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4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作者:陳亞聯(lián) 編 頁數(shù):342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他相信“半半哲學”,“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嬀瓢牒ㄕ?,花開半時偏妍。半帆張扇免翻覆,馬放半韁穩(wěn)便。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百年苦樂半相參,會占便宜只半”。 他希望實現(xiàn)“我個人的夢”:“換上便服,帶一漁竿,……到一世外桃源,暫作葛天遺民,……” 中美文化交流史之研究家或愛好者,中國現(xiàn)代文學之研究家或愛好者,“幽默文學”之研究家或愛好者,“小資情調”之擁護者或反對者,大中小學生……
書籍目錄
序論 兩腳踏東西文化 一心評宇宙文章 一、溝通中西文化的橋梁 二、從街頭暴力反抗者到文壇巨匠 三、“幽默大師”的孤寂與落寞 四、落葉歸根第一章 山村里走出洋博士 一、夢想翩翩的童年 二、圣約翰大學的高才生 三、游學海外第二章 馳騁中國文壇 一、“語絲”苗圃里的精英 二、寫軍警赤拳搏斗的“土匪” 三、打狗“急先鋒” 四、“幽默大師”第三章 中西文化的使者 一、結識賽珍珠 二、在美歐掀起“林語堂熱” 三、快樂的流浪者 四、美洲七國之演講 五、迎來第二次小說創(chuàng)作高峰 六、國際筆會的副會長第四章 熾熱的愛國心 一、盧溝橋炮聲刺痛游子心 二、寫小說為祖國抗戰(zhàn)作宣傳第五章 美麗曲折的愛情 一、魂牽夢繞的初戀 二、悲痛欲絕的再戀 三、金玉良緣第六章 “幽默大師”的苦悶 一、在前進中彷徨 二、與魯迅兩度親疏 三、美國出版商的警告 四、為發(fā)明中文打字機而傾家蕩產 五、林、賽決裂 六、南大風波第七章 悲泣的暮年 一、滿載鄉(xiāng)愁回臺定居 ……第八章 逝者余音第九章 林語堂著作簡介附錄林語堂年表
章節(jié)摘錄
林語堂晚年回憶說,幼時對他影響最大的有三個方面:第一就是坂仔的山水。林語堂認為:“一個人在兒童時代所生活的環(huán)境,將會對他的一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坂仔,兒時的林語堂常常到小溪邊觀賞著山頂上變幻莫測的白云,仰視在高空盤旋的老鷹。有時,林語堂攀上高山眺望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巒,俯瞰山下的村莊,他看見人們像螞蟻一樣在山腳下那方寸之地上移動著,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大自然的雄偉壯觀。成年后,每當他看到人們四處奔忙、爭名奪利時,兒時登高山俯瞰人群如螞蟻的情景又會浮現(xiàn)于他的眼前,使他經常望名而退。林語堂認為自己的一切靈感和美德都是坂仔的山水所賦予的:雄偉的高山塑造了他的個性,長流不斷的溪水賜予了他的靈性,神秘的大自然激發(fā)了他豐富的藝術想像力,為他提供了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源泉。在他的審美趣味和思想性格里,隨時都可以發(fā)現(xiàn)坂仔山水的影子。正像許多人都愿意稱自己是自然之子那樣,林語堂一再自詡是“山地的孩子”。大自然的博大神秘、神圣純潔,陶冶著他幼小的心靈,大自然的靈氣溶入了他的血液。這個山地的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以故鄉(xiāng)的山水作為他觀察世界、體驗生活的唯一參照系。后來,他之所以會把紐約的摩天大樓看做是細小得微不足道的玩具,就是來自童年時的記憶。正如他在《回憶童年》中所說:生長在高山.怎能看得起城市中之高樓大廈?如紐約的摩天樓,說他“摩天”,才是不知天高地厚,哪里配得上?我的人生觀,就是基于這一幅山水。人性的束縛,人事之騷擾,都是因為沒有見過,或者忘記,這海闊天空的世界。要明察人類的渺小,須先看宇宙的壯觀。林語堂創(chuàng)作中久盛不衰的題材就是坂仔的山水。他認為,自然是他的創(chuàng)作之源,坂仔村的雄山秀水是他藝術生命和思想信仰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一個人出生后,他所生存的環(huán)境是陶冶其性格的第一張溫床。林語堂在風景秀麗的坂仔度過了一個幸福而快樂的童年,他在所有的自傳、回憶文章中,總是反復強調他之所以成為一個豁達、幽默的人,全都仰仗坂仔村的山山水水。他的思想、觀念、性格,以致人生觀、美學觀、世界觀的形成,都深受閩南坂仔秀美山陵的影響。在《四十自敘》中,林語堂又用詩的語言把這種自然的陶冶力絕對化了:“我本龍溪村家子,環(huán)山接天號東湖;十尖石起時入夢,為學養(yǎng)性全在茲?!边@些都可說明,幼年林語堂思想性格的培育同坂仔的山水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汲取了山區(qū)人的自由、超脫、達觀、豪放之氣。后來林語堂多次把他自己的人生觀稱為“山地人生觀”。對林語堂幼時產生巨大影響的另兩個方面是:異想天開的父親和中西文化交融的家庭。凡是到過林家的人,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林家是中西文化并存的家庭。林家的書架上往往是四書五經、唐詩宋詞與教會的《圣經》放在一起;《紅樓夢》、 《三國演義》等線裝古籍和美國傳教士林樂知介紹西方文化的譯著,共同占據著書架的空間;林牧師在教堂布道時所穿的黑色長袍和牧師太太的裹腳布同存一室;客廳里,一面掛著一幅彩色石印的光緒皇帝像,一面掛著一幅圣母的畫像。林太太的那只古色古香的針線籃里,一個中國主婦所必備的全套縫紉工具和一本美國婦女的家庭雜志常年放在一起;外國雜志的光滑的畫頁被林太太利用來存放各種不同顏色的繡花線。P3-5
編輯推薦
《飛揚與落寞:林語堂的才情人生》讓你一睹林語堂的才情人生!有人把他視為“現(xiàn)代的蘇東坡”,也許有幾分道理。蘇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他也是;蘇是“一個假道學的憎恨者”,他也是;蘇是“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他也是;蘇是“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他也是;…… 但他又不是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那樣的氣勢,他是沒有的;前、后《赤壁賦》那樣的境界,他是沒有的;《記承天寺夜游》那樣的“空明”,他是沒有的;…… 他可以像蘇東坡一樣,“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卻不能像蘇東坡那樣,“上可陪玉皇大帝”……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