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作者:車瑞金 頁數(shù):384
前言
山西,因地處太行山以西而得名。春秋時期為晉國所有,故簡稱晉;戰(zhàn)國時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又稱三晉?! ∩轿骶哂杏凭玫臍v史、豐富的礦產資源、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和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從古至今,山西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地理位置看,他是華北平原、內蒙草原、黃土高原三個自然單元銜接的地區(qū)。南依中原腹地,北鄰塞外大漠。登高太行山俯瞰,眼前是京津和華北大平原,站在太行山南端,廣闊的中原大地可一覽無余。從戰(zhàn)略位置看,全省以山河環(huán)抱,左枕太行之麓,右跨黃河之濱。北有兩道長城座落的山脈橫亙,南有紫金、王屋諸山。被晉文公稱贊為“表里山河”。山西險固的地理形勢,在軍事上占有獨特的重要位置,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從歷代戰(zhàn)事看,在中國幾千年社會周而復始的不斷裂變與重新組合中,許多當權者對北方都視山西而定天下,并以山西為其自然屏障,派最得力的將領駐守防衛(wèi)。當中央王權強盛一統(tǒng)之時,憑借山西,外可拒侵,內可治亂;當中央王權崩潰之時,誰擁有山西,誰便可以縱橫四方。所以,山西自然成為了兵家征戰(zhàn)逐麓的大舞臺。在革命戰(zhàn)爭和反抗外國侵略戰(zhàn)爭的歲月中,特別是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八路軍和人民解放軍,在山西這塊熱土上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創(chuàng)造了戰(zhàn)勝敵人的各種戰(zhàn)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山西的山山水水到處都閃耀著革命先烈血染的風采?! v史是一面鏡子。作為一名軍人,借古鑒今,應該時刻牢記:戰(zhàn)爭并不遙遠,和平需要珍惜,更需要捍衛(wèi)。作為當代軍人,不僅要以“能戰(zhàn)”奠定和平大廈的根基,而且要以“能贏”托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度龝x戰(zhàn)事》精選了發(fā)生在山西的六十一個典型戰(zhàn)例,按戰(zhàn)爭發(fā)生的時間順序分為上、中、下編,每個戰(zhàn)例分為“提要、戰(zhàn)前態(tài)勢、作戰(zhàn)經(jīng)過、戰(zhàn)例啟示”四個部分。上編記述的是古代諸雄爭霸天下的征戰(zhàn);中編記述的主要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和其他抗日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著名戰(zhàn)斗;下編記述的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人民解放軍推翻國民黨、閻錫山在山西反動統(tǒng)治的主要作戰(zhàn)。對這些典型戰(zhàn)例的學習和分析,如果能為了解山西軍事歷史的人們提供一些素材,能為研究古今戰(zhàn)史的有識之士提供一些借鑒,編者則心意足慰?! 【幷摺 《?0八年十月十八日
內容概要
《三晉戰(zhàn)事》精選了發(fā)生在山西的六十一個典型戰(zhàn)例,按戰(zhàn)爭發(fā)生的時間順序分為上、中、下編,每個戰(zhàn)例分為“提要、戰(zhàn)前態(tài)勢、作戰(zhàn)經(jīng)過、戰(zhàn)例啟示”四個部分。上編記述的是古代諸雄爭霸天下的征戰(zhàn);中編記述的主要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和其他抗日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著名戰(zhàn)斗;下編記述的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人民解放軍推翻國民黨、閻錫山在山西反動統(tǒng)治的主要作戰(zhàn)。對這些典型戰(zhàn)例的學習和分析,能為了解山西軍事歷史的人們提供一些素材,能為研究古今戰(zhàn)史的有識之士提供一些借鑒。
作者簡介
車瑞金,山西呂梁人,1960年6月出生,1978年12月入伍。歷任戰(zhàn)上、指導員、政治部干事、司令部秘書、副處長、處長、軍分區(qū)參謀長等職?,F(xiàn)任山西省國防動員委員會綜合辦公室主任,大校軍銜。
書籍目錄
前言上編假途滅虢之戰(zhàn)(公元前658年-公元前655年)秦晉韓元之戰(zhàn)(公元前645年)晉陽之戰(zhàn)(公元前455年-公元前453年)閼與之戰(zhàn)(公元前270年)長平之戰(zhàn)(公元前260年)安邑之戰(zhàn)(公元前205年)白登之圍(公元前200年)柴壁之戰(zhàn)(公元402年)霍邑之戰(zhàn)(公元617年)柏壁之戰(zhàn)(公元619年)太原之戰(zhàn)(公元757年)潞州之戰(zhàn)(公元907年-公元908年)石敬瑭攻滅后唐之戰(zhàn)(公元936年)河中之戰(zhàn)(公元948年-公元949年)晉州之戰(zhàn)(公元951年)高平之戰(zhàn)(公元954年)宋滅北漢之戰(zhàn)(公元979年)宋金太原之戰(zhàn)(公元1125年-公元1126年)郭登與瓦刺大同之戰(zhàn)(公元1449年)寧武關炮戰(zhàn)(公元1644年)中編東征戰(zhàn)役(1936年2月20日-5月5日)太原會戰(zhàn)(1937年9月12日-11月8日)平型關伏擊戰(zhàn)(1937年9月25日)辛莊伏擊戰(zhàn)(1937年lO月10日)雁門關伏擊戰(zhàn)(1937年10月18日-21日)奇襲陽明堡(1937年10月19日)七亙村重疊伏擊戰(zhàn)(1937年10月26日-28日)廣陽伏擊戰(zhàn)(1937年11月4日-7日)晉西北反圍攻作戰(zhàn)(1938年2月21日-4月1日)午城井溝戰(zhàn)斗(1938年3月14日-19日)神頭嶺伏擊戰(zhàn)(1938年3月16日)晉東南反九路圍攻(1938年4月15日-27日)長樂村追擊戰(zhàn)(1938年4月15日-16日)町店伏擊戰(zhàn)(1938年7月6日)汾離公路伏擊戰(zhàn)(1938年9月14日-20日)邵家莊伏擊戰(zhàn)(1938年10月28日)滑石片伏擊戰(zhàn)(1938年11月3日-4日)上下細腰澗戰(zhàn)斗(1939年5月12日-15日)晉西北反“掃蕩”作戰(zhàn)(1940年6月7日-7月6日)淶靈戰(zhàn)役(1940年9月22日-10月lO日)中條山戰(zhàn)役(1941年5月7日-28日)黃崖洞保衛(wèi)戰(zhàn)(1941年11月9日-19日)田家會戰(zhàn)斗(1942年5月14日-19日)沁源圍困戰(zhàn)(1942年11月11日-1945年4月11日)甄家莊戰(zhàn)斗(1943年10月5日-11日)韓略村戰(zhàn)斗(1943年10月24日)晉綏軍區(qū)攻勢作戰(zhàn)(1945年2月17日-9月12自)下編上黨戰(zhàn)役(1945年9月10日-10月12日)晉北戰(zhàn)役(1946年6月16日-8月15日)聞夏戰(zhàn)役(1946年7月13日-22日)大同集寧戰(zhàn)役(1946年7月31日-9月16日)同蒲戰(zhàn)役(1946年8月14日-9月1日)臨浮戰(zhàn)役(1946年9月21日-24日)呂梁戰(zhàn)役(1946年11月22日-1947年1月2日)汾孝戰(zhàn)役(1947年1月13日-29日)晉南戰(zhàn)役(1947年4月4日-5日9日)正太戰(zhàn)役(1947年4月9日-5日8日)運城戰(zhàn)役(1947年12月17日-28日)臨汾戰(zhàn)役(1948年3月7日-5月18日)晉中戰(zhàn)役(1948年6月11日-7月21日)太原戰(zhàn)役(1948年10月5日-1949年4月24日)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一、戰(zhàn)前態(tài)勢 在隋末農民起義的高潮中,太原留守李淵和他的兒子李世民、親信劉文靜經(jīng)過精心準備,于公元617年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正式起兵。李淵打著“廢昏立明”的旗號,率兵南下,攻克河東的絳州、汾陽后,渡河西進,攻占長安(今陜西西安西北)。公元618年,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 √瞥嘟⒅?,逐步鞏固了關中及西北地區(qū),本可乘勝東向平定中原。但在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劉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向唐發(fā)動進攻,打算入圖晉陽,南向以爭天下,直接威脅到了唐賴以發(fā)祥的根據(jù)地——晉陽。唐不得不應對劉武周的挑戰(zhàn)。 劉武周原是隋馬邑鷹楊府校尉,義寧元年(公元617年)二月,乘農民起義蓬勃發(fā)展之時,殺死太守王仁恭起兵,遣使附于突厥,先后攻占雁門(今山西代縣)、樓煩(今山西靜樂)、定襄(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等郡,被突厥立為定楊可汗,成為北方最大的割據(jù)勢力,劉武周也自稱皇帝。原活動于易州(今河北易縣)的農民起義軍首領宋金剛,被河北義軍領袖竇建德?lián)魯『螅视啾?000歸附劉武周。李淵建唐后,宋金剛建議劉武周“入圖晉陽,南向以爭天下”。劉武周聽計而行,在突厥支持下舉兵南下。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三月,劉武周遣大將宋金剛率2萬人馬南侵,又引突厥之眾,兵鋒甚盛。四月,軍于黃蛇嶺(今山西榆次北),距太原近在咫尺。留守太原的唐齊王李元吉強令車騎將軍張達僅率100名步兵試戰(zhàn),結果全軍覆沒,張達憤而投降劉武周。劉武周乘機攻占榆次、介州(今山西介休)及石州(今山西離石)等地,長驅南下,兵逼太原。唐高祖李淵即命太常卿李仲文率兵馳援,劉武周撤圍而去。五月,劉武周軍攻下石州,攻陷平遙(今山西平遙)。六月,劉武周部將黃子英在雀鼠谷(今山西介休西南、霍州以北汾河河谷)計敗唐左武衛(wèi)大將軍姜寶誼等,太原告急。李淵以右仆射裴寂為晉州道行軍總管討伐劉武周。九月,裴寂軍進至介休,屯兵度索原(今山西介休東南介山下),劉武周的西南道大行臺宋金剛截斷唐軍水源,并趁唐軍移營就水時,縱兵出擊,大敗唐軍。李元吉見援兵屢敗,棄太原城逃奔長安,晉陽遂告失守。劉武周占據(jù)太原后,即派部將宋金剛攻陷晉州(今山西臨汾),進逼絳州(今山西絳縣),直搗龍門(今山西河津東南),宋金剛還進攻翼城、絳縣一帶,迫使唐晉州道行軍總管裴寂節(jié)節(jié)敗退。兵鋒所至,幾乎席卷整個黃河以東,唐軍僅固守虞州(今山西運城)、泰州(今山西萬榮)等一隅之地。同時,夏縣(今山西)呂崇茂也響應劉武周,殺死縣令舉兵反叛。隋將王行本據(jù)蒲坂(今山西永濟西南)亦與之相應。河東大有盡失之勢,一時唐廷上下為之震駭。 唐廷對如何應對河東形勢或爭或棄有兩種意見。李淵認為“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李世民卻富有遠見地指出:“太原王業(yè)所基,國之根本;河東富實,京邑所資;若舉而棄之,臣竊憤恨?!辈⒅鲃诱埨t親率3萬精兵,平劉武周以克復太原。李淵斟酌再三,同意了李世民的意見,盡發(fā)關中之軍,令李世民統(tǒng)率前往討伐劉武周。十一月,唐軍乘堅冰由龍門方向渡過黃河,屯軍柏壁,與宋金剛主力對峙,并同固守絳州的唐軍形成掎角之勢,使宋金剛軍不得前進,柏壁之戰(zhàn)遂拉開序幕?! 《?、作戰(zhàn)經(jīng)過 絳州自古就是軍事要地,柏壁南依峨嵋,北控汾河,溝壑縱橫。李世民駐軍的秦王堡,形同鐵壁,易守難攻。這時,河東因連年戰(zhàn)亂,軍糧很難征集,李世民便發(fā)布安民告示,使遠近民眾歸附,紛紛送糧送草,保證了軍糧供應。時值隆冬,李世民屯軍柏壁后,采取休兵秣馬、清壁挫銳的策略,每日派出少量部隊外出偵察,不作大的軍事行動,只派副將進擾,以消耗敵人,并親自窺察敵情。與此同時,唐高祖遣永安王李孝基、陜州總管于筠、工部尚書獨孤懷恩、內史侍郎唐儉等攻打夏縣的呂崇茂,呂崇茂不敵,向宋金剛求援,宋金剛派尉遲敬德、尋相前往救援,結果大敗唐軍,擒其四將。但當尉遲敬德等回軍澮州時,李世民瞅準機會,令兵部尚書殷開山、總管秦叔寶等至美良川(今山西夏縣北)攔擊,獲得重大勝利,殺敵2000余人。不久,敬德、尋相等又秘密率領精騎東援蒲坂(今山西永齊西南)之王行本,李世民偵知后,親率步騎3000人抄近道夜奔安邑(今山西運城東北)截擊,大破之,敬德、尋相只身逃走,余軍全被殲滅。此時,唐軍士氣大振,諸將都請求與宋軍決戰(zhàn),但李世民冷靜地分析了情況,認為時機還不成熟。他對眾將說:“金剛懸軍深入,精兵猛將,咸聚于是,武周據(jù)太原,依金剛為扦蔽,軍無蓄積,以擄掠為資,利在速戰(zhàn)。我閉營養(yǎng)銳以挫其鋒,分兵沖其心腹,彼糧盡計窮,自當遁走。當待此機,未宜速戰(zhàn)?!彼炖^續(xù)執(zhí)行疲敝敵軍、釜底抽薪的計劃。派左行軍總管劉弘基,行軍側總管張綸率兵進逼西河,斷宋金剛的糧道。武德三年正月,唐將秦武通攻蒲坂,王行本不敵出降。二、三月間,劉武周數(shù)次派兵攻潞州(今山西長治東)、浩州(西河郡改州)均告失敗,其護衛(wèi)糧道的黃子英亦為唐驃騎大將軍張德政襲殺,張難堡(今山西平遙西南)被唐軍占領。至此劉軍南運糧道為之斷絕,軍心動搖,形勢對唐軍更為有利?! ∷谓饎傇跐抑菖c李世民相持約五個月后,終因糧盡兵困,被迫率軍北撤。李世民見時機成熟,遂揮軍乘勢追擊,至呂州(今山西霍州北),“吃掉”后衛(wèi)尋相所部,馬不停蹄又乘勝再追,一晝夜兼程200余里,戰(zhàn)數(shù)十次,士卒們饑餓疲勞到了極點。至高壁嶺(今山西靈石西南),劉弘基拉住李世民的馬轡進諫道:“大王破賊,逐北至此,功已足矣,深入不已,不愛身乎?且士卒饑疲,宜留壁于此,俟兵糧畢集,然后復進,未晚也?!崩钍烂裾J為機不可失,依然策馬而進,率領諸軍奮進,終于在雀鼠谷(今山西介休西南、霍州以北汾河谷)追上宋金剛主力,一天中八戰(zhàn)皆捷,俘斬敵1萬人。至此,李世民和眾將士已經(jīng)二日未吃飯,三日未解甲了。宋金剛率余部2萬人退守介休,背城列陣,南北7里。李世民令總管李績、程知節(jié)、秦叔寶攻其北端,翟長孫、秦武通攻其南端。既戰(zhàn),唐軍先稍事退卻,待宋金剛正面進攻時,李世民又率精騎出其陣后攻擊,大敗金剛軍,斬3000人,其部將尉遲敬德、尋相、張萬歲等人收余眾舉介休、永安(今山西靈石東)降唐。劉武周見大勢已去,遂棄太原與宋金剛逃奔突厥,不久亦為突厥所殺。李世民收復并州(今太原)。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