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地區(qū)白堊紀-新近紀孢粉化石組合序列的初步總結(jié)

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中國地質(zhì)大學(xué)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張清如  頁數(shù):62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南地區(qū)白堊紀:新近紀孢粉化石組合序列的初步總結(jié)》是中國中南地區(qū)白堊紀及第三紀孢粉的總結(jié)。共描述了1000多種標本,詳細對孢粉組合的特征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并對各孢粉組合的所屬時代進行了研究。尤其對各孢粉組合的變化、植被的演替、氣候的變化進行了研究與分析。該著作是按中南各地孢粉組合特點和研究總結(jié)寫成的。《中南地區(qū)白堊紀:新近紀孢粉化石組合序列的初步總結(jié)》對石油、煤炭、地質(zhì)部門及科研、教學(xué)部門,有一定的應(yīng)用和參考價值,并附孢粉圖版66個。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白堊紀—新近紀含孢粉化石地層概述一、廣東韶關(guān)東北部黃坑周田巖性簡述二、江漢盆地西部三、廣西百色盆地四、廣東三水盆地五、海南島長昌盆地六、海南島長坡盆地七、河南三門峽盆地八、河南潭頭盆地九、河南淅川縣李官橋盆地十、湖北房縣盆地十一、湖南衡陽盆地第二章 中南地區(qū)白堊紀—新近紀孢粉組合特征與地層時代第一節(jié) 白堊紀一、廣東韶關(guān)東北黃坑周口(早白堊世早中期)二、湖北宜昌五龍組(早白堊世晚期)三、廣東三水盆地白鶴洞組(早白堊世晚期)四、廣東三水盆地三水組(晚白堊世早中期)五、廣東三水盆地大塱山組(晚白堊世中期—晚期)六、湖北荊門革家集(GZK1601孔深446~500m)跑馬崗組(下部)(晚白堊世中期)七、湖北荊門革家集(GZK1601孔深311m)跑馬崗組(中部)(晚白堊世晚期—馬斯特里赫特期)八、荊門革家集((3ZK1601孔深271m)跑馬崗組(上部)(晚白堊世最晚期)九、湖北當陽慈化ZK001孔270m(晚白堊世晚期—早古新世早期)第二節(jié) 古近紀一、古新世(一)湖北當陽跑馬崗水庫和宜都過路灘水庫剖面龔家沖組下部(古新世早期)(二)湖南衡陽盆地棗市組(早、中古新世)(三)湖南衡陽盆地茶山坳組(古新世晚期)(四)湖南衡陽盆地栗木坪組(古新世晚期—始新世早期)二、始新世(一)河南三門峽盆地坡底組(始新世早中期)(二)湖北房縣盆地油坪組(早始新世)(三)海南瓊山縣長昌盆地長昌組(早始新世)(四)湖北松滋井坡車陽河組(早、中始新世)(五)河南淅川李官橋盆地核桃園組(晚始新世)三、漸新世(一)廣西百色盆地那讀組(晚始新世—早漸新世)(二)百色盆地百崗組(漸新世早中期)(三)廣西百色盆地伏平組(晚漸新世)第三節(jié) 新近系孢粉組合特征與地層時代一、中新世(一)廣西百色盆地建都嶺組(CK8*691~546m)(中新世)(二)海南儋縣長坡盆地長坡組(中新世)(三)湖北江漢盆地廣華寺組(晚中新世)二、上新世(一)湖南石門ZK4孔143.25m(早上新世)(二)海南??谑信_灣大廈ZK168孔216m(中上新世)(三)海南長昌盆地水嘴坡組(晚上新世)第四節(jié) 白堊系—新近系孢粉組合橫向?qū)Ρ纫?、白堊系孢粉組合橫向?qū)Ρ缺矶?、中南地區(qū)早—中古新世孢粉組合對比表三、中南地區(qū)晚古新世孢粉組合對比表四、中南地區(qū)晚古新世—早始新世孢粉組合對比表五、湖北地區(qū)早始新世孢粉組合對比表六、中南地區(qū)早始新世—早中始新世孢粉組合對比表七、中南地區(qū)晚始新世孢粉組合對比表八、中南地區(qū)晚始新世—漸新世孢粉組合對比表九、中南地區(qū)中新世孢粉組合對比表十、中南地區(qū)上新世孢粉組合對比表第五節(jié) 中南地區(qū)白堊系—新近系其他門類化石名單一、早白堊世晚期五龍組二、湖北當陽盆地晚白堊世跑馬崗組三、湖北房縣盆地早始新世油坪組四、湖南衡陽盆地早、中古新世棗市組五、湖南衡陽盆地早始新世栗木坪組六、廣東南雄盆地早中古新世上湖組七、廣東南雄盆地晚古新世濃山組八、廣西百色盆地晚始新世—早漸新世那讀組九、廣西百色盆地中漸新世百崗組十、湖北松滋縣中始新世車陽河組(牌樓口剖面)十一、河南三門峽盆地古新世門里組十二、河南大倉皇剖面始新世大倉皇組十三、河南五里堆剖面始新世五里堆組十四、河南潭頭盆地始新世—漸新世十五、海南長昌盆地古新世—始新世十六、海南長坡盆地中新世長坡組十七、河南淅川李官橋盆地晚始新世核桃園組十八、中南地區(qū)白堊紀—新近紀孢粉化石分布點第三章 按自然分類孢粉化石描述第四章 種屬學(xué)名索引第五章 古地理、古氣候、古溫度探討第一節(jié) 中南地區(qū)植物地理分區(qū)的探討一、溫暖潮濕植物地理區(qū)二、半干旱或干旱熱帶植物地理區(qū)三、干旱炎熱帶植物地理區(qū)第二節(jié) 中南地區(qū)古環(huán)境與古植被演替一、白堊紀植被演替二、古近系植被演替三、新近系植被演替第三節(jié) 古植被與古氣候溫度探討一、早白堊世古氣候探討二、晚白堊世古氣候探討三、古近系古氣候探討四、新近系古氣候探討五、我國中南地區(qū)白堊紀—新近紀古氣候古溫度的變化表(平均氣溫)圖版說明參考文獻

編輯推薦

  作者張清如從事孢粉學(xué)研究已40余個春秋,從來自各地數(shù)以千萬計樣品中的孢子花粉進行分析和鑒定的過程中,他對每一個孢粉化石逐個地觀察研究、繪圖與照相,然后綜合孢子花粉的特點,找出分布規(guī)律,包括每個種的形態(tài)變化、種類興衰和植物多樣性變化,尤其是對中南地區(qū)白堊紀、第三紀的孢粉組合特征與植物群的變化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依據(jù)孢粉組合,重建植物群并和國內(nèi)外同一時期的古植物、古氣候?qū)Ρ?,恢?fù)中南地區(qū)古氣候、古植物變化的原貌,總結(jié)出本地區(qū)白堊紀—第三紀古氣候和古植物的演替和分布規(guī)律?!吨心系貐^(qū)白堊紀:新近紀孢粉化石組合序列的初步總結(jié)》正是作者多年心血的總結(jié),對研究中南地區(qū)白堊紀—第三紀(古近紀和新近紀)古氣候和古植物的演替以分布規(guī)律具有重要意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南地區(qū)白堊紀-新近紀孢粉化石組合序列的初步總結(jié)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