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北京大學 作者:何寶通 編 頁數(shù):276
Tag標簽:無
前言
我認識何寶通先生是在1994年,當時他作為大型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總莢術師,正在涿州影視城建“銅雀臺”,請我去參觀、指導。我原以為影視或舞臺美術師只是搭搭景,做“假建筑”,沒想到他搞起真建筑來,銅雀臺設計得不僅具有漢代建筑歷史特點,而且他畫的施工圖也比較規(guī)范,符合建筑施工要求。何先生影視美術創(chuàng)作與教學一肩挑,除教“影視美術設計”外,還教“建筑”課,數(shù)十年創(chuàng)作與教學實踐,使他在中國古代建筑和古代建筑史方面具有相當?shù)难芯?。時隔十六年,何先生送來他近期寫的一部書《中國古代建筑及歷史演變》,請我指導、征求意見。這是一本有關中國清代建筑及建筑史知識較全面的著作,除木作外,還有磚瓦作、石作、油漆彩畫作等內容;而且除二維圖例外還附以大量的模型照片及重要構件、重要建筑類型的三維示例,適合影視美術設計、舞臺美術設計、環(huán)藝設計及古建初學者、初從事古建設計和研究者學習與參考。
內容概要
《中國古代建筑及歷史演變》共分兩篇。第一篇講述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重點講述清代常見的各種類型建筑的造型、結構、構件及尺度;第二篇講述中國古代建筑的歷史演變以及各個歷史時期建筑的特點。除講述木作外,還講述了磚瓦作、石作、油漆彩畫作等;而且,除二維圖例外,還附以大量的三維模型照片及重要建筑類型的三維動畫。《中國古代建筑及歷史演變》適用于影視美術設計、舞臺美術設計、環(huán)藝設計及古代建筑初學者,以及初步從事古代建筑設計與研究者學習與參考。
書籍目錄
序前言第一篇 中國清代官式建筑第一章 中國古代建筑特點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建筑特點第二節(jié) 清代建筑則例注釋第二章 平面構成第一節(jié) 平面構成法則第二節(jié) 院落的幾種形式第三章 基座第一節(jié) 基座的結構與制作方法第二節(jié) 基座高、面闊、進深的計算方法第四章 斗拱第一節(jié) 斗的功能與類別第二節(jié) 斗主要構件名稱及尺度第三節(jié) 幾種斗拱構件組合程序第五章 柱、梁、枋、檁桁第一節(jié) 柱第二節(jié) 梁(柁)第三節(jié) 枋第四節(jié) 檁桁第六章 板、椽、連檐及其他構件第一節(jié) 板第二節(jié) 椽及連檐第三節(jié) 其他構件第七章 翼角造型結構第一節(jié) 翼角的形成第二節(jié) 老角梁、子角梁第三節(jié) 窩角梁、遞角梁、翼角椽第八章 幾種常見的古代建筑形式第一節(jié) 硬山式建筑第二節(jié) 懸山式(挑山)建筑第三節(jié) 廡殿式(五脊式)建筑第四節(jié) 顯山式(歇山式)建筑第五節(jié) 其他形式建筑第九章 攢尖式建筑第一節(jié) 無斗單檐四角攢尖亭第二節(jié) 無斗單檐六角亭第三節(jié) 無斗單檐八柱圓亭第四節(jié) 無斗重檐四角亭第十章 牌樓、門類、游廊、影壁第一節(jié) 牌樓第二節(jié) 門類第三節(jié) 垂花門、游廊第四節(jié) 影壁第十一章 中國古代建筑裝修第一節(jié) 外檐裝修第二節(jié) 內檐裝修第十二章 油漆與彩畫第一節(jié) 油漆第二節(jié) 和璽彩畫第三節(jié) 旋子彩畫第四節(jié) 蘇式彩畫第五節(jié) 其他構件的彩畫第二篇 中國古代建筑歷史演變第十三章 原始社會時期建筑(公元前六、七千年至公元前21世紀)第一節(jié) 河姆渡文化第二節(jié) 仰韶文化第三節(jié) 龍山文化第十四章 奴隸社會時期建筑(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476年)第一節(jié) 夏、商時期建筑(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第二節(jié) 西周、春秋時期建筑(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476年)第十五章 封建社會前期建筑(公元前475年至公元589年)第一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建筑(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第二節(jié) 秦朝建筑(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第三節(jié) 兩漢、三國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80年)第十六章 封建社會中期建筑第一節(jié) 隋朝(公元581年至公元618年)第二節(jié) 唐朝(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第三節(jié) 宋、遼、金時期建筑(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第十七章 封建社會后期建筑(公元1279年至公元1911年)第一節(jié) 元朝建筑(公元1279年至公元1368年)第二節(jié) 明朝建筑(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第三節(jié) 清代建筑(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1年)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半穴居是人類從地下建筑往地上建筑發(fā)展過渡的階段,由于是半地上半地下,地下的深度減小,不僅土壁不易坍塌,而且便于人們出入,比坑式穴居又前進一步。但要在地面上解決全部空間隔離的問題,制作難度無疑加大。陜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遺址,已完成挖掘面積南北300多米,東西200多米。遺址分為居住區(qū)、墓葬區(qū)和制陶窯場三部分,居住區(qū)和窯廠與墓地之間有一道壕溝隔開。其中F41半穴居,平面為方形,方形四角微圓,面積在20-40平方米左右,深0.5-0.8米,有狹窄斜門道通向室內,穴的四周與門道兩側布滿密集整齊的小柱洞,穴內中部有四個大的柱洞,柱洞內的土質多經過打實,地面也用草泥平整壓實。據(jù)推測,四根柱子作為構架的骨干,支撐著一座四角攢尖頂,為便于采光與排煙,頂?shù)纳喜孔鲇行〈埃婚T道利用密集的小柱交叉成人字形,整個建筑骨架外面抹草泥。這種半穴居地面上的墻體與屋頂是一體的,合二為一的,墻體與屋頂沒有形成獨立的部分。如圖13-4所示為此遺址想象復原圖。
編輯推薦
《中國古代建筑及歷史演變》:21世紀全國高校應用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劃教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