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法學(第二卷)

出版時間:2009-08-05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許章潤主編  頁數(shù):37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編者有感于“舊邦新命”依然是當下中國的主要問題,而就如青年馬克思所言,問題是時代的格言,遂著意于《歷史法學》的刊行,將長期積蓄的心事落實為編事,以法意演繹史義,藉史義揭示法意,而法意與史義者,人生與人心也。其基本命意在于,上接歷史法學理路,由闡揚其思緒而踐履其理念,通過省察民族國家法律生活的歷史理性,揭示中國文明規(guī)范體系的比較文化意義,從而求裨于中國當下的艱難歷史轉(zhuǎn)型;下啟漢語文明法律智慧的想象空間,以漸成漢語法學,為中國人世生活提煉和展現(xiàn)規(guī)范世界的意義之維。

作者簡介

許章潤,法學博士,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治法律哲學與政治哲學,兼及憲政理論與刑事法學,尤其關注“中國問題”意義上舶來理念與固有生活調(diào)適過程中的法律方面,而念念于中國人世生活與人間秩序的現(xiàn)代重構性闡釋,汲汲于儒家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法律復活和中國之為一個大國的法律布局,追求法律理性與人文精神的統(tǒng)一,尋索學術的人道意義。

書籍目錄

主題論文中國社會歷史轉(zhuǎn)型與中國法制 中國三十年法治進程的軌跡和曲線 中國的法治主義:背景分析 三十年法制變革之何種“中國經(jīng)驗” 現(xiàn)代中國立國進程三波論:民族主義、文化保守主義與憲政主義的互動 法理學:知識的與思想的——一個反思性考察思想·人物 中國法律的實踐歷史觀——黃宗智先生法律史研究理路探析 正統(tǒng)抑或異端:帕舒卡尼斯之革命法學譯文·資料 德國法律理論對于美國法的影響:薩維尼及其弟子的遺產(chǎn) 亨利·梅因的學說讀書·評論  法學三十年:重新出發(fā) 近代中國在國際法史上的地位與中國法律變革 三十年來我國公民行為方式的變遷 性、恐懼與極權膜拜——試論霍布斯政治學說的成因

章節(jié)摘錄

中國的法治主義:背景分析 許章潤引言三十年前重啟改革開放,起步伊始,當政者即將“法制建設”當做“頭等大事”,作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組成部分,與“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等量齊觀。三十年里,不僅進行了一百多年來最大規(guī)模的立法活動,構成自晚清變法、民國初年頒行六法體系的法制格局以后,中國歷史上第三個里程碑性的立法周期。與此同時,“司法改革”更是進入了公共討論領域,訴諸公共理性,一定程度上成為公共話題,回應并引導著社會大眾對于法制的國民想象。雖然其間頗多曲折,議起議落,甚至于節(jié)外生枝,但是,建立第三方執(zhí)法的體制架構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已為體制內(nèi)外的多數(shù)人所認同。同時,隨著觀念轉(zhuǎn)型和社會進步,特別是經(jīng)濟交往的自主性及其規(guī)制的必要性的日益彰顯,逐漸造成了從上到下以法治社會作為民族愿景的國民期待,并以此衡估政制的合法性,拷問政治的正當性,評判公共權力的運作效能。特別是1985年以降,以嵌人國民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五年規(guī)劃”的方式,連續(xù)二十多年層層動員、各方應對、諸般網(wǎng)羅,推導全民“普法運動”,其動員之廣泛,聲勢之浩大,涉及社會生活層面之深入,引發(fā)的社會效應之強烈,世所罕見,可能也為推導者所不曾料及。與各時段的“立法規(guī)劃”兩相呼應,“普法運動”改變了并正在繼續(xù)改變著國民的法權觀念、公民的自我政治期待和中國的法制狀況,作為中國法制變革進程中的一部分,構成了刻下中國法治國情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國政治國情的重要指標。這一切所為何來?欲將何往?其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有無脫節(jié)?又是如何發(fā)生的呢?

編輯推薦

《歷史法學(第2卷)》是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歷史法學(第二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