū)有許許多多讀者寄了下聯(lián)給我,大家浪費時間心力。 為了使得讀者易于分辨,我把我十四部長、中篇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湊成一副對聯(lián):“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短篇《越女劍》不包括在內(nèi),偏偏我的圍棋老師陳祖德先生說他最喜愛這篇《越女劍》。)我寫第一部小說時,根本不知道會不會再寫第二部;寫第二部時,也完全沒有想到第三部小說會用什么題材,更加不知道會用什么書名。所以這副對聯(lián)當然說不上工整,“飛雪”不能對“笑書”,“連天”不能對“神俠”,“白”與“碧”都是仄聲。但如出一個上聯(lián)征對,用字完全自由,總會選幾個比較有意思而合規(guī)律的字。 有不少讀者來信提出一個同樣的問題:“你所寫的小說之中,你認為哪一部最好?最喜歡哪一部?”這個問題答不了。我在創(chuàng)作這些小說時有一個愿望:“不要重復已經(jīng)寫過的人物、情節(jié)、感情,甚至是細節(jié)?!毕抻诓拍?,這愿望不見得能達到,然而總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大致來說,這十五部小說是各不相同的,分別注人了我當時的感情和思想,主要是感情。我喜愛每部小說中的正面人物,為了他們的遭遇而快樂或惆悵、悲傷,有時會非常悲傷。至于寫作技巧,后期比較有些進步。但技巧并非最重要,所重視的是個性和感情。 這些小說在香港、臺灣、中國內(nèi)地、新加坡曾拍攝為電影和電視連續(xù)集,有的還拍了三四個不同版本,此外有話劇、京劇、粵劇、音樂劇等。跟著來的是第二個問題:“你認為哪一部電影或電視劇改編演出得最成功?劇中的男女主角哪一個最符合原著中的人物?”電影和電視的表現(xiàn)形式和小說根本不同,很難拿來比較。電視的篇幅長,較易發(fā)揮;電影則受到更大限制。再者,閱讀小說有一個作者和讀者共同使人物形象化的過程,許多人讀同一部小說,腦中所出現(xiàn)的男女主角卻未必相同,因為在書中的文字之外,又加入了讀者自己的經(jīng)歷、個性、情感和喜憎。你會在心中把書中的男女主角和自己的情人融而為一,而別人的情人肯定和你的不同。電影和電視卻把人物的形象固定了,觀眾沒有自由想象的余地。我不能說哪一部最好,但可以說:把原作改得面目全非的最壞,最蔑視作者和讀者。 武俠小說繼承中國古典小說的長期傳統(tǒng)。中國最早的武俠小說,應該是唐人傳奇的《虬髯客傳》、《紅線》、《聶隱娘》、《昆侖奴》等精彩的文學作品。其后是《水滸傳》、《三俠五義》、《兒女英雄傳》等等?,F(xiàn)代比較認真的武俠小說,更加重視正義、氣節(jié)、舍己為人、鋤強扶弱、民族精神、中國傳統(tǒng)的倫理觀念。讀者不必過分推究其中某些夸張的武功描寫,有些事實上不可能,只不過是中國武俠小說的傳統(tǒng)。聶隱娘縮小身體潛入別人的肚腸,然后從他口中躍出,誰也不會相信是真事,然而聶隱娘的故事,千余年來一直為人所喜愛。 我初期所寫的小說,漢人皇朝的正統(tǒng)觀念很強。到了后期,中華民族各族一視同仁的觀念成為基調,那是我的歷史觀比較有了些進步之故。這在《天龍八部》、《白馬嘯西風》、《鹿鼎記》中特別明顯。韋小寶的父親可能是漢、滿、蒙、回、藏任何一族之人。即使在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中,主角陳家洛后來也對回教增加了認識和好感。每一個種族、每一門宗教、某一項職業(yè)中都有好人壞人。有壞的皇帝,也有好皇帝;有很壞的大官,也有真正愛護百姓的好官。書中漢人、滿人、契丹人、蒙古人、西藏人……都有好人壞人。和尚、道士、喇嘛、書生、武士之中,也有各種各樣的個性和品格。有些讀者喜歡把人一分為二,好壞分明,同時由個體推論到整個群體,那決不是作者的本意。 歷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要放在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中去看。宋遼之際、元明之際、明清之際,漢族和契丹、蒙古、滿族等民族有激烈斗爭;蒙古、滿人利用宗教作為政治工具。小說所想描述的,是當時人的觀念和心態(tài),不能用后世或現(xiàn)代人的觀念去衡量。我寫小說,旨在刻劃個性,抒寫人性中的喜愁悲歡。小說并不影射什么,如果有所斥責,那是人性中卑污陰暗的品質。政治觀點、社會上的流行理念時時變遷,人性卻變動極少。 在劉再復先生與他千金劉劍梅合寫的《父女兩地書》(共悟人間)中,劍梅小姐提到她曾和李陀先生的一次談話,李先生說,寫小說也跟彈鋼琴一樣,沒有任何捷徑可言,是一級一級往上提高的,要經(jīng)過每日的苦練和積累,讀書不夠多就不行。我很同意這個觀點。我每日讀書至少四五小時,從不間斷,在報社退休后連續(xù)在中外大學中努力進修。這些年來,學問、知識、見解雖有長進,才氣卻長不了,因此,這些小說雖然改了三次,很多人看了還是要嘆氣。正如一個鋼琴家每天練琴二十小時,如果天分不夠,永遠做不了蕭邦、李斯特、拉赫曼尼諾夫、巴德魯斯基,連魯賓斯坦、霍洛維茲、阿胥肯那吉、劉詩昆、傅聰也做不成。 這次第三次修改,改正了許多錯字訛字以及漏失之處,多數(shù)由于得到了讀者們的指正。有幾段較長的補正改寫,是吸收了評論者與研討會中討論的結果。仍有許多明顯的缺點無法補救,限于作者的才力,那是無可如何的了。讀者們對書中仍然存在的失誤和不足之處,希望寫信告訴我。我把每一位讀者都當成是朋友,朋友們的指教和關懷自然永遠是歡迎的。 二○○二年四月 于香港
內(nèi)容概要
《雪山飛狐》一書講述的是闖王李自成四大侍衛(wèi)胡、苗、范、田后人和闖王軍刀的故事。當年闖王兵敗九宮山,將藏有復國寶藏的闖王軍刀交給四大侍衛(wèi)之首胡侍衛(wèi)保管,苗、范、田三位誤以為他賣主求榮,將其殺死。百余年來,四家后人不斷尋仇和尋寶,卻無一能得善終。
豪氣干云的胡一刀之子“雪山飛狐”胡斐,淡然面對驚世寶藏,只想與意中人苗若蘭長相廝守,卻又被逼與她的父親金面佛苗人鳳展開生死搏斗?!堆┥斤w狐》故事結尾留下了巨大的懸念。
作者簡介
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荊勛賢”。原名查良鏞,江西省婺源縣人,出生于浙江海寧,當代著名作家、新聞學家、企業(yè)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離開家鄉(xiāng)海寧。1939年金庸15歲時曾經(jīng)和同學一起編寫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暢銷內(nèi)地,這是此類書籍在中國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1941年日軍攻到浙江,金庸進入聯(lián)合高中,那時他17歲,臨畢業(yè)時因為寫諷刺黑板報《阿麗絲漫游記》被開除。另一說是寫情書.1944年考入重慶國立政治大學外文系,因對國民黨職業(yè)學生不滿投訴被勒令退學,一度進入中央圖書館工作,后轉入蘇州東吳大學(今蘇州大學)學習國際法??箲?zhàn)勝利后回杭州進《東南日報》做記者,1948年在數(shù)千人參加的考試中脫穎而出,進入《大公報》,做編輯和收聽英語國際電訊廣播當翻譯。不久《大公報》香港版復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建國不久,金庸為了實現(xiàn)外交家的理想來到北京,但由于種種原因而失望地回到香港,從而開始了武俠小說的創(chuàng)作。
從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1972年宣布封筆,開始修訂工作。
1981年后金庸數(shù)次回大陸,先后受到鄧小平、江澤民等領導人的接見,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1986年被任命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政治體制”小組港方負責人,1989年辭去基本法委員職務,卸任《明報》社長職務,1992年到英國牛津大學當訪問學者,1994年辭去《明報》企業(yè)董事局主席職務。1999-2005年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金庸博學多才。就武俠小說方面,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chuàng)了形式獨特、情節(jié)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舉凡歷史、政治、古代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電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書畫、詩詞典章、天文歷算、陰陽五行、奇門遁甲、儒道佛學均有涉獵,金庸還是香港著名的政論家、企業(yè)家、報人,曾獲法國總統(tǒng)“榮譽軍團騎士”勛章,英國牛津大學董事會成員及兩所學院榮譽院士,多家大學名譽博士。
書籍目錄
雪山飛狐
鴛鴦刀
白馬嘯西風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苗若蘭道:“我獨自個在房,點這素馨。這里人多,怎么又點這個?”琴兒笑道:“我當真糊涂啦?!迸跗鹣銧t,去換了一盤香出來。苗若蘭道:“這里風從北來,北邊雖沒窗,但山頂風大,總有些風兒漏進來。你瞧這香爐放對了么?”琴兒一笑,將小幾端到西北角放下,又給小姐泡了一碗茶,這才走開。眾人都想:“金面佛苗人鳳身為一代大俠,卻把個女兒嬌縱成這般模樣?!敝灰娝闷鹕w碗,揭開蓋子,瞧了瞧碗中的茶葉與玫瑰花,輕輕啜了一口,緩緩放下,眾人只道她要說故事了,哪知道她卻說:“我有些兒頭痛,要進去休息一會兒。諸位伯伯叔叔請寬座。”說著站起身來,人內(nèi)去了。眾人相顧啞然。曹云奇第一個忍耐不住,正要發(fā)作,田青文向他使個眼色。曹云奇話到口邊,又咽了下去。苗若蘭進去不久,隨即出來,只見她換了一件淡綠皮襖,一條鵝黃色百褶裙,臉上洗去了初上山時的脂粉,更顯得淡雅宜人,風致天然。原來她并非當真頭痛,卻是去換衣洗臉。琴兒跟隨在后,拿了一個銀狐墊子放在椅上。苗若蘭慢慢坐下,這才緩緩說道:“這天晚上,郎中公公家里大開筵席,請了一百多位江湖上成名的英雄豪杰,靜候那義兄的兒子到來。等到初更時分,只聽得托的一聲響,筵席前已多了一人。廳上好手甚多,卻沒一個瞧清楚他是怎么進來的。只見他約莫二十歲上下年紀,身穿粗布麻衣,頭戴白帽,手里拿著一根哭喪棒,背上斜插單刀。他不理旁人,徑向郎中、叫化、腳夫三個公公說道:‘三位叔父,請借個僻靜處所說話?!?/pre>編輯推薦
《金庸作品集13:雪山飛狐》是由花城出版社和廣州出版社共同出版的。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