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話

出版時間:2005-2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南懷瑾  頁數(shù):173  字數(shù):12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禪宗,是中國佛教的一大宗派,獨特的人生態(tài)度、價值觀念、審美情趣和思維方式,曾對古代社會的朝野人士,尤其是士大夫階層產生了極為深廣的影響,使之與中國思想文化史結下了不解之緣。研究禪宗的形成、發(fā)展和演化,探求它在各個時期的特點,也因此而成了學術研究領域的一大課題。本書是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早期禪宗的人物和史事的著作。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甚便初學者閱讀。茲經作者和原出版單位臺灣老古文化事業(yè)公司授權,將老古1994年版校訂出版,以供研究。

作者簡介

南懷瑾,華夏智業(yè)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南懷瑾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溫州樂清。自幼接受傳統(tǒng)私塾的嚴格教育,及至少年時期,已遍讀諸子百家,兼及拳術、劍道等各種功夫。同時苦心研習文學書法,詩詞曲賦,天文歷法諸學,并深得其精要?! ∏嗄陼r代,正值抗戰(zhàn)軍興。南懷瑾先生毅然辭親遠游,曾任教于中央軍校,又入華西壩金陵大學,研究社會福利學,以其服務社會大眾。其時,每逢假日閑暇,胤以芒鞋竹杖,遍歷名山大川,尋訪高僧奇士。復于青城山靈嚴寺,有緣結識名重一時的川北禪宗大師袁煥仙先生,遂拜門墻,竟毅然辭去中央軍校教官之職,追隨袁先生左右,潛心研修佛學。1943年入峨眉山大坪寺閉關修持,閉關三年間,遍閱《大藏經》萬萬卷,印證個人修持所得,遂至終身受益無窮。1945年,遠走康藏,參訪密宗各派,得到貢嘎活佛等多位著名活佛、高僧的真?zhèn)?,佛法修持更為精湛,得到白教、黃教、紅教、花教等各教派的印證,被承認為密宗上師。

書籍目錄

話頭

中國禪宗的初祖——達摩大師
對我是誰人不識
面壁而坐 終日默然
為求真理而出家的少年學僧——神光
神光的斷臂

達摩禪
了不可得安心法
禪宗開始有衣法的傳承
達摩所傳的禪宗一悟便了嗎
達摩禪的二人與四行
僧曇琳序記云
五度中毒 只履西歸

南北朝時代的中國禪與達摩禪
北魏齊梁之間佛學與佛教發(fā)展的大勢
齊梁之間中國的大乘禪
中國大乘禪的初期大師

南朝的奇人奇事——中國維摩禪大師傅大士
平實身世
照影頓悟
被誣入獄
舍己為人
名動朝野
帝廷論義
撒手還源
附:有關傅大士的傳記資料
還珠留書記

禪宗三祖其人其事
從禪宗四祖的傳記中追尋三祖的蹤跡
向居土與僧璨的形影
關于向居上與神光大師的短簡名書
僧璨大師的時代和歷史
《信心銘》的價值

達摩禪與二、三祖的疑案
二祖慧可與三祖僧璨
二祖晚年的混俗問題
有關二祖?zhèn)饔浀囊砂?br />
中國佛教原始的禪與禪宗四祖的風格
南北朝至隋唐間禪道的發(fā)展與影響
漢未有關習禪的初期發(fā)展史料
東晉以后有關習禪的史料與論評
禪宗四祖道信的篤實禪風
輕生死重去就的道信大師的風格

五祖弘忍大師
破頭山上的栽松老道
平凡的神奇充滿了初唐以前的禪門
隋唐以后盛傳的三世再生之說
道信大師與弘忍大師的授受祖位與其他

懶融宜人
隋唐間達摩禪的分布
破頭山與牛頭山
賺得百鳥銜花的懶融
善惡一心都可怕
在山的悟對和出山的行為

法融一系的禪道
詩境與禪話
吹布毛的啟發(fā)
老難為善
至圣獨照的雋語
法融一系的禪師索引表

馬祖不是媽祖
一段民間傳說的插曲
馬大師活用了教學法
一顆大明珠
獵到一個弓箭手
不離本行的獵手
又是一顆明珠

唐宋間與湖南有關的禪宗大德

南宗禪在唐初的茁壯
南行禪道落在江湖
奠基南宗的兩大柱石
行思禪師
初唐時期的文化大勢
唐初中國佛學的茁壯
一磚頭打出來的宗師

附錄
禪的幽默

南懷瑾先生著述目錄

章節(jié)摘錄

  五度中毒 只履西歸  圣賢的應世,都為濟物利生而立志。但圣賢的事業(yè),都從艱危困苦中而樹立,甚至賠上自己的性命,也是意料中事。達摩大師看到當時印度佛教文化,已經不可救藥,看到中國有大乘氣象,可以傳佛心法,所以他便航海東來,在中國住了九年。而且在短短的九年之中,大半時間還是終日默然在少林寺面壁而坐。如此與世無爭,為什么還有些人想盡辦法要謀害他?這是所為何來呢?  有一次,某大學一位哲學研究所的學生問我:“學禪學佛的人,起碼應該是看空一切。為什么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為了衣缽,還要猶如避仇一樣地逃避爭奪的敵對派?這樣看來,又何必學佛修禪呢?”這與達摩大師來傳禪宗心法,為什么還有人要五、六次謀害他,都是同一性質的問題?! ∪绻麖倪@個角度來看,我們號稱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本來就有這樣丑陋而可怕的一面。古語說“文章是自己的好”,所以“文人千古相輕”,爭端永遠不息。這所渭的文人,同時還包括了藝術等近于文學的人和事。其實,豈但“文人千古相輕”,各界各業(yè),乃至人與人之間,誰又真能和平地謙虛禮讓呢?所以“宗教中千古互相敵視”,“社會間千古互相嫉恨”,都是司空見慣,中外一例的事。人就是這樣可憐的動物,它天生具有妒嫉、仇視別人的惡根。倘使不經道德學問的深切鍛煉與修養(yǎng),它是永遠存在的,只是有時候并未遇緣爆發(fā)而已。況且還有些專講仁義道德和宗教的人,學識愈深,心胸愈窄,往往為了意見同異之爭,動輒意氣用事,乃至非置人于死地不可。佛說“貪、嗔、癡、慢、疑”五毒,是為眾生業(yè)障的根本。妒嫉、殘害等心理,都是隨五毒而來的無明煩惱。道行德業(yè)愈高,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所謂“高明之家,鬼瞰其室”,也包括了這個道理。印度的禪宗二十四代祖師師子尊者,預知宿報而應劫被殺。后世密宗的木訥尊者,具足六通,也自甘為嫉者飲毒而亡。此外,如耶穌的被釘十字架;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飲毒受刑;孔子困于陳、蔡,厄于魯、衛(wèi)之間,其所遭遇的艱危困頓,唯僅免于死而已。達摩大師最后的自愿飲毒,對證他所昭示的“四行”的道理,可以說他是“心安理得”,言行如一。后來二祖神光的臨終受害,也是依樣畫葫蘆?! ∑浯?,關于達摩大師的下落,在中國禪宗的史料上,就有好幾種不同的傳說,最有名的便是“只履西歸”的故事。據(jù)宋本《傳燈錄》祖師及西來年表的記載,當梁大通二年,即北魏孝明武泰元年,達摩大師以“化緣已畢,傳法得人”,遂自甘中毒而逝,葬熊耳山,起塔(即世俗人之墳墓)于定林寺。記云:  “北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師于蔥嶺,見手攜只履,翩翩獨逝。云間師何往?師曰:西天去。又謂云曰:汝主已厭世。云聞之茫然,別師東邁。暨復命,即明帝已登遐矣。迨孝莊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啟壙,唯空棺,一只草履存焉,”  其次,僧念常著《佛祖歷代通載》,關于達摩大師的死生問題,曾有論曰:“契嵩明教著《傳法正宗記》,稱達摩住世凡數(shù)百年,諒其已登圣果,得意生身,非分段生死所拘。及來此土,示終葬畢,乃復全身以歸,則其壽固不可以世情測也……”但念常的結論,對于明教法師的論述,并不謂然。如云:“故二祖禮三拜后依位而立,當爾之際,印塵劫于瞬息,洞剎海于毫端,直下承當,全身負荷,正所謂‘通玄峰頂,不是人間。’入此門來,不存知解者也。烏有動靜去來彼此時分而可辯哉!”  又:盛唐以后,西藏密教興盛。傳到宋、元之間,密宗“大手印”的法門,普遍弘開。而且傳說達摩大師在中國“只履西歸”以后,又轉入西藏傳授了“大手印”的法門。所以認為“大手印”也就是達摩禪。禪宗也就是大密教?!   √旒味?公元五六一年),他在定中感應到過去的七佛和他同在,釋迦在前,維摩在后。唯有釋迦屢次回頭對他說:“你要遞補我的位置?!薄 £愄ㄔ?公元五六九年),大士示疾,入于寂滅。世壽七十三歲。當時,嵩頭陀已先大士入滅,大士心自知之,乃集諸弟子曰:“嵩公已還兜率天宮待我。我同度眾生之人,去已盡矣!我決不久住于世?!蹦俗鳌哆€源詩》十二章?! 「荡笫俊哆€源詩》:  “還源去,生死涅盤齊。由心不平等,法性有高低?! ∵€源去,說易運心難。般若無形相,教作若為觀?! ∵€源去,欲求般若易。但息是非心,自然成大智?! ∵€源去,觸處可幽棲。涅盤生死是,煩惱即菩提?! ∵€源去,依見莫隨情。法性無增減,妄說有虧盈。  還源去,何須更遠尋。欲求真解脫,端正自觀心。  還源去,心性不思議。志小無為大,芥子納須彌。  還源去,解脫無邊際。和光與物同,如空不染世。  還源去,何須次第求。法性無前后,一念一時修?! ∵€源去,心性不沉浮。安住王三昧,萬行悉圓修?! ∵€源去,生死本紛綸。橫計虛為實,六情常自昏。  還源去,般若酒澄清。能治煩惱病,自飲勸眾生?!薄 ⌒抡Z云:傅大士生于齊、梁之際,悟道以后,精進修持,及其壯盛之年,方顯知于梁武帝,備受敬重。而終梁、陳之間,數(shù)十年中,始終在世變頻仍、生靈涂炭、民生不安中度過他的一生。但他不但在東南半壁江山中,弘揚正法而建立教化,而且極盡所能,施行大乘菩薩道的愿力,救災濟貧,不遺余力。當時江左的偏安局面,有他一人的德行,作為平民大眾安度亂離的屏障,其功實有多者。至于見地超人,修行真實,雖游心于佛學經論之內,而又超然于教外別傳之旨,如非再來人,豈能如此。中國禪自齊、梁之間,有了志公和傅大士的影響,因此而開啟唐、宋以后中國禪宗的知見。如傅大士者,實亦曠代一人。齊、梁之間禪宗的興起,受其影響最大,而形成唐、宋禪宗的作略,除了以達摩禪為主體之外,便是志公的大乘禪,傅大士的維摩禪。也可以說,中國禪宗原始的宗風,實由于達摩、志公、傅大士“三大士”的總括而成。僧肇與竺道生的佛學義理思想,但為中國佛學思想超穎的造詣,與習禪的關系不大,學者不可不察也。后世修習禪宗者,如欲以居士身而作世出世間的千秋事業(yè),應對于傅大士的維摩禪神而明之,留心效法,或可有望。如以有所得心,求無為之道,我實不知其可也?! 「剑河嘘P傅大士的傳記資料  太建元年,歲次己丑,夏四月丙申,朔,大士寢疾,告其子普建、普成二法師曰:“我從第四天來,為度眾生。故汝等慎護三業(yè),精勸六度,行懺悔法免墮三涂。二師因問曰:脫不住世,眾或離散,佛殿不成,若何?大士曰:我去世后,可現(xiàn)相至二十四日。乙卯,大士入涅盤,時年七十三,肉色不變,至三日,舉身還暖,形相端潔,轉手柔軟。更七日,鳥傷縣令陳鍾耆來求香火結緣,因取香火及四眾次第傳之,次及大士,大士猶反手受香。沙門法璇等曰:我等有幸,預蒙菩薩示還源相,手自傳香,表存非異,使后世知圣化余芳。初,大士之未亡也,  語弟子曰:我滅度后,莫移我臥床,后七日,當有法猛上人將織成彌勒佛像來,長鎮(zhèn)我床上,用標形相也。及至七日,果有法猛上人,將織成彌勒佛像,并一小銅鐘子,安大士床上。猛時作禮流淚,須臾,忽然不見……。太建四年(公元五七三年)九月十九日,弟子沙門法璇、菩提智瓚等,為雙林寺啟陳宣帝,請立大士,并慧集法師、慧和閣梨等碑。于是,詔侍中尚書左仆射領大著作建昌縣開國侯東海徐陵為大士碑。尚書左仆射領國子祭酒豫州大中正汝南周弘正為慧和閣梨碑(以上資料,皆取自唐進士樓穎撰述。徐陵碑文,取材略同,并無多大出入,均為可信)?!   ∪欢U用為顯,屬在神通。故使三千宅乎毛孔,四海結為凝酥,過石壁而無壅,擎大眾而弗遺?!薄 ∵@是說明由東漢安世高、西晉法護翻譯禪經,以及晉代佛馱跋陀的再傳禪定的修法以來,因修禪定而證得神異等的奇跡,遂使佛教在中國的傳播事業(yè),影響大增。  東晉以后有關習禪的史料與論評  在東晉的時期,除了佛馱跋陀的傳譯禪定修法與譯出六十卷《華嚴經》以外,鳩摩羅什也同時傳授禪法。唐代高僧道宣律師著《續(xù)高僧傳》,他對于有關習禪者的論評說:  “自釋教道東,心學唯鮮。逮于晉世,方聞睿公(僧睿)……時譯《大論》(《大智度論》)有涉禪門。因以情求,廣其行務。童壽(鳩摩羅什)宏其博施,乃為出《禪法要解》等經?! ∽运关屎?,祖習逾繁。曇影、道融,厲精于淮北;智嚴、慧觀,勤心于江東。山棲結眾,則慧遠標宗(凈土宗);獨往孤征,則僧群顯異?!薄 ∵@是概論東晉以后的風氣所扇,習禪者愈來愈多的情形。從此以后,歷經宋、齊、梁、陳,佛教的弘開和修習禪定的風尚,更加普及,上至帝王大臣,均偃然從風。至于北魏情形,《魏書·釋老志》及司馬溫公所論甚詳,不及備錄?!  ?/pre>

編輯推薦

  《禪話》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甚便初學者閱讀。茲經作者和原出版單位臺灣老古文化事業(yè)公司授權,將老古1994年版校訂出版,以供研究。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禪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禪話。。
  •   300減150 這類活動應該經常搞 非常好
  •   九陽mini cow
  •   讀禪話后的深刻感受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