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評傳

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經濟日報  作者:劉憶江  頁數:873  
Tag標簽:無  

前言

自20世紀80年代末起,讀書界出現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曾國藩熱”,一直延續(xù)到新世紀初,坊間有關他的各類書籍,林林總總,不一而足。造反有理的革命年代,曾國藩被視為反動派,鎮(zhèn)壓太平天國革命的劊子手,不可能出版他的傳記?!拔幕蟾锩苯Y束后,泛政治化的流風遺韻尚在,斯時出版的曾氏傳記,仍以階級斗爭史觀裁判歷史人物,其內容與結論可想而知。之后商品經濟大潮席卷中華,書商們借曾氏大名炒作文化快餐,肆意涂抹,塞進了不少望風捕影的私貨,就更是等而下之的垃圾了。曾國藩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在近代史上起了怎樣的作用,怎樣看待他同太平天國的那場殊死戰(zhàn)爭,他對中國文化的貢獻何在?十幾年來,沒有一部詳實、真切的曾氏傳記來告訴我們這一切。所以編輯約稿時,筆者略費躊躇,便選定為曾國藩寫一部評傳。筆者撰述此書的宗旨,第一是真實,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用第一手史料說話,用同時代的、可信的公私文獻說話。當然,史料中包含的信息也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殘缺不全的。所以,歷史人物無法完全復原,能夠近似地復現歷史人物的本來面貌就很不錯了。為此,書稿不吝大量引證史料,雖不敢說無一字無來歷,但力求言出有據,是做到了的。古代撰史者,提倡德學才識四者的統(tǒng)一,其中史德,也就是著述人的居心,尤為重要。作者對自己所表述的歷史人物應該抱有“同情”,心存恕道,時不時地做一下?lián)Q位思考,想一想自己若處在傳主當時的情勢下,會當如何?如此,才能真正進入你寫的那個人的生活、思想乃至于情感,甚至感受到一種心靈的相通。抱著這種心態(tài)讀古人之書,就仿佛同一位位嚴肅而睿智的先賢對話,進而對你所寫的時代、社會與人物獲得更為貼切的認識。真實而外,再就是評論了。古代私家撰史,都可以說是評傳,譬如《史記》每篇傳記之后的“太史公日”,《漢書》每篇之后的“贊日”,都是評傳之一種。后來官修史書,也難脫其窠臼,一部二十五史,直至清史稿,都帶有評傳性質。而且史家都是有血有肉、有愛有恨之人,行文走筆之際,感情不可能不灌注于筆端,讀太史公、班孟堅的書,沉郁而又飽含激情的文字下面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感動并激勵著一代代讀者,古人甚至有以《漢書》佐酒者,歷史由是展示著自己的價值與文化傳承功能。如此,歷史并非客觀、真實二詞所能包攬,歷史的撰述,亦應飽蘸激情的筆墨,給讀者以感動。當然,激情中仍應保持足夠的理性判斷,不溢美,不隱惡,不以成敗論英雄,太史公樹立的這個傳統(tǒng),應為良史之標準,史家之圭臬。寫曾國藩些什么,當然是這個人。就時代情勢而論,曾國藩的處境類同于孔夫子,孔夫子生當“禮崩樂壞”的衰世,他四處奔走,呼吁君主們克己復禮,維護禮制與傳統(tǒng)價值。他知其不可而為之,四處碰壁,皇皇如喪家之犬,其志可欽,其情可憫,其不遇可悲。他只能通過課讀,向弟子們傳授他的理念,雖赍志以終,但數百年后,其學說被定于一尊,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影響,至深且巨,可謂大成功者。曾國藩亦遭逢大亂,以一介書生出任艱巨,艱難竭蹶,力撐危局,最終敉平大亂,再造中興。在事功上,他比孔夫子幸運,在文化理念上,他也無愧于孔夫子的傳人,是位真正的儒者。生當衰世,他以陶鑄人才、轉移風氣為己任,堅執(zhí)理念,躬親實踐,最終實現自我,成就為一代偉人。歷史上很多思想家、政治家都是他們那個時代的人杰,他們廁身官場,雖也不能不過科舉這道門檻,可他們的學問、思想、理念,皆得自對儒家經典的刻苦研讀,故其為官,皆抱有社稷蒼生的大關懷。他們一代代傳承給后人的,是文天祥詩中所闡揚的那種沛乎于天地蒼冥之間的浩然正氣,生生不息,涵養(yǎng)著中華文化存亡續(xù)絕之生機。筆者在閱讀與撰述曾國藩的過程中,每每能感受到這股正氣的激蕩,心胸如洗之際,俗念褪色,境界提升。儒家學說能為歷代精英所崇奉,主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長達兩千年之久,必有其過人之處,其中必有超越時代、種族、文化的普適性價值。余英時先生稱之為道,李幼蒸先生則定義其為“仁學”。近些年來,學界關于自由主義、憲政主義的討論很熱,紛紛為中國的社會轉型謀出路。最近劉軍寧等又提出中國需要一場真正的文藝復興,它不是要復古,而是要在古典文化中尋找普世價值,同時讓普世文化在本土傳統(tǒng)中扎下根來。。筆者在敘述曾國藩的思想時,也曾涉及到普世價值的問題,如恕道,故亦愿就此發(fā)表一點看法。人類對待世界的基本態(tài)度是保守主義的,如賽西爾所言,人之心靈具有天然的守舊傾向,依賴經驗,厭惡變化,這源于他們對于未知事物的懷疑,因為未知事物意味著不確定性,從而具有風險。故所有改良社會的理想都是打著復古的旗號進行的。譬如孔夫子動輒頌揚三代,亟稱“郁郁乎文哉,吾從周”,等等,而其《論語》中的思想則全然不同于三代。又如憲政主義者所津津樂道的大憲章,“不過是系統(tǒng)地表述和肯定了這個王國的古代法律和習慣罷了”,但卻由此開啟了后世憲政的先河。所以,先不忙高揚什么自由主義,而要為保守主義正名,保守主義珍視傳統(tǒng)與經過驗證的基本價值,崇尚有道德的生活,主張漸進改良,是有效防止激進主義把社會引向災難的制動器。也先別奢談什么文藝復興,出什么大師,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是因為他站到了前賢的肩膀上,才看得更遠。胡適是中國自由主義當之無愧的先驅,可也是他最先提出整理國故,為什么?若漠視國故,直接借助西方的思想資源解決中國的問題,五四以來的歷史已然證明,非邯鄲學步,即淮橘成枳。文化廢墟上復興不了文藝,也出不了大師,因為缺失自身的思想資源。帝王們?yōu)榱私y(tǒng)治而利用儒學,但彼儒學非此儒學,與學者無關。所以要緊的不是糾纏于意識形態(tài),而是讀通我們自己古典大師們的原著,把為非普世價值顛倒了的是非恢復過來,如孔孟,如二程,如朱子,如理學。儒學能造就出一大批曾國藩式的志士仁人,表明了古典文化強大的生命力與自我修復功能。研究,讀通原著,揭示出其中的普適性價值,立足本土,方可為多元文化的融會貫通打好基礎。既是普適的,就是普世的,也就是相通的,無所謂移植,無所謂扎根。這部評傳,就是讀原著,讀第一手史料的成果,它所呈現給讀者的,是一個更為接近歷史本來面目的曾國藩?!皣缕澍Q矣,求其友聲”,還有更多的歷史人物有待研究,有待于公正的對待,泛政治化的陰霾散去,歷史恢復其本來面目,人們才會有健全的心智與正常的思維,坦然面對世界,面對過去與未來。是為序。劉憶江丁亥正月于北京

內容概要

一個天分并非出眾的農家子弟,二十七歲考中進士,點了翰林,從此循規(guī)蹈矩地生活,按部就班地升遷,以一凡庸官僚的身份隨波逐流了大半生,孰料,在四十二歲那年,與國家一同遭遇了歷史巨變。危難當頭,他于艱難竭蹶中奮起,終于使生命煥發(fā)出異彩,將自己的印記深深烙在了中國近代史上。曾國藩,一個晚清之際挽狂瀾于既倒的名臣,拋開其身后百余年不絕的贊美與詈罵,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物?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年代,作為肩負國家存亡、文化續(xù)絕的棟梁,他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他的思想、事業(yè)與為人,給后人以何種教益?一個故去百余年的人,何以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這部評傳,既是對上述問題的解答,也是以真實可信的史料勾勒歷史人物,復蘇國民記憶的一個嘗試。它所呈現給讀者的,是一個更為接近歷史本來面目的曾國藩。

作者簡介

劉憶江,男,遼寧寬甸縣人,現居北京,自由撰稿人。近年從事近代史人物傳記及歷史小說的寫作。著有《袁世凱評傳》、《曾國藩評傳》及長篇歷史小說《漢宮春夢》。

書籍目錄

上 序 一、白楊坪曾家 二、京師居,大不易 三、曾剃頭 四、衡陽建軍 五、靖港之羞 六、東征:在戰(zhàn)爭中學會戰(zhàn)爭 七、贛江之厄 八、大轉機 九、轉戰(zhàn)安徽 十、宿松群英下 十一、祁門之困 十二、咸豐之死 十三、走向覆亡的天國 十四、儒帥風采 十五、天下無湘不成軍 十六、朋僚幕友之間 十七、大功克成之際(上) 十八、大功克成之際(下) 十九、北上剿捻 二十、教案與洋務 二十一、風中殘燭 附錄:曾國藩家族世系簡表 跋

章節(jié)摘錄

丙申(道光十六年)的恩科,曾國藩再次名落孫山??蛇@一年他沒有白過,京師人文薈萃,使他眼界大開,在學問上也開始脫出八股制藝的窠臼?!把懈F經史,尤好昌黎韓氏之文,慨然思躡而從之。治古文辭自此始?!睍噲罅T,他由運河南下,途中去拜訪了時任雎寧知縣的同鄉(xiāng)易作梅,“公久寓京師,窘甚,從易公貸百金”。之后經清江、揚州,自江寧(今南京)溯江而上,回轉湖南。在金陵時,他在書肆見到一部《廿三史》,愛不釋手,沖動之下,遂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豪闊之事,把借來的錢全用在了購書上,錢不足則以衣裘抵價。兩考不中,又借了那么一大筆錢買書,回到家中,曾國藩見到父親與祖父,心里一定杌隉不安。不想“竹亭公問所自來,且喜且誡之日:‘爾借錢買書,吾不惜為汝彌縫,但能悉心讀之,斯不負耳。’公聞而悚息。由是侵晨起讀,中夜而休,泛覽百家,足不出戶幾一年?!薄罢怯捎诰熍c居家的兩年苦讀,“泛覽百家”,拓展了曾國藩的眼界與見識,他的學識方能超越八股,進入到更高的境界,為下一年的會試打下堅實的基礎。曾國藩以一個初入社會的農家子,居然肯,也居然敢借百金購一套《廿三史》,絕對是個異數。而乃父肯代還其書債,足見竹亭公雖然只是個村塾先生,卻絕非三家村的腐儒。在曾國藩記憶中,父親教書育人,“專重孝字。其少壯敬親,暮年愛親,出于至誠。”譬如,星岡公發(fā)怒時,“舉家聳懼,府君(即曾麟書,府君為子女對父親的尊稱)則起敬起孝,屏氣扶墻,跛躇徐進,愉色如初”。道光二十六年八月,星岡公中風偏癱,不良于行,非但生活不能自理,連話也說不出來了。有所需求,只能以目光表情示之。大小便頻數,一夜六七起乃至十余起,全靠兒孫們侍奉,其中竹亭公出力最多。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而竹亭公侍奉湯藥起居始終如一。星岡公一病三載,“府君未嘗得一(日)安枕,愈久而彌敬。是時,府君年六十矣?!薄毙菍〉购螅霑降靡灾鞒旨艺?,此后人們看到的,再不是那個在嚴父面前低眉順眼,唯唯諾諾的兒子,而是個知書明理,外圓內方,不怒而威的家長。筆者觀其家書,文字洗練,見識通達,內蘊方正之氣。每每于兒子事業(yè)不順,頹然彷徨之際,予以教誡鼓勵,實在是曾國藩精神上的靠山與支柱。這里略舉幾例,以見一斑。曾國藩久宦京師,公事纏身,債臺高筑,每每廢然思返,流露出告假歸家奉養(yǎng)老親之意。竹亭公則每每囑其以國事為重,不必掛念家事。“父親每次家書,皆教我盡忠圖報,不必系念家事。余敬體吾父之教訓,是以公爾忘私,國而忘家,計此后但略寄數百金償家中舊債,即一心以國事為主,一切升官得差之念,毫不掛于意中?!钡拦舛拍?,曾國藩升任禮部右侍郎,竹亭公得訊,于家書中諄諄囑咐道:“官階既高,接人宜謙,一切應酬,不可自恃;見各位老師,當安門生之分;待各位同寅,當盡協(xié)恭之誼。……若有人干以私情,宜拒絕之。做官宜公而忘私,自盡厥職,毋少懈怠已耳。此囑!”隨著曾國藩的仕途騰達,曾家門第亦發(fā)生巨變,由耕讀為生的農戶一變而為當地的士紳望族,求曾家辦事的親友也多了起來。曾國藩極不愿自家人借勢武斷鄉(xiāng)曲,墮入劣紳一流,每每于家書中勸誡家人不可干預地方公事。竹亭公深明此意,五年不進城。道光三十年十月,朱孫詒調任湘鄉(xiāng)知縣,將征收糧賦之事委托給各鄉(xiāng)紳士辦理,以杜絕胥吏浮收濫取、侵漁中飽之弊。此舉大得人心,竹亭公亦積極參與,但也僅限于公事。為了讓曾國藩放心,在家信中,竹亭公一再言明自己出頭只為縣令是清官,興利除弊,理應助一臂之力。而“于公事外,私事全不與聞,非公事斷不來縣”,“公事畢后,余仍杜門不出,課子孫,檢點農事,守吾之拙而已?!毕特S元年,曾國藩為兒子紀澤擇配,聘同鄉(xiāng)賀長齡之女為偶。兩家即將正式訂親之際,曾國藩忽然致信家中,頗有退約悔婚之意。表面上的理由是,京城人家兒女定親,最講究嫡庶之分。歐陽夫人打探到賀家女兒是庶出,意欲別擇??捎蓛杉耶敃r的運勢來看,則曾國藩或有難于啟齒的想法。賀長齡,字耦耕,湖南善化人。嘉慶十三年進士,累官至貴州巡撫,云貴總督,后因處置云南回亂不力,被朝廷斥為庸懦,降職,道光二十七年托病還鄉(xiāng),后又因回亂之事被追論撤職,且于一年前病故。與這樣一個家世沒落了的人家聯(lián)姻,仕途光明的曾國藩難免會心存瞻顧??芍裢す抗馊缇?,一眼便看出兒子言不由衷,所謂兒媳嫌賀家女兒庶出云云,“此爾飾非之詞也”。之后便規(guī)以大義:“予為之定一淑女,豈可以庶出為嫌乎?昔衛(wèi)青無外家,其母更不能上比于庶。衛(wèi)青為名將,良家淑女,豈不肯與為婿乎?”鯽又舉胡林翼娶陶澍庶出之女為例,無非告誡兒子,英雄不論出身,為人行事,不可以勢利決定取舍。之后戒其毋聽婦人之言,“爾宜以此告知爾婦爾子。夫者,扶人倫也。冢婦宜聽爾教訓,明大義,勿入纖巧一流。至父為子綱,紀澤尤當細細告知,勿長驕矜之氣習?!痹賱C然責之以誠信:“我家世澤本好,爾宜謹慎守之。況爾前信內,念及耦耕先生,始與結姻,人人咸知。今又以庶出不對其女,更有何人來對?賀氏固難為情,即爾此心何以對耦耕先生于地下?爾寄信于予,要對此女為媳,予又為之細察,始擇期訂盟。今忽不對,爾又何以對予于堂上?”由這件事情,可看出竹亭公待人誠信,不趨慕勢利的品格。咸豐二年底,曾國藩奔母喪歸鄉(xiāng),本打算在家守制。當時太平軍橫掃湘鄂,形勢嚴峻,朝廷下了要他幫辦湖南團練的諭旨。敦守理學的他,決意堅辭不就,并已寫好了辭謝的奏折與致巡撫的信件,正待發(fā)出。適逢好友郭嵩燾連夜趕到,勸他出山應命,曾國藩執(zhí)意不可?!?嵩燾)乃以力保桑梓之誼言之太翁(即曾麟書),召語文正公(即國藩),以嵩燾之言為正。即時收回所具疏,定計赴省?!笨梢?,在曾國藩墨經從戎這件事上,竹亭公的態(tài)度起了關鍵作用。曾國藩出山后,65歲的竹亭公自撰一聯(lián),以明心志:有子孫,有田園,家風半讀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澤;無官守,無言責,世事不聞不問,且將艱巨付兒曹??此苾?yōu)游豁達,其實兒子帶兵出征,竹亭公不能不擔著一份心,對曾國藩的行軍作戰(zhàn)時有建議。這些書信沒有流傳下來,可從曾國藩的家書中,還是可以略窺端倪。如咸豐四年三月二十五日的家書中,曾國藩對竹亭公提出軍營吃飯宜早,扎營宜堅,用兵不可分散,對敵宜講求陣法,嚴查形跡可疑之人等數條建議,一一做了回復。其中起早,深溝堅壘,嚴查間諜等項,也確實成為日后湘軍作戰(zhàn)的準則。成豐四年三月,曾國藩與太平軍初次交手,兵敗靖港,憤而投水自盡,被部下救起。竹亭公接到兒子事先寄回的遺囑,“寓書長沙,飭公有云:吾兒此出以殺賊報國,非直為桑梓也。兵事時有利鈍,出湖南境而戰(zhàn)死,是皆死所(意謂:死在哪里都是死得其所);若死于湖南,吾不爾哭也。聞者肅然起敬?!敝裢す貞褎C然,實大有過人之處。又如咸豐六年三月,湘軍大將羅澤南在武昌傷重陣亡,兩湖震動。竹亭公得知曾國藩在江西的孤危處境,迅即派其弟曾國華北上武昌,一為吊唁羅澤南,一為懇求胡林翼速派兵救援江西,給與兒子很大的助力。竹亭公所說的“半讀半耕”的家風,是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中普遍存在著的一種士紳階層的生活方式:子弟外出做官,父老謹守田園。為官者為國宣勞,年事漸高或仕途失意之際,告老或托病還鄉(xiāng),又送下一代子孫赴考出仕,一代代循環(huán)往復,傳承了上千年。進,可以干祿;退,可以自養(yǎng)。這種植根于鄉(xiāng)土,以耕讀持家的方式,其實是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理念的現實縮影。

后記

自跑北圖等處搜集資料起,一易寒暑,書稿終于順利殺青。說順利,在于文獻足征。這里特別要提到兩部大書,一是大陸岳麓書社整理出版的《曾國藩全集》,提供了傳主的全部文獻;一是臺灣沈云龍教授主編的三輯《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煌煌三千巨帙,近代,尤其是曾國藩同時代人物之文獻,幾乎網羅無遺,而且是影印本,錯訛甚少,這就為著者考求傳主事跡提供了大量可作旁證的史料。史料的搜集、整理與出版工作,無疑是水之源、木之本,是近代史研究之基礎,盡管整理出版者的工作默默無聞,但嘉惠學林,功在學術,吾輩感激之情,不能不于此三致意焉。這部評傳仍本著實事求是,以第一手史料說話的態(tài)度,執(zhí)守太史公不溢美、不隱惡,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良史傳統(tǒng),以盡可能全面地展示傳主的真實面貌。惟當時大量公私文獻中,于造反者(如太平軍、捻軍等)均稱之為賊、寇、匪、逆等,反映了官方對反體制異己分子的仇視;反之,太平天國文獻中亦將官方稱之為妖,雙方勢不兩立,乃當時之實際情況。本書既以第一手史料說話,大量引征原始文獻,相信于此等稱謂,讀者自能分辨,毋庸筆者贅言也。一個天分并非出眾的農家子弟,27歲考中進士,點了翰林,從此循規(guī)蹈矩地生活,按部就班地升遷,以一凡庸官僚身份隨波逐流了大半生,孰料在42歲那年,與國家一同遭遇了歷史巨變。危難當頭,他于艱難竭蹶中奮起,終于使生命煥發(fā)出異彩,將自己的印記深深烙在了中國近代史上。曾國藩,一個晚清之際挽狂瀾于既倒的名臣,拋開其身后百余年不絕的贊美與詈罵,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物?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年代,作為肩負國家存亡、文化續(xù)絕的棟梁,他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他的思想、事業(yè)與為人,給后人以何種教益?一個故去百余年的人,何以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凡此種種,都需要在梳理、分析史料的基礎上,重新勾畫。近代中國因落后而挨打,由固步自封而被迫轉型,百余年來飽受欺侮,丟失了大片領土,也丟失了尊嚴與自信,但破壞最大者,乃是我們民族賴以維系的文化。文化,與其所傳承的價值體系、所積累的思想資源,乃一民族安身立命之本,國家之盛衰、王朝之興滅,都不足以毀滅一個民族,唯獨文化之破壞與缺失,會使社會一盤散沙,淪入精神荒漠,致使民族之復興與崛起,成為不可能。在撰述本書的過程中,筆者感觸最深者,乃于滔滔衰世之中,儒學仍能造就出一大批曾國藩式的、有著傳統(tǒng)理想人格的好官,成為社會之中流砥柱,進而振頹起衰,轉移風氣,再造中興。充分反映了作為傳統(tǒng)文化中主流價值體系的儒學,所具有的陶鑄人格,啟迪與修復社會良知的力量。百余年來社會的激蕩變革,幾將傳統(tǒng)文化破壞殆盡,其精華遭人漠視甚至褻瀆,其糟粕則大行其道。在現代化與國家復興的道路上,靠什么凝聚、整合民族精神?去哪里尋求支撐民族精神的價值體系?筆者當然不主張回到孔夫子、曾國藩時代,可新時代在呼喚新的思想偉人,更需要曾國藩那樣的躬親實踐者。筆者寓希望于悲觀的原因是,歷史與文化是割不斷的,孔夫子以來的古圣先賢(自然也包括曾國藩)留下的思想資源,經揚棄后必會是新文化不可或缺的要件。這一過程勢必很艱難,也許很漫長,但最終將如春雨潤物,沛然而莫之能御,為中華民族注入新的生命,引領我們的后人步入歷史的坦途。克羅齊有言: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是面鏡子,今人讀歷史,為的是鑒往知來,思考自己的社會、人生與未來。歷史上的古圣先賢、志士仁人,亦如一面面鏡子,使今人無所遁形。曾國藩堅執(zhí)理念,知行合一,躬親實踐,或許正是這個時代中國人所最為缺失的品質。試想,名公巨卿們若都能效法文正公,心憂天下,行己有恥,潔身自好,且管束好下屬與家人子女;則轉移風氣,陶鑄人才,造福百姓,社會還愁不安定、不和諧嗎。人之一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如吾等蕓蕓眾生,自不免時時沉浮于與命運及嗜欲的搏戰(zhàn)之中,意志堅定者會有所成就,薄弱者則隨波逐流,化于凡庸,甚或墮為下流。人是要修身的,也是要自省的,這是個痛苦的心路歷程,讀懂了曾國藩的人,內心會生發(fā)善念,想做好人,也會不安于凡庸,努力把握自己。這種敦迫人們審視自己,面對良知的內在力量,百世以下,猶能促人奮起,于世道人心大有裨益?;蛟S這才是文正公為人敬慕,與世同輝的真正原因吧。劉憶江丙戌十月于北京寓所

編輯推薦

《曾國藩評傳(全2冊)》這部評傳,是以真實可信的史料勾勒歷史人物,復蘇國民記憶的一個嘗試。它所呈現給讀者的,是一個更為接近歷史本來面目的曾國藩。 曾國藩是一個性格表現多側面的復雜歷史人物。他一手鎮(zhèn)壓了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使腐朽的滿清封建王朝延祚了半個世紀,嚴重阻礙了中國歷史的發(fā)展。但其為官治學又不無可取之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曾國藩評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4條)

 
 

  •   關于曾國藩的書我看過一些,包括小說2種、民國時傳記一種,最近購買了《曾文正公全集》、《曾國藩評傳》,閱讀了一小部分評傳,感覺資料詳實,言之有據,是有關于曾國藩的最平實的研究。
  •   看過很多關于曾國藩的書籍,如唐浩明的《曾國藩》,張宏杰的《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等等,但都感到不很滿意,而讀完《曾國藩評傳》個人感覺是這些書中寫得最好的一本,值得推薦和精讀。
  •   我特別喜歡曾國藩評傳
  •   內容雖然有點多,但是很多東西確實是作者用心去寫的,我也算更加了解了曾國藩吧。
  •   透過此書,對曾文正的認識有了啟蒙般的效果。問題是,容易對于曾這樣一個歷史人物的認知和判斷,容易被任教牽頭鼻子走
  •   非常優(yōu)秀的傳記,要結合胡林翼評傳一起看
  •   看了一半,覺得真是好書,冷靜,詳實,唯一不足我覺得的是稍多了一點點個人感情(對社會觀察)在進而,真的很不錯,按以前學習的說法是:以歷史的眼光看人物。
  •   劉先生寫作功底扎實,有史德,史料考證做的好,力求弘揚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值得反復的閱讀
  •   不僅僅是故事性描述,而且有大量史料佐證。是難得一見的好書。
  •   2008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下冊717~732缺頁。。還請買了人都注意一下。
  •   比小說了解得更多。
  •   這兩套書還都沒具體看,粗略的翻了一下,挺好的。唯一的不足之處,送快遞的時候,箱子壓扁了,上面的兩本書的硬裝殼壓壞了一點
  •   另:樓上有人說下冊717~732缺頁。我拿到手的是2010年5月第二次印刷版,無缺損,裝幀/排版/印刷均好,推薦購買。
  •   還沒有看完,但是覺得真的很值得閱讀,對自己的職業(yè)生涯和生活中都有所啟發(fā)。
  •   文言文的,,,,,有點看不懂
  •   幫朋友買的,他非常滿意,真的挺高興的。
  •   一直想多了解曾國藩,通過這兩本書,我做到了,書的內容很翔實,從曾國藩的起家寫到曾氏家族的繁衍,看到了一個更加完整的沒有掩飾的曾國藩,也學到了偉人成長的有用經驗。我想我不會再找其他的介紹曾國藩的書來看了。本書已經足矣,珍藏。
  •   資料豐富且詳實,可以看出作者的深厚功底。評價也較正面客觀,個人認為比唐浩明的《曾國藩》轉要好。不足之處是可將書中年份和公元紀年相結合這樣可以使讀者更準確的指導事件發(fā)生的年代。
  •   好書,值得一看,老公最近對曾國藩著了迷,精挑細選買了這一套
  •   劉憶江先生的這部書資料詳實,分析細致,值得購買。不過,這部評傳是非典型傳記,未嚴格按照傳主的生平展開論述,對相關背景介紹得較多,有點專題研究性質。
  •   紙張有點破,內容很喜歡。
  •   資料較全,語言通俗易懂,不足之處在史識
  •   自己還沒看,但是拿在手里感覺還不錯,沒事的時候要好好學習
  •   我是先拜讀過劉憶江先生的《袁世凱評傳》后,慕名購買《曾國藩評傳》的。《袁》一書,邏輯清晰,品評精當,一掃正統(tǒng)教科書的乏味與貧乏,在歷史的血肉中評人論世,真有振聾發(fā)聵之感。而該書則在語言的犀利、思路的敏捷上不及前作,感覺險在一種中庸的泥潭中,少了些銳氣。
  •   作者寫的內容太冗長、羅嗦,有很多寫的都是與曾國藩無關的內容,價格還蠻高的,買了以后有點上當的感覺,最好建議購買曾文正工集,聽說還不錯!
  •   這本書偏重戰(zhàn)爭的分析和描寫,作者也很嚴謹,有很多自己的觀點,值得一看,書的質量也不錯,我很喜歡這本書的紙質。現在也只敢在當當上買書了,因為之前買科顏氏牛油果眼霜是fake,所以再也不敢在當當買化妝品什么的了,想買書想總不會有大問題吧,結果包裝太差,書回來也不成樣子 。

    還有一個手機訂單8941395151,上面寫明了手機購買這本書送20元話費,結果5個月過去了,還沒送!??!我十幾次打當當的客服交涉,他們推來推去,只說什么我會幫您向上反映;我今后會告訴周圍所有人不再當當買東西!
  •   剛讀到一半,此書品評人物方面的識見且不論。體例上,敘述很詳細,材料亦多,只是略覺詳而寡要,尤其對戰(zhàn)爭具體經過鋪陳覼縷太過,頗失裁剪,有平弱瑣碎之感。其余都還好。
  •   還行,就是內容太雜,不太條理
  •   我是看了張宏杰那本關于曾的書才買的??偟母杏X還可以。資料很詳實。但文筆一般。沒什么新意。而且內容上有些大而不當之感。
  •   看過這個書,就知道那個唐XX寫的是多么的簡陋可笑。
  •   《曾國藩評傳》給人以極大的閱讀快感和深刻的啟迪。1、它有極強的可讀性。盡管它線索繁復,人物眾多,事件交錯,但讀起來絲毫沒有混亂、拖沓、累贅之感,相反像讀一部情節(jié)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文字、敘述及其自然、流暢的小說,給人以極強的想象刺激,好像在看一部電影,有很強的畫卷感。尤其是曾國藩的形象,可以說刻畫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該書事件的選擇、章節(jié)的安排都非常自然。2、它有極強的說服力。不僅表現在翔實的文本印證,而且表現在對事件、人物性格、史上誤解等的分析非常細致、邏輯非常嚴密。而且毫無原有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沒有半點原意識形態(tài)的痕跡,也無半點與原意識形態(tài)較勁的架勢。它以一種新的更深刻的歷史觀來評說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因為它本身沒有扭曲,因此它是一面認識現實的有益的鏡子。3、它有極強的啟迪性。它著眼于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著眼于對這一核心價值的捍衛(wèi),著眼于這一核心價值在歷史中的作用(對天下的分析,尤為重要),就使對這段歷史的把握和把握這段歷史的意義都獲得了一種更高的境界。最后一章集中地表現了曾國藩的思想境界,也集中闡釋了作者對中華文化核心價值的理解,這一部分具有獨特、且獨立的意義。另外,它對中國近代史的分析使人受益匪淺。因為它沒有受絲毫非理性的(即講不出任何道理,但卻強硬堅持的)觀念左右,所以能讓人從中獲得理解現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更多借鑒。此書最重要的...成就在于:一是揭示了曾國藩所以名垂青史、與世同輝的原因,即揭示了其歷史與認識價值所在;二是以可靠的史實和經過批判的歷史觀重申了中國天平天國運動,顛覆了主流史學營造出來的太平天國形象。 閱讀更多 ›
  •   沒想到印刷那么差,第二冊封面還破了,不過內容很好,懶得換了
  •   劉億江老師的三本傳記我都看過了,感慨頗深。在書里你能體會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儒學將才。在奉行升官發(fā)財,錦衣玉食的當代社會,去看看這幾本傳記,對于人生的重新思考有很大幫助。
  •   內容倒是不錯,不過書應該是盜版的,紙很薄,質量很差!
  •   還好能看懂,就是有點費腦子
  •   看到網上的評論買了此書,目前剛開始讀下冊,總體感覺是作者為寫這套書認真研究過曾國藩,資料非常豐富,加上各種援引,應該說是很好的書籍。
  •   因為紙張差的關系,打分減一顆星。這本書裝幀一般,紙張質量不敢恭維,整體的感覺像是那種地攤上定價30元錢一本的大厚超值合訂本。但書中內容翔實,立場客觀,講述事件也幾乎是言必有出處。內容值這個價,裝幀紙張不值這個價,不過也無所謂,我買書買的是內容。(看過一些唐浩明的書,覺得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   作者對資料的占有不惟空前,恐怕也絕后了,整書結構稍欠奇思妙想,不過個人還是很喜歡。
  •   書很好,包裝也很結實。第二次買了,老公很喜歡。
  •   寫作方法不同,敘述角度不同,史料翔實,語言簡練。
  •   理性上覺得: 一、此書裝幀古樸,字體大小適中,拿在手里覺得舒服。 二、絕不摻水,沒有什么捕風捉影,牽強附會的東西。 三、由于成書較晚,資料詳盡,全面客觀,可了解曾之全貌。 四、作者議論中肯,有良知,切中時弊,可以鑒今。... 閱讀更多
  •   這本書,裝幀很不錯,紙張很好,摸著很有手感。我很喜歡,就這方面,我推薦,待看完之后,我會繼續(xù)補充我的評論。
  •   作者的學識、品識值得信賴。同系列還著有《胡林翼評傳》、《袁世凱評傳》,竊以為均為同類傳記中之上品。希望看到作者再接再厲,再完成《李鴻章評傳》《左宗棠評傳》,這樣晚清時代的巨人群像就完整了。
  •   與時下諸多粗制濫造的過度商業(yè)化的書不同,作者態(tài)度嚴謹,不亂說不胡扯,尊重史實,值得一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