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中國文化知識讀本

出版時間:2010-5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金開誠 編  頁數(shù):120  字數(shù):30000  

前言

  關(guān)于《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文化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人類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機融合的產(chǎn)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xiàn)象,是社會的歷史沉積。當今世界,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本民族的文化。我們只有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才能更好地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歷史經(jīng)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意識。文化是維系一個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強大動力。一個民族的存在依賴文化,文化的解體就是一個民族的消亡。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廣大民眾對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繼承并傳播給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是我們出版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是由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吉林文史出版社組織國內(nèi)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yǎng)的大型知識讀本。該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果的同時,結(jié)合社會發(fā)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yōu)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tài)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希望本書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jié),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也堅信我們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早日實現(xiàn)偉大復興。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由李姍姍編著的《傈僳族》,為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傈僳族的簡介如下:
傈僳族,自稱“僳僳扒”,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傈像族為南遷的北方古氏羌族后裔,與彝族同屬一個族源。
僳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瀘水、福貢、貢山、蘭坪等縣。其余的散居于云南省中甸、德欽、維西、麗江等三十余縣,以及四川省的西昌、木里、鹽源、鹽邊、米易、會理、會東等地。僳僳族有自己的語言,傈僳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

書籍目錄

怒江兩岸繁衍生息
民風淳樸同心同德
宗教祭祀萬物有靈
刀山火海歡度佳節(jié)
美麗傳說以情織衣
眾人一心共建家園
民俗音樂寫實舞蹈
名人輩出千古流芳
險峻山河奇特風光

章節(jié)摘錄

  傈僳族婦女的服飾美觀、大方。婦女習慣在前額打一種人字形狀的疊式包頭,頭纏丈二長的黑布繞子。而年輕女子的頭飾要分三層:最底為黃色或藍色,第二層用花毛巾,第三層為青包布。傈僳族女子不論老少,都愛戴耳環(huán)和手鐲,年輕婦女為顯示年輕漂亮,再佩戴一些貝殼、銀幣等裝飾品,有的還成串掛于胸前,婦女下身穿著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婦女大多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帶,腰帶上繡有花、葉圖案。腳穿布鞋或膠鞋。這種裝束使傈僳婦女行走時長裙搖曳擺動,顯得婀娜多姿,具有一種獨特的風韻。按照各地所穿著的服飾顏色的差異,又分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傈三種。聚居在云南怒江州一帶的白、黑傈僳婦女普遍穿右衽上衣,麻布長裙。已婚者耳戴大銅環(huán)或銀飾,長可垂肩,頭上以珊瑚,珠料為飾。年輕女子還喜歡用綴有白貝的紅絨系辮,有些婦女還喜歡在胸前佩一串海貝、瑪瑙或銀飾,并在海貝上刻上簡單的橫豎紋或鉆以小孔,傈僳語稱這種胸飾叫做“拉白里底”。永勝、德宏一帶的花傈僳服飾鮮艷美觀。女人都喜歡在上衣及長裙上鑲繡許多花邊,頭戴花布頭巾,耳墜大銅環(huán)或銀環(huán),裙長及地,行走時左右擺動,優(yōu)美迷人。  瀘水縣一帶的黑傈僳婦女則不穿長裙,上衣右衽,腰間系一小圍裙;長褲,青布包頭,耳戴小珊瑚一類的飾品。傈僳族已婚婦女多喜歡頭戴珠帽“額勒”?!邦~勒”是用珊瑚、料珠、海貝、小銅珠編織而成的精美頭飾。制作方法是:先選十幾個直徑約兩厘米的白色海貝片,把它們鉆出小孔,用線平穿成一個能套住后腦的圓套。海貝圈上半部分的貝片下面系上一個小銅珠,然后再將小銅珠橫穿成串。這樣便構(gòu)成了一個以腦后海貝串、額前銅珠串為上下兩邊,以紅白兩色珊瑚、料珠串為中心的簾式、半月形珠帽,戴在頭上正好能將頭顱和兩側(cè)耳鬢罩住。婦女們戴上“額勒”,頭頂上的片片海貝如同銀月高懸在上,下面的串珠,宛如眾星捧月。最下端的銅珠,嵌在前額,金光閃閃,給人一種端莊華美之感。這是傈僳族婦女必不可少的飾物?! £P(guān)于傈僳族婦女的“額勒”帽頭飾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很久以前,人間遭遇干旱,干渴和饑餓奪去了許多人的生命。一對失去雙親的青年男女,帶著僅有的一把長刀、兩升米和一只大公雞,跋山涉水去尋找能生存的土地。他們來到了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安家定居。姑娘為了給男子織一套舒適的衣服,跑遍群山,采來蕁麻紡成麻線,終于織成了一件橫紋長衫,送給了小伙子。在姑娘辛苦紡織的時候,男子也在悄悄地為心上人選著禮物。當他看到美麗的姑娘在勞動時,風常常吹亂她的長發(fā)遮住美麗的雙眼,發(fā)絲刺得姑娘的眼淚不停地流,便有了個主意。夜里當他看見皓月高懸,美麗無比,便決定用像月亮那樣潔白光滑的東西做成一頂能攏住姑娘長發(fā)的帽子。男子聽說唐古拉山下有像月亮一樣潔白的硨磲殼,人們常用它來做裝飾,于是他下決心去尋找。歷盡艱辛,他終于得到了美麗的硨磲殼,于是就不分白天黑夜地打磨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磨出了一大堆又白又亮的硨磲片。男子從山上采回了五光十色的野果,用姑娘搓出的麻線,把這些硨磲片和果子分別穿成串,美麗的“額勒”帽終于完工了。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男子捧出它戴在心愛姑娘的頭上?! 拇恕邦~勒”帽便成了傈僳族小伙子們贈送給心上人的定情物,一直流傳至今。居住在大理地區(qū)的傈僳族,新中國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區(qū),穿著用自己栽種的大麻籽剝下的絲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眾叫它“麻布衣”。傈僳族男子服飾,上身穿一件用十多個麻布絲紐子對排相扣的麻布對襟短衣;個別地區(qū)男子著長衫,下穿一條大襠麻布褲子,有的頭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頭,或不戴帽而蓄一綹發(fā)辮纏于腦后。有地位的及個別富庶人家的男子,則愛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紅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們心目中和社會上享有榮譽、尊嚴和地位。大多數(shù)男子腳穿自家編織的草鞋或用麻線編織的麻草鞋。特別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在腰上掛一個用熊等獸皮制成的箭包,用來盛箭,身背弓箭,猶如一名武士,給人一種粗獷、灑脫、剛毅、威武的感覺。據(jù)說傈僳族男子服飾最早來源于“喜鵲衣”?! ∠鄠?,很久以前有一個孤兒天天都在發(fā)愁,有一天突然飛來一只花喜鵲。它開口問孤兒:“你為什么悲愁?”孤兒回答說因父母去世,而父母生前的獵扣現(xiàn)在又找不到,所以實在生活不下去。花喜鵲說:“我領你去找找看?!痹诨ㄏ铲o的帶領下,孤兒終于找到父母生前支下的七十七個麂子扣和九十九個山驢扣,并獲得了許多獵物,從此孤兒有了生活保障得以生存下去。但后來孤兒卻再找不到花喜鵲,為了感謝和紀念花喜鵲,孤兒用各種獸皮做成一件黑白相配的花喜鵲式樣的衣服穿在身上。從此以后,傈僳男子都穿這樣的衣服,取名“喜鵲衣”。江貢山傈僳男子的“喜鵲衣”是用長五丈六尺的布盤繞在頭上,并在左額頭留有五寸長的布頭,象征喜鵲嘴,這是包頭?!鞍^”傈語叫“務特”,是傈僳族漢子的基本頭飾,現(xiàn)在多數(shù)人用藤篾做成襯圈,外包青色或藍色棉布,用籬笆花作裝飾。包頭右上額上的五寸長布頭,便于緊急情況時一拉就散,將包頭做防身武器纏繞對方的刀棍。此外,傈僳人外出可把包頭拉散當被蓋,捕獲到獵物時可將包頭拉散捆背獵物,攀崖上樹時可將包頭拉散當繩索用。外套是用黑白方塊布拼縫成的披褂,后披至腰處,內(nèi)穿白色長衫,長衫及膝,長袖和高領上都繡有五彩的花樣,披褂上用“海貝帶花包”裝飾,脊背和胸前的海貝帶各釘一塊象征八卦的“海貝集”?! 〈蠖鄶?shù)男子腳穿自家編織的草鞋或用麻線編織的麻草鞋。總之,傈僳族男子的服裝由包頭、項圈、白長衫、大襟衣、腰帶、大襠褲、漆箍、吊筒、竹麻草鞋組成。維西傈僳族男子有的頭戴羊毛氈帽。青年穿白底黑紋大襟短衣,老年穿大襟長衣,或夏穿短衫、冬穿長衫,系麻織花腰帶。傈僳族男女都喜歡斜挎做工精細、刺繡精巧的“臘表”(一種挎包),喜歡系綁腿。男子外出身必背長刀和弩弓箭包。四川傈僳族,舊時穿自制麻布衣,傈僳族群眾稱為“雅巴馳”披羊皮,男子穿短衣,衣長及臍,褲長過膝,外套無領無袖?!  ?/pre>

編輯推薦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nèi)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yǎng)的大型知識讀本。叢書文字優(yōu)美生動,圖文并茂,涵蓋了中國文化中的物態(tài)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囊括內(nèi)容之廣泛、出版規(guī)模之巨大,在國內(nèi)罕見?! ∮衫願檴櫨幹倪@本《傈僳族》就是該套系列叢書之一,主要介紹了傈僳族的人口分布、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民族風俗、宗教信仰、節(jié)日風俗、傳說故事、音樂舞蹈、杰出人物以及居住地的山河風光。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傈僳族/中國文化知識讀本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